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一)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是一种血浆蛋白质,它是维持血液凝固的
关键成分。
当人体受伤时,纤维蛋白原会被转化成纤维蛋白,进而形
成血栓,帮助止血。
但是,如果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疾病。
因此,了解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对于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与心脏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纤维蛋
白原的升高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
纤维蛋白原的升高也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
利用纤维蛋白原对心脏病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的帮助。
其次,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还与其他许多疾病有关。
例如,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的升高与某些癌症(如胃癌和肺癌)的风险密切相关。
此外,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也与慢性肺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因此,
测量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这些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监测在手术和创伤后特别重要。
在这些情况下,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明显增加,血管内血栓的形成也会
加速。
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并帮助医护人
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纤维蛋白原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诊断疾病,减轻医疗费用和患者痛苦。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并定期进行检测。
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想象一下,咱们的身体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里面有无数的小零件在默默运转。
纤维蛋白原就是这台机器里一个特别重要的零件。
它可不是个普通角色,它在我们身体里的作用大得很,简直就像是派大星和海绵宝宝里的水母,没它可不行。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制造的蛋白质,主要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
它的工作就是帮助我们的血液凝固,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它,我们一不小心划伤了皮肤,哎呀,那血可就流个不停,真是“流得我心疼”。
所以说,纤维蛋白原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止血大将军”,没有它的帮忙,我们就得在医院里过夜了。
有趣的是,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根据我们身体的状况而变化。
比如说,如果你生病了,身体的某些炎症就会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飙升。
你可以想象成,身体在发出信号,“喂,快来人啊,我需要救援!”这时候,医生就会根据测定的结果来判断你是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说,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就像是身体给我们写的“健康报告”,告诉我们发生了啥事。
不过,测定这个东西可不是仅仅为了看个热闹。
它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医生可以通过测定结果来判断你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如果你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过高,那就可能意味着你得小心了,心脏的健康状况可能不太妙。
医生就像是侦探一样,借助这个“证据”,来推测你的健康状况。
纤维蛋白原还跟很多疾病有关系,比如糖尿病、肿瘤等。
哎呀,这可真是一个“好朋友”,随时都在帮忙指路。
如果你的检测结果不正常,医生可能就会建议你做进一步的检查,以便找到潜在的健康隐患。
所以说,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简直就是“健康探险”的必备工具。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测定有点陌生,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
其实不然,咱们身边的小病小痛,往往和它有关系。
比如,感冒、发烧后,医生可能会给你做个检查,顺便测一下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它不仅仅是个技术活儿,更是我们健康的“守门员”。
想想看,每次去医院检查,医生都会像老妈子一样叮嘱你,“注意身体,保持健康”,这就是在强调纤维蛋白原的重要性啊。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

改良的Jacobsson法
是WHO推荐的参考方法,为第1个血浆Fg国际标准品(89/644) 制备时所推荐使用的方法。该法准确并满足2项有效测定Fg的主 要标准:首先通过凝血酶将可凝固的Fg从血浆中分离出来,其 次使用了简便的分光光度法独立操作的定量步骤.
