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电图分析2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6d4413c52d380eb62946de9.png)
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儿科主治医师神经系统疾病(二)
![儿科主治医师神经系统疾病(二)](https://img.taocdn.com/s3/m/dfaaee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2.png)
儿科主治医师神经系统疾病(二)[单选题]1.患儿,男,8岁,不自主眨眼,歪嘴8个月,加重伴四肢甩动、喉中发“咕、咕”声(江南博哥),1个月就诊,上述动作在看电视或写作业时有减轻,并可自行控制数分钟,脑电图检查正常。
该患儿最可能是下列哪项诊断?()A.肌阵挛癫痫B.多发性抽动C.舞蹈症D.癫痫E.肝豆状核变性[单选题]2.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在脑脊液检查有根本性区别的项目是()。
A.蛋白定量B.脑脊液外观C.糖及氯化物定量D.WBC总数及分类E.脑脊液检菌[单选题]3.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特征为()。
A.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B.周期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C.进行性非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D.非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E.周期性非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单选题]4.婴儿化脓性脑膜炎,颅内高压的高压症状可不明显是由于()。
A.颅骨骨缝未闭B.大脑处于抑制状态C.机体反应性差D.脑膜炎症反应轻E.血-脑屏障功能较弱[单选题]5.有明显智力低下的是()。
A.小儿良性癫痫B.失神发作C.婴儿痉挛症D.高热惊厥E.少年肌阵挛癫痫[单选题]6.下列有关急性脊髓炎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双侧肢体运动障碍不对称B.典型者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C.高位脊髓病变可出现呼吸肌麻痹D.脊髓休克期可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E.均为截瘫,不会出现四肢瘫[单选题]7.哪项不是ADHD多动冲动型的诊断标准?()A.很难安静地参加游戏或课余活动B.坐着手脚不停地扭动常显得烦躁不安C.日常生活中很健忘D.常在问题尚未问完时就抢着回答E.常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讲话和游戏[单选题]8.新生儿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最常见的为()。
A.病毒性脑炎B.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C.中毒性脑病D.大肠杆菌脑膜炎E.脑脓肿[单选题]9.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常见的是()。
A.拒食、呕吐B.神经系统症状明显C.前囟饱满D.发热或体温不升E.易激惹、凝视、面色青紫[单选题]10.患儿,男,10个月,咳嗽、发热5天伴呕吐。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https://img.taocdn.com/s3/m/c3f09cc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1.png)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脑电图是一种检测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通过测量脑细胞电活动的变化,反映出脑电信号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等信息。
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脑电图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那么,在看小儿脑电图报告时,我们应该如何读懂它?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脑电图波形和频率概念。
常见的脑电波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等,其中α波具有相对规律、幅度较大、频率较慢的特点,通常在放松静息状态下出现;β波比较不规律、频率明显增快,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思考和注意力活动;θ波比较规律,频率比α波稍慢,通常在儿童发育过程中较为常见,在睡眠和注意力转移时也会出现;δ波的频率最慢,幅度最高,通常在深度睡眠中出现。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脑电图的特点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常见的异常有以下几种:1. 癫痫活动:在正常脑电的基础上出现的癫痫放电,可以表现为尖锐波和慢波复合体,具有较强的放电特异性。
2. 异常脑电放电:主要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频率较高的低幅度静息态异常慢活动。
3. 灰质病变:灰质结构的病变不仅可以表现为明显的病理讯号,也可以引起脑电变化,出现波形异常、频率改变等现象。
