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试卷

合集下载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5题,每题1分,共105分)1.王某,男,43岁。

夏日汗出当风淋雨后出现恶寒. 身重,数日后又现发热,午后热甚,咽喉红肿疼痛,无汗,四肢屈伸不利,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

治方宜选()A、栝蒌桂枝汤B、桂枝芍药知母汤C、麻黄加术汤D、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E、桂枝附子汤正确答案:D2.孙某,女,36岁,妊娠近3月,2天前突然出现腹中疼痛,伴少量阴道出血,色淡。

自觉心累疲乏,腰膝酸软。

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宜( )A、温经散寒,祛风除湿B、调和肝脾,养血除湿C、养血散寒,温经通脉D、调补冲任,固经安胎E、扶正祛邪,养血安胎正确答案:D3.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 )A、陷经B、胞阻C、阴吹D、正喧E、转胞正确答案:E4.下列不属于肾气丸的治疗特点是A、补泄兼施B、滋阴生气C、凉血清热D、助阳化水E、脾肾同治正确答案:C5.《金匮》原书在治疗慢性衰弱性疾病时,重视的脏是B、肝肾C、心肺D、心脾E、肺肾正确答案:A6.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是()A、甘草.干姜.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大枣B、甘草.黄连.黄芩.半夏.大枣.人参.附子C、甘草.大黄.黄连.黄芩D、甘草.人参.茯苓.干姜.半夏.黄连.大黄E、甘草.生姜.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半夏正确答案:A7.找出《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同病异治的方组A、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B、大青龙汤,小青龙汤C、越婢汤,苓桂术甘汤D、大半夏汤,橘皮汤E、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皮水表实证证治——①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8.王某,男,31岁,患者多食善饥,渴喜热饮,日夜无度,小便反多,形体消瘦,精神倦怠,下肢欠温,关节酸痛,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病近三月。

本例的治法是A、温阳健脾,补中益气B、滋阴补阳,温化肾气C、温肾壮阳,补土制水D、清热泻火,益胃生津E、滋补肾阴,润燥生津正确答案:B9.《金匮要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的代表方是A、小建中汤B、肾气丸D、大建中汤E、黄芪建中汤正确答案:C10.妇人有半产史,年界五十,阴道暴出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其主要病机是( )A、冲任不足,阴寒内盛B、冲任虚寒,瘀血内阻C、脾气亏虚,脾不统血D、肾气亏虚,肾不固涩E、阴血亏损,阴虚内热正确答案:B11.妇人转胞不得溺,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宜( )A、五苓散B、猪苓汤C、栝蒌瞿麦丸D、肾气丸E、葵子茯苓散正确答案:D12.肝着的病位是( )A、肾B、胆C、肝D、肝、脾E、肝、肾正确答案:C13.治疗黄疸最基本的原则是A、补虚B、活血C、健脾D、利小便E、清热正确答案:D14.李某,女,28岁。

(完整版)金匮要略试卷

(完整版)金匮要略试卷

(完整版)⾦匮要略试卷⾦匮要略试卷及答案⼀、选择题(共60分)(⼀)单项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在《⾦匮要略》的作者是:A.林亿B.王叔和C.张仲景D.华佗2、在《⾦匮要略》中附⼦配⼲姜的作⽤是:A.温散寒邪B.回阳救逆C.峻逐阴邪D.温中⽌痛3、《《⾦匮要略》认为杂病发⽣的主要原因是:A.五脏元真不⾜B.客⽓邪风侵袭C. 七情房劳D.⾍兽灾害4、《⾦匮》⾸篇第⼀条的“脾能伤肾……则⼼⽕⽓盛,则伤肺;肺被伤,则⾦⽓不⾏”中的“伤”字如何理解?A.制约B.伤害C.相侮D.相乘5、下列哪⼀组药物体现了《⾦匮》肝阴⾎虚的治疗原则:A.⽩芍、焦⼭栀、炙⽢草、乌梅B.焦⼭栀、黄连、黄芩、黄柏C.炙⽢草、淮⼩麦、⼤枣D.⽩芍、五味⼦、酸枣仁、乌梅6、⾎痹的典型症状是:A.肌肤⿇痹B.⾝体沉重C. 关节疼痛A.胀重于积B.积重于胀C.胀积并重D.胀满并见8、风湿在表,治当发汗,但⼤汗之后,病仍不愈的原因是:A.汗之不彻B.汗多伤阴C.汗后受寒D.风去湿存9、⽢草泻⼼汤的药物组成,除了⽢草外,还有:A.半夏、⽣姜、黄芩、⼈参、⼤枣B.半夏、⼲姜、黄芩、黄连、⼈参、⼤枣C.半夏、⽣姜、黄芩、⼤枣D.半夏、⼲姜、黄芩、黄连、柴胡、⼈参、⼤枣10、依据《⾦匮》原⽂,“中风,邪⼊于经”:A.肌肤不仁B