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方案指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方案指南近年来,随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各机构单位对于加强所属心理健康水平也更加重视,学校做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站,也变得更加重要。
学校设立的心理健康服务场所,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团体或个体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情绪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意识。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中心的建设中,涵盖的功能室分为:预约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心理测评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沙盘室、情绪宣泄室等常见功能室。
一、预约接待室预约接待室是接待来访者的重要场所,用于登记来访者基本信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休息、等候的场地。
房间整体布置采用轻松、明亮、自然的风格,常配置诸如心理健康自助系统、心理挂图等设备。
让来访者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放松的目的,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二、个体咨询室个体咨询室是为个人提供心理辅导的功能室,布置主要以安全、温馨为主,从而降低来访者的心理防卫和抵触情绪,减轻来访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
三、心理测评室心理测评室主要是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评估、心理危机筛查的功能室,一般会配置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系统和管理平台,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测试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动态心理健康档案。
四、音乐放松室音乐放松室通过配置的身心反馈放松训练系统、音乐放松椅等设备,可以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放松训练方案,让来访者身心放松,从而消除疲劳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
五、心理沙盘室心理沙盘室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场所。
适用于各类机构心理健康中心的功能室选择,通过心理沙盘的无纸化游戏,可以更好的了解来访者的内心,并根据科学的心理测试结果进行针对化的心理辅导。
六、情绪宣泄室情绪宣泄室是缓解和释放压力的场地,来访者通过击打、呐喊等方法,安全科学的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体验宣泄带来的舒畅感觉,从而实现身心放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小学生中的不断增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旨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这一指南的要点,并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建设计划。
第一部分:指南的背景和意义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制定是针对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形势而设立的。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竞争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建设心理辅导室成为了当务之急。
第二部分:指南的主要内容和原则《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从多个方面提供了指导和建议,确保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全面发展和有效运营。
以下是指南的主要内容和原则:1. 心理辅导室的空间规划和设计:指南详细描述了心理辅导室的空间要求和布局,保证了学生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接受辅导和咨询服务。
2. 心理辅导人员的要求和培训:指南规定了心理辅导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包括心理学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等。
并提出了对心理辅导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3. 心理辅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指南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应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个体辅导、小组辅导、心理测试等,并鼓励采用多种形式,如线上辅导、定期活动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4. 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支持:指南强调了学校心理辅导室与其他校内外资源的合作与支持。
例如,与班主任、家长、学科教师以及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部分:有效推行建设计划为了有效推行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建设计划,以下是一些建议:1. 充分认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和理解,从而使心理辅导室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加强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心理辅导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心理辅导师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的指南,旨在为学校提供有效的指引,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
本指南包含了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室的基本要求和建议,并提供了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建设要求1. 为了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2. 心理健康辅导室应该具备舒适、安静、私密的环境,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3. 辅导室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他们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建设步骤1. 学校应成立一个心理健康辅导室的建设小组,负责筹备和组织建设工作。
2. 确定辅导室的位置和空间需求,确保辅导室有足够的面积和合适的位置。
3. 设计辅导室的布局和装修,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健康的原则。
4. 购买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如沙盘、音乐器材、书籍等,以支持心理辅导和治疗活动。
5. 招聘合适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6. 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以提高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7. 与学生和家长积极沟通,宣传辅导室的建设和服务,并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注意事项1. 建设辅导室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避免超出可行范围。
2. 辅导室的运作应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确保辅导的有效性。
3. 辅导室应定期评估和改进,以适应学生和学校的变化需求。
4. 保护学生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是辅导室建设和运作的重要原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规定。