四.浊度法
该法原理是用凝血酶凝固的血浆,纤维蛋白形成 增加了浊度,并达到一个与Fg浓度成比例的最后 浊度。这种方法灵敏度低,对Fg的最低检测限为 0.5 g/L。
功能测定法利用Fg特异的2种生化反应,即凝血酶的蛋
01
白水解作用和随后发生的纤维蛋白单体聚集为纤维蛋白
多聚体。在这些
方法中,通过加入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后的检测手
02
段不同,又可分为重量测定法、酚试剂比色法、紫外光
度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
一.重量测定法
将Fg转变成纤维蛋白凝块经反复洗涤脱水后,用精 密天平(精确到0.000 1 g)称重。该法简单,不需 要复杂的操作或精密仪器,技术误差很小。在80年 代有一些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将该法作为参考方法
8.37 9.39 8.51 12.15 13.65 11.33 13.15 14.68 11.72 13.13 13.06 11.77 13.81 20.62 12.19
二.酚试剂比色法
在世界卫生组织(wH0)推荐的参考方法出来前曾作为参考方法。 该法将过量的凝血酶加入血浆中,将产生的纤维蛋白凝块洗涤 数次后溶于NaOH溶液中。用Folin—Ciocalteau酚试剂或Biuret 反应来测定。
紫外光度法
该法将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于碱性尿素溶液中,然
01
后通过在280nm波长紫外光直接比色计算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单体生成后即开始聚合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分子(ⅩⅢa) 作用下,经过共价交联的纤维蛋白网更加牢固。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亲 和力,因此纤维蛋白生成后即能吸附凝血酶,有助于局部血凝块的形成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

16
• 糖尿病是血栓前状态,其血浆黏度、Fg浓 度均明显高于正常。
• 改善体内血浆黏度和Fg含量对控制和治疗 肾病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选ppt课件
17
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
• Fg定量测定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项试验, 有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 推荐的Fg常规测定方法Von Cluass法及我 国目前较常用的亚硫酸钠盐析法、热浊度 法、免疫浊度法和通过凝血仪测定凝血酶 原时间(PT)而推算Fg含量的PT-Der法等。
精选ppt课件
9
• 近年发现白种人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 度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具有相 关性,位于Fg- Bβ基因(β-fibrinogen gene,FGB)5`端启动子区-455bp位点处的 G/A-455是倍受关注的一个多态性位点。
精选ppt课件
10
• 张烨霞等检测了国人CHD和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G/A-455(FGB)基因多态性, 发现CHD患者和EH患者均伴有Fg分子功能增 强,但Fg分子功能与G/A-455基因多态性不 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A455的基因频率不因性别不同以及有无高血 压、冠心病而具有显著性差异,揭示G/A455基因多态性与EH及CHD的发病危险性无
精选ppt课件
8
纤维蛋白原G/A-455基因多态性与动 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的研究
• Fg是一种糖基化蛋白,它由两条α链、两 条β链和两条γ链组成,每三条肽链(α、 β、γ肽链)绞合成索状,形成两条索状 肽链,两者的N-端通过二硫键相连,整个 分子成纤维状。
• Fg的三条多肽链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其中β链的翻译和转录是Fg合成的限速性 步骤。
• 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中大量丢失以白蛋白为主的 小分子量蛋白质,故易出现低蛋白血症,继而刺 激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多,血浆Fg和凝血因 子Ⅷ活性增高被认为是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多的一 种表现,这两种高分子量的凝血前质不能由尿丢 失,它们在血浆中的高浓度、高活性是肾病综合 征血栓形成的部分危险因素。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测定1. 实验原理将试剂加入稀释的抗凝血浆中,试剂中过量的牛凝血酶可直接作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此反应过程的速率即反映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和功能。
通过660nm光照射血浆,测定其凝固反应的散射浊度变化。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全血贮存在4~10oC不超过2小时,最好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此血浆在室温22~24oC 下可存放2小时,在2~4oC可存放4小时,在-20oC可存放2周,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在-70oC可存放6个月。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血浆的容器置37oC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以免凝血因子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不准确。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每个试剂均购自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公司。
1)FIB-C测定试剂盒(代号P/N:8469110)冻干牛凝血酶(>35uNIH/ml)8瓶异常质控血浆2瓶2)定标血浆Calibration Plasma(代号P/N: 20003700)3)正常质控血浆Normal control plasma(代号P/N: 20003110)4)低纤维蛋白原质控血浆 Low fibrinogen control(代号P/N:20004200)5)因子稀释液(代号P/N:9757600)6)清洗液A Cleaning solution(代号P/N:9831700)7)清洗液B Cleaning agent(代号P/N:9832700)6.2试剂准备牛凝血酶:用2mL NCCLS II型或相同质量的蒸馏水溶解1瓶牛凝血酶,盖上盖子,轻摇至完全溶解,置15~25oC 30分钟,用前摇匀,勿用力振摇。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最新】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
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
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适应症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
