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出路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
1843年,洪秀全撷取原始基督教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1856年上半年,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其余归圣库”>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平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赵,具有进步意义。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1856年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历史意义:1>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腐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在后期提出《资政新篇》反映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同亚洲其它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原因:(1)太平末国运动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但农民阶级浊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性.(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不危害.(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4)太平天国的领袖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教训: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主要的官员有: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冯桂芬在《校分庐搞议》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后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个方面:
1>兴办近代企业。军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国内最大的兵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国内最大的造船厂。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民用: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2>建立新式海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海军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为翻译学堂,二为工艺学堂,三为军事学堂。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2)西方国家凌晨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深贡时,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3。维新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采用(1)向皇帝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2)著书立说。>>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梁启超《变法通议》严复《天演论》(3)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教训(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5)设学堂。>>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长沙时务学堂。(6)办报纸>>梁启超主笔上海《时务报》,严复《国闻报》湖南《湘报》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围绕:(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变法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变法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是一种温和的改良方案。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
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
1906年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1906年“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903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主持会内日常工作。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民主义《民报》发刊词。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三天内光复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