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情趣 感受艺术魅力 小学教育的美学教育
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艺术魅力小学教育的美学教育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艺术魅力小学教育的美学教育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演变,美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培养审美情趣和感受艺术魅力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本文将探讨小学教育中的美学教育,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体验艺术魅力。
一、美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美学教育旨在通过艺术体验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在小学阶段进行美学教育,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此外,美学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 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学校应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
例如,在校园内设置艺术展览区域和艺术品展示墙,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2. 注重艺术创作: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感知艺术的魅力。
例如,可以开设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组织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音乐会、舞蹈演出等,让学生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并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感受艺术魅力1. 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学校应引导学生接触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摄影、戏剧等,让他们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2. 与艺术家互动:学校可以邀请艺术家来校园与学生们互动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作经历和艺术心得。
这样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深入了解艺术的过程与价值。
3. 体验式学习:学校可以组织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参与艺术创作工作坊等,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小学教育的美学教育实施建议1. 整合资源:学校应整合各类艺术资源,与社区、博物馆、艺术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多样化的艺术资源和机会给学生。
美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发展
美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美育教育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可塑性和魅力有目共睹。
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美育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美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美育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育,其重点在于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审美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感官和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从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对象能够从中汲取到无穷无尽的灵感和创意。
同时,美育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美育教育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多种资源。
教育机构、家庭等积极参与美育活动是其必要条件。
此外,各种与美育教育相关的教材、专业工具、教学模型等,都是美育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美育教育才能在现代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美育教育的发展美育教育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将体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不仅仅停留于学科的领域,而且将融入社会各个领域。
同时,在细分领域方面,例如绘画、雕塑、音乐等,美育教育也会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得各种形式的美育活动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适应性。
(注:本段话可以拆分成3-4小段)美育教育的实现需要积极推动教育普及和资源投入。
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推动美育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机构方面,可以开设专业化的美育教育课程,拓展学生的课外美育活动。
同时,注重美育教育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美育教育的人才培养。
(注:此段话可以拆分成2-3小段)美育教育的发展还需要重视技术和前沿领域的不断研究。
根据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美育教育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加广泛的潜力。
例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美育教育注入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模式,进一步促进美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注:此段话可以拆分成2-3小段)最后,美育教育还需要注重文化多样性和传承。
小学教育方法中的审美教育途径
小学教育方法中的审美教育途径审美教育,亦称美感教育、审美修养,是一种以陶冶人的情操为目的的教育方法。
作为审美主体的小学生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把握,实现认识的需要,满足精神的需要,获得高尚审美享受的同时也学到知识,并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一、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审美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方式来感化和教育学生,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观,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感体验和情感交流,使小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和道德素质。
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3.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素养的培养方式。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美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小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途径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环境是学生审美教育的关键场所之一。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优美、和谐、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开展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艺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如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
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利用课堂内外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的各种形态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图案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自然学科中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审美观察力等。
小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标题:小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塑造他们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内涵、重要性、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小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或艺术教育,是一种通过艺术、文学、音乐、绘画等形式,帮助孩子们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的教育方式。
它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关于心灵的塑造,是对人性的陶冶和升华。
在小学阶段,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它也能提高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取向。
