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婚恋诗研究的文献综述
论《诗经__秦风》的婚恋诗 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2)一、《诗经.秦风》婚恋诗的主旨考异 (2)(一)征夫之念——《小戎》 (2)(二)伊人之求——《蒹葭》 (3)(三)君子之思——《晨风》 (4)(四)爱慕恋人之情——《终南》 (4)二、《诗经.秦风》婚恋诗的风格 (4)(一)接近郑卫之音 (5)(二)温文尔雅的审美倾向 (6)(三)庄重悲凉的恋情之思 (7)三、《诗经.秦风》婚恋诗中的尚武精神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Abstract & Key words (12)论《诗经·秦风》的婚恋诗【内容摘要】《诗经·秦风》中的婚恋诗是《诗经》婚恋主题的组成部分,其所体现的文化特征、社会环境、地域特点不同于郑风、卫风、唐风。
周代秦地文化是以东夷文化和西戎文化为基础,同时深受殷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影响的地域文化。
可以看到,这一地域的文化,受到了几种文化的影响,秦地婚恋之风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发展。
本文对《秦风》四首婚恋诗的主旨进行考异,如妻子怀念外出打仗的丈夫的征夫之念诗《小戎》,对“伊人”执著追求的《蒹葭》,望穿秋水,思念得心碎神伤的《晨风》,还有对恋人充满着爱慕之情的《终南》。
继而从多个角度分析《秦风》婚恋诗所体现的秦人温文尔雅的婚恋审美观,接近郑、卫之风的凄婉缠绵的婚恋之情和庄重悲凉之思等不同风格,并探讨《秦风》婚恋诗庄重悲凉为主的风格的成因,即秦人的尚武精神。
【关键词】诗经;秦风;婚恋诗近二十年来,对《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秦风》中的婚恋诗的研究还是相对少见的,还有着很大的补充空间。
十五国风中,《诗经·秦风》的风格是极为突出的,其中的婚恋诗也是别具一格,与《郑风》、《卫风》、《齐风》等的婚恋诗在内容和风格上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近之处。
这主要是与秦地地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关于《秦风》诗歌的主旨存在着多种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过对其主旨的梳理辨析,我们认为《秦风》中的婚恋诗只有四首,虽然内容都是婚姻爱情,但所表达的情感各异。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摘要的,这不仅仅体现其真挚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艺术魅力,更因为它反映出周代婚俗与现代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爱情境界。
本文尝试从《诗经》婚恋诗的内容体现出来的周代姻恋爱现象这一角度,分析了《诗经》中婚恋诗的类别、具体表现。
关键字:关键字:诗经婚恋诗周代婚俗类别历史价值《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婚恋诗占有一定的比例。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1] 情者也。
” 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三分之一、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言:“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壁……[2]他们的光彩竟照得全部的《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眩目起来。
”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了周代婚恋情况及成婚礼俗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生活、婚姻制度、社会问题等,都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一《诗经》中的婚恋诗类别<诗经>中表现男女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约有50余篇,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三类:(1)爱情诗即描写恋人之间互相爱慕、欢会、思念、烦恼的诗作。
由于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男女婚恋禁忌少,所以‘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自由活泼,生动地再现了男女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2)婚嫁诗婚嫁诗又可分为三类:一是描写结婚仪式与结婚情景,表达对结婚者的祝愿与礼赞:二是表达在婚嫁后的欢乐、幸福等情感;三是写女子嫁后对亲人的思念。
描写结婚的场面或对新娘的赞美。
如‘卫风·硕人’、‘鄢风·君子偕老'、‘周南·桃天》等。
这是赞美和祝福新嫁娘的诗,不但赞美她的美丽,而且隐含着多生子嗣的祝愿。
还有的是描写男女主人公喜悦的心情或夫妻间的和谐幸福。
《诗经》中婚恋习俗浅谈【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诗经》中婚恋习俗浅谈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社会状况,真实地保留了当时的民俗民风。
其中婚恋诗占很大一部分,婚恋诗包含着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对婚姻生活的描述。
大量的婚恋诗形象的反映了男女交往从宽松自由走向严格拘谨的趋势,聘娶婚这种缔结婚姻的主流形式,一夫一妻制与媵妾制并存的社会现实,这些都体现了《诗经》时代的婚恋习俗。
