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众文化的几种主要研究范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利维斯主义传统 19世纪中后期 英国的马修阿诺德 《文化与 无政府状态》认为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思 想和言论的汇集,只集中在少数有教养的知 识分子中,体现其文化精英主义立场。
阿诺德认为大众文化等同于无政府状态,认为文化的重 要任务是对抗这种无政府倾向,即对抗群氓。大众文化处在 文化的对立面。 利维斯 《大众文明和少数人的文化》 认为大众文化就是商品化的大众文化,是低劣和庸俗的 代名词,被缺乏教育的大众大量消费。少数人的文化在此冲 击下面临巨大危机,文化陷入绝望之境。 如电影提供的娱乐 如同灾难,催眠、情感引诱、假象、标准化、平庸化、被动 消遣,让人心思慵懒。 利维斯主义认为大众文化与文化是对立的,并且造成文 化困境的罪魁祸首。这种文化精英主义思想一直影响到20世 纪50年代。
第三节 文化霸权理论范式
运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来 重新理解大众文化。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一种统治方式,不是通 过武力或强制手段,而是通过精神和道德领 导的手段来赢得赞同,从而实现对大众的统 治和领导。这是一种折中平衡,是上下之间 的斗争和谈判、妥协和让步,是霸权与反霸 权力量斗争的场所。(如资产阶级的霸权是 资产阶级的文化和工人阶级的文化相结合而 实现)

政治经济学: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资本、 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 经济规律的学科。

英国文化和社会学研究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以前 结构-功能主义 量化分析方法 20世纪6,70年代 阶级分析法 20世纪70年代末 否定阶级分析法 重文化分析(性 别、种族等)


其次、大众文化的操控性。(最终目的) 与标准化生产和欺骗性本质相连 传播的单向性和受众的无法选择性直接导致了大 众被操控的现实。 这种操控是有预谋的、有计划进行的。 以隐蔽性的、微妙的方式,让大众在享受中主动 接受这种操控。这是操控的高明之处。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反启蒙的,始终是在 算计着大众,并利用一切手段去操控大众。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 (阿多诺) 把大众文化看作是自上而下对大众的欺骗和操控 大众被动接受(悲观) 能动受众理论(费斯克) 强调大众对统治者的抵制作用 大众主动性 创造性(乐观) 文化霸权理论(葛兰西) 把大众文化理解为被统治群体的反抗力和统治者的收编势 力之间的斗争场所,是各种文化的交战场所。(折中)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索绪尔) 关注文本形式的分析,揭示文本结构如何控制与组织阅 读实践。 文化主义(伯明翰) 认为大众文化表达了被统治者的本真利益与价值,从社 会底层自然出现。提倡以性别、种族为基础。 政治经济学 提倡以阶级为基础

艾柯用结构主义分析弗莱明的邦德系列小说
邦德受命—反面人物出场--初次交手—行 动受阻—女人出现帮助邦德—邦德被抓被拷 问—机智逃脱—反面人物被擒—与女人共度时 光 基本一成不变 观众在预料中有成就感, 而在微变中有新奇感。 结构主义简评: 1、能从表层看到深层,异中求同。 2、导致非历史化、非语境化分析,形成不变、 静止、永恒的结构。 3、重文本,忽视受众的能动作用。
结构主义与大众文化分析 结构主义之父:列维-斯特劳斯 用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解释文化。认为要拨开混乱的表层现象 的迷雾,揭示社会文化表层下所潜在的无意识的深层结构。 斯特劳斯用结构主义分析俄狄浦斯神话(重视血缘 轻看血缘 否定人出于地 坚持人出于地) 底比斯国瘟疫盛行,天神宣告,只有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 伏法,才能消灾祛祸。前王外出,与卫兵一起遇害,至今 不知凶手是谁。国王俄狄浦斯严厉诅咒凶手,并号令全国 追查。先知却说,凶手就是俄狄浦斯本人。俄狄浦斯出生 时有神谕,说他将来会杀父娶母,于是他被抛弃在荒山上, 辗转成了科林斯国王之子。成年后他得知神谕,为了躲避 杀父娶母的预言,逃出科林斯国,在途中与人抢道,将主 仆数人打死。他来到底比斯国,制服了狮身人面怪,被拥 立为王,并娶寡后为妻。俄狄浦斯这些经历恰好符合当初 神谕所说的杀父娶母。经过一番追查,事实俱在,俄狄浦 斯正是凶手。王后羞愤自尽,俄狄浦斯刺瞎双眼,自我放 逐。
2、大众文化的特征 首先、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和“商品拜物教”的特征。 文化艺术成了彻头彻尾的商品,结合于商业,被 经济价值规律统摄,纳入市场交换的轨道,具有商品 形式的特征。 商品拜物教,人成了商品的奴隶,商品无处不在, 异化,失去其经济性质,具有了偶像崇拜性质。从而 文化艺术生产失去了原先的独特性,成了工业化生产, 为了迎合大众趣味,以获得丰厚的商业利润。对大众 而言,艺术欣赏成了商品消费。 大众文化失去自身的艺术自律,远离艺术。

文化主义研究的局限
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 1)文化主义过分强调人的能动性而忽视了人
的被限定性,从而带有一种“简单地肯定英 雄主义”,忽视了结构主义所强调的“决定 性条件”; 2)强调作为整体的生活方式的文化观念,带 有“某种复杂的简单性”。 3)过分重视经验,形成一种“经验拔高”。
第二节 批判理论范式