3.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自我认同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小学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1.课堂欣赏: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如画作、雕塑、音乐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欣赏、品味,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审美观念。
2.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音乐情境、绘画情境等,引导孩子们体验和感知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合作探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家校合作:家长在审美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四、小学审美教育的评价1.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审美教育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美育与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
美育与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美育与审美素养 - 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美育和审美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欣赏美感、培养审美情操以及提高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育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可以通过艺术欣赏、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帮助学生在感官和情感上得到满足,并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其次,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美育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美育教育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美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压力中得到放松和释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美育课程。
学校可以设置艺术、音乐、舞蹈等专项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和审美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艺术作品,增强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和欣赏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
另外,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共同促进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开展艺术活动,并提供相关的艺术教育指导。
美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实践
美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实践美育教育,即美术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创作艺术作品,使人们在审美、表现、创造等方面得到锻炼并提高素质的一种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育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塑造、创造力培养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进行艺术鉴赏的能力。
而美育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艺术教育培养出更加敏锐的审美能力,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其次,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和造型能力。
绘画与造型是美育教育核心内容,通过学习绘画和造型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等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手工技巧和美术表现。
在实践中,美育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创作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绘画与造型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再次,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
学习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这些情感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发掘自身情感和人格特点。
同时,通过美育教育,学生还能够更好地感知和把握世界上的美好事物,从而形成积极、开放、多元的个性特点。
最后,美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参与艺术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社会文化方面,美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各种形式的艺术形式,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参与文化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艺术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
综上所述,美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育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应该倡导注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因人施教,突出情境、主题、体验等特点,营造浓郁的美育氛围。
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美育周”、艺术展、戏剧节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感知和探索艺术之美。
最终,美育教育为学生的美学和人文素质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艺术底蕴的新型中小学生。
审美教育融入现代教育
审美教育融入现代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能够让学生获取艺术的
审美体验和文化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在现代教育中,审美教育可
以融入各个学科和教学环节,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培养综合素质。
首先,在艺术教育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
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观赏绘画等方式,感受艺术的美,体验艺术作品带来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创作和表演,培养自己的艺
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审美教育可以贯穿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经典
诗词和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欣赏和理解;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观察力;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欣赏历史建筑和艺术品,培
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审美教育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融入现代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和欣赏艺术活动。
学校还可以建设艺
术展览馆和图书馆,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给学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将审美教育融入现代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
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进而提高他们
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发展水平。
