脑梗塞患者的抑郁评估与心理干预

合集下载

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要 取得 有效 的心 理护 理首 先要 对 患 者进 行 全 面的 心 理评 估 ,对 抑 郁 患者 的 护理 尤其 注重 心理 评估 。心 理护 理与 干预是 建立 在护 理评 估 的基 础 上 ,护理 评估 找 出病人 存 在 的护理 问题 ,明确 护 理诊 断 ,分 析 病人 的情 况 ,确 定 护理方 式 ,制 定心 理护 理方 案并 作 出具体计 划 。 2 心 理 护理 与常 规治 疗相 结台
培养稳 定 的情绪 是 心理支 持和 心理疏 导 的结果 。护 士在 病人 承 受很 大 的精神 压力 的时候 ,除 了指导 病人 采 取一 定 的 宣 泄途 径 ,另 外 ,还要 帮 助病 人分 析影 响 自己疾 病好转 的一 些 主 观 因素 ,鼓 励 病 人 要 自己 主 动想 办法 避免不 利 的因 素 ,合 理地 安排 自己的生 活 ,并把 自己的压 力诉 说 给亲 人 、朋友 ,请 家 人和亲 属 一起来 分析 自己 的精神 压力 。调 动病 人的 主 观能 动性 ,使 消极 因素 转化 为积 极因 素 ,强 调个 人 的应 对 能 力 ,使 病 人 明 白 自 己的 问题还 必 须 自己解决 ,尤 其是 心理 上的 困惑 ,其 他人 只能 是帮 你指 出 问题 、分 析问 题 ,最后 的解 决 问题还在 于 自己。
临床护理
2010年10月 第23卷 第10期
医 学 信 息
脑 梗塞 后 抑郁 患 者 的心 理 护 理
胡 峥 嵘
【中 图分 类号]R473.74
【文 献标 识码】c
【文 章编 号]1006— 1959(2010)10一O186一O1
脑 梗塞 是急 性脑 血管 病 中最 常见 的一 种 ,是 患 病率 、死 亡率 、致 残 率 较 高的疾 病 。严 重影 响患 者家 庭 的生活 质量 ,不 仅导 致患 者躯体 残 疾 ,而 且对 患 者的 心理 状态 也有 较大 的影 响 ,产生 较多 的心 理 问题 ,以抑 郁症 状 最为 常 见 。由于 抑郁 ,患 者 情绪低 落 ,对 疾病 康 复丧 失 信 息 ,不 主 动 配合 治疗 ,从而 严重 影 响患者 的康 复 。 因此 ,对脑 梗塞后 抑郁 患者 进行 有效 的 心 理护 理 ,从 而促 进疾病 的 康复 。 1 心 理评 估 与心 理护 理

脑梗塞后的心理咨询重建自信与积极心态

脑梗塞后的心理咨询重建自信与积极心态

脑梗塞后的心理咨询重建自信与积极心态脑梗塞后的心理咨询:重建自信与积极心态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遭受脑梗塞后,除了身体上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外,还经常会面对心理上的困扰。

失去部分脑功能常常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感与恐惧心理。

因此,为脑梗塞后的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重建自信与积极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一、脑梗塞后的心理问题脑梗塞后,患者常感到自卑。

他们可能对自己遗失的功能感到沮丧和失望,认为自己过去的能力已经消失,无法再进行平常的日常活动。

这种自卑感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同时,患者还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担忧再次发生脑梗塞或是其他并发症。

这些心理问题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针对脑梗塞后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心理咨询,患者可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指导,了解自身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困扰,从而更好地应对和调整。

心理咨询通过启发和引导患者积极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念,重建自信,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1. 情绪管理:心理咨询师可教授患者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通过情绪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感,从而提升积极心态。

2. 积极思维训练:在心理咨询中,积极心态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咨询师会教授患者如何寻找积极的方面,培养正向的思维方式。

例如,鼓励患者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社交技巧提升:脑梗塞后,患者面临社交能力的挑战。

