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作文教学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高考英语作文话题三中国传统节日介绍PPT 课件

高考英语作文话题三中国传统节日介绍PPT 课件
高考英语作文话题三: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New Year's Day
The Spring Festival First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The Lantern Festival Yuanxiao Jie 元宵节 15-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3.Qingming 寒食、清明 4.Dragon Boat Festival - Duanwu Jie 端午节 5th Day of the 5th Month of the year
常听见这样的感叹:要是当初2018年 中国大 学毕业 生薪酬 排行榜 通过对 280多 万以及 多届毕 业生调 研后, 计算出 了各高 校毕业 生的薪 酬状况 。 虽然我们都知道名校毕业生的收入会普 遍比较 高,但 这份榜 单告诉 我们, 清华北 大毕业 生的月 薪,平 均近万 ,而普 通院校 的只有 两三千 。
5.Festival of Qi Xi Jie 乞巧节 the 'Chinese Valentine's Day' 7th Day of the 7th Month of the year 6.Moon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15th Day of the 8th Month of the year 7.Double Nineth (Elder Day) 重阳节
也就是说,从平均值看,名校毕业生的 收入就 已经遥 遥领先 好几倍 ,更不 用说那 些高薪 行业的 实际收 入差距 了。 好的大学,不一定保证每一个人都会有 高收入 ,但他 的确能 够为你 提供通 向高收 入的第 一块敲 门砖。 2 开学季前几

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4课时)

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4课时)

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传统节日》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通过学习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图片展示,还有相关的活动建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只知道表面的节日名称和一些习俗,对于节日的来历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可能不太清楚。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学习,也喜欢参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能够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

2.难点:对中国传统节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信息,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2.合作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节日的文化内涵。

3.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我们的传统节日》2.网络资源:相关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4.材料准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材料,如剪纸、灯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如春节的烟花、元宵节的灯笼、端午节的龙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个节日吗?对这个节日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传统节日的部分,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指导+习作范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指导+习作范文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指导+习作范文活动指导“中华传统节日”是贯穿本单元的内容主题,而且从第九课开始就以这个主题开始开展实践活动。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

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

两个内容都是重点。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与实践结合的习作练习,“展示活动成果”是一段时间主题实践活动的展示总结。

一、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审题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选材可以写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或发生的事。

如,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敬老……运用发散思维勾画出自己的习作导图吧。

3.思维导图4.构思我们以“端午节包粽子”为例进行构思,简要列出作文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端午节包粽子是过节的重头戏。

(略)中间:具体写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过程。

(详)结尾:写过节的感想。

(略)5.表达构思出提纲后,我们就要开始考虑如何让文章吸引人了,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为习作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如《粽叶飘香》;②用上本单元所学的写法,如“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③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哟!二、展示活动成果。

1.活动准备(1)组内分工整理收集的资料;(2)讨论并确定每个人展示的内容;(3)每个人做好展示的内容准备;(4)确定一个活动小组内展示的先后顺序。

2.活动指导(1)展示内容(2)展示形式可以做一做、可以讲一讲、可以唱一唱……3.活动评价哪个小组展示得最好?好在哪儿?从今天的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老师总结: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特别要肯定优点;对今后学习的期望,侧重过程的评价;对所有学生学习成果的收集保存。

活动一:写作范文+评语范文一:家乡的元宵节我家在美丽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

在前几天,我的奶奶和邻居就开始忙碌了,打扫卫生,布置厅堂……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户都在厅堂里摆上了供品,然后毕恭毕敬地等侯着。

小学语文_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课前五分钟读书交流:1、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也接触了一些中华传统的文化,有奇特的古建筑《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课前老师让大家继续读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谁来将你读书的收获与大家一起交流。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一、导入新课,认识传统节日1、传统节日,我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再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板书课题:中华传统节日A、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B、小结: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

2、传统习俗,我了解A、猜一猜: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习俗,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这是哪个节日吗?评价:看来,你们对节日了解还真不少!B、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

课前,老师也让大家搜集了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小故事,谁来跟大家交流(指名交流)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C、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

你知道哪些?(指名背诵)二、走进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氛围。

1、刚刚了解了那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春节)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指名说:(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作文我喜欢的传统节日应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作文我喜欢的传统节日应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作文我喜欢的传统节日应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篇一:《我喜欢的传统节日》中国有好多好多的传统节日,每一个都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岁月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春节就像一场超级盛大的家庭派对。

每到春节前夕,家里人都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妈妈在厨房忙活着,一会儿切菜,一会儿煮肉,那香味就像小恶魔一样勾着我的馋虫。