浅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育中的重要性(定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明显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美育有了更高的认识,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美育与各学科之间相互融汇、贯通,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了美育中重要的环节,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助于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文化素质[Summary]along with society of fly soon the arrival of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based ages, make people of spare time time increase, the spiritual life is obvious in the specific weight in the social activities increment, people's spiritual life become abundant colorful.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esthetic sense also at occurrence change with each passing day of variety, it more and more become people a life in necessary of a part.Society of progress make people to the United States raise higher of understanding, under the ages background th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to melt to remit with of each academics mutually, master, and gradual become this ages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trend.But appreciate beauty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doubtless become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medium the link of importance,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of exalt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student's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exaltation their spirits state, formation exactitude of philosophy of life and value, more contribute to society development have Gao the modern talented person of the character.[Keyword]the United States teach,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cultural character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目录 (2)正文 (3)一、美育的发展与改革 (3)二、审美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5)1、通过对审美力的培养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6)2、审美力的培养有助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6)3、审美力的培养可以丰富人的生活 (7)三、在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审美力的培养 (7)四、总结 (8)注释 (9)参考文献 (9)浅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育中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一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显著提高。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中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接触社会、逐步走向社会的启蒙阶段,应该把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当作一个专门课题。
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教育学生,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有效方法。
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现代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
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
不是简单的“画画儿”,而是通过造型艺术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感,开拓形象思维,培养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方式。
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为目的。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美的认识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因而对“美”的理解往往存在着某种偏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不能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观。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是吸引人的金苹果,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美。
拥有美,能赢得他人的欣赏,也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勇气。
中学生是一个青春的群体,一个学习的群体,中学生的美来自哪里?首先,中学生的美来自干净与整洁。
衣着是人的一部分,让它沾满污迹,布满皱褶,甚至伤痕累累,一脱下鞋子就臭气熏天,其实就是贬低自己的形象。
所以善待衣物,勤洗衣服,保持穿戴的干净与整洁,才能赢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同,才能获得别人的亲近和好感,才能保持形象美。
其次,中学生的美来自大方得体。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其内在修养的体现。
一个人大方得体的打扮,是与其身份、职业、场合相符合的。
明星们化装打扮,另类时尚,是因为他们的职业所决定的,他们需要通过标新立异引起媒体和追星族的注意;而我们的舞台是校园,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我们的角色是中学生,成人化的、另类的打扮只能显示你的庸俗,有时甚至是低俗、恶俗。
单纯地模仿明星,女生染发烫发,男生留长发、动漫头甚至戴首饰,是一种颓废的表现,不符合中学生的身份,与中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相违背。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作品可以表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让学生接触和理解各种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对美的独立判断和鉴赏能力。
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创造力被视为重要的竞争力。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富有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习艺术,学生可以学会尝试不同的方式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并将这种创造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
此外,审美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
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它们可以触动人心,激发人的情感共鸣。
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情商。
同时,艺术作品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通过学习艺术,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各个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人文素养。
最后,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这需要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质量和细节的追求,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些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同时,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美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充实、丰富和有意义的人生。
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对审美教育的推广和实施。
儿童审美教育
儿童审美教育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情感发展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至关重要。
因此,儿童审美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从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审美教育的目标及实施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儿童时期是个体认识世界和塑造自我形象的关键时期,而审美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儿童审美教育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接触艺术作品和参与艺术活动,儿童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艺术创造的能力。
其次,儿童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品味和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可以引导儿童感知和体验各种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技巧和情感识别能力。
最后,儿童审美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道德内涵,儿童能够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欣赏,并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二、儿童审美教育的目标儿童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品位。
