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图测试法附简单实例

合集下载

因果图测试法附简单实例经典实用

因果图测试法附简单实例经典实用
C2 投入1张五元纸币
C3 选择可乐
Cm3
投入5元
I
Cm4
Cm2
出货
投入3元
C4 选择冰红茶 E
C5 选择冰雪碧
因果图测试法附简单实例
实例分析
完整的因果图
投入3张一元纸币 C1
E 投入1张五元纸币 C2
I
选择可乐
C3
Cm3
投入5元
Cm2
投入3元
Cm4
出货
选择冰红茶
C4
E
选择冰雪碧 C5
Cm1
选择了饮料
因果图测试法附简单实例
E1 退还两元零钱 E2 可乐出货 E3 冰红茶 E4 雪碧出货
实例分析 (4)转换为判定表
c c c c c
因果图测试法附简单实例
实例分析 (5)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这只是个很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能直接写出判定表也可 以不画因果图直接写出判定表 ->测试用例。比如这个例子。
实例分析 自动售货机售卖可乐、冰红茶和雪碧三种饮料,单价都 是3元。自动售货机只接受面值五元或一元的钞票。 若投入3张一元钞票,按下“可乐、冰红茶或雪碧”按钮后, 饮料自动送出; 若投入1张五元的钞票,则在送出饮料后退还两元零钱。
因果图测试法附简单实例
实例分析
自动售货机售卖可乐、冰红茶和雪碧三种饮料,单价都是3元。自动售货机 只接受面值五元或一元的钞票。 若投入3张一元钞票,按下“可乐、冰红茶或雪碧”按钮后,饮料自动送出;若 投入1张五元的钞票,则在送出饮料后退还两元零钱。
因果图测试法附简单实例
什么是因果图测试法?
·黑盒测试法的一种
·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
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黑盒测试学生成绩因果图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学生成绩因果图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学生成绩因果图测试用例引言本文档旨在针对学生成绩因果图功能进行黑盒测试,并提供相应的测试用例。

学生成绩因果图是一种对学生成绩进行因果分析的功能,通过分析学生各项因素对成绩的影响,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成绩的变化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

功能描述学生成绩因果图功能可以根据学生的相关因素,如学习时间、家庭背景、教师评价等,生成相应的学生成绩因果图。

该因果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学生成绩与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帮助用户分析和理解学生成绩的变化原因。

测试目标1.确保学生成绩因果图功能能够正确生成学生成绩因果图;2.验证学生成绩因果图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各项因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3.确保学生成绩因果图的查看和操作功能正常可用。

