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考试大纲
材料科学和工程导论(ppt 16页)
![材料科学和工程导论(ppt 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78f4447d4b35eefdc8d33378.png)
材料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 导,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和划 时代的标志。材料和能源、信息被 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
5
材料的地位和作用
一种重要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 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 个新水平,材料科学技术的每一次 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重大 变革,甚至引起一次世界性的技术 变革,从而把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推向前进。
学 与 工
程
结构
陶瓷 电子材料 金属 高分子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纵向或横向分类方法
15
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 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 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人生就有 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 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 信念。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 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 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无 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
进行改革;
• 按照“四要素”原则重新构建材料科学与
工程的大材料学科。
13
基本性能效能
ba
受环境影响 (气氛 温度
受力状态)
成合分成/制备
组织结构
制备与 加工
结构效/能成分 (使用性能)
性质
理论及材料 与工艺设计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
14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
使用
材
料
四 加工
科
要 素 性能
6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形成与发 展,反映了学科发展从细分 到整合(综合)的基本规律。
7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9a64a115727a5e9846a611d.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英文):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14241014课程学分:0.5 学分课程总学时: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本课程以四个讲座的形式主要介绍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材料概述、材料性质、材料的基本性能;生物质基工程材料种类、性能及其相关性质;生物质材料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品质因子;生物质材料与生物质材料科学发展背景、基本内涵、研究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
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讲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简单了解生物质材料的性质、结构。
组成和应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生物质材料的性质。
第一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0.5学时)第二节材料的分类、性质(0.5学时)第三节生物质材料的概述(1学时)第二讲生物质基工程材料(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生物质基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其相关性质;生物质基工程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应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生物质基工程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第一节生物质基工程材料的概述(0.5学时)第二节生物质基工程材料的性能(1学时)第三节不同生物质基工程材料的应用(0.5学时)第三讲生物质材料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品质因子(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物质资源的类别及其重要性、把握生物质材料结构特点与应用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影响生物质材料的品质因子及应用上的应对措施。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理解生物质材料结构特点与应用之间的关系,难点是生物质材料主要品质因子确定、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掌握。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4fcd531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2.png)
第一章测试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人工制品都是由一定的材料组成的。
()A:对B:错答案:A2.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
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A:错B:对答案:B3.材料发展的古代史: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陶器时代、铁器时代。
()A:错B:对答案:A4.材料科学主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A:对B:错答案:A5.把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利用了什么分类方法。
()A:按材料使用领域分B:按材料的状态分C:按材料的用途分D:按材料所起的作用分答案:D第二章测试1.以下哪一个参量表示材料在表面上的小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A:强度B:刚度C:硬度D:韧性答案:C2.高分子材料的挤压成型属于以下哪一个过程()。
A:材料加工B:材料改性C:材料制备D:材料复合答案:A3.下列属于材料的化学性质的是()。
A:介电性质B:腐蚀性质C:熔化D:催化性质答案:BD4.以下哪些属于材料结构的分类()。
A:晶体结构B:外观结构C:键合结构D:组织结构答案:ACD5.石墨中存在的键合方式包括()。
A:范德华力B:共价键C:氢键D:离子键答案:AB第三章测试1.材料中的相是指()。
A:材料的晶体结构B:材料的化学组成C:材料中成分和结构均匀的区域D:材料的微观组织答案:C2.钢中的()相是一种非平衡相。
A:珠光体B:奥氏体C:马氏体D:铁素体答案:C3.铁中加碳会()。
A:降低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B:提高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C:提高强度、硬度和塑性D:提高强度,降低硬度和塑性答案:B4.不锈钢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是()。
A:CuB:NiC:CrD:Ti答案:C5.在成分和优化制备的合金中,比强度最高的是()。
A:Al合金B:钢铁C:Ti合金D:Mg合金答案:C第四章测试1.功能材料是指被用于非结构目的的材料。
()A:对B:错答案:B2.电学功能材料按其电学性能的特点,可分为导电材料、电阻材料、电热材料和绝缘材料四大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c210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2.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
对材料研究的兴趣和基本研究能力,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和开展相关研究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3.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
4.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5.材料测试与表征方法
6.材料应用与发展前景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课