首先,儿童应该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他们应该学会观察、聆听、感受和思考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其次,儿童需要通过审美教育培养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
他们应该有机会进行绘画、音乐或舞蹈等艺术表达活动,以发展自己的创作潜力。
最后,儿童需要通过审美教育塑造正确的审美品味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学会辨别和欣赏高尚的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独立判断和鉴赏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态度。
三、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应该注重激发和引导儿童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活动来激发儿童的艺术兴趣。
这包括参观艺术展览、观赏音乐会和剧场演出,以及参与绘画、音乐和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创造能力。
通过提供一系列的艺术材料和工具,鼓励儿童自主创作,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认可。
浅谈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 风潜 入 夜 . 物 细无 声 ” 随 润 的效 果 。一 个 艺 术 形 象 和一 件 美 好
事 物 . 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教育力和感染力 , 够提高学生 的 都 能
思 想认 识 . 燃 学 生心 灵 的 火花 . 起 强烈 的 感情 共 鸣 。 点 唤
综 上 所 述 . 育 不仅 使 学 生 大脑 两 半 球 的 机 能 得 到 和谐 发 美 展 . 进 德 育 和智 育 , 且 能 教 育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 审 美 观 念 , 促 而 系 统地 传 授 审美 知识 . 养 审 美 能 力 . 发 学 生 对 美 的 爱 好 和 培 激
共 处 于 同一 思 维 过 程 中 形 象 思 维 是 抽 象 思 维 的条 件 美 术 教
育 扩 大 了学 生形 象 思 维 的贮 量 .使 形 象 思 维 能够 适 应 学 生 庞 大 的 知识 群 的需 要 . 使 各 门学 科 学 习 成 绩 的提 高 . 在 我 国 促 这
教 育 实 践 中 已得 到 证 明 。美 的陶 冶 、 的 教 养 , 于 美 好 理 想 、 美 对
育 相辅 而行 . 图 德 育之 完 成 者 也 ” 以 由此 可 见 . 育 是 教 育 事 美
业 不 可 缺 少 的组 成 部 分 .美 育 对 提 高 学 生 的 全 面 素质 有 着 其 他 教 育 不可 代 替 的特 殊 作 用 美 育是 帮 助 学 生 形 成 正 确 的 审 美 观 点 .培 养 学 生 感 受 美 和 创造 美 的能 力 的教 育 。它 主要 是 通 过 自然 生 活 、 术 等 方 面 艺
的 审 美 活 动 来 教 育 学 生 。 美 育 具 有 以下 四个 特 点 : 形 象 性 。 ①
美育与审美教育
美育与审美教育美育与审美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美育与审美教育的概念、目标、方法及其在实际教育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与审美教育的概念美育指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的过程。
审美教育则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强调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
二、美育与审美教育的目标美育与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和艺术修养。
同时,美育与审美教育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兴趣。
三、美育与审美教育的方法1. 艺术欣赏: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写作、演奏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文化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
四、美育与审美教育在实际教育中的重要性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与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更全面的发展潜力。
2. 培养创新思维: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3. 促进情感发展:美育与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情感,促进情感的积极发展,提升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美育与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总结起来,美育与审美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教育者应该重视美育与审美教育,在实际教育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打开艺术和美的大门,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成长、展现自我。
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9摘要: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教育课程,是美育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
美育教育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进而发展高尚的情感;其次美育教育能够以多种手段来对生活进行表现,进而使得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再次美育能够使得学生能力和智力得到发展;最后通过美育教育也能够发展学生的品质。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美育现代教育重要性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领域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对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重视起来。
通过美育教育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发展。
学生也在美育的教育下对生活和大自然生出热爱之情。
美育在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一、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美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情感,美育教育能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热爱之情的激发。
在美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美,鼓励学生对美进行创造,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氛围中感受到快乐和美感时,就会从内心生出一种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意愿。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参与玩、看、说、画、贴、剪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只是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生就会感觉课堂枯燥。
比如说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让孩子们做剪纸游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现在教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颗大树,大家看到这颗树上已经没有了叶子,下面大家就做出树叶,让鸟儿在这里安家好吗?”同学们表现都非常积极,然后教师让同学们一起合作将做好的“树叶”粘贴在“枯树”上,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发展了合作精神。
然后教师接着引导:“同学们,现在大树变绿了,鸟儿才有居住的地方,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应当保护自然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啊?”学生们都积极地回答是。
通过美育教育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懂得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什么是审美教育;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三、如何促进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对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学习和体验,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名著、诗词歌赋、戏曲等文艺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水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名著阅读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2.诗词歌赋鉴赏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词歌赋,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感受力。
3.传统戏曲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传统戏曲,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能力。
4.现代文学阅读现代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下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精神观念。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思维能力。
