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学生到社会宣传抗震救灾精神②市民观看里约奥运会开幕式
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③题肢属于经济现象,不选。④题肢属于政治现象,不选。
①②题肢符合题意,入选。
2.在都市,有繁华的城市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遍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乡土气息。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反映了( )
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 文化是城乡地区所特有的现象
C. 文化是人们不同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答案】A
3.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由此可见,这里的“文化”侧重指()
A. 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及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
B. 文学艺术和自然社会科学知识,或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由此可见,这里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D 缩小了文化的外延,A是用来区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B是狭义的文化,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4.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5.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A.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产物
B.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 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不可分离
D.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答案】B
【解析】题目中,保护古民居、古村落是保护徽文化的物质载体,使徽州文化得以传承,这说明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B选项表述正确;A选项强调的是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与题意不符;C错误,精神离不开物质,物质独立于精神之外;D强调的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与题意不符。
6.城和长城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大标志。中心城市的出现是王国文明的见证,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诞生;长城的出现和发展伴随了帝国体制的构建、完善和衰败。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7.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告诉我们(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③④错误。故答案选A。
8.歌谣,历来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民间的渔歌,就是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音乐艺术形式。这说明()
①音乐艺术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②歌谣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民间渔歌属于物质文化遗产④歌谣为人所创造和为人所特有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B
【解析】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③选项表述错误,民间渔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题目中,渔歌,就是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音乐艺术形式。这说明说明了歌谣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歌谣为人所创造和为人所特有。故
②④入选。选B。
9.歌声,记录一个时代,影响一个时代,也推动一个时代。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响彻中华大地,喊出了百年来国人面对列强侵略的激愤,激励着千百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毛泽东曾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②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结晶
③文化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精神力量④一定程度上,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10.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该剧所展示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它对清廉官员进行了肯定,对贪腐官员进行了鞭挞,对党和国家反腐决心和行为进行认可。影片播出后圈粉无数。电影专家表示该剧的拍摄和播放不是为了获取收视率,而是希望在社会上传递正能量。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
④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选项错误,该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人民的名义》热播,电影专家表示该剧的拍摄和播放不是为了获取收视率,而是希望在社会上传递正能量。这说明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故②④入选。
选C。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1.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有相互交融的关系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交融。题干中通过编斗笠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要作用。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③题肢说法错误,不选。①④题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