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价值体现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价值体现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价值体现引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思考美和创造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价值体现。

一、培养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欣赏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和美的意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这些作品,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美的表现形式,并发展自己的审美观。

二、增强语言表达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上,还可以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故事编写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增加对美的感受。

三、促进情感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充满情感,审美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这种情感的认同与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从而培养同理心与情感交流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分享对文本的感受,进而增强他们的情感认知。

四、提升文化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时期,通过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

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五、促进综合发展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局限于学习和理解作品,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通过审美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审美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还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融入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追求美,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审美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等方面,介绍一些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1. 创设艺术氛围:教师可以布置课堂环境,如挂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图片或名言警句,定期播放音乐等,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氛围,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通过精彩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也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文学作品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3. 组织课外剧社和朗诵队等艺术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课外剧社、朗诵队等,让学生通过表演和朗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也可以邀请一些文学名家或艺术家来学校授课,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

二、课外阅读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往往来源于他们所读的书籍。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诗歌、散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让他们可以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阅读时,需要一个安静、舒适和有趣的环境。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阅读角,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并定期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尽兴地阅读。

三、写作活动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如日记写作、诗歌创作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提供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形式: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写作形式,如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语文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教育内容。

实施审美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领略美的感受,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下面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优秀文学作品的选取语文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精心挑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文学的意境和情感。

对于小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让他们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美好的道德情感。

对于中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他们领略文学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通过精心挑选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中的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布置一些创作任务,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小故事、一首诗歌,或是进行一些语言组词的练习等,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美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加观察,多加思考,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用语言文字将美表达出来。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三、诗词歌赋的欣赏和朗诵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诗词歌赋的欣赏和朗诵,让学生领略诗词之美,感受语言之美。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诗词歌赋,如《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文的韵律和艺术魅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中领略诗词之美,在朗诵中感受语言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阅读兴趣,以及启发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启发情感。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审美能力、阅读兴趣、情感、融入、全面发展、研究方向1. 引言1.1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感知和理解文字、语言中蕴含的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蕴。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审美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操,提升其审美观念和审美品位,从而使其在生活中更加细腻、完整地感知和欣赏美的存在。

将审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还可以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研究背景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审美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目前国内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

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探讨如何有效地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一、引言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为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阐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二、理论探讨1.审美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文学、自然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情感性,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二是具有形象性,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三是具有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创造力。

2.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资源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等。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文章的美学价值。

2.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美。

例如,在讲授《红楼梦》节选“黛玉葬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如何挖掘文章中的意境美、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方法多样地加强美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欣赏语文的艺术美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美育资源审美观意境美美育教育艺术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语文教学变得程式化、功利化和抽象化,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这样的学习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还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让语文这一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走出枯燥而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挖掘文章中的意境美审美教育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丰富并纯化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德育、体育主要与意志相关,智育主要增长知识与智力,而美育则直接与情感相联系。

美育的这种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是德育、智育、体育所难以取代的。

中学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情感教育,因此,语文与审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甚至可以举行一场读诗会,看看谁读得最好。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将学生引入这个意境。

二、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

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

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增山的《秋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

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喜爱阅读。

三、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观针对审美心理,引导阅读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在课外文学阅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审美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引导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引导学生细读、欣赏和理解作品。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

2. 提倡创作与表达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创作与表达得到锻炼。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如写景、写人、写事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类朗诵、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才能。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化艺术的兴趣学生对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艺术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文艺演出,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4. 注重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语言是审美的媒介,只有掌握了准确、流畅、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欣赏、理解和表达审美情感。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课外阅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增加文化常识的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教师可以适时增加一些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文化常识的学习,如文学史、艺术流派、文学名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总结起来,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提倡创作与表达、培养学生欣赏文化艺术的兴趣、注重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增加文化常识的学习等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借助语文教材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好的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作为施教者只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却忽视审美教育。

这个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造成语文教学不健全,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健全,最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一、要进行语言美的教育1、纯净美的教育。

