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提升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江西省万安中学(343800) 王文冰[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人文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还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文章阐释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实例阐述了通过化学习题讲评、化学课堂教学、介绍我国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教学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化学教学;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7-0014-03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阐释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据调查,在日常的中学化学教学中,鲜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教育。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足;二是教学任务重,一线化学教师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三是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够;四是中学化学课程和教材提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有限。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科内容,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化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频共振,以此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2014年由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入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学科课程和大教材中。
2017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浸润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浸润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本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浸润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历史和文明的记录,它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经验和智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气质,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下面就浸润传统文化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做一下探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先民们创造了伟大的文化,涵盖了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医学、建筑等多个方面,其影响不仅局限于国内,而是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文化素养,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情感。
二、浸润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气质传统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它既有严谨的逻辑思考方式,也有古老的感性思想,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气质。
例如,学习《论语》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需谦虚谨慎、直率诚实;学习《红楼梦》可以让学生学会分辨真假、珍视情感,等等。
三、浸润传统文化可以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事的智慧以及一种优雅的精神风范。
通过浸润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例如有礼貌、谦虚、好学、守时、责任心强等等。
这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出色。
四、浸润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因为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力量。
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挖掘出新的思想、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
例如,学习中国画可以帮助学生发掘出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感觉,创造出新奇、美丽的艺术作品。
高中化学专题01 传统文化题提分精准突破(解析版)
快速提分精准突破01:传统文化题精准突破1.传统文化和化学科学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其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素养说明: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依托,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2.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内涵(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如杜康酿酒,《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如成语“火上浇油”;古诗词“热火焚烧若等闲”(主要是化学变化)。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3.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问题解答四步骤解答“传统文化”题,要求考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生活常识外,还要求考生能运用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文言文知识,读懂题目,然后综合多方知识,联系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题意,最后作出正确解答。
【典例导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考查物质成分【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Ⅰ]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 项不正确;B.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 项正确;C.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 项正确;D.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 项正确。
高中化学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化学与传统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3.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传统文化中。
教学内容:1. 介绍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和影响。
2. 进行化学实验,例如传统染色实验、传统陶瓷制作实验等。
3. 分析和讨论化学实验的结果以及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有关化学与传统文化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一些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掌握化学实验技能。
4.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化学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有关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资料和视频。
3. 传统文化制品,如陶瓷、唐装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结果。
2. 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和文化作品,展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1. 继续探究化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2. 扩大化学实验的范围,探索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验。
3. 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化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王作虎(江苏省扬州市仙城中学㊀225009)摘㊀要: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科目ꎬ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下ꎬ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基于此ꎬ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ꎬ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研究切入点ꎬ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在不断推动二者文化有机融合的过程中ꎬ全面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本论文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切入点ꎬ对高中化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关键词:渗透ꎻ传统文化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30-0087-02收稿日期:2019-07-25作者简介:王作虎(1978.10-)ꎬ男ꎬ山东省新泰市人ꎬ研究生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化学与传统文化看似是两个毫无相关的领域ꎬ但实际且不然.