堂上,教师将讲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和思考,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六版william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六版william](https://img.taocdn.com/s3/m/bb8efa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4.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六版william摘要: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概述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2.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历史发展1.古代材料的使用2.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3.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三、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分类1.材料的力学性能2.材料的物理性能3.材料的化学性能4.材料的分类四、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1.材料制备的基本过程2.常见材料加工技术五、材料的性能与应用1.结构材料2.功能材料3.复合材料4.超导材料六、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展望1.新型材料的研发2.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材料3.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跨学科发展正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制备、性能、加工以及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在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材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化学性能主要包括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
根据这些性能,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是实现材料性能与应用的关键环节。
材料制备的基本过程包括原料选择、制备方法、成型与加工等。
常见的材料加工技术有冶炼、铸造、锻造、轧制、拉拔、焊接、切削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和超导材料等。
结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塑料等,用于承载和传递力的部件;功能材料主要包括磁性材料、导电材料、光学材料等,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部件;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兼具各种材料的优点;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下具有超导性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1c649aaaeaad1f346933f5c.png)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000274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学时:32 学分:2.0适用对象:材料类本科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力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许并社,材料科学概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2] 冯端、师昌绪、刘治国,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 张钧林、严彪、王德平、袁华,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 周达飞,材料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 William D. Callister, David G. Rethwisch,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Engineer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8[6]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7] 李恒德、师昌绪,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是面向材料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形成与学科发展趋势。
以材料“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使学生建立从材料设计、组织控制、制备加工到性能评价与工程应用的概念体系,在掌握材料共性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内涵,学会分析材料问题的方法。
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典型金属及无机非金属的结构与功能材料的研究规律,强化学生对“四要素”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1 材料的定义与分类[1]1.2 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1.2.1 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1.2.2 材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1.2.2.1 新材料是工业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先导1.2.2.2 新材料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1) 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的进展和趋势2) 新材料技术是高技术发展的基础1.2.2.3 新材料技术是一切工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基础1.3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形成和发展[3]1.3.1 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形成与发展1.3.2 我国材料学科的改革与发展1.4 本课程设置与北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改革[3]第二章材料“四要素”是材料研究与应用的共性基础2.1 什么是材料的“四要素”?[1]2.1.1 材料的性质2.1.1.1 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质: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试题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8c30c63c1ec5da51e27013.png)
第二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作业一第一部分填空题(10个空共10分,每空一分)1.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结构与成份和合成与加工。
2.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强度可以用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比例界限等来表征。
4.三类主要的材料力学失效形式分别是:断裂、磨损和腐蚀。
5.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6.晶体结构有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是: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
7.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8.材料的强韧化手段主要有固溶强化、加工强化、弥散强化、第二相强化和相变增韧。
第二部分判断题(10题共20分,每题2分)1.材料性质是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符,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的反应。
(√)2.疲劳强度材料抵抗交变应力作用下断裂破坏的能力。
(√)3.硬度是指材料在表面上的大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错)4.性能是包括材料在内的整个系统特征的体现;性质则是材料本身特征的体现。
(√)5.晶体是指原子排列短程有序,有周期。
(错)6.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冷却工艺过程,来改变材料的相组成情况,达到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7.材料表面工程包括表面改性和表面保护两个方面。
(错)8.材料复合的过程就是材料制备、改性、加工的统一过程。
(√)9.材料合成与加工过程是在一个不限定的空间,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错)10.材料中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的研究是微观断裂力学的核心问题。
(√)第三部分简答题(4题共40分,每题10分)1.材料性能的定义是什么?答: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作用下,为描述材料的行为或结果,按照特定的规范所获得的表征参量。
2.金属材料的尺寸减小到一定值时,材料的工程强度值不再恒定,而是迅速增大,原因有哪两点?答:1)按统计学原理计算单位面积上的位错缺陷数目,由于截面减小而不能满足大样本空间时,这个数值不再恒定;2)晶体结构越来越接近无缺陷理想晶体,强度值也就越接近于理论强度值。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e2df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9.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3. 学习各类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4. 培养材料测试和分析的实验技能;5. 能够评估和选择适合特定应用的材料。