测试用例用例1 - 正常生成学生成绩因果图输入•学生姓名: 张三•学习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为2个小时•家庭背景: 普通家庭•教师评价: 优秀 #### 预期结果•学生成绩因果图成功生成•因果图中显示学生为优秀学生,成绩与学习时间正相关,与家庭背景、教师评价无直接关系用例2 - 学生学习时间对成绩的影响输入•学生姓名: 李四•学习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为4个小时•家庭背景: 富裕家庭•教师评价: 良好 #### 预期结果•学生成绩因果图成功生成•因果图中显示学生学习时间与成绩呈正相关关系,与家庭背景、教师评价无直接关系用例3 - 家庭背景对成绩的影响输入•学生姓名: 王五•学习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为3个小时•家庭背景: 贫困家庭•教师评价: 中等 #### 预期结果•学生成绩因果图成功生成•因果图中显示学生家庭背景与成绩呈负相关关系,与学习时间、教师评价无直接关系用例4 - 教师评价对成绩的影响输入•学生姓名: 张三•学习时间: 每天学习时间为2个小时•家庭背景: 普通家庭•教师评价: 良好 #### 预期结果•学生成绩因果图成功生成•因果图中显示教师评价与成绩呈正相关关系,与学习时间、家庭背景无直接关系用例5 - 输入为空输入•学生姓名:•学习时间:•家庭背景:•教师评价: #### 预期结果•提示输入不能为空用例6 - 输入非法字符输入•学生姓名: %&*•学习时间: -1•家庭背景: $%#•教师评价:。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 实例3: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饮料的 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其规格 说明如下:
–若投入5角钱或1元钱的硬币,压下【橙汁】 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售货机没有零钱找,则一个显示【零钱 找完】的红灯亮,这时在投入1元硬币并押 下按钮后,饮料不送出来而且1元硬币也退 出来 –若有零钱找,则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 灭,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
1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1)分析这一段说明,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因: • 1.售货机有零钱找 • 2.投入1元硬币 • 3.投入5角硬币 • 4.押下橙汁按钮 • 5.押下啤酒按钮
结果: • 21.售货机【零钱找 完】灯亮 • 22.退还1元硬币 • 23.退还5角硬币 • 24.送出橙汁饮料 •法测试举例
• 建立中间节点,表示处理中间状态
• • • • 11.投入1元硬币且押下饮料按钮 12.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 13.应当找5角零钱并且售货机有零钱找 14.钱已付清
3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 (2)画出因果图。所有原因节点列在左边, 所有结果节点列在右边 • (3)由于2与3,4与5不能同时发生,分别 加上约束条件E • (4)因果图 • (5)转换成决策表
若投入5角钱或1元钱的硬币压下橙汁若投入5角钱或1元钱的硬币压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若售货机没有零钱找则一个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亮这时在投入1元硬币并押下按钮后饮料不送出来而且1元硬币也退出来若有零钱找则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灭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1因果图法测试举例原因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命题设计了一个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用于处理单价为50美分的饮料。

规格如下:如果你放入50美分或1元硬币,并按下按钮[橙汁]或[啤酒],相应的饮料将交付如果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红灯将显示[零钱已经被换了],然后在放入1元硬币并按下按钮后,饮料将不会被递送,并且1元硬币将退出。

如果有零钱,显示“换出”的红灯将熄灭,50美分将在饮料交付时返还。

分析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分析自动售货机业务中存在5个条件和5个结果。

条件如下:1。

自动售货机有零钱。

投入1元硬币3。

投入50美分硬币4。

按下橙汁按钮5。

按下啤酒按钮结果:1。

自动售货机[换出]灯亮着。

当自动售货机没有变化时,会出现红灯2。

当硬币投入1元并且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时,返还1元硬币。

3.当硬币投入1元时,返还50美分。

当自动售货机4有变化时。

发送橙汁饮料5。

发送啤酒饮料因果图-绘制条件和结果有变化红灯亮1元1元50美分,啤酒50美分,橙汁因果图-绘制简单关系在绘制空白条件和结果后,我们可以标记1为主题中最直接和最简单的因果条件。

条件“有变化”和结果“红灯亮”之间的关系是“没有”。

当“有零钱”时,红灯不亮,而当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时,红灯必须亮。

2年,有条件的“投1元”和有条件的“投50分”是一种“E”关系。

这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即1元钱和50美分(不能同时发生);但是,我们允许“没有1元钱”和“没有50美分”(同时可能是假的)3,“啤酒选择”条件和“橙汁选择”条件为“e”关系,这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即“啤酒选择”和“橙汁选择”(不能同时为真);但是我们允许“不喝啤酒”和“不喝橙汁”(这可能同时是错误的)4,条件“啤酒选择”和条件“橙汁选择”相当于程序处理过程,即价格和系统处理方法都是相同的,因此这两个条件可以组合成一个中间节点此外,在两个条件之间使用“或”的关系5。

请注意,有条件的“1元”和有条件的“50美分”不是等价关系。

实验4_因果图法

实验4_因果图法
二:因果图
三:判定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投入1元5角硬币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投入2元硬币
(2)
0
0
0
0
1
1
1
1
0
0
0
按“可乐”按钮
(3)
1
0
0
0
1
0
0
0
1
0
0
按“雪碧”按钮
(4)
0
1
0
0
0
1
0
0
0
1
0
按“红茶”按钮(5)00100
0
1
0
0
0
1
中间结点
已投币
(11)
1
1
1
1
1
1
1
1
0
0
0
已按钮
(12)
1
1
1
0
1
1
1
0
1
1
1