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ꎬ并世代相传的文化ꎬ且二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研究中发现ꎬ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ꎬ可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ꎬ并体会到高中化学课堂的乐趣ꎬ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ꎬ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ꎬ以实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㊀㊀一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高中化学是高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ꎬ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ꎬ集中存在诸多弊端ꎬ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教学方式陈旧落后㊁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ꎬ教师在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必须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ꎬ并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ꎬ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比较陈旧和落后ꎬ进而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下ꎬ无法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2.高中化学教学中ꎬ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㊁应试教育的影响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ꎬ常常片面地教学重点放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可以说ꎬ在高中化学课堂上ꎬ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都与考试内容紧密相关ꎬ并未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ꎬ以至于忽略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情况下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ꎬ不仅对传统文化理解较为浅显ꎬ甚至无法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而价值ꎬ使得化学教学成为考试的工具ꎬ失去了原有的价值.㊀㊀二㊁化学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ꎬ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适当的引入中国传统文化ꎬ使得二者有机地融合到一起ꎬ可是的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ꎬ并帮助学生塑造出更加高尚的品质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ꎬ在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ꎬ促使化学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1.化学知识与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提到化学ꎬ很多学生首先涌入脑海的就是西方的各种化学实验ꎬ认为化学是一门西方科学.其实则不然ꎬ在我国发展的五千年历史中ꎬ早就存在化学的影子.基于此ꎬ教师可将化学知识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相结合ꎬ为学生讲解我国的化学历史ꎬ使得学生了解化学的萌芽在中国ꎬ并且世界发明的一多半都来源于中国ꎬ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ꎬ产生一种使命感ꎬ并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ꎬ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ꎬ在这一过程中ꎬ学生也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ꎬ自觉担负其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例如: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的商朝ꎬ我国就出现了化学技术.当时人们利用化学技术进行青铜冶炼㊁青铜制造㊁制陶等ꎬ制作出许多精美的作品ꎬ并且多数作品在现代看来ꎬ仍令人叹为观止ꎻ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西汉年间ꎬ人们的化学技术进一步成熟ꎬ当时我国人民已经开始利用 水法炼铜 的方式进行金属冶炼 可以说ꎬ在我国每一个历史阶段ꎬ都能找到化学技术的影子.因此ꎬ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教学活动中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7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等形式ꎬ结合教学内容和知识点ꎬ引进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ꎬ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此一来ꎬ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ꎬ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进一步提升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ꎬ围绕教学知识点ꎬ不失时机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基本上都是以教学大纲为中心ꎬ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学ꎬ并辅以一定的实验.但是久而久之ꎬ这种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就失去了新鲜感ꎬ以至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ꎬ无法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基于此ꎬ教师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ꎬ可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ꎬ将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穿插进入ꎬ使得传统文化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ꎬ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帮助下ꎬ对化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ꎬ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ꎬ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ꎬ进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ꎬ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ꎬ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例如ꎬ教师在进行 工业制造石灰 这节内容的教学活动中ꎬ要在传统知识教学㊁实验教学的基础上ꎬ进一步进行拓展ꎬ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其中.具体来说ꎬ在教学中ꎬ教师可引入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ꎬ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ꎬ要留清白在人间.从这首诗句中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石灰制造过程绝非易事ꎬ并且对形成的石灰颜色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这一首诗让学生对化学课程㊁历史传统文化知识等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同时ꎬ在这首诗中还形象地描写了自然界物体的顽强精神.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切入点ꎬ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ꎬ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联系生活实际ꎬ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ꎬ在发展的过程中ꎬ形成了许多优秀的㊁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ꎬ且许多文化中都含有一定的化学知识ꎬ与化学学习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ꎬ化学有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ꎬ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因此ꎬ教师在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ꎬ可以将化学知识㊁学生生活实际㊁传统文化三者结合到一起ꎬ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现象和化学物质ꎬ并认识到这一化学现象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例如ꎬ在实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中ꎬ就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中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ꎬ将烟花爆竹中的化学知识提炼出来ꎬ并结合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㊁以及我国出现火药的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ꎬ进而使得化学课堂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课堂ꎬ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ꎬ感受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ꎬ并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拥有一定的了解.4.结合历史文化知识ꎬ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ꎬ有一部分内容是围绕我国环境污染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化学反应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ꎬ这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ꎬ基于此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这一现象ꎬ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ꎬ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ꎬ教师还可以将环境污染与 天人合一 ㊁ 顺天者昌㊁逆天者亡 等进行有效的结合ꎬ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ꎬ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己ꎬ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ꎬ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ꎬ进而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观念.