三、课程大纲1.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1.1 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2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1.3 材料的特性和需求2. 材料结构与性能2.1 原子结构与晶体结构2.2 晶体缺陷和非晶态材料2.3 相变与相图2.4 材料的力学性能2.5 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3. 材料制备与加工3.1 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3.2 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3.3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和成型3.4 先进制备技术(如纳米材料制备)4. 材料表征与测试4.1 材料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2 机械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4.3 热学测试和热学性能评价4.4 光学测试和光学性能评价4.5 电学测试和电学性能评价4.6 表面和界面测试技术5. 材料应用与案例分析5.1 结构材料的应用和工程案例5.2 功能材料的应用和工程案例5.3 先进材料的应用和工程案例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3. 期末考试(30%):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作者:吴志明2.《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四版),作者:William D. Callister Jr.等七、备注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
81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参考书目
![81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9c0aa6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1.png)
81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参考书目一、基础概念与原理1.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William D. Callister Jr.著)这本书从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加工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初学者入门。
2. 《材料科学基础》(王道生著)本书围绕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展开,涵盖了材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加工与表征等内容,是理解材料科学基础的重要工具书。
3. 《材料表征技术》(刘克理、韩威著)这本书介绍了材料表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包括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质谱分析等,对于学习材料科学的同学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二、常用材料与性能4. 《工程材料科学》(Roger T. Howe、George F. Weston著)本书以工程材料为主线,介绍了金属、陶瓷、聚合物等各种常见材料的性能、加工和应用,适合对工程材料感兴趣的读者。
5. 《材料性能及其测试》(叶亦志、张培藩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拉伸、硬度、疲劳等性能测试,对于材料性能研究和测试技术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材料加工与设计6. 《现代材料加工工程》(刘正宁、张国君著)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材料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切削等,对于了解材料加工工程的同学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7. 《材料的选择与设计》(Michael F. Ashby、David R.H. Jones著)这本书从材料选择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材料的选型方法、设计原则和案例分析,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四、新兴材料与应用8. 《功能性材料科学与工程》(许再寿、张志友著)本书介绍了新兴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包括智能材料、功能陶瓷、生物材料等,对于了解和研究新兴材料的同学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9. 《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刘振江、陈爱兰著)这本书系统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制备技术及其在能源、电子、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对于了解纳米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同学来说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书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869e57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7.png)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是为一年级新生开设的材料学专业入门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知识结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初步了解、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常识性内容,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了解专业特点、教学特点、学习规律;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2.设计思路: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知识结构、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为主线,通过授课、参观、讲座、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个初步的了解。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一年级新生的必修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知识结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 1 -景,初步了解、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常识性内容,并能够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学习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要求学生(或小组)及时关注网络教学(包括移动客户端)的阅读资料、思考讨论题等,按照要求在课前完成相关的资料检索汇总及思考;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完成作业。
四、教学内容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杨瑞成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科学出版社. 2012.8[2] 陈克正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3] 王高潮,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A.闭卷考试: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2 -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第1章 材料与社会(1)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第1章 材料与社会(1)](https://img.taocdn.com/s3/m/f388ea6c27d3240c8547ef02.png)
• 第二篇 传统材料
–第四章 金属材料 –第五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 –第七章 复合材料
10
–第十二章 纳米材料
–第十三章 智能材料 • 第四篇 材料专业的设置 –第十四章 材料类专业设置
主要参考书目
许并社. 材料概论[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29.0元). 施惠生. 材料概论[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26.0元). 杜双明, 王晓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 2011 (¥30.0元). 郑子樵, 封孝信,方鹏飞. 新材料概论[M].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9 (¥38.0元). 徐晓虹, 等. 材料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8.4元). 顾家琳, 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2.0元). 杜彦良, 张光磊. 现代材料概论[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45.0 元). 许并社. 材料科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19.0元) .
总之,"导论"的作用已由概要介绍一篇文章或一
本书,发展到用一本书来介绍一门学科专业了。
9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材料与社会 –第二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 纲要 –第三章 材料工艺
• 第三篇 新材料
–第八章 高性能结构材料 –第九章 新能源材料 –第十章 信息功能材料 –第十一章 生物医用材料什么是“ Nhomakorabea能材料” ?
