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共聚合反应

合集下载

自由基共聚合—共聚反应类型

自由基共聚合—共聚反应类型

=
r1
[M1] [M2]
即共聚物分子中两单体单元摩尔比等于原料单体混合 物中两单体摩尔比的r1倍, 这类共聚反应称一般理想共聚。
F1-f1曲线特征:F1-f1曲线随r1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偏 离对角线,并且曲线是对称的,若r1>1,F1-f1曲线在对角线 的上方,若r1<1,则在对角线的下方。
1.0 F1 0.5
自由基共聚合
1.0 r1>1, r2<1
F1 0.5
r1<1, r2>1
0 0
0.5
1.0
f1
r1r2≠1的非理想共聚体系的F1 -f1曲线
自由基共聚合
随着r1和r2差距的增大,分子链中出现均聚链段的倾向增大。
以r1>1, r2<1为例:
M1* M1自聚>共聚 M1M1M1* M2
M1M1M1M2*
F1-f1曲线特征:其F1-f1曲线为一对角线
自由基共聚合
1.0
F1 0.5
0
0
0.5
1.0
f1
r1 =r2 = 1,恒分共聚的F1-1≠r2 在这种情形下,共聚合微分方程:
d[M1] d[M2]
=
[M1](r1[M1]+[M2]) [M2](r2[M2]+[M1])
nM1 M1*
M2 (M1)nM1*
mM2 (M1)n+1M2*
(M1)n+1(M2)mM2*
M1
pM1 (M1)n+1(M2)m+1M1*
(M1)n+1(M2)m+1(M1)pM1*
得到嵌段共聚产物
r2 f22
=
f1 f2 /

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五章 逐步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五章 逐步聚合反应

(1) 自催化:体系中的羧酸单体起自催化作用
RP = k[COOH][OH][酸催化剂]= k[COOH]2[OH] 等当量时:[COOH]=[OH]=[M] = c RP = -d[M]/dt = k[M]3 = k c3
5.4 线型缩聚动力学
设t = 0时, 起始功能基浓度 = [M]0 =c0
指聚合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分子可被反应中伴生的小分 子降解,单体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存在可逆平衡的逐 步聚合反应。
如聚酯化反应:
n HOOC R COOH + n HO R' OH
聚合 水解
HO ( OC-R-CO O-R'-O )nH + (2n-1) H2O
5.3 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
线形缩聚特点:
物的过程。 • 缩合反应例如:醋酸与乙醇间的反应。除生成产物外,还有低分
子副产物产生。
• 单体官能度:单体分子中反应点的数目叫做单体官能度(f ), 一般 就等于单体所含官能基的数目。
如:HO-CH2CH2-OH, f = 2; 丙三醇,f = 3.
(官能度要以反应类型为基础判定)
5.2 缩 聚 反 应
5.3 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
逐步聚合反应分类
聚合产物 结构不同
热力学 线型逐步聚合
平衡线型逐步聚合 不平衡线型逐步聚合
非线型逐步聚合
5.3 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
52-2或2官能度体系,聚合产物 分子链只会向两个方向增长,生成线形高分子。 充分条件:成环倾向 5,6元环 > 7,12元环 > 3,4,8-11元环。 成环单分子反应,较低浓度;缩聚双分子反应,较高浓度。
5.3 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
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将线形缩聚分成三类: 1、平衡常数小,如聚酯化,K≈ 4,低分子副产物对分子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习题答案(精品文档)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习题答案(精品文档)
-1.05
0.6
0.065710
3
苯乙烯
-1.05
8
0.939413
6
马来酸酐
-1.05
2.25
0.000019
1
乙酸乙烯酯
-1.05
-0.22
0.502128
5
丙烯腈
-1.05
1.2
0.006330
2
注:r1r2越小,越有利于交替共聚(P111)
第七章高分子的结构
3.(P186)名词解释:参见教材
(1)PE, PP,PVC, PS(无规)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己二酯
(3)尼龙6,尼龙66,尼龙101
答:结晶的充分条件: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结晶的必要条件:结构规整性
(1)PE>PP>PVC>PS
(2)聚己二酸己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3)尼龙66>尼龙6>尼龙1010