在此基础上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等ꎬ为学生展示一些环境破坏后的图片ꎬ例如:臭氧空洞㊁被酸雨侵蚀过的土地㊁被雾霾笼罩的地球等ꎬ让学生在触目惊心的图片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ꎬ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化学知识对环境进行保护ꎬ例如ꎬ如何对硫酸工厂进行科学选址?如何减少雾霾等ꎬ让学生在讨论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ꎬ深化了化学知识ꎬ并为我国的环境治理提供一己之力ꎬ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其可持续的发展观念ꎬ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综上所述ꎬ在新课标的要求下ꎬ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在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上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ꎬ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往往以高考作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ꎬ片面地侧重于知识的讲解ꎬ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这种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下ꎬ不仅学生学习兴趣低下ꎬ而且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基于此ꎬ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ꎬ应以化学知识为切入点ꎬ筛选出与之相适应的㊁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补充ꎬ进而将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ꎬ全面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ꎬ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㊀㊀参考文献:[1]秦小宁.用传统文化浸润高中化学学习之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8(12):12.[2]秦青梅.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ꎬ2017(11):81.[3]陈丹妮.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考察[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ꎬ2015(11):62-64.[4]郑瑾.将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融入高二非化学班化学教学的尝试[J].化学教与学ꎬ2014(5):25-27.[5]张军侠.化学文化是提升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J].教育ꎬ2017(36):79.[责任编辑:季春阳]8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化学高考热点题
查,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
果纳入试题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STSE;工艺流程;电化学
一、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STSE题
高考化学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境,内容函盖医
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
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不但注重了对
新进展;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④新成果:诺贝尔奖、高新科技等。
二、体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电化学题
电化学的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及根据
总反应方程式书写各电极反应式;根据电解时电极变化判断电
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根据反应式进行计算、与电解池及电镀
力,体现化学为生产、生活、社会、环境服务的基本理念。
若想本题保证得分,需准确、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不
能死记硬背,做到分类识记,并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注意理
解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注细节,搜集最新与中学化学知
识密切的化学事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化学与传统文化
①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和化学史。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文
②环境保护新进展: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上
海垃圾分类)等,废旧电池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绿色化学在
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
消毒(84消毒、过氧乙酸、CI0 等)水的杀菌消毒(Cl 、
2
2
漂白粉等) 水的净化化(明矾、 Na Fe0 等) 24
③新材与新能源: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符
合材料等,新型燃料电池、高能録色电池;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探究高中化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探究高中化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发表时间:2019-07-09T15:01:34.07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6期作者:李春娥[导读] 学生在学习时,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关键,这样才能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了解。
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444100摘要:在高中化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观,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化学学习之中,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措施方式方法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时,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关键,这样才能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了解,因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比如:“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自的化学特性,尤其是氯气作为有毒气体,不适宜运用实验原理解释说明的情形下,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氯气与其他金属物质作用形成的化学物质,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形成白烟;铁在氯气中则是剧烈燃烧,生成棕褐色的烟,加水后溶液呈现棕黄色;铜与氯气反应后呈现同样的剧烈现象,生成棕黄色的烟,不同的是加水后溶液变为蓝色。
如此,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形式弥补了实验教学形式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氯气在化学实验中发生的变化,以此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吸收理解,以此巩固化学理论基础。
这是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二、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上,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这对于我们有怎样的影响,在了解好基础以后,才能对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引导的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式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能够建立独立的思维,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观念。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照本宣科非但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化学知识,甚至会削弱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化学学习价值的实现更是无从谈起。
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
2.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 )
D
A.发蓝处理 B.阳极氧化 C.表面渗镀 D.喷涂油漆
真题解读
【解析】 发蓝处理技术通常用于钢铁等黑色金属,通过在空气中加热或直接浸泡于浓氧化性溶液中来实现,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有效防锈,A不符合题意; 阳极氧化是将待保护的金属与电源正极连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表面渗镀是在高温下将气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的欲渗镀的物质(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通过扩散作用从被渗镀的金属的表面渗入内部以形成表层合金镀层的一种表面处理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喷涂油漆是将油漆涂在待保护的金属表面并没有在表面形成钝化膜,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6
试卷总评
二、试题情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应新时代中国建设新成就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修订工作基本原则之一,即坚持反应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这些指导要求在高考中必然有所体现。如第1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试题情境,第2题以国家建设新成就为试题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8
