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成核与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成核的最大过饱和度
均相成核最大过饱和度 浓 度 非均相成核最大过饱和度 二次成核最大过饱和度
溶解度
温度
二次成核的影响因素
• 二次成核主要包括三个过程 – 从固体上(或接近于固体表面)的二次晶核 的产生 – 晶核从晶体表面上分离 – 晶核的成长 • 二次成核的影响因素 – 过饱和度 – 冷却(蒸发)速率 – 搅拌强度 – 杂质
16 3v 2 Gcr 3( KT ln S )2
c是分子团的尺寸为r的浓度,因此,较小的溶解较多的成长至临界尺寸 rc,这时新晶体诞生 成核速率
16 3v 2 B0 A exp[ 2 3 ] 2 3K T (ln S )
此过程的连续发生直到一个临界尺寸,基于此机 理的成核速率可以表示为
接触成核主要考虑三种接触成核: —结晶器与晶体 —晶体与晶体 —晶体与搅拌桨
• 流体剪切力成核理论(Fluid shear) 当晶体运动于流体中,剪切力存在与晶体表面。 如果晶体是树状晶体,在流体的剪切力的作用 下,会形成晶体碎片而成为晶核。 • 杂质浓度梯度理论 此理论假设在晶体的存在下,溶液中分子的排 列更有秩序。因此增加晶体表面溶液层的过饱 和度,在此高过饱和度层中易形成晶核,因此 增加成核的概率。
浓 度
最大过饱和溶液曲线
饱和溶液曲线
温度 T
冷却结晶过程溶液浓度的变化
成核的类型
均相成核 (Homogeneous) 初级成核 (Primary) 非均相成核 (Heterogeneous)
二次成核 (Secondary) 最初尘粒的繁殖 多晶体破碎 晶体的微观侵蚀 针状或树状晶体 的晶核繁殖
流体剪切力
• 在一定的杂质的存在下,成核所需的能量会大大降低。 非均相成核一般发生在相对较低的过饱和度下,此情 况下的自由能减少依赖于固相的接触角
Ghom Ghet 1 (2 cos )(1 cos ) 2 4
如果接触角等于0,会产生自发成核。
二次成核
• 在有晶体表面存在下,所发生的成核为二 次成核。 • 在母晶的存在下,母晶对成核现象具有 “催化”作用。因此,在低于自发成核的 过饱和度下新晶体会形成。 • 尽管在二次成核的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机理以及动力学还理解的比较少。 • 有几种理论试图解释二次成核的机理
• 均相成核的热力学分析由 Gibbs,Volmer等提出“新相的形 成的自由能变化是核表面形成 自由能变化(正)和相转变 (从液体到固体)自由能变化 的总和”即
G Gs 体 积的形状系数,L—特征尺寸 对球形核, β = л ,α =л /6, 特征尺寸L=d
4 G 4 r 2 r 3Gv 3
核的尺寸可以用
而求得,即
代入求解
d (G ) 8 rc 4 rc 2 Gv 0 dr 2 4 r 2 c Gcr rc Gv 3
分子团的成长可以用Gibbs-Thompson方程描述
c 2 v ln * ln S c KTr
晶体的成核与成长
第四章
结晶过程的基本原理
• 结晶过程发生的基本条件:过饱和溶液 • 溶液在一定的过饱状态下,会从溶液中析出,其析出 过程包括两种基本现象 – 成核:在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晶体,当溶液达到一定 的过饱和状态,溶液中的溶质会形成细小的晶体, 我们称这样的过程为成核过程(初级成核),或在 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所有形成可供晶体成长的晶体 过程为成核过程 – 成长:在一定过饱和溶液(介质)中的晶体都会发 生成长,晶体从小变大的过程我们叫做成长过程
Gcr Bo ( pA xe) KT
A—指数前常数,理论值为1030核/cm3· s
• 从此方程可见,成核速率随 过饱和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与晶体的表面能成反比。 • 在实际中均相成核是很难得到,因为任何溶液中都有杂质, 同时也具有结晶器的表面,搅拌桨等等
非均相成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晶体—晶体 接触成核 晶体—搅拌器 晶体—器壁
• 初级成核是在没有晶体表面的 情况下发生 • 二次成核包括在具有晶体表面 的情况下发生 • 非均相成核是由于外界表面引 起
均相成核
• 在给定的温度下,在过饱和溶液中溶液的平均温度是一个常 数.然而局部的溶液浓度有波动,在微观的区域内可能属于 一个数量级或称为分子团块。 • 经典的成核理论(Volmer)假设分子团块的形成遵循附加 机理 a + a=a2 a2 + a=a3 a3 + a=a4 a2 + a2=a4 ………… ac-m+ am=ac
• 多晶体破碎(polycrystaline) 在高过饱和度下,多个晶体会形成团聚现象,团聚的晶 体的分散(破碎)也会形成晶核。这一过程叫做多晶体破 碎成核。(但在工业结晶过程中,这种现象一般不加考虑) 在高搅拌速度下,晶体的微观侵蚀(macroabration)或 碰撞(collision)或摩擦(atrrition)会导致小颗粒晶体的 形成。这些机理即形成的晶核叫接触成核(contact nucleation)。这样成核机理是工业生产中应该考虑最多的。 其主要影响因素: —晶体的硬度 —悬浮密度 —停留时间 —过饱和度
• 母晶的二次成核 – 最初尘粒的繁殖(initial breeding or dust breeding) 二次成核从晶种的颗粒而生,在晶种的制作中,细 小的晶体颗粒形成于晶种表面,当把晶种加入到溶液 中,这些晶尘从晶种表面脱落而形成晶核,这些沉粒 比晶核的临界尺寸大,因此晶体的成核速率依赖于溶 液的过饱和度和搅拌速率,这一机理在间歇操作中是 一个很重要的二次成核机理。为避免这种机理的成核, 可以用溶剂对晶种进行处理以溶掉这些表面的晶尘。 – 针状或树状晶体的晶核繁殖(needle breeding or dendritic breeding) 在高过饱和度下,针状或树状晶体可能形成晶体碎片。 这些晶体碎片在溶液中起到晶核的作用,这种现象叫 做针状(树状)晶核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