lg(η(Tg))=lg(8.0x1012)+9.3763=22.2794
求得:η(Tg)=1.9x1022Pa·s.
K12>k22,k21<k11自由基(St·)活性大于丁二烯自由基(Bd·)的活性
(3)两种单体共聚属无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共聚物组成方程为F1=( r1f12+f1f2)/(r1f12+2f1f2+r2f22),代入r1和r2值,作图如下
(4)欲得组成均匀的共聚物,可按组成要求计算投料比,且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补加丁二烯单体,以保证原配比基本保持恒定。从而获得较均一组成的共聚物。
问题点解:单体活性的比较看1/r1,1/r1>1,表明单体M2活定大,反之,单体M1活性大。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聚合实施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聚合实施方法
如涂料、胶粘剂、浸渍液、合成纤维纺丝液
溶剂对聚合的影响:
溶剂对聚合活性有很大影响,因为溶剂难以做到完全惰 性,对引发剂有诱导分解作用,对自由基有链转移反应。 溶剂对引发剂分解速率依如下顺序递增: 芳烃、烷烃、醇类、醚类、胺类。 向溶剂链转移的结果使分子量降低。 向溶剂分子链转移: 水为零, 苯较小, 卤代烃较大。 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第五章 聚合方法
1、聚合方法和体系分类
2、本体聚合
3、溶液聚合 4、悬浮聚合 5、乳液聚合
聚合方法概述
本体聚合

自由基聚合方法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离子和配位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熔融缩聚

逐步聚合方法
溶液缩聚
界面缩聚
固相缩聚
一、聚合方法和体系分类 (一)按单体在介质中的分散状态分类
而且还常比形成的聚合物的熔融温度高出10-20℃ 。 整个聚合体系始终处于熔融状态的聚合反应;由于这类 反应常是固体单体的官能团的缩聚,故常称熔融缩聚。 这种聚合除有时加入少量催化剂外,一般均不加任何溶 剂,所以实质上它也是本体聚合。
界面缩聚— 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互不相溶的介质中,随后
把两种单体溶液倒在一起,后,即成纺丝液。
例二. 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以甲醇为溶剂, AIBN为引发剂, 65℃聚合, 转化率60%,过高
会引起链转移,导致支链。 聚醋酸乙烯酯的Tg = 28℃,有较好的粘结性。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醇解可得到聚乙烯醇。用作合成纤维时, 聚合度1700,醇解度98%~100%(1799);用作分散剂和织物助剂 时,聚合度1700,醇解度88%左右(1788)。

高分子化学教材第五章连锁共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教材第五章连锁共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教材第五章连锁共聚合反应5.1共聚物的命名和分类连锁聚合反应中,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称为均聚反应,所得聚合物称为均聚物;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与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反应,所得聚合物称为共聚物或共聚体;两种单体的共聚称为二元共聚,两种以上单体的共聚称为多元共聚。

共聚合反应是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改变单体种类、改变单体间相对量和结构单元间连接方式可以控制共聚物的性能,以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共聚合反应为新型材料的开发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共聚合反应还可以扩大使用单体的X围,有些单体本身不能发生均聚合反应,不能形成均聚物,但却可以和适当的其它单体进行共聚合,因而扩大了制造聚合物的原料来源。

另外,研究共聚合反应和共聚理论可以了解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测定各种单体和不同活性中心(活性种)的反应能力,为高分子设计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本章主要讨论由两种单体共聚合的二元共聚体系。

5.1.1共聚物的分类根据两种单体的结构单元在共聚物分子链中的排布方式,可将共聚物分为五类:1.无规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结构单元M1和M2的排列次序是无规的,M1或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有一个到几十个不等,按一定的几率分布。

M1M1M2M1M1M1M2M1M2M2M2M1M2苯乙烯和丙烯腈、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共聚就属于这一类型。

2.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结构单元轮番交替地排列着。

M1M2M1M2M1M2M1M2M1M2M1M2M1M2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自由基共聚合属于这一类型。

3.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结构单元各自排列成段,两种均聚物链段又相互连接,每段可由几百至几千结构单元组成。

M1M1M1M1M2M2M2M2M1M1M1M1M2M2M2M2嵌段共聚物可分为二嵌段型(AB型)、三嵌段型(ABA型或ABC型)以及多嵌段型(-[AB]n-型)。