以特殊的电学性能或各种电效应作为主要性能指标的一 类材料。
1.1.2 材料的分类
西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大纲
![西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79d0212866fb84ae45c8deb.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大纲2009-03-09题号:923《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考试大纲下面大纲是按专业方向列出的,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方向的大纲复习,考试按专业方向命题,学生选做其中一组即可。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内容要求:(1)金属固态相变的概论:金属固态相变的平衡转变和不平衡转变,固态相变的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新相长大机制和新相长大速度。
(2)钢的加热转变和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
(3)珠光体转变与退回和正火。
(4)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转变特点,马氏体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5)贝氏体贝氏体组织形态和亚结构,贝氏体转变的特点和晶体学,(6)钢的淬火。
(5)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
(6)钢的滲碳和氮化。
(7)钢的时效。
参考书目:胡光立,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2、高分子材料内容要求:(1)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自由基聚合反应、阳离子型聚合反应、阴离子型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2)高分子的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高分子链的构象、高分子链的柔顺性的表征和影响分子链柔顺性的结构因素;高分子材料凝聚态结构;高分子材料的非晶态结构、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和共混态结构。
(3)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性能:高分子材料的高弹性、粘弹性和力学性能;高分子的介电性能;高分子溶液。
(4)通用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胶黏剂及涂料基础知识。
(5)聚合物共混物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橡胶增韧塑料的增韧机理,聚合物基宏观复合材料。
(6)电子功能高分子材料:结构导电高分子材料、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电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参考书目:张留成,高分子材料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3、塑性成形与控制方向考试内容:本课程包括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塑性成形工艺和塑性成形设备。
其中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主要要求掌握金属塑性成形的特点及分类、物理基础力学基础;塑性成形工艺主要要求掌握各种冲压工艺和锻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工艺特点及典型模具结构;塑性成形设备主要要求了解曲柄压力机、液压机、螺旋压力机和塑料成形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工作特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1.0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1.0](https://img.taocdn.com/s3/m/2c1ff8db195f312b3169a515.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复习题——2013年一、名词解释1、材料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机器、构件和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新材料新材料,主要是指那些正在发展,且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
3、结构材料结构材料是主要利用材料的强度、韧性、弹性等力学性能,用于制造在不同环境下工作时承受载荷的各种结构件和零部件的一类材料,即机械结构材料和建筑结构材料。
4、功能材料具有某种优良的电学、磁学、热学、声学、光学、化学和生物学功能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被用于非结构目的高技术材料。
5、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不同的物质,经人工组合而成的多相固体材料。
6、弹性模量一般地讲,对弹性体施加一个外界作用(称为“应力”)后,弹性体会发生形状的改变(称为“应变”),“弹性模量”的一般定义是:应力除以应变。
7、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8、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9、延伸率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10、塑性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11、韧性材料从塑性变形到断裂全过程吸收能量的能力。
12、硬度材料在表面上的小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
13、蠕变极限表示材料抵抗蠕变能力大小的指标,一般用规定温度下和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总变形量的应力值表示。
14、疲劳极限材料能经受“无限”次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
15、退火通过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态的组织,达到均匀化、消除内应力的目的。
16、淬火快速冷却,获得远离平衡态的不稳定组织,达到强化材料的目的。
17、回火淬火或正火的材料重新加热,可以松懈淬火应力和使组织向稳定态过度,改善材料的延展性和韧性。
18、正火在奥氏体状态下,空气或保护气体冷却获得珠光体均匀组织,提高强度,改善韧性。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试题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8c30c63c1ec5da51e27013.png)
第二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作业一第一部分填空题(10个空共10分,每空一分)1.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结构与成份和合成与加工。
2.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强度可以用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比例界限等来表征。
4.三类主要的材料力学失效形式分别是:断裂、磨损和腐蚀。
5.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6.晶体结构有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是: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
7.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8.材料的强韧化手段主要有固溶强化、加工强化、弥散强化、第二相强化和相变增韧。
第二部分判断题(10题共20分,每题2分)1.材料性质是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符,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的反应。
(√)2.疲劳强度材料抵抗交变应力作用下断裂破坏的能力。
(√)3.硬度是指材料在表面上的大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错)4.性能是包括材料在内的整个系统特征的体现;性质则是材料本身特征的体现。