试卷总评
四、考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
今年的试题总体上创新度很多,一些试题突出体现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如第11题中黄金等级的判断(需要利用计算进行判断)、第12题中有关O8分子的分析、第15题中有关纳米“分子客车”的分析与判断、第16题(6)小题中Be的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等。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核心素养提升3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17)
Na2O2 与 H2O、CO2 反应均生成 O2
作供氧剂
(18)
肥皂水显碱性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19)
水玻璃不燃不爆
可用作耐火材料
(20)
硅酸钠的水溶液是一种无机黏合剂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1)
锂质量轻、比能量大
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
(22)
Al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
解析 《天工开物》所叙述的“石灰”根据性质判断应为CaCO3,不是Ca(OH)2。 答案 D
3.(2018·课标全国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目录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CONTEN古TS 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医药中的用途
性质
用途
生理盐水指的是消毒过的 0.90%的氯 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隐形
(1) 化钠溶液
眼镜和鼻腔等
(2)
硅胶能吸收水分
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3)
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可作太阳能电池板
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 (4) 柔韧度
可作光导纤维
(5)
4HF+SiO2===2H2O+SiF4↑
[题型专练]
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初中化学教学更有味
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初中化学教学更有味摘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延续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存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所在。
初中阶段一定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化学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化学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使得化学教学更有趣味性。
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化学教育的推动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课程当中,使其无穷的魅力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引言:初中化学教学广泛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灿烂文明、悠久历史,荡涤心灵,在不断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幻化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将传统文化吸收并传播下去。
新课程改革对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符合新变化新发展的做法,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自然也没有放松对中学生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显然已得到一定教学成果,但覆盖面并没有完全惠及全体学生,在各方面还存在着化学教育难题,因此,化学教师需要担当起指引者的重要角色,探求解决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方案,促进学生高素质、全方位的成才。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我们大致可归纳为这几个方面:一方面,从教师自身角度看,许多化学教师习惯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课本内容出发,直接给学生讲授化学方程式本身的内容,直接就要求学生掌握内容,熟练背诵即可,却忽视了课程导入的作用,常常过于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习惯于向学生发问,只注重学生是否能按照老师提供的思路理解,直至得出正确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式从长远看,完全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品质。
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看,许多学生习惯于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并记录下来,并不愿意独立深入思考,不善于训练表达能力,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这对于以后化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压轴题01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化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高考越来注重化学学科以概念为核心的考查,以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试题有机地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古代与化学相关的成果、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 、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预计在2023年高考中,仍会以某热点为住处源辐射相关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或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我国在科技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材料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解析】A项,甲板所用的特种钢是碳素钢中加入了几种金属,属于合金,A项正确;B项,聚乙烯纤维为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合金,B项错误;C项,太阳能电池板为Si,不属于合金,C项错误;D项,石英加速度计为SiO2材料,不属于合金,D项错误;故选A。
2.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解析】A项,银器表面锈蚀物成分大多数为氧化银、氯化银、硫化银等,除此外还常会有银合金里所含铜质的腐蚀产物。
对于锈层含较多绿锈的,可以考虑使用甲酸溶液,甲酸能有效的分解含铜矿化物,而对银不起作用;对于银器表面变色较深,锈层较厚重的,要考虑用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处理,涉及到了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项,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主要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器物恢复原状,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项,古画水洗除尘是用羊毛排笔蘸温水淋于画上,等画完全浸透进水,在用毛巾蘸干画上的水分,如此进行多次,直到毛巾中挤出的水由污黄浑浊变得澄清透明为止,说明基本将画中的污渍清除干净,未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项,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是蜂蜡本身的熔点很低,可以用吹风机对固体蜂蜡吹一会,会有稍微融化,此时把软化的蜂蜡大致涂到木头上,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吹涂好蜂蜡的木器,使蜂蜡融化,完全覆盖木器,然后用棉布把多余的蜂蜡擦掉,再用热风吹,使蜂蜡更好的渗入木头当中,未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浅谈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浅谈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策略发布时间:2022-07-07T03:33:42.55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6期作者:陈春燕[导读] 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化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化学学科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南春中学521011摘要: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近年高考对传统文化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化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化学学科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化学学科素养有效策略提及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大部分人认为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具有西方学术典范的自然学科,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和积累、世代相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然而,当两个不同的领域相互碰撞,却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著名的化学思想家、教育家莫昌嘉指出,中国《易经》乃西方《化学》之源。
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途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途径研究摘要:高中化学的学习渗透中传统文化的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成为教学的培养方向,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化学教学中,也集中体现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中,不仅有效实现教学方式上的转变,也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范围有效扩增,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增强对于化学学科的新认知。