爸爸呢,就忙着贴春联,红红的春联往门上一贴,整个家就像被穿上了新衣服,喜气洋洋的。

我也没闲着,跟着爷爷奶奶一起打扫屋子,我就像个小侦探,把每个角落的灰尘都找出来。

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哇,那桌子上的菜可丰富啦,就像一场美食的大聚会。

有油亮亮的红烧肉,它像个胖嘟嘟的小娃娃,看着就招人喜欢;有翠绿的青菜,像是翡翠一样点缀着餐桌;还有那鲜美的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呢。

大家一边吃着,一边笑着,还互相分享着这一年的趣事。

爷爷会讲他小时候过年的故事,说那时候过年能吃上一块糖就像过年中过年一样高兴。

我就想啊,现在的我们可真幸福,过年就像掉进了蜜罐里。

放烟花的时候可就更热闹啦。

烟花像一朵朵盛开在空中的花朵,五颜六色的。

有的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有的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还有的像一把把彩色的雨伞在空中撑开。

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又蹦又跳,大喊着:“好漂亮啊!”这时候的夜晚就像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充满了欢声笑语。

再说说端午节吧,端午节就像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每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屈原,他就像一颗永不磨灭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

妈妈会提前包好粽子,粽叶在她的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三角粽。

有甜粽子,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和甜甜的红枣,就像甜蜜的小口袋;还有咸粽子,那咸香的肉和糯米混在一起,每一口都是惊喜。

我会跟着奶奶去采艾草,艾草的味道有点特别,那是一种浓浓的草香。

奶奶说,艾草就像一个小卫士,可以驱赶病魔。

我们把艾草挂在门口,就像给家安上了一道绿色的防护墙。

赛龙舟的时候,河边就像煮沸的开水一样热闹。

一艘艘龙舟就像蛟龙一样在水面上穿梭,船头的鼓手用力地敲着鼓,“咚咚咚”,那声音就像战斗的号角。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一、内容概览课文《传统节日》是一篇描绘中国传统节日的生动文章,选入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和美好习俗。

文章开头先介绍了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描绘了家人团聚、欢庆新年的温馨画面。

随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依次展开,每个节日都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特色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比如元宵节的花灯璀璨,清明节的扫墓祭祖,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等。

接下来是课文的主题部分,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述,传递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让读者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章还强调了这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教学方面,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特点,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的朗读、背诵和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节日》是一篇富有情感、生动有趣的课文,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案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1. 简述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当我们翻开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时候,会发现其中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传统节日》。

这篇课文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还传递了深厚的文化情感。

那么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首先这套教材是教育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二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语文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

部编教材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旨在通过生动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确定研究内容,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小课题,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途径进行收集。

2)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展示活动成果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记录形式,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俗和庆祝方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板块二自主研究,实践探究1.自主研究,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分类。

2)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实践探究,记录成果1)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内容,记录自己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记录的成果要经过小组内部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板块三展示成果,评价交流1.展示成果,互相研究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记录形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研究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

2.评价交流,提出改进建议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2)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课时总结通过本次综合性研究,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还研究了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决定研究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和长辈来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分类,约定时间和提纲,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记录访问过程。

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踏青,以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习作:多彩的活动》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习作:多彩的活动》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习作:多彩的活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和体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和参与学校组织的多彩活动。

(2)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通过细节描写,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3. 教学过程(1)活动准备:教师提前与学校沟通,了解即将举办的多彩活动,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活动实施: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多彩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

(3)作文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指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4.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参与活动的经历,写一篇习作,题目为《多彩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习作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多彩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 教学改进(1)在活动组织方面,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活动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观察和体验机会。

(2)在作文指导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反思自己的不足。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校园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

2.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和参与校园组织的各种活动。

(2)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和氛围。

(3)通过环境描写,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3. 教学过程(1)活动准备:教师提前与学校沟通,了解即将举办的校园活动,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活动实施: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

(3)作文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和氛围,指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

我家的节日作文教案

我家的节日作文教案

我家的节日作文教案
教案:
主题,我家的节日。

目标,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用英文和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写作主题“我家的节日”,让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家庭中的节日活动。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收集关于自己家庭节日的资料和想法。

3. 提示写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提示,例如他们最喜欢的节日,庆祝方式,家庭成员的参与等。

4. 撰写英文回答,学生根据提示和讨论的内容,用英文撰写关
于自己家庭节日的作文。

提醒学生在撰写过程中不要暴露prompt。

5. 标记英文回答,学生在英文回答的每一段之前标记“英文回答,”。

6. 撰写中文回答,学生在完成英文回答后,用中文再次撰写关于自己家庭节日的作文。

7. 检查与修改,学生互相检查并修改自己的作文,确保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

8. 分享与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分享给同组的其他成员,并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作文。