心理咨询可以提供适当的社交技巧培训,帮助患者缓解社交焦虑,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例如,教授患者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法,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逐渐恢复信心。

四、脑梗塞后的自我疗法心理咨询的同时,脑梗塞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疗法来重建自信与积极心态。

例如,患者可以通过参加康复治疗,逐渐恢复功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此外,他们可以参与一些与脑梗塞相关的支持小组或社区活动,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互相支持。

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的影响。

方法对8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和相关护理,其中44例在治疗脑梗塞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称对照组;另外44例针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

观察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态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并且治疗后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脑梗塞患者各期产生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塞;焦虑;抑郁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68-02脑梗死是常见的突发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可因各种诱因突然引发脑血管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大脑正常功能,导致各种后遗症体征。

此病发生突然,极易因抢救不及时而发生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改善,脑梗死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可是各种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心理以及生理双重负担[1]。

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容易滋生于脑梗死各期,影响病情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合理心理疏导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的影响,现做出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式11一般资料88例脑梗塞患者于2011年10月——2012年10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诱发原因包括血压过高,饮酒过度、运动剧烈以及情绪波动等因素,均经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方法确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神志处于清醒状态,其中男76例,女32例,患者体重为45-82kg,平均为5837kg,年龄35-75岁,平均(5214±231)岁,病程05-15天,平均235天。

患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65例,其余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

患者既往精神正常,将患者按一般护理(44例)和心理护理干预(44例)随机分组,2组患者各方面资料等均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经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干预价值。

方法:以随机方式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登记78例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HAMA、HAMD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97.44%相比对照组79.49%明显较高(P<0.05)。

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可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焦虑;抑郁脑梗塞是神经科非常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若处理不当会造成患者死亡,给患者的个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对于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显得极为重要。

常规护理内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类型患者多元化需求,应用受限。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了护理效果[1]。

对此,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脑梗塞患者经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后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78例脑梗塞患者。

纳入标准:基本信息完整者;正常沟通、认知者;积极配合研究者。

排除标准:沟通障碍者;严重视力或听力障碍;恶性肿瘤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54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4±4.21)岁;头昏头昏20例,头昏10例,呕吐9例。

观察组39例,男性患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53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4±4.21)岁;头昏头昏18例,头昏11例,呕吐10例。

二组基础资料对比相当,P<0.05,具有可比性。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为实验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经一段时间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干预护理干预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多发于老年人。

病情轻者可致患者口眼歪斜、产生语言障碍,重者可致患者肢体瘫痪,甚至是大小便失禁。

笔者从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出发,说明其心理和护理干预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5±3.5)岁。

1.2 方法1.2.1 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

经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初期常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作为医护人员,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多从患者的角度加以考虑,使老年患者重新找回自信心,减少患者的种种不安,鼓励其参加各种治疗和康复活动,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使其能够放松心情,全心全意地配合治疗。

(2)生活护理大多数脑梗塞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在生活方面,对病人要做好护理工作。

在饮食方面,应指导家属给患者食用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

经常给患者翻身,并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

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保证患者每日都能接触到充足的阳光,定期给室内消毒。

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

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

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找出相应对策。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差异。

结果脑梗死患者焦虑患病率(48.0%)、抑郁患病率(57.0%)较高,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结论应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积极、适当的心理护理。

标签:脑梗死;焦虑;抑郁;护理;脑梗死致残率高,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1],并造成心理极大的负担[2]。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9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男63例,女37例。

年龄41~90岁,平均69.7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意识清醒,但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及语言功能障碍,其中于发病当天入院38例、1周内入院62例。

均无意识障碍、失语、精神病家族史及个人史。

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三叉神经痛炎、坐骨神经痛等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83例。

其中男54例,女29例。

年齡22~56岁,平均63.2岁。

1.2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价脑梗死的心理状态。

SAS标准分≥50分,SDS标准分≥53分作为判断焦虑、抑郁的评价标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3]。

于入院第二周评定每位患者的情绪状态。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2.1脑梗死患者焦虑发生情况100例脑梗死患者存在焦虑者48例,占48.0%,SAS平均(58.37±9.87)分,显著高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组(31.17±9.0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

