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新公共管理》这本书读后感

《新公共管理》这本书读后感

《新公共管理》这本书读后感读《新公共管理》有感读完《新公共管理》这本书,内心有诸多感触,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开始读的时候,觉得这本书的理论性有点强,很多概念比较晦涩难懂。

例如,书中刚开始谈到新公共管理的一些背景理论时,涉及到很多公共行政学的专业发展历程中的概念,像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官僚制等概念,让我感觉有些吃力。

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理解了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读到新公共管理强调以顾客为导向这一章节时,我觉得特别有趣。

它提醒我公共管理不再是单方面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而是需要关注民众的需求,就像是企业关注顾客需求一样。

这让我想起我们生活中的市政服务,以前去办事可能会面临很多繁琐程序和冷漠的态度,现在就好多了,很多部门都在努力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吧。

特别触动我的是新公共管理强调管理的绩效评估。

这就意味着公共管理部门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有考核的标准。

就好比学校里对老师教学成果要有评估一样,公共部门的管理成果也要通过某些指标来衡量。

于是我明白了,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会出现浪费或者无效管理的情况。

同时,在书中我也发现一些困惑的地方。

比如,新公共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市场机制和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这一关系呢?在现实社会中,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肯定会遇到一些挑战,像一些教育和医疗行业,如果过度商业化,可能会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

我觉得作者想表述这种新的理念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也会碰到棘手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磨合。

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通过实证的方式来讲解理论非常易于理解。

从西方一些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历程,到具体措施的成功与失败,我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这也启示我在以后看待公共管理相关事物时,要学会从案例入手,去分析背后的理论根源。

对了还想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公共管理的视野得到了拓展。

以前看公共事务大多只是从表面现象出发,现在会不自觉地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去思考是动因为何、如何改善等。

《新公共管理》这本书读后感

《新公共管理》这本书读后感

《新公共管理》这本书读后感一、引言。

二、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一)管理理念的转变。

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 - 行政二分法,注重行政的层级结构和程序规范。

而新公共管理则引入了企业管理的理念,将顾客导向、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等概念引入公共部门。

这一转变使得公共管理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再仅仅局限于行政程序的合规性。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中,以前可能更注重公交线路的规划按照既定行政流程进行,而新公共管理理念下会更多地考虑乘客(顾客)的需求,如高峰时段增加车次、优化线路以提高通勤效率(结果导向)。

(二)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应从“划桨者”转变为“掌舵者”。

这意味着政府要减少对具体事务的直接干预,更多地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与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合作来提供公共服务。

以垃圾处理为例,政府不再直接运营所有的垃圾处理厂,而是通过招标等方式,让有资质的私营企业参与进来,政府则负责制定相关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政策。

这种职能转变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利用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

(三)绩效管理的强化。

书中强调了绩效管理在新公共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公共部门开始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公共服务的产出和结果进行量化评估。

例如,在教育领域,不仅关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等投入指标,更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综合素质发展等结果进行评估。

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收集数据、进行评估和反馈,促使公共部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新公共管理的影响。

(一)对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的影响。

1. 激励机制的变革。

新公共管理促使公共部门改变传统的统一薪酬制度,引入了绩效工资等激励措施。

这使得员工的工作成果与薪酬挂钩,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例如,在一些政府部门的项目团队中,根据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效率给予团队成员额外的奖励,激发了员工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动力。

2. 管理方式的灵活化。

传统公共行政的层级管理模式较为僵化,新公共管理则倡导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读书笔记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读书笔记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读书笔记《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行政学专著。

登哈特夫妇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通过比较分析,从以下七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内涵: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承认责任并不简单;服务,而不是掌舵;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本书对以前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优劣分析,也有对现当代国家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并提出自己新的看法,最后提出自己的新公共行政的内容即“新公共服务主要是对服务而不是掌舵”。

在前言中,作者指出了写作的意图,“其一是要对公共行政领域的种种想法和呼声进行综合,这些想法和呼声要求将公共利益的民主价值观、公民权和服务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领域的规范性基础。

其二是要为围绕着一些原则而组织的这些想法提供一个框架,进而为他们提供一个我们一直认为缺少的名称、外壳和表达方式”。

构成本书的理论核心和实质的主题有两个: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与价值;将民主、公民权、公共利益的价值观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的卓越价值观。

第1、2章第一章主要讨论了老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之间的争论,总结了老公共行政的主流观点。

老公共行政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对付及其复杂的难题并且使我们能够在政治问题和行政问题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它过去在社会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指出奥斯本和盖布勒所倡导的“重塑政府”这一主张所导致的一个问题:“当我们急于掌舵时,也许我们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

