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第6题综合题

合集下载

2021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将下面的文言词语与其现代汉语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曰有人弗不能或于是子集市遂我何如您吾说市怎么样[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说说《自相矛盾》与《郑人买履》的寓意。

《自相矛盾》寓意:__________________《郑人买履》寓意: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①及(____)②访(_____)③咸(____)④置(_____)⑤即(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⑨。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真是这样。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续世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如是吾无望矣(____________)(2)竟不食其膳(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

尝获肥鲜以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赵母的希望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短文,借助注释,完成练习。

狐假虎威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⑤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⑥,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02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鹿照水有鹿饮于逐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

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

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

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

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

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专其角长。

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1]最初,鹿引以为乐的是,两角高高耸起;不满的是________;当它被猎犬抓住以后,它在悔恨中明白了:救它命的是________的脚;害它命的是________的角。

(用自己的话填空)[2]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________[3]我还想提出问题:________2. 阅读理解。

杨布打狗杨朱①之弟曰②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③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④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①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

②曰:名叫。

③缁(z ī):黑色。

④向者:刚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衣(______)素衣而出(2)衣缁衣而反(______)[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迎而吠之B.将扑之C.一人虽听之D.无稽之谈[3]联系短文,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小儿不畏虎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多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推敲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推”字。

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

左右拥至尹前。

岛俱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对划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②炼之未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观者讶之(____________)④岛具对所得诗句(___________)[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

童趣(节选)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画龙点睛张僧繇①于金陵②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③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④诞⑤,因⑥点其一。

须臾⑦,雷电破⑧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晴者皆⑨在。

注释:①张僧繇(yóu):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②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③每:常常,每每。

④以为:认为。

⑤诞:虚妄,荒唐。

⑥因:因此,就。

⑦须臾:一会儿。

⑧破:击。

⑨皆:都,全都。

[1]结合注释,解释句子的意思。

(1)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文,我们知道张僧繇不点睛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点睛后的结果是_______(用原文回答)。

从中看出张僧繇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画龙点睛”词语本意是________,联系实际,你认为这个词语多用来指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龙点睛”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作者相传是________时期的列子。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必刷题06 文言文阅读(双文本)(解析版)-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临考10天必刷10题(五省通用)

必刷题06  文言文阅读(双文本)(解析版)-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临考10天必刷10题(五省通用)

必刷题06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能使敌人自至者,和l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兵之情,鸥则御,不得已知|斗。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节选自《孙子兵法·虚实Ji》《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兵法.i十篇》〉材料二:张仁愿,华州下主fl人。

本名仁室,以容宗讳音近逃之。

有文武材。

式后时,累过展生中侍移p史。

万岁迹天中,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自团先锋当矢λ,;斗走。

式后叹曰:“御史乃能如是乎!”4率为右肃政台中悉,诏仁愿即叙其l.t下功。

仁愿先问承景破敌曲折,承景实不行,所问皆穷。

仁愿动奏承景罔土,感列虏级。

朔方军总管沙吃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h$级.t,i p史大夫代之。

既至,贼己去,引兵滋击,夜枪其营4皮之。

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沟J手。

北渥有拂云祠.突RJ:..4是犯边.必先渴祠祷解,然后料兵波而诵。

仁愿请来应取漠1勃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

唐休珠以为:“两汉以下皆北守河,今筑成虏腹中,终为所有。

”仁愿团访,中宗从之。

表留岁j满兵以助功,咸阳兵二百人it主归,仁�禽之,尽斩砍下,军中股桑,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税。

又于牛头』如'Ill萨山北直烽候千八百所。

白是突厥不放逾山牧马.放i方益元寇.岁才员费亿计.减徐兵数万。

初建三城也,不豆堡门、曲敌、战格。

或曰:“边成元守备,可乎?”仁愿曰:“兵贵攻取,贱退守。

寇至,当并力出抠,有回望城者斩。

何事守备,i忌恨其心哉!”景龙二年,封将国公。

还4月,卒。

仁愿为将将史传伏按i在抚帅赏罚必真功窍。

后人忍之,为主祠受降城,出师辄字;焉。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f九》〉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A I慰B为C将D将E吏F信G伏H按I边J抚K帅L赏M罚N必0真P功Q罪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旧时指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名字,张仁愿因本名与应睿宗之名音近而改名。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四(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四(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人墓碑记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二)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万象新天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万象新天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万象新天学校七年级语文12月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1.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项是( )(3分)A.惩戒(chěng)狭隘( ài) 长喙( huì) 安详私塾血雨腥风B.热忱( chén) 怂勇(sǒng)拈( niān)轻怕重纯粹捷报凋零C.怅然(chàng)骊山( lí) 迁徙( xǐ) 惬意缄默不辍D.蜷曲(quán)虐( nüè)待畏罪潜( qián)逃邋塌枯燥雾霭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在那个战争年代,老将军为了捍卫国家而取义成仁,令人敬佩。