以上为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指南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请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本指南的建议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服务。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各类心理困扰,建设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环境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给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以期能为校方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理念与目标1. 以学生为中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应该将学生放在首位,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提供针对性支持。
2. 公平公正: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获得服务和资源,不论其背景或能力。
3. 多元化:设计并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性别、兴趣爱好及文化背景下学生个体差异需求。
二、基础条件1. 场所选择: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房间作为心理辅导室,并确保窗户采光良好、空气流通顺畅。
2. 设备设施:配备必要的办公家具、心理测试工具、资料和书籍等,以便开展各类活动和提供必要参考资料。
三、服务内容1. 心理课程与培训: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关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课程,并为教师进行相关心理辅导培训,提升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和支持能力。
2. 心理咨询与指导:开展个体或小组心理咨询与指导,供学生倾述内心疑虑并寻求合适建议。
同时,确保专业援助机构在有需要时能及时介入。
3. 活动与社群互动: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和兴趣小组,鼓励他们更好地交流、合作和相互支持,增强情感认同感。
四、师资团队建设1. 资质要求:招聘经过专业训练并具备相关证书的心理咨询师或教育学背景丰富的人员。
2. 团队配比:根据学校规模及需求确定适宜数量的工作人员,并确保他们之间的专业背景和技能互补。
3. 持续培训:为团队提供定期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心理咨询与教育辅导技能水平。
五、校内合作与社会资源1. 跨学科合作:与学校其他部门如班主任、年级组长等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 家校联动: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并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内外的表现和反馈。
教育部中小学健康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健康辅导室建设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为教育部中小学健康辅导室的建设提供指导。
中小学健康辅导室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而设立的。
以下是建设中小学健康辅导室的指南。
设计要点- 空间布局:中小学健康辅导室应该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便学生在此参与各类心理辅导活动。
辅导室应具备充足的光线和通风,并设置合适的家具和设备。
- 资源设备:辅导室应配备必要的心理辅导资源和设备,包括心理测试工具、图书资料、音视频设备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 隐私保护:中小学健康辅导室应保护学生的隐私权,确保辅导过程的机密性。
辅导室的设计应合理布局,防止他人窥视,并提供相应的隐私保护措施。
辅导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这可以包括心理疾病预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 个性化辅导:辅导室应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支持。
这可以包括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家长沟通等形式。
- 危机干预:辅导室应具备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
资源支持- 专业人员:辅导室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包括心理辅导师、心理咨询师等。
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 合作机构:辅导室可以与相关的心理健康机构、专家学者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资源和支持。
这可以包括合作开展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辅导室的专业水平。
结语中小学健康辅导室的建设是为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资源支持,辅导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促进健康成长。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在当今社会,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介绍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内容和要求,并探讨该指南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明确了心理辅导室的建设目标。
指南要求心理辅导室应成为学校心理教育和辅导的重要场所。
它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私密的空间,供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和自我探索。
指南还强调了心理辅导室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在此获取帮助和支持,并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其次,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具体规定了心理辅导室的设计与布局。
指南要求辅导室的设计应简约、温馨,同时注重功能性和灵活性。
辅导室内应设有舒适的座椅、书桌、心理测量仪器和设备等,以满足不同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
此外,指南还鼓励辅导室面积足够大,以容纳辅导师资团队,提供更好的服务。
指南还非常重视心理辅导师队伍的建设。
它要求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服务。
指南中提到的心理辅导师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以及相关的师资培养和教育培训,都为心理辅导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发布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疑虑。
在这里,他们能够找到心理辅导师的帮助和支持,解决学业、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困扰。
其次,心理辅导室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和情商,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心理辅导室的开设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关心和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
然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全面发展而设立的特殊空间。
良好的心理辅导室建设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本文将从空间设计、设备配置、安全措施等方面介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标准。
一、空间设计1. 整体布局:心理辅导室应具备独立的空间,与教学楼相对独立,避免与其他活动场所相互干扰。
2. 面积:辅导室的面积应根据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确定,一般建议每1000名学生配备30-50平方米的辅导室。