脑梗塞的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流中断,导致大脑区域的缺血而引起的。

脑梗塞病情的预后评估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了解脑梗塞的预后评估指标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脑梗塞的预后评估1. NIHSS评分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是国家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脑梗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工具。

通过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启动、定向力、脸部瘫痪和咬肌硬度等10项评估指标打分,可以客观地评估脑梗塞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2. 患者基本情况脑梗塞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情况也是进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年龄较大、女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的患者,其预后较差。

3. 卒中复发率脑梗塞患者的卒中复发率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脑梗塞的复发风险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和早期。

4. 影像学检查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脑梗塞患者脑部的详细情况,包括梗死面积和血管狭窄程度等。

这些信息对预后评估非常有帮助。

二、脑梗塞的生活质量改善1.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言语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技能。

2. 心理支持脑梗塞患者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康复效果。

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有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3. 饮食调理脑梗塞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理,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合理搭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4. 健康生活方式脑梗塞患者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适量锻炼、保持正常体重等。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脑梗塞是指脑血管发生阻塞导致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或坏死的疾病。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脑梗塞治疗的原则:1.早期干预:脑梗塞的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患者一旦出现急性脑血管病的症状,比如突发昏倒、突发口眼歪斜,应该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2.快速恢复供血:脑梗塞的治疗首要的目标是迅速恢复脑血流,以保证脑组织的供氧供糖。

这可以通过溶栓治疗、血管扩张药物或手术恢复脑血流。

溶栓治疗是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管,溶解血栓,恢复供血。

血管扩张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流。

手术治疗如动脉旁路手术或血管成形术可以恢复或改善脑血流。

3.控制危险因素:脑梗塞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以及缺乏锻炼等。

治疗脑梗塞时,必须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减少再次发生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康复训练等多种措施来实现。

4.康复治疗:脑梗塞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关键。

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5.预防复发:脑梗塞患者一旦发作过,复发的风险会增加。

因此,治疗脑梗塞后,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实现,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患者还应该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

6.心理支持:脑梗塞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冲击,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提供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家庭关怀等方式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干预、快速恢复供血、控制危险因素、康复治疗、预防复发和心理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损伤,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脑梗塞治疗方案

脑梗塞治疗方案

脑梗塞治疗方案第1篇脑梗塞治疗方案一、背景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脑梗塞的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对疑似脑梗塞的患者,应尽快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并发症等因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3.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全面干预。

4. 预防复发:对具有复发风险的患者,加强二级预防措施。

三、治疗方案1. 急性期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300mg/d,口服,连续服用21天。

(2)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

(3)降纤治疗:巴曲酶1-2U,静脉注射,每3天一次。

(4)神经保护治疗: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两次。

2. 恢复期治疗(1)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2)药物治疗:继续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d,长期口服。

(3)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3. 预防复发(1)控制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控制糖尿病: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

(3)控制血脂: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

(4)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2. 定期随访,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4. 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遵循医生建议。

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共同努力,战胜疾病。

脑梗塞患者的抑郁评估与心理干预 潘 亚

脑梗塞患者的抑郁评估与心理干预  潘 亚

脑梗塞患者的抑郁评估与心理干预潘亚发表时间:2015-08-18T10:26:27.517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潘亚[导读] 作为一名社区护理人员,在此谈谈社区护理的几点体会。

潘亚(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大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江苏昆山215300)【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110-02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根据新医改"夯基础、强基层、保基本"要求,社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备基本药品,并且实施'零差价'政策,老百姓形成了"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平安回社区"的观念,社区就诊量逐日增加,对社区护理的要求日益严格。

作为一名社区护理人员,在此谈谈社区护理的几点体会。

1.社区护理人员能力要求随着社区患者数量增多,对社区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具备一般护士所应具备的护理基本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其他的多种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社区护士也不同于医院临床护士,常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

在医院,护士遇到问题往往可以与其他护士、护士长或医生研究解决;但在社区,社区护士将独立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独立地运用护理程序、独立地开展健康宣教、独立地进行咨询或指导。

