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的推导——两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的推导
相干光经双缝后再次在/开上相遇互相叠加,形成了稳定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理论利实验 都证明:在两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屛问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单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 跟光的波长成止比,现简要推导如下:
如图,0是Sls2的中垂线与加的交点:d 是S1、S2的距离:I 是缝与屏的距离:X 是 .■
i 点的距离;r1、r2是刖上P 点到s1. s2的距离:设sV s2到P 点的路程差为6= r2-r1,山图可知
打至 1 + ( X - —( 2 ) *
2
(1 ) - ( 2 )可得:心 .■ 日. d , r *= ( x+ — J ( x- — ) -2dx*- 2 2
即 1( “ + r :)(心—竺)=2dx*=" 由于 1 »d l»x JI S 此
r ;+r :Q2N
~ . d * , d 所以:V r 产一X 即:6 = —xd
1 1
P 点到0 ;;:
X* t
当S等于光波波长入的整数倍时 > 两列波在P点同相加强/出现亮条纹3
Rn a
1
则x= k — A
d (k=0 > ±19±2 J ±31 — )
(k=0 > ±1 J ±2 J ±3 > — ) V
所以円一xk
1 1 1
=(k+1 )—入—k — A = — A
3
d d
d
1
即Ax =—入
d
(4)2
当5等于光波半波长2的奇数倍时 > 两列波在P •点反
2
相減弱“出现暗条鎮:7
(k=0・±l,±2,±3,
(k=O.±l >±2f±3>—)
则皿“L占
d 2
所以Ax = X K■ xk=( 2id3 ) —--- ( 2kH ) —•
d 2 d
即△龙=—A
d
根据(4)、(5)两式町知:相邻两条明纹(或暗纹)间距离均为△ x=1/dA,而I、d 和入都为定值,所以屏上的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
[应用]相干光经双缝产生干涉现象,半发生如下变化时,干涉条纹如何变化?(1)屏幕移近;(2)缝距变小;(3〉波长变长;
[分析]由公式Ax = 1/d入可知,相邻两条明纹(或暗纹)间距离△ X与I、入成正比,与d成反比。
(1)若屏幕移近,则I变小,因此条纹间距Ax变小,条纹变得密集。
(2)若缝距d变小,则Ax变大,条纹变得稀疏。
(3)若波长入变长,则从变大。因此若入射光为口光,则中央明纹(白色)的两侧, 出现彩色条纹,且靠近中央明纹的是紫光。
另外在研究干涉现象时,一般不称呼明条纹和暗条纹它们的宽度是多少,这是因为从光的能量角度讲,从明条纹到暗条纹衔接处,是连续变化的,没有分界线。
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的推导
■
>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其x轴上横坐标为—的点与
2 -的点为两波源。这两个波源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这两个波源发生干涉时的加强区为到两个波源的距离2
差为波长整数倍(零除外)的双曲线簇。其中2,0 -,0为所有双曲线的公共焦点。这个双曲线簇的方程为:
2
用直线I去截这簇双曲线,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为加强的点。将y I代入双曲线簇的方程,有:
(1)条纹是等间距的;
(2)相邻两条纹的间距为
至此,证明了条纹间距公式:n ~2
解得:
I 2
d 2
2
f |2
(4 d 2 n 2 2
上式中,d 的数量级为10 4m , 为 10 7m 。故 d 2
2 d 2, x 的表达式简化为: x n J 4 ・
V d 2
其中I 的数量级为10o m , d 的数量级为 10 4m ° 故 d 2
104, x 的表达式简化为: 可见,交点横坐标成一等差数列,公差为 —,这说明:
d
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到底是不是相等的?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李磊梁吉峰选自《物理教师》2008年第ii 期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得出相邻的明纹(或者暗纹)中心间距为: Ax = L "d ,其中L 为双缝与屏的间距,d 为双缝间距,对单色光而 言,其波长入为定值,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干涉图样为等间距的一系列明暗相同的条纹,但是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所给的干涉条纹的照片却并非如此,如图
我们可以看到只是在照片中央部分的干涉条件是等间距的,但是在其边缘部分的条纹的间距明显与中央部分的条纹间距不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SI
首先我们来看现行的教科书上对于杨氏双缝干涉的解释,如图
m2
设定双缝S i 、S 2的间距为d 双缝所在平面与光屏 P 平行。双缝与屏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L ,我们在屏上任取一点 P i ,设定点P i 与双缝S i 、S 2的距离分别为r i 和「2, O 为双缝S i 、S 2的中点,双缝 S i 、S 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 P 0,设P 1与P 0的距离为x ,为了获得明显的干涉条纹,在通常情况下 L>>d ,在这种情况下由双缝
S i 、S 2发出的光到达屏上 P i 点的光程差 Ar 为
io
S2M = r2 —rc dsin 0, (i)
其中0也是OP o 与OP 1所成的角。 因为d< x sin 銓 tan 0= f 因此Ar ~ dsin 銓df x 当Ar -df =± k 入时,屏上表现为明条纹,其中 k = 0, 1, 2, x 1 当Ar ~df =±( k + 2 )入时,屏上表现为暗条纹,其中是 k = 0,1, 2, 我们继续算得光屏上明条纹和暗条纹的中心位置。 当x =± kd 入时,屏上表现为明条纹,其中 k = 0, 1, 2,…。 1 L 当x =±( k + 2 ) d 入时,屏上表现为暗条纹,其中 k = 0, 1, 2,-o 我们还可以算出相邻明条纹(或者暗条纹)中心问的距离为 L Ax = x k + 1 — x k = d 入。 (5) 至此我们得出结论:杨氏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 问题就在于以上的推导过程中,我们用过两次近似,第 1次是在运用公式 丄OP 1,因此/ P 0OP 1 = / S 2S 1M ,如果要保证/ S 1P 1S 2很小,只要满足 d< 表1 tan 0 s in 0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当 0= 6°寸,一- 0.6%。因此当0> 6。时,相对误差就超过了 0.6%,因此我们通常说 si n0= tan 0成立的条件是 0< 5°当0> 5。时, sin 0(3) Ar =「2— r 仟dsin0的时候,此式近似成立的条件是/ S i P 1S 2很小,因此有 S i M 丄S 2P 1, S i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