(√)5.晶体是指原子排列短程有序,有周期。
(错)6.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冷却工艺过程,来改变材料的相组成情况,达到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7.材料表面工程包括表面改性和表面保护两个方面。
(错)8.材料复合的过程就是材料制备、改性、加工的统一过程。
(√)9.材料合成与加工过程是在一个不限定的空间,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错)10.材料中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的研究是微观断裂力学的核心问题。
(√)第三部分简答题(4题共40分,每题10分)1.材料性能的定义是什么?答: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作用下,为描述材料的行为或结果,按照特定的规范所获得的表征参量。
2.金属材料的尺寸减小到一定值时,材料的工程强度值不再恒定,而是迅速增大,原因有哪两点?答:1)按统计学原理计算单位面积上的位错缺陷数目,由于截面减小而不能满足大样本空间时,这个数值不再恒定;2)晶体结构越来越接近无缺陷理想晶体,强度值也就越接近于理论强度值。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复习提纲part 1 + part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复习提纲part 1 + part 3](https://img.taocdn.com/s3/m/fd74c64769eae009581bec7c.p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复习提纲《概论,金属材料部分》1.什么是材料?2.什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3.传统上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要素4.画出两种扩展模型5.材料的分类标准哪些?6.材料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7.FCC BCC HCP 结构8.什么是相图,它在材料研究开发中的作用。
9.从化学键的角度说明为什么金属材料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10.根据Fe-C相图对铁基材料进行分类11.什么是有色金属,写出15种有色金属的名字和元素符号。
12.什么是稀土元素,结合电子结构说明,为什么它在各行各业种都有广泛的应用。
13.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的基本物理化学原理14.铝冶金流程图,由铝土矿制备Al2O3,进一步制备Al板带箔材的基本物理化学原理。
15.金属材料制备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16.铝合金的分类,依据是什么?17.航空航天用金属结构材料的发展趋势。
18.请说明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对铜合金性能有何要求。
19.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现状,生产工艺和投资案例分析。
20.金属材料腐蚀的种类。
21.高性能炭/炭航空刹车材料的制备技术22.简述一下我国金属材料现状和对策。
(是金属材料的生产大国,钢4亿多吨,有色金属1200万吨以上,但还不是生产强国。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材料的深加工,发展循环经济,注意资源的综合利用。
)23.什么叫复合材料?它的复合原理包含哪些?24.什么叫纳米材料,由于哪些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可能具有特殊性能。
25.什么叫非晶态材料(Bulk metallic glasses),它可能具有哪些特殊性能?26.什么叫生物材料,它有什么发展前景?27.我们的海量硬盘得益于一项什么科学技术,简单叙述其基本构成和原理。
最近我国材料科学家(谁)在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空缺6年的历史,这些成功范例,给予我们材料科技工作者极大的鼓舞。
结合这些事例,谈谈您对材料科学促进社会进步的认识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号:923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考试大纲
下面大纲是按专业方向列出的,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方向的大纲复习,考试按专业方向命题,学生选做其中一组即可。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内容要求:(1)金属固态相变的概论:金属固态相变的平衡转变和不平衡转变,固态相变的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新相长大机制和新相长大速度。
(2)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钢的加热转变、冷却转变。
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淬火和回火。
钢的表面热处理。
(3)钢铁中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相变和热处理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4)合金结构钢:对结构钢的基本要求,结构钢的合金化,结构钢的含碳量与热处理,结构钢的淬透性,常用的合金结构钢:包括调质钢、超高强度钢、渗碳钢、弹簧钢和轴承钢。
(5)工具钢:碳素和低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冷作摸具钢和热作摸具钢等,包括合金元素的作用、热处理特点。
(6)不锈钢:金属腐蚀的基本概念,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不锈钢的组织、不锈钢的腐蚀特性,不锈钢的强化与脆化。
(7)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铝及铝合金:铝合金中的合金元素,铝合金的热处理原理,时效过程中组织和性能变化,时效硬化的原因。
变形铝合金与铸造铝合金的成分、组织、热处理工艺和性能。
镁合金的基本特性、分类和编号。
镁合金中的合金元素,镁合金中的强化相,变形镁合金和铸造镁合金。
铜合金:铜的合金化二元黄铜组织和性能、多元黄铜。
青铜种类及其应用,白铜合电工白铜。
钛合金:钛的特性及钛的冶金基础,合金元素在钛合金中的作用,钛合金的分类、热处理和强韧化基础。
参考书目:(1) 吴承建等,金属材料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 胡光立,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
(3) 朱张校,工程材料(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2、高分子材料
内容要求:(1)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及方法:聚合反应及其分类,单体的聚合选择性,自由基聚合反应、阳离子型聚合反应、阴离子型聚合反应和共聚反应。
(2)高分子的合成方法:本体聚合法,包括:苯乙烯液相本土聚合和乙烯气相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法:单体的分散过程、分散剂和分散作用。
乳液聚合法:乳化剂和乳化作用和乳液聚合机理。
溶液聚合法。
(3)高分子的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高分子链的近结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和分子链的支化与交联。
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高分子链的内旋转构象、高分子链的柔顺性的表征和影响分子链柔顺性的结构因素。
高分子材料凝聚态结构:高分子材料的非晶态结构、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和共混态结构。
(4)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运动、力学状态转变及热性能,高分子材料的高弹性、粘弹性和力学性能。
高分子液体的流变性。
(5)高分子材料及加工工艺: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塑料的特性和分类,塑料制品的主要组分及其作用、成形加工方法。
橡胶的特性和分类,主要的橡胶配合剂及其特性和橡胶的加工工艺。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纤维的特性和分类,合成纤维纺丝工艺过程。
(6)功能高分子材料:电子功能高分子材料:结构导电高分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