现代社会的婚恋观已经有天翻地覆的差异,但是和《诗经》中的这种婚恋观又有割舍不断的关联,我们依旧有一套完整的聘娶礼节,总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等等,还有自由恋爱,其中精华的部分被人们保留下来一直流传至今,对我们的婚恋生活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仪礼.士婚礼》记载了周代聘娶婚礼的全过程,分为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等步骤,这些都在《诗经》婚恋诗中有清晰地描述。
《诗经》中的婚恋诗还反映了各地婚恋习俗存在差异,礼仪教化的程度并不一致,齐、卫两地因地处偏远而受周朝礼仪教化的影响较少,保留了自己本地的婚恋习俗,而这些婚恋诗习俗给人不一样的印象。
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对《诗经》的研究都是从婚恋诗入手的,因为婚恋诗是《诗经》的主体,占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了婚恋诗就能很好的了解《诗经》体现的社会习俗,对现在保留下来的婚恋习俗产生的影响,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历代对《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我们看到了远古时代的婚恋习俗与现代的婚恋习俗有很大的差异。
西周初,周公旦就在“分帮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通过对前代文明的总结、继承,系统地建立了一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是为《周礼》。
《诗经》中的婚礼,据《仪礼.士婚礼》记载,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相当于现在的订婚、订亲,由男方家向女方家送一点小礼物,一般是一只雁,表示一个家族向另一个家族要求建议婚姻关系。
《诗经》婚恋诗文化研究
《诗经》婚恋诗文化研究
《诗经》婚恋诗文化研究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中的婚恋诗是中国第一批婚恋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论文借鉴了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物质、民俗、精神、行为分层理论,从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价值文化三个角度,对《诗经》婚恋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分析《诗经》婚恋诗形成的文化原因。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绪论部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阐明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第一部分,分析《诗经》婚恋诗形成的民俗文化原因。
《诗经》大部分诗歌完成于西周和春秋时代,《诗经》中的婚恋诗不能不表现出鲜明的民俗文化内容,婚礼中的嫁娶仪式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第二部分,分析《诗经》婚恋诗形成的地域文化原因。
《诗经》十五国国风,分布在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份,按其地域、历史文化可分为夏、殷商、东夷故地和周王畿四个地区。
夏商以来,四地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诗经》中的婚恋诗不同程度地带上了四处地方地域文化的色彩。
第三部分,分析《诗经》中婚恋诗形成的价值文化原因,《诗经》所诞生的西周和春秋前期是历史悠久的贵族文化仍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择偶方面重门当户对、内外美兼重,在家庭方面重夫妻和谐和后嗣的生育,这种价值观不能不影响到《诗经》婚恋诗的艺术创作。
结语部分简单论述了《诗经》婚恋诗的艺术风貌和它们所产生的社会条件。
诗经研究论文
诗经研究论文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
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一、引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
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张寒心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平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论文概括:《诗经》中有四大类婚恋诗:恋爱诗、婚嫁诗、思妇诗、悲叹诗,可以发现《诗经》时代的三大婚恋观:崇尚爱情和婚姻基本一致、歌咏恋爱自由与感情专一、渴望琴瑟友之与白头偕老。
写作材料检索:我共用11种检索手段找到22种结果。
一、在学校图书馆通过图书检索系统找到两本书籍。
(1)《诗经》,分别有古籍和中华书局,仔细阅读书中所有与婚恋相关的诗歌,找出《诗经》中所描写的先时期的婚恋观,为写作论文打下基础。
(2)《诗经译注》,古籍,作者程俊英,通过译注理解《诗经》中有关婚恋诗歌的具体容和具体含义。
二、在中国知网中,以文献为子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作者:鲁洪生 2006年11月第29卷第6期 77~84页。
作用:阅读《从<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我们了解到了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从而正确地解读作品,更好地评价《诗经》中的婚恋诗。
在我们写作论文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交代一下《诗经》婚恋诗的创作背景。
(2)《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作者:周健伟 2013年第12期 32~37页。
作用:阅读《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我们了解到先时期女性的爱情观,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通过女性的视角来展现《诗经》中的婚恋观。