退还5角硬币
(21)
0
0
0
0
1
1
1
0
0
0
0
送出“可乐”饮料
(22)
1
0
0
0
1
0
0
0
0
0
0
送出“雪碧”饮料
(23)
0
1
0
0
0
1
0

因果图实例讲解

因果图实例讲解

1.引言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Cause-EffectGraphing)提供了一个把规格转化为判定表的系统化方法,从该图中可以产生测试数据。

其中原因是表示输入条件,结果是对输入执行的一系列计算后得到的输出。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介绍2.1图例说明1、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如图2-1所示。

图2-1 因果图关系2、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

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3、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

ci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2.2因果图概念1、关系(图2-1 因果图关系)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

“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

“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2、约束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

例如,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

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

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如图2-2所示。

图2-2因果图约束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①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a、b 和c不能同时为0。

第10讲 因果图法

第10讲 因果图法

因果图中的约束
• 因果图中的约束
• 在实际问题中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输出状态相互 之间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对 于输入条件的约束有E、I、O、R四种约束,对于 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
因果图中的约束
•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 b不能同时为1。
a
E
b
异(互 斥)
第二步:画出因果图
所有原因结点列在左边,所有结果结点列在右边。 建立中间结点,表示处理的中间状态。 中间结点: 11、投入1元硬币且押下饮料按钮 12、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 13、应当找5角零钱并且售货机有零钱找 14、钱已付清
案例分析(自动售货机) 案例分析(自动售货机)
第二步:画出因果图
因果图中的约束
• I 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 为1,即 a、b、c不能同时为0。
a
I 或(包 含)
b c
因果图中的约束
•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 个为1。
a
O
b
唯一
因果图中的约束
•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a 为1时,b不能为0。
a
R 要求
b
因果图中的约束
测试方法的选择
• 以下是各种测试方法选择的综合策略,可在实 际应用过程中参考。
• 首先进行等价类划分,包括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的 等价划分,将无限测试变成有限测试,这是减少工 作量和提高测试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经验表 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 最强。 • 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 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应当再补 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 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 则应在一开始就选用因果图法。

软件测试第四章--因果图

软件测试第四章--因果图

因果图(续)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a
I
b

c
I 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为1,即 a、b、c不能同时为0。
因果图(续)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a
O
b
唯一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为1。
因果图(续)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7. 落点处为对方老将。
添加中间节点11,目的是作为导出结果的进一步原因,简化因果 图导出的判定表
1 ~ 2 ~ ~ V V E1
3 4
5 E 6 7 V ~ V V 11
E2
E3
E4
决策表分解
规则 选项 1 2 3 4 11 E1 1 1 1 1 0 1 1 1 1 0 1 0 1 1 0 1 0 1 1 1 0 0 0 1 1 0 1 1 0 1 1 0 1 0 0 1 1 0 0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0 1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0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0 1 0 0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 0 0 0 1 0 1 1 6 0 0 0 0 0 1
~ e3
(3)将因果图转换成如下所示的决策表:
选项 规则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续)
1 1 1 1 2 1 1 0 3 1 0 1 1 4 1 0 0 1 5 0 1 1 1 6 0 1 0 1
7 0 0 1 0
8 0 0 0 0
条件: C1 C2 C3 10 动作: e1 e2 e3 不可能 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因果图、判定表法

测试用例--因果图、判定表法

测试⽤例--因果图、判定表法因果图、判定表法⼀、应⽤场合 在界⾯中有多个控件,控件之间有组合或限制关系,不同的输⼊组合会对应不同的输出结果,如果想弄清楚不同的输⼊组合到底对应哪些输出结果,可以使⽤因果图/判定表法。