用量用法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偶有过敏反应。
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
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
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
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
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
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规格1.0/瓶,1.5/瓶。
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
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
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
纤维蛋白原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
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
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
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
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
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β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
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
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
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与临床意义

量和化疗后 F B含量 ,并 以 4 例健康体 检者 为对 照组 。结果 M I O M患者血 浆 中 F B 正常人 明显 升 I较
高( 尸<0 0 ;M . 1) M患者 I 、 I期 的 F B 浆水平均显著低 于 I期 ( 期 I I血 I I 尸< 0 0 ) . ,而 I 、 I期之 5 期 I
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 义;M M治疗有 效者 ,血 浆 F B水平比治疗前 明显降低 ( <0 0 ) I 尸 . , ,而治疗无效 1 者 ,其血浆 F B水平与治疗前 比较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结论 血浆 F B 量测定在 M I I含 M的辅助诊 断、
疗效 判断及 预后评 估 方面有 一 定临床 意 义。
n s g fi a d c as i t m. o o i ni c nt e re e n he C nc1 i us ons T FI P1 ys n mp t nt he B a a i or a rol i t e n he di g a nos S e al ti n o t t r i . v ua o f he he ape ti e fe a p g u C f ct nd ro nos o mul pl myel ma iS f ti e o p ati nt . e s
关键 词 多发性 骨髓瘤 纤 维蛋 白原
T e h ReI ti s P f bri og W i h a on hi o Fi n en t iuI p M eI ma e we ti aI y o b t en
维普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纤维蛋 白原含量测定 与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规程一.【产品名称】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试剂盒(凝固法)二.【预期用途】用于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用于辅助诊断。
三.【临床意义】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含量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四.【检验原理】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高浓度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
五.【主要组成成分】1.FIB凝血酶:5瓶/6瓶(内含凝血酶、缓冲液、高岭土、稳定剂、防腐剂)2. FIB定值血浆:1瓶,定值见瓶标FIB定值血浆经HBsAg、HIV抗体、HC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需如病人样本一样小心处理。
3.FIB缓冲液:2瓶(内含缓冲液、防腐剂)4.说明书:1份注: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互换。
六.【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未开启试剂于+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
FIB凝血酶试剂复溶后于+2℃~+8℃可保存7天;4小时内-20℃冻存,可稳定20天,使用时37℃迅速解冻,勿反复冻融。
FIB定值血浆复溶后于+2℃~+8℃可保存8小时。
七.【适用仪器】血凝分析仪。
八.【样本要求】1. 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pm(或2500g)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2.不宜使用EDTA●Na2、肝素、草酸盐作为抗凝剂。
3.红细胞比容超过55%或小于20%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
抗凝剂体积(ml)=0.00185x血液体积(ml)x(100 - 比容)。
4.样本采集避免溶血及组织液污染。
5.样本保存时间如下:+2℃~+8℃保存,不宜超过8小时。
九.【检验方法】1. 试剂重建与保存每瓶FIB凝血酶加入瓶标标示体积的蒸馏水,轻摇溶解。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标准操作规程(SOP)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标准操作规程(SOP)原理:在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试剂。
加入试剂后,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
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中血的浑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
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做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 ion Method方法求得凝血时间。