三、在中国知网中,以文献为子数据库,以参考文献为检索项,以诗经婚恋诗为检索词,共搜到两篇文献。
(1)《从动植物看<诗经>时代婚恋风俗》,作者:兴莲 2015年8月61~62页。
作用:阅读《从动植物看<诗经>时代婚恋风俗》,我们了解到《诗经》中运用大量动植物意象比兴,我们在写作论文时也可以从动植物入手来展现《诗经》中的婚恋观。
《诗经》与周代婚恋研究综述
古代文学《诗经》与周代婚恋研究综述朱芳容【摘 要】《诗经》中的婚恋诗有八十多首,占总数近四分之一。
它们生动地描绘了周朝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场面,使在几千年后的我们能感受先人的爱恨别离,去探寻现代婚恋的源头。
【关键词】婚恋诗 婚姻观念 婚俗 婚制《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包含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古代诗歌305首,分作风、雅、颂三部分。
婚恋诗基本收录于《风》,以郑风、卫风最为有名。
这些婚恋诗反映了男女恋爱、嫁娶和婚制的社会习俗,具有很好的研究与欣赏价值。
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依据,概括总结婚恋诗中所表现的周代恋爱、习俗及婚制,为进一步研究做铺垫。
一、研究综述男女交往从宽松自由到严格拘谨,自由恋爱到媒妁之言。
西周初年,婚姻自由不受限,未婚男女可以踏春出游、赠物定情。
男女相识相恋也多于节日聚会。
随社会的发展,礼乐制度逐渐成型,男女交往开始受到礼教束缚。
父母、媒人的撮合成为嫁娶的先决条件,聘娶婚成为缔结婚姻的主要形式,“六礼”则是婚礼形式。
贵族婚礼用具讲究,服饰精美。
平民虽行“六礼”,但朴素简单。
女子出嫁时要有车辆亲迎,婚礼一般在晚上举行。
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礼后便到适婚期,实行聘婚制,同姓不通婚且双方都必须身世匹配。
即便婚制如此,但适婚男女不一定在此阶段成婚,所以年龄达到最低成婚限度的未婚男女,就必须被强制成婚,这种婚姻被称为“婚会”或“合独”。
此外还有赘婚制:指男方入赘,媵妾制:指女方有姊妹和侄女陪嫁,共妻制:指兄弟同妻,收继制:指夫家继娶寡妇。
人们非常注重门第观念,尤其是诸侯贵族的婚姻,都是以政治或经济目的为导向的,媵嫁婚就是在门第观念下形成的一种婚姻形式。
二、周代婚恋、习俗与婚制(一)从婚姻自由到聘婚制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诗经》中所有的婚恋诗描述的都是周代关于恋爱、婚姻和成婚习俗。
古代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冬天至初春为农闲时期。
而在春耕之前的二月和三月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活动。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族诗歌总集,编纂于西周时期。
它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深刻的意象闻名于世。
其中,婚恋诗意象作为《诗经》的主要题材之一,通过诗歌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于婚恋、情感和家庭的思考和追求。
本文将对《诗经》中婚恋诗意象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一、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展现了一种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
在古代社会,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婚姻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诗经》中的诗人通过表达对婚姻仪式的赞美和重视来传递这种观念。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于婚姻的认同和推崇,将婚姻视为美好而神圣的事物。
二、男女角色的描绘在《诗经》的婚恋诗中,男女角色的描绘常常突出了男子的英俊和女子的美丽。
这一特点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社会注重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这种价值观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国风·邶风·车胤》中的“东方之日兮,彼姝者也。
在我室兮,於良人也。
”中的彼姝者即指女子的美貌,於良人则对应着男子的英俊。
三、家庭关系的表达《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还展示了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表达。
古代社会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庭关系的和睦,这一观念贯穿于《诗经》的婚姻诗中。
例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有艳丽兮,如那令兮。
令兮者,舜之丞。
”中的舜之丞表达了家庭的关系和重要性,凸显了家族的延续和家庭的和睦。
四、爱情与人性的探索除了展现婚姻与家庭关系,婚恋诗意象也通过爱情的描绘和人性的探索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揭示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内心的纠结。
例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瞻彼淇澳,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这一句通过对待异性心态的描写,表达了对尚未相遇的爱人的期待和思念之情,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深沉、复杂的思考。