4. 意识紊乱:反映在脑电图上主要表现为一些波形的突然丢失或持续重复出现,如尖头放电、慢波复合体等。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分类筛查和诊断。
根据脑电图的检测结果,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等综合分析,以确定具体疾病和病变的性质及程度;并制定治疗计划,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对于小儿脑电图报告的理解,需要了解基本的波形和频率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脑电放电和病变,最终确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听取专业医生的分析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脑电图认读2(1)
![脑电图认读2(1)](https://img.taocdn.com/s3/m/fd74f93e647d27284a735110.png)
正常反应:
随着受检者深呼吸的进行,脑波波幅逐渐
增高,频率变慢,有α节律变为θ节律或δ节 律,双侧对称出现,以前头部最为明显。 一般在过度换气一分钟以后出现,停止后 10秒后恢复。
异常反应
慢波早期出现:30秒内出现;延缓反应: 停止后30秒;为轻度非特异性异常,反应 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在成人为轻度异常, 小儿没有明确的意义。 不对称反应:双侧慢波不对称,在成人, 出现慢波的一侧为病变侧,小儿不确定。
T4
A2
T5
P3
Pz
P4 T6
纵 向 双 极 导 联
O1
Oz
O2
枕外隆凸点(Inion)
鼻根点(nasion)
Fp1 FPz Fp2
F7
F3
Fz
F8
F4
A1
T3
C3
Cz
C4
T4
A2
T5
P3
Pz
P4 T6
横 向 双 极 导 联
O1
Oz
10%
O2
枕外隆凸点(Inion)
双极导联的波形特点
双极导联--病灶的定位
异常反应
活化作用:睁眼后α 波或其他类型波形波幅 反而增高,可见于脑瘤等情况的局部改变
原有病理波的改变:不受抑制或受到抑制 出现病理性波:闭眼时出现棘慢波,多见 于枕叶病变。
α波抑制欠完全
闭眼诱发出左枕的尖波
2. 过度换气诱发试验
目的:用于癫痫小发作者
方法:受检者端坐(或仰卧),安静闭目,
连续不断的进行深呼吸要有足够的深度,
无关电极的位置
无关电极一般放置在耳垂或乳头部位,或 者放在鼻尖、下颌和项部者 耳垂和乳突部位的电极并非绝对为零 鼻尖容易出汗导致基线漂移的伪差 下颌和颈部易使波幅比脑电大1000倍的心 电混入脑电图中
脑电图检查简介 2
![脑电图检查简介 2](https://img.taocdn.com/s3/m/b809c6e6551810a6f5248611.png)
尖波: 周期>83ms, 多在83-200ms之间(512Hz), 波幅>100μ ν ,包括尖慢波, 其 临床意义同棘波, 但一般认为此波的起 源部位较棘波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左侧中央部尖波
(3) 棘-慢波: 棘波后有一200-500ms的慢波, 其临
床意义同棘波, 慢波表明大脑皮层兴奋
后紧接着有一个抑制过程, 其中3Hz的棘
BECT病人Rolandic棘波呈现出高度的年龄依赖
性外显,多数病人抗癫痫药物仅能控制临床发
作,但并不能消除脑电图的放电。Rolandic放 电一般持续到青春期前后才能逐渐消失。多数 病人在13到16岁期间棘慢复合波数量逐渐减少, 波幅逐渐降低,棘波变钝,最终融入背景活动 中不能辨认,棘波最晚可在20岁以后消失。
立刻明显增多,并趋于双侧性或全脑发放。
30%的病人仅在睡眠中可记录到棘慢复合波,
因而睡眠脑电图记录对诊断至为重要。
正常清醒期EEG
典型病例分析
女,6岁,睡眠中一侧口角抽搐1次。智力正常, 头颅CT未见异常。睡眠期EEG示左侧Rolandic 区(C3、P3、T3、T5)频发成簇尖慢复合波, 呈假节律性发放,可波及枕和前颞区,浅睡期 更多。
-慢波是典型的癫痫失神小发作的特异波。
棘慢波(双额为著)
女,5岁时出现睡眠中部分运动性发作,
EEG为双侧Rolandic区不同步棘慢复合波 发放,睡眠期增多,MRI正常,智力正常,
诊断为BECT。
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3年后无复发, 但有轻度学习困难,8岁时复查EEG,
睡眠期右侧Rolandic区少量散发尖
尖波或棘波的宽度一般为50到100毫秒,波
形常较钝,成负向或负-正双相,在中颞区
儿童癫痫脑电图2O例分析
![儿童癫痫脑电图2O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c44af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d.png)
儿童癫痫脑电图2O例分析
刘洪珍;柏云奎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1994(0)2
【摘要】我院1994年1月—8月共作儿童癲痫脑电图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
年龄在6—15岁之间。
类型:部分型发作13例,全身性发作7例。
按临床表现分型:(1)限局性感觉性发作10例(眩晕、头痛尤如闪电)。
(2)限局性植物神经性发作5例(腹型、头痛型、再发呕吐型)。
(3)限局性精神症状性发作3例(记忆功能减退,脑功能降低,脑功能紊乱)。
(4)精神运动性发作1例(转圈)。
(5)失神性小发作3例。
【总页数】1页(P151-151)
【作者】刘洪珍;柏云奎
【作者单位】浮山县人民医院;浮山县人民医院 042600;042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1
【相关文献】
1.儿童癫痫动态脑电图45例分析 [J], 吴晓丽;陈虹
2.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癫痫的诊断意义(附881例分析) [J], 杨倩;刘文春