3. 环境氛围:辅导室应营造舒适安静的氛围,采用柔和的灯光和温暖的色调,配备适当的音乐和绿色植物,以提高学生的放松感和安全感。
二、设备配置1. 座椅和桌子:应提供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桌子,以确保学生的舒适度和学习效果。
2. 书籍和资料:辅导室应配备丰富的心理学书籍、实用资料和辅导案例,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 沙盘和玩具: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需求,适当配置沙盘和玩具等心理辅助工具,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4. 多媒体设备:配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方便使用教学软件、展示心理课件和播放音频视频材料。
三、安全措施1. 防火安全:心理辅导室应配备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基本的消防设施,并设有紧急疏散通道。
2. 窗户安全:窗户应采用安全防护网或安全玻璃,以防止学生意外坠落或其他伤害。
3. 安全监控:心理辅导室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隐私。
四、专业人员1. 心理专家: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专家或心理辅导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和咨询。
2. 培训机制:学校应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师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辅导质量和水平。
3. 保密机制:学校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保护学生的隐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学生的心理信息安全。
五、服务内容1. 心理咨询:提供个体咨询、家长咨询和集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
2. 心理评估: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问题,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提供参考。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基一厅函〔2015〕3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15年7月29日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本指南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的精神和国家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
适用于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规范、管理与督导评估。
一、建设目标心理辅导室建设应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施配置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重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
通过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有效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为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功能定位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疏导与解决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其主要功能是: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2.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或根据情况及时将其转介到相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诊治部门,并做好协同合作、回归保健和后续心理支持工作。
3.监测心理健康状况。
教育部中小学行为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行为辅导室建设指南背景与目的行为辅导室是中小学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行为指导的场所。
本指南旨在提供教育机构建设行为辅导室的指导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质量。
指导原则1. 空间设计:行为辅导室应该提供一个安静、私密和舒适的环境,以便学生可以放松和倾诉。
2. 设备设施:辅导室应该配备适当的家具、书籍、视听设备和其他资源,以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和行为指导。
3. 专业人员:学校应配备专业的行为辅导师或心理专家,负责提供个别和群体辅导服务,并与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合作。
4. 严格保密:所有辅导师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学生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得到保护。
5. 多元化支持:辅导室应提供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学生的适宜支持,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6. 预防为主:除了提供个别辅导外,行为辅导室还应定期组织心理教育活动,以预防学生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出现问题。
建设步骤1. 规划和预算:学校应制定行为辅导室建设的规划和预算,确保资源充足并与其他学校发展计划相衔接。
2. 空间设计:根据指导原则和学生需求,设计辅导室的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
3. 设备采购:采购适当的家具、书籍、视听设备和其他资源,以满足行为辅导的需求。
4. 人员培养:为行为辅导师和心理专家提供专业培训和持续教育,以提升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5. 推广宣传:学校应积极宣传行为辅导室的服务和资源,以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监督与评估学校应定期进行行为辅导室的监督和评估,包括评估服务质量、学生反馈和辅导师的表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行为辅导室的建设和运作。
结论通过按照本指南的指导原则和建设步骤建设行为辅导室,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行为指导,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部 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育部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嘿,新手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教育部心理辅导室建设的事儿,这就像是盖房子,打好基础可太重要了。
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呢,不过后来慢慢就明白了。
一、基本注意事项1. 场地选址- 首先呢,心理辅导室的地点要选好。
可不能放在太吵闹的地方,就像你想要睡觉,旁边一直在敲锣打鼓肯定不行。
最好是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
我当时就见过有学校把辅导室放在靠近操场的地方,外面一上体育课,里面啥也听不见了,这可不好。
所以要远离噪音源。
- 而且这个地方也要方便到达,要是找这个辅导室得像走迷宫一样,学生都不太愿意来了。
要是能在教学楼一层或者比较显眼的地方就很好。
2. 面积大小- 面积不能太小,太小了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就像住在小鸽子笼里。
通常来说,根据学校规模,如果学生人数比较多,那辅导室的面积也要相应大一些。
当然,也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到辅导的功能分区,后面我会说到这个。
3. 设施设备基本配备- 桌子、椅子这是肯定得有的。
椅子要舒服,不能让来辅导的人坐得难受。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辅导室,那椅子硬邦邦的,坐一会儿就屁股疼。
还有啊,得有一些适合放松的设施,像小的柔软抱枕之类的。
照明也很重要,不能太昏暗,不然容易让人犯困或者心情低沉。
- 另外呢,像是档案柜也不能少,用来存放学生的辅导档案。
这就跟家里的储物箱一样,各种东西得有个地方放整齐了。
