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知识点初中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知识点

初中阶段整理

1、《史记》原称,或,也省称。

2、《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开始,它由通称变成了专名。

3、《左传》是体史书;《战国策》是体史书,《史记》是体通史。

4、《史记》全书分为八,十,十二,三十,七十。

5、《史记》的取材很广泛,一是,二是,三是。

6、《史记》的写作目的,用司马迁《报任安书》里说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7、鲁迅先生曾经称赞《史记》是“,。”

8、司马迁,字,时期人。

9、《史记》记录了从到共年的历史。

10、《史记》中的列传有独传和合传,我们学习的《》就是合传。但是有一个人贯穿全篇,这个人是。11、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他一生到过很多地方,往东到达_____,往西到达_____,往南到达_____,往北驱逐过________。

12、_______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延续最长的朝代是_______朝。

13、你所知道的春秋五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称霸的是______。战国七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一、“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是对________家的评价,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

二、“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是对________家的评价,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三、“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是对____-____家的评价,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

1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

16、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春秋末期_______国人,其主要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商鞅本是卫国贵族,后因不受重用投奔______国,他在那里实行新的法令,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领域。

18、鲁国和卫国分别在现在________________区域。

19、李斯是________思想的践行者,他辅佐________统一了六国,后因私心拥立________为帝,最终被________陷害。

20、列举四位你所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国的,称为君;______国的,称为君;国,称为君;国,称为君。

22、秦并天下,灭六国最多的大将是________。

23、秦朝是中国第一个________社会,时间为公元前_______年至公元前________年,秦始皇又名________。

2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是__________提出来的。

25、刘邦的约法三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以西者为汉,而东者为楚。”

2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刘邦对的评价。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是司马迁对的描述。

29、简述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

30、阅读并尝试翻译下文于行间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

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