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5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
信息资源 狭义:指信息及其载体,即数据资源。 广义:是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连同其外围资源, 如网络资源、硬件软件资源等构成的完整的信息模 型。 信息资源库是整个电子政务的源头,是各部门 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的前提。
一、信息资源库的组成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库系统主要由数据中心、 交换中心和服务平台等组成。
(一)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资源库的基础,是各类信息采集、 加工和整合的平台。 1.元数据库 2 2.政务叙词表 3.信息分类、代码和指标体系 4.GIS平台 5.服务资源
(二)交换中心 这里的“交换”不是指通信层上的交换,而 是指应用层中面向语义、主题驱动的资源交换。 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交换中心是机构(部门) 间协同作业的基础空间。Biblioteka 典型结构的政府内部办公网络系统
安 全 扫 描 主交 换机 入 侵 检 测 服 务 病 毒 防 护
应 用 服 务 器
网管 工作 站
内部应用层 核心安全层 隔离 数据 网关 Web 服务器
… 领导 应用层 机密信 息子网

防火墙 路由器

政务内网的主要应用
●办公自动化 ●文档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多媒体应用 ●数据安全与保密 ●网络安全
(二)信息资源库建设应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网站服务 ●邮件服务 ●电话咨询服务 ●公共查询触摸屏 ●大屏幕 实例:深圳市“e便利站”(见下页)
深圳兴起“e城便利站”网络服务终端
在深圳,被称为“e城便利站”的网络终端服务器新近出现在火车站、机场、住 宅小区、写字楼、酒店、银行等公共场所。人们在触摸屏上指指点点,就能获得多种 公共信息和商业服务。 5月13日,记者在深圳火车站看到,几位刚下火车的旅客,在“e城便利站”的 屏幕上看到了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找到了要去的地方。一点屏幕,一张线路示意图 和搭乘公交车车次的建议书就被打印了出来。他们拿着这张“路条”,走进了这座初 次相识的城市。 带着孩子的一对年轻夫妇,在自己所住小区的“e城便利站”上,刷卡拿到了 “野生动物园”的门票,还享受了折扣优惠。 一位打工妹在“e城便利站”给表姐订购了一篮水果,她边收起银行卡,边对同 伴说:“表姐对我挺好,她住的地方远,又不想打扰她,这样表达我的心意,挺好 的。” 在万佳深南路分店“e城便利站”,一对情侣在求职的页面上查询到了适合女方的工 作,他们珍惜地拿着打印出来的单子,牵手而去。 据不完全统计,“e城便利站”仅开设27天,单台总点击量已达5000余次。“五 一”期间,售出景点门票1200张,完成网上购物300单,查询交通的有几千人次。 深圳市目前已在市区内分散设置了100多台“e城便利站”,一年内将扩至1000 台左右,初步实现“e深圳”的目标,构筑起数量多、分布广、服务内容丰富、使用 便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从而组建起一个覆盖全市的公共服务体系。 (胡谋 熊宗谊) 《人民日报》 (2001年05月14日第四版)

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关注程度、投资水平和推进力度都在不断加强。

电子政务正在成为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明显加大投资和指导的力度,尤其是在网络和硬件设备建设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网络和硬件建设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发展业务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将成为中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的重点。

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将朝着建设业务应用和信息应用方向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特点与主要问题从“大楼建设”向“小区建设”建设阶段发展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在整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

目前,多数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经历了下面的阶段(见表一):随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面临建设“由多种应用构成的大规模复杂信息体系”的挑战。

中国电子政务关心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建设单个应用系统“大楼”,而是建设有众多应用系统构成的“信息小区”或“信息城市”。

表一存在人才与技能的瓶颈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角度看,“信息小区”或“信息城市”需要在系统之上和之外来规划和设计整个体系,这也是中国电子政务指导部门常常提出的“顶层设计”。

采用EA的方法来解决“顶层设计”是中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人才技能短缺又是最关键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使用能够提供EA咨询服务的外部资源来解决政府和社会上人才瓶颈,同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是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共同关心问题。

在许多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整体EA规划,导致应用系统采用了封闭架构、系统之间没有交互能力、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随着政府走向网上成为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提供网上服务能力成为所有政府的新的关注点。