《诗经》中爱情的研究论文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
风即指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城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
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例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
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论文提纲论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点: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的分析,论述其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婚恋风俗。
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那种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干涉婚姻的反抗。
论证过程:一、论述《诗经》的价值与地位;二、简介《诗经.国风》;三、分析《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婚恋风俗,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附参考书目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
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
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
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
”(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
诗经婚恋诗文献综述范文
诗经婚恋诗文献综述范文婚恋诗包括恋爱诗和结婚诗,包括了恋爱和婚姻之中的各个环节。
其中既有着初恋的青涩和懵懂,也有着热恋的火辣和执着,有着暗恋和单相思的苦涩,也有着两情相悦的甜蜜。
当恋爱发展为婚姻,《诗经》更是以其现实主义风格描绘了婚姻的各种状态,有受父母阻拦而无法嫁给所爱之人的愤懑和不满,有婚礼的盛况和夫妻和悦般配的喜悦,有被爱人抛弃愤怒难耐的无奈苦涩,也有着思念远方情人的担忧与焦急。
可以说,《诗经》之中的婚恋诗写尽了恋爱婚姻的种种酸甜苦辣,以其现实主义特色和人文关怀体现出了特殊的美学价值。
一、喜剧之美喜剧是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性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以欢乐喜悦为主要基调的文学作品以其体现了喜剧之美而打动人心。
富有喜剧之美的作品在《诗经》的恋爱诗之中并不鲜见,反映了周代的盛世风貌,这些诗歌传唱千年尤能打动读者。
《卫风·木瓜》就是一首富有喜剧色彩的婚恋诗,以男女青年互赠定情信物为主题。
施东东指出:“(它)题目虽小,但描写刻画精致深刻,将恋爱之中的男女羞涩而又难掩喜悦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幅恋爱小品以姑娘赠送木瓜、木桃和木李等新鲜甜美的水果为开端,以鲜美的水果承载情谊,并传达给意中人。
而姑娘心悦的小伙子也赠以琼浆、琼瑶和琼玖等等佳酿,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点名两人是私定终身互赠情物,这种充满了恋爱喜悦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邶风·静女》是有一首富有喜剧色彩的婚恋诗,描写男女幽会的喜悦,生动而又活泼。
在《诗经》所有的婚恋诗之中,《邶风·静女》是描写男女幽会场景最为生动而完整的,有双方恋爱的时间、私会的地点直至双方幽会的全部场景。
文静美丽的姑娘在等待心上人,在墙角处偷偷躲藏起来。
与姑娘幽会的小伙子来到墙角,遍寻不到姑娘,急得搔首踌躇,一边挠头一边走来走去,极具画面感和喜剧色彩。
二、悲剧之美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作为人类感情之中最为美好的爱恋也因此成为悲剧的重要主题。
《诗经》的婚恋诗分析
《诗经》的婚恋诗分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
这些与时代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诗中的反映的内容和情调,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论述。
1.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讴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
爱情是什么,是永远存活在乌托邦的国度里而又始终受到深陷其中的男女所顶礼膜拜的一种微妙感觉。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无疑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
因而也成为了文学中一个永恒不变、青春永驻的主题。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调,但不管是何时,爱情都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冲动。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1.1反映爱的热烈与欢乐。
古代婚姻存在人们的思想中就是“媒约之言,父母之命”,青年没有恋爱的自由,一切听命于媒约之言或者父母之命。
年代越是古老,这种风俗越是浓厚。
男女之间只在履行着一种责任,一种风俗。
其实不然,在《诗经》中我们看到在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看到了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大胆表露情感的欢乐场面。
诗经中婚制和婚俗的研究综述