B.班干部凡事应首当其冲,工作中要迎难而上,公益活动也要带头参加。

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他在自己富裕的同时,还领着村民一起致富,真正做到了为富不仁,共同富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全国人民能否做到上下齐心,是战胜这场特大灾害的关键。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4.【鉴赏竹子文化】同学们在学习王维《竹里馆》时,对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6篇《答谢中书书》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6篇《答谢中书书》作业(含答案)

第6篇答谢中书书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四时..俱备四时:(2)沉鳞..竞跃沉鳞:(3)实.是欲界之仙都实:(4)纵使..晴明无雨色纵使: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答谢中书书》中,描绘山高水清的句子是: 。

《山行留客》中,对春山美景进行整体描绘的句子是: 。

(2分)4.面对山川美景,陶弘景发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张旭则是极力“留”客于春山之中,试比较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6分)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二十三日,始过江山①之青湖。

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

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

问之,即江郎山也。

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

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迫②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节选自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 【注】①江山:地名,江山县。

②迫:靠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五色交辉..交辉:(2)四时俱.备俱:(3)晓雾将歇.歇:(4)势欲.飞动欲:(5)若断而复.连者复: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八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八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八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

原吉早孤,力学养母。

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

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

明年充采访使。

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

人皆悦服。

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

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

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

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

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巨万万计,皆取给户曹。

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①九卿..事。

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

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

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

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

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

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

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

”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

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

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

宜抚流亡,蠲②逋负以宽民力。

”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

亟命所司行之。

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

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

”言者因.劾大臣。

帝命跪午门外质辨。

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

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

”帝意解,两宥之。

或尤.原吉背初议。

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

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

”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

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

退则恂恂若.无预者。

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

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狮子王与豺chái1曩nǎng有狮子王,于深山攫jué一豺,将食之。

2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shú。

”狮子王悦。

3 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

期jī年,鹿尽,豺无可送者。

4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 5 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

字词解释:曩:_______ 攫:_________ 月:______ 以:______期jī年:______ 图:______2子产受骗1 昔者有馈kuì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xù之池。

2 校xiào人烹pēng之。

反命曰:“始舍shě之,圉yǔ圉焉,悠然而逝。

”3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4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字词解释:馈:______ 畜:______ 烹:______ 反命:______舍:_______ 孰:______ 既:______3楚子发母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字词解释:问:______ 得无:______ 恙:______ 内:______数:_______ 今:______ 谢:______4鹿亦有智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

202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填序号)(1)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A.使:让。

B.长:长大。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_____)A.然:对的。

B.故:故意。

[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与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

2. 课内阅读展示。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加点的词。

(1)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2)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3)虽与之俱学。

(__________)[2]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思援/弓缴/而/射之。

()(3)使/弈秋/诲/二人弈。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

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是其智弗若与?[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6(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6(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6(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

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

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于上 林苑中。

曾误遗火,延及它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 以为少。

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 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

鸿 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父母问其故。

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娉之。

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

及嫁,始以装饰入门。

七日而鸿不答。

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

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

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服。

”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

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

能奉我矣!”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

”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有顷,又去适吴。

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乃方舍之于家。

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

”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

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葬毕,妻子归扶风。

(《后汉书·文苑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让:责备B .疾且困.,告主人曰 困:贫困C .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简:选择,挑选D .有顷,又去适.吴 适:去,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莽当政时,梁鸿的父亲曾被封在北方做脩远伯,被派去侍奉少昊的后人。

2021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雏燕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

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①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

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②雏已出壳矣。

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③弟遽④释之。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①竟日:整天。

②盖:原来是。

③趣:催促。

④遽:jù,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日思得一雏日:______________遂出笼释之释:______________是乃益鸟是:______________尔安得久饲之尔: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答:______________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答:______________[3]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思雏→(____)雏→(____)雏→(____)雏2.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岳飞年少有志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①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引三百斤②。

学射于周同③。

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④;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得益自练习,尽得回术。

(注释)强:擅长于。

②斤: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③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④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少负气节()(2)未冠()(3)同射三矢()(4)飞引弓一发()[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少年有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题(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苏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作“祠”。

②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

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④画地:在地上作画。

[1]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带点的字。

其人弗能应也。

弗:___________ 应:___________誉之曰誉: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应读出____的语气。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解释加点词语。