作者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政策时应该着重强调他们服务于民和授权于民的职责”。

在第二章,作者重点探讨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四个理论来源:(1)民主公民权理论;(2)公民社会理论;(3)组织人本主义主义与新公共行政;(4)后现代公共行政。

这些理论为作者在接下来的七章里提出和探讨新公共服务的七条原则提供了支撑。

读书笔记--公共行政的精神

读书笔记--公共行政的精神

《公共行政的精神》这本书关注的是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何界定公共的意涵;如何在民主政治背景下开展有效的公共行政;如何平衡效率、经济和公平;怎样成为一个讲求伦理的公共行政管理者;公共管理者为什么要成为代表性公民等等。

这本书的目的是促进对公共行政这门学科的了解,还在于加强对公共组织和公共背景下的公共工作的理解。

第一部分:治理、政治和公共在第一章里,作者讨论了公共行政中的公共的含义。

作者首先探讨了“公共”这个词的古典含义和来源。

在希腊语中,公共这个词意味着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能够理解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他们用公共泛指社会中的所有的人,意味着一种集体主义倾向。

作者分析了学界的五种关于“公共行政是什么”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认为“公共是利益集团”。

多元主义认为,利益集团由各种具有相同利益追求的人聚集而形成,在政府中,各种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相互竞争,并追求符合利益集团利益的偏好。

“公共利益”就是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结果。

很多批评这个观点的人士坚信,如今政府存在许多问题都与多元主义有关,政府在任何行动之前都要征得各方利益集团的领袖人物的一致性同意,所以政府行动迟缓,丧失活力。

第二个观点——“公共是理性选择者”来自公共选择理论。

这个观点从自我利益的假设出发,将市场经济模式和个人主义假设用于解释美国政治体制的运作,官僚体制和人一样,也会对自身的偏好进行理性的计算。

批评者认为,和多元主义的观点一样,公共选择的观点对社会的弱势群体依然漠不关心,所以它也不能代表公共的利益。

第三个观点从立法的角度出发认为“公共是被代表者”。

因为现代民主政府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民选的官员直接代表公众,他们对公共问题的看法持有最合法的发言权。

但是这个观点也有问题,公众只能通过有点的方式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公民经常感觉到他们所选举的代表并未有效地代表他们的意愿,公民所关心的问题和感到难过的事情经常得不到解决。

第四个观点从服务提供的角度出发,认为“公共是顾客”。

新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

理性 效率 经济 生产率 科学 “对组 织行为的中 立分析” 渐迚主义 多元主义 批判主义
决策(理性,渐 迚的) 组织行为(开放 系统) 官僚组织和专业 比较组织行为
事.时代背景
理论及理论家 经验焦点 特点 最大限度追求的 价值
人类关系模型 麦栺雷戈 利科特 本尼斯 阿吉利斯
个人与工作群体 主管/员工绩效(关 系) 行为改变
四.3公共行政的版图
① 行政分权模 任西斯· 利克特重叠工作群体与联系针功能是由互相关联、发 生重叠关系的群体组成的系统。这些互相关联、发生重 叠关系的群体是由同处于几个群体重叠处的个人来连结 的。这种起连结作用的个人称为“连结针”或“连结针 角色”。承担“连结针”的人,既是本单位的领导人, 又是上级组织的成员,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 时,整个组织同环境乊间也需要依靠在组织与环境乊间 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人物来起“连结针”的作用,使组 织与环境较好地互相协调。重叠群体模型打破了过去组 织理论中严栺分工的一人一职一位观念,在强化管理人 员的联络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2公共行政的静态与动态
理性
对理性的解释有各种各样的,包拪古老的政策-行政事
分法,还有一系列事分法的连续体。 实证主义模型假定一门管理科学和一种纯粹的理性。 就理性而言,它们的目标是合乎需要的,而且它们也 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这只不过是一个花钱 完成工作任务的问题而已。 其实不然,缓冲的理性出现。就缓冲的理性而言,觃 划和行动是结合在一起的。
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
3、主张建构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三.主要观点
4、对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新
公共行政学认为,两分法使得行政研究的焦 点局限于行政机关的预算、组织和管理、人 亊以及大量其它中性问题上,很少重视与社 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 研究,使公共行政进离于社会危机处理的需 要,因而过于狭窄,过于以“组织内部”为 取向,理论上过于空洞。 5、主张民主行政。