3.儿童癫痫诊断中24 h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的应用分析 [J], 吉晓春
4.24 h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儿童癫痫检查中的价值 [J],
5.用常规脑电图检查与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诊断儿童癫痫的效果对比 [J], 白影; 龚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3a52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3.png)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捕捉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
正常儿童的脑电图标准是指在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下,儿童脑电图的正常表现。
脑电图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儿科领域,对于诊断癫痫、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评估儿童的大脑功能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脑电图波形。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波形主要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波。
α波是一种频率较低的波形,通常在闭眼放松状态下出现;β波是一种频率较高的波形,通常在思考、注意力集中时出现;θ波和δ波则是频率较低的波形,通常在婴儿和幼儿时期较为明显。
正常儿童的脑电图波形应该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对称性。
2. 脑电图频率。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范围是指脑电图波形的频率范围。
一般来说,婴儿时期的脑电图频率范围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范围应该符合相应年龄段的标准。
3. 脑电图节律。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节律是指脑电图波形的规律性。
正常儿童的脑电图应该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和规律性,不应该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形或节律。
4. 脑电图异常放电。
正常儿童脑电图中也可能出现一些生理性异常放电,如儿童睡眠时期的睡眠放电、儿童活动状态下的动态放电等。
这些异常放电在特定状态下是正常的,但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异常。
总结来说,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是指在儿童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疾病或异常情况下,其脑电图应该呈现出一定的波形、频率、节律和异常放电。
了解这些标准对于正确评估儿童大脑功能发育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脑电图的采集过程需要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以减少外界干扰对脑电图结果的影响。
此外,对于特定年龄段的儿童,还需要考虑其生理发育特点对脑电图结果的影响,以避免误诊。
小儿脑结核球误诊2例分析
![小儿脑结核球误诊2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a4ca46f7ec4afe04a1df6e.png)
变混淆 。
病例 1 患儿 , , , : 女 7岁 因右侧 肢体抽搐 伴头痛 8d入 院 。 患儿于 8d 无明确诱 因出现右侧肢体痉 挛性抽动 , 日5次 前 每 左右 , 每次持续 1 n 3mn自行缓 解 , 意识 障碍 , ~ i mi 无 自诉 左侧 头部阵发性钝痛 , 剧烈 , 不 无发热 、 盗汗 , 咳嗽 、 无 咯血 , 无恶心 、 呕吐 , 无视物模糊 。查体 : 温 3 . , 体 68℃ 脉搏 9 0次 / i, 吸 mn 呼 2 O次 / i, mn 血压 9/0m Hg 1m HgO13k a , 06 m ( m = .3 P ) 意识 清楚 ,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 对光反射灵敏。咽部无充血 , 颈软 。心肺及 腹 部未见异常 。 四肢肌张力正常 , 肌力Ⅳ级 , 其余神经系统检查 未见异 常 , 白细胞 7 9,中性 粒细胞 05 , 血 . X1 / , 2 01 . 红细胞沉 降 2 率 1 t l 。x线胸 片示 : 5mr h d 肺门淋 巴结不大 , 两肺野清晰 , 未见 活动性病灶 。 血结核抗体 阴性 。 脑电图示轻度异常 。 头颅 C T示 : 左顶叶见 2 mX1 m低密度影 , c c 呈炎性肉芽肿样 改变 。脑脊液 检查 : 压力 2 0m H ̄ 无 色清 亮 , 1 m O, 静置 2 网膜形成 ; 4h无 白细
《临床脑电图学 第2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临床脑电图学 第2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d8470b0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a.png)
第三节 脂类代谢 异常
第四节 氨基酸和 有机酸代谢异常