曝书画___________ 谬矣______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6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6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6题(1)(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6题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

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

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

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以利国家不耳。

受金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

诚臣计画有可采者,(顾)〔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

诸将乃.不敢复言。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召让.魏无知A.忍让B.请C.使D.责备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A.命数B.数目C.几D.屡次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余久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B.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诸将乃.不敢复言。

顾.其计诚以利国家不耳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平虽.美丈夫信者固.多心乎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现在大王如此器重他,使他做高官,任命他为护军B.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

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

C.顾.其计诚以利国家不耳只考虑他的谋略是不是有利于国家D.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

汉王于是向陈平辞谢,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保护全体将领。

小升初分班入学测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6(试题)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小升初分班入学测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6(试题)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2023年小升初分班入学测(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6)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③,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④。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⑤,夏居山之阴⑥,蚁壤一寸而仞⑦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②管仲、隰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霸业。

③孤竹:古国名。

④迷惑失道:迷惑,分辨不清方向。

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失道,迷失归途。

⑤阳:山之南水之北。

⑥阴:山之北水之南。

⑦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古文今译:管仲、隰朋跟从齐粗公去讨代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失了归途。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智慧。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队伍跟在老马后面,于是找到了归途。

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有一寸高的话,下面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地,果然找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

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内容主旨:管仲和隰朋在齐军深陷险境时,巧妙利用动物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最终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军成功地找到了归途,根据蚂蚁的巢穴找到了水喝。

告诉我们,对不了解的事,我们应该向有经验的人学习,不管对方是何身份,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课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于桓公而伐孤竹伐:____________(2)春往而冬反反:____________(3)迷惑失道道:____________(4)遂得水得: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牛郎织女①天河②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③劳役④,织成云锦⑤天衣⑥,容貌不暇整⑦。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衽⑧。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⑨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⑩。

相传是日⑪河鼓⑫与织女会于汉⑬东,役⑭乌鹊为梁⑮以渡,故毛皆脱去。

——选自《月令广义》(注释)①牛郎织女:神话人物。

②天河:银河。

③机杆(zhù):织布的梭子。

④劳役:劳苦。

⑤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

⑥天衣: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⑦不暇(xiá)整:没时间修饰。

眼,空闲。

⑧织衽(rèn):指织布之事。

狂,衣襟,衣袖。

⑨涉秋:入秋。

⑩髡(kūn);制掉头发(使成秃头)。

此指乌鹊头上羽毛脱落。

⑪是日:当日。

⑫河鼓:星名,即牵牛星。

⑬汉:天汉,即银河。

⑭役:使唤。

⑮梁:桥。

[1]根据义意,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容貌不暇整____________(2)天帝怜其独处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第一段按句意划分有三个层次,你认为正确的划分的是()A.第一层①②;第二层③④;第三层⑤B.第一层①;第二层②③①;第三层⑤C.第一层①②;第二层③;第三层④⑤D.第一层①;第二层②;第三层③④⑤[4]省略句子成分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

