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地震工程地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震源深度分: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 60km的天然地震称为浅震, 大多数地震都为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 60---300km 之间的地震称为中 源地震. 深 源 地 震 : 震 源 深 度 大 于 300km 的 地 震 称 为 深 源 地 震.目前巳记录到的震源深度有700km深的地震。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和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 为地震波。波传播时所经的路径称为地震射线. 地震烈度、烈度表、等震线; 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 种量度,称为烈度,通常用字母/表示。按烈度值的大小 排列成表,称为烈度表,我国使用12度烈表.将地面上等 烈度的点联成线,称为等震线
下面简单说明一下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震成因. 由地幔对流学说导致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地幔对 流说认为:由于地下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地下岩石物化性 质的改变,积累了巨大的热能,使物质具有可塑性和流动 性.热物质上升,冷物质下降.热对流必然伴随重力分异, 即重的下降,轻的上升.这样便引起地壳升降、挤压、褶 皱.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缓慢的.由于对流作用在时间上和 空间上是不连续的,使得构造运动的活跃期和宁静期相间 出现,且宁静期长.这样地幔对板块构造说的发展有促进 作用,使板块学说能较好地解释一些现象.岩石圈(地壳 加上地幔最顶部的刚性固体层 )是由许多漂浮在地幔软流 层之上的板块构成的.上升流造成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圈分 裂;下降流造成碰撞带岩石圈的府冲和消失,使板块不停 地运动着.相邻板块相向而行,互相碰撞。碰撞带就是地 震的源地.
第二节 地震危险性分析 1 潜在震源的划分 活断层法 有些地区断层外露,历次地震集中于板块边界或断层上, 可采用此法。 (1)点源:历史地震集中在某小区域内,但又无明显的 断层存在。火山地震就是这类震源的例子。 (2)线源:构造结构显露于地表,而历史地震又集中在 已知断层周围。 (3)面源:历史地震发生在某一区域,但与该地区的已 知断层或构造结构无明显相关,或者该地区分布很多小 断层 (4)背景源:其它一些零星历史地震,和任何断层构造 毫不相关,则可把除上述三种震源以外的地区作为背景 源。
ln N (mi ) mi
N(mi)为大于等于震级mi的地震数;α ,β 为回归常数;
3 地震动衰减规律 地震时震源产生的地震动,以体波和面波形式向外传播,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运动强度逐渐衰减。目前地震衰减 规律大多数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回归的经验方法。
在衰减规律中有直接用地震动参数(主要是峰值加速度 ap,也有用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的),也有用烈度 Is来表 示的,然后用烈度Is和峰值加速度ap的关系折算 4 破裂长度与震级的关系
2 地震类型与地震成因 地震类型与地震成因 地震类型
(1)按地震成因分
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 震.全球90%以上的天然地震都是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喷发、气体爆炸等,引 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占全球发生地震数的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如岩溶地形,矿坑下塌 等,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占总数的3%.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 量度,通常用字母 M 表示.它是反映 — 次地震从震源中释 放出来的能量多少.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 或称震源 区 ) .理论上将震源看成一个点 ( 图 10 . 1 . 1) ,而实际上 是一个区. 震源深度:将震源看作一个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 离称为震源深度,—般用字母h表示.
第七章 地震工程地质分析 本章重点:场地类别的划分 砂土震动液化
建筑抗震设防
第一节 1 地震的基本名词和概念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或震中区).同时, 地面上受破坏最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理论上震中区和 极震Baidu Nhomakorabea是相同的,实际上由于地表局部地质条件的影响, 极震区不一定是震中区. 震中距: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沿大圆弧测量的距离 称为震中距.—般用字母⊿表示.它可用线距离表示,也 可用地心所张的角来表示.
破裂长度与震级关系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都采用统计关系,但有的用地震断层长度;有的用余 震区的最大尺度,有的用破坏区的轴线长度等,统计关系 如下
M s a ln L b
式中a,b为统计系数
5 计算地震对场地的影响 如前所述,通常用峰值加速度ap来表征地震对场地的影 响。在这一步骤中,要综合前述信息,给出场地周围各 震源的影响下,场地内出现不同峰值加速度ap的平均年 发生率或重现期;需要计算场地在使用期内超过某峰值 加速度a的概率(危险率);对较大区域,还需作出给定 危险率条件下的等加速度图。
构造区法

有些地区,由于地震和断层活动惭赃,因而缺少地质 和历史证据。这类地区覆盖层较厚,断层位置难于发现, 美国东部就属于这类地区,这时可用构造区法,在构造区 内地震的活动性是均匀的。由于缺乏资料和没有一个通用 的勾画原则,此时往往综合专家的意见。
2 震级频度的关系 统计震级频度关系的目的是要确定各震源不同大小地震的 平均发生率。目前的主要方法是采用 Gutenberg 和 Richter 公式
第三节 场地类别与砂土震动液化
1 场地类别
由于建筑物的种类不一样,抗震的要求也不一样,我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D / 11—89》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将 其划分为如下四类; 甲类建筑——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 严重后果的建筑等,必须经国家
(3)按震中距分: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lOOkm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km的地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km的地震.
(4)按震级分: 弱震:M<3的地震. 有感地震:3≤M≤4.5的地震.
中强震:4.5<M<6的地震.
强震:M≥6的地震。 地震成因 由于全球地震的90%都属于构造地震,所以这里所指的地 震成因就是构造地震成因.关于地震的成因,目前还处于 探索阶段,人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如弹性回跳说,粘滑说、 相变说、温度应力说、地幔对流说、地质力学说.各种学 说都从某个角度解释不同类型的地震.近年来,人们把注 意力比较集中于板块构造运动的机制和地震的关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