第五节 神经皮肤 综合征
第六节 染色体病
第七节 其他神经 系统遗传代谢病
参考文献
第一节 先天性皮 质发育畸形
第二节 局部皮质 发育不良
第三节 低度发育 性肿瘤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缺血 1
性脑血管病
2
第二节 出血 性脑血管病
3
第三节 其他 脑血管病
04
第四节 婴 幼儿期遗传 性癫痫
06
第六节 儿 童期ESES 相关的癫痫 性脑病
05
第五节 儿 童期特发性 局灶性癫痫
第七节 儿童 及青少年期特
1
发性全面性癫
痫
第八节 反射 2
性发作和反射 性癫痫
3
第九节 非年 龄相关的遗传
性或家族性癫
痫
4 第十节 与外
科治疗相关的 癫痫
5
参考文献
01
第一节 癫 痫监测单元
3 第三节 其他
系统疾病引起 的代谢性脑病
4 第四节 中毒
性脑病
5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脑死亡
第一节 昏迷的 脑电图
参考文献
第一节 新生儿脑 电图的记录方法
第二节 与发育相 关的新生儿脑电 图
第三节 意义不确 定的新生儿脑电 图
第四节 新生儿脑 电图的发育过程
第五节 异常新生 儿脑电图
第六节 新生儿发 作
第一节 脑电 1
信号记录技术
第二节 个体 2
神经细胞电活 动
3 第三节 组织
结构相关的脑 电活动
4 第四节 脑节
律的形成和调 控
5
参考文献
第一节 脑电放大 器的基本性能
如何解读小儿脑电图
![如何解读小儿脑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46467836a5e9856a5612608f.png)
癫痫样放电数量与癫痫严重程度和预后没 有必然的相关性
有些癫痫EEG的严重程度与临床发作及认知损 伤有密切关系,如West综合征,治疗后EEG如 无改善,则很难完全控制,精神运动发育也很 难明显改善。 有些癫痫类型的发作频率则与EEG放电数量无 明显相关性,如额叶癫痫,发作频繁,但EEG 放电很少或记录不到;如BECT虽多年无发作, 但仍可记录到大量癫痫样放电。这种脑电现象 须结合临床来解释。
如何解读小儿脑电图
脑电图(EEG)是神经系统疾病检测的主 要方法,主要是脑功能状态的判读和癫 痫诊断与鉴别诊断。 如何解读EEG报告方面仍然有不少困惑, 导致不仅难以发挥EEG在疾病诊断方面 的作用,甚至可能造成误诊的情况。
EEG的解读诊断流程
(1)通过规范操作,记录良好的EEG图形。 (2)对EEG图形作出正确判读,并在EEG报告 中进行具体描述,如果EEG医技人员对EEG图 形判读有误,将会导致EEG诊断的偏差。 (3)对判读结果作出合理的EEG诊断。 (4)结合临床,对EEG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与所有辅助检查一样,EEG诊断不能代替临床 诊断。其临床意义应密切结合临床来解读。
背景异常慢波多数是非特异性异常
儿童EEG中有些慢波或快波活动与年龄发育相 关,属于正常现象。 背景活动异常通常不具有病因特异性,仅反映 基本的脑功能状态。 背景波均提示脑功能损伤,但慢波本身不具病 因特异性,且多数也不能提示病变部位。临床 诊断应根据病史及其他更具特征性的实验室检 查如脑脊液、神经影像学等。
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对癫痫诊断的作用
癫痫的诊断永远以发作症状学为最重要 的临床依据。约90%的癫痫发作间期有异 常癫痫样放电。有时临床高度怀疑癫痫 发作,但多次EEG无阳性发现,此时临 床诊断应密切根据临床情况具体分析。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
![解读脑电图报告(儿童)](https://img.taocdn.com/s3/m/6cfc373a3968011ca30091d3.png)
解读视频脑电图报告(从结论部分或脑电印象分析)第一部分慢波(含背景活动慢)脑电图非癫痫样异常1.是最常见的脑电图异常,包括:1)背景节律不对称2)不同步:(1)全面性不同步的慢波(2)双侧同步慢节律(3)局灶性慢波3)特殊模式:(1)背景活动变慢(2)周期性(3)昏迷不对称1.正常脑可以有20%的不对称,通常波幅右>左。
后头部背景节律右>左50%,或左>右35-50% 有临床意义,一般慢的一侧为异常。
2.慢波活动位于一侧,不对称性出现,波幅或频率局灶显著增高,双侧>35%有临床意义,波幅异常的原因有:脑结构异常,癫痫发作后缺失, 颅骨缺损。
背景活动慢或广泛性弥漫性慢波常提示(1)颅内感染(2)癫痫发作后脑功能损伤。
局灶性慢波1.频率小于8HZ的θ或δ波2.通常涉及2-3个导联,可以一侧或一叶3.一般提示急性或进行性结构异常4.功能性的异常过程包括:血管疾病,癫痫发作后期,系统性疾病5.经常伴随其他的脑电异常,如:不对称,癫痫样放电,在癫痫样放电时,该部位有定位作用。
局灶不规则(或多形性)慢波活动经常影响背景活动,异常的程度取决于对背景的损害程度,1.在急性损伤时,比CT改变还早,如刚发作后的癫痫所致的脑水肿。
2.慢波经常与慢性损伤有关。
损伤的中心波幅较低,而旁边则较高3.慢波一般会抑制快活动4.中央,顶区较少出现慢波, 一般为后头部、额区。
5.局灶损害可能有双侧改变。
如下丘脑或中部脑病变与局灶不规则慢波活动相关的其他脑电图异常及临床意义:1.广泛的θ慢波提示中毒,脑炎,白质损伤,代谢性疾病,广泛的严重异常,或药物过量.2.双侧同步的慢波,如脑疝(Herniation),代谢性疾病3.背景节律不对称4. 脑肿瘤,脑中风,脑挫裂伤,硬膜下积液,癫痫发作后状态,偏头痛,TIA,代谢性脑病。
结构性的异常常是持续性慢波,没有反应。
间断性颞叶节律性慢波(δ波)活动1.强烈提示颞叶癫痫。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812b7c45d1f34693dbef3eb0.png)
2021/8/7
1 局灶慢波异常
2021/8/7
局灶性慢波和棘波
女,62岁,右蝶骨翼脑膜瘤术后1年。 EEG示右颞区连续1~3Hz局灶慢波及1个棘波。
1 局灶慢波异常
• 持续的脑结构病变 (3)在睡眠中持续存在的局灶慢波可能由表浅的或癫痫源 病变引起。 (4)皮层病变常引起局灶的波幅降低。 (5)皮层与中线深部结构病变可引起双侧同步性慢波。