二、实用建议1. 功能分区- 最好把辅导室分成几个不同的功能区。
比如说,有接待区、个体辅导区、团体辅导区等。
接待区就像客厅,是学生刚来的地方,布置得温馨一点。
接待区可以放些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小手册啊,就像饭店里放菜单一样,让学生先了解一下。
- 个体辅导区要更私密一些,只有咨询师和来访者。
墙上的颜色可以选择柔和的色调,像淡蓝色或者米黄色,像蓝天或者沙滩的颜色,让人感觉平静。
我当时参与建设的时候就发现淡蓝色真的很能让人心静下来。
- 团体辅导区就要宽敞一些了,能放下几张桌子椅子,让一群学生可以围坐在一起做活动。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在当今社会,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挑战以及成长中的困惑,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建设规范、专业的心理辅导室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应该达到怎样的建设标准呢?一、场地与环境1、位置选择心理辅导室应选择相对安静、便于来访且出入不明显的地方。
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让他们能够在放松和安心的环境中寻求帮助。
2、空间大小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学生数量,心理辅导室的面积应适中。
一般来说,对于学生人数在 500 人以下的学校,心理辅导室的面积应不少于 20 平方米;500 1000 人的学校,不少于 30 平方米;1000 人以上的学校,不少于 40 平方米。
3、室内布局合理规划室内空间,可分为接待区、咨询区、放松区等。
接待区用于接待来访学生和家长,提供初步的信息登记和引导;咨询区是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的主要场所,布置应温馨舒适;放松区可以配备一些放松设备,如音乐放松椅、沙盘等,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
4、环境装饰采用柔和的色彩,如淡蓝色、淡绿色等,避免使用过于鲜艳或刺眼的颜色。
室内可摆放一些绿植,营造自然、生机的氛围。
装饰简洁大方,避免过多的杂物和装饰,以减少视觉干扰。
二、设备与设施1、咨询设备配备舒适的沙发、茶几、桌椅等,保证咨询过程中的舒适和便利。
2、心理测评工具包括各类专业的心理测评量表和软件,用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筛查。
3、放松设备如音乐放松椅、生物反馈仪、智能身心减压太空舱等,帮助学生放松身心。
4、宣泄设备例如宣泄人、宣泄墙、宣泄棒等,让学生能够安全地释放不良情绪。
5、图书资料准备一定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书籍、杂志和科普资料,供学生和教师阅读和学习。
三、人员配备1、专业心理教师学校应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2、兼职心理教师可以由经过一定培训的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兼任,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解读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解读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解读心理辅导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许多学校开始设立心理辅导室。
本文将解读《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建设和管理一所高效、专业的心理辅导室。
一、心理辅导室的意义和目标心理辅导室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困难。
其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业进步,改善社交关系,增强心理健康。
二、心理辅导室的基本要素1.空间规划:心理辅导室应具备相对独立的空间,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和安全感。
合理规划的空间设计包括咨询室、小组活动室、多功能厅等,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心理辅导需求。
2.专业人员:心理辅导室的建设需要配备经过心理学相关专业培训的人员,如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等。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和沟通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并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服务。
3.咨询工具:心理辅导室建设还需要提供一系列咨询工具,如心理测试问卷、绘画材料、故事书等,以助于心理辅导师和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理解。
三、心理辅导室的管理机制1.招募与管理:建设心理辅导室需要制定招聘标准,吸引并选拔具有心理专业背景和相关经验的人员。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岗位责任、人员培训和考核等。
2.服务流程:明确心理辅导室的服务流程是十分重要的,包括接待预约、初访评估、咨询方案设计、咨询实施和跟进等环节。
完善的服务流程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3.数据管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和辅导效果,心理辅导室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如学生档案、咨询记录等,以便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四、心理辅导室的服务内容1.个体咨询:心理辅导室应提供个体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困难、自卑、情绪不稳定等。
2.小组辅导:小组辅导可以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与支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中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业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许多中小学开始建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设备配备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探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标准。
一、空间布局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是一个独立而安静的场所,应该具备舒适、私密、灵活等特点,以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接受咨询和疏导情绪的环境。
下面就是对于心理辅导室空间布局方面需要注意事项:1.工作区域:要设置开放式办公区和封闭式咨询室。
2.开放式办公区:提供办公桌、文件柜等工作必需品,用于处理相关资料。
3.封闭式咨询室:每个咨询室应有一套舒适温馨的座椅或沙发、书架摆放心理学等相关书籍以及办公桌。
封闭式咨询室可以为求助者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有利于营造安全、亲密且秘密性高的情感氛围。
二、设备配备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时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以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以下是心理辅导室常见的设备配备:1.音视频系统:用于播放适合年龄段学生观看的教育影片或资源,也可用于开展集体咨询活动。
2.电脑与网络:使咨询师能够查阅和使用各类专业资源,并进行在线沟通或评估。
3.书籍与资料:收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图书、期刊、报告等,供咨询师参考和借阅,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了解及自助获取相关信息的机会。
4.游戏器材:如棋盘游戏(五子棋、象棋)、桌球球杆等,能有效地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学生成长。
三、人员配置中小学心理辅导室需要合适的人员配置来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和帮助。
合理的人员配置对于心理辅导室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心理辅导室的人员配置需求:1.专业咨询师:拥有相关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个别咨询和心理疏导。
2.志愿者或实习生:在专业咨询师指导下,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小组讨论以及其他类型的支持服务。
