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巨变换新颜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0c3a7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5.png)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我国的改革开放让经济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回顾历程,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在40年前,人们所行走的路大多是羊肠小道,路况艰难,出门办事就得花费一整天的时间。
而现在,随着国家农村路路通工程的实施,道路到处都硬化了,出门就更方便了。
家里的经济作物、特色水果等都可及时快捷送到远方。
而那一条条国道、省道将各个城镇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篇二)车的更替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出门办事主要靠徒步,辛苦可想而知。
那时,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
而现在,随着经济的长足进步,很多农村家庭已经拥有了摩托车,有的还买了农用车跑起了运输,用机械做农活等。
相信再过时日,家家户户包括农村有轿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
篇三)房的变换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房子多数是土坯房,条件非常简陋。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房子也在不断变化。
现如今,农村的房子已经不是单纯的土坯房,而是采用了新型的材料,有了更加现代化的设计和装修。
这不仅让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提高,也让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出生在内蒙古**,在草原上成长,因此我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我的心情也随之波动。
XXX位于祖国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098公里。
它东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西接乌兰察布盟,南与河北省承德、张家口相邻。
总面积为20.3万平方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这里有着1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草原改革开放的大幕。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盟的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的2.16亿元增加到291.18亿元,增长了22倍。
工业增加值由0.35亿元增加到141亿元,增长了47.3倍。
固定资产投资由6503万元增加到331.3亿元,增长了509倍。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7d453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6.png)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第一篇: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征文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1979年,那是一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转眼间时间的车轮已转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个春秋,作为一名80后,我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但却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可喜变化,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电视机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电脑、ipad也早已习以为常,而对于童年时代的我来说,经历了煤油灯那昏暗、恍惚的时代,能在白炽灯下看书已是一种幸福的事了;能坐在黑白电视机旁看《西游记》更是一种奢侈。
孩提时,夏天没有电风扇,一到傍晚我和姐姐把凉床、椅子搬到院子里乘凉。
爸爸妈妈忙了一天的农活,这时也闲下来,用小小的蒲扇来回摆动,帮我们驱赶暑热和蚊虫,即使这样,我们还是经常满胳膊、大腿蚊虫叮咬的红包。
冬天寒冷,我裹的跟球似得,还是满手冻疮。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村里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夏有电风扇、空调;冬有空调、取暖器,人们再也不用害怕严寒和酷暑了。
话说“富不富,要看路”,我们小时候的交通工具基本是腿,孩子们最怕的是雨雪天气,每逢下雨雪本就凹凸不平的小路更加的泥泞难走。
再看看现在,水泥马路就像蜘蛛网似得纵横交错在乡间,铺到家家户户的门口。
家家都有电瓶车、摩托车,小汽车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
人们在空闲时还能坐上动车,全国各地的旅游,生活好不惬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四十年风雨征程,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新时代的“四大发明”:支付宝、高铁、共享单车、网购,都为我们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广提供了支持,家乡的人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心仪的物品,再也不需要为了买一台电视而花一天的时间到市里去了。
大家都笑称:“在互联网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
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还是教育。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400字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a9645c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0.png)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400字(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斗历程,不禁感慨万千。