三、如何促进初中生的审美能力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讲解、分析、演示、互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实践体验式教学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和体验。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艺术,增强他们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3.多方位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建立多方位的评价机制,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又注重评价学生的文艺素质和审美能力。
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美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学生在审美、情感、智力、道德、身体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其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更加开放的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
再次,美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生活。
最后,美育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塑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
美育作为一种涵盖了审美、情感、智力、道德、身体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其次,美育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美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触发他们的艺术思维,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培养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为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育在学生中培养了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艺术经验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艺术,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美的力量,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从而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和追求美,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美育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塑造。
美育教育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吐内心的感受,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和发展。
同时,美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品行和道德观念,通过艺术教育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在审美活动中培养出真善美的情感,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综上所述,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论美育在现代的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论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四川生殖卫生学院JournalOfSichuanReproductiveHealthInstitute论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蒲勇均邱明丰(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6)内容摘要:在现代教育中,存在许多弊端,尤其是灌输式教育,不利于现代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美育作为现代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实教育活动中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兴力和审美趣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美育;现代教育;审美态度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824(20o5)O6—OO25—O4 OntheRealisticSignificanceofEsthetics EducationinModernEducation PUYong——junQIUMing——feng (SichuanNormalUniversityIChengduISichuan,610006)Abstract:Therearemanyshortagesinmodemeducation-especiallyspoon—fe ededucation.whichare notgoodattheimprovationanddevelopmentofmodemeducationsystem-anda lsonotgoodatthehealthofstudents’bodyandmind.SoitisnecessarytOpushqualityeducation-andestheti cseducationisimportanttOtrainstudents’aestheticatt itude,aestheticabilityandaestheticinterest. Keywords:estheticseducation;modemeducation;aestheticattitude美的创造,除了在社会生活本身和艺术领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之外,还应包括关于人类自身的美化,即创造理想的人格.概括地说,审美教育主要是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问题,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问题.它关系到内在人性,心灵的塑造.就此意义而言,审美教育乃是美学研究的终极归宿,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德国诗人,哲学家,美学家席勒于1793年首次提出”美育”(AsthestischeErxiehung)这个概念.王国维,蔡元[收稿日期]:2OO3—5—2l[作者简介]:蒲勇均,男,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培在20世纪初将其译作”美育”一词.美育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美育同具体的审美活动有关,尤其表现为艺术的审美态度,审美鉴赏力与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即是通过审美实践培养和提高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人们将已经积累下来的审美成果和审美经验,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传播给下一代,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来培养和要求下一代,使之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人类创造的事业推向前进.广义的审美教育也就是感性教育,它是从26四川生殖卫生学院鲍姆嘉通(AlexanderBaumgarten)把美学定义为“感性学”的意义引申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对人的感性能力的滋养与陶冶,使人养成对生活的审美态度.通过审美教育,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得高尚,积极起来,从而做到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长.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思想家都非常强调美育的重要性,把美育看作是道德教化,兴国兴邦的重要手段.孔子在(re语?泰伯》中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uj.孔子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美育以”诗教”,”乐教”为中心的中国美育理论的基础.到了近代,王国维先生认为,美育的作用是”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美之域,一面为德育,智育之手段”2.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3]H.着名美学家看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养性”.叶朗先生则认为”审美教育的全部着眼点是感性的人.换句话说,是在感性层次上,激发,诱导,发展人的各种本质力量.”[]P326他指出感性的完善,包含着审美能力,这是一种要求完美,要求一个活的生命存在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把握完美,把握统一性,把握活的生命存在的能力.因此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种特殊手段,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这就是:它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感情交流为纽带,用美的事物或形象来激发人们的情趣,引起共鸣,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审美教育的全过程中,始终突出一个“美”字:以美诱人,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 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是感情与认识,感性与理性的高度统一,完全出自于人们内心的意愿,不需要外力的强制和规范,因而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能产生广泛,深刻和持久的影响.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作用.它作为一种教育人和人自我教育的方式,其中心和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培养和发展人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并且对人性进行塑造和改造,除去人性中卑劣污浊肮脏的成份,发扬光大人性中美好光明崇高的一面,使入变得更加完善,使人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在人的存在中有许多东西不是仅靠理性就可以把握的,如情感,想象,无意识等具有非理性成份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往往可善可恶.