3.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包括信息统计、资源整合、预约安排等。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是一份针对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该指南旨在提供建设心理辅导室的具体要求和指导原则,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深入分析和内容扩展。
首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心理辅导室的基本条件:包括场地、面积、布局等,要求心理辅导室必须有独立的建筑或独立的房间,面积应符合一定标准,并配备必要的设施和器材。
2. 心理辅导室的功能和服务内容:指导学校设置合理的心理辅导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辅导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心理辅导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学校培养专业的心理辅导师队伍,他们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
4. 心理辅导室的管理与运行: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室管理机制,包括心理辅导室的日常管理和服从学校的管理体系。
5. 心理辅导室与家庭、社区的联系:鼓励学校与家庭、社区进行有效的合作,将心理辅导室的服务延伸到学生的家庭和社区。
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心理辅导室的基本条件具体要求建筑面积至少为30平方米,且独立于教室或办公室。
此外,要求布局合理,可以满足不同服务需求的分区设置,如私密的咨询室、小组活动室等。
此举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和私密的环境,以便他们与心理辅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咨询。
其次,心理辅导室的功能和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和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学习困难等。
心理评估则是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和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引导和干预,通过提供情感支持、解决问题的技巧等,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心理辅导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学校拥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师队伍,他们应具备相关的学历和专业背景,并持有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资质证书。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心理辅导的质量和效果,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应符合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从空间规划、设备配置、师资队伍和管理运作四个方面介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标准。
一、空间规划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空间规划应考虑以下要素:1. 面积要求:心理辅导室的面积应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师生人数来确定,一般应在40-60平方米之间,以保证辅导师生的私密性和舒适度。
2. 布局设计:辅导室应分为辅导区、咨询区和休息区。
辅导区应配置有舒适的座椅和展示区域;咨询区应具备隐私性,设置隔音设备和窗帘等;休息区应提供舒适的沙发或床榻,供学生休息和放松。
3. 采光与通风:心理辅导室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以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4. 装饰风格:装饰风格应温馨舒适为主,以柔和色调为主导,营造安静、放松的氛围。
二、设备配置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设备配置需包括以下方面:1. 基础设施:辅导室内应配置适量的书籍、期刊、资料和工具等,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辅导师生的教学需求。
2. 沙盘室和绘画区:心理辅导常用的沙盘室和绘画区应得到合理规划,满足学生情感表达和心理疏导的需要。
3. 多媒体设备:辅导室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投影仪、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以便开展心理辅导课程、演讲和展示活动。
4. 音响设备:辅导室内应配置舒适的音响设备,用于放松音乐、冥想练习等,以及辅导师生集体活动的音效需求。
三、师资队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师资队伍应满足以下条件:1. 心理专业背景:辅导师资应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等,以确保辅导师生的专业性和专注性。
2. 专业培训:辅导师资应接受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3. 沟通能力:辅导师资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便与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建设一个合理、高效的心理辅导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环境配置和心理辅导活动三个方面,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提供指南。
一、硬件设施的建设1. 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心理辅导室应具备独立性和私密性,不受其他教室的干扰。
可以考虑设置在校舍的一角,远离人流和课堂嘈杂的地方,以确保学生能够安静地接受辅导。
2. 提供必要的器材:心理辅导室应该配备一些基本的器材,例如心理测试仪器、桌椅、白板、书架、音乐播放器等。
这样可以为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工作场所。
3. 提供专用储物空间:在心理辅导室中,为学生提供专用的储物空间,使他们可以安全地存放个人物品。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也方便学生在辅导过程中取用自己所需的物品。
二、环境配置的优化1. 舒适宜人的氛围:心理辅导室应该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氛围,给学生一种安全、放松和宽慰的感觉。
可以在辅导室中放置一些植物、艺术品或风景图片,增加房间的绿意和美感。
2. 考虑隐私保护:心理辅导室是学生与心理辅导员进行私密交流的场所,保护学生的隐私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防窃听装置和封闭的空间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心理辅导室内畅所欲言。
3. 提供个性化定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为了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可以在辅导室中配置一些可调节的设施,例如灯光、音响、座椅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人喜好和需求。
三、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1. 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在心理辅导室中可以定期举办心理讲座,介绍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他们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2. 提供心理测试和评估:心理测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
在心理辅导室中,心理辅导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心理测试工具,进行相关的评估,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助。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心理健康是每个中小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指南,希望能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1. 建设目标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目标是提供一个安全、支持、私密的空间,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个空间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教育等服务。