此外,社区的护理条件及设备均不如医疗机构,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

在医院,临床护士主要运用顺向思维,即针对已发生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并实施;而在社区,社区护士不仅要运用顺向思维,还要运用逆向思维,即在问题发生之前,找出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潜在因素,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问题的发生。

2.社区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影响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社区护理人员在进行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时,除了必要的医疗照顾,还要对社区人群做好预防保健服务及指导。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常金玲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常金玲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常金玲发布时间:2023-07-11T06:34:18.105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7期作者:常金玲[导读] 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疗效北京市隆福医院 100010【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疗效。

方法:选取老年脑梗塞患者114例,时间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在情绪方面,护理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能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同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脑梗塞;焦虑;抑郁;疗效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更容易患上此类疾病。

老年脑梗塞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及生活能力下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对于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都较为不利[1]。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当注重对心理情绪方面的调节,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改善,从而提升配合度与依从性,有利于促进疾病转归和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选取老年脑梗塞患者114例,时间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分析了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老年脑梗塞患者114例,时间为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

对照组中,患者性别为男34例、女23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5岁,平均(70.13±4.22)岁;观察组中,患者性别为男32例、女24例,年龄为最小63岁、最大86岁,平均(70.18±4.17)岁。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
医学信息 2 1 0 2年 6月第 2 5卷第 1 Meia Ifr t n Jn 2 1 . o 2 . o 1 期 dclno i . u . 0 2 V 1 5 N . ma o .
脑梗 塞 患 者 的心理 状 态 分析 及心 理 干预
陈 小 琼 . 少 琼 黎
( 庆 市 鼎 湖 区人 民 医 院 。 东 肇 庆 5 6 7 ) 肇 广 200
和生活不能 自 , 上很难接受 , 长期 的带病 生活 , 理 精神 面对 担心影 响 子女 家庭幸福 , 疑心子女将来 不孝顺 , 担心医疗 费用无 法承受而 悲
观 抑 郁 , 生 自卑 心 理 。 产
1资料 与 方 法
及其家属讲解疾病 的临床发生发展过程 , 同室恢复期病友 和心理 请 状 态好的患者现身说 法 , 真实生动 的事 例述说治疗 前景 , 动患 用 调 者 的积极性 , 争取 家属给予 患者足够 的情感支持 , 使家属对 其更加
重视 , 细心照顾 , 并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 使其能充分感受 到家庭给予 的温暖 , 消除其负性情绪。让 其觉得 自己不会成为家庭的负担 , 鼓励
同程 度 的 改善 . 治 疗效 果和 传 统 护 理 相 比 有 显 著性 差 异 (< . ) 其 P 0 。结 论 脑 梗 塞 患 者 容 易产 生很 多不 良情 绪 , 过 心理 干预 给 予及 时地 排 解 , 叭 通
可 以有 效 地促 进 患 者 的 康 复
关键词 : 梗塞 ; 理分析; 脑 心 心理 干 预
龄 5. 。 75岁 所有 患者行 c T确诊 , 均符合神经精神学术会分类诊断标
准。 病例类型 : 原发病 5 例 , 0 情绪波动诱发 9 , 例 酒后发病 1 例。 1 并 发病 : 冠心病 1 例 , 5 风湿性心脏病 8 , 例 高血压 2 例 , 5 慢性支气管炎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是脑⾎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

此病致残率⾼,且⽼年⼈为多发,基于⽼年⼈的组织器官⽣理功能衰退,故康复也慢,甚者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

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障碍、⼝⾓歪斜等⾝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理障碍,⽽恶劣的⼼态则⼜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下降,所以说在临床上积极纠正⼼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对病⼈实施有效的⼼理护理则是⼀件不可缺少的⼯作。