9. 讨论与反馈,班级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提问和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用英文和中文进行交流。

10.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和进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英文和中文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
提示写作的卡片或投影片。

学生笔记本和纸张。

学生互相检查和修改作文的表格。

分享和展示作文的场所或设备。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十单元.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和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每个部分都围绕春节的习俗和特点展开.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的说明文.但是,对于一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可能不太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掌握.此外,学生可能存在一些阅读和写作的困难,比如不理解生词和短语、不会使用说明文的写作手法等,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2.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 教学重难点1.春节习俗和特点的理解和表达;2.说明文的写作手法的掌握和运用;3.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的提升.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春节的习俗和特点,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手法;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3.交际法:教师通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4.任务型教学法:教师通过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PPT和多媒体教学设备;3.生词卡片和短语卡片;4.练习册和作文纸.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它们有什么习俗和特点?”来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传统节日的知识,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春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春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节的习俗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呈现本课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认读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意思和用法,进而能够理解和表达春节的习俗和特点.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练习使用本课的生词和短语,表达春节的习俗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春节有哪些习俗和特点?”,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巩固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春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春节的拓展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春节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巩固本课的知识点.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春节的阅读和写作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作业可以是阅读一些关于春节的文章,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文,或者制作一份关于春节的手抄报等.板书(10分钟)教师通过板书,将本课的重点知识和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和复习.板书可以包括春节的习俗和特点、说明文的写作手法等内容.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一、教学情境本课的教学情境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教学设计一、习作要点分析本单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也是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收集传统资料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

因此,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学生以传统节日为主线,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同时,“中华传统节日”也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个习作练习。

习作内容紧扣单元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指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学生可以选择印象深刻的过程来写,消除学生想要面面俱到容易产生的犹豫心理,培养习作兴趣。

二、课标要点解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表达与交流”在第二学段提出: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在【梳理与探究】中指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要引导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说: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扫墓、赛龙舟、赏月等。

3.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如团圆、祭祀、感恩、祈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节日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传统节日习俗的实践,如制作灯笼、包粽子、做月饼等。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中国传统节日2. 副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3. 正文: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文化内涵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

2. 让学生设计一个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方案,如举办一场端午节龙舟赛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3.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通过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展示方式 补充材料 张贴 习作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第三课时
新知讲解
过节过程
新知讲解
组内分享习作
习作评价
组内习作评价
习作评价
个人习作展示互评表:
内容
过节的过程
评价标准
能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
节日的习俗 能写清楚过节的习俗
印象深刻的事 所写的事与过节联系紧密
作业布置
把你们小组最受欢迎的作 品以实物、图片等合适的形式 展示到我们班的展示墙上吧!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小组展示 互动评价 展示赏析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活动指导
1.自由组成小组,确定了解哪些传统节 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小 组分别展开活动。
2.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内交流活动 成果,确定好小组准备展示的活动成果。
新知讲解
了解方式
询问长辈 图书馆 看影视片 民俗展览馆 收集制作实物
记录方式
摘记 拍照 画图 写文章
布置作业
1.小组确定所要调查的传统节日 及时间安排。
2.分工搜集资料。 3.确定记录方式。 4.总结节日习俗。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公历、农历 学习小组 节日习俗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习作例文
妈妈这时会为我们做上一桌子的大餐,每年都比往年更丰富。年年妈 妈都会做鱼,因为表示“年年有余”;饭桌上不只要有鱼还要有猪蹄,猪 蹄表示“有抓头”;过年包的饺子里,还要放一枚硬币,吃到这个硬币饺 子的人,来年一切事都会顺顺利利的,我们都抢着吃呢。
吃饭之前一定要先放一阵鞭炮,相传这样能够驱除“年兽”,来年保 安全。到了晚上睡觉时,灯也不能关,这样来年能够光明无阻。半夜12点 前后每家每户都又燃起了鞭炮,因为12点后为新年,放鞭炮是喜庆新年, 这个时间放鞭炮表示万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之意。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名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名师教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及其相关风俗。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

2.帮助学生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

3.帮助学生确定记录资料的方式。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出示课件1:教师板书课题:了解中华传统节日(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导入,既链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二、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

1.过渡: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预设1:我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预设2:我知道还有除夕、冬至节、中元节、龙抬头、过小年等。

