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盘县一中政治组瞿春晖
应试教育下,“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个人的全面发展受到抑制,知识得不到创新和发展,不仅教师教得辛苦,而且学生学得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了许多努力的尝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在努力尝试着,希望通过小组讨论的研究应用,达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为师生“课堂心理零距离”奠定基础。理论是革命的先导,人们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政治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要体现时代性,不断创新,适应新课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由应试教育的理念向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把课堂让给学生,针对讨论的问引导者、教师要扮
演好组织者、主动地发言,让学生积极讨论、题,
参与者、评价者的角色。这样既有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平等,老师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从而为师生“课堂心理零距离”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想学习、要学习”的强烈愿望。
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要达到全员参与,要有效和高效,教师必须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思想政治必修3第八课第一框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教师先预设探究讨论的问题——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喜”与“忧”,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汇报,进一步生成重点探究的问题——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扮演国家、生产者与经营者、消费者的角色,探究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从而使学生产生“想学习、要学习”的强烈愿望。
最后,教师要巧妙调整小组讨论过程,使学生投入“讨论情景”。
第一:选择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
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要慎重选择、要在讲到教学的重难点时,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在采用归纳法揭示概念时,在解答开放性的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激情,活跃课堂。
第二:实行动态分组,明确成员角色。.
在教学实践中,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实行动态分组,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异质性,每小组由四人或者六人组成,一般优等生一至二名、中等生二名、学困生一至二名,主动学习、互教互学、合作探究。在成员分工上,各组由学生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组内各人充当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承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组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教学的目标。
第三:互动是小组讨论的灵魂
政治课堂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针对预设与生成的问题,组织引导参与学生讨论,既体现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又能构建和谐课堂。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既分工又合作,加强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团队的精神,集中展示团队的力量、体现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探究的问题。互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教学目标,因而是小组讨论的灵魂。
第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讨论评价机制。
要保证小组讨论行之有效,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讨论评价机制。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谈论评价机制,教师要公开评价标准,把组内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把组内评价和组际评价相结合,把口头评价和暗
示评价相结合,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即使
学生的观点错了,也要应用语言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政治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员参与,要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高效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巧妙调整小组讨论过程,使学生投入“讨论情景”,才能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