本⽂就⼀组病例的⼼理状态作⼀扼要的归纳并对护理情况作出总结。

⼼理状态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肢体瘫痪以及由于肢体瘫痪⽽带来⽣活⾃理差,63例(75%)⼤⼩便困难,加上语⾔障碍,⼜不能表达⾃⼰的思想及要求,这些⽆疑会给病⼈⼀个沉重的精神负担⽽现出现⼼理障碍。

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化⽔平、社会地位、平素性格等的特定⽂化背景则可产⽣不同的思维内容,但整个⼼理过程⼤概可归纳如下。

起病初期⾯对突然⽽来的且毫⽆认识的疾病出现⼿脚不能动,吃饭需⼈喂,⼊厕需⼈帮助,⼀切⽣活上的事都需⼈照顾。

有⼝不能⾔,⽣死不知所措,故⽽出现或紧张恐惧,或惶惶不安,或焦虑的情绪。

此期的⼼理问题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空⽩引起的。

恢复期从病情稳定后开始,病⼈经治疗后并和医护⼈员有了接触,已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患者从朦胧状态中⾛出来,但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此时患者表现或消沉、或悲观、或失望等。

⽽年岁稍轻或平时有所作为好强者,则⼼有不⽢,表现出烦躁、易激动、或固执任性等情绪,⼼理尚难适应社会。

⼼理护理⼼理护理的⽬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我治疗的意志⾏动,因此在疾病初期即在⼊院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多次讲解,让患者脑海中有⼀个概念,解除由疾病伴随⽽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员治疗。

在恢复期阶段,⼼理护理的⼯作则是围绕本病病因和疗效的巩固⽽进⾏,此时给患者指出:脑动脉硬化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预防⽐治疗更有积极意义,希望患者今后习惯于低脂肪饮⾷,忌⽤含胆固醇丰富⾷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动物脂肪等,还应积极治疗易引起本病的⾼⾎压、糖尿病等,同时应加强患者社会责任感的诱导使其有顽强的⽃志与疾病进⾏抗争。

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心理护理对策

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心理护理对策
维普资讯
广东医学
20 年 l月 第 2 卷第 l 期 O6 O 7 O

l 9l ・ 5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焦 虑 与 抑 郁 的 心 理 护 理 对 策
曾 秀月 谢佩 卿 薛志 坚 蔡 叶艳 孙 玉姣
暨南 大 学 附 属第 一 医院 神 经 内科 ( 州 5 13 ) 广 0 60
回答 问题 , 均经 C T或 NR 确 诊 为 脑 梗 死 , 首 次 发 病 , I 为
表 2 两 组入院 4d内及 出院时 H D 抑郁 ) A( 结果 比较 例( %)
既往无 精神 病 史 。两 组 患 者 年 龄 、 别 、 情 、 化 程 性 病 文 度 、 院 时 间 、 疗 方 法 比较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00 ) 人 治 P> . , 5
对两组患者在入院 4d内和 出院时行综合 医院焦虑/ 抑郁 ( A ) H D 测定 . 比较两组 的统计 学 差异 。结 果
组脑梗死患者 焦虑/ 抑郁评分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0 0 ) P< .5 。结论
患 者 焦虑 、 郁 症状 , 以促 进 疾病 的 康 复 , 高 生 活 质 量 。 抑 可 提
组 各 项 目评 分 叠 加 计 总 分 , 分 为 0—7分 表 示 正 常 , 总 8

的发生率 以抑郁 症状 为最高…, 脑梗死 抑郁 的发病 率
各 文献 报 道 差 异 较 大 , 多 在 6 %左 右 , 轻 、 度 为 但 0 以 中
主 2。本 次 结 果 显示 : 照 组 未 经 干 预 处 理 , 抑 郁 发 对 其 生 率 和 焦虑 发 生 率 均 高 于干 预 组 , 异 有 显 著 性 ( 差 P< 00 ) .5 。提 示 本 研 究 对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焦 虑 / 郁 进 行 抑 心 理 干预 后 , 减 少 焦 虑/ 郁 的发 生率 。 可 抑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状 态 是 一 种 既 不 同 于 抑 郁 症 , 不 又 同 于一 般 抑 郁 心 情 的一 组 症 状 , 生 物 致 病 原 因 目前 其 认 为 是病 灶 破 坏 了去 甲 肾上 腺 素能 ( E 和 5 N) 一羟 色 胺 能 ( 一I ) 经 及 其 通 路 , 这 两 种 递 质 低 下 所 致 抑 5 - 神 I T 使 郁 3。但 是 与生 理 性 抑 郁 症 不 同 , 梗 死 后 抑 郁 通 过 脑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