2.确定活动任务,并指导分组:同学们,我们在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挑出八种大家过得比较多且比较熟悉的节日作为本次活动的任务。

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想要调查了解的节日,选择相同节日的同学即为同组。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名字和所选的节日及节日序号写在一张纸条上交上来,我们公布一下每位同学的选项,就可以完成分组。

出示课件2:自由组成小组后,教师适当干预。

3.细化活动任务:同学们,我们已经分好了小组,各组也确定了自己的活动任务,那么,围绕这个活动任务,我们需要调查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呢?预设: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文化内涵、相关传说、相关诗词等。

巧用传统节日契机,升华初中作文情感

巧用传统节日契机,升华初中作文情感

教育观点|写作指导摘 要: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作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传统节日沉淀了中化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学生感悟生活、收集写作材料的重要生活节点,利用节日契机,语文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特色活动、布置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清单”,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节日活动中,加强对生活的感悟,进而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传统节日;写作一、前言:传承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重责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的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

同时,奠定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积极渗透到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但是,当前传统文化渗透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缺乏民族情感、学生过于依赖工具书、没有形成人文素养等等。

因此,要了解中学作文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索,从而提高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现状:缺乏兴趣、素材、感悟中学生生活圈子小,生活内容单调,日复一日,原本敏感的心就会被这貌似枯燥的生活而麻痹,对周遭的世界也缺乏观察、体验的热情,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悟了。

此外,受时间、空间和成长阅历的限制,学生的视野不具备高度和广度,对生活也缺乏提炼,导致作文往往以“模仿”、“抄袭”为主,缺乏自己的思考和真情实感,流于无病呻吟、空洞无话。

中考语文写作进阶高效课堂十六讲:第八讲 传统节日作文怎么写

中考语文写作进阶高效课堂十六讲:第八讲 传统节日作文怎么写

主题解读读文作文中国的传纵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古代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我们可以真切获得传统佳节带给我们的各种情感体验。

节日文化与节日情结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一个佳节的背后都弥漫着浓烈的华夏情。

伴随着时间的发酵,传统佳节犹如芳香四溢的美酒,令人陶醉。

我们何不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写自己与佳节令人难忘的故事呢?端午悼屈原,中秋盼团圆,重阳敬老年……诸多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真挚的情感,传递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感怀节日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成为坚守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节日也常会作为中考作文命题的热点。

考查“节日”话题,实际上意在引导考生珍惜节日文化,关注民风民俗,以节日为载体,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端午,片片粽叶的清香如线,牵引我们的怀念一年又一年;中秋,块块月饼的美味如丝,引来我们的思念一年又一年;春节,家家团聚的喜悦如火,激起我们的期盼一年又一年。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有特殊的习俗。

我们是怎么过的呢?同题链接接点考点2019·江苏南京:你的和我的2019·浙江宁波:家乡风俗2017·内蒙古包头:材料作文“节日”2017·吉林:过节2016·山东烟台:我们的节日(2015·山西中考真题)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名师讲作文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注意事项:1.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等;2.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书写4分。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传统的节日教案 1[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学*“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

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

(课件出示)(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四、学*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1、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也能教作文系列之——传统节日篇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基本上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有所担心,我们这里算是农村地区,孩子刚上三年级,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完整的作文,他们能写得来吗?
有这个担心也是正常的,不过,我要说的是,按照我下面所讲的方法,作为家长的您,是完全可以辅导孩子写出一篇有头有尾且内容充实的文章的。

(可能有套路之嫌,但刚学嘛,来点儿套路也算有柄可握,有法可依。

想要无招胜有招,还是得先学好一招一式啊!)我举个例子,比如要写“_____的春节”,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先看看下面列出来的写作小提纲。

写作小提纲:
1、题目:_______的XX节
2、说说你要写的节日,再简单介绍该节日的习俗。

3、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也可同时说说与它相关的传说。

4、写出该节日里你参加的或做过的一些事情。

(重点描写)
5、这个节日给你带来的感受,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略写。


以上共五个环节,我们一个一个来摆平。

首先,文章的题目。

可以直接一些,比如“难忘的春节”“快乐的中秋节”“有趣的七夕”等。

孩子才三年级,没必要扯得很高深,
比如“难忘那浓浓的粽子香”这是写端午的,这类题目等孩子上了五六年级再说。

第二,说说你要写的节日,再介绍节日的习俗。

可以有好几种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

如:春节,是我们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而且,小朋友们都能收到长辈给的红包。

(这段话共两句,第一句直接说出要写的节日名称,第二句说出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特点。