提供网上服务也要求后台的业务应用具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能力。

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方案框架

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方案框架

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方案2022年4月目录一、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1.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5)1.1.1、社会问题分析 (5)1.1.2、政务目标分析 (5)1.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5)1.2.1、业务功能分析 (5)1.2.2、业务流程分析 (5)1.2.3、业务量分析 (5)1.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5)1.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6)1.4.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6)1.4.2、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6)1.5、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6)1.5.1、应用系统建设现状与差距 (6)1.5.2、应用支撑系统建设现状与差距 (6)1.5.3、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差距 (6)1.5.4、运行维护系统建设现状与差距 (6)二、总体建设方案 (7)2.1、系统总体逻辑架构 (7)2.2、系统物理部署架构 (7)2.3、系统技术架构 (7)2.4、系统数据架构 (7)三、本期项目建设---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7)3.1、信息资源规划 (7)3.2、数据库建设 (8)四、本期项目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8)4.1、信息资源交换平台设计 (11)4.1.1、用户角色 (11)4.1.2、主要性能 (11)4.1.3、系统实现 (12)4.1.4、接口设计 (12)4.1.5、系统间关联 (12)4.1.6、模块间关联 (12)4.2、地理信息支撑平台 (12)4.2.1、用户角色 (12)4.2.2、主要性能 (13)4.2.3、系统实现 (13)4.2.4、接口设计 (13)4.2.5、系统间关联 (13)4.2.6、模块间关联 (13)4.3、资源服务管理平台 (13)4.3.1、用户角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1. 引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政府各部门的资源,通过电子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政务活动的一种行为形式。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撑。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其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关键技术和架构设计等内容。

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是由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技术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用于协调、管理和支持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业务流程和资源共享。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本目标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并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3.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3.1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底层支撑,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它提供了物理和逻辑的基础,并为上层应用层提供支持。

3.2 平台层平台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中间层,包括网络平台、中间件、安全系统等。

它提供了数据通信、业务流程管理、安全保障等基本功能。

3.3 应用层应用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核心层,包括各种业务应用和支撑系统。

它通过实现电子化的政务流程,提供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决策支持等功能。

3.4 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层,包括政府部门的各种数据资源。

它提供了各种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4.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构建离不开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持。

4.1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提供了可扩展和弹性的基础设施。

它能够快速响应不同规模的业务需求,并提供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计算资源。

4.2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处理和分析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资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电子政务 第03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 第03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网络互连设备
物理层互联设备
♦中继器 ♦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
♦交换机 ♦网桥
网络层互联设备 ♦路由器 应用层互联设备 ♦网关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网络接入方法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数据存储备份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 数据丢失,而将全系统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 阵列复制到其他的存储介质的过程。数据存储备份包括拷贝 和管理两个方面。
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扩展用户接口(NetBEUI)
1985年由IBM提出,主要为20到200个工作站的小型局域网 设计。由于没有路由能力,它已不能适应较大的网络。如果 需要路由到其他局域网,则必须安装TCP/IP或IPX/SPX协议。
AppleTalk协议 是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Windows NT服务 器也能支持该协议,允许Macintosh的用户共享存储在 Windows NT文件夹的Mac-格式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和 Windows NT连接的打印机。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
OSI参考模型 通信传输介质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也称为政府数据中心(Government Data Center, GDC),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有信息资源元 数据库,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供各部门访问。
信息资源库
内网 (机 关内 部局 域网)
逻 辑 隔 离
专网
(办 公业 务资 源网)
物 理 隔 离
外网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介绍摘要:电子政务将是未来时代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的趋势,目前电子政务已经有其初步的体系和规模。

本文主要从本人与导师所建立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角度来阐述其体系结构的构建。

关键词:电子政务体系结构0 引言电子政务e-Government affair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使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这里,介绍一下这个信息系统体系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与各位导师、同学、同仁商榷。

1 该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技术介绍导师与本小组接手的该市电子政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规划,这个电子政务系统通过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将软硬件集成起来,以克服体系结构不同及软件自身不成熟造成的影响。

