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良心实质和作用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道德良心的实质和作用

【摘要】良心是一个十分复杂难解的概念,笔者致力于通过学习中外学者有关良心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良心观来探讨良心的

实质。良心具有监督和指导人们行为的作用,它促使人们遵守一般的道德规范,良心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体现。

【关键词】道德良心;实质;作用

道德主体的良心,既是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又是一种道德信念和道德人格;还是道德调解和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手段。道德良心是道德规范自律性的最集中的表现形式,良心在道德主体的自律活动中担负着最重要的职责,表现出最复杂的机制。道德良心在伦理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使得关于良心的本质和作用问题,始终是伦理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致力于对良心的实质和作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冀对道德良心有更趋完善的理解。

一、关于道德良心的实质探讨

良心是一个十分复杂难解的概念,不管是在词源上还是语义上,古今中外对其的研究重点都不尽然相同,对于良心的实质问题难以给它下一个完备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良心的实质的探讨更好的理解到什么是良心,为什么要有良心。

(一)中国学者论良心

在中国历史上,是孟子最先提出了良心的概念。他说:“牛山之

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虽存乎人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说:牛山的树木曾经很繁茂,因为它处在大都市的郊外,常用刀斧砍伐它,还能保持繁茂吗……有些人之所以丧失了他的善心,也就像刀斧砍伐树木一样,天天砍伐,还能保住善心的繁茂吗?可以看出孟子这里所说的良心,也就是人所具有的天赋道德心,亦即仁义之心。后有朱熹认为,“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仁义之心也”。到明代,王阳明建立了致良知的伦理学说,把孟子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良知即是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将良心看作是一种是非之心,这种是非之心是指一种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先验的道德意识,同时也是一种道德主体的自觉性。王阳明的思想把中国先哲的良心学说推向最高峰,但是他又将良心的性质做了不切实际的夸大。后清初王夫之从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气化论出发,将心区分为仁义之心和知觉运动之心,并认为仁义之心比知觉运动之心更重要。这种道德良心是先天所秉和后天所为交融而成的产物,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标志。这之间和其后也还有诸多的相关论断的出现,笔者在这里不做赘述。

汉语中的良心,可以拆分为“良”和“心”,良即道德,心即意识,取有道德的意识、善的心理的意思。“良”字本身有很多的含义,也包括非道德意义上的“好”,“精美”,“手艺熟练”等,但一旦与“知”相结合,则从来都只有道德的意思。结合上文来看,良

心的探讨在中国是和仁义之心或道德心结合着进行的,中国历史上论及仁义之心或道德心的著述与文章,比直接论及良心的要多得多,但是我们不能就因此而认为中国人对良心不够重视。实际上,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看重良心,有句俗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良心来说话”,足以体现中国人对良心的重视。

(二)西方学者论良心

英文的“conscience”,德文的“gewissen”,法文的“conscience”,拉丁文的“conscientia”,都具有良心的意思,不难看出,这几个词的前缀con-、ge-都是“共同”、“一起”的意思;而后半部分的词干“-science、-wissen、-scientia”都是“知”、“知识”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共识”“共同知晓”的意思,进而引申为一种特殊的共识:道德评价,道德价值意识。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许多伦理思想家就开始了对良心的思考与研究。德谟克利特最先提出了良心的概念,他说:“有些人对自己可灭的本性无知;然而。因记起以前所做的坏事,他们的良心受到震动。于是自己就责备自己。”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良心是伦理特质,指责或捍卫我们行动的内在之音。他说:“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中世纪神学家用超自然的力量去解释良心现象,认为良心是人身外之物,是上帝放在人心中的监督人行为的法官。卢梭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所以

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而康德认为良心是实践理性,它不涉及客体,只同主体有关。良心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对于每一个有道德的人来说,在他的内心中原先就有良心。因此有良心就等于说有一种尽义务的责任。因为良心是实践理性,在任何情况下,它出现于人的面前,作为开释和谴责的责任。”这之后,黑格尔,尼采等也对良心做了很多方面的论述。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在对良心进行研究时,侧重点不全相同,主要的区别有两个:

1、中国的学者重视对内心道德意识的开发,甚至把它作为其哲学思考的中心,他们都把内圣置于外王之先,把内圣置于外王之上;而西方学者却远没有把对良心的探讨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

2、中国思想家长于对良心的体验,长于对良心的总体和直接的把握;而西方思想家长于对良心的分析,长于对良心的分门别类,不同角度的细致探讨。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良心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良心既不是神或理性的创造物,也不是与生俱有的生理事实;既不是天赋的理念或原则,也不是个人自然情感的简单流露。良心是人所特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也是人对其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这种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一定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反映。它的核心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尽的社会义务的认识与感受。良心不仅可以表现为对所作所为的的道德意义的理性认

识,而且可以表现为一种情绪体验。

道德良心由三种成分构成,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的成分。良心首先是一种认知功能,不具备认知能力的婴幼儿或精神病患者,没有良心意识,脱离社会的孤立的个人也不会有自觉地良心。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良心不仅具有认知的功能,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具有情绪感觉的功能。所谓良心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人在道德活动中对一定行为动机、行为倾向、行为结果的赞成或不赞成、喜爱或厌恶、同情或冷漠的感情。良心的情感成分以义务感为基础,包含着悲欢忧乐等融汇着理性认知的情感因素。良心的行为意向成分是指良心与行动相联系的动机、意念和行为倾向性部分,它集中体现在人们的道德意志上。道德意志,是实行道德原则的坚持到底的精神和克服障碍的决心,它能直接驱使人们对行为对象、行为过程做出反应。良心具有道德意志成分,因而能够激励和鞭策人们自强不息、不断进取,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锻炼人们的道德品质。总之良心是良知、良情、良意的有机结合,三者互为因果,互相配合,其中良知是基础,良情是关键,良意是源泉。良心的使命就在于唤起人们善善恶恶、爱其所爱、恨其所恨的正义感。而这种正义感的培养却必须奠基于良知的基础上,同时也需要良意的支持与扶助。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也从义务方面来了解良心的本质。质言之,良心不过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过程,而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内心的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