(因果图/判定表法⽐较适合测试组合数量较少的情况,⼀般少于20种)⼆、因果图 因(原因):输⼊条件 果(结果):输出结果 因果图:就是通过画图的⽅式来表⽰输⼊条件(因)和输出结果(果)之间的关系。

三、因果图中的图形符号 1、基本图形符号 表⽰的是因与果之间的关系 恒等 如果a=1 ,那么b=1 如果a=0,那么b=0 与 与的含义:只有所有条件都为1时,结果为1,有任何⼀个条件为0(或者所有条件为0)那么结果为0. 简化:全1为1,有0为0 分析过程如下图: 与的图形符号: 或 或的含义:只有所有条件都为0时,结果为0,有任何1个条件为1(或者所有条件为1)时,结果为1 简化:全0为0,有1为1 或的关系图形符号: ⾮:取反 如果a=1,那么b=0 如果a=0,那么b=1 2、限制关系图形符号 限制关系图形要么在因(输⼊条件)之间,要么在果(输出结果)之间。

互斥(E-exclude) 含义:可以不选,如果选只能选1个 唯⼀(O-Only) 含义:有且只有1个(必须要选,⽽且只能选1个) 唯⼀和互斥的区别: 互斥可以不选 唯⼀必须要选1个 包含(I-include) 含义:⾄少选1个(可以多选,不能不选,最少得选1个) 要求(R-required) 含义:如果a=1 那么要求b必须是1,反之如果a=0,那么b值⽆所谓 屏蔽(M-masked) 含义:当a=1时,b=0 当a=0,b的值有可能是1,也有可能是0四、测试步骤 被测程序:交通⼀卡通充值模拟系统 步骤1:了解需求,找出所有的输⼊条件(因) 投币50元 投币100元 充值50元 充值100元 步骤2:找出所有的输出结果(果) 成功充值并退卡 找零 错误提⽰并退卡 将因和果填⼊《判定表》中 步骤3:找出输⼊条件之间的组合和限制关系。

软件测试2.9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2.9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e3: 送出“雪碧”饮料
–e4: 送出“芬达”饮料
自动售货机问题的因果图测试(二)
绘制因果图: 其中m1(表示已投币),m2(表示已按钮),为中间状态。
c1 E c2 c3 ∨ E c4 c5 m2 ∨ m1 ∧ ∧ ∧ e2 e3 e4 e1
自动售货机问题的因果图测试(三)
根据因果图导出决策表:
原因 c1:第一个字符是# c2:第一个字符是* c3:第二个字符是一个数字 结果 e1:给出信息N e2:修改文件 e3:给出信息M
编号为10的中间结 点是导出结果的进 一步原因
c1
c2 c3

10


e1
e2

e3
软件规格说明问题的因果图测试(四)
(3)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c1
E

10


e1 e2 e3
∨ 1 0

e ~ 1 ∧ e2
e3
条件
动作



#3 #A *6
软件规格说明问题的因果图测试(六)
(5)根据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编号 1 2 3 4 5 输入数据 #3 #A *6 *B A1 预期输出 修改文件 给出信息M 修改文件 给出信息M 给出信息N
6
GT
给出信息N和信息M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Y
N N Y
N N N Y
谢谢大家!
t h e e n d
因果图优缺点
(1)考虑到了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以及各个输入情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2)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高效率的开发测试用例。

实验4 因果图法

实验4  因果图法

提交方式:以“学号姓名”命名的word文档。

有一个处理单价为1元5角钱的盒装饮料的自动售货机软件。

若投入1元5角硬币,按下“可乐”、“雪碧”或“红茶”按钮,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投入的是两元硬币,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

要求:用因果图法(列出原因和结果,画出因果图,制定决策表)来设计测试用
例。

原因:
C1:投入1元5角硬币
C2:投入2元硬币
C3:按下可乐按钮
C4:按下雪碧按钮
C5:按下红茶按钮
中间原因:
I1:已投币
I2:已按钮
结果:
E1:退回5角硬币
E2:送出可乐
E3: 送出雪碧
E4:送出红茶
因果图
C1 E1

