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分析第三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弹性力学中关于材料性质的假定
(1)物体是连续的,亦即物体整个体积内部被组成这种物体的 介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如 应力、应变、位移等等才可以用座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 (2) 物体是完全弹性的,亦即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 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形,而不留任何残余变形。这样, 当温度不变时,物体在任一瞬时的形状完全决定于它在这一 瞬时所受的外力,与它过去的受力情况无关。
3、研究的方法:有较大的区别。 虽然都从静力学、几何学与物理学三方面进行研究,但 是在建立这三方面条件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
材料力学是对构件的整个截面来建立这些条件的,因而 要常常引用一些截面的变形状况或应力情况的假设。这样虽 然大大简化了数学推演,但是得出的结果往往是近似的,而 不是精确的。 而弹性力学是对构件的无限小单元体来建立这些条件的, 因而无须引用那些假设,分析的方法比较严密,得出的结论 也比较精确。所以,可以用弹性力学的解答来估计材料力学 解答的精确程度,并确定它们的适用范围。
2、由通过中心C点并平行于z 轴的直线为转轴,列出力矩的 平衡条件,并利用小变形假设, 可推导出“切应力互等定理”, 即 txy=tyx 3、由x轴和y轴两个方向的平 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可推导出 “平衡微分方程”,即 s x t yx
平衡微分方程:注意事项

列平衡条件时,应力和体力应分别乘以其作用 面积和体积,才能得到合力; 应用了两个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不同面间 应力分量采用泰勒级数展开)和小变形假设(受力 变形前后微分体尺寸不变),这也是其适用的条件。
3:主应力s和应力主方向a :
s x s y s x s y 2 2 s 1,2 ( ) t xy 2 2 t xy s1 s x tan a1 , tan a 2 t xy s 2 s y
4:经过该点的正应力sn和切应力tn 的最大和最小 值: (s ) s , s
1、平面应力问题

构件几何特征:很薄的等厚度薄板。 厚度为h远远小于结构另外两个方向的 尺度。薄板的中面为平面。
外力与约束:其所受体力、面力和
约束均平行于中面Oxy面内,并沿厚 度方向Oz不变。而且薄板的两个表面 不受外力作用。因此应力沿厚度方向 不变。


表面面力边界条件:表面不受外力作
s z z t 0 t zx z t 0 t zy z t 0
一点应力状态分析就是求解上述有关应力
分量,具体为:已知任一点处坐标面上的应 力分量sx,sy和txy,求解如下四个问题:
1:求经过该点、平行于z轴而斜交于x轴和y轴的任何 斜面上的应力p? 2:求经过该点、平行于z轴而斜交于x轴和y轴的任何 斜面上的正应力sn和切应力tn ? 3:若经过该点的某一斜面上的切应力为0,求此斜面 上的主应力s和应力主方向a ?
p y s n m sm
又由于有
px s xl t xy m p y t xy l s y m
过一点任意斜面的主应力与主方向
从而有关于方向余弦l,m的线性方程组: 有
2
(s x s )l t xy m 0
t xy m s s x l t xy s s y

由此可知,两个主应力就是正应力的最大和最小 值。
过一点任意斜面的应力极值
再求切应力的极值。 将sx=s1,sy=s2 ,txy=0代入切应力公式(2-5), 并利用两个方向余弦的平方和为1,得

由此可知,当 l2=0.5 ,s1≥s2 时,切应力的最大和 最小值如下,其作用平面的法线方向与x轴和y轴成 45°角:
同理,六面体所受的体力也可以认为是
均匀分布,且作用于它的体积的中心。
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1、利用连续性假设,根据 Taylor级数展开式,略去高 价项,可求出各面上的应 力分量。
fx 0 Fx 0 x y s t xy F 0 y y fy 0 x y
取一微小的正平行六面体, 其x、y方向的尺寸分别为dx、 dy,为计算方便,设它在z方 向的尺寸为单位长度1。
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由于六面体是微小的,各面上的应力可
认为是均匀分布,且作用于对应面的中心。
一般而论,应力分量是变量x 和y的函数,作用于左右两对 面或上下两对面的应力分量 不完全相同,具有微小的差 量。
平面问题中一点应力状态分析
4:求经过该点的正应力sn和切应力tn 的最大和最小 值?
过一点任意斜面的全应力 问题1:已知任一点处坐标面上的应力分量sx,sy和
txy,求经过该点、平行于z轴而斜交于x轴和y轴的任何
斜面上的应力p?
取如图所示的微分三角板或
三棱柱PAB,当平面AB无限接 近于P点时,该平面上的应力即 为所求。 根据该微分单元的力系平衡 条件,在x和y轴方向上合力为0, 从而有:
第三章 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弹性力学—区别与联系—材料力学 1、研究的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弹性力学也是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 以及由此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2、研究的对象:变形体但也有区别。 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梁、柱、轴等杆状构件, 即长度远大于宽度和厚度的构件。弹性力学虽然也研究杆 状构件,但还研究材料力学无法研究的板与壳及其它实体 结构,即两个尺寸远大于第三个尺寸,或三个尺寸相当的 构件。
总之,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 同属于固体力学领域,但弹性力学比材料力学,研究的对象 更普遍,分析的方法更严密,研究的结果更精确,因而应用 的范围更广泛。 但是,弹性力学也有其固有的弱点。由于研究对象的变 形状态较复杂,处理的方法又较严谨,因而解算问题时,往 往需要冗长的数学运算。因此为了简化计算,便于数学处理, 它仍然保留了材料力学中关于材料性质的假定:

