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
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逾矩________
②人不堪其忧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④逝者如斯夫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1)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
(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解析】【分析】(1)“不逾矩”的意思是“不会超过规矩”,“逾”的意思是“越过”;“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

(2)“故”“以”“善”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⑴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
⑵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
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①之友也。

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

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

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

”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

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④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后,火其尸,拾骨置囊。

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①文山:文天祥自号。

②辟:征召。

③潜:偷偷地。

④椟:木匣。

(1)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至吉州城下/过中不至
B.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尊君在不
C.凡留燕三年/吾日三省吾身
D.文山之友也/下车引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3)结合文章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

【答案】(1)A
(2)凡留燕三年 /潜造一椟 /文山受刑后/ 即藏其首
(3)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

【解析】【分析】(1)A到。

B不/不,通假字,通“否”。

表疑问的语气词。

C三年/约数,多次。

D助词,的/代词,指友人。

(2)根据句意: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

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

故停顿划分为: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3)“文山贵显,屡以官辟,皆不就”,意思是说文天祥显贵发达的时候,多次征召张千载为官,张千载都没有接受。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

文中提到张千载侍奉文天祥三年并料理后事,可见其“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之高尚情操。

故答案为:⑴A;
⑵凡留燕三年 /潜造一椟 /文山受刑后/ 即藏其首;
⑶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

【附参考译文】
张千载,字毅甫,文山的朋友啊。

文山富贵时,多次请他出山不出.直到文山从广东衰败(被贬)回来,到吉州城下,千载暗地出来与之相见,说:“丞相去燕地,我张千载也去。

”到了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

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火化了尸首,这样之后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带着装头的匣子一同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

生死之交,千年才出的一位高洁之士。

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

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③。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①蚤:通“早”。

②恸(tòng):极度的哀伤。

③不迁怒:不转移愤怒。

迁,转移。

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贰,重复。

过,错误。

④亡:通“无”,没有。

(1)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发尽白________
(2)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甲文相关内容,你觉得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全部,全都
(2)颜回十分好学,而且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孔子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弟子了,所以“哭之恸”。

(3)好学、有修养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解析】【分析】(1)句意:头发全白了。

尽:全部,全都。

(2)根据“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理解作答即可。

(3)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
因为他有“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

作答此题,围绕“好学、有修养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全部,全都;
⑵颜回十分好学,而且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孔子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弟子了,所以“哭之恸”;
⑶好学、有修养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⑶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共同点。

【附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亦毙之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
C.狼不敢前吾日三省吾身
D.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结尾一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结尾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
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答案】(1)B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议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分析】(1)A.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代词;B.隧: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从隧道”/犬: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狗一样”;C.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日:副词,每天;D.以:用/以: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故选B。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止,通“只”,意为“仅,只”。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因此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

作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谈除了从狼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外,还可以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⑴B;
⑵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
⑶议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第一问考查表达方式,常见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狼的行为的看法,属于议论。

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的主旨,题目提示换个角度,可以从“屠夫”的角度,屠夫一开始忍让,狼仍然不满足,直到最后奋起反抗,终于取得胜利。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晚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①()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②():“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

【答案】(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3)①有成竹;②半信半疑;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

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4)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
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

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晓”:开导。

(3)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

如“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这是“晓之者”之语,是有根有据信心满满地讲道理,所以第一空应填“胸有成竹”。

而“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是杞人对这种说法的怀疑之语,所以第二个空应填“半信半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

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

“世上本无事,庸人白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

人生乐在豁达。

故答案为: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⑵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⑶①有成竹;②半信半疑;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

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⑷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

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

本题考查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⑵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境在进行合理的想象,即可作答。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和生活体验解答即可。

【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二)昆仑之丘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①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洲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②,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节选自《山海经•大荒西经》)【注释】①有:词缀,无实际意义。

②胜: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流沙之滨 ________ ②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________
③投物辄然 ________ ④此山万物尽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3)《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被认为是神话人物“王母娘娘”的源头,但与后世文章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请据选文概括其形象。

【答案】(1)水边;围绕,环绕;同“燃”,燃烧;都,全部
(2)有一个神住在那里,长着人的面孔和老虎的身体,尾巴上有花纹,花纹都是白色的,住在那里。

(3)原始形象是人、善、神混合的异形,性别难辨,怪异凶恶。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然”:同“燃”,燃烧。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滨”与“环”在现代汉语中也分别有“水边”和“环绕”的意思。

而“尽”为副词“都”之意。

作答时,一定要先确定句意。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人面”:长着人的面孔。

“虎身”:长着老虎的身体。

“文”:通“纹”,花纹。

“处”:住。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可分析“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一句,译为:有个神人头戴玉制首饰,嘴里长满老虎牙齿,拖着一条豹的尾巴,住在洞穴中,名字叫做西王母。

即可
归纳出神话人物“王母娘娘”的原始形象是人、善、神混合的异形,性别难辨,怪异凶恶。

故答案为:⑴水边;围绕,环绕;同“燃”,燃烧;都,全部
⑵有一个神住在那里,长着人的面孔和老虎的身体,尾巴上有花纹,花纹都是白色的,住在那里。

⑶原始形象是人、善、神混合的异形,性别难辨,怪异凶恶。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参考译本】
在西海的南面,流沙的边沿,赤水的后面,黑水的前面,吃立着一座大山,它叫作昆仑山。

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老虎的身子,身上有花纹,有尾巴,上面有许多白色斑点,住在昆仑山上。

昆仑山的周围,被弱水汇聚的深渊环绕着。

深渊的外边有座山叫炎火山,一投进东西就会燃烧。

有个神人头戴玉制首饰,嘴里长满老虎牙齿,拖着一条豹的尾巴,住在洞穴中,名字叫作西王母。

这座山中世间万物应有尽有。

7.文言文阅读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一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填上省略的成分。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试想,《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那天回家,也会像曾子一样反省自己的言行。

你觉得友人会反思些什么呢?用现代汉语回答。

【答案】(1)同“否”;舍弃;每天
(2)元方;家君;君;家君
(3)友人想:我今天没按约定,是不守信用啊;对着孩子骂他父亲,是没有礼貌啊;下车拉元方的手,有没有诚恳呢?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不”属于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