语言的纯净美,指语言的纯洁,不含丝毫杂质,“透明度”极高。

它象山间的清泉,雨后的露珠,给人以身清气爽之感。

冰心的《笑》,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逆的《荔枝蜜》、《海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等,都是语言纯净美的典范,读之,可使人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通过语言纯净美的教育,纠正学生用语中的不良习惯。

改掉说脏话,讲恶语的毛病。

要使学生懂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句好话,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使经济效益成千上百地增长。

此外,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近年来,一些不健康、丑恶,甚至反动没落的东西又死灰复燃。

如有的牌匾上写着“刘文彩纪念馆”,有的广告词写着“挺得起胸,才能抬得起头。

女人多‘曲折’,人身好精彩。

做一个胸怀丘壑的女人。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若论黄色书刊,那肉欲横流的污秽文字,更加令人恶心。

我们要将这些东西清除出语言阵地。

2、朴素美的教育。

语言的朴素美,指语言自然,不造作。

它宛如一身着素衣的村妇,淳朴淡雅。

王国维说:“自然之舌言情”即指语言在表达感情时要注重自然。

语言的自然,能达到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给人以美的愉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几处描写:……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逆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惴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没有任何惊人的词藻,却勾画出一幅有人有景,情景交融的风雪图。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引言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组合,更是作者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力的体现。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自然、社会等美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含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些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审美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1.创设审美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播放音乐、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受美的存在。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元素。

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其中的美。

3.注重朗读和品味:朗读和品味是感受文学作品的重要方式。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通过品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内涵。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法和词汇积累外,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以及审美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情感培养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演唱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情感洞察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培养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达来实现。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例如,当学生写一篇记叙文时,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描述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故事,让他们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一门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传授文学知识和欣赏文学作品来进行审美教育。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讲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并帮助他们提高鉴赏能力;在学习小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

除了传授知识和欣赏作品,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作活动来进行审美教育。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审美情趣。

通过创作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又称“美育”。

它的目的是将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审美成果传给下一代,使人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

美育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作为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

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

一、以情感人,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与人的需要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客观事物符合或不符合人的需要,都会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可驱使人积极地活动,消极的情感会削减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回答得对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鼓励,特别是中差生,要让他们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未能准确回答的学生,不当众指责,要投以鼓励的目光,让他们坐下来再思考。

另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加以辅导,能使学生备感亲切,从而增强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能力。

有了情感,才能去发现美、审视美。

离开了情感,审美就不可能实现。

语文教材里文学作品是依美的法则再现生活的,它是用一个个美的事实、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使读者完全沉浸到作者创造的艺术境界里,以至忘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

再经过欣赏者自己的思考,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逐步掌握辨别是非美丑的道德标准。

所以,情感是审美的主要标志,情感是美育的核心。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去拨动学生的“情”弦,去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讲读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师生不能不被诗人的激情所感染。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一“断”一“开”“流”又“回”,既写出了楚江千回百折的雄奇秀丽景色,又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既写出了青山、红日的壮丽,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审美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情趣的教育方式,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实施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选材和导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教材,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导读,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和品味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审美价值。

教师在导读过程中可以运用问题引导法、词语解释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布置教室、课堂的陈设,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审美教育的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名言、美术作品等,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三、课堂互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诗词或者段落,让学生朗读、欣赏,并进行相关的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美和情感。

四、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各种艺术活动中。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文艺院团演出、戏剧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美。

五、作文培养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作文的写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丰富文章的表达,增加文采和美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写作的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写作水平。

六、文学鉴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文学鉴赏的知识,如韵律、修辞、形象等,通过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评论,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导言: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除了传授学生阅读、写作、口语等语言技能外,注入审美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和价值。

一、注重文学欣赏通过朗读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形象以及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文学作品,并对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情感内涵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分析欣赏,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美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二、拓展艺术领域引导学生参与文学创作。

教师可以设计写作任务,如让学生完成小故事、写一首诗歌等,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亲身经历创作过程,学生更能理解文学创作的艰辛与乐趣,提升审美创造力。