某某年前,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好一点的能铺上石子砂石就很不错了,记得小时候,家住某某农村,那是一片山区,人们出行是很不方便的,出门办事或到镇上赶集,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
而所谓的路,也就是那一条条羊肠小道。
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就靠近岩石边上,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为了及时办好事就必须得赶时间,人们很早就得起床,趁得月色匆匆而行,再匆忙而回,一般来回都要花费一天时间。
如果是买卖东西,还必须得肩挑背扛才行。
因为不方便和不能远行,记得年幼时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和父亲去集市上热闹一回,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想着外面的天空。
到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了。
那时对于路,已经有了变化,人们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修好路,路通才能发展,路好才能提高效率。
因此,在不是农忙的时节,村里会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进行修路,将一些小路拓宽,将弯路拉直,有条件地铺上石子砂石等,这样在雨天出行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就方便多了。
而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小孩子可以随时和家人去赶集,到集市上看看逛逛,不用掐指盼日到年关。
再后来,有些路慢慢铺上了沥青、三合土等,路也平整了不少。
(二)车的更替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徒步,跋山涉水,顶风烈日,辛苦可想而知。
记得开放最初几年,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
那时,看到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要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煞不已。
而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有了长足进步。
很多农村家庭大多有摩托车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有的还买了农用车跑起了运输,用机械做农活等。
相信再过时日,家家户户包括农村有轿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毕竟时代不同,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成果会进一步得以体现。
征文:改革开放四十年山区农村换新颜
![征文:改革开放四十年山区农村换新颜](https://img.taocdn.com/s3/m/316d0e5e02768e9951e73888.png)
征文:改革开放四十年山区农村换新颜
我感觉山区农村的面貌真的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不信请你将历史的镜头拉向我的家乡**镇。
从远处看,到处是起伏连绵的青山,山间有一条小河,那就是古老的牛头河,**镇就坐落在牛头河畔。
牛头河穿街而过,把古镇分成了南北两片。
河北面的那一片排布整齐南北巷道交错的平顶民居就是薛家新村,那红墙青瓦砖房的是**村和马堡村。
河南面除了漂亮的民居外最显眼的那就是**中学。
走进民居看到的是硬化的院落,室内地面是地板砖,墙面是涂上白漆的白粉墙,屋顶是塑料板吊顶,连照灯都是几百元的洋皮灯或是琉璃玻璃灯,家具有沙发,大衣柜,大彩电,洗衣机,几乎家家都这样。
厨房里有电磁炉,电冰箱,电饭煲等新式家电。
走进学校,教室,宿舍,餐厅都是楼房,地面全部硬化,连操场都是水泥地面,教室内课桌是崭新的铁制单人升降桌,座椅是有靠背的铁制木面靠椅,黑板是镶嵌了57寸网络电脑电视的能拉动的黑板。
理化生三个实验室里48座实验台摆放整齐,实验设施一应俱全。
学生宿舍是一人一铺的高架床,墙壁上布置了鼓励学习上进的标语,窗上挂着鲜艳温馨的窗帘。
餐厅里宽敞明亮,布置着四座一体的几十个餐桌,能容纳二百人左右同时进餐。
操作间的设备更是新奇多样,有四门冰箱,保温桶,保温车,使用液体燃料的新式炉灶,体积好大的抽油烟机,三相压面机,绞肉机,馒头机,和面机,大型电饼铛和留样柜。
操场上,硬化的水泥地面上竖立着三付不同式样的篮球架,钢化玻璃的,立柱式的,拉杆式的,还有两幅高低单杠,两幅高低双杠,四米长的平梯,高低不同的两个爬梯,三幅铁制乒乓球台。
这就是现在山区农村的村镇、学校的面貌。
再将历史的镜头。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6篇(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6篇(家乡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bbaba216edb6f1aff001fbe.png)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6篇(家乡变化)(篇一)勇立潮头正腾飞我与祖国共成长**素有“淮军故里、改革首县、花木之乡、巢湖明珠”美誉。
中部有国家森林公园“庐阳第一名山”紫蓬山,东临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南部有国家5A级景区——千年水乡古镇三河,水天一色,风景秀丽。
勇立潮头鲲鹏展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看**大地,改革发展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奋发图强的**人民继续书写着曾经“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1978年9月,**山南率先在小井庄推行包产到户,是全国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地区。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县委县政府顺应发展大势,解放思想,一心一意谋发展,以争创国家级桃花工业园为龙头、柏堰科技园和新港工业园两个合作园为两翼,规划建设九个乡镇聚集区,华南城、新港南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祥源花世界加速推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厚积薄发,鹤啸九天。
**年,**县第一次成功跨入全国百强县榜单,位列当年全国第94位,为当年安徽省唯一入选百强县,彻底甩掉贫困县的帽子。
县域综合实力连续9年进入全国百强,**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64位。
国家工信部赛迪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发布“县域经济全国100强(2018年)榜单”,**排名第55位,是安徽唯一进入百强的县。