• 大脑的一过性障碍,局灶的慢波一般在急性障碍的数小 时或几天内消失,而慢波持续较久常提示已发生持续性 脑损害。
2021/8/7
背景活动异常
背景活动 在一份脑电图记录中持续存在或者
占优势的活动。
背景活动异常 脑波活动减少、脑电频率改变、节
律改变、波幅改变、波形改变。 2021/8/7
背景活动异常
一般情况下,应该根据清醒、放 松、闭目状态下记录到的脑电判断背景 活动。
2021/8/7
背景活动异常 正常节律改变
包括: • 一侧频率减慢>=1Hz; • α节律反应性消失; • 调节性消失; • 波幅不对称; 多为局限性改变。
广泛间断性慢波活动 (IRDA)
IRDA属于广泛起源的非特异性异常,无病因特异性, 见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常伴有背景活动变慢; IRDA出现部位没有特定定位意义;
颞区的IRDA(TIRDA)与癫痫有密切关系,与 OIRDA及FIRDA有明显不同,有明显的病因特异性,不 属于非特异性异常。
2021/8/7
慢波睡眠期的双侧半球间断或者持续的明显不对称现 象,包括频率和波幅的不对称,应该根据临床和神经影像 学进行分析。
儿童脑电图
![儿童脑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336a923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a.png)
儿童脑电图孔峰【摘要】@@ 一、儿童脑电图的特征rn儿童脑电图(children's electroencephalogram)的特点主要是显示年龄的差异.儿童的脑部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完善,脑电图也不断成熟,儿童年龄阶段的不同,其脑波正常变化的范围也不同.因此在阅读儿童脑电图时,应特别注意年龄特点和生理上的变化.【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1(018)003【总页数】7页(P186-192)【作者】孔峰【作者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一、儿童脑电图的特征儿童脑电图(children's electroencephalogram)的特点主要是显示年龄的差异。
儿童的脑部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完善,脑电图也不断成熟,儿童年龄阶段的不同,其脑波正常变化的范围也不同。
因此在阅读儿童脑电图时,应特别注意年龄特点和生理上的变化。
(一)儿童脑电图觉醒期的基本特征儿童脑电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以下变化。
(1)频率由慢变快。
(2)由不规则变为规则。
(3)由不对称变为对称。
(4)波幅由低变高。
(5)由不稳定到稳定。
(6)对光反应从无到有。
(二)不同年龄的儿童脑电图(1)早产儿脑电图为普遍性低平和缺乏节律性的波型。
间歇性出现缓慢的0.5~2次/s的δ活动。
一般原则是孕龄加出生后的实足年龄。
重要的原则是孕龄和相同胎龄的婴儿脑电图是相同的,故可用孕龄算其年龄。
(2)新生儿(出生1个月)脑电图正常出生的新生儿脑电图为不规则杂乱的0.5~2次/s,15~50μVδ波及θ波占优势。
在慢波上见到重叠的低波幅α﹑β波。
(3)婴儿期(1月~1岁)脑电图婴儿期脑电图特点是2~6次/s,20~50μV的慢活动,基线不稳。
6个月前以δ波为主,6个月后以θ波为主。
稳定性及对称性确立。
(4)幼儿期(1~3岁)脑电图幼儿期脑电图的特点是30~50μV的θ波活动。
1岁半以前以θ波占优势,1岁半以后以α波占优势,声﹑光刺激具有抑制作用。
发展心理学—2(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发展心理学—2(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b3192f6ba0d4a7302763ada.png)
3、男女在各项身体指标上存在两次交叉,第一次在9-10岁, 交叉后女性各项指标发育水平超过同龄男生,14-16岁第二 次交叉后男性各项指标又超过女生。以后男女差距持续增加。 18岁,男性较女生达到更高水平(体现在身高、体重、肩宽、 盆宽),并表现出不同的性别特征(男性身高、肩宽;女性 身体丰满、臀部较宽)。
一、动作发展的意义
(二)从动作的功能来讲,有了动作才有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由表现在活动中。 1 、就个体智力发展来看,手的动作发展尤其重要。 2、从个体发展来看,独立行走对儿童心理发展亦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1)使儿童全部运动器官得到发展; (2)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3)发展了独立性。
第三章 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第三节 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遗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 一、遗传与变异 (一) 遗传: 亲代把生物信息传给子代,子代按所得信息而发育、分化,因 此, 子代总是具有和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这叫“遗传”. (二) 变异: 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这叫 “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九子,九子各色”是民间对遗传和变异的形 象概括 二 遗传机制---染色体、DNA和基因 新的生命源于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受精卵的时刻,此时新生命就以包含生物 遗传的46个染色体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历程.
