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分析及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分析及解答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2 点的投影
例1.已知点的两个投影,画出其第三投影,如图2-2-1所示。
(a)(b)(c)
图2-2-1
分析:
在图2-2-1(a)中,因点E的X、Y、Z坐标均不为零,故点E是空间点,应按点的投影规律作图。
在图2-2-1(b)中,因点F的Y坐标为零,故点F是V面上的点,f”在OZ轴上。
在图2-2-1(c)中,点G的X、Y坐标为零,故点G是坐标轴上的点,g在原点。
作图结果见图2-2-2。
图2-2-2
§2-3 直线的投影
例1.已知水平线AB的两面投影及点C的两面投影,求作直线CD,使其与直线AB相交且与H面成30°夹角(图2-3-1)。
图2-3-1 图2-3-2
分析:
根据题目给的条件,欲求CD,必须用直角三角形法,条件有α=30°;c、d点的Z坐标差值已定(因AB 线为水平线),作出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即为CD线的水平投影长度。
作图:见图2-3-2
(1) 以c’c为一边作∠f’c’e’=60°得直角Δe’f’c’。
(2) 以c为圆心,以e’f ’为半径画弧交ab于d。
(3) 求出d’,cd、c’d’即是所求直线CD的投影。
§2-4 平面的投影
例1 已知ΔABC与H面的倾角α=45°,试完成ΔABC的水平投影,见图2-4-1。
分析:
求平面与投影面夹角的方法是先求出平面的最大斜度线,最大斜度线与投影面的夹角即为平面与投影面的夹角。根据以上思路,先作一水平线c’d’,水平线CD的水平投影与平面的最大斜度线垂直,即可求出平面的投影。
作图:
(1) 作CD水平线的正面投影c’d’,得出平面对H面的最大斜度线BE的Z坐标差。
(2)以b为圆心,以BE的Z坐标差为半径画弧。因为α=45°,所以水平投影长与正面高差相等。过c 作线与弧相切得切点E并与dd’相交于d(因为水平投影要反映垂直)。
(3)过b经d画出ab。CD为水平线;BE为最大斜度线,Δabc即为所求,见图2-4-2。
图2-4-1 图2-4-2
例2 已知平面图形的正面投影及部分平面的水平投影,完成平面图形的水平投影,见图2-4-3(a)。
分析:
平面图形的水平投影已有三点,平面已确定,利用在平面内求点、求线的方法即可得解。
作图:
(1) 过b作bg∥ah,得c、f、g,图2-4-3(b)
(2) 过c、f作cd∥fe∥ab,得d、e。
(3) 依次连接各点,见图2-4-3(c)。
(a) (b) (c)
图2-4-3
§2-5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例1.过点M作一正平线平行于ΔDEF平面,如图2-5-1(a)所示。
分析:
过平面外一点可以作出无数条直线平行于该平面,但本题要求作的直线是正平线,那么,在平面上与其平行的必定是平面上的正平线。
作图如图2-5-1(b)所示
1)在平面ΔDEF上任作一正平线DG。
2)过点M作直线MN平行于DG(m’n’∥d’g’、mn∥dg),则MN为所求直线。
(a)(b)
2-5-1
例2.过已知点K作平面平行于已知平面ΔDEF,图2-5-2(a)。
分析:
据两平面互相平行的条件,可过点K作相交的两直线分别平行于ΔDEF的两条边,则作相交两直线决定的平面必平行于ΔDEF。
作图[图2-5-2(b)]:
1)过点K作直线KM∥DF边,即作k’m’∥d’f’、km∥df。
2)过点K作直线KN∥DE边,即作k’n’∥d’e’、kn∥de。由直线KM和KN所决定的平面必平行于平面ΔDEF。
(a) (b)
2-5-2
例3.已知直线MN与正垂面相交,求其交点并判别它们的投影的可见性(图5-3)。
分析:
由于交点K是直线与正垂面的共有点,所以它的正面投影k’一定是直线MN与正垂面ΔABC正面投影的交点。根据点线的从属关系,可由k’求得交点K的水平投影k,结果见图5-3(b)。
例4.平面ΔABC与平面ΔDEF相交,求交线MN[图5-4(a)]
分析:
根据两面相交交线的共有性,从水平投影中可以看出,平面ΔABC中只有mn一条线与平面ΔDEF 重合,故交线的水平投影为已知。再根据直线MN属于平面ΔABC,用面上找线的方法可以求得m’n’。判别可见性:交线MN把ΔABC分成两部分。从水平投影可以看出CMN在平面ΔDEF之前,所以正面投影中c’m’n’为可见。而a’m’n’与Δd’e’f’的重影部分为不可见,见图5-4(b)
例5.求直线MN与平面ΔBCD的交点,并判别其可见性[图5-5(a)]
分析:
一般位置平面与一般位置直线相交,求交点可包含直线作一平面P,P与平面ΔBCD的交线与MN的交点即为所求交点。为简化作图,P平面一般为垂直面。
作图:
1)过直线MN作辅助面P(在图中可以不标出),这里取P为正垂面。
2)求出交点K,如图5-5(b)所示。
3)判别可见性,如图5-5(c)所示。
例6.求M点到平面ΔABC的距离[图5-6(a)]
分析:
为了过点M向平面ΔABC作垂线,根据垂线的投影特性,应首先在ΔABC上作正平线和水平线,用以确定垂线方向。即过M点的正面投影m’作线垂直于a’d’,过M点的水平投影m作线垂直于bc。
其次,求垂线与平面ΔABC的交点N。
最后用直角三角形求出MN的实长,该实长即为点M到平面ΔABC的实际距离。作图过程见图5-6(b)、(c)。
例7.过已知点K作平面垂直于平面ΔEFH,见图5-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