2. 空间规划心理辅导室应该设立在一个相对安静、私密的地方,远离学生的课堂和教室,以确保学生在这里能够放松心情,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辅导室的面积应该足够大,能够容纳足够的座位和辅导工具。
3. 辅导设备中小学心理辅导室需要一些基本的辅导设备,包括心理测试工具、心理教育材料、参考书籍等。
此外,还应该配备一些舒适的座椅、桌子和沙发,以提供学生在辅导过程中的舒适感。
4. 建立合适的制度心理辅导室应该有明确的开放时间,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地前来寻求帮助。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一个预约制度,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时的辅导服务。
此外,还可以制定一些纪律和规范,保证辅导室的秩序和安全。
5. 培养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心理辅导室的建设离不开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
学校应该致力于培养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这些辅导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辅导经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6.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室不仅仅是一个提供辅导服务的地方,还应该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建设心理辅导室的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身的情绪和压力。
7. 与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需要与家长和教师的密切合作。
学校可以开设家庭教育讲座,提供家长心理辅导服务,并与教师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只有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指导中小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设心理辅导室的宝贵经验,并倡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一、引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学校教育任务密切相关。
心理辅导室既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服务、疏导情感压力的平台,也是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因此,建设一个符合实际需求、提供有效帮助的心理辅导室至关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2.1 目标: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心理服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2.2 原则:2.2.1 资源整合原则:学校应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配置教室、办公室等空间,以及心理咨询师、教师等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2.2.2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心理辅导室服务对象应是全体学生,重点关注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
2.2.3 综合服务原则:心理辅导室应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个体咨询、群体辅导、心理测评等,确保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当的帮助。
三、建设标准与要求3.1 空间配置:3.1.1 心理辅导室应该位于学校主体教学楼内,方便学生及时咨询;3.1.2 心理辅导室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应包括接待区、咨询室、资料室等功能区域。
3.2 设备装备:3.2.1 接待区设有舒适的座椅及有利于学生放松的环境,提供书籍、杂志等心理咨询资料;3.2.2 咨询室配备座椅、辅导桌、白板等常规设施,提供私密、安静的咨询环境;3.2.3 资料室配备心理测试工具、书籍、资料等,供心理辅导师参考使用。
3.3 人员配备:3.3.1 心理辅导师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同时持有相关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3.3.2 教师应接受心理辅导基础培训,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是为了提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专门场所。
它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情感、社交和学习问题,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指南。
1. 环境布置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应该舒适、宽敞。
可以采用柔和的灯光和舒缓的色彩,来营造放松和安静的氛围。
房间内应配备舒适的座位或沙发,以及适合讨论和活动的桌子。
此外,还可以使用壁画、植物和放松音乐等元素来增加温馨感。
2. 心理辅导师配备心理辅导室需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来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
这些辅导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
学校可以招聘合格的心理辅导师或与当地心理健康机构合作。
3. 定期活动心理辅导室应该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小组讨论、工作坊、角色扮演或创意活动等。
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社交交往能力。
4. 支持资源心理辅导室应提供丰富的支持资源,包括书籍、手册、宣传资料和社区推荐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心理辅导室还应提供联系其他专业人士的渠道,以便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支持。
5. 家长参与家长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心理辅导室应该积极邀请家长参与,举办家长讲座、工作坊或家长小组讨论等活动。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家庭背景,以制定更有效的辅导计划。
6. 学校支持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支持对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至关重要。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确保心理辅导室的正常运行。
此外,学校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以确保学生和家长对心理辅导室的使用和服务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
总结: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舒适的环境、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定期活动、丰富的支持资源、家长的参与和学校的支持,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这种关注和支持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指导各地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指南》明确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基本设置和管理规范。