2、近远原则:在孕期、出生后到青春期前个体 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 头部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手臂和腿比手指和 脚趾先发育。接近青春期时,手脚开始快速生 长,然后是四肢,最后是躯干。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脑电图认读2(进修)
![脑电图认读2(进修)](https://img.taocdn.com/s3/m/e05b94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e.png)
2024/10/11
2024/10/11
2024/10/11
2024/10/11
位相
• 同步或同时相:如果在不同的导联,它们 的波峰和波谷发生在同一时间,为同位相 ,反之为异位相。
• 若两个波峰的方向完全相反,呈180度的异 时相,则呈为时相倒置。
脑电图常用的术语(1)
• 散在出现:单个出现,无规则。 • 偶见:仅见1~2次。 • 周期性:有规则的反复出现。 • 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固定的位相关系
和相同的频率出现。 • 非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非固定的位相
关系和非相同的频率出现。
2024/10/11
• 阵发性出现:出现波形相对于背景活动差 别不是很大。
导联组合
• 1. 单极导联:头皮上的一个作用电极和一个 非作用电极(无关电极或参考电极)之间的 电位差。
• 2. 双极导联:两个头皮作用电极之间的电位 差
• 3. 平均导联:作用电极与全部作用电极的平 均电位之间的电位差。
2024/10/11
A1
2024/10/11
鼻根点(nasion)
10% Fp1 FPz Fp2
约15度的角度进针,直抵骨膜,深度为4-5厘米 • 皮层电极:直径0.5厘米,前端为盘状和球状电极 • 深部电极: • 电极固定帽:
2024/10/11
电极位置
• 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每个电极与相 邻近的电极离开10%-20%的距离), 电极有 各自的名称,左侧的是奇数,右侧的是偶 数,接近中线的用较小的数字,较外侧的 用较大数字。电极名称含包括电极所在头 部分区的第一个字母
• 单时相和双时相波(monophasic and diphasic wave):是指一种自基线向上和向下的单一方向 的偏转,双相波包括基线上下两个成份
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
![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801822d2700abb68a982fb4c.png)
作用电极与一个无关电极相连 的导联。
双极导联: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作用电极相连的导联。
常用脑电图单极导联排列
1 Fp1-A1 3 F 3-A1 5 C 3-A1 7 P 3-A1 9 O 1-A1 11 F 7-A1 13 T 3-A1 15 T 5-A1
2 Fp2-A2 4 F 4-A2 6 C 4-A2 8 P 4-A2 10 O 2-A2 12 F 8-A2 14 T 4-A2 16 T 6-A2
2、右额极(Fp2) 6、右中央(C4) 10、右 枕(O1) 14、右中颞(T4) 左 耳 (A1)
3、左 额(F3) 7、左 顶(P3) 11、左前颞(F7) 15、左后颞(T5)
右 耳(A2)
4、右 额(F4) 8、右 顶(P4) 12、右前颞(F8) 16、右后颞(T6)
•
脑电图导联
单极导联:将头皮上的一个
过度换气:20次/分连续规则深呼吸3-5分钟 闪光刺激:一定频率的视觉刺激,对光敏感性癫痫
小儿脑电图分析 2
![小儿脑电图分析 2](https://img.taocdn.com/s3/m/aae94f07453610661ed9f4f0.png)
Lennox-Gastaut综合征
LGS发作间期EEG
婴儿痉挛症
发作间期特点为高峰节律紊乱 背景活动为持续弥漫性不规则高波幅慢 波,夹杂大量多灶性棘波及尖波,部位 不固定,左右可不同步,枕区棘波最多 见。
枕叶癫痫发作间期
枕叶癫痫发作期
颞叶癫痫
EEG背景活动可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 发作间期颞区少量棘波、尖波或不对称 性慢波,很多患儿无异常电活动。 发作期常见一侧或双侧颞区5-7Hz中-高 波幅θ节律持续发放,或颞区较为弥漫的 不规则慢波。
颞叶癫痫发作期
额叶癫痫
小儿较多见。 背景活动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 发作间期可无异常放电,或见数量不等 的额区棘波、尖波或慢波发放。 发作期表现多样,开始时可为额区低波 幅快波节律、θ节律或广泛性电压降低, 以后可出现额区高波幅慢波、棘慢波或 尖波节律。
围产期是EEG成熟变化最快时期,EEG图形取决于孕 龄(CA=胎龄+生后周龄)而不是生后年龄 从脑发育的不成熟到成熟,某些小儿时期正常图形在 成人常会被视为异常
脑波的基本概念
频率 波幅 脑波的出现方式 脑波的出现部位
频率
每一个脑波从波谷至下一个波谷为一个周期, 相同周期的脑波在一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叫 频率。 基本脑波按频率分为4个频带:δ 频带(03.5Hz)、θ 频带(4-7Hz)、α 频带(8-13Hz)、 β 频带(14-30Hz)。
小儿EEG描记方法及要求