同时对于学生的试卷题型来说,有些也是被赋予文言文性质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文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取题目中的信息用来解答。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中生化学课堂引言: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少之甚少,因此增强教师这一教学重视很重要。
其次就是在高中化学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涉及,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新鲜奇特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的体现中,极好开展此教学方式。
再者就是化学来源于对于生活现象的探究,现实课堂中,教师主要给学生讲授的就是理论上的化学知识,对于化学背后的文化历史等很少提及,这就让学生减少了化学来源生活这一认知度,不利于学生的化学情感发展。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重视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以此综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
1.组建化学学习小组,激发学生参与性对于高中化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来说,首先就是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教学调研发现,学生普遍对于故事型教学感兴趣,而化学史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史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史中也蕴含着大量古代化学家的汗水和智慧,学生增强这一方面的学习,就能够感受到化学根植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工艺中,从而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和学习自信心。
比如教师在上《铁及其化合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古代化学文库中的史实给学生进行知识普及和拓展,首先先追溯到我国商代开始铸造铁,然后早期炼铁所采用的化学方法就是固体还原法,播放给学生这一段的化学实验视频,然后教师开始组建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组的形式共同开展以下方面的探究:“1、探究越王勾践中的剑为什么被称作天下第一剑?2、古代的瓷器为什么呈现五颜六色,从铁的呈色原理进行分析。
聚焦核心素养助力“五育”融合——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聚焦核心素养助力“五育”融合——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学科的相关记载中蕴含着完整的育人元素,综合体现了化学知识、化学方法、学科思维与科学精神发展的真实过程。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史料中蕴含的“五育”融合点,问题驱动学生站在广阔的化学学科发展进程中去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五育”融合全面育人,打造兼具理性与感性的化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五育;高中化学加快建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育并举”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一大批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贯彻“五育并举”的指导方针的关键,在于建立与其匹配的实践路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化学课堂,引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景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还有助于学生结合时代和学科特点来理解传统文化,了解化学在中国的发展渊源,通过展现前人的辉煌成就,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而为国”的责任感。
一、问题之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不乏融合了化学史情景的"五育"点,如中医药、冶金、陶瓷、酿酒、酿醋等,紧密围绕化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帮助青少年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
这些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拼搏的成果。
中国的古董珍玩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类,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唐诗、宋词和元曲等文学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各具特色,争奇斗艳。
《道德经》的语言精炼,句式整洁,音韵优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之美。
通过以真实的化学史为背景,学生主动参与伟大的历史实践,推动学生主动付出体力和劳动,将中国古人的实践成果转化为自身未来参与社会历史实践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严谨治学教育,以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展现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探究化学教学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探究化学教学作者:闭海媚来源:《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年第12期【摘要】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文章将粗盐提纯的人文背景与核心素养融合,重构物质分离提纯的教学逻辑,在历史问题情境的串联下将分离提纯操作与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外显,促进学生形成基于物质性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思维方法,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与有效措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科核心素养;分离提纯;化学教学【作者简介】闭海媚,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化学教学。
一、引言化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实践产物,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与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明确提出,我国古人在认识与分离物质、合成物质、制造材料等方面的探索成果,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
因此,物质的分离与变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的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常见的分离提纯操作往往是依托简单的实验来独立呈现,在关联性、系统性及功能性上的介绍不足,导致学生对物质的分离提纯缺乏整体认识,在后续分析工业流程图时存在困难,影响学生对科学原理、科学本质、学科思想等方面的理解。
本文以粗盐分离提纯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渗透粗盐分离提纯的育人价值,外显物质分离提纯在实验中的功能,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实验的核心思维,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不断发展的学科知识中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这是一个系统且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还包含化学知识发现的过程。
将学科核心素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育人立意将更加精准鲜明,布局安排更加系统完整,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呈现方式更加丰富生动,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厚植学生文化底蕴,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智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中华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在5 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时发明和积聚、世代相传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外延胸无点墨的文明。
我国著名的化学思想家、教育家莫昌嘉指出:中国«易经»乃西方«化学»之源。
其中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现代修建、传统中医、衣冠服饰、饮食厨艺等都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
3 000多年前应用自然染料染色、商代的制陶和青铜冶炼制造、春秋时期的钢铁冶炼、西汉时期的水法炼铜、东汉的造纸、唐朝的黑火药、近代的侯氏制碱法等都与化学有不解之缘;化学的可继续开展思想与传统文明〝天人合一〞的肉体相契合。
学习传统文明对提升先生学科素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先生开展中心素营养为文明基础、自主开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迷信肉体、学会学习、安康生活、责任担当、实际创新六大要素,其中化学中心素养包括:微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求与创新看法、迷信肉体与社会责任。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答案 A解析A项,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分解纤维,故A正确;B项,宣纸的主要成分为自然纤维,故B错误;C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错误;D项,棉衬衣的主要成分为自然纤维素,不是分解纤维,故D错误。
2.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
现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
这种〝碱剂〞能够是()A.食盐B.火碱C.草木灰D.胆矾答案 C解析由题意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应为强碱弱酸盐,食盐为强酸强碱盐;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强碱;胆矾是硫酸铜晶体,是强酸弱碱盐;草木灰中碳酸钾为强碱弱酸盐,应选C 项。