具体技术路线是:采用J2EE技术,保障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系统采用框架体系设计,数据库采用高可用容技术,应用中间件采用cluster(集群)技术,保证平台从信息存储到信息发布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开放性和高集成性;系统采用B/S+C/S结构,底层为数据层,存取关系型数据、文档型数据和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中间层基于应用服务器,各种业务组件注册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管理,采用XML进行数据的组织,通过JSP构造好用户访问界面并把各种业务逻辑连接起来,通过WEB服务层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访问。

该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建设过程和结构如下:2 该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介绍该市国产化电子政务平台正常运转一年多,平台上已经实现了市政府门户网站及90多个部门的分网站的发布、“诚信企业”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系统、公务员的电子邮件系统、远程办公信息交换系统、办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网上市民对话服务系统、网上电子表单下载系统等多项应用。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第一篇: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三网: 政务内网平台: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3,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内容: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第二、电子公文系统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第五、电子办公系统第六、电子培训系统第七、业绩评价系统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第二,电子税务第三,电子证照办理第四,信息咨询服务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内容: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第二,就业服务。

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第五,公民信息服务第六,交通管理服务第七,公民电子税务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基础电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中间层,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中间件—》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横/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侧重于同一层面上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旳总体框架 一、电子政务系统旳基本概念
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建设在Internet和其他计算机网络旳基 础上,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实现政府电子 政务活动为目旳,满足政府工作、管理和服务旳需要,支持 政府旳对外业务协作,从运作、管理和决策等层次全方面提 升政府信息化水平,为政府提供辅助决策旳人机系统。
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旳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系统旳构成
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旳总体框架
二、电子政务系统旳设计目旳
1 加强政府与公众旳关系
2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3
增强政府决策能力
4 增进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
5 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安全及法律体系
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旳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系统旳设计原则
1 七分管理,三分技术
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旳总体框架
2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旳基本目旳,是经过网络等技术手段建 立一种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高效有序、服务优质旳新型政府 机制。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复杂,彼此间缺乏沟通,为电子政 务旳建设带来了不少旳困难。各地在没有统一规划、统一原则 旳情况下一哄而上地建设电子政务,将造成前所未有旳巨大损 失,并将对将来全国电子政务网络旳建设构成极大障碍。我国 旳电子政务建设应以在整体规划基础上旳以“整合为主”战略, 实现健康发展。
❖ 政务内网(intranet)是党政机关涉密业 务办公网络,运营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信息,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 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 监督和决策旳需要。
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旳总体框架
政府内网旳主要功能
政府内网办公侧重于政府日常协同办公运作,并利用先 进旳内部办公自动化、数据互换,共享、采集及公布手段, 使得各政府机构在同一平台上传递信息、开展纵向和横向协 作业务,增进原来分散旳业务系统旳整合,加速政府内部、 政府间旳信息交流。优化老式办公流程,提升办公效率,加 强工作监督。所以,其功能主要涉及文件流转、公文管理、 签批管理、会议会务管理、政务信息管理、档案管理、领导 日程安排、车辆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等系统。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④ 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各类应用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是一 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电子政务的核心部分。政府电子政务数 据库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的服务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以及 统一的应用系统,为政府电子政务提供后台服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3) 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单位信 息资源体系、重点业务系统信息资源体系等。要发挥信息资源 的效益,关键在于各信息资源的互联和交换。因此,必须对信 息资源进行整合,一般包括对上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全面信息 资源整合等。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5) 以标准化建设作保证
– 电子政务系统不仅需要内部互联,而且需要与其他网络相联。因此,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实现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② 政府办公业务网 (外网) 。是本单位办公业务网与其他政府部门以及 上级部门和下级单位进行互联的广域网。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与各管理 部门已经建立的信息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互联,具有授权机制下的信 息共享,以保证政府部门在开展业务中从该网上获取业务信息。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③ 政府公众信息网 (因特网) 。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信息渠道,政府通 过它向社会发布信息,公众与政府网站进行双向沟通。这一网络与前 两种网络不进行任何物理联接,独立形成一个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 是实现政府信息浏览、电子邮件服务,同时,通过建设本单位主网站 或主页,在网络上开展面向公众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 1) 政府信息网络平台亦称统一的网络中心。要设计合理的网络 平台,搞好网络中心机房建设和适应管理需要设立各网络工作 站的建设,做好相应的系统软件配置和域名规划。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4)1.1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4)1.2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4)1.3 电子政务的国际发展趋势 (5)第2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5)2.1 建设目标 (5)2.2 建设原则 (5)2.3 电子政务平台的效益分析 (6)第3章电子政务平台需求分析 (6)3.1 政务业务需求调研 (6)3.1.1 政务业务流程梳理:分析政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业务职能及业务流程,明确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业务支撑。