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医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56例,为了方便对比、研究,随机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28例)主要采取普通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28例)主要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心理测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障碍,而且促进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标签:心理干预;老年脑梗塞;护理效果脑梗塞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疾病,有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且患者在康复时多伴有心理障碍,因此,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期采取科学的心理干预很有必要[1]。

本文将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医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50~76岁,平均(62.1±3.5)岁,其中初中文化35例,高中文化19例,大学文化2例。

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且均为急性期后康复患者,并排除其他器官病变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脑梗塞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以安慰的语气对患者实施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2]。

脑梗塞与抑郁症的相互影响

脑梗塞与抑郁症的相互影响

脑梗塞与抑郁症的相互影响脑梗塞和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们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脑梗塞和抑郁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即脑梗塞可能增加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而抑郁症也可能加重脑梗塞的病情。

本文将探讨脑梗塞与抑郁症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一些预防和治疗的建议。

1. 脑梗塞对抑郁症的影响脑梗塞是因脑血管发生阻塞导致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疾病。

脑梗塞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常常伴随着脑功能受损、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困扰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脑梗塞后,大约3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首先,脑梗塞造成的脑功能受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导致脑梗塞的缺血和缺氧会对脑细胞造成损害,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记忆障碍等问题,造成患者对自己身体和智力能力下降的敏感,从而引发情绪低落。

其次,脑梗塞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例如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依赖他人照顾、丧失工作能力等,这些因素都会使患者感到挫败和无助。

这些状况都可能使患者容易陷入抑郁情绪。

2. 抑郁症对脑梗塞的影响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疾病,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或过度睡眠等状态。

抑郁症患者可能更容易患上脑梗塞,且患者脑梗塞的风险也会增加。

首先,抑郁症患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问题,例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熬夜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其次,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等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最重要的是,抑郁症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和炎症反应增加,这些都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了脑梗塞的风险。

3. 预防和治疗针对脑梗塞和抑郁症相互影响的问题,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的建议。

首先,对于高风险的人群,如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例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的运动、均衡的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脑梗塞的危险性评估与干预措施

脑梗塞的危险性评估与干预措施

脑梗塞的危险性评估与干预措施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和提早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危险性评估与干预措施成为必要的关注点。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的危险性评估方法及常用干预措施。

一、脑梗塞的危险性评估1.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水平、吸烟与饮酒情况等,可以判断其脑梗塞的危险性。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检等,根据得分来评估个体的生活方式危险性。

2. 代谢指标一些代谢指标与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例如,血脂水平的异常、高血压、血糖控制不佳等都会增加脑梗塞的危险性。

通过检测血液样本,可以评估个体的代谢指标,从而评估其脑梗塞的危险性。

3. 高危人群筛查对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也是评估脑梗塞危险性的重要手段。

例如,年龄超过60岁、有家族史、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人群都是潜在的高危群体。

通过对这些人群的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风险,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

二、脑梗塞的干预措施1. 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通过向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脑梗塞的危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例如,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

同时,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料和信息,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2.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诊断为高危或患有脑梗塞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干预措施之一。

这包括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控制血糖等。

通过合理的用药,可以降低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病情或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干预脑梗塞的重要手段。

例如,对于存在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置入术等。

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脑血供,减少脑梗塞的发生。

4. 心理支持和康复脑梗塞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和护理,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在帮助患者适应疾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康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建议:1. 提供情绪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理解他们可能面临的焦虑、恐惧和沮丧。

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抗击疾病的信心。

2. 促进社交互动: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社区保持联系,参与一些适合他们身体状况的活动。