一、仪器:(一)型号:Sysmex CA—15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二)分析和计算参数:1.处理量:约120个测试/小时2.所需样本量:10μl3.检验时间:在最长检验时间之内测出结果,典型最长检验时间:100秒4.重复性:CV≤4%5. 计算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Fbg)二、试剂及配套品:(一)试剂:1. 凝血酶试剂(Thrombin Reagent)(1)商标:德灵(DADE BEHRING)(2)包装规格:Pack for 10×1ml(3)代码:B4233 G25 E0533 (961) W(4)成分:牛凝血酶冻干粉(lyophilized preparation of bovine thrombin)(近似100 NIH units/ml)(3)代码:B4234-25(4)成分:1)2.84×10²M的巴比妥钠 (sodium barbital)2)1.25×10¹M 的氯化钠 (sodium chloride)3) PH 7.35±0.13. 清洗液(Cleaning)2%次氯酸钠溶液(自配)(二)配套品:1.标准血浆(Standard Human Plasma)(1) 商标:德灵(DADE BEHRING)(2) 代码:No. ORKL2.校准质控血浆(Ci-Trol®)(1) 商标:德灵(DADE BEHRING)(2) 代码:Level 1, B4244-10Level 2, B4244-20Level 3, B4244-303.质控血浆(Control Plasma)(1) 商标:太平洋(Pacific Hemostasis)(2) 代码及规格:Level 1 (Normal), 100595 10×1mlLevel 2 (Abnormal), 100596 10×1mlLevel 3 (Abnormal), 100597 10×1ml三、操作步骤:(一)开机:开机前,先打开连机的打印机。
纤维蛋白原(fibrirlogerl,Fg)含量测定

纤维蛋白原(fibrirlogerl,Fg)含量测定摘要】直接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可反映纤维蛋白原增高或减低的实际状态。
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是参与血液凝固的一种血浆蛋白质 ,称为凝血因子 ,在止血与血栓方面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1 测定方法分类Fg的测定方法众多,大体上分五大类:①基于加入凝血酶后形成纤维蛋白的方法,即功能测定法或可凝固蛋白法;②物理测定法如热沉淀法;③化学测定法如双缩脲法;④免疫学测定法;⑤纤维蛋白原含量直接推算法等。
(1)功能测定法:即凝血酶法,系在被检血浆中加入凝血酶,血浆即凝固,其所需的时间长短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成负相关如 Clauss法。
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又可再分为测重法,酚试剂比色法和紫外光度法、测氮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
被检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实际含量可从国际标准品参比血浆测定的校正曲线中获得。
这类方法中的冯-克劳斯法(Clauss法)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日常测定,是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推荐方法,并被WHO推荐为纤维蛋白原常规测定的参考方法;改良Jacobsson法结果准确可靠,被WHO推荐为纤维蛋白原测定的定值方法。
(2)物理、化学测定法:这类方法又可分为盐析法(包括加亚硫酸钠、硫酸铵或氯化钠盐析后,沉淀用蛋白质显色剂显色或用比浊法测定)、热变性沉淀法、双缩脲比色法和电泳法等几种。
这类方法多数比较简单、快速,特别适用于急诊检验。
缺点是特异性不强,所测的不是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部分的降解产物和(或)其他蛋白,有的方法精密度较差。
(3)免疫学方法:是将纤维蛋白原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
然后用免疫胶乳、反向血凝、免疫比浊、单向免疫扩散、火箭电泳以及ELISA等方法测定。
优点是大部分方法比较简便,但缺点是所测的不仅是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了它的降解产物(因为它们有共同抗原),也可能包括了异常纤维蛋白原(dyfibrinogens,由于基因突变所产生的一类无功能的纤维蛋白原)。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02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生理作用
止血与血栓形成
止血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过程 中的重要因子,参与止血过程, 帮助受损血管止血。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可转化为纤维蛋白, 形成血凝块,即血栓,在某些情 况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 成可能导致血管阻塞。
炎症反应与感染
炎症反应
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可能引发炎症反 应,促进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受损部位 聚集,对感染和损伤的修复具有重要 意义。
长期维持较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预示着良好的预后,有助于降低患者心血 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指导抗凝药物的使用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药物的使用 是必要的,以防止透析器及管路凝血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抗凝药 物使用的参考指标。
相反,如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 ,可能需要减少抗凝药物的剂量,以 避免过度出血的风险。
04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指标在血液透析患 者中的临床意义
评估透析效果与预后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状况和预后。通过监测血浆纤维蛋 白原水平,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透析效果,判断其预后情况。
高水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能表明患者的透析不充分,需要调整透析方案或增加透 析频率,以提高清除效果。
感染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感染有 关,例如在一些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会升高。
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蛋白原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 主要病理基础。
心血管疾病
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增加有关,例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等。
02