E vI1
^E2 C2
C3 ^E3
E C4 vI2

C5 E4 决策表:
用例1投入1.5元硬币按下可乐按钮送出可乐
用例2投入1.5元硬币按下雪碧按钮送出雪碧
用例3投入1.5元硬币按下红茶按钮送出红茶
用例4投入1.5元硬币不按下按钮
用例5投入2元硬币按下可乐按钮送出可乐,并退回5角硬币
用例6投入2元硬币按下雪碧按钮送出雪碧,并退回5角硬币
用例7投入2元硬币按下红茶按钮送出红茶,并退回5角硬币
用例8投入2元硬币不按下按钮用例9未投入硬币按下可乐按钮用例10未投入硬币按下雪碧按钮用例11未投入硬币按下红茶按钮。

黑盒-因果图法

黑盒-因果图法

步骤:
1. 2.
3. 4.
分析程序的规格说明,列出原因和结果; 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原因 与原因之间的约束关系,画出因果图。 将因果图转换成决策表; 根据3中的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的输入 数据和预期输出。
解法如下:

(1)在明确了上述要求后,可以明确地 将原因和结果分开。


原因:c1-第一个字符是“#” c2-第一个字符是“*” c3-第二个字符是一个数字 结果:a1-给出信息N a2-修改文件 a3-给出信息M
a1:退还5角硬币 a2:送出“可乐”饮料 √ a3:送出“雪碧”饮料 a4:送出“红茶”饮料




(4)设计测试用例
用例编号 1 2 3 测试用例 投入1元5角,按“可乐” 投入1元5角,按“雪碧” 投入1元5角,按“红茶” 预期输出 送出“可乐”饮料 送出“雪碧”饮料 送出“红茶”饮料
4
5 6




表3-4 因果关系
编号 1 2
3 11
原因 第一列字符是 A 第一列字符是 B 第二列字符是 一数字 中间原因
编号 21 22
23
结果 修改文件 给出信息L
给出信息M
图 对应的因果关系
22
21
因果图法练习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 必须是“#”或“*”,第二个字符必须是 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 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 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字符不是数字,则 给出信息M。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 ——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产生的背景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 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 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 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 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 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 情况却被忽视了。

因果分析图法案例

因果分析图法案例

因果分析图法案例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因果分析图法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公司生产线上出现了频繁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客户投诉率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决定采用因果分析图法进行分析。

步骤一,确定问题。

首先,团队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主要问题为产品外观缺陷、尺寸不合格和材料损坏。

步骤二,制作因果分析图。

在制作因果分析图时,团队首先确定了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设备状态、操作人员技能和生产环境等。

然后,团队将这些因素列为因果分析图的主要分支,进一步细化每个分支的子因素。

步骤三,收集数据。

团队开始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报告、设备维护记录、操作人员的培训情况以及生产环境的监测数据等。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团队对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估。

步骤四,分析因果关系。

在分析因果关系时,团队发现原材料质量不稳定、设备维护不到位、操作人员技能不足和生产环境不合理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分析发现,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可能是由供应商的管理不善导致,设备维护不到位可能是由设备老化和保养不当造成,操作人员技能不足可能是由培训不足或员工流动频繁引起,生产环境不合理可能是由车间布局不科学或环境污染等原因引起。

步骤五,制定改进方案。

最后,团队根据因果分析图的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他们与供应商进行了沟通,要求提供稳定的原材料质量;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护保养,并更新了部分老化设备;加强了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对生产环境进行了调整和改善。