厉害了,我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在全国百强方阵中,争先进位永远在路上!我们决不能有丝毫懈怠,惟有自我加压,拉高标杆,持续跨越,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县域主要发展指标早日晋升全国五十强,”县委书记金成俊如是说。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走进桃花工业园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基于人工智能、控股技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的企业,产品遍布全国及亚非、北美、欧洲、大洋洲等。
“像码垛机器人产品,能让1个工位减少2名人力,现在合肥有数十家企业,都在用我们的产品。
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作文
![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bd144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2.png)
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作文岁月荏苒,转眼改革开放已经有40个年头了,这期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中,祖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步伐不断加快,离全面小康社会越来越近。
祖国在变化,我家也在变化。
“衣”“食”“住”“行”都在全方面变化。
变化最大的要算“住”啦!1982年,我妈刚出生,家里很穷,只盖了两层楼的房子,那钱还是借的。
14寸黑白电视机、沙发、书桌和一张床紧挤在二楼,只开出一条小道,一个人连转身都难。
夏天,厨房里潮湿阴暗,时常漏水,一不小心就摔倒。
15年后,爷爷、奶奶揣着借来的3000元进城开店做起了油漆生意,凭着“诚信”二字,生意越做越大,也买下了100多平米的商品房。
家里的地板可光滑平坦啦!墙上装着精美大吊灯,摆上电视机,配上透明的茶几,放上柔软的沙发,栽种一盆植物,环境十分清雅。
妈妈还有了自己的小房间。
之后,又增加了“奔腾4”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桦木老板桌等“家庭成员”。
爷爷奶奶都有了高档手机,还盖了厂房工作。
如今,我家都住上了豪华的别墅。
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行”也在变化。
以前,每逢年关爷爷外出结账收款或全家探亲都得坐一辆摩托车。
这也算好了,两辆自行车终于“光荣退休”了。
但当寒风吹来,雨点打来,摩托车是不能抵挡的。
所以“忍寒挨冻”了几年,它也“光荣下岗”了,换“广汽本田”啦!坐在里面可舒服着呢!开空调冷热皆宜,没事听广播,烦了看影片,累了躺会儿。
改革开放40年家乡巨变征文12篇
![改革开放40年家乡巨变征文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22893376c66137ef061908.png)
改革开放40年家乡巨变征文12篇【篇一】我在城里买的新居落成,便从镇上喜迁城里居住。
我特将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住些日子。
晚上,母亲要我和妻子陪她去逛夜市,小洋河边,垂柳依依,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在景观带灯光的映衬下,美丽极了。
到了步行街,五彩缤纷的灯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母亲好奇地问我:“林子,这么多的灯光,我怎么没有看到电杆和电线呢?难道灯光从地下生出来的不成?”“妈,被您猜对了,电网都是在地底下呢。
”母亲瞪大眼睛自言自语道,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记得我小时候,每到晚上,母亲就点着在碟子里用棉花搓成捻子的油灯,我们兄妹几人就在昏暗如豆的油灯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为了节省豆油,母亲就和我们合用一盏油灯,在灯下或缝补衣服,或纳布鞋底,有时也打些草帘子、搓草绳、织渔网来换工分。
由于光线太暗,母亲在缝补衣服时,时常一不小心就和针尖“亲密接触”,戳得母亲手指鲜血直流。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眼睛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也渐渐变得有些混浊。
【篇二】有了煤油计划,我家每月可分得一斤煤油。
母亲就把我们用掉的黑墨水瓶子,用火纸裹成捻子,做一盏煤油灯。
每月一斤的煤油是上月接不上下月的,有时还得点上豆油灯。
一次,我嫌灯光太暗,便和弟弟争着要把灯靠近自已,弟弟也不相让。
就在相互争着要灯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母亲好不容易在邻居王大爷家借来一瓶煤油灯里的煤油打翻了,着火的灯捻还将弟弟的手烫伤了。
母亲气极了,拿起扫帚对着我的屁股狠狠地打了两下,将我打得哇哇直叫。
母亲坐在黑暗的屋里,一把搂着我和弟弟唉声叹气,我分明觉得有母亲的泪水滴在我的脸上。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的家乡,忽如一夜梨花遍地开。
农村土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起来,煤油灯变成了罩子灯,尽管屋里亮堂多了,可仍点的是煤油。
每当母亲望着五里外城里的灯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说,什么时候能将电通到我们家里就好了。
虽说那时煤油已变得不是紧销商品,那远处的灯光仍成了母亲心中的企盼。
家乡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范文
![家乡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7c95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0.png)
家乡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范文引言40年前,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全面实施,从此改变了家乡的命运。
这篇文章将回顾家乡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经济变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的农田变成了繁华的城市,农民成为了企业家和创业者。
外资和技术的引入,为家乡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变革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使家乡的社会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解放,文化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