3.关于三种无机物表达错误的选项是(—SH的性质相似于—OH)()A.都能发作酯化反响B.都能与NaOH反响C.甲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D.丙的分子式为C10H15ON,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答案 B解析A项,一定条件下,羧基、羟基能发作酯化反响,阿司匹林、青霉氨基酸中均含有羧基,麻黄碱中含有羟基,所以三者都能发作酯化反响,故A项正确;B项,羧基可以和NaOH反响,那么阿司匹林、青霉氨基酸可以和NaOH反响,醇羟基不能和NaOH反响,所以麻黄碱不能和NaOH反响,故B项错误;C项,阿司匹林不具有对称结构,苯环上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故C项正确;D项,依据麻黄碱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5ON,其苯环上只要一个取代基,氯原子可与已有取代基构成邻、间、对3种位置关系,那么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故D 项正确。
2024年核心素养教案推荐理由核心素养教学汇总
2024年核心素养教案推荐理由核心素养教学汇总一、《语文核心素养教案——古诗文阅读与欣赏》推荐理由:1.紧扣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结合经典古诗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汇总:1.通过解读经典古诗文,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3.采用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空间与几何》推荐理由:1.突出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手段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汇总: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2.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英语核心素养教案——跨文化交际》推荐理由:1.突出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结合实际场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英语水平。
3.教学内容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汇总:1.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物理核心素养教案——科学探究》推荐理由:1.突出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3.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汇总:1.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化学核心素养教案——化学与生活》推荐理由:1.突出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强高中化学教学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21年3月·第8期(总第672期)作者简介:杨斌元(1973-),男,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与研究。
从“双基教学”到“三维教学”,再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我国新课改逐步深入,基础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即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知,并将其落实到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使其具体化、细节化,从而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过程自2001年开始,我国开启了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将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教材、课堂教学中,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三维教学目标已经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其以培养“综合发展的人”为基本点,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为基本内涵,让学生逐步形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方面素养。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知属性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与化学相关问题或化学认知活动过程中表现的关键素养,其反映学生站在化学视角认知客观事物的能力,同时具有指向认知结果的结果属性和指向认知过程的过程属性。
1.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结果属性学生通过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以及在化学方面进行的相关自主学习,逐步建立起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以及品质,这就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果属性的体现。
2.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过程属性学生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逐步建构化学知识结构以及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而综合运用化学思维、化学方法与探究技能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化学核心素养的认知属性。
高中化学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化学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案信息: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课时:1节课
主题:传统文化与化学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和故事。
2.掌握传统文化与化学的关系,明白传统文化对化学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
1.传统文化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介绍。
2.传统文化中化学相关的故事分享。
3.传统文化对化学的影响及启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介绍传统文化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讲解:通过讲述传统文化中化学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化学的影响。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元素,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总结:总结传统文化对化学的影响及启示,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
五、作业布置:
1.整理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和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选择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分析其中蕴含的化学意义。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化学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同时,要注重启发学
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与化学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提升❶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科学精神与社会
责任]
素养说明: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化学与材料
2.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医药中的用途
3.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的解题程序
题型建模
第一步——读题:对于陌生度较高的信息要做到逐字逐句阅读,挖掘关键字,排除干扰信息,找出有效信息。
对于新信息中的有机化学方程式,要从断键、成键角度分析,找出规律;对于新物质或常见物质的新性质,要找出其不同点。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二步——联题:在读题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寻找要提取的信息。
第三步——析题:找到需要的信息后,需进行分析。
分析时要从大脑信息库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使思维从新情境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平时的学习中来。
第四步——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如果是简答题一定要言简意赅,即一定要做到联系化学原理,切入点正确,分析、说理层次清晰,要点全面。
[题型专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15·课标全国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 B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过程中“灰”的作用是吸附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解析《天工开物》所叙述的“石灰”根据性质判断应为CaCO3,不是Ca(OH)2。
答案 D
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018·课标全国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解析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O)2溶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B项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用Al(OH)3进行中和,C项正确;BaCO3能与胃酸反应生成Ba2+,Ba2+为重金属离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
答案 D
4.(2016·课标全国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
答案 D
化学与STSE
5.(2018·课标全国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解析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H2O能导电,且H2O也易损坏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要冷藏,B项正确;水性漆以水作溶剂,相较于油性漆,更有利于健康和环境,C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Ag)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项正确。
答案 A
6.下列物质的属性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解析明矾只用作净水剂,没有消毒杀菌作用。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