诗经中婚制和婚俗的研究综述《诗经》中的爱情诗一度被曲解,近来逐步恢复原貌。
其中的婉转情韵,虽经千载,如今读来仍有感于心,它反映出的当时婚俗与民俗也极具研究价值。
一.一夫一妻制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原始群婚、血族群婚、亚血族婚、对偶婚等形态,后来才正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由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实行,女子离开自己氏族嫁到男方,从夫居住,所生子女由父系计算世系。
《周官》记载:“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这种活动很可能是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过渡形态遗留。
至今苗族仍有“游方”等类似社交活动。
从《诗经》中可以看出,一夫一妻制已确立下来。
《周南·桃夭》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句子,明显是女子出嫁到男家。
《卫风·氓》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从中可看出对爱情的专一已是一种通行的道德观念,并有信誓来坚定专一的爱情。
这种观念只有在父系社会一夫一妻制确立时才可能产生。
至于《鄘风·柏舟》中“之死矢靡他”的激烈誓言,就更加动人心魄了。
其《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及《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唐风·羔裘》“岂无他人?维子之故”,无疑是一种与现代极为接近的专一爱情观。
二.婚礼制度周代有一整套婚礼仪式。
据《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有六道程序是为六礼。
包括:(1)纳采。
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亲,得到女方应允后派使者送上雁为礼物,向女家正式提出缔婚要求。
(2)问名。
男方使者问女子生母之名,以分嫡庶,并问女子名字、排行、出生年月,以用占卜。
(3)纳吉。
男方占卜,获吉兆后派人带着雁到女家报喜,行纳吉礼后,婚约正式确定,凶兆则无须纳吉。
【文献综述】浅论《诗经》中的相思诗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浅论《诗经》中的相思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开《诗经》的第一页,我便被这样的千古爱恋相思的绝唱所着迷。
再细读《国风·汉广》、《邶风·简兮》、《秦风·蒹葭》、《陈风·月出》这些相思诗所显示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相思是没有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目的,冲破封建制度的枷锁,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对人类纯真美好情感的讴歌,是对纯美人性的呼唤。
通过图书馆藏书阅读相关书籍方玉润《诗经原始》,李兆禄《诗经·齐风》研究,金启华《诗经鉴赏辞典》,程俊英、蒋见远《诗经注析》。
通过中国知识资料总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易起论文网等书籍,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关键字”、“文章名”精确检索收集到关于《诗经》篇目研究和观点,如“卫厚生‘自由与忠贞:古老爱情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顾颉刚‘中国古代歌诗研究,论诗经所录为乐歌’”这些期刊和书籍资料对我论文的筑建提供了有很大的参考和指引价值。
前人对于《诗经》中的相思诗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思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一、《诗经》中相思诗所体现出来的爱情价值观以及对现实意义赵林溪,党洁琼在“《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爱情是丈学作品中一个永性的主题。
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
本文通过时《诗经》爱情诗的详细解读,重滥了远古人类单纯关好、真攀自然的爱情生活,领悟先民们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的深层内涵,探掘( 诗经》爱情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通过“单纯美好、真挚自然”“审美观照、人性感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
并发出了“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求索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
被上古人类坦诚真实的爱情所感动。
”这样的感慨。
卫厚生在“自由与忠贞:古老爱情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提出,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
关于诗经婚恋诗研究的文献综述 (2) (1)
关于《诗经》婚恋诗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 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
下面将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
关键词:《诗经》; 婚姻爱情诗;婚制;国风《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诗经》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