追求个人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在家乡蔓延开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家乡的社会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中。
生态环境保护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得到了重视。
大力推广绿色发展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家乡的山水苍翠,空气清新,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居住环境。
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家乡的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农民积极参与农产品市场化,并通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实现了农业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腾飞。
小康社会的实现40年来,家乡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一步步迈向了小康社会。
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质的提升,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家乡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定。
结论家乡的伟大变革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践。
40年的时间里,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成果斐然。
改革开放40周年,正是我们对家乡这一伟大历程的纪念和赞美。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秉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为家乡的繁荣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征文范本一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征文范本一](https://img.taocdn.com/s3/m/01d788a58762caaedd33d487.png)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征文范本一【篇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浪潮,像一只无形的巨手,不断翻耕着、点燃着、推动着中国这片博而古的土地由外而内地加速更新,沧海桑田已不再是神话,大至国家形象、前沿科技与民生工程,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与精神面貌,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实实在在地激荡着、温暖着广大老百姓的心,改革发展也渐渐演化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内生动力。
家乡的这五年我的家在湖南省的一个小村庄里。
2013年以前,我寄宿在学校,每周或每月回家一次,感觉家乡多年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时间在这里行走得非常缓慢,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但它,始终是老样子,依旧那么落后,科学技术与它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实在要找出一点关系来,也就是电视在这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村子里还有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盖的砖瓦房,有些用木材做支撑,这些房子饱经岁月的洗刷,犹似一个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而恰巧,这种房子里住的大多数是替外出工作的子女家带着孙辈的老人。
我每次看到这些房子,心里总在想:它们会不会在下一个狂风暴雨到来的时候倒了呢?如果真的倒了,那住在里面的老人孩子该怎么办呢?乡亲们告诉我,国家拨下来的扶贫或建设新农村的钱真正到咱们村就没剩多少了,如果拆了这些老房子,那这些人家的住所问题怎么解决?他们都经济上很困难,没有钱盖新房,而咱们村里各家各户的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左邻右舍平时送点柴米油盐接济他们倒好说,要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去常住确实比较为难。
除夕夜再也不停电2013年以后,我上了大学,基本上是半年回家一次,然而,就是在我四年大学假期回家期间,我开始一点一滴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先是村里的老房子越来越少,最后一栋已经倾斜的老房子也在去年被拆掉了,取代它们的是一幢幢堪称乡间小别墅的新房,倒使得几年前村里盖的那些房子都有点黯然失色了。
其次是村里买家电的人家越来越多,冰箱、洗衣机、电暖桌、电磁炉、微波炉等等逐渐在我们村得到普及。
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家乡巨变换新颜
![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家乡巨变换新颜](https://img.taocdn.com/s3/m/337ac36ef7ec4afe04a1dfe4.png)
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家乡巨变换新颜导读: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这两个纪念节点的“汇合”,让中国社会有了回望与前瞻的历史契机。
如果把40年改革开放浓缩成一首壮丽诗篇,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题眼”;如果将4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给中国梦绘一幅通景画卷,民生也依然是生动传神的“点睛之笔”。
以下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征文,以供参考和学习。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巨变换新颜1948年2月,我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龙泉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65年,我从县“社教”工作队积极应征参加日夜崇敬的人民解放军,2004年从军队中光荣退休。
军旅生涯40年,人老心未老,思乡情更浓。
尤其近些年总难忘对家乡的眷恋,对家乡每一点变化都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感触很深,今天重拾旧情,回忆往事更显得激情满怀。
