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用-《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精彩片段【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精彩片段【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db66a8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1.png)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精彩片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共收录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我们将以这三首诗为例,让学生领略古诗的魅力,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哲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诗人的生平以及诗中的某些词语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盲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了解诗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感受诗中的美好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意境。
2.教学难点: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诗意的理解,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主要包括诗歌的标题、作者、诗句和重点词语。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诗歌的基本信息。
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考察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e6481a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2.png)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9 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古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古诗的深度理解和赏析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领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阅读和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领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对于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对于古诗的深度赏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朗读、讨论、写作等,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阅读和理解这些古诗。
2.讲解:对于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我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古诗,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对于古诗的赏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古诗的标题、作者、难点词语和句子,以及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赏析。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朗读、背诵、讨论和写作等方面进行。
通过这些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以及他们的兴趣和态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48915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8.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2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包含三首经典古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
王翰的《凉州词》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的场面,表现了守边将士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旷达胸怀。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古诗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塞、秦”等8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其中,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是: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叶嘉莹先生曾在一个有关古诗吟诵与教学的讲座中说:“古人写诗,都是先吟后写的。
学诗,必须学习吟诵。
”古诗的平仄与押韵使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只有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吟诵,才能对古诗有列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吟诵,让他们体会古诗音律的美感。
2.说学法。
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在教师重点教读《出塞》的基础上,学生习得学法,总结古诗的学法,进而在吟诵的基础上分四大步骤自主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1)解诗题,知诗人。
(2)懂诗意,悟诗情。
(3)巧背诵,多积累。
(4)读写结合,培养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品读《出塞》,理解诗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0bbdb8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同时,这些古诗也富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古诗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抒发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传达的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感受作者的抒发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抒发情感。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4.说文解字:教师针对诗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71e5d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3.png)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包括《望洞庭》、《题西林壁》和《雪梅》三首古诗。
本节课主要学习《望洞庭》和《题西林壁》两首古诗,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背诵两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背诵两首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两首古诗: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味。
3. 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和插图,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背诵两首古诗:学生自由背诵、分组背诵、全班齐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
2. 摘抄两首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古诗《望洞庭》或《题西林壁》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注释和插图,让学生理解了两首古诗的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6bd14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9.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了解古诗的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领悟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朗读、讨论、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2.自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
3.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古诗的意思。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三首》背景:示儿 - 题临安邸 - 己亥杂诗作者:陆游 - 林升 - 龚自珍情感:爱国情怀 - 忧国忧民 - 救国救民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朗读、讨论、作业等方面进行,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29eca6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7.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采莲曲》,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杜牧的《山行》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这三首古诗展开,通过阅读、理解和赏析,使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领略古诗文化的魅力。
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注释、译文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古诗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古诗的语言和意境较为深奥,学生可能对于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领略古诗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以及对于古诗意境的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引导阅读: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2.分析讲解: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词语和句子含义,感悟古诗的意境。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信息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eab7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d.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包括《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中的三首诗各有特色,《望洞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夜宿山寺》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神秘。
这些诗篇不仅具有优美的意境,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文化背景知识掌握较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文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意境。
2.教学难点: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和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意境。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交流,提高鉴赏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如古代文化背景、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等,进行讲解和补充。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28cd4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f.png)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洞庭》、《题西林壁》和《雪梅》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古诗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他们对古诗的深度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到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一些古诗的基本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领悟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对古诗进行深度理解和欣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洞庭湖、庐山和雪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3.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理解三首古诗,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帮助学生掌握诗句的意思。
4.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公开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89ca2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f.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它们描绘了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让他们体会古诗文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古诗文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朗读、讨论、写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介绍,让学生对这三首诗的作者和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这三首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讲解:对每首诗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这三首诗的短文。
6.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点评,总结这三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6b44b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e.png)
《古诗三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三首》。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____》《____》和《____》,它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三首诗的题材丰富,涵盖了山水田园、思乡怀人等主题。
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魅力。
同时,这三首诗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小学____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古诗这种文学形式,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于古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
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情感,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品鉴能力。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ecca0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5.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洞庭》和《渔歌子》。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然而,对于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古诗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悟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有哪些美丽的事物?2.学习课文(1)学习《登鹳雀楼》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标题,了解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让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望洞庭》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标题,了解诗人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
让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渔歌子》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标题,了解诗人张志和及其创作背景。
让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巩固拓展(1)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