新公共行政读后感

新公共行政读后感

《新公共行政》读后感行政管理02班孙烨20120174 《新公共行政》是西方新公共行政学派的领军人物弗雷德里克森的一部代表作,作者在《新公共行政》中以西方新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和理论脉络为研究对象,系统而简要地梳理了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公共行政理论,全面地层现了西方行政学各思想流派发展的轨迹,对新公共行政的历史、起源、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理论价值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评述,强调公共行政应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正义。

《新公共行政》最大的特色在于,在国内外首次对新公共行政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

《新公共行政》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新公共行政,是相对传统公共行政而言的。

新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将道德价值概念注入行政过程,将社会公平注入传统的经济与效率目标;强调政府公平,对公众需要负责而不是对公共机构负责,以及公共项目应当对决策和执行负责。

它强调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相关控制、分权授权、组织发展、顾客至上和民主工作环境。

新公共行政所倡导的价值观,如社会公平、代表制、回应性、参与和社会责任等,推动了公共行政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它为新公共管理的产生做了理论准备。

新公共行政学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

先说社会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渐衰退,尤其是经过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之后,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高通胀并存,资本主义主要矛盾进一步激化。

特别是在美国,反对越南战争,但对贫困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交织在一起,斗争浪潮日益高涨。

至此,以政治--行政二分原则和官僚制为理论基础的、以效率为中心目标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已不适应解决时代问题的需要。

于是,以倡导社会公平为中心目标的新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可以说它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改革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上的一种回音。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读《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有感一、作者介绍本书作者——尼古拉斯·亨利,一位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专长于公共政策分析与公共管理研究。

他先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校区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享利教授著书十余本,发表论文几十篇共论文获得过《美国公共行政评论》颁发的埃德文·O·斯坦恩奖。

他曾就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新默默西哥大学、佐治亚大学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他所领导的佐治亚南部大学曾被CNN专题报道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颗新星,而他本人也步入了佐治亚州100位当代最有影响人物的行列。

二、主要观点及结构分析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公共行政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共行政的学科发展范式、公共组织、公共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政府间关系以及行政伦理等。

这本书分为4篇。

第一篇讲的是公共行政的范式变迁,既讨论公共行政的思想史。

“学科发展历史的回顾是重要的,因为公共刑侦人员怎样看待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在民主政体中的适当行为领域,通常属于学术殿堂所形成的观点,而不宜在权力的回廊里所形成的”。

此外这本书是从美国人的视角探究公共行政的研究与实践,焦点是美国文化背景下的公共行政。

作者提出“定向”(locus)和“焦点”(focus)为公共行政的特征。

“定向”(locus)指改学科领域设置在“哪里”。

公共行政的一般定向是在政府官僚体制,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焦点”(focus)是指该学科领域专门研究的“什么”。

本学科的很多焦点随着公共行政范式的变迁而改变。

“范式1:政治/行政两分法(1900—1926)”时期(弗兰克·古德诺和伦纳德·D·怀特)强调“定向”,即公共行政学的学科领域应该设置在哪里的问题。

(公共行政应当以政府官僚制度为中心;任何政府都存在政治与行政两个领域;)“政治不应该侵入行政;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导致科学性研究;公共行政能够成为‘价值中立’的科学;公共行政学的使命是经济性和效率性。

新公共行政学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行政学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行政学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一、重视公共参与和社会治理新公共行政学强调公民的参与和社会的自治,认为公众应该参与政府的决策和行政管理。

这一理念对我国行政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公民的参与和监督机制相对薄弱,导致了一些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需要借鉴新公共行政学的观点,着重强调公共参与和社会治理,促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完善公共事务的决策机制,增强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行政决策更加民主化、透明化,有效推动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二、实现政府的公共价值导向新公共行政学倡导政府应当以公共价值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中心,使政府的行为更加公正、公平和合理。

这对我国行政改革也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在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与政府的公共价值导向不够明确有着一定的关系。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责任性,提升政府对公众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使政府的行为更加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实现政府的公共价值导向。

三、推行管理创新和市场化新公共行政学主张推行管理创新和市场化,鼓励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优化行政管理。

这对我国的行政改革也有着很大的启示。

在我国,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等问题,政府行政效率较低,因此需要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创新和市场化改革。

我们应该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推行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改革,加强政府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监管机制,鼓励政府部门之间开展竞争与合作,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行政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市场化。

四、进行组织学习和能力建设新公共行政学主张进行组织学习和能力建设,鼓励政府部门不断学习和创新,在改革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这对我国行政改革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

在我国,政府部门的能力和素质存在着不足,制约了政府的改革发展。

我们应该鼓励政府部门不断进行组织学习和能力建设,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推动政府部门的现代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实现政府职能的优化和提升。