龙泉村地处豫北平原黄河故道的古汉阳堤上。
据《新乡县志》记载,明代的1462年黄河南徒改道,遗留下故道古堤,在这一带黄河故道上到处是纵横交错的深沟、起伏不平的沙丘和茫茫无际的盐碱地。
而我的先辈就是在这样恶劣贫穷的自然条件下煎熬挣扎,繁衍生息。
解放前,龙泉村是新乡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50多户,1250多人,3000多亩土地,以黄河古堤为界,一半是堤上沙土地,一半是堤下盐碱地,“夏季水汪汪,冬季白茫茫,下雨泥巴浆,晴天沙飞扬。
沟沟坎坎无水浇,十年九旱粒不收,一年半载外逃荒。
”这就是龙泉村的旧时写照。
我至今清楚记得,当时龙泉小学是由一座旧庙(结义庙)改造而建的。
1955年读小学时在结义庙后墙神龛里还供着神像,我们在大殿内听老师讲课,也常听父辈们讲村里的故事。
当时龙泉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最早成立了农业互助组和农业初级合作社,共同走集体化道路。
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七里营乡数十个农业高级合作社于7月自发联合成立了大型农业合作社,后改称为“七里营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征文范本二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征文范本二](https://img.taocdn.com/s3/m/11e8ac326c175f0e7cd1378d.png)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征文范本二【篇一】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口,平坦的水泥路面穿村而过,一辆辆小车来回穿梭,村道旁的路灯整齐划一,绿化的树木随风摆动,自来水通到了厨房,一座座平房站立在村道两旁,瓷砖墙,大红门,耀眼增光,院落里有了洗澡间、客厅,洗衣机、液晶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经普及,增添一辆小汽车也不足为奇,这一切是眼下老家农村看到的现状。
提起现在的生活,用八十多岁奶奶的话说盖上八床被子做梦也梦不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我们这些处在农村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我出生华北平原的一个普通农村,听我的奶奶讲,以前我的家乡很贫困,一大家人都挤在一件小小的土坯房里,里面的光线很暗,即便有煤油灯一般也舍不得点,没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补丁,并且大的穿了小的又之后穿。
村子里的人是吃不饱、穿不暖,农民们靠抢公分、分粮、分钱。
一年到头分的粮食,不够吃,钱也不够,有时连盐都买不起吃。
村子边上有一眼井,全村几百口人吃水全靠它,每次绞水最少需要两个人,一个人绞,一个人帮忙拉绳。
一次一桶,相互帮忙,担满一瓮水往往需要一响时间,常常是井房边担水的人排起长队家里没有劳力的人家,吃水非常困难。
后来改成了电动绞水,村子里专门安排了一个人,把水放到水池子里每天定时供水这样人轻省了许多,年轻力壮的担水,老人、妇女架子车上放着水桶拉水。
再发展就是用水泵抽水直接抽到水池里,吃水还是靠人担、车拉。
现在用上了自来水,水直接进到厨房、院落,拧开龙头就可以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家家安上了智能水表,随时都有水。
以前孩子们在破陋的教室里读书,也有孩子因交不起几元的学杂费上不了学。
以前没有电气设备,要写远方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靠信件,这种方式又慢又不方便。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村里开始有了电视机。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聚集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里播放的精彩节目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家乡巨变征文精选10篇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家乡巨变征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3741ceb9f3f90f76c61b56.png)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家乡巨变征文精选10篇【篇一】我村处在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的白水县。
每年春冬两季这里的气候干燥而且多风。
路面上的小土堆遇到风就会飘散,整条路瞬间变的灰暗。
行走的村民时不时吐一下嘴里的沙土,骂一句:“这什么鬼天气,还让不让人活,都快成“土人”了!”虽是骂着,但每个人都心存感恩。
村民土生土长在这里,这条路不仅是祖辈们留下的,也是村民的朋友:他把大家送向了田地迎来了富强,把大家送到邻居家迎来了友善,清明节又把大家送向了思念迎来了和谐,所做的这一切村民们都记在了心里。
异乡游子经常提起他:“顺着村里的土路往前走,到十字路口往左拐就是我家。
”他为每一个游子指明了回家的方向。
(一)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天,有他的陪伴孩子们就不会缺失快乐。
大晴天,他为孩子们准备着小土堆。
孩子们围成一圈比赛,每踩一脚小土堆都会像“烟花”一样炸开。
孩子们喜欢打闹,他便把自己整理成赛道,让孩子们踩在自己的身体上奔跑。
孩子们大汗淋淋时,他又将自己扮成化妆师,在孩子们的脸庞涂上特有的“粉底”,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个成了花脸大将军。
如果是雨后,他便是孩子们的“魔术师”。
泥巴在他精心设计下变成了各种玩具:孩子们手中一会多了一只“兔子”,一会多了一个“变形金刚”,一会又开出了许多“小花”。
为了让孩子们不虚此行,他把自己捏成窝窝头形状,重重的摔在地上,只听“啵!”的一声,他安静的躺在那里,孩子们笑了他也笑了。
在他看来,只要孩子们能快乐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二)每一份好的东西都值得留恋,每一份快乐都值得分享。
生活不仅要学会取舍更要学会感恩。
也许是我怀旧,也许是我与土路的感情太过珍贵,我太想把它留住,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他的存在,但是我失败了。
一次回家我问小侄子:“平时你和小朋友在一起都玩什么游戏?”“我们在玩“王者荣耀”,我们班小强比我还厉害呢。
”“你们小朋友之间不玩别的游戏吗?”“放长假了妈妈经常会带我去学习班画画或者去补习班,很少玩别的游戏。
家乡的巨大改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范文
![家乡的巨大改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ec89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9.png)