(6)3.1.2 政务信息资源分析:调查政务部门内外部信息资源,梳理政务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用途等,为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提供依据。

(6)3.1.3 政务管理需求调研:深入了解政务部门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管理需求,保证电子政务平台能够满足政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6)3.2 用户需求分析 (6)3.2.1 政务部门内部用户需求:分析政务部门内部员工的业务操作需求、信息查询需求、协同办公需求等,提高政务部门工作效率。

(6)3.2.2 政务部门外部用户需求:调研广大民众、企业等外部用户在使用政务服务平台时的需求,包括办事指南、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7)3.2.3 特殊用户需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分析其在使用电子政务平台时的特殊需求,保证平台的无障碍服务。

(7)3.3 系统功能需求 (7)3.3.1 政务信息公开:提供政务新闻、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信息发布功能,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

(7)3.3.2 在线办事服务:提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在线申报、办理、查询等功能,实现政务事项“一网通办”。

(7)3.3.3 政务数据共享:实现政务部门间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务数据利用效率。

(7)3.3.4 协同办公:提供政务部门内部通信、文件传输、日程管理等协同办公功能,提升工作效率。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是:到2010年,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总体框架的构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框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服务与应用系统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紧紧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选择优先支持的政府业务,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服务体系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

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是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逐步建立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政府通过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满足政府服务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在人口登记和管理、法人登记和管理、产品登记和管理、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许可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

为满足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提供市场与经济运行、农业与农村、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信息监测与分析服务。