新公共行政的观点

新公共行政的观点

新公共行政的观点《我眼中的新公共行政》嘿,你知道新公共行政吗?我给你讲讲吧。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就觉得好神秘哦。

新公共行政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好多好多改变世界的魔法呢。

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能看到一些关于管理呀、服务呀之类的事儿,新公共行政就和这些事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有个邻居叔叔,他在政府部门工作。

有一次我听他和爸爸聊天,就说到这个新公共行政。

叔叔说以前的行政就像是一辆老式的马车,慢悠悠地走,只管把东西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可新公共行政呢,就像是装上了火箭发动机的超级跑车,又快又酷炫。

我就好奇地问叔叔:“叔叔,那这个超级跑车到底是怎么个快法、酷炫法呢?”叔叔笑着说:“小家伙,你看啊,以前的行政可能就是按部就班地做事情,比如处理个文件,就只是走个流程。

但是新公共行政就不一样啦。

比如说咱们社区要建个小公园,以前可能就是上面决定了就建,但是现在呀,会先去问大家,你们想要个什么样的公园呀?是要有很多花花呢,还是要有个大滑梯呢?这就是新公共行政里强调的公民参与。

就像大家一起做一个超级大蛋糕,以前是厨师自己做,现在是厨师先问问大家喜欢什么口味的,然后再做。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然后我又想到了学校里的事儿。

我就说:“叔叔,那我们学校的一些管理像不像这个新公共行政呢?”叔叔说:“有点像呢。

你看你们学校现在是不是经常有意见箱,让你们给学校提意见呀?这就是学校在吸收你们这些小公民的想法呀。

这就好比一个大船航行,以前船长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船,现在船长会听听船员们的想法,这样船才能开得更好。

”我想了想,觉得真的很有道理。

我又问叔叔:“那新公共行政还有什么特别的呢?”叔叔喝了口茶,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公平。

以前可能有些地方的资源分配不太公平,就像有的小朋友有很多很多的玩具,有的小朋友却只有很少的玩具。

新公共行政就想办法让大家的玩具能更公平地分配。

在社会上也是一样,不管是城市里的人还是农村里的人,都应该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教育之类的资源。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篇1公共行政学: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名为《公共行政学》的著作,该书由多位知名学者共同撰写,旨在探讨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发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关注公共组织、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的研究,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们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公民参与等,同时揭示了这些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提到的“治理理论”印象深刻。

这一理论强调了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倡通过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来解决问题,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一理论在当前的公共服务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政府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政策科学”这一概念,它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跨学科方法,旨在通过对政策过程的理解来制定有效的政策。

这种研究方法在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政策环境,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政策。

总的来说,《公共行政学》是一本内容丰富、观点独特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性质和重要理论,对公共服务的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那些对公共行政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将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篇2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者和公共政策领域的学科,旨在提高政府效率、效能和公民满意度。

*旨在介绍我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认识、个人观点以及可能的改进方案。

一、对公共行政学的认识公共行政学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涵盖了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公共事务。

该学科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第一篇:《公共行政学英文经典》《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阅读了这本英语书籍,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第1课和第xx 课,前者因为作者不仅是一位美国总统,有着优美的文笔,而且还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的先河;后者是因为《重塑政府》一书对于中国目前的国情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将行政管理从政治学研究中剥离,可谓行政管理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他指出行政学的研究目标在于两点:一是政府能够做什么;二是政府怎样有效率地做。

行政学受到重视首先是在以法国和德国为主的欧洲大陆,他们试着促进政府的合理化、亲民化来避免群众推翻自己,从而建立新的民主主义政权。

这种以国王为权力中心建立起来的有效率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政府的新形态,同时由于权力集中这一优势,也便于开展有效率的政府工作。

而英美,尤其是美国,其政府形态是三权分立,互相监督,政府对数以万计的民众负责,权力分散于各个投票的民众,因此在促进政府效率这一块,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这一困难,威尔逊分析美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文官改革是基础措施之一,威尔逊说“建立民主制度,必须对文职人员进行竞争性考试”。

其次要区别宪法问题和行政管理问题,宪法问题更具有自由性,是对宏观理念的研究,行政问题是研究政府执行中的具体细节。

最后要建立安全有效的行政监督——公众舆论。

最后一部分,威尔逊提出了研究行政学最恰当的方法是,将不同政治形态的行政机构加以对比研究,以客观的角度分析美国行政管理的优势和劣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身所用。

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以个人感悟为主对《行政学研究》一文展开讨论。

一、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行政学研究的主要目标、行政学研究的历史、特殊困难、行政的实质、行政管理中的任务和行政学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来阐述行政学这个新的学科。