)再如: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

一家人聚在圆圆的月亮底下,可以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爷爷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

(看,第一句也是点出要写的节日名称,第二句讲出这个节日的习俗。


2、对比法。

如:有人喜欢中秋节,有人喜欢端午节,而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而且,小朋友们都能收来长辈给的红包。

(第一句把春节和别的节日进行对比,第二句和刚才的一样。

当然,你也可以改一改,但一定要把习俗特点讲出来。

另外,因为孩子刚接触作文,所以我这里举的例子都较简单,有的家长可以自己加花。

比如:有人喜欢喜气洋洋的春节,有人喜欢合家团圆的中秋节,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可以独立于飒飒秋风中登高远眺的重阳节。

——这是提高了,我们这里只要求能教学生基本上“会”就好。

至于别的,以后会慢慢讲到。

)关于开头的方法,还有诗句引用法,声音切入法等等,这里先不说,以后在别的作文教学中会讲到。

第三,介绍节日的由来。

这个可以去查资料。

俗话说得好: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

比如过年的年兽啊,端午的屈原投江啊,中秋的嫦娥奔月啊等等。

写哪个节日就看哪个故事,和孩子一起把内容看明白了,再指导孩子在不看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讲出来,尽可能用较简洁的话把意思说清楚,有病句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能将意思说完整,再让孩子写进草稿纸。

——有些错别字或是实在无法避免的标点问题,留给我改好了。

我们要的就是先把意思写清楚。

还有,那个……我视力不大好,所以,孩子们的字要写工整。

第四,说说在这个节日里你参加的活动或是做过的事。

这个是最重点的,刚才第三点“介绍节日传说”的时候,我们要求尽量用简洁的话说,那现在这第四点,就得很具体地说了。

比如,端午节我学习包粽子或是春节时我帮爸爸贴春联,这种做事情的情节,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

如此一来,就可以具体一点儿了。

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问,如果孩子在这个节日里没有做过什么事呢?我想说的是,一定有的。

比如春节,一定收过红包吧?嗯,家教太好,没收过?那么,春节之前也要大扫除,一定帮忙打扫过房子吧?比如扫地,或是擦窗户。

端午的时候看过赛龙舟吧?或是清明的时候和家人一起扫过墓吧?最好写自己真正做过的,因为那样写起来最真实。

家长也容易辅导。

毕竟这些事一般都是家长们和孩子们一同完成的。

我们一般不建议用空想编造的。

第五,结尾。

扣紧题目与文章中心,千万别在结尾的时候才跑题,那样就太可惜了。

常见的有几种。

1、直白式:今年的XX节真令人难忘啊!
2、反问式:怎么样,我们中国的XX节,有趣吧?
3、提炼中心式:这个方法对于60分左右或以下的同学有些儿难,但也可以看看。

如下面的范文结尾。

(附郭老师范文及自评,红字部分。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微信公众号:guoxuejiangzuo
范文:开心的除夕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清明,有端午,有中秋……其中最令人开心的还是除夕。

(对比法开头,突出要讲的这个节日。

)除夕,本地话又叫过年。

在这一天里,要做的事情可多啦!和爸爸一起贴春联;开开心心地洗完澡,换上爸妈早就为我们准备好的新衣服;全家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还要守岁,在将近零点的时候放鞭炮迎接新年第一天——春节的到来。

(第二段可以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习俗,大家在这一天里一般会做些什么事。

如果不清楚,可以查资料。


关于过年,有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跑到村子里偷吃猪啊羊啊,有时甚至还吃人。

老百姓们对它又怕又恨。

后来,有一位老人路过这里,他告诉大家,年最怕的是响声、红色还有灯光。

于是大家就在年即将到来的前一天,给自家门上贴上红纸,还把屋子里的灯全都亮起来,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

这天晚上,年刚到村口,就被噼哩叭啦的鞭炮
声给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

大家都拍着手开心地欢呼起来。

(第三段简要地介绍一下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传说或是故事。


每到除夕夜,我们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而且,饭桌下面还会燃起一个小火炉,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一家人的运气会像炉火一样旺。

吃过年夜饭,我们还会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着水果和糖,一边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那么多的节目,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品。

只要赵本山一出场,全家人就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此时,似乎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息。

我还总是天真地嚷着:“我要每天都过年!”这时,爸爸就会说:“只要过得开心,每天都可以是过年。

”(第四段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节日里参与的活动,做了哪些事,要紧扣题目“开心”两个字,不能跑题。


是啊,爸爸说得真好!只要我们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不就是相当于每天都在过年了吗?(结尾,扣题——开心,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