血液透析患者通常存在代谢紊乱 、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等并发 症,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zhao.renyi)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作者(单位)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128例临床资料齐全的冠脉造影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冠心病组中根据临床分型分为AMI(31例)、UAP(42例)\、SAP(23例)三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28例)、中度病变组(30例)、重度病变组(38例)。
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Fib水平为493.75±187.34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Fib水平为303.4±56.38 mg/dL (P<0.01);AMI组与SAP组的Fib含量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且AMI组的Fib含量明显高于UAP组(P<0.05);不同程度病变组的Fib含量与Fib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病变组的Fib含量明显高于轻、中度病变组,而重度与中度病变组的Fib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
结论Fib的检测对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尤其重度冠脉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血浆纤维蛋白原;冠心病;诊断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fibrinogen in the diagnosis ofcoronary heart disease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fibrinogen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128 coronary angiography patients with complete clinical data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and normal group.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was divided into AMI(31cases), UAP(42cases) and SAP(23cases) group according to clinical types.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was divided into mild lesions (28 cases), moderate lesions (30cases) and severe lesions (38cases). Results The Fib level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is 493.75±187.34 mg/dL,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he one of normal group (P<0.01). Fib amount and positive percentage of AMI and SAP group are both higher than the one of SAP and normal group, and the Fib amount of AMI group is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he one of UAP group. Fib level and positive ratio of different degree group are both higher than the one of normal group. The Fib of severe 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mild and moderate group and the positive ratio of severe and mild 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one of mild group. Conclusion Fib detection had better clinical guidanc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egree, especially for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Keywords:plasma fibrinog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gnosis1 引言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_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循环(王敏莲),神经内科(毛小平),感染办公室(吴小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 2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王敏莲 毛小平 吴小翠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 2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 2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
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D 2二聚体及Fg 含量分别为(2.49±1.21)mg/L 和(3.76±0.59)g/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26±0.17)mg/L 和(2.17±0.52)g/L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2纤溶系统异常,呈高凝状态,纤溶活性明显增高。
【关键词】 脑梗死 D 2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浆【中图分类号】 R 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0478(2009)0420251202 D 2二聚体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示物[1],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纤溶活性增强。
大量国内外临床资料表明[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凝血2纤溶系统异常密切相关。
纤维蛋白原(Fg )是凝血系统的最主要成分,也是形成血拴的重要物质和影响全血和血浆粘度的重要因素,具有生理和病理双重作用。
新近认为,Fg 可以介导血小板聚集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肿瘤血行转移。
有关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浆Fg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浆Fg 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