要想使它们都朝着健康美好的方向运动,就必须依靠审美教育.只有审美教育才能越过人的理性和意识而达到非理性和无意识层次,才能使人成为具有健康审美态度的”生活的艺术家”.同时美育在对人的情感陶冶过程中具有着特殊的功能.其功能包括:1.映现自我.美是人们理想追求和本质力量的显现及对象化.人们良好的审美情感的确立有利于人们从审美对象中汲取美的价值和力量,使自身变得完善,在与社会及他人和谐的关系中实现自我审美价值.2.形象思维.美育过程需要更多地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人们形象地思维,使思维形象化.良好的审美情感有助于人们形象化地思维,以充分地认识美与感受多彩的生活.3.丰富想象.情感的丰富有助于想象的丰富.想象力是科学与技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青年朝气和理想的羽翼.应追求美好而现实的理想,排除丑陋又脱离实际的空想.4.净化心灵.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对假恶丑的排斥与鞭笞,对自身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5.热爱人生.人生之旅并非坦途,而是充满着挫折,艰难和困苦,对美的向往可以支撑人生,充实精神,使情感对生活与生命一往情深,倍加珍爱.6.造化气质.美育对人的造化蕴内而形外.良好的艺术和审美修养总能衬托不俗的气质,良好的情感又是这种气质的有机部分和保障因素.7.排遣郁闷.美育也是在教给人们一种与美交流,对话的方法和手段.当人们精神郁闷孤独时,音乐,美术等—定会成为人们的伙伴,给人精神上慰藉和排遣.稳定的情感又成为思想起伏中依靠和思维的稳定剂.具体来讲,美育的任务包括:第一,培养人们对于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包括感知,理解,想象和体验的能力,使之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第二,端正人们关于美的观点,树立进步,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培养和提高辨别美丑和鉴赏美的能力;第三培养和提高人们创造美的自觉性和能力,使之善于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把美的创造原则贯彻到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中去.论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27在现代教育中要实现审美教育的职能,把美育的目的,任务变成现实,就得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实践方式.美育的实施途径是多方面的.学校则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美育是整个审美教育最广大的基础,是形成和发展青少年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关键手段. 学校美育又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就课堂教学来说,许多课程都是与美育密切相关的, 尤其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里面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美,而且还渗透着作者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深刻感人的美感力量. 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从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到课外作业.都应该注意到展示和挖掘作品中美的内容,使学生在审美感受过程中得到陶冶.历史知识的讲解,祖国名山大川的介绍,都可以通过增加感性知识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从而把知识的传授与感情上的熏染结合起来.学校实施美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进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课外活动开展得好,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包括审美教育的成果,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对人的创造力的体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因此学校一定要妥善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根据他们的不同兴趣和爱好,组织他们学习和研究文艺作品,如举行朗诵会,讨论会,报告会,观看和讨论电影,电视和戏剧,欣赏音乐,舞蹈,参观访问,游览名胜古迹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创造之美, 提高他们生活的自信心和作为劳动者的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国外学到了不少科学教育方法,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在现代教育的一个巨大的弊病即灌输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是与审美教育相对立存在的一个教育弊端.教育中的灌输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后的产物.众所周知,现行教育是紧跟近代科学的脚步发展起来的.当现代科学进入越来越精细的分科阶段,当精细的分科研究达到较先进的水平,使现代人觉得自己能用科学知识控制世界和自身时,教育专家们就越来越觉得,教育的天职就是将这大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尽快地教给学生.他们认为,”尽快”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给科学知识树立无上权威,并以强迫的方式,让学生无条件的记忆,模仿,服从和坚信它们.但这种灌输式教育强调了知识的灌输和吸收,却容易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使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如知识面狭窄,职责单一,视野封闭等).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和危害:首先,分科施教将一个本是完美的整体的学生分裂.每科教师都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自己教授的课程, 每科教师都在抢占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深受”撕扯”之苦,越来越厌学习,造成教与学的对立. 其次由于拔苗助长式的加速施教必然激发出一种“分数第一”和”升学率第一”的倾向,这种教师中心主义将导致学生素质的下降,使学生丧失了感知和直觉能力,使其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再次,灌输式教育追求高分数和高升学率,这种表演意识将会造成在教学过程和结果中弄虚作假.同时由于这种教育的教学成果总是以分数和升学率衡量,就有了对”尖子”和”处理品”的严格区分,将为了保住少数几个所谓”尖子”,而牺牲多数,但实际上此种教育不仅损害大多数普通生,也损害了尖子.因此现代教育中学校的审美教育,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学生读书期间正是一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形成时期,他们虽然有着强烈地追求美的愿望,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教育,他们审美修养能力较差,不懂得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甚至颠倒了美丑.他们的审美修养程度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学校美育的意义,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大力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教育,把他们逐步培养成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体格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梁启超曾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的内容中把美的成份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_5J审美教育是一种无时无刻,无所无地不在进行的活动,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只有美才能使全世界幸福,谁要是受到四川生殖卫生学院美的魅力的诱惑,他就会忘掉自己的局限.”_6j21世纪的美育的作为,远不止局限于美学领域进行, 而是既有美学的一面,更有超出学术领域而进人生活的必要性,即需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人的精神格调的趣味化,物质生活的艺术化,生存状态的诗意化,以导引当代人在新的生存背景下扩展心理空间,获得更多精神的自由和愉悦.美育的实施本质上是要使人类得到一种和谐完满的发展和表现,它通过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激活与调适,进而实现培养和对人自身美好形象的塑造.在当代人类的生存特征中,浮躁和平面化是突出之点,在这种特征中,人类往往执着于追求什么, 人生是匆忙的,几乎很少人来得及驻足体味,思索与辨析.人类这种追求的片面发展就容易导致一种扩张性的行为,这种行为使人类得到了许多,但往往只是停留在一种物质上的满足,却掩盖不住人类精神的失落和寂寥,人类的许多人文精神受到挑战.或许这种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或者正经历着这种痛苦,但人类在本质上是要求完满的,人类的自我实现是需要理性精神与情感智慧共同张扬的.那么美育的过程就是试图改变长期以来的片面的教育方式,甚至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最终达至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统一,建立完满的人类性格和人格品质.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关系到人的生活情趣,生命情调以及人格品位.人类社会无论走到哪一步,都不可忽视人的情感世界,否则,任何追求与努力都最终只能是舍本求末.只有完满的世界,才是有灵性,有谐趣,有生机的,才有利于人的积极向善的本质特性的高扬.而在为了达到这种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认真的思考美育的意义是鉴于长期的现实状况,并结合人类的本质提出的.