阅读下列句子,在空格处各填一个字(词),使句意更完整。

天帝怜其独处,许(________)嫁河西牵牛郎。

天帝怒,责令(________)归河东。

2. 文言文阅读。

击皮得实人有负盐负薪者①,同释②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③之物。

惠遣争者出④,顾州纪纲⑤曰:“以此羊皮可拷⑥知主乎?”群下⑦咸无答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分析鉴别]
根据原文可知,苏轼“让张耒写下了这
篇墓志铭”属错位嫁接,原文是“宪来求铭”,可见让张 耒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不是苏轼。 [参考译文] 欧阳发的夫人吴氏,是先前丞相正宪公
吴充的女儿,封为寿安县君。欧阳发有一个儿子,叫欧阳 宪,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 子, 欧阳发被埋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的欧阳文忠公 的墓地,欧阳宪来请我写了这篇墓志铭。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一)曲解文意 利用文中有些词句较难理解的特点, 在分析概括转述 的过程中故意曲解文意,这是分析概括题的主要设错手 段。解题时先要找到原句,再细辨原文中的词句在进入选 项后是否发生了释义错误,并借助于语境仔细推敲。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原文片段]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得不到宋国。”楚王说:“公输般是天下有名的工匠, 制造了云梯这种器械,假设用云梯来攻宋,怎么能不取 胜?”墨子回答说:“让公输般设置云梯来攻城,请允 许我来防守。”于是公输般设置攻城的器械,墨子设置 守城的装备。公输般多次攻城,墨子多次打退他,始终 攻不进城内。于是楚王只得收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淮南子· 修务训》)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二)怎样考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能对 所写人物、所述事件或所论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该题 的错误项设置往往以误扰正,以假乱真,即在大体正确 的情况下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 命制错误 选项常见的 4 大干扰方式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 位嫁接,以偏概全。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 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 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 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 时太宗为雍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 甚亲敬之。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第6题分析来自合题结束[原文片段]
(2015· 天津高考)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
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 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 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 顿兵挫锐, 负天下以 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 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 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 “公输, 天下之巧士, 作云梯之械, 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 “令公输设攻,臣请守 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 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 修务训》)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二、解题技法 命题人以误扰正的方式虽然有四种,但辨别方法只 有一种,即采用“题文对照”的策略,也就是将每个选 项还原到文中的对应区域,每一个内容都应该找到信息 源,尤其要重视细节之处,应仔细对照,看有无以假乱 真之处。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试题选项]
A. 《淮南子· 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
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 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 [ 分析鉴别 ] 原文的表述是公输般以攻宋利器云梯
模拟攻宋,结果是九攻而被九却之,最终楚不攻宋。所 以选项中的“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于 原文无据,属无中生有。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2.怎样准确解题 通读选文,依据选项中的关键信息,找到答题区间进行 比对。分析四个选项的首句,概括性内容都正确,问题的关 键就在于后面的具体阐述。A 项,答题区间为原文第一段, 表述正确。B 项,答题区间为原文第二段,表述正确。C 项, 答题区间为原文第四段,表述正确。D 项,答题区间在第五 段,“他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表述错误,原文是说“太 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 氏”,据此可知,不是高俭建议皇上修正姓氏,而是皇上下 诏让他和韦挺等人修正姓氏。故答案为 D 项。
(2015· 广东高考)侯弘文,奇士也,散家
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 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 ,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 弘文而多象昇。 [试题选项]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
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分析鉴别] 仔细比对后可知,原文中对应的有效信

迟:衰败。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 分) ( )
A.高俭重视亲情。高俭被贬到岭南,岭南有瘴疠, 父母不能同行,于是他留下妻子侍奉父母;又顾念妹妹 无所依靠,卖掉大宅安置妹妹,并分掉余财。 B.高俭遇事能正确决断。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 和,丘和想要投降,高俭却认为敌人攻势不能持久,而 城中守军足以抵挡他们,丘和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果然 击败了敌军。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三)错位嫁接 以故意颠倒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或因果关系而设 错。答题时要理清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弄清 楚事件的前后顺序与经过,留意相关事件经过转述后是 否存在前后错位或因果倒置,以便识别出人事混淆、顺 序倒置、张冠李戴等错误。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贞观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雅 谙姓氏。高祖崩,士廉摄司空,营山陵制度。是时,朝议以 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 ,犹恃其旧地,女适他 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与御 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 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壬辰, 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选自《旧唐书· 高士廉传》 ,有删改) [ 注] ①朱鸢: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辖九县之一。②陵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C.高俭治理地方兴利除弊。他在蜀地任职时,能 够根据当地的陋习加以训导,使当地的风俗得以改观; 疏导水渠,使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还重视文教,使学 校得以复兴。 D.高俭力矫流弊。当时家世已衰败的崤山以东人 士,仍依仗旧门第,在女儿嫁给他族时索要丰厚聘礼, 他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 并在研究史传的基础上撰成 《氏族志》 。
息为“象昇上疏救,不得”,意思是“象昇上疏救援,没 有成功”,而选项 D 中却表述为“卢象昇赶去救援”, 错误,属曲解文意。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参考译文]
侯弘文,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散发家中的
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兵。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 达楚地,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为名上报朝廷。象 昇上疏救 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被发配戍边。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 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二)无中生有 这是一种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设误手段。解题时要细 审选项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是否有相关表述,要留意 相关的细节, 识别选项中自行添加而原文中并未出现的信息。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D 项, 只是细节“他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有误, 其他皆准。这就有效地帮助考生理解文意及一些难以理 解的实词及句子。如实词“旧地”“适”,“犹恃其旧 地,女适他族”一句的意思,通过 D 项便可准确理解, 有利于实词题、翻译题的解答。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参考译文]
过去楚国想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
很担心这件事。他从鲁国出发赶了十天十夜的路,脚上长 了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包裹双脚向前赶 路,终于到达楚都郢城。拜见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 要发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然后才攻打 它的吗?使劳苦大众逃亡,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 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还要进攻它吗?”楚王 说:“果真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 要攻打它呢?”墨子说:“我看大王您一定有损道义却又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结束
士廉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 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士廉以闻,士廉寝而不言,坐 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 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 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 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 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 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 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