4.接枝共聚物:一种支链型聚合物,即在一种聚合物主链上接上另一种聚合物链作为支链所形成的共聚物,而主链或支链本身也可以是共聚物。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第五章 聚合方法
1
聚合物生产实施的方法,称为聚合方法。
气相聚合
在单体沸点以上聚合
单体形态
固相聚合
在单体熔点以下聚合
聚合物—单体不溶
沉淀聚合 均相聚合
聚合物—单体互溶
非均相聚合
溶解性
聚合物—单体部分互溶
2
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
物料起始状态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5.1 引言
自由基聚合有四种基本的实施方法。 • 本体聚合: 不加任何其它介质, 仅是单体在引发剂(甚至不 加)、热、光或辐射源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 溶液聚合: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反应。

溶剂对聚合度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沉淀剂,凝胶效应显著,Rp 劣溶剂,介于两者之间
20
4、应用实例
多用于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等。
表4
单体
溶液聚合工业生产实例
溶剂 硫氰化钠 水溶液 水 甲醇 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产物特点与用途 纺丝液 配制纺丝液 制备聚乙烯醇、 维尼纶的原料
聚合物—单体—溶剂体系 均相聚合 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丙 烯酸酯 苯乙烯—苯、丙烯酸—水、 丙烯腈—二甲基甲酰胺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酯 沉淀聚合 氯乙烯、丙烯腈、丙 烯酰胺 氯乙烯—甲醇、丙烯 酸—己烷、丙烯腈— 水 氯乙烯 氯乙烯
均相体系
非均相体系
6
如何选择聚合方法: 根据产品性能的要求与经济效益,选用一种或几种方
PMMA为非晶体聚合物,Tg=105 ℃,机械性能、耐 光耐候性均十分优异,透光性达90%以上,俗称“有机 玻璃”。广泛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标牌、指示灯 罩、仪表牌、牙托粉等。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课件.ppt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课件.ppt

共聚方程描述二元共聚产物的组成(单体单元的含量)与单体 组成及单体相对活性(竞聚率)之间的关系。
5.2.1.1. 共聚方程推导
共聚反应的反应机理与均聚反应基本相同,包括链引发、链增 长、链转移和链终止等基元反应,但在链增长过程中其增长链活性 中心是多样的。
动力学推导时,与均聚反应做相似的假设:
(1)活性中心的反应活性与链的长短无关,也与前末端单体单 元无关,仅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
因此考虑前末端效应,共聚物方程为:
d[M1]=1 r1 x(r1x 1) /(r1 x 1) d[M2 ] 1 r2 x(r2 x) /(r2 x)
式中,x = [M1]/[M2]
对于苯乙烯(M1)和反丁烯二腈(M2)体系,反丁烯二腈不能
自增长, r2=r2 =0 ,上式可简化成为
d[M1 ] 1 1 r1x
竞聚率是对于某一具体的单体对而言,不能脱离具体的单体对 来讨论。
➢ r1 = 0,表示M1的均聚反应速率常数为0,不能进行自聚反应, M1*只能与M2反应;
➢ r1 > 1,表示M1*优先与M1反应发生链增长; ➢ r1 < 1,表示M1*优先与M2反应发生链增长; ➢ r1 = 1,表示当两单体浓度相等时,M1*与M1和M2反应发生链增
5.2.2. 共聚物组成曲线
按照共聚方程,以F1 对 f1 作图,所得到的 F1-f1 曲线称为共聚物
组成曲线。与共聚方程相比,共聚曲线能更直观地显示出两种单体 瞬时组成所对应的共聚物瞬时组成。
F1-f1曲线随竞聚率r1、r2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竞聚率的物理意义:
按照竞聚率的定义r1 = k11/k12,它是均聚反应链增长速率常数与 共聚反应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也就是表示一种单体的均聚能力与 共聚能力之比。

第5章共聚合反应

第5章共聚合反应

1 k 21 r2 k 22
∵ 1/r1 一种自由基和另一种单体反应 的速率常数与该自由基加成到本单体的 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 称为单体相对活性。1/r是不同单体 与同一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1/r1 大→M2活性大; 1/r2大→M1 活性大。
1/r1比较单体2的活性大小: 1/r2比较单体1的活性大小:
r1 = k11/k12,其中k11相当于单体M1的kp,如果已知r1和kp, 就可以求得k12,就可以比较自由基的相对活性。k12=k11/r1
高分子化学
第7章 共聚合
7.3-7.7
从取代基的影响看,单体活性与链自由基的活性次序恰 好相反,但变化的倍数并不相同。 取代基对自由基活性的影响比对单体影响大得多。 不难看出,苯乙烯的活性为醋酸乙烯酯活性的50~ 100倍,而醋酸乙烯酯自由基的活性则是苯乙烯自由基的 100~1000倍。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醋酸乙烯酯的聚合速率远远大 于苯乙烯。 不同烯类单体之间的差别在于取代基的不同。取代基 的影响无非为共轭效应、极性效应和位阻效应三方面。
Mf1 (M dM)(f1 df 1 ) F1dM
(5-27)
整理,并略去dMdf1双重无穷小量,得到:
Mdf1 (F1 f1 )dM
积分得
高分子化学
f1 df dM M 1 ln M0 M M 0 f10 F1 f1 M
(5-28)
第5章 共聚合反应
5.3-5.4
0 M1 M1 f10 (1 C)f1 F1 M0 M C
(5-32)
高分子化学
第5章 共聚合反应
5.3-5.4
共聚产物需用平均组成表示。 共聚物中平均组成 F 与C的关系如下:

高分子化学第05章 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05章 聚合方法
聚氯乙烯生产主要采用悬浮聚合法,占80%~82%。其 次是乳液聚合,占10%~12% 。近20年来发展了本体聚合。
聚氯乙烯不溶于氯乙烯单体,因此本体聚合过程中发生 聚合物的沉淀。本体聚合分为预聚合和聚合两段:
9
预聚合:小部分单体和少量高活性引发剂(过氧化乙酰 基磺酰)加入釜内,在50℃ ~70℃下预聚至7%~11%转化率, 形成疏松的颗粒骨架。
2
5.2 本体聚合
本体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是单体本身在不加溶 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直接由光热等作 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优点:无杂质,产品纯度高,聚合设备简单。 缺点:体系粘度大,聚合热不易扩散,反应难以控制,易 局部过热,造成产品发黄。自动加速作用大,严重时可导 致暴聚。
39
乳化剂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降低表面张力,使单体分散成细小的液滴 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层,使乳液稳定 增溶作用:形成胶束,使单体增溶 乳化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
40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衡量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部分 对水溶性的贡献。其值越大亲水性越大。
32
乳液聚合的缺点 ①需要固体产品时,乳液需经凝聚、洗涤、脱水、干燥等工 序,成本较高 ②产品中留有乳化剂等杂质,难以完全除净,有损电性能等
33
乳液聚合应用
①聚合后分离成胶状或粉状固体产品
丁苯、丁腈、氯丁等合成橡胶;ABS、MBS等工程塑料和抗冲 改性剂;糊用聚氯乙烯树脂、聚四氟乙烯等特种塑料。
12
缺点: 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率慢,设备生产能力较低; 单体浓度低和向溶剂链转移使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 使用有机溶剂时增加成本、污染环境; 溶剂分离回收费用高,除尽聚合物中残留溶剂困难。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共聚合

4. r1<1,r2 < 1,有恒比点非理想(曲线2)
恒比点
A
A
r1=0.6 r2=0.3
r1=0.5 r2=0.5
F1~f1 曲线
恒比点的计算:
定义:与对角线有交点A,恒比点,:
(F1)=(f1)A, d[M1]/d[M2] = [M1]/[M2], 恒比点组成:
[M1] 1 r2 , [M 2 ] 1 r1
k12[M 2 ]
k 22
k12[M 2 ]2 k 21[ M 1 ]
同除k12k21并令
[M1] • k11k 21[M1] k12k 21[M 2 ] [M 2 ] k12k 21[M1] k 22k12[M 2 ]
r1
k11 k12
r2
k 22 k 21
[M1] • r1[M1] [M 2 ] [M 2 ] [M1] r2[M 2 ]
r1≠r2。共聚曲线不再呈点对称型
5. r1>1,r2>1
苯乙烯(r1=1.38)与异戊二烯(r2=2.05)
讨论:
1) 存在恒比点其共聚物组成曲线类似于 r1>1,r2<1的那种情况,只是形状 和位置恰恰相反;
2) r1 > 1, r2 > 1,两单体均聚倾向大于共 聚,当r1, r2 比“1”大很多时,倾向于 “block”,链段的长短取决于r1 和r2的 大小,一般都不长。
Mayo-Lewis方程
Mayo-lewis方程
d[M1 ] [M1 ] r1[M1 ] [M 2 ] d[M 2 ] [M 2 ] [M1 ] r2 [M 2 ]
式中各项意义:
1. d[M1]/d[M2]: 瞬时形成的聚合物组成
2. [M1]/[M2]:瞬时单体组成

化学反应中的共聚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共聚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共聚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共聚反应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反应类型。