威尔逊二、写作顺序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由浅入深,从行政学的历史开始,逐渐深入到行政学的实质及其困难,进而针对困难提出解决策略,最后纵观整个行政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读书笔记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读书笔记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阅读报告一、本书对我国公共管理的意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的中文版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充满巨大机遇、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印行的。

构成本书理论核心和实质的有两个主题:一是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和价值;二是将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价值观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的卓越价值观。

虽然,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政准则,但以开放的思想对待国际的经验,通过比较、鉴别、有选择的吸收,发展中国自己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理论,并积极致力于时间,却是非常必要的选择。

本书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公共利益至上的服务理念、为民执政的服务宗旨和民主参与的服务方式,对致力于行政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这些与新公共服务理论所提倡的人本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基本内涵是相统一的,最终,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政府,他们以尊重人的个性、确认人的价值、推进人的发展为使命,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它本质上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它试图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同时在摈弃“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无不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而实践中我们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和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这就影响到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正确认识和对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念和原则对于我们澄清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认识,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的。

《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

《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

弗雷德里克森个人简介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国当代着名的公共行政学家、西方新公共行政学派的旗帜性人物。

他曾先后执教于雪城大学、南加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还是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公共行政专业特聘教授。

在学术职务方面他曾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会长、美国着名公共行政学术期刊杂志《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主编。

在行政职务方面曾担任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密苏里大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

同时,也是《新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精神》、《公共行政与社会正义》等多部享有盛誉的公共行政学专着的作者。

基于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于1990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全美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会颁发的特别研究奖,于1992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颁发的德怀特·沃尔多奖。

《新公共行政》是弗雷德里克森的扛鼎之作,这部着作最大的特色在于这是国内外首次对新公共行政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

20世纪60年代,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科学,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学者们都在反思传统的公共行政,研究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远景,谋求变革与创新成为必然趋势。

弗氏在新公共行政的发展中一直起着核心的作用,他于1980年在总结了自己数十年对公共行政的思考的基础上,出版了《新公共行政》一书。

书中系统的阐述了新公共行政的理论,将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引入到公共行政中,其中社会公平就是新公共行政的一个核心理念。

弗氏的《新公共行政》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与理论借鉴意义。

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观点(一)社会公平复合理论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弗氏新公共行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以社会个体的公平问题作为理论原点,进而从更为广阔的视野进一步阐释公平理论。

弗氏认为社会公平包括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和代际之间的公平。

《新公共服务》之读书笔记

《新公共服务》之读书笔记

《新公共服务》之读书笔记《新公共服务》这本书代表的其实是新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管理要求。

其作者登哈特夫妇主要研究关于公共行政的新的方法,简称为新公共管理服务理论。

该书是对以前陈旧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优劣分析,也有对现当代国家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并提出自己新的看法,最后提出自己的新公共行政的内容即新公共服务主要是对服务而不是掌舵。

作者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从以下七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内涵:(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2)追求公共利益;(3)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4)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5)承认责任并不简单;(6)服务,而不是掌舵;(7)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无论是从理论价值还是从实践意义来看,它都不失为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很有创新性的学术力作。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简介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其提出是对老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进步和优化,特别是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而建立的一种新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智力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在是否“掌舵”也不在是否“划桨”上,而是应该在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具体来说,新公共服务理论包括以下基本要点: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不是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共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二、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来源书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来源。

西方行政学说史 读书笔记 新公共行政学

西方行政学说史 读书笔记 新公共行政学

西方行政学说史评述新公共行政学之读书笔记姓名:吴文才学号:读书笔记新公共行政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一种以公共行政规范理论为研究重心的公共行政理论。

它试图通过对传统公共行政“效率至上”价值观的批判和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倡导来建立一种将公平与效率协调统一起来的公共行政新规范——“社会性效率”。

丁煌从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背景,对“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及最后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的统一这一过程对新公共行政理论作了阐述。

首先是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丁煌认为:当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叶时,整个世界几乎处在了一种急剧变革和纷扰不安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也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而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是实证科学科学的产物,它无法指导行政管理的实践,应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各种危机。

因此,提倡“社会公平”的新公共行政就应运而生了。

相对于传统行公共行政,他只需回答我们怎样才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提供更好的服务或者我们怎样才能够话费最少的资金来保持我们的服务水平。

而新公共行政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后还要回答这种服务是否增进了社会公平。

总的来说,新公共行政的使命是对影响和削弱社会公平。

、出色管理、经济的和有效率的各种因素和组织结构进行变革。

其次是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他认为效率有两种基本类型即机械性效率和社会性效率,机械性效率即是指可以用具体数字表示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率,它强调的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这种效率亦称“技术效率”和“生产效率”。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效率观大致就属于此类。