美育的目标虽然是人类的完满,而其实现的途径是多元的,这些途径都归于一点:通过审美教育使人类建立一种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是在社会历史文化等等的背景下形成的,那么我们所极力做的就是把积极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引进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达到理融情畅的人文景观和人类的诗意生存,在人的本质内部寻求为人的存在建造自由自在的家园的内在根据,从而在实践中真正消除现代科技和物质文明发展给人带来的异化现象,消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思想的实践依据是人类生存的本质要求,而它的理论依据则是古希腊的“和谐,全面”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总之,美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是当代人类生存状况的必然体现和迫切要求,我们只有认真地进行探讨和思考,以提出切实的方案,及时地改变现行片面的教育方式,那么人类才能营造出诗意的生存境地.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现在对美育的理解和研究仍存在某种欠缺,这是我们研究美育的基础,所以必须加以指明.我们所说的美育不是使人成为一个只具备艺术修养的人,而是培养人的一种完满,全面的人格品质.就因为先行教育中存在着对美育的误解,所以美育的真正实施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认为美育的实施不只是内容的单方面更改,如果认为在教育内容中增加艺术的教育就是美育的话,这是对美育的误读,最终仍不能实现人类的完满和诗意生存.所以我们应该逐步的达于对美育的正确认讯,并建立合理的,正确的美育体系.参考文献:[1]陈荣杰.大学美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2]仇春瘴.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3]檀传宝.美育三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97,(5).[4]叶朗.现代姜学体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2002.[5]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6]席勒.美育书简[A].缪灵球美举译文集:第二卷[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试论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试论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为之服务的一系列体制制度的变革突破,作为其中心重点,“教育”这一内容愈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与争论焦点。
自80年代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与逐步落实完善,它便日益对当代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与观念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研究的学科,审美教育将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审美现状的分析,诠释了作为一个高素质大学生的审美观要求,为加强科学审美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市场经济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大学生科学审美观一、审美教育之于当代大学生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变革,素质教育在本质上已慢慢对当代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一是要从思想上提高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必须树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首位的思想;二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摈弃“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改革单一的说教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四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五要在大学生中坚持进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更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随着科、教、文、卫等各方面的发展,审美教育将越来越重要地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中的研究课题。
1、自然美培养学生的情操。
大自然包罗万象,从人文到地理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利用大自然作教材,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启发我们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包容性,使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眼前的一切。
2、社会美增强学生的向心力。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等待着我们面对,培养社会美能使我们持一颗平静的心去接待周围的一切。
只有协调发展,和平相处,这样才能和谐发展,社会才会安宁,国家才会安宁。
3、科学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论当前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论当前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主要是针对过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教师为考试而教和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教育模式及传统观念而提出的。
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确切地说,是研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以阐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用规律的教育思想,其内容相当广泛。
若论及效果, 不能忽视审美思想。
一、审美教育思想顺应潮流,成为教育界的“宠儿” 审美教育,通称美育,范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
在审美教育中,正确的、代表着先进文化方向的美学主张和观点,才能对现实的人生和社会有所影响。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有“现代教育之父”之称的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不应使教学双方感到烦恼和厌恶,相反, 它应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
我认为教育的成败不是取决于人的智力,也不是学科太难而是取决于教学方法的优劣。
错位的教法使人厌恶学习,害怕学习,会对学校产生一种恐惧感;正确的教法则能使学生在愉悦中融入其中,从而“纯于德行, 习于虔敬”。
他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可以说自他以后,审美教育问题不仅作为美学问题被美学家所论及, 而且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从教育的角度来关注美育问题。
二、审美教育兼及德育, 促进智育, 提高了育人的实效作为学校教育要培养全貌和谐发展的人, 就必须使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交融, 使得这几方面呈现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就审美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而言, 美是人的道德财富和源泉, 审美感能给幼小的心灵带来响应号召的奇异本领, 是他成为热情、勇敢、心地善良、诚实的人。
甚至, 在对自然景色之美的观察也能促进他们对高尚道德行为的无限向往。
更重要的是, 美的感受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个人的道德尊严, 净化心灵, 培养道德信念, 这一点尤其关键。
浅谈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R. . S 皮特斯 ( S P t R. . e m)说过这 样一段 话 : “ e 教师不 是把某 种结果带 给一 个与 自己不 相 干 的外 人 的漠然 的行事 者 ,他 的任务就是把他 人带到一个他十分看中而且 身在其中
的 公共 生活 方 式 中 。 ”审 美 生 活 就 是 这 样 一 种 公 共 生 活 方 式 。
生 的限制 ,更不是一种权威式加强 ,反而能帮助老师和学生
、
什 么是 审美 教 育
形成一种理性 的生 活 ,使学 生们 更有 效的形 成一 种人 生事 业。其次 ,就 是审美交 流的重要性 。 “ 与他人 分享审美 活动
之丰富性 的本 能愿 望 ,以及与他人交流审美价值的本能责任 感 ,还有推理 、反思 、论证等等活动 ,都在这 种交 流活动 中 起着举 足轻重 的作用 。 ”在 这里 的 “ 足轻重”指 的是审美 举
艺术作品 ,探 索艺术世界 。让他们在欣赏的过 程中有愉悦 的 感觉 ,认识 到什 么是美 。首先 ,可以引导学生对 自然物进行
审美 ,如鲜艳 的花 ,绿色 的叶子 ,绚丽的晚霞等,让他们对 什么是美的东西有所分析 。而这一阶段对于艺术品的选择是 很重要的 ,这 就要 求教 师要选 取一些 审美 质量 高 的艺 术作 品,使学生养成 良好 的审美 习惯 。 ( )第 二阶段 ( 2 中学 阶段 ) 。培养学 生的知觉 能力及对
的 ,所 以只要有可能 ,我们必须随时准备改进它们 。这就是
觉会驱使他们看重以往 的艺术杰作 以及这些杰作展示 出的种
种艺术表现力。下面就有关审美教育 的问题 ,谈谈 自己的一 些体会和认识。
一
要引导学生对艺术的批判思考 ,这也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 创新能力的一方面。尊重这样一些感受的教学 ,决不是对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方面具有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的作用。
学校应通过审美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素质;人格魅力
审美教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我们的教育面向21世纪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既面临着承上启下,又面临着继往开来的艰巨的任务。