开展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活动。

通过手工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他们对细节和形式的关注。

三、培养美的道德追求引导学生品味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代诗词、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美和道德观念。

通过传统文化的启迪,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追求。

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

通过阅读描写美德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美与善的关系。

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表达出来的美德,进而形成道德追求的意识。

结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文学欣赏、艺术拓展和美德追求,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也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体验。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审美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与美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和情感正处于发展阶段,适时的审美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和感受世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语言能力:通过对优美文学作品的欣赏,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丰富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

培养情感:文学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能够体验到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情感共鸣。

拓展视野:通过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理解多元文化。

三、实践策略1. 选择优美文本在语文教材中选择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小说片段,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阅读和赏析。

例如,选取古诗词进行朗读,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结合审美体验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审美体验活动,比如:绘画: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学作品进行绘画,以视觉的形式表达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表演: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来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3. 创设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想法,老师可以引导讨论,通过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4. 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图片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同时结合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更好地感受文字的美感。

5. 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议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人的素质培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主题。

尤其突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如何真正高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泓清泉,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与德育、智育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协调发展,使之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的人。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融“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为一体,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智能训练,培养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借助语言美的、形象美、意境美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也就是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塑造独立而开放的人格。

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审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的基本途径。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

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时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

孩子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育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孩子的发展不能没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没有“美”。

一、美育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按照“美”的规律来设计课堂教学,以最大限度师生的创造性为核心,突出教学中的激励机能,高效功能和美育功能,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什么是审美教育;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三、如何促进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对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学习和体验,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名著、诗词歌赋、戏曲等文艺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水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名著阅读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2.诗词歌赋鉴赏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词歌赋,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感受力。

3.传统戏曲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传统戏曲,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能力。

4.现代文学阅读现代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下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精神观念。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思维能力。

三、如何促进初中生的审美能力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讲解、分析、演示、互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实践体验式教学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和体验。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艺术,增强他们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3.多方位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建立多方位的评价机制,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又注重评价学生的文艺素质和审美能力。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审美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审美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其审美水平和素养的教育过程。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美学知识和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感知、欣赏和理解美的文化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

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文学作品作为审美教育的载体,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使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方面具有更高的水平。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学生具有更加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提高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和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文学研讨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批评和评论,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和批评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和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文化眼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情怀。

五、思考和建议在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丰富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要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教学氛围和文学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学作品,善于欣赏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而审美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阅读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审美情感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浅析。

一、培养学生的美感小学生对美的认识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审美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来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存在,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描写,如山水、花草、动物等,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美感。

除了文学作品,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一些优美的图画、音乐、雕塑等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感知美的存在。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莫奈的《睡莲》,感受其中的色彩和情感;欣赏肖邦的《降E大调的夜曲》,感受其中的悠扬和动人。

通过这些欣赏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并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产生联想,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进而产生对作品的审美体验。

在阅读《小熊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熊,经历种种有趣的故事,从而产生自己的想象与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写句子中的细节,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继而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阅读《春天的花开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笔下的花儿,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有怎样的形状和香味等。

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感受到其中的美丽和优美。

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引导他们进行文学鉴赏,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将其融入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将审美教育纳入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大学语文教学、审美情操、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兴趣、重视、学生发展、教学效果、融合、意义。

1. 引言1.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修养和素养。

通过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情感修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艺术作品。

审美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参与艺术创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审美教育,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1.2 大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大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审美教育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的思维素养和情感情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展开探讨,并探究如何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美好和优美的感受和体验,是情感与美感的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文言文等文学作品的欣赏,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感受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朗诵古诗词,一起品读名家文学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扩大学生的审美情感领域,使其在欣赏美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升华。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准确把握美的本质和特点,对美感进行敏锐的发现、鉴赏、评价和创造的能力,是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赏析和创作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能够理性思考,提高对美的判断和鉴赏能力。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文学作品创作来锻炼其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创造中体会美的魅力,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渗透到各个语文课程的教学中。