共聚反应指的是两种或多种具有相同或类似反应中心的单体在聚合反应中同时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共聚反应的产物有各种用途,例如塑料、涂料、胶水等。

共聚反应的基本原理共聚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两种或多种单体在一起聚合,形成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这些单体在聚合反应中参与,原子或分子中的反应中心的相互作用产生化学键。

聚合反应通常是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或酰胺聚合等不同类型的聚合反应。

共聚反应的分类共聚反应主要分为若干种,其分类依据可以根据反应条件、单体的物理特性以及反应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共聚反应类型:1. A-B型共聚反应:此种类型常常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单体共同聚合,如乙烯和乙烯基甲酸酯共聚反应;2. A-A型共聚反应:在此种类型中,两种相同的单体共同聚合,如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3. A-B-B型共聚反应:此种类型看起来和上述两种共聚反应相似,但与A-B型反应不同的是,其中一种A单体将多次结合在两种B单体之间,如在聚苯乙烯-聚丙烯共聚反应中把苯乙烯作为A单体、丙烯作为B单体;4. 内消光种间共聚反应:此种类型是指一些聚合物中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接枝点,不同于一般共聚反应的单体。

在这种反应中,一个单体将两个或更多的基团结合在它的一端上,它的另一端就可以起到聚合反应中的单体的作用,如四氢呋喃与乙炔共聚反应等。

共聚反应的应用共聚反应的产物广泛应用于各种方面,如塑料、涂料、胶水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典型例子:1. 聚苯乙烯-聚丙烯共聚反应:此反应是聚丙烯鲁米诺氧化聚合的变体。

具有比纯聚苯乙烯更高的韧性和抗打击性、比纯聚丙烯更高的耐溶剂性和分子量等特点,应用广泛;2. 乙烯-乙烯基乙酸酯共聚反应:此反应产生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具有比聚乙烯和聚丙烯更高的耐热性和透明性,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材料和电子产品等领域。

3. 酰胺共聚反应:酰胺共聚反应产生的产物是弹性体,具有弹性、耐磨性和耐寒性等特点。

潘祖仁第五版高分子化学知识点

潘祖仁第五版高分子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结构单元重复结构单元单体单元聚合度全同立构高分子间同立构高分子立构规整性高分子无规立构高分子遥爪高分子:含有反应性末端基团、能进一步聚合的高分子。

均聚物:由一种(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由一种以上(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生成共聚物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聚合物链是由体系中所有聚合度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

链式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链是仅由单体和聚合物链上的反应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生成,并且在新的聚合物链上再生反应活性点。

聚合物的多分散性:聚合物是由一系列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高分子组成,这些同系物高分子之间的分子量差为重复结构单元分子量的倍数,这种同种聚合物分子长短不一的特征称为聚合物的多分散性。

平均分子量:聚合物的分子量或聚合度是统计的,是一个平均值,叫平均分子量或平均聚合度。

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及多分散系数二、基本理论1、聚合物的分类:来源:天然高分子、半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主链元素组成:碳链高分子、杂链高分子和元素有机高分子性质和用途:塑料、纤维和橡胶,以及功能高分子、胶粘剂和涂料2、聚合物的命名:习惯命名和IUPAC命名第二章缩聚及逐步聚合反应一、基本概念缩合聚合和逐步加成聚合,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和非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平衡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和不平衡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单体功能度和平均功能度,均缩聚和混缩聚,熔融缩聚、界面缩聚和固态缩聚,凝胶化现象和凝胶点,无规预聚体和确定结构预聚体。

二、基本理论1.逐步聚合反应的特征:a. 反应是逐步进行的;b. 每一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c. 反应体系始终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组,单体以及任何中间产物两分子间都能发生反应;d. 聚合产物的分子量是逐步增大的。

2.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聚合产物分子量的控制与稳定(1)数均聚合度与功能基摩尔比、反应程度的关系rP2-r 1r 1X n ++= 若r ≠1, P 指量少功能基的反应程度 (2)反应程度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3)单功能基化合物的作用:a. 分子量调节剂,[r = N A /(N B +2N B ’)]; b. 单功能基化合物对聚合物进行封端,起稳定分子量的作用(分子量稳定剂)。

高分子化学第5章-共聚合反应讲解

高分子化学第5章-共聚合反应讲解

. 1
][M
2
]

k
t12
[M
. 1
][M
. 2
]