患儿检查前应洗头,避免空腹 检查前避免服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镇静 剂,以减少药物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癫痫患儿已服用抗癫痫药物者检查前不必停 药,以防止发生癫痫的严重发作 申请者应注明服药种类、剂量及时间以供阅 图时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波的出现部位
广泛性 弥漫性 对称性 非对称性 一侧性 局限性
脑波出现部位模式图
广泛性
局限性
两侧性
一侧性
对称性 半球性 区域性 局灶性
孤立多灶性
病理性脑波
棘波 尖波 棘慢复合波 尖慢复合波 多棘慢复合波
这两种综合征 的EEG均以爆发-抑制为特 征,前者的发作形式为反复成串的强直 性痉挛,后者主要表现散发游走的片段 性肌阵挛、全身性肌阵挛及部分运动性 发作。
爆发-抑制图形的爆发段为持续1-3秒的 高波幅慢波爆发,其中可夹杂棘波或尖 波,抑制期接近平坦电位,持续3-4秒。
爆发-抑制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慢波 (BECT)
棘节 律
尖波
时限为70-200ms,波形于棘波相似。 尖波的意义于棘波相同,但起源的部位
可能距离记录部位较远或更为广泛,故 定位意义不及棘波。 在判断尖波时应注意于生理性尖波区分。
棘慢复合波
或称棘慢波,为一个棘波后紧跟着一个 慢波。
广泛性棘慢波的频率对确定癫痫分型有 帮助,如3Hz棘慢波多见于失神性癫痫,
放,睡眠期增多。 图片
Lennox-Gastaut综合征
LGS发作间期EEG
婴儿痉挛症
发作间期特点为高峰节律紊乱 背景活动为持续弥漫性不规则高波幅慢
波,夹杂大量多灶性棘波及尖波,部位 不固定,左右可不同步,枕区棘波最多 见。
高峰节律紊乱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 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一、有癫痫临床发作但无癫痫样活动脑电图: 约一半左右癫痫患儿在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 中缺乏癫痫波发放。加上睡眠等多种诱发试 验,依然有20-30﹪的患儿无癫痫波发放。
二、有癫痫样活动脑电图但无临床发作:正 常儿童约有3﹪左右出现癫痫样波发放,大多 属暂时的脑电图现象,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 失,少数可能最终出现癫痫临床发作。
睡眠 睡眠周期正常。 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可有提前反应或延缓反应等非特
异性改变,但无明显不对称,无限局性或广泛性病理 性波。
阵发性活动 出现某些无肯定临床意义的阵发 性活动包挂14HZ和6HZ正相棘波、小棘尖波、 极度睡眠纺锤、中线θ节律等。
界线性小儿脑电图
基本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 常范围。
谢谢!
儿童失神性癫痫
背景活动正常。 发作期为突发突止的双侧同步3HZ棘慢
波爆发。
双侧同步3HZ棘慢波爆发伴失神发作
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背景活动正常 发作期间为全导4-5Hz棘慢波、多棘慢波
发放。 发作期为全导阵发性多棘慢波爆发。 图片
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Lennox-Gastaut综合征
背景为弥漫性慢波或基本节律偏慢。 发作期间为全导高波幅2-2.5Hz棘慢波发
多棘慢复合波
小儿EEG的判断标准
对婴幼儿及儿童的EEG,根据其相应年龄的正 常特征,分为:
正常小儿脑电图 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 界线性小儿脑电图 异常性小儿脑电图
不使用“轻度”、“中度”、或“中度”异常的结论, 这一点与对成人EEG的判断标准不同
正常小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基本脑波频率及波幅在相应年龄
枕叶癫痫
获得性癫痫失语
背景节律基本正常。 清醒时可见颞区为主的 1.5-2.5Hz阵发性
棘慢波活动,可波及到顶和中央区。 NREM睡眠期可出现广泛或限局性的频
发棘慢波,常呈持续性出现。放电指数 可达50%-80%以上。
获得性癫痫失语睡眠期EEG
获得性癫痫失语清醒期EEG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某些局限性
慢棘慢波(1-2.5Hz)可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快棘慢波(4-5Hz)可 见于少年肌阵挛性癫痫,6Hz棘慢波可 见于强直-阵挛性发作等。
3Hz棘慢波
棘 慢波
尖慢复合波
也称尖慢波,为一个尖波之后紧跟着一 个慢波。
尖慢波的意义于棘慢波相似。
多棘慢复合波
连续一个以上棘波继以一个慢波。 常见于肌阵挛性癫痫。 图片
的 正常范围内,调节正常,无明显不对称。
睡眠 睡眠周期及睡眠波正常出现。 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
无异常反应。
阵发性活动 无限局性或广泛性病理波发放。
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基本脑波频率及波幅在相应年龄的 正常
范围内,调节性可稍差,可有一过性的轻度不对称或 慢波活动,但无持续或明显的不对称或限局性慢波。
小儿EEG描记方法及要求
患儿检查前应洗头,避免空腹 检查前避免服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镇静