在写作课上,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更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追求表达的美感,让学生明白文字的表达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抒发和审美的呈现。

同样,在阅读课上,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来感受美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审美修养,引导学生在欣赏美的养成优雅的生活品味和行为举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在含义语文审美教育,也称为语文的美育,是指在语文教育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掌握审美的基础知识,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根据现今诸多因素造成语文教育缺乏美育的特点,提出了语文教育渗透美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是它可以让中国语文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它可以更好地领导教师实现语文学术本身的人文价值。

2.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人民教育版的教科书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摘录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包括文言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

因此语文教科书内的作品可以说是美的集合,描写社会现象时的感染力要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密集;描写自然时更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不彰显着艺术的美感。

2.1语文教材中的社会美语文教材中的社会美对人们的感染力要比现实来更加强烈,因为它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密集[2]。

比如杜德的《最后一课》并没有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通过选取一所普通小学的最后一课来反映民族矛盾,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和侵略者的记忆、爱和恨,使学生产生愤怒,悲伤,憎恨的情绪。

而《郑成功》则通过描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为民造福的故事。

《轮椅上的霍金》描述的是霍金不屈不挠、不断求索、勇敢顽强,使学生感受到一个人的精神美。

使学生感受到赤胆爱国之情。

2.2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自然美题材非常广泛和多样,花草树木、山河异石、林间田野和日月星辰,无不展现着自然之美。

对自然美的描写的文章有《沁园春》、《滕王阁序》、《三峡》和《蜀道难》等,都是作者对现实中自然美的描写,这些描写不拘泥于一种纯客观的描写,而且是对自然事物的幻想、刻画和创造,使自然事物融入了作者的主观审美色彩。

教师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家园的壮丽,便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河的热爱。

2.3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美《滕王阁序》具有优雅的修辞,华丽的修辞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语言之美。

《沁园春·雪》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该课文在描写自然的壮阔之时,同样也融进作者的情绪,表现出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以及广阔的胸怀。

这些都是艺术之美,同时体现了自然和社会生活之美。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艺术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

内容美是主题美、思想美、情节美。

形式美在于语言美、结构美、艺术美。

《滕王阁序》和《沁园春·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3.1教师对审美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教师是课堂的引路人,所以实施审美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自身掌握的审美教育意识和审美教育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3]。

学生通过语文课程提高了语文素养,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

因此语文的审美教育应着重提高学生自主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创造力。

由于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并在课堂实践中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通过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的现状,从而了解教师对美育的理解和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美学原理和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探索美、感受美、欣赏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据一项调查发现[4],只有百分之十三的教师关注并深度研究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美育的相关内容,有百分之二十四的教师关注但没有进行深入学习,有百分之四十二的教师看过过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但并不十分关注,还有百分之十一的教师中没有关注过。

参照2018年马小娇《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方法,对广州天河区某重点高中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百分之二十一的教师关注并深度研究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美育的相关内容,有百分之二十二的教师关注但没有进行深入学习,有百分之三十七的教师看过过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但并不十分关注,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教师中没有关注过。

以上结果均表明,教师对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上的认识不足。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密切相关。

教师通过教授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和想象能力。

它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教育。

而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审美元素,便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5],教师应该在整个课程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

教师对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内容以及关系的理解会影响课堂实施的效果。

根据对广州天河区某重点高中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有百分之六十的教师认为在语文教育中需要审美教育,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教师认为在语文教育中不需要进行审美教育,还有百分之十五的教师不确定语文教学是否需要进行审美教育。

在确定语文教育中需要进行审美教育的教师中,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教师是有意识的进行审美教育的,另外的只是由于内容需要才被动进行审美教育。

事实证明,教师的认知水平与实践水平并不吻合,教师对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认识不足。

3.2语文教学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功利化倾向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在升学考试中得到了明显体现。

语文教育的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迫于升学和上级任务的压力,语文教育的内容仅限于书本和考试的重点,学生的思想范畴只限于冷冰冰的试卷。