我们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从要求人的全面人生出发,既要激发满足学生认知需要,又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尤其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就会显得更加的迫切。
而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学校过分注重强调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是把智育和美育绝对分化,没有理解专业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教育缺失行为。
1.智育和美育是不可分隔的统一体。
科学(智育)与艺术(美育)从总体上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虽说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思维方式和创作过程,二者相互渗透,这也是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最基本条件。
科学与艺术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都在追求人类摆脱愚昧和黑暗,争取文明和进步,展示人类创造力,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审美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不仅应成为学校、乃至各个教育环节应承担的共同责任,也是教师与学生对创造和谐、温馨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共同追求。
学校在注重科学知识价值时同样要注重教育的育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先天的潜能、才能和气质。
因此,把审美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放在大学生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多方位视野中来考查,我们国家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视程度还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种片面追求智育,忽视审美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的心理缺失,审美空虚的结果。
纵观中外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其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古希腊的思想家帕拉图、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审美素质具有的强大力量能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使人的心灵净化,性格变得高尚优雅。
孔子也十分重视对“礼”、“乐”的学习,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认为,一个君子的培养通过学习诗歌等作品得到知识启发,通过学习礼仪塑造品德,而成为君子则要凭借乐教。
在我国近代史上,王国维和蔡元培也曾大力提倡美育教育。
古代哲人对育人规律的总结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美育教育既是对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又是对当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创新,在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上,美育和智育都是不可缺少的。
2.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的主要意义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审美是美学的源泉。
审美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人文学科,同时还涉及更多深刻的内容。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美育资源,为学生开拓更多的视野,把审美教育延伸到校外,扩大到整个社会,如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及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人文景观等都是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最好课堂。
高校还可通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世界优秀艺术成果,可借助审美的教学媒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引发学生审美心理,使学生直接感触到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让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传留和感染着他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通过这样一个个美的历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观和鉴别美、欣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抵制不良文化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遵守行为道德规范,丰富文化知识修养。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超越性、综合性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情感教育特点,它通过对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可以使一个人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教育的偏颇使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个性鲜明的人格魅力的自我塑造才能和良好的审美素质,甚至最基本的礼貌行为和文明语言。
我们不时感到我国公民公共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现状正在泱及后代和国家的形象,我们在人文素质教育上的缺失应当引起警觉了,我们不能把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丢失在当代。
纵观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伟大德中华文明,进入本世纪以来,掀起的“国学”热,就是对传统美德的呼唤,人们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道德之美,而传统道德之美既是“国学”之美。
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从传统美德中去寻找智慧、与时俱进、与时代文明、现代社会形态相适应的道德行为,这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
如果我们真正重视到美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就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智力超常、身心健康、意志品格坚定的优秀人才甚至让全体公民都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社会公德。
3.营造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的艺术氛围。
适当的审美教育,既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较大,要培养“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几门艺术人文类的课程,还应创造使人温馨、陶醉的校园环境,细致到每一个角落,一张照片、一首诗、一幅画、一曲音乐、一个建筑、一件雕塑甚至于都要适应时尚潮流,构建起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魅力,使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师生和谐化。
让每一个学生个体从这种倡导审美文化的大氛围当中寻找其自身的爱好和心灵方向。
另外还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有突破性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科交叉,在医学学生中开展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课,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说、诗歌、散文欣赏课,音乐、绘画鉴赏课,网页制作、动漫设计课,以及丰富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艺术门类的知识来丰富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尽可能以多种审美通道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把那些玩物丧志,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吸引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来。
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来看,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是现代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具有较高审美素质的社会群体将成为推动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说当前学校审美教学的质量不尽如意,学生审美素质低,强烈折射出审美教育的严重缺失。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给它以独立的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在培养人的素质中的中介作用,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净化和充实当代大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用一个更健康充实的心态去塑造更理想的人生,所以重视和理解当今的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使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陈芳.科学·艺术·设计——论科学、艺术与设计的关系[J].美苑,1997,(86).
[2]彭庆星.医学美容导论[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