家乡的巨大改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范文引言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我以我家乡为例,来讲述家乡在这40年里所经历的巨大改革,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工业和农业改革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家乡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十分落后。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通过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我们开始了一系列工业和农业改革措施。
工厂的建设和现代化农业的推进,使得我们家乡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家乡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老旧的道路被重新修建,水电站和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
这些改进使得我家乡的交通更加便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教育和医疗改革改革开放40年来,我家乡还在教育和医疗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
学校和医院得到了新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人民的教育和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尽管我们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浮现。
城市地区在经济、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发展要远远超过农村地区。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使城乡发展更加平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展望未来面对未来,我家乡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与外界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来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致力于解决环境保护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确保改革开放的持续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家乡经历了巨大的改革,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然而,我们也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这需要我们持续努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坚信,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们的家乡将继续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十春秋 家乡巨变 征文
![四十春秋 家乡巨变 征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0d098ddd3383c4bb4cd296.png)
四十春秋家乡巨变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人们在改革的浪潮中奋力拼搏着,努力着,改变着。
与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甘肃庆阳。
从前,我的父辈们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耕耘,但生活仍然捉襟见肘。
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没有电,更不用提智能家电。
到了晚上,只能用煤油灯来照明。
那时候,缺衣少食,吃了上顿没下顿;衣服破了补,补了破,破了再补,一而再,再而三。
一件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家家户户莫不如此。
据老一辈人说,以前贫穷的他们住的大多都是窑洞,因为窑洞冬暖夏凉,可是,有时候那些小的窑洞容易倒塌,因而人们住在里面总是担惊受怕的。
改革开放以后,原来低矮的平房如雨后春笋般已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来人们走的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如今已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原来人们穿的单薄破旧的衣服如今已变成了种类繁多的名牌,原来人们难以下咽的粗茶淡饭如今已被丰盛的山珍海味取而代之。
当时交通工具也是少之又少,屈指可数的自行车也仅仅只是当时的富有人家拥有的,无论路途有多遥远,有多泥泞,无论严冬还是酷暑,都要步行。
听外婆说,妈妈小时候上学要走很远的路,每天早晨上学时书包装两个馒头,就是妈妈一天的伙食。
听到这里,我心里五味杂陈,妈妈那时候条件那么艰苦都能坚持把书念好,而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汽车,火车,飞机,地铁,交通工具如同天空中那点点的繁星,应有具有,令人眼花缭乱。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养育恩。
改革开改后源源不断的惊天骇浪,冲走了唐宋的马乔奢淫逸,洗刷去清明的外商屈辱卑贱,淘尽了秦汉的腥风血雨。
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子女以荣辱为浆,以信念为帆,荡在奔流不息的改革长河中,溅起惊人的水花。
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艰苦奋进,庆阳历经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建设发展,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从温饱到奔向小康,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
因此,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应该忘记我们肩上所担负的使命,将改革开放继续下去,把建设家乡作为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的家乡的变化
![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的家乡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be1bb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b.png)