为满足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提供信息汇总、信息分析等服务。

为满足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事务管理、物资管理等信息服务。

办公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

办公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

办公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办公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目录第一部分方案综述 (7)1.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8)2.工商电子政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8)3.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9)4.协同办公平台建设总体设想 (10)5.协同办公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11)6.整体解决方案的特色 (12)7.微软承接本项目的优势 (13)8.其他说明 (13)第二部分系统需求分析 (14)9.工商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分析 (15)9.1基本现状 (15)10.工商统一协同办公平台总体需求 (15) 10.1建设原则 (15)10.2总体目标 (16)10.3建设规划 (17)11.协同办公平台总体需求 (18)11.1总体需求分析 (18)11.2建设目标 (19)11.3项目建设容 (19)12.协同办公平台层次需求分析 (19)12.1核心基础服务需求 (20)12.2平台应用服务需求 (20)12.3其他非功能性需求 (22)13.标准规体系建议 (23)14.技术路线选型需求 (24)第三部分体系结构设计 (26)15.系统设计原则 (27)16.整体解决方案 (29)16.1支撑服务平台 (30)16.2应用服务平台 (32)第四部分功能模块设计 (33)17.政务协同办公平台 (34)17.1系统概述 (34)17.2需求分析 (35)17.3系统实现设计 (37)17.4部署结构设计 (42)17.5典型应用场景 (43)18.统一用户管理和多系统单点登陆系统 (43) 18.1系统概述 (43)18.2需求分析 (44)18.3系统功能设计 (52)18.4典型应用场景 (59)19.系统 (60)19.1系统概述 (60)19.2需求分析 (62)19.3系统功能设计 (63)19.4系统实现设计 (71)19.5部署结构设计 (74)19.6典型应用场景 (76)20.省局补丁管理系统 (81)20.1系统概述 (81)20.2需求分析 (83)20.3系统功能设计 (84)20.4系统实现设计 (87)20.5部署结构设计 (91)20.6典型应用场景 (92)第五部分接口设计 (94)21.概述 (95)22.接口设计原则 (95)23.支撑服务平台接口 (97)23.1目录服务 (97)24.应用服务平台接口 (98)24.1政务协同办公平台 (98)24.2身份权限管理 (98)24.3补丁管理 (100)24.4用户管理 (101)第六部分非功能设计 (103)25.安全设计 (104)25.1多层安全技术 (104)25.2M ICROSOFT 安全性操作框架 (106) MOF过程模型 (107)25.3获得安全 (108)25.4保持安全 (113)25.5系统运营与维护 (116)26.备份与恢复 (121)26.1概述 (121)26.2备份需求 (121)26.3网络备份系统 (121)26.4数据库备份策略 (122)26.5LDAP数据备份 (124)27.项目管理方法 (124)27.1项目组队模型 (126)27.2项目过程模型 (129)27.3微软企业服务原则 (131)27.4质量控制 (131)27.5任务 (132)27.6项目管理的支持工具 (134)27.7运行管理支持方案 (136)27.8项目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 (138)27.9测试验收 (138)第七部分部署结构 (143)28.总体部署方案 (144)29.基础服务器组部署方案 (145)29.1AD系统服务器组部署方案 (145)29.2补丁管理服务器组SMS服务器组部署方案 (147)30.协同工作环境和消息服务器组部署方案 (148) 30.1系统服务器组部署方案 (148)30.2网关服务器组部署方案 (148)30.3即时通讯LCS系统服务器组部署方案 (148)。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
实现跨地区、跨政府、跨部门的政府业务交流,一方面为 在全国范围内精简政务流程,降低政府运行时间成本提供桥 梁;另一方面为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奠定基础。
(4)性质
从本质上看政府专网和政务内网在物理上是一套网络,是 政府系统的内部办公业务网,而且也是是涉密网,处理涉及 国家秘密事务,故二者又合称为政务内网,前面所介绍的建 立在一个政府部门基础之上的网就应是内网之内网。
4.宏观经济数据库
(1)涵义 宏观经济数据库是全面收录经济的运行状况、形势判断、 热点分析和趋势 预测等信息内容和研究报告等方面信息资 源。
(2)功能 宏观经济数据库可以提供金融、投资、消费、出口、外 贸、物价等方面的宏观运行信息,还可以提供产业经济、 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运行态势信息。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5时 2分20.10.1605:02October 16,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16日星期 五5时2分54秒05:02:5416 October 2020
政务外网
第1节 网络基础
Network infrastructure
1.政府机关内部办公网络(内网 )
(1)涵义 政府机关内部办公网是指政府内部办公、包括向公务员 提供服务及政府机关内部互联的网络系统。
(2)构成 政府机关内部办公网络主要包括政府内部办公的局域网 或局域网互联.
(3)作用 实现政府内部上下级、各部门之间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主 要包括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承担公 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此外,可以有效地 精简政府内部工作流程,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与效果。

第九章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PPT课件

第九章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PPT课件
第九章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概述
电子政务标准 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基本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体系结构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电子政务标准概述
标准化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构成信息交换和互操作、信息 安全等技术起跑点;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基本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体系结构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安全标准—3of 5
(8)抗抵赖机制
涵盖了安全技术抗抵赖、使用对称技术的机制、使用 非对称技术的机制。
(2)信息安全框架
涵盖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包括鉴别、 访问、机密、完整、安全、跟踪和告警框架,Internet协 议安全架构(基于VPN)。
(3)信息安全模型
涵盖开放系统互连高层安全模型、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 层安全、保护传送语法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形式表、信 息技术低层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模型等。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2)中国电子政务标准发展现状—1of 2
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方面,中国与国际同行业存在 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电子政务领域。
2002年1月,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 全面启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

电子政务题目和答案

电子政务题目和答案

电子政务题目和答案一、单选题:共 91题1、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措施中,用于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的主机进行文件级访问或数据破坏的是___ B ___。

A:网络级安全措施 B:系统级安全措施 C:应用级安全措施 D:以上均不是2、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措施中,用于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的是___ C ___。

A:网络级安全措施 B:系统级安全措施 C:应用级安全措施 D:以上均不是3、防杀毒软件的作用是_ A _____。

A:检查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清除已感染的病毒 B:永远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C:能查出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清除任何病毒 D: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4、计算机病毒危害性是___ D ___。

