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突破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突破训练

(一)

1.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

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2.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3.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

A.有效的管理制度B.优越的地理位置C.承继了西周疆土D.首创了郡县制度4.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

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5.《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6.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

7.“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分工过细B.利益内耗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

8.“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

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

9.《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10.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D.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11.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

12.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二)

1.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

A.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B.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

C.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D.“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

2.秦汉时,九卿分管宗庙礼仪、皇室费用等,其中很多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家事。唐代的六部管的都是国家事务,将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家政事分开。这说明()

A.“家国同构”被彻底颠覆B.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

C.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过渡D.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

3.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4.在宋元两朝以及明代的前中期这段长达五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基本不提倡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长期处于城垣颓纪、甚至无城墙的状态,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这种做法的主观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 B.防止地方割据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减轻农民负担

5.(在元朝统治期间)推翻蒙古统治的,只有民变而没有政变和兵变,反映

了蒙古帝国的()

A.民族矛盾特别突出B.中央集权的有效C.行省制度行之有效D.君主专制的弱化6.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

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7.《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8.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 500万至1 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

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B.坊市制度被打破成为必然

C.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10.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