学生的题海战术和教师的“填鸭式”教育,旨在提高分数,对知识和技能的过分重视的不可避免地便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阻碍他们文学素养的发展。

“填鸭式”教育仍然是许多教师仍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容仅限于考试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对语文课的真实需求,仅注重知识和技能。

忽视学生的独特的看法,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文章背后丰富的美学价值,只记住了考试的知识要点。

大多数学生将教师精心安排的审美课程视为一项完成指标的任务,而不是真正地从自己的内心进行感知,欣赏和创造;学生在等待老师告诉他们什么是美,为什么会美,以及美在哪里,就像要喂养的婴儿一样。

学生对某个物体的兴趣或对美丽物体的感知并不是由于他们内在的冲动,而是取决于老师的指导,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的成长不是依靠自身,而是主要取决于老师。

当然,教师可以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地积极参与,并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具有巨大的隐患。

一旦老师不再提供帮助和支持,学生将回到原有的水平。

至于什么样的才是美,学生只能从老师那里才能找到标准答案。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过于功利,学生缺乏独立的审美能力,超过半数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目的是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不是发展心理,获得审美乐趣,并提高其读写能力[6]。

3.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清楚地表明要将小学的作业量减少,但实际上学生的作业并没有减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甚至会有所增多。

特别是即将迎来升学压力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几乎所有的学习都围绕入学考试。

学生每天都致力于题海之中。

上课时间太长,作业太重。

每天,为了完成某些科目的作业,一些学生还必须上课外课程来创建课程。

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没有自我发展。

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会感到疲倦,降低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并干扰想象力。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

”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力量。

兴趣的是学习的动力,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

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成绩不理想迫使学生失去信心并拒绝自己。

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将直接影响美育的实施。

在教学当中,同一课程、同一教学计划、同一教学方法,但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例如具有欣赏能力的学生可以促进美育的实施。

但在如今网络文学盛行的时代,学生更喜欢阅读玄幻、修仙、动漫、武术,等书籍,比如曾经风靡全网的玄幻类小说《斗破苍穹》的读者的年龄就在十一到十八岁之间,网文第一大公司阅文集团的作品也逐渐趋向于简单易懂的“小白文”。

而阅读文学经典的学生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普遍对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不高,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大幅降低。

4.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情并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的美学领域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以及重点课题的培养,取决于师生是否充分利用了教科书的美学元素。

考虑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应基于教育学习的主题,教科书和课堂。

语文教学中美育应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和国家对因地制宜教学的不同要求进行调整和加强。

总的来说,中国的审美教育是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和文学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内化。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种实用的语文美育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学生实施美育。

4.1提升师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发现美并创造美的能力依赖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

我们可以发现在同一班级和相同的教育内容。

一些教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散发着活力,有些则没有生气。

这其实与老师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

教师应着重于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情感体验。

因此,具备良好审美意识的教师将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发现美并创造美。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才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语文教育的审美教育是“通过师生关系发现美丽,认识美丽,认识美丽,通过教与学活动创造美丽”[7]。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整个课堂的教育主体。

所以,语文课堂中美育的建设者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识美、创造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自生的审美素质也会影响全班的教学氛围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4.1.1提升教师的审美意识语文是情感魅力的汇集区,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的感触,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喜怒哀乐。

教师作为学习语文的领导者,加强教师的审美意识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升考的压力。

教师需要消除功利化的心理,并深入认识美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审美教育理论,理解和把握美的含义和意义,提高美感,美的想象力和美的理解能力。

作为学生的领导者,教师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增强教室的审美氛围,扎实的文学基础可以决定课堂的深度,深刻地欣赏美的价值。

语文的主题不同于自然的主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只有情感丰富的教师师才能更好地体验作品的情感。

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特征是认识美,用丰富的情感创造美,并将其传达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到美。

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的职后教育对审美意识的提升同样重要,通过职后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得到更新和优化,提高了思想境界和专业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