作为我国文学的初级阶段,《诗经》的婚姻爱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状况: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忠贞的同时,必须冲破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婚姻的不幸更加剧了她们的痛苦。
从这可以看出《诗经》婚恋诗有其独特之处, 也因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就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
《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反映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诗经.国风》中婚恋诗来自于各个地区、各个诸侯国, 这些地域、部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与艺术风格。
周南、召南和王都是周王朝直辖的千里王畿之地, 因而深受周人礼乐文化的影响。
周人在婚恋生活中,遵循礼法,重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重的是“夫妇有义”婚典制度。
如《周南.桃夭》中祝福新婚妻子以及祈望家族的繁荣昌盛《召南.鹊巢》表现的是贵族女子出嫁时仪仗的盛况; 《召南. 何彼襛矣》则描写贵族女子出嫁时车辆服饰的奢华艳丽。
而十五“国风”中, 郑风、卫风、邶风、鄘风、陈风这几国风诗,是与周人的精神传统不同, 多是充满野性气息的婚恋诗作,呈现出迥异其他“风诗”的鲜明的文化特点。
《郑风.溱洧》描写了在三月上巳,趁去河边拔灾祈福的机会, 女主人公主动邀请男主人公去河边嬉游, 谈情说爱的情景。
这种赤裸裸的男女相悦之词, 散布于郑卫的诸多篇章之中。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纵横谈
论文摘要:与西方中以婚恋为主题的相比,中国的爱情婚姻诗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庄重典雅,温柔敦厚的品质,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缺少一种激动人心的原始的野性的力量;同时,由于两性在社会关系中地位的不平等,爱表现出以男性为中心的倾向,作为爱情主体的男女双方,缺乏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这使中国的爱情婚姻诗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病态之美。
一方面这种特质在《》中已有所表现;而另一方面《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由于产生的年代较早,与后代相比较少地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与后代的婚恋诗相比,也能较多地呈现表现出一种健康的趣味。
一:“欲”的引退与情人的隔离爱情与婚姻一向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因为婚姻也许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爱情应该是人类最伟大高尚并且不可或缺的情感。
世界文学长廊中因有了这一枝奇葩,放射出多少异彩,增添了多少生机。
但与西方相比,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显得缺少原始的野性,缺乏浪漫的激情。
在儒家伦理道德的统治下,被净化了欲望的中国人,他们的爱情也如一泓死水,波澜不惊。
荷马在其不朽的史诗《伊利亚特》中讲述了一个与美女有关的著名的战争故事,希腊联军为夺回美女海伦远征特洛亚,双方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成千上万的将士为此血染疆场。
而故事的结尾富于喜剧色彩,当海伦登上城楼,所有人为她的美丽而震惊,由衷地说,为了这样的女人,哪怕战争再持续十年,我们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中国美女的命运:西施被越王进献给夫差,作为腐蚀对手的工具;昭君被汉帝打发去匈奴,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
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他为了辛普森夫人毫不犹豫辞去王位,而中国的唐明皇却江山情重美人轻,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可以把心爱的女人缢死!这些文学故事或历史事实,鲜明地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气质。
我们不能轻率地指责唐明皇薄情,真正富于意味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恐怕是二者所处的不同的文化语境。
在西方的文化传统里,好色通常不会被理解成品行上的瑕疵,有时甚至是值得夸耀的优点;而在中国,好色会成为一个人道德上致命的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诗经》婚恋诗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 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
有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
下面将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
关键词:《诗经》; 婚姻爱情诗;婚制;国风
《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诗经》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
作为我国文学的初级阶段,《诗经》的婚姻爱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状况: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忠贞的同时,必须冲破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婚姻的不幸更加剧了她们的痛苦。