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的家乡的变化
T
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 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 的家乡也受益于这一变化,主 要体现在交通、通讯、能源等 方面。现在,我的家乡的交通 网络更加完善,通讯设施也更 加先进,能源供应也更加稳定。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人们的
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安全保障源自文化传承与保护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的家乡的变化
目录
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的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的家乡的变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思路和内容 大纲,供您参考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 高。我的家乡也经历了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上。 过去,我的家乡主要以农业为主,现在则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随着经济的 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污染都得到了有效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致力 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 的家乡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的改善,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社 会福利。现在,人们的教育水 平、医疗保障和社保福利都得
到了提高
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的家乡的变化
总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 社会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民生、推动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 决心 6. 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城市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我的家乡也紧随其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和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 善。现在,我的家乡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和文化氛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7. 科技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我的家乡也受益于这一 变化,科技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科技,互联网、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科技产品已经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效率 8. 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我的家乡也受 益于这一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不再局限于基 本的衣食住行,而是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享受
改革开放四十年安徽六安变化作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安徽六安变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12fe6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2.png)
改革开放四十年安徽六安变化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乡六安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前,六安还是一座很落后、很穷困的小城市。
当时,城里街道狭窄,路面凹凸不平,到处是土路。
马路两旁都是一些破旧的瓦房,甚至还有泥砖房。
夏天阳光毒辣时,房屋里会非常热;冬天寒风凛冽时,室内又特别冷。
全家人常常围坐在一个小火炉旁取暖。
那时,人们的生活非常贫困。
大人们常年在田里劳作,收入很低。
孩子们也要从小就干各种杂活,赚些微薄的零花钱。
上学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孩子甚至连小学都无缘就读。
家里的吃食更是朴素到了极点。
家家户户吃不饱,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玉米面、小米、高粱等杂粮。
家里如果杀只鸡、宰只猪,那就是过年过节的盛大"年夜饭"了。
每天中午,大家便两三个人分吃半个鸡蛋。
晚上,一小碗馊馊的咸菜就当吃了大餐。
在那个年代,六安的外地人印象停留在"乡下县城"、"小地方"四个字。
街上行人寥寥,市中心就一条小路,只有十来家破店铺和一座小集市。
快到傍晚,街上就很少有人了,只剩下嬉闹的村里孩子。
每逢节假日,城里热闹一些,不过也就是乡亲们去县城赶集、逛庙会罢了。
时光荏苒,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我的家乡六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六安,到处是高楼林立、马路宽阔、交通便利。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街景美不胜收。
路边绿树成荫,公园花坛处处可见。
各种豪华商场、精品酒店、现代化写字楼遍布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现代繁华都市的氛围。
人们的生活富足了许多。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商店货架物品琳琳满目。
衣食无忧,住房宽敞,家家都有自己的小汽车。
除了省会城市合肥,六安也算是安徽较为发达的地级市了。
很多游子都愿意回到六安工作生活。
城市交通建设也是日新月异。
八车道的大马路修通顺畅,各处高架立交桥拔地而起,让来往车辆行驶通畅。
现代化客运站、高铁站也相继建成,可以快捷连通全省及全国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改革开放四十年家
乡巨变换新颜