社交互动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增加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3. 教育和信息共享:向患者提供关于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康复过程等。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状况,减少对未知的恐惧感,并更好地配合医疗团队的治疗计划。

4. 建立康复目标:与患者一起制定可行的康复目标,帮助他们渐进式地恢复功能。

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满意度,并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5. 提供心理治疗: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情绪问题、改善应对能力,并提供心理支持。

6. 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家属的支持和照顾。

因此,家属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家属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

总之,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情绪支持、社交互动、教育和信息共享、康复目标的制定、心理治疗以及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加速康复过程。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77-01脑梗塞患者发病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给人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理解脑栓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早期进行心理干预,促进早日康复。

1 脑栓塞患者的心理评估1.1 恐惧悲观心理:脑栓塞起病急,病情重,所以患者和家属常恐惧不安。

运动障碍的患者,因有无能的感觉,从而产生自卑的情绪;言语障碍的患者感到孤独、烦躁,甚至悲观;感觉障碍的患者因自己感觉异常而感到烦躁、忧郁等。

1.2 焦虑急躁心理:由于患病突然,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没有足够的思想备准,产生紧张及焦虑,特别是复发住院患者,对住院治疗效果缺乏信心,表现出急躁情绪,有时对医务人员及家属的态度生硬、粗暴。

1.3 丧失信心:脑血管疾病常对治疗丧失信心,忧虑自己如果成为一个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因而顾虑自己今后的衣食住行;中青年患者还有来自对工作、家庭生活、孩子的教育、老人的抚养和就业等的忧虑;老年人担心子女将怎样对待自己,他们对生活更缺乏信心。

2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理论,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士和患者的交往,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

2.1 心理干预的良好效应:医护人员首先了解患者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及热情的态度,带着一颗同情心去接待患者,做患者的知心朋友,给患者以信赖和安全感,使其对治愈疾病充满信心,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消除恐惧心理。

2.2 促进患者自觉配合治疗:理解患者的痛苦,体谅他们的处境,医治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因病带来的生活不便和压抑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通过耐心的入院介绍、治愈的典型病例、健康教育等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方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自觉地配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患者的抑郁评估与心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5-08-18T10:25:47.410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莉霞[导读] 心理干预可有助于降低脑梗塞抑郁程度,促进脑梗塞患者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李莉霞
(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山东烟台264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110-01【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2组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进行入出院前后抑郁情况及生活满意度SDS评定。

结果2组患者入出院前后抑郁程度经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心理干预可有助于降低脑梗塞抑郁程度,促进脑梗塞患者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抑郁心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levelsofdepressionin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100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andcontrolgroup50caseseach,takedifferentinterventionsfor2groupsofpatients.InthedepressionandlifesatisfactionevaluationofSDSbeforeandafterdischarge.Results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thepatientwasdischargeddepres sionseverityuponexamination,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Conclusion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canhelptoreducethedegreeofcerebralinfarctionde pression,promotingdiseaserehabilitationin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improvethequalityoflife.
【keywords】:cerebralinfarctiondepression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正文】
随着脑血管疾病的逐年增多,脑梗塞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日亦增多。

脑梗塞特有的躯体症状导致了其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其中抑郁为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现就我科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对其抑郁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一评估方法
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至重度,0.7以上为重度抑郁。

二心理干预方法
两组均在常规治疗上给以常规护理。

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以心理干预:1一般性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

采取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支持、解释、疏导、鼓励帮助患者树立生活和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的不同程度否认心理倾向,做好应对指导工作。

2行为治疗。

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矫正疗法,包括用分发小册子、集体讲座、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脑梗死康复、护理知识教育。

3放松疗法。

4其他心理干预措施。

集体心理治疗通过集体讲解、探讨、自我病情介绍分析,相互鼓励、交流,疏泄不良情绪,同时每天选用一些抒情、节奏优美的音乐来调整患者的心绪。

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论
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实行早期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也能够帮助康复患者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神经病学》第六版
[2]叶益珍王新伟付晓《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方法及体会》中国民康医学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74[4]百度文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