2k
t11
M
. 1
2

0
d[M
. 2
]
dt

Ri2

k
12
[M
. 1
][M
2
]

k
21[M
. 2
][M
1
]

k
t12
[M
. 2
][M
. 1
]

2k
t
22
M
. 2
2

0
满足稳态假设的另一条件是两种自由基相互转化速率相等, 即
共 聚
k
12[M
. 1

反应,形成的聚合物称做均聚物。
类型:连锁聚合、逐步聚合。
共聚合反应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共同参加的 聚合反应,称做共聚合反应。形成的
聚合物称做共聚物。
共 聚
类型:连锁聚合、逐步聚合。

研究对象:二元共加聚反应。



聚 合
共聚物


和 共
共聚物的分类

无规共聚物
聚 竞聚率


共 影响竞聚率的因素


温度
线
dlnr1 dT

E11 E12 RT 2
式中E11、E12分别为自增长和共增长反应的活化能。
若r1<1,表示k11<k12,即E11>E12。上式右边为
正值,度上升,r1也上升,趋于1。若r1>1,表示k11

第五章共聚合反应

第五章共聚合反应

第五章共聚合反应
(2) r1 = r2 = 0
dM dM
1 2
1
F1 = 0.5
交替共聚
(3)r1 > 0 , r2 = 0
dM
M
dM11r1
1
M
当 [M2]>>[M1] 时
2
2
d M1 1 d M2
交替共聚
第五章共聚合反应
或 r1[M1] /[M2] << 1 时, F1=1/2, M1 耗尽后, 共聚合即停止
第五章共聚合反应
3. 当 r1=r2=1; r1=r2=0; r1>0, r2=0及 r1·r2=1 等 特殊情况下,d[M1] / d[M2] = f ( M1/M2 ) 及 F1=f(f1) 的函数关系如何?
解: (1) r1 = r2 = 1
dM M
1
1
d M2 M2
恒比共聚
F1 = f1
单体为第二单体)
交替共聚物链中单体单元严格交替排列。-alt(前后单体Hale Waihona Puke 序无特定规定)第五章共聚合反应
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 M2链段构成的共聚物大分子
如: AB型、ABA型、ABC型、(AB)n型 (二、三或多嵌段共聚物)二单体先后 次序常表示反应先后。
第五章共聚合反应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单体单元M1(A)组成,而 支链则由另一种单体单元M2(B) 组成。P(M1-g-M2)前面的单体构 成主链,后面的单体构成支链。
第五章
共聚合反应
第五章共聚合反应
1. 按大分子的微结构,共聚物可分为哪几种 类型? 它们结构有何差异?在这些共聚物 名称中,对前后单体的位置有何规定?
解:按微结构分类,共聚物可分为无规、交替 接枝、嵌段四种类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知识点汇总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一、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1.1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1)特点①单体分子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②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组成相同;③反应只生成聚合物。

(2)加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将链节写在方括号内,聚合度n在方括号的右下角。

由于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表示。

(3)加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①均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只有一种。

②共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有两种或多种。

1.2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1)特点①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②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不同;③反应除了生成聚合物外,还生成小分子;④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聚合物呈线型结构。

(2)缩合聚合物(简称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单体的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式的下角标要一致;要注意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一般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n-1)。

①以某分子中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基团中的活泼氢原子结合成水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②以醇羟基中的氢原子和酸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③以羧基中的羟基与氨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H2O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1.3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比较2.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确定2.1加聚产物、缩聚产物的判断判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时,首先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

判断方法是:(1)若链节结构中,主链上全部是碳原子形成的碳链,则一般为加聚产物;(2)若链节结构中,主链上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他原子(如N、O等),则一般为缩聚产物。