社会性效率:即是指以社会价值观念为口标,规范地予以衡量的效率,也就是说,效率必须与公共利益、个人价值、平等自由等价值目标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新公共行政的兴起即代表着这类效率观的发展。

新公共行政学正是在不断地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所谓“效率至上”原则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论新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行政管理经典文献导读

论新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行政管理经典文献导读

《论新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作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第一部分:写作背景乔治•弗雷德里克森1987年起出任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特聘教授之职,此前,就任切尼和斯波卡尼的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十年,同时任密苏里在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

他曾经在马里兰在学、南加州大学、锡拉兵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

弗雷德里克森是《公共行政理论与研究》杂志的主编,曾任美国行政学会会长。

1990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美联合会共同颁发的特别研究奖。

1992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为公共行政专业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颁发的德怀特•沃尔多奖。

新公共行政运动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

1971年,美国出版《论新公共行政学:明罗布鲁克观点》一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乔治·弗雷德里克森(George Frederickson)的《论新公共行政学》。

这篇文章的首要目的是在明罗布鲁克新公共行政学会议上介绍作者对新公共行政学的解释和综合概括。

本文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说明对新公共行政学对于组织理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后者对于前者有什么样的意义。

本文的“新”表现在织成的布方面,而不一定表现在所使用的线方面,并且,“新”也表现在关于使用布的论点方面。

第二部分:文章主要观点及评价文章第一部分,作者阐述的是新公共行政学的概念。

什么是公共行政学?什么是它的基本原理?传统的答案常常是对上述提到的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的、经济的和协调的管理。

新公共行政学把社会公平加入到传统的目标和基本原理中。

实用的或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试图找出下列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1)我们怎样才能够利用的资源提供更多的或更好的服务(效率)?(2)我们怎样才能够花费更少的资金保持服务水平(经济)?新公共行政学则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服务是否增强了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包括加强社会低下的少数人的政治权力和令人满意的经济生存条件的各种活动。

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word版本

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word版本

书》行公新共政读《记笔.《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弗雷德里克森个人简介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国当代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西方新公共行政学派的旗帜性人物。

他曾先后执教于雪城大学、南加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还是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公共行政专业特聘教授。

在学术职务方面他曾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会长、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术期刊杂志《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主编。

在行政职务方面曾担任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密苏里大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

同时,也是《新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精神》、《公共行政与社会正义》等多部享有盛誉的公共行政学专著的作者。

基于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于1990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全美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会颁发的特别研究奖,于1992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颁发的德怀特·沃尔多奖。

《新公共行政》是弗雷德里克森的扛鼎之作,这部著作最大的特色在于这是国内外首次对新公共行政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

20世纪60年代,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科学,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学者们都在反思传统的公共行政,研究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远景,谋求变革与创新成为必然趋势。

弗氏在新公共行政的发展中一直起着核心的作用,他于1980年在总结了自己数十年对公共行政的思考的基础上,出版了《新公共行政》一书。

书中系统的阐述了新公共行政的理论,将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引入到公共行政中,其中社会公平就是新公共行政的一个核心理念。

弗氏的《新公共行政》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与理论借鉴意义。

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观点()社会公平复合理论一,,进而从更为广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弗氏新公共行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以社会个体的公平问题作为理论原点。

、、、机会的阔的视野进一步阐释公平理论集团的公平弗氏认为社会公平包括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

新公共行政学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行政学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行政学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新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关于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其主要研究范围涵盖行政机构、行政决策、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我国行政改革来说,新公共行政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新公共行政学强调公共价值观的导向。

公共行政的目标应该是为公众提供公正、高效、透明的服务。

在我国行政改革中,需要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一种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的行政治理模式。

这就要求我们将行政改革的重点放在提升行政效能、推动行政公正和提高行政透明度上。

通过建立健全的行政程序和规范的行政执法机制,来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新公共行政学倡导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密切合作。

在行政改革中,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

这一方面体现在政府需要注重调整和优化政策,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政府需要倾听和满足民众的需求,通过社会参与和协商机制来促进政策的公众合理化和实施。

新公共行政学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在行政改革中,需要建立和完善各种行政制度和规范,来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执法制度、行政监督机制等。