(2)讨论:你觉得哪首古诗的意境最优美?为什么?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b8224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c.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这一课包含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绝句》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古诗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古诗中的意境,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他们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作为导入,让学生欣赏并描述画面,引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了解诗人和诗歌背景。
3.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美。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642458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6.png)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采莲曲》、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
教材以古诗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的韵味,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四年级后,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诗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古诗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并能够运用古诗的表达技巧到自己的写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的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表达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讲解法为主,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同时,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古诗的表达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古诗的图片,让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分别讲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入的了解。
3.讲解古诗:分别讲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4.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3413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2.png)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讨论,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领悟古诗的韵律美,学会欣赏古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生字词。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翻译课文。
(3)品读感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欣赏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4.拓展延伸学生分组吟诵其他古诗,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第二天向老师汇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d01f7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1.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题临安邸》和《游园不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又能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诗也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思想感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情感为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古诗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诗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彼此的感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
5.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591f4b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0.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欣赏古诗的美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品味古诗韵味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把握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把握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深层含义,欣赏古诗的美感,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对比阅读、小组讨论、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美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古诗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和音乐播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3.对比阅读:让学生分组对比阅读三首古诗,讨论它们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景教学: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美感。
5.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把握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7ef765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这一课包含了《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首古诗的具体内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古籍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和寺庙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和交流。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5.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83085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3.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情感表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想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情感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的情感奥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教学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这个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激趣作用。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时间把握上,我感到有些紧张,今后在导入环节要更加简洁明了,确保过渡自然。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尝试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讲解难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2.教学难点
(1)古诗的背景知识:学生对古诗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举例解释,如《静夜思》中诗人李白的思乡背景。
(2)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学生较难理解古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望庐山瀑布》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比喻意义,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并举例说明。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87de5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3.png)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苏轼的《题西林壁》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它们分别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在逐步发展和提高。
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古诗,并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初步的感受和表达。
然而,对于一些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深层次的含义,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的写法。
2.教学难点:对于古诗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说课稿望洞庭【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目标) 2.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智能目标) 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略)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5.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
(设计意图: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
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
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
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
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
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等。
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
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
相和:相互和谐。
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
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蒙蒙。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诗读好呢?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
句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在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设置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常见的大盘子,但它使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随后老师说:“我在盘中放上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你看到了吗?这是你有什么感觉?”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与书上的插图比一比,像吗?这里,诗人把月夜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山比作青螺)师:这么美好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指名朗读,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使学生对古诗有更为具体的直观感受,设置了一个想象的情境,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
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
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
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切实体会到这个比喻的精妙,并且在读中培养语感。
)三、朗读悟情让学生连贯诗意,描绘意境。
洞庭山水美,而这首诗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配乐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并配以优美和谐的古乐,更有韵味了。
四、延伸拓展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这样的美景又引来了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怀,写下了《望洞庭赠张丞相》,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学一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
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
)五、总结同学们,洞庭湖风光无限,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2.想象《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菊花《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
菊花是诗人们喜爱的歌咏题材。
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不畏风霜,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蕊洁香远,诗人元稹爱菊则是因为菊花开尽就再没有别的花了。
诗人立意新颖别致,是咏菊诗中难得的篇章之一。
【设计理念】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运用朗读、理解、体会等阅读程序自读,老师适当点拨、讲解,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内容,学习后让学生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景描写或绘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体会诗人喜爱菊花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从与众不同的角度赞美菊花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菊花图片。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1.板书课题:菊花。
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元稹的资料。
3.课件出示菊花的图片。
二、抓字眼,明诗意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特别注意读好“舍、斜、尽”。
)2.再读古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绕舍”是什么意思?“似”是什么意思?“更”是什么意思?)3.分小组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4.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句大意。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环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隐士陶渊明的家。
我一遍又一遍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觉得太阳已渐渐西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了。
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意,指名说。
三、提出问题,悟情境1.学生分小组针对诗中词语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
①秋天的菊花开得怎样?②诗人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观赏菊花?③菊花开过后大自然中什么样?3.针对这些问题,想一想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四、想画面,咏诗句1.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2.咏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3.试背这首诗。
五、作业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象画下来。
《枫桥夜泊》说课稿说教学内容《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语S版四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诗,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
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说教学目标本诗所在的第二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关于自然景色的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诗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说重点难点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方法我认为,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定然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体验。
因而,我十分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
我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