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ACI )患者血浆D 2二聚体和Fg 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并为进一步寻找脑血管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7年8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8.8)岁。
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FIB的检测原理(Clauss检测原理)以过量的凝血酶作用于待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使其全部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凝固时间呈负相关,检测结果与参比血浆制成的标准曲线对比可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二、FIB的检测试剂1、FIB测定中的试剂用的是凝血酶,其含量约100IU/mL,首先是凝血酶引起的凝血反应,其反应过程与TT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其使用的过程也是“共同途径”的过程。
2、凝血酶的含量,FIB用的凝血酶的含量约为100IU/mL(足量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FIB过高导致凝血酶不足的情况),而TT使用的凝血酶的含量为1.5IU/mL,其选择不同浓度的意义说明在FIB的反应过程中,凝血酶是过量的,其测定的结果可以将所有的FIB都给反映出来,而TT中的凝血酶是标准量的,其反应的不是所有FIB的含量,更多的是反映实际真实状态下对TT检测的影响因素。
因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可以认为,FIB代表其纤维蛋白原的真实含量,而TT可以代表所有对纤维蛋白形成或者纤维蛋白铰链过程的影响因素(如肝素、达比加群酯等药物,如高FDP血症,如异常纤维蛋白原,如抗凝血酶的抗体),如果出现延长说明存在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因素。
在实践工作中需要相辅相成的去辩证的看这两个项目。
三、FIB检测的临床意义1、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是一个影响因素非常多的一个物质,其生理性增高主要见于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
2、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
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3、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等,此外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冠心病患者血脂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临床意义

间均 无 相 关 性 。 结 论 : 脂 、 酸 、 浆 纤 维 蛋 白原 作 为 冠 心 病 的 危 险 因 素 。 血 尿 血
因主要是 由于其 主要 的药理作用为刺激 d受体 , 使血 管收缩, 增加冠状 动脉灌流压 ; 刺激心脏 p受体 , 产生 正性 变时 和变力 作用 , 因此 心脏停 博后 应用 肾上 腺素 ,
可能会 导致 心脏 过度 收缩 , 心肌 舒 张障碍 , 生石头 致 发 心现象 。美 国心脏 协 会 20 0 5最新 版 的心 肺 复 苏 指南 推荐 的 肾上腺 素 剂量 为 1 / , 次 只在静 脉通 路 无法 建 mg 立进行 气管 内给 药 时 , 略增 加剂 量 为 2~ .mg 以 才 25 。
关键词 : 血
脂; 尿
酸 ; 纤维 蛋 白原 ; 冠 心病
文献标识码 : B
中 图 分 类 号 : R 4 . 53 3
Cl i a i n fc n e o e u p d o d Ur c Ac d a d i c l S g i a c f S r m Li i s Bl o i i n n i Fi r n g n i r n r e r s a e Pa i n s b i o e n Co o a y H a t Die s te t
上 的争 论多 是 出于对 复 苏 成 功 率 的不 同影 响 , 复苏 对
[ ] 郑 昌军 , 3 丁永 莉 , 明满 , 大 剂 量 肾上腺 素 治 樊 等. 疗心 跳 骤 停 的 临床 观 察 [ ] 实 用 全 科 医 学 , J.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规程一.【产品名称】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试剂盒(凝固法)二.【预期用途】用于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用于辅助诊断。
三.【临床意义】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含量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四.【检验原理】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高浓度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
五.【主要组成成分】1.FIB凝血酶:5瓶/6瓶(内含凝血酶、缓冲液、高岭土、稳定剂、防腐剂)2. FIB定值血浆:1瓶,定值见瓶标FIB定值血浆经HBsAg、HIV抗体、HC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需如病人样本一样小心处理。
3.FIB缓冲液:2瓶(内含缓冲液、防腐剂)4.说明书:1份注: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互换。
六.【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未开启试剂于+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
FIB 凝血酶试剂复溶后于+2℃~+8℃可保存7天;4小时内-20℃冻存,可稳定20天,使用时37℃迅速解冻,勿反复冻融。
FIB定值血浆复溶后于+2℃~+8℃可保存8小时。
七.【适用仪器】血凝分析仪。
八.【样本要求】1. 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pm(或2500g)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2.不宜使用EDTA●Na2、肝素、草酸盐作为抗凝剂。
3.红细胞比容超过55%或小于20%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
抗凝剂体积(ml)=0.00185x血液体积(ml)x(100 - 比容)。
4.样本采集避免溶血及组织液污染。
5.样本保存时间如下:+2℃~+8℃保存,不宜超过8小时。
九.【检验方法】1. 试剂重建与保存每瓶FIB凝血酶加入瓶标标示体积的蒸馏水,轻摇溶解。
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其主要作用是参与凝血反应,是形成纤维蛋白凝块的核心物质。
纤维蛋白原在人体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水平也成为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预测方面进行探讨。
一、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血液凝固功能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其水平的异常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浓度在人体内的维持是很关键的,一方面可以保证血液凝固系统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血浆的流动性,防止血栓形成。