2.2加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1)凡链节的主链中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聚合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3 类型: 聚合反应机理:自由基共聚合、离子共聚合和配位共聚合。
单体种类的多少:二元共聚合、三元共聚合等,依此类推。
二元共聚合的理论研究较系统深入,而三元及三元以上共聚合 复杂,理论研究很少,但实际应用的例子颇多。
5.1.4 二元共聚物根据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的排列方式可分四 类: (Ⅰ)无规(序)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 两种单体单元的排列没有一定顺序,A单体单元相邻的单 体单元是随机的,可以是A单体单元,也可以是B单体单元。 ~AAABAABAABBABABAAB~ 这类共聚物命名时,常以单体名称间加“-”或“/”加后缀共聚 物,(---co---)如: 乙烯-丙烯共聚物
=
[M1](r1[M1]+[M2]) [M2](r2[M2]+[M1])
=
[M1] [M2]
即共聚物分子中两单体单元含量比等于原料单体混合物中 两单体的投料比。也即 F1 = f1。
这种共聚物组成总是与其原料单体组成相同,这类共聚反 应称恒分(比)共聚,得到的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F1-f1曲线特征:其F1-f1曲线为一对角线
F1-f1曲线特征:其F1-f1曲线与一般理想共聚相似,当 r1>1,r2<1时,曲线在对角线上方;当r1<1, r2>1时,曲线在 对角线的下方,都不会与对角线相交,但曲线是不对称的。
当r1>>1, r2<<1时(或r1<<1, r2>>1),得到的实际上是两 种单体的均聚物。当r1(或r2)特别大,而r2(或r1)接近 于0,则实际上只能得到M1(或M2)的均聚物。
M1 X M1* M2 M1M2* M1 M1M2M1* M1M2M1M2M1M2M1M2 M1M2
M2 X
M1和M2交替与活性链末端反应生成交替共聚物,这种 类型的共聚反应为交替共聚反应。由F1-f1摩尔分数共聚方 程可见,不论f1为多少,F1=0.5. F1 = r1 f 1 2 + f 1 f 2 r1 f 1 + 2 f 1 f 2 + r2 f 2
由于单体的消耗全部用于共聚物的组成,因此共聚物分子中两 单体单元的摩尔比等于两种单体的消耗速率之比:
=
d[M1] d[M2]