48年2月,我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龙泉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65年,我从县“社教”工作队积极应征参加日夜崇敬的人民解放军,XX年从军队中光荣退休。
军旅生涯40年,人老心未老,思乡情更浓。
尤其近些年总难忘对家乡的眷恋,对家乡每一点变化都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感触很深,今天重拾旧情,回忆往事更显得激情满怀。
龙泉村地处豫北平原黄河故道的古汉阳堤上。
据《新乡县志》记载,明代的1462年黄河南徒改道,遗留下故道古堤,在这一带黄河故道上到处是纵横交错的深沟、起伏不平的沙丘和茫茫无际的盐碱地。
而我的先辈就是在这样恶劣贫穷的自然条件下煎熬挣扎,繁衍生息。
解放前,龙泉村是新乡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50多户,1250多人,3000多亩土地,以黄河古堤为界,一半是堤上沙土地,一半是堤下盐碱地,“夏季水汪汪,冬季白茫茫,下雨泥巴浆,晴天沙飞扬。
沟沟坎坎无水浇,十年九旱粒不收,一年半载外逃荒。
”这就是龙泉村的旧时写照。
我至今清楚记得,当时龙泉小学是由一座旧庙改造而建的。
1955年读小学时在结义庙后墙神龛里还供着神像,我们在大殿内听老师讲课,也常听父辈们讲村里的故事。
当时龙
泉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最早成立了农业互助组和农业初级合作社,共同走集体化道路。
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七里营乡数十个农业高级合作社于7月自发联合成立了大型农业合作社,后改称为“七里营人民公社”。
同年8月6日,毛泽东主席到新乡农村视察,并到七里营乡棉花试验田参观,当看到“七里营人民公社”这块牌子时,连声称赞道“好,人民公社好”。
不久,中央召开北戴河工作会议,作出在全国农村开展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随后全国便轰轰烈烈地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于是,1961-1965年中央加大农业政策,规划调整社队规模。
龙泉村多次划分生产队,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坚定走集体化道路,艰苦奋斗,共同发展。
特别是1970年龙泉党支部带领全村强壮男女劳动力安营扎寨,以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大干苦干一个冬春,引黄河水将泥沙灌浇淤积到堤下1500亩盐碱洼地,淤灌升高一米多,之后再将堤上好土搬运5万多立方和淤灌土岭推平,平整成一个“小平原”,彻底根治了盐碱地,形成大面积农业机械耕作区,进一步优化了土壤,使之变为高产田。
1972年粮食大丰收,龙泉人实现了温饱,初步走上脱贫路。
这是龙泉村发展史上个里程碑。
73年至XX年,为加快龙泉村发展,以工致富,先后建立数十个大小工厂,经过30年优选劣汰、转型合并、大胆
实行股份制和厂长负责制改革创新,使之在困境中稳步发展,村现有加油站、玻璃卡纸厂、七龙造纸厂、豫北造纸厂、供热中心、污水处理厂,运输公司、商店、超市、饭店、高效农业园区等民营经济实体20多家。
1992年村党组织研究制定5年发展规划,确立“稳定农业、发展工业、以工扶农、加强教育”的方针。
口号是“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让孩子读好书”。
为适应市场经济加快步伐,进一步搞好技改转型,扩大经营规模,成立了河南省龙泉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1994年,村委会成立教育基金理事会并发出倡议,要求全村所有人员积极支持和加强办学捐款活动。
见信后,我立即向村教育基金会捐款,之后村委会聘请我任教育基金理事会理事,我深感荣幸。
作为一名老村民、一位老军人,能为家乡做点滴贡献,是我人生的责任和光荣。
在改革开放40年中,龙泉村党委始终坚持改革,努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冲击下,龙泉村集体经济同样一度陷入困境,村党委“一班人”顶着压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经过阵痛使经济浴火重生,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年开始将全村原散旧住宅分批拆除,按城镇规划统一建成一排排、一撞撞欧式两层半别墅楼院,共964套,于XX年全部完工入住。
实现自来水、电、天然气、暖气、有线电视、宽带、车库、路灯、道路整体配套。
村东西南北建有4座龙狮石门楼碑坊,古朴典
雅、雄伟大方而美观。
村中主干道呈井字形,路宽12米,环村路和13条支干道全部沥青硬化,路两边花坛整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地下排污管道通畅,每家门前垃圾桶统一清除,街面专人清扫,洒水车定时洒水清扫路面。
村中央修建有大型文化广场,周边建有两条小溪,内有龙、鱼造型和音乐喷泉,溪内鲤鱼成群。
儿童游乐园、健身活动园地、棋牌休闲亭廊、灯光篮球场、草皮门球场、超市和现代公共厕所。
广场南边建有巨幅电子屏幕墙,每天早6时播放广播体操,晚7时至9时播放新闻及体育文化节目,有时外地及上级领导前来参观指导工作播放龙泉宣传片,早晚很多群众聚集文化广场活动锻炼,跳广场舞。
广场北边建有巨石雕刻“龙泉广场”及喷水池,广场路北新建一撞6层42套教师宿舍楼、6套村办公楼和一幢文化活动中心,内设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棋牌麻将室、文艺娱乐室、书画创作室、电脑培训室、图书阅览室。
组建有老年文艺队、咚鼓队、盘鼓队、腰鼓队、秧歌队、健身操队、交谊舞队、门球队、鞭陀队等,每逢重大节日,村“两委”组织文体活动,使不同爱好者都有满足感,使全体村民都有幸福感。
1200亩大型龙泉源建有700亩黄金梨、苹果树园和花卉蔬菜采摘园、3A级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农耕文化展览馆、村史展览馆、德孝文化教育馆、会议接待培训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泉学校搬迁新校址后,经过30年不断改造升级扩建,由原只有小学
升级建成拥有新乡县初中、高中一流教学楼、教学实验楼、学生宿舍、标准体育场、公共食堂等设施,学校每天早7时举行升国旗仪式。
初中部被新乡市命名为示范学校;幼儿园、小学、高中部被新乡市评为文明学校,现有师生3600多人,近几年省定大学录取分数线、大学升学率在50%以上。
自XX年始,龙泉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美德农村活动示范点、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生态旅游3A级示范点和河南省小康示范村等称号。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多位外国领导人莅临视察指导工作,不愧是中原大地农业战线的一颗新星。
XX年全村近900户3900多人,人均住房面积48平方米,绿化面积38%,实现纯利润3400多万元,村委会每年为老人发放1000元养老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出行私家车近600辆,充分表明其生活富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