1、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 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用文化 工业取代大众文化。 阿多诺与霍克海默 合著《启蒙辩证法》 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认为资本主 义社会是以商品生产为特征,艺术和文化作品受商 品原则支配,迎合大众趣味,起麻醉和操控功能, 所以称为文化工业,并认为是反启蒙的。


伯明翰学派主要指当时围绕该中心的学者群。他们的 学术努力,非但确立了英国文化研究的传统,在六十 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使文化研究在英国成为一种潮 流,而且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一个无 法回避的学派。
早期伯明翰学派文化主义的主要贡献: 1摆脱了英国文化研究的精英主义立场,完成了文化研 究的转型。 2、发展出一种“文化主义”理论,扩大了文化的内涵, 反对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的划分,取消文化产品中审 美标准的首要地位。 3、拓展了文化研究的领域,认为文化既是实践也是经 验,文化研究的主题不只是文化产品也是实践和生产、 分配、接受塑造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的过程。
道格拉斯凯尔纳 指出现在文化研究过于强调接受和文本分析,而 对文化的生产及其政治经济学重视不够,从而失去 批判性和政治性的锋芒。 提出综合性的文化研究方式: 批判性:看到文化的内在政治性、争夺、抵制 多元性:关注阶级、性别、种族等 多重视角: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结构主义、后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等
第二章 大众文化的几种主要研究范式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主义范式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理论范式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范式 费斯克的能动受众理论范式 政治经济学范式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范式
第一节 文化主义范式
英国学者较早关注大众文化
以伯明翰大学为中心 立场的转变:精英主义立场→底层-大众立场

其次、大众文化具有齐一化与标准化的特征。
为了消费而生产,非创造者心灵的流露, 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机械复制(一方面传统 艺术灵韵丧失,另一方面艺术民主化,人人 可以占有) 生产标准化 艺术创作的个性泯灭 消费标准化 欣赏者欣赏水平降低
3、大众文化的功能
首先、意识形态欺骗说
大众文化通过所谓真实描述和美好承诺, 为现代社会中的疲惫大众提供无尽的娱乐和消 遣,但这种享乐是无能为力的,逃避和放弃了 对现实的反抗,从而认同了现实。 电影 电视 新闻的欺骗性 过滤 失去独立判 断 抑制判断能力 消解了对现实的不满。
威廉斯是与伯明翰学派关系密切的学者。 威廉斯对文化的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让伯明翰派文 化研究彻底摆脱了英国精英文化的视角。 在《漫长的革命》与《关键词》中细致地梳理了文化 概念的演变: 第一:表示过程和发展的文化定义。最早是指作物的 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稍晚被转换成用来描述对人的心 智的培养。 第二:文化的“文献式”定义,是“由知识作品及实 践、尤其是艺术活动”组成,文化成为一个整体社会 中知识发展及艺术的总和。 第三:文化的“社会学”定义。是指整个生活方式,Baidu Nhomakorabea包括物质的、知识的和精神的生活方式。文化成为对 一种生活方式的描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威廉斯将 文化从“少数人”手中夺回,从而摆脱了文化精英主 义立场
20世纪70年代
第四节 能动受众理论范式
消费的复杂性和能动性
消费不是对产品提供的现成意义的被动接受
消费产生文化
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大众文化,注重消费者
在消费中的行为和心理感受。 典型代表人物:德赛都、约翰费斯克
德赛都
《日常生活实践》 关注抵制的主题,社会中受支配力量、弱 势者如何反叛、抵制处支配性的强势者。 这里的抵制是“迂回的战术”、 “权且 利用的艺术”,不是正面冲突。(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假发:将自己置于既定秩序之上 拼贴:通过创造新的意义而具有积极的反 抗和颠覆的作用 日常消费中的主动性
第六节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范式
索绪尔的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 1、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先于并决定着其内 部各要素的价值和意义,并形成一个封闭的 系统。 2、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价值通过与其他符号的 相对位置而被确立,并由此形成符号之间的 对立。 3、符号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所指 是符号的概念、意义。能指是符号的音响形 象,即符号的物质形式。
符号学与大众文化分析
罗兰巴特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对大众文化 进行符号学解读。 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号》 物变 成虚幻的符号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不再起作 用 使用价值被抽离 剩下虚像——地位、品位、 身份等 欲望成了消费目标 流行的过程就是消解商品的使用性而制造欲望 的过程。

约翰费斯克
重视文化的消费环节,强调大众的主观能 动性。他认为大众文化并不存在于稳定的文本 里面,只存在于消费者的消费中。 大众成了大众文化的真正生产者。 有选择的阅读 为我所用 偷猎 文本像一个菜单、超市。 大众文化是一个斗争的过程,控制与反抗 的矛盾运动是大众文化的本质。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范式
2、伯明翰文化主义 理查德霍加特《识字的用途》 旧秩序:20世纪30年代 工人阶级文化 活生生的 自娱自乐 自己创造 生命活力 新秩序:20世纪50年代 大众文化(通俗小说、 自动电唱片、流行音乐、电视、电影) 感官刺激 钝化欣赏趣味 扼杀审美能力 让人沉迷其中 枷锁 霍加特心目中的理想文化是传统的工人阶级活生 生的现实生活文化,而不是抽象的精英文化, 也不是大众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