A:使盘片发生霉变 B:使计算机突然掉电C:使工作人员受到伤害 D:破坏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或数据5、以下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的是___ D ___。

A:访问控制 B:防火墙控制 C: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 D:电源安全控制6、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D ___。

A:严禁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是预防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惟一措施B:计算机病毒只破坏磁盘上的程序和数据C:计算机病毒只破坏内存上的程序和数据D:计算机病毒是一段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程序7、下面不属于电子邮件收发软件的是__ A ____。

A: Word B:Outlook Express C: Edora D: Foxmail8、POP3服务器主要负责___ A ___工作。

A:接收E_MAIL B:发送E_MAIL C:接收文件 D:发送文件9、123.56.36.44属于___ A ___类IP地址。

A: A B: B C: C D: D10、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 C ____。

A:终端、电缆、计算机 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 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11、一座大楼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____ B __。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1. 引言电子政务旨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政府的运行效率、改善政府服务、加强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

在电子政务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标准的制定和遵守成为了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重要性,以及其基本架构和关键内容。

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重要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是指一套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和规范的体系架构。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促进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可以统一和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2.2 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包括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保护政府和公民、企业的信息安全。

这对于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至关重要。

2.3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通过制定和遵守电子政务标准,政府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标准化的电子政务系统还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政务办理速度,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3.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基本架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基本架构包括了标准制定、标准化实施、标准推广等环节。

3.1 标准制定标准制定是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中的第一环节。

这一环节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专家学者等参与,根据实践经验和发展需求,制定适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需要具备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后续的实施和推广工作。

3.2 标准化实施标准化实施是将制定好的标准应用到实际的电子政务项目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系统开发、数据管理、安全控制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标准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进一步的优化。

标准推广是将标准在整个电子政务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宣传和培训,加强标准的普及和应用推广工作。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试行)目录总论 (1)1. 现状与需求分析 (2)2. 核心技术 (4)3.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 (5)第一部分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技术指南 (6)1. 总体结构 (6)2. 流程管理系统 (7)2.1 概述 (7)2.2 流程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8)2.3 流程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8)3. 应用集成系统 (10)3.1 概述 (10)3.2 应用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 (10)3.3 应用集成系统的主要功能 (11)4. 应用适配器系统 (14)4.1 概述 (14)4.2 应用适配器系统的体系结构 (14)4.3 应用适配器系统的主要功能 (15)5. 管理和监控系统 (17)5.1 概述 (17)5.2 管理和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17)i6. 安全支撑系统 (18)6.1 概述 (18)6.2 安全支撑系统的体系结构 (18)6.3 安全支撑系统的主要功能 (19)第二部分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实施指南 (20)1. 总体原则 (20)2. 保障措施 (21)3. 网络基础 (23)4. 部署模式 (23)4.1 集中式布局 (23)4.2 分布式布局 (24)5. 平台内部各系统应用模式 (24)5.1 应用适配器系统独立应用模式 (24)5.2 应用集成系统与应用适配器系统组合应用模式 (25)5.3 流程管理系统、应用集成系统和应用适配器系统组合应用模式 (25)5.4 其他应用模式 (26)6. 平台支持的典型业务模式 (26)6.1 资源共享 (27)6.2 信息交换 (28)6.3 业务协同 (29)7. 平台实施中的安全体系 (30)8. 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设计准则 (31)附件一:资源共享典型案例 (34)附件二:信息交换典型案例 (38)附件三:业务协同典型案例 (41)总论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已日益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趋势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 展的重点。

”的挑战。

中国电 子政务关心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建设单个应系统 大楼”,而是建设有众多应用系统构成的 信息小区”或 信息城市近年来,中国中央政 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关 注程度、投资水平和推进力度都在不断加强。

电子政务正在成为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在过去两年中,中国 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明显加大投资和 指导的力度,尤其是在网络和硬件设备建设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在网络和硬件建设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发展业务应用能力和信 息处理能力将成为中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电 子政务建设重点将朝着建设业务应用和信 息应用方向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特点与主要问题从 大楼建设”向 小区建设”建设阶段发展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起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经步晚、起点低,在整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 历了下面的阶段(见表一):。