k11[M1*][M1] + k21[M2*][M1] k12[M1*][M2] + k22[M2*][M2]
(i)
(3)稳态假定假设共聚反应是一个稳态过程,即总的活 性中心的浓度[M1*+M2*]恒定,[M1*]和[M2*]的消耗速率等 于[M1*]和[M2*]的生成速率,并且 M1* 转变为M2*的速率 等于M2*转变为M1*的速率; 即 故 k12[M1*][M2] = k21[M2*][M1] [M1*] = k21[M2*][M1]/ k12[M2] 然后分子分母同除k21得:
即,体系中就只存在两种链增长活性中心,这样共聚合的链增 长反应就可简化为这两种活性中心分别与两种单体之间进行的 四个竞争反应:
四种竞争链增长反应:
k11 M 1* + M 1 k12 M 1* + M 2 k21 M 2* + M 1 k22 M 2* + M 2 M2* M 1* M 2* M 1* R11 = k11[M1*][M1] R12 = k12[M1*][M2] R21 = k21[M2*][M1] R22 = k22[M2*][M2] ( I) (II) (III) (IV)
2 2
= f1 f2 / 2 f1 f2 = 0.5
r1→0, r2→0:交替共聚 F1-f1曲线特征:F1=0.5.1.0F1来自0.500
0.5 f1
1.0
r1 =0, r2 = 0共聚体系的F1 -f1曲线
(2)r1• r2 = 1,理想共聚: 又可分两种情形 (i) r1 =r2 = 1,两种单体自聚与共聚的倾向相等,代入 微分方程: d[M1] d[M2]
代入共聚物组成方程(i),并令 r1 = k11/k12, r2 = k22/k21
二元共聚物共聚合方程:
d[M1]
d[M2]
=
[M1](r1[M1]+[M2])
[M2](r2[M2]+[M1])
式中 r1和 r2分别为同系链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链增长 速率常数之比,分别称为M1和M2的竞聚率。 共聚合方程表明某一瞬间所得共聚产物的组成对竞聚 率的依赖关系,也叫做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2、 共聚物组成曲线类型 共聚物组成曲线:原料单体组成f1与共聚物F1组成的曲线。 根据两种单体的竞聚率r1、r2及其乘积可将二元共聚合反 应分为以下几类,各自有其特征的F1-f1曲线。 (1)r1 = 0,r2 = 0 ( r1 → 0,r2 →0 ) 交替共聚合反应 即k11/k12 = 0,k22/k21 = 0,表明两单体均不会发生自聚, 只能共聚,也就是M1*只会与M2反应,M2*只会与M1反应:
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成段排列。
~A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
若含一段A链与一段B链,如~AAAAAAA-BBBBBBBBBB~, 称AB型二嵌段共聚物;如果是由一段A链接一段B链再接一段A 链,如~AAAAAA-BB~BBB-AAAAAAA~,则称ABA型三嵌段 共聚物;若由多段A链和多段B链组成,则称(AB)n型多嵌段共 聚物。(---b---) (Ⅳ)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 以其中一单体组成的长链为主链,另一单体组成的链为侧 链(支链)与之相连。
1.0
F1
0.5
0
0
0.5 f1
1.0
r1 =r2 = 1,恒分共聚的F1-f1曲线
(ii) r1r2 = 1,但r1≠r2 [r1 >1, r2 < 1 ; r1 <1, r2 > 1] 在这种情形下,共聚合微分方程: d[M1] [M1](r1[M1]+[M2]) [M1] = = r1 d[M2] [M2](r2[M2]+[M1]) [M2] F1/F2=r1×f1/f2 即共聚物分子中两单体单元摩尔比等于原料 单体混合物中两单体摩尔比的r1倍, 这类共聚反应称理想 共聚合反应。 F1-f1曲线特征:F1-f1曲线随r1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偏 离对角线,并且曲线是对称的,若r1>1,F1-f1曲线在对角线 的上方,若r1<1,则在对角线的下方。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第 五 章
共 聚 合 反 应
5.1
5.1.1 相关概念:
概 述
只有一种单体参与的链式聚合反应为均聚反应(homopolymerization ),其聚合产物是分子结构中只含一种单体单 元,称为均聚物(homopolymer)。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与的链式聚合反应成为共聚合 反应(copoly-merization),相应地,其聚合产物分子结构中含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单元,称为共聚物(copolymer)。 共聚物不是几种单体各自均聚物的混合物。
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 BBBBBB BBBBB BBBBBB
命名时常以主链聚合物的名称+“接”+支链聚合物名称。(---g---)
5.1.5 常见共聚物
SBR丁苯橡胶:丁二烯(B)和苯乙烯(S)进行自由基乳液共 聚所制得的共聚物。用于制造轮胎及其它一般橡胶制 品。 E/VAC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用于塑料,医用 洗涤器及电缆包皮,玩具等。 ABS树脂: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组 分的一类树脂。用于制造齿轮,电视机,汽车和仪表 等外壳,以代替金属。 SBS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S)、丁二烯(B)、苯乙烯(S) 共聚物。为界于橡胶和塑料之间的新型材料,能象塑 料加热塑化成型,制品又有橡胶弹性的高分子材料。
为了研究方便,多数情况下采用摩尔分数来表示两单 体的投料比,设f1、f2为原料单体混合物中M1及M2的摩尔 分率,F1、F2分别为共聚物分子中两单体单元含量的摩尔 分数,则: f1 = 1-f2 = [M1] / ([M1]+[M2]), F1 = 1-F2 = d[M1] / (d[M1]+d[M2]) 分别代入共聚合微分方程,得摩尔分数共聚合方程:
1.0 r1>1 F1 0.5 r1<1 0 恒分共聚, r1=r2=1
0
0.5 f1
1.0
r1r2=1的理想共聚体系的F1 -f1曲线
(3)非理想共聚(r1r2≠1):(介乎交替共聚与理想共聚 之间的共聚反应): (i) r1 >1, r2 < 1 (或 r1 <1, r2 > 1) : 在这种情形下,共聚 单体对中的一种单体的自聚倾向大于共聚。另一种单体的 共聚倾向则大于自聚倾向。
~~~~~M1* r1 = k11/k12,
+M1→~~~~~~M1M1* +M2 →~~~~~~M1M2*
k11 k12
r1 = 0,表示M1只能共聚不能均聚; r1 > 1,表示M1共聚倾向小于均聚倾向; r1 < 1,表示M1共聚倾向大于均聚倾向; r1 = 1,表示M1共聚倾向等于均聚倾向; r1 = ∞,表明M1只能均聚不能共聚
F1 =
r1 f 1 2 + f 1 f 2 r1 f 1 2 + 2 f 1 f 2 + r 2 f 2 2
5.2.2 共聚物组成曲线及共聚合反应类型 1、竞聚率的物理意义: r1 = k11/k12,表示以~M1*为末端的增长链加本身单体M1与 加另一单体M2的反应能力之比,~M1*加M1的能力为自聚(均 聚)能力,~M1*加M2的能力为共聚能力,即r1表征了M1单体 的自聚(均聚)能力与共聚能力之比; r1表征了单体M1和M2分别与末端为~M1*的增长链反应的 相对活性,它是影响共聚物组成与原料单体混合物组成之间定 量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