提出心理辅导室建设应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施配置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重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有效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为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主要功能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监测心理健康状况、营造心理健康环境。
强调要对有需要的教职工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也可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指南》还对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成长记录、辅导伦理、危机干预、及时转介、加强研究等方面的管理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
教基一厅函[2015]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2015年7月29日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本指南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的精神和国家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
适用于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规范、管理与督导评估。
一、建设目标
心理辅导室建设应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
施配置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重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
通过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有效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为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功能定位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疏导与解决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其主要功能是:
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2.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或根据情况及时将其转介到相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诊治部门,并做好协同合作、回归保健和后续心理支持工作。
3.监测心理健康状况。
了解和监测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监控、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小危机事件对师生的消极影响。
4.营造心理健康环境。
对有需要的教职工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三、基本设置
心理辅导室建设应坚持科学、实用原则,保证基本配置,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开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拓展心理辅导室功能区域和相关配置。
1.位置选择。
心理辅导室应选择建在相对安静又方便进出的地方,尽量避开热闹、嘈杂区域。
楼层不宜太高。
2.环境要求。
心理辅导室环境布置应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富于生机。
心理辅导室可选择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易于学生接受的名称。
室外可张贴轻松的欢迎标语,图示图标简明醒目。
内部环境应温馨、整洁、舒适,以清新、淡雅、柔和的暖色调为主,合理运用色彩、灯光和装饰物,光线适中,自然光、灯光强度合理。
个别辅导室要充分保障学生隐私性要求。
3.基本配置。
心理辅导室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
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
学校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与学校其他场所共建共享,在不影响心理辅导各功能区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心理辅导室各功能区域也可以相互兼容。
心理辅导室外应设有心理信箱。
区域基本配置个别辅导室面积要求10-15平方米/每间基本设施配有咨询椅或沙发,教师咨询椅或沙发与学生咨询椅或沙发成90度或60度摆放。
可根据条件配备放松音乐、心理健康知识挂图、录音设备等。
团体活动室面积要求20平方米以上/每间基本设施配有可移动桌椅、座垫、多媒体设备。
可根据条件配备团体心理辅导箱、游戏心理辅导包等。
办公接待区面积要求15平方米以上基本设施配有电脑、打印机、电话、档案柜、期刊架、心理书籍等。
其他拓展区域(依需要和条件建设)配备学生心理测评系统和心理健康自助系统等工具,沙盘类、绘画类辅助辅导器材,放松类、自助类器材等。
四、管理规范
1.开放时间。
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开放,可视学生数量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开放时间。
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均应开放,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应有一
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并安排专人值班。
2.人员配备。
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专兼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具备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一定数量的专业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3.经费投入。
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证心理辅导室工作正常开展。
心理辅导室应免费为本校师生、家长提供心理辅导。
4.成长记录。
心理辅导室应为学生建立成长信息记录。
一般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心理状况、辅导记录等。
辅导记录一般包括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辅导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评估和鉴定,并有相应的分析、对策与辅导效果评价。
学生成长信息记录、测评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保存。
心理辅导室应根据学生成长信息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或个别心理辅导。
5. 辅导伦理。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坚持育人为本,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出现价值偏差时,要突破“价值中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辅导过程中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但在学生可能出现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时,应突破保密原则,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其监护人,并记录在案;谨慎使用心理测评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并在学生及其监护人知情自愿基础上进行,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
6.危机干预。
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
7.及时转介。
心理辅导室应与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建立畅通、快速的转介渠道,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能够识别并及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
转介过程记录详实,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8.加强研究。
心理辅导室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典型案例讨论、组织参加专家督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