从这可以看出《诗经》婚恋诗有其独特之处, 也因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就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
《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反映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诗经.国风》中婚恋诗来自于各个地区、各个诸侯国, 这些地域、部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与艺术风格。
周南、召南和王都是周王朝直辖的千里王畿之地, 因而深受周人礼乐文化的影响。
周人在婚恋生活中,遵循礼法,重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重的是“夫妇有义”婚典制度。
如《周南.桃夭》中祝福新婚妻子以及祈望家族的繁荣昌盛《召南.鹊巢》表现的是贵族女子出嫁时仪仗的盛况; 《召南. 何彼襛矣》则描写贵族女子出嫁时车辆服饰的奢华艳丽。
而十五“国风”中, 郑风、卫风、邶风、鄘风、陈风这几国风诗,是与周人的精神传统不同, 多是充满野性气息的婚恋诗作,呈现出迥异其他“风诗”的鲜明的文化特点。
《郑风.溱洧》描写了在三月上巳,趁去河边拔灾祈福的机会, 女主人公主动邀请男主人公去河边嬉游, 谈情说爱的情景。
这种赤裸裸的男女相悦之词, 散布于郑卫的诸多篇章之中。
有野外邂逅, 唤起男性爱慕之情的《郑风.野有蔓草》; 有描写约会中男女情意真情的《邶风. 静女》; 还有在舞蹈中产生爱情, 赠物定情的《陈风.东门之枌》。
虽然都是在殷商之风习下的婚恋诗作, 但要细分还是可以看出郑地与卫地风俗上的细微差别。
郑地风俗“淫”, 因而男女欢情的诗作多。
而卫地“薄恩礼”,弃妇怨词多。
唐地诗歌的特色是“忧思深远”, 。
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在朝不保夕的生活中,人们对于生命的流程与生命的意义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故《唐风》才有这样的“死生之虑”。
息。
最具有浓烈唐风品格的是悼亡诗《葛生》。
诗中“夏之日,冬之夜”六字最为惊心动魄,夏天的白日, 冬天的夜晚,是多么的漫长, 相聚于黄泉的时刻似乎还那么遥远,此六字写尽了人间的相思之苦。
二、反映了先秦的婚俗制度
先秦时代既是贵族婚制礼法的产生、确立时代, 又是婚制礼法与通行于民间的自由奔放的婚俗并存的时代, 因此,《诗经》中的婚恋诗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它们的并行轨迹以及矛盾斗争的烙印。
先秦的婚制, 首先是针对贵族统治阶级制定的。
《诗经》中有不少反映贵族婚姻的诗篇,大都反复强调了具有“三重”特色的婚制准则, 并大都具有鲜明的聘娶和媵嫁色彩。
这些诗篇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排场大。
如《卫风·硕人》、《召南·何彼矣》、《大雅·韩奕》等诗都描写了贵族豪华奢侈的媵婚场面。
二是怨愁多。
在婚制礼法下的贵族女子,没有什么婚恋自由可言, 更不上什么“爱情”多数已嫁的贵族女子则只能忍受礼法带给她们的痛苦, 如《邶
风·泉水》、《卫风·竹竿》都表现了远嫁在外的贵族女子不能返乡探亲的怨愁心情。
三是丑闻多。
如《邶风·新台》、《风·墙有茨》、《载驱》诸诗,都记载并揭露了贵族荒淫乱伦的丑行。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揭露统治阶级丑恶的诗篇,都是民间作品, 可见人民群众对虚伪丑恶的婚制,对贵族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是十分鄙弃和厌恶的。
庶民百姓的婚姻只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政策就可以了,因此礼教对民间婚姻的指导和规范, 在某种程度上就显得较为宽松和开放。
所以《诗经》中的一些婚恋诗,在《诗经》时代的某些时期, 某些地区表现了某种程度的婚恋自由。
这便是《诗经》中那些表现了真情实感和行为自由的情歌得以产生的客观环境。
三、带有鲜明的民歌特色
风、雅、颂是对《诗经》从音乐上的分类。
《风》是指不同地区的民歌。
《国风》中包括十五个地区和诸侯国的作品。
《雅》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
《诗经》中有《小雅》、《大雅》。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它包括周、鲁、商、夏颂。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存在于十五国风当中,《小雅》、《大雅》中只有四篇是爱情诗,而《国风》中除了《周南》、《召南》外, 都是中原各地的民歌, 因此婚恋诗具有民歌色彩。
此外,爱情诗大部分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创作, 而非贵族和统治阶级的创作, 因此也有一种天然的民歌色彩,其中的大多数作品多以女性的口吻写作, 更能反映早期先民文化中的女性的心理。
《将仲子》着力刻画了女子的内心矛盾, 表达了压抑的青年渴望冲破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
这篇是郑地的民歌,在《郑风》中总共有十二篇诗,其中婚恋诗便有九篇,这不仅证明了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其民歌成分大。
此外,婚恋诗大都大胆泼辣,体质短小, 带有鲜明的民歌特点。
综上所述,《诗经》从诗歌内容、诗歌题材、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当时特殊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背景。
参考文献:
【1】张晶晶.《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9月
【2】吴贤哲、李珉. 先秦婚制和婚俗在《诗经》婚恋诗中的反映【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2月
【3】李丽萍. 《诗经·国风》婚恋诗的地域性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