由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受个人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影响较大,因此将不同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正常范围相比较,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身体健康状态。
此外,纤维蛋白原还可以参与免疫反应、早期炎症反应以及调节细胞增殖、迁移等生理过程,因此其异常水平可能会对许多细胞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干扰。
二、纤维蛋白原与疾病诊断1. 心血管疾病纤维蛋白原水平常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预后判断。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提高可以促进血液凝固,增加血小板和红白细胞的聚集,在冠心病、缺血性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往往表现为其增高的趋势。
此外,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肌钙蛋白、心肌酶等指标结合使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2. 炎症性疾病纤维蛋白原在炎症过程中的反应也非常敏感,因此在某些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中也常常被使用。
例如,结核病、肺炎、风湿病等疾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往往会显著升高。
当然,单一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指标进行诊断。
3. 肝脏疾病肝脏受损时,纤维蛋白原合成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会随之下降。
因此,一些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常常会低于正常范围。
同时,肝脏疾病发生时体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红血球增多等现象,这些因素在肝脏疾病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筛底效应,限制了纤维蛋白原作为肝脏疾病唯一指标的应用。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 型冠心病 ( HD 患者 血浆 D 二聚体 ( D) C ) . D 和纤维蛋 白原( G) F 的水平
分 别测 定 9例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 MI ,3例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 A) 3 A )2 u ,3例 稳 定
变化 及 其 临 床 意 义 。 方法
才 能有 效 避 免 静 脉 炎 等 问题 发 生 。
参 考 文 献
[ ] 李晓松. 1 基础护理学. 民卫生出版社 , 0 . 人 2 8 0
[ ] 郭丽娟. 2 程序化输 液预 防化学性 静脉炎. 护理人 员进修杂 志,
2 0 , ( ) 8 -2 0 5 2 2 :18 .
型心绞痛 (A) s 和对 照组 2 的 D O例 D和 F G含量 。结果 L,A U P组 (5 . 1± 2 7 ) 129 6 .6
① D二 聚体 ( D): MI ( 9 .2± 0 . 8 . D A 组 16 9 16 8 )
L 与健康对照组 ( 85 3 . 8 g L比较 , 0 0 差异 有显 著 , 6 .6± 2 8 ) / P< . 1,
・
7O ・
21 0 0年 9月第 4卷第 1 8期
C i J dD u p ISp2 1 , o. 一 o 1 hn rgA p,e 0 0 V 1 N .8 Mo 4
高 的 药 液 到输 液 瓶 中 , 加 浓 度 低 的 药Biblioteka 物 , 后 以减 少 发 生 反 应
53 尽 量 避 免 选 择 下 肢 静 脉 置 留置 针 , 特 殊 情 况 或 病 情 . 如
5 外 周 静 脉 留置 预 防 静 脉 炎
5 1 在使 用外 周静 脉 留置针 期间 , T P灯 照射穿刺 肢体 . 用 D
纤维蛋白原增高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纤维蛋白原增高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程文立;钱自奋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1996(000)004
【摘要】纤维蛋白原是人类从血浆中最早分离出的蛋白质,它是一种球型蛋白,由两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又有三条不同的多肽链组成即Aα、Bβ和γ。
两个亚基之间以二硫键相联结,形成对称结构,呈纤维状,故名纤维蛋白原,其分子全长为47.5nm,横断面直径为1.5nm,分子量为340,000。
它属于急性相蛋白,由肝脏合成,合成后释放入血液,其中75~95%滞留于血管内,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程文立;钱自奋
【作者单位】[1]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2]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J], 孔令斌;纪德尚;杨本付;潘志峰
2.突发性聋与血脂代谢异常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的相关性分析 [J], 鲍凤香;张燕平;刘伟伟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J], 王芳;姜正华
4.脑供血不足伴纤维蛋白原增高应用降纤酶治疗的临床效果 [J], 张珊珊; 余芾成
5.妊娠妇女早中晚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的临床意义 [J], 林粤;宋凯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一)
作者:苏庆军,王一男,陈建国,唐茂林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测定方法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测定方法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分子量34万,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占血浆总蛋白的2%~3%,为机体止血生理中重要的凝血因子。
正常人血浆中Fg浓度为2.0g/L~4.0g/L,半寿期约为3d,电泳分离显示在β2区带。
Fg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等感染及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脑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无菌性炎症;另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Fg轻度增高。
Fg减少较少见,但当其<1.0g/L时,机体可出现出血征象〔1〕。