结果:经过改进方案的实施,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产品外观缺陷、尺寸不合格和材料损坏的情况明显减少,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客户投诉率也大幅下降。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分析图法在解决质量问题时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唯一)。C1、C2两个原因必须有一个出现, 且仅有一个出现。
因果图的约束条件
结果--->结果
M(屏蔽)。Ef1出现时,Ef2必定不出现;Ef1 不出现时,Ef2则不确定。
具体步骤
(1)确定软件规格(需求)中的原因和结果,给每个结果 原因加上标示符 (2)确定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3)确定因果图中的各个约束(constraints) (4)画出因果图并转换为判定表 (5)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测试法
——软件163 闵虹杰组
因果图测试法产生的背景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 有考虑各种输入条件之间的组合。如果输入之间有关系,例如,约 束关系、组合关系,这种关系用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是很难描 述的,测试效果难以保障。
因此必须考虑使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产 生多个相应动作的测试方法,因果图正着重测试规格说明中的输入与输出间的依赖关系。
什么是因果图测试法?
·黑盒测试法的一种 · 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 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因果图测试法的基本思想
·一些程序的功能可以用判定表的形式来表示,并根据输 入条件的组合情况规定相应的功能。 ·从这些程序的规格说明书的描述中,找出因(Cause,输 入条件)和果(Effect,输出结果或者程序改变的状态), 画出因果图,将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 对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是什么?
什么是判定表
真值表:表征逻辑事件输入和输出之间全部可能状态的表格。
真值表就是判定表的一种特例。
因果图基本图形
C=Cause 原因 , E=Effect 结果
(a)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 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 不出现。 (b)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 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 出现。 (c)或。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 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 均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d)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 果才出现;若几个原因中有一 个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原因
C1:投入3张一元纸币 C2:投入1张五元纸币 C3:选择可乐 C4:选择冰红茶 C5:选择雪碧
结果
E1:退还两元零钱 E2:可乐出货 E3:冰红茶出货 E4:雪碧出货
实例分析
(2)确定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投入3张一元纸币
C1
C2
Cm3
投入5元
E1 Cm4 Cm2
出货
退还两元零钱
投入1张五元纸币
完整的因果图
投入3张一元纸币
C1
C2 I
Cm3
投入5元
E1 Cm4 Cm2
投入3元 出货
退还两元零钱
E
投入1张五元纸币
E2
可乐出货
选择可乐
C3
C4 Cm1 C5
选择了饮料
E3
选择冰红茶
冰红茶
E
选择冰雪碧
E4
雪碧出货
实例分析
(4)转换为判定表
c c c c c
实例分析
(5)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这只是个很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能直接写出判定表也可 以不画因果图直接写出判定表 ->测试用例。比如这个例子。
实例分析 自动售货机售卖可乐、冰红茶和雪碧三种饮料,单价都 是3元。自动售货机只接受面值五元或一元的钞票。 若投入3张一元钞票,按下“可乐、冰红茶或雪碧”按钮后, 饮料自动送出; 若投入1张五元的钞票,则在送出饮料后退还两元零钱。
实例分析
自动售货机售卖可乐、冰红茶和雪碧三种饮料,单价都是3元。自动售货机 只接受面值五元或一元的钞票。 若投入3张一元钞票,按下“可乐、冰红茶或雪碧”按钮后,饮料自动送出;若 投入1张五元的钞票,则在送出饮料后退还两元零钱。 (1)确定软件规格(需求)中的原因和结果,给每个结果原因加上标示符
原因----->结果
因果图的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即实际中各条件间可能存在的依赖关系
原因--->原因
E(互斥、排他)。C1 C2 C3三个原因不会同时 出现,最多只有一个出现。
I(包含、或)。C1 C2两个原因至少有一个出 现。
因果图的约束条件
原因--->原因
R(需求)。C1出现时C2必定出现。但C1的值 与C2无关。
E2
可乐出货
选择可乐
C3
C4 Cm1 C5
选择了饮料
投入3元
E3
选择冰红茶
冰红茶
选择冰雪碧
E4
雪碧出货
实例分析
(3)确定因果图中的各个约束(constraints)
C1 E
C2
投入3张一元纸币
Cm3
投入5元
投入1张五元纸币
I Cm2
投入3元
Cm4
出货
C3
C4 C5
选择可乐
E
选择冰红茶 选择冰雪碧
实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