通过建立制度规范,可以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公信力。

新公共行政学强调创新与学习的重要性。

行政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能固步自封。

新公共行政学倡导在公共行政管理中推行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培养和发展政府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行政管理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新公共行政学对于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行政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公共价值导向、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互动、制度建设和创新学习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这些探索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行政改革的良好效果,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新公共行政》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行政》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行政》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行政》是一本关于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书籍,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行政的定义和特征:介绍了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念和原则,以及公共行政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2. 公共行政的制度和过程:探讨了公共行政的制度框架、组织架构、管理程序和政策决策过程,以及公共行政与政治环境的关系。

3. 公共行政的管理和改革:分析了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并介绍了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实践经验。

4. 公共行政的国际比较和趋势:介绍了公共行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和经验,以及公共行政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5. 公共行政的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了公共行政的实践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如公共服务、风险管理、危机应对和社会创新等。

总之,《新公共行政》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提高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雷德里克森个人简介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国当代着名的公共行政学家、西方新公共行政学派的旗帜性人物。

他曾先后执教于雪城大学、南加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还是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公共行政专业特聘教授。

在学术职务方面他曾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会长、美国着名公共行政学术期刊杂志《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主编。

在行政职务方面曾担任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密苏里大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

同时,也是《新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精神》、《公共行政与社会正义》等多部享有盛誉的公共行政学专着的作者。

基于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于1990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全美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会颁发的特别研究奖,于1992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颁发的德怀特·沃尔多奖。

《新公共行政》是弗雷德里克森的扛鼎之作,这部着作最大的特色在于这是国内外首次对新公共行政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

20世纪60年代,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科学,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学者们都在反思传统的公共行政,研究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远景,谋求变革与创新成为必然趋势。

弗氏在新公共行政的发展中一直起着核心的作用,他于1980年在总结了自己数十年对公共行政的思考的基础上,出版了《新公共行政》一书。

书中系统的阐述了新公共行政的理论,将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引入到公共行政中,其中社会公平就是新公共行政的一个核心理念。

弗氏的《新公共行政》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与理论借鉴意义。

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观点(一)社会公平复合理论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弗氏新公共行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以社会个体的公平问题作为理论原点,进而从更为广阔的视野进一步阐释公平理论。

弗氏认为社会公平包括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和代际之间的公平。

单纯的个人公平强调的是社会个体之间的公平问题,即所有的社会成员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响而拥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任何人不得僭越这一原则而凌驾于他人之上。

分部化的公平是正视不平等现实而采取的一种调节手段,即不同人群之间予以区别化对待,同等人群之间予以平等化对待。

这种公平价值观比较适用于实行劳动分工的复杂社会,其行为貌似不公平,实质却是在促进公平目标的实现。

集团之间的公平主要涉及群体或者次群体之间的公平,如种族公平和性别公平等。

机会公平包括目标预期的机会公平以及实现目标所采用手段的机会公平。

代际之间的公平是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公平,主张留给子孙后代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由于公平的内容复杂多样,而且变化多端,故而不可能用简单的列举方法涵盖所有的公平范围,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一个由定义和概念组成的复杂结构,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二)基于公共行政的治理观弗氏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反官僚体制和反制度化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治理”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治理”是可以接受的、合法的,甚至是正确的公共行政方式。

在当代公共行政学术研究中,“治理”也成为一个热点概念而被社会各界广泛使用,它赋予公共行政更为深远的内涵,使其与传统的“管理”在言辞上拉开了一定程度的距离。

弗氏认为,作为公共行政的治理包含四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也是最明确的含义,即公共行政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参与公共活动的所有类型的组织和机构,而非仅有政府机构;第二种含义是公共行政客体边界的模糊性,公共行政的主体多元化必然导致政治事务和行政事务的边界模糊不清,进而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理论构成挑战;第三种含义是公共行政的环境更具宽松性,这让公共管理者的工作更少具有组织性和层级性,却更具政治性和责任性;第四种含义是治理工作应具有合法性,这是为达成公共目的而做出的一项崇高而积极的贡献。

尽管弗氏力图用一套严密的概念来全面清晰地解读基于公共行政的治理观的独特性与优越性,但他也承认这种治理观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同时,弗氏也强调,作为治理的公共行政因为与行政首长关系过于密切,因而潜伏着诸多政治风险和合法性问题。

(三)“公共性”理论弗氏认为“公共行政”的内涵应该分解为“公共”和“行政”两层含义进行解读,学术界关于“行政”问题的研究热情高涨、成果丰富,而对于“公共”含义的研究却相对欠缺,甚至存在诸多认识误区。

弗氏批评了学术界将公共行政等同于政府行政的狭义行政观,认为这是受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影响而过度关注自我利益的后果,并由此导致现代公共行政实践中“公共性”的旁落。