一种先天性Fg缺乏症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此患者肝脏不能合成Fg;继发性Fg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所致,如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进入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血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体内原有的Fg,使其含量减少;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都可出现Fg的减少;此外,严重的低Fg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
1Fg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群中的常见病,其发生大都存在着Fg的异常增高,Fg又是血浆黏度增高的主要因子,更是血栓病的主要基质〔2〕。
Fg能增强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提高全血黏度,使血液处于高凝和高黏状态,影响组织血液灌注,促使血栓形成〔3〕,且Fg能诱导内皮细胞(EC)PAI1信使RNA及抗原呈剂量和时间依耐性增长,而tPA信使RNA表达和抗原含量则无明显变化,最终导致EC表面纤溶活性降低,有利于血栓形成〔4〕。
研究表明,Fg 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血栓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血浆Fg浓度会明显增高;血浆Fg浓度增高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极危险因素〔5〕。
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冠心病(CH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失衡,主要表现凝血功能过强及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这必将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浆Fg浓度升高与CHD发病密切相关,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亦可认为Fg升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6〕。
国内亦有人认为,Fg水平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有关,Fg水平仅在心脏有急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CHD中才明显增高,在组织损伤程度较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增高不明显〔7〕。
总之,血浆Fg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降低Fg的含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致残的有效措施之一。
2FgG/A455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的研究
Fg是一种糖基化蛋白,它由两条α链、两条β链和两条γ链组成,每三条肽链(α、β、γ肽链)结合成索状,形成两条索状肽链,两者的N端通过二硫键相连,整个分子成纤维状。
Fg 的三条多肽链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组成,其中β链的翻译和转录是Fg合成的限速性步骤。
近年发现白种人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具有相关性,位于FgBβ基因(βfibrinogengene,FGB)5'端启动子区455bp位点处的G/A455是倍受关注的一个多态性位点。
张烨霞等检测了国人CHD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G/A455(FGB)基因多态性〔8〕,发现CHD患者和EH患者均伴有Fg分子功能增强,但Fg分子功能与G/A455基因多态性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A455的基因频率不因性别不同以及有无高血压、冠心病而具差异有显著性,揭示G/A455基因多态性与EH及CHD的发病危险性无显著相关性。
国内另有文章报道〔9〕,无论是CHD患者还是健康人群βHaeⅢ多态性(H1H1、H1H2、H2H2)分布频率及血浆Fg浓度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携带H1H2杂合基因型频率比男性高(P0.05),男性表现H2H2基因型,而女性未发现H2H2基因型;CHD组男性血浆Fg
浓度较女性高,健康对照组男女性间血浆F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尽一致,FGB基因及其他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Fg分子功能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是否具有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3Fg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g呈高浓度水平,且较一般疾病显著增高,病情严重者Fg水平更高。
Fg 属粘附蛋白家族,与恶性实体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10,11〕,其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可作为不同粘附分子的配体,即桥梁作用,增加白细胞、血小板及肿瘤细胞间的粘附结合,化疗后已降低的Fg水平再次升高,常见于发生转移的患者,且随患者病情恶化程度增高而升高。
但化疗药物对肝脏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会影响Fg的合成及分泌,有些患者虽病情加重,但Fg并不升高,反而降低〔12〕。
总的说来,Fg作为一个简便、敏感的指标,从血凝学变化方面检测肿瘤转移、恶化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4Fg与肾病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
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病患者(不论是否合并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均存在高凝状态,Fg含量增高为其重要特征,纤维蛋白在肾小球的沉积是肾病患者最常见的病理变化,35%的病例会发生血栓形成〔13〕。
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中大量丢失以白蛋白为主的小分子量蛋白质,故易出现低蛋白血症,继而刺激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多,血浆Fg和凝血因子Ⅲ活性增高被认为是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多的一种表现,这两种高分子量的凝血前质不能由尿丢失,它们在血浆中的高浓度、高活性是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的部分危险因素〔14〕。
糖尿病是血栓前状态〔15〕,其血浆黏度、Fg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16〕,改善体内血浆黏度和Fg含量对控制和治疗肾病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