剂,以减少药物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癫痫患儿已服用抗癫痫药物者检查前不必停
药,以防止发生癫痫的严重发作 申请者应注明服药种类、剂量及时间以供阅
图时参考
正常小儿脑电图年龄特征
整个小儿时期EEG都经历着不断地成熟性变化,如δ-
发试验 过度换气时诱发出棘(尖)慢波或出现两侧慢波明
显不对称;闪光刺激诱发出棘(尖)慢波或出现光惊厥反应。
阵发性活动 出现各种病理波。应注明异常波的波形、频率、
部位及出现方式、如“全导对称同步高波幅3HZ棘慢波爆发”、 “左侧中央、中颞区单发2.5-3Hz尖慢波”等。如在记录过程中出 现临床发作,应注明发作表现及EEG特点,如“过度换气2分钟 时出现凝视发作,持续10秒,同时EEG为双侧对称同步高波幅 3Hz棘慢波爆发”。
频率
每一个脑波从波谷至下一个波谷为一个周期, 相同周期的脑波在一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叫 频率。 基本脑波按频率分为4个频带:δ频带(03.5Hz)、θ频带(4-7Hz)、α频带(8-13Hz)、 β频带(14-30Hz)。
脑波频带
波幅
为从波谷至波顶的垂直距离(mm),根据 标准电压换算成μV。
刷形波、TA图形和一过性正常棘、尖波分别于44周CA、46周CA 和48周CA前完全消失
围产期是EEG成熟变化最快时期,EEG图形取决于孕 龄(CA=胎龄+生后周龄)而不是生后年龄
从脑发育的不成熟到成熟,某些小儿时期正常图形在 成人常会被视为异常
脑波的基本概念
频率 波幅 脑波的出现方式 脑波的出现部位
分为低波幅(<25 μV)、中波幅(25-75 μV) 、高波幅(75-105 μV)和极高波 幅(<150 μV)
波幅低于5-10 μV为低电压。
脑波的出现方式
某一频率的脑波单独出现称为波,连续出现2 个相同频率的脑波称为活动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相同频率的脑波称为节 律。
突出于背景,突然消失且持续一段时间的脑电 活动或节律称为爆发或阵发,以单个波的形式 无规则出现称为散发,在全记录中仅出现1-2 次称为偶发。
小儿EEG描记方法及要求
EEG室应安静隔音,并有屏蔽装置和专用有效的 接地装置,以去除各种外界干扰
EEG仪记录笔最好在16支以上,至少8支 正常清醒EEG描记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应包
括睁闭眼、闪光刺激、过度换气等状态的描记 睡眠EEG最好记录到清醒-自然睡眠-唤醒(或自
醒)的全过程,并记录到NREM睡眠Ⅱ期或更深 的睡眠
的额区棘波、尖波或慢波发放。 发作期表现多样,开始时可为额区低波
幅快波节律、θ节律或广泛性电压降低, 以后可出现额区高波幅慢波、棘慢波或 尖波节律。
额叶癫痫发作期
枕叶癫痫
发作间期为一侧或双侧枕区棘波、棘慢 波。
发作期为枕叶起源的棘波节律,在向邻 近区域扩散的过程中波幅渐高,频率减 慢。
图片
异常性小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①脑波发育延迟,即清醒时基本脑波频率明显落后于
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基本节律慢化),该年龄段应出现的脑波 未正常出现(如枕区α节律),或应消失的脑波未如期消失(如δ 刷形放电、TA波形等),或脑波无正常分化(无枕区优势频率); ②两半球对应区域明显持续不对称;③广泛或限局性的持续慢波 活动;④高峰节律紊乱、爆发-抑制、低电压或电静息。 睡眠 睡眠周期或睡眠结构异常;在长时间的睡眠记录中睡眠纺 锤在一侧或两侧恒定消失。
病理性脑波
棘波
时限为20-70ms,突出于背景活动。 负相棘波的上升支陡峭,下降支可稍有坡度。 棘波代表大脑皮层神经元的一过性超同步化放
电,是大脑皮层兴奋性异常增高的表现。 连续多个棘波称为棘节律,为大脑皮层的募集
性放电,常见于癫痫发作的强直期。 各种棘波的出现方式
各种棘波的出现方式
枕叶癫痫发作间期
枕叶癫痫发作期
颞叶癫痫
EEG背景活动可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 发作间期颞区少量棘波、尖波或不对称
性慢波,很多患儿无异常电活动。 发作期常见一侧或双侧颞区5-7Hz中-高
波幅θ节律持续发放,或颞区较为弥漫的 不规则慢波。
颞叶癫痫发作期
额叶癫痫
小儿较多见。 背景活动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 发作间期可无异常放电,或见数量不等
临床及脑电图医师在判断和解释
EEG时,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小儿的脑 发育特点,避免用成人的EEG标准衡 量小儿EEG,避免以EEG结论代替临 床诊断。
常见癫痫综合征的EEG
儿童失神性癫痫 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Lennox-Gastaut综合征 婴儿痉挛症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慢波 儿童良性癫痫伴枕叶爆发 颞叶癫痫 额叶癫痫 枕叶癫痫
小儿脑电图分析
神经内科
脑电图的概念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来 自皮层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自发 性脑电活动。这种脑电活动通过脑电图 机放大300万倍描记下来即形成脑电图。
脑电图主要功能
判断背景波是否异常,反映脑功能状态。 是否存在痫样放电波(大脑神经元过度
兴奋放电),以鉴别各种小儿发作性疾 病,协助临床确定小儿癫痫的发作类型 或癫痫综合征类型。 诊断睡眠障碍、判断昏迷与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