目前,多数政府的随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面临建设 由多种应用构成的大规模复杂信息体系角度看,信息小区”或 信息城市”需要在系统之上和之外来 ,这也是中国电子政务指导部门常常提出 的 顶层设计”。

对于硕反设计曽M 的帝皱设计方圧已经无矗港足需姜編话 采用企业FT 緊构(EA* Architectur®)的邀计力St.5用一个IF 幫鋪的挖倉粧城1IRIH 内外褪片柱人才知坡的 靜■•權申■逸祠■乂其翼出・ft ■対于竈子越券Jt 设善干 闻18訓探讨*亠文中 対于EA 做了U 为洋愛的極介.>采用EA 的方法来解决 顶层设计”是中国电子政务 未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而 人度低。

存在人才与技能的瓶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 规划和设计整个体系才技能短缺又是最关 键的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使用能 够提供EA 咨询服务 的外部资源来解决政府和社会上人才瓶颈,同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系统互联互通、信息 资源共享程度低系统互联互通、信息 资源共享是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共同关 心问题。

在许多电子政务业务 应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整体 EA 规划,导致应用系 统采用了封闭架构、系统之间没有交互能力、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共享程表一随着政府走向网上成为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提供网上服务能力成为所有政府的新目前,许多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经验,信息技术尤其是XML Web Service的成熟也为解决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问题提供了技术条件。

条块分割、纵强横弱问题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可以分为中央政府主持开发建设的以12金”为代表的国家级纵向电子政务系统,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建设的区域性横向”电子政务体系。

总体上看,国家级的纵向”系统建设水平较高,地方的区域性电子政务体系发展比较落后,造成纵强横弱”的局面,发展不平衡。

在走向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未来的主要发展领域之一。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是发展横向"电子政务的能力以及与纵向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平衡,缺少整体规划, 应用能力弱,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程度低,整体水平较低。

微软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解决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之后,最后要提供一个合理、开放、成熟、先进的总体技术框架,用于指导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这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对于任何一个政府或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而言,一个合理的、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务体系整体架构应当能够满足当前的建设需求,而且能够支持未来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能够满足政府为公众(G2C )、企业(G2B )、员工(G2E )以及政府部门之间(G2G)的服务需求。

微软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总结出一整套针对中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需求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近1-2年来,微软的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在许多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得到许多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微软的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如图一所示:图一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具有四横三纵”的结构。

四横”相互关联,形成开放架构, 构建具有平衡能力的基 础软件设施,提供快速敏捷的业务应用建设能 力,三纵”提供系统安全、管理、开发 的能力。

下面对架构中的”四横三纵 做简要介绍。

统一政务门户支撑平 台在新一代电子政务架 构中,对内和对外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体 系向用户提供各种信 息和服务的窗口,以 及与用户交互的操作平台,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门户包括:0 以服务为导向的 一站式”、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

0 面向内部员工的统一内部工作门户(支持以单点登陆”方式进入各种应用 系统)。

0统一的系统管理门户。

统一政务门户支撑平台提供了建设这些门户的平台环境。

■亡歎住知肴:Wrndowi Scrvrr)1 SQL Ewi(EKChmge Svrvn,tC$i Uw* M«mng J1( NRAHtf J7FE ] 电子政务墓塔设變需要指出的是:电子 政务门户网站提供的服务需要由后台的各 种应用系统来提供和 支撑,后台应用系统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门户网站的服务能力。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支 撑平台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体系的灵魂。

电子政府能否具备提供G2C 、 G2B 、G2E 、G2G 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各种相关的应用系统。

新一代电子政务架构 开放的,容许不同技 系统可以共享应用系提供了建设的运行各种应用系统的共享平 台环境。

这个平台是 术平台(如: .NET ,J2EE )的共存、交互、协同 。

所有应用 统支撑平台提供的资源。

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和 协同工作环境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 个重点领域。

基础软件服务设施径。

统一安全服务控工具以及各种安全 软件。

缺少信息交换平台和 协同工作环境的电子政务体系往往存在信 息孤岛、纵强横弱、 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