平衡微分方程中各个量的量纲都相同,其中第 一式的各项为x方向的力,第二项为y方向的力;
平衡微分方程:注意事项

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有2个方程,但包含 有3个未知函数,只根据静力学条件无法定解,即 是超静定的。要想定解,还必须考虑几何学和物 理学方面的条件。

平衡微分方程表示了平面区域内任意点的微分 单元体的平衡条件,必然保证任一有限大部分和 整个区域是满足平衡条件的,因而所考虑的静力 学条件是严格和精确的;
n 极值 1 2
(t n )极值
(s 1 s 2 ) (s 1 s 2 ) , 2 2
3.3 弹性力学的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

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是考虑平面问题的静力 学条件,根据弹性体内微分单元的静力平衡条件来推 导出应力分量与体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如图,在弹性体内任一点
3.2 弹性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3.2.1 外力和内力
3.2.2 应力的概念
图3.2 微元体的应力
应力是与作用面有关的。
平面问题中一点应力状态分析
sx,sy和txy作为基本未
知函数,只是表示一点的坐标平面上的应力分量(左 图)。而校核强度时需要知道过此点的任意斜面上的 应力p。而斜面上的全应力又可以按坐标轴分解为 (px,py),也可沿法向和切向分解为正应力sn和和切 应力tn(右图)。
过一点任意斜面的主应力与主方向
下面求应力主方向。
将所求主应力s1代入第一个方程:
m1 s 1 s x tan a1 l1 t xy
2
将所求主应力s2代入第二个方 程: t m
tan a 2
l2

xy
s 2 s y
(s x s )l t xy m 0
t xy l (s y s )m 0
s y gx, y
(3) 物体是均匀的,也就是说整个物体是由同一种材料组成的。 这样,整个物体的所有各部分才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因而 物体的弹性常数(弹性模量和波桑系数)才不随位置座标而变。
(4) 物体是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说物体内每一点各个不同方 向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都是相同的。
(5) 物体的变形是微小的,亦即当物体受力以后,整个物体 所有各点的位移都远小于物体的原有尺寸,因而应变和转角 都远小于1,这样,在考虑物体变形以后的平衡状态时,可以 用变形前的尺寸来代替变形后的尺寸,而不致有显著的误差; 并且,在考虑物体的变形时,应变和转角的平方项或乘积项 都可以略去不计,这就使得弹性力学中的微分方程都成为线 性方程。
2 2 2
1、平面应力问题

应力分量分布特点:由于板很薄,外力沿厚度均匀分 布,同时应力沿厚度还是连续分布的,因此应力分量也沿 厚度均匀分布,所以板中各点均有:
sz 0
s x f x, y
t xz 0
t yz 0
t xy hx, y
因此只剩下Oxy面内的三个应力分量,且只是坐标x, y的函 数,沿厚度方向Oz不变,即
1 1 2 2 t n (s 2 s 1 )lm (s 2 s 1 ) ( l ) 4 2
(t n )极值
(s 1 s 2 ) 2
已知任一点处坐标面上的应力分量sx,sy
和txy,可求解如下四个问题:
1:任何斜面上的应力p :
一点应力状态分析_总结
px s xl t xy m,
p y t xy l s y m
2:任何斜面上的正应力sn和切应力tn :
s n lp x mpy l s x m s y 2lmt xy
2 2
t n mpx lp y lm (s y s x ) (l m )t xy
2 2
一点应力状态分析_总结
Fx 0 p x s xl t xy m Fy 0 p y t xy l s y m
过一点任意斜面的正应力与切应力 问题2:求经过该点、平行于z轴而斜交于x轴和y轴
的任何斜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平面AB上的正应力sn即为
上面所求的全应力p向法线方 向n的投影: s lp mp
两个应力主方向是相互垂直 的
过一点任意斜面的应力极值 问题4、已知任一点处两个主应力s1和s2,及其应力
主方向,可求得经过该点正应力、切应力的最大和最 小值。 为了分析简便,选取x轴和y轴分别与两个应力主方 向一致,则该点的应力分量为 sx=s1, sy=s2 , txy=0

先求正应力的极值。 上式代入正应力公式(2-4),并利用两个方向余 弦平方和为1,得 sn=(s1-s2)l2+ s2
n x y
平面AB上的切应力tn即为
上面所求的全应力P向切线方 向的投影: t n mpx lp y 或
2 2 2 t n px py s n
过一点任意斜面的主应力与主方向 问题3:若经过该点的某一斜面上的切应力为0,求
此斜面上的主应力sLeabharlann Baidu应力主方向a ? 设如图所示的斜面上切应 力为0,则该面上的全应力等 于正应力,也等于主应力, 于是有 p x s nl sl
t xy l (s y s )m 0
2 xy
s (s x s y )s (s xs y t ) 0
展开得平面问题的主应力特征方程:
s I1s I 2 0
2
I1 s x s y I 2 s xs y t
2 xy
由求根公式有:
2 1
I1 I 4 I 2 s x s y s x s y 2 2 s 1,2 ( ) t xy 2 2 2

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相同(平面应变问题中的正应力sz不影响方程的推 导)
3.3.2 几何方程——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3.3.3 物理方程——应力应变关系
1、平面应力问题
平面应力问题条件:
很薄的等厚度薄板,厚 度为h远远小于结构另外两 个方向的尺度。其所受体力、 面力和约束均平行于板面, 即只是Oxy面内的量,并沿 厚度方向不变。薄板的两个 表面不受任何外力和约束的 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