弗氏还对多元主义、公共选择主义、立法主义、服务供给主义以及公民主义等五种关于公共的理解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批判质疑。

在此基础上,弗氏提出了自己的“公共性理论”,其核心构成要件包括宪法、品德崇高的公民、对集体和非集体的公共诉求的回应机制、乐善好施的公民精神等四项内容。

他毫不谦虚地认为,这种理论兼具内容上的独特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既能促进公众的特殊利益,又能促进公众的普遍利益。

弗氏最后总结说:“公共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能力。

就理念而言,这要求所有公民为了共同目的和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就能力而言,这就要求所有公民为了这一共同目的和利益积极愉快地工作和分享信息。

”1公共责任是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责任,而非抽象意义的集体责任,“公共性”的体现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有赖于公共部门管理者和私营部门管理者,也包括志愿者协会和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努力。

(四)行政伦理观伦理属于哲学思辨、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等精神领域的抽象事物,而行政则属于决策与行动等具体化的实践世界,两者貌似分属于不同领域,实则密切关联、互为影响。

弗氏认识到,人们对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着很高的道德期望,他从人性本源与腐败关系入手进行探讨,认为人们对腐败的界定会因职业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由于人的道德状况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其他领域的人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可能更容易破坏行政伦理。

弗氏批评了那种认为能够实现行政目的的决策就是符合道德的、反之则是违背道德的功利主义哲学主导下的行政伦理观。

弗氏认为,责任问题是政府行政管理实践的核心问题,责任意识对公共行政实践活动至关重要。

严格的官僚制使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几乎为零,只要严格按照上级指令行事,就不必承担行政后果和行政责任,这导致公共行政者的责任意识逐渐丧失。

弗氏认为,民主社会中的政策伦理问题正在从立法领域向司法领域蔓延。

有许多重大政策伦理问题表面上看好像是立法领域的管辖范围,但实际上却是由法院作出裁决。

行政伦理的标准应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通过伦理改革运动是有可能遏制腐败发生的,未来应该把研究重心切换到伦理问题发生的环境、职业以及文化等方面。

(五)动态开放的组织理论行政组织是现代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呆板僵化的科层制管理组织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更无法满足公众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弗氏认为传统公共行政组织建立在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和政治—行政两分理论基础之上,过于注重社会资源配置中的效率与经济标准,而忽视了公正与平等的价值追求,缺乏对那些占有政治和经济资源相对较少的弱势群体权利的关怀,并最终导致公共行政偏离了民主政治的航道。

新公共行政学派在批判传统公共行政组织封闭僵化、机械呆板的同时,也构建起独具特色、动态开放的组织理论。

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是建立在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需求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尤其应重点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

新公共行政强调运用动态视野去观察研究行政组织,认为其运作过程包括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

1当代行政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行政组织变革的需要,主张运用行政分权模型、居民控制模型、讨价还价模型等组织模型,对现有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体系进行改造,构建起以顾客导向、应变灵活和回应性强为特征的新型行政组织形态。

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思想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启示(一)加强社会宏观调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结构和国民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刻变革,社会各界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认知在不断深化,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公平不仅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也包括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正义不仅是一种区分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念,也是一种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政治理念。

公平与正义相辅相成、交织融合,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令人鼓舞,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速度与国民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并未呈现出正比例发展态势,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以及社会个体间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官员腐败、特权垄断、与民争利等丑恶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社会问题长期而广泛存在,极大地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也成为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和公共安全的风险源。

国家应当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社会宏观调控力度,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及个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严肃党风党纪和民主法治建设,坚决杜绝各种特权和垄断现象发生,保障公民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参与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变革,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和掠夺式开采方式,给予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发展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实行多元主体共治,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叠加,加上持续深入的利益结构调整,使得当下中国的社会矛盾互相交织、错综复杂。

碎片化的公共政策和局部性、适应性的打补丁式改革,难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社会难题。

由基于官僚权威的传统行政方式向有更多公民参与的现代行政方式转变,构建法治基础上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成为我国行政方式变革的有效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全会也一直强调,要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治,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这是基于当前国情的科学判断而提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思维和新境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打破了政府统揽政治、经济和社会全局的状态,在国家政治体系之外出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体系,也逐步培育出一个日趋独立并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组织体系。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工作的深入推进,政府有必要也能够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更加广阔的作为空间。

“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重体系日臻完善的条件下,以政府或市场为主的一元治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政府、市场与社会组成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社会共治模式呼之欲出。

”1(三)注重社会公共利益,回归公共行政本质在过去的200年间,功利主义哲学逐步取代了希腊人的公共哲学观,并开始在政治思想和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