这是许多电子政务系统已经遇到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中新一代电子政务架构 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和协同工作环境两个 代电子政务、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避免系统成封闭孤岛平台环境,是建设新 的关键。

软件行业正在不断走 向成熟,基础软件设施的范围正在扩大, 为系统范围内共享基 础设施、减少重复建 设提供的基础。

目前,基础软件设施的范 围正在从传统的网络 和操作系统逐渐扩大 到包括所有为整体体系提供基础公共服务 、不需要进行系统开发、以部署为主的成熟软件产品。

另一方面看,基础设 施是最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环节。

根据先 进国家的经验,重复 建设不仅在开发建设 阶段造成浪费、更大的浪费将会出现在未 来的运维阶段。

因此, 建设统一的、高度共享的基础软件服务设施是提高电子政府建设水平的一个有效途根据国家制定的电子政务安全规范和标准、提供实施这些安全 措施的支撑环境、监统一管理服务提供系统管理所需要的支撑环境、工具、规范、方法等。

统一开发环境提供系统建设所需要的开发、测试环境。

总体架构的主要特点微软的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设计出发点是:大多数政府已经拥有政务网络,但缺少一个合理的整体架构。

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既适用于白纸型”的电子政务建设需求,也可用于政府部门对于现有电子政务体系架构进行改造或重新构架。

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设计具有下列特点:o体现SOA和模块化的系统架构设计思路近年来,面向服务的架构(SOA-Service Orie ntedArchitecture )正在成为电子政务架构设计的一个趋势。

SOA充分应用了以Web Service为代表的开放式、标准化、松耦合、跨技术平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未来IT架构设计的发展方向模块化架构设计思路是相当成熟的、与SOA互为补充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建设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提供系统的可扩展程度。

微软的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设计充分体现了SOA和模块化的系统架构设计思路,能够适应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

符合中国政府的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o中国政府已经发布了许多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在整体架构方面,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标准技术参考模型”。

微软的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充分参考了标准技术参考模型”,通过对标准技术参考模型”进行细化和补充,并结合当前的架构设计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因此,微软的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是符合中国政府的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的。

o注重平衡发展和整体能力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达到系统能力平衡发展的目标,提供G2C、G2B、G2E、G2G的整体能力。

例如:通过对内、对外门户以及与相应的应用系统的连接,实现G2C、G2B、G2E的服务能力;通过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和协同工作环境,提供G2G的交互能力。

o基于成熟产品的高起点开发建设策略随着软件行业走向成熟,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方法也在发生变化。

今天,基于成熟的软件产品进行系统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系统建设成功率、缩短建设周期的最佳途径。

微软的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设计融合了这种新的建设思路,在架构的子系统分化方面充分考虑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各种成熟产品(中间件、各种平台、专用系统等),能够使政府最大程度地采用成熟产品进行高起点开发建设。

在总体框架图中的英文部分是微软的相关产品名称。

如何使用总体架构微软的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具有很强的应用灵活性。

下面是一些使用方面的建议:1. 白纸型”白纸型”是指刚刚完成网络建设、准备开始进行更加复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政府或部门。

对于这些政府或部门,可以参考新一代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来规划和建设新的电子政务体系。

2. 提高型提高型”是指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需要继续提升电子政务系 统能力和水平的政府 或部门。

对于这些政府或部门,可以参考 新一代电子 政务总体框架来整合已有的资源、调整体系的架构或规划建设 新的电子政 务系统。

例如:可以针对互联 互通的业务需求,建设政务信息交换平台 (图二中红色框所示)。

3.部分应用例如:可以针对协同 工作的业务需求,选择图中的协同工作环 境(图三中 红色框所示)。

富S统开投u #〔<s u flL幻亡 d o'N E T )1用系统支挥平台【 COM H Ii T[i应州系统殳挣平舍 {NET andJ2EE )ML "~*|^3T 】lMt 00 f L I ■由〒口 (BiaT 孕胶 5erv?r )统一政势门户支孑平Share Point Portal Server]NET Framework,. 图二+ }3舛!SK 理弓握人裁炖 Wirdcwflirvt*罩油聲牛右KM-SefWfft?大多数情况下,政府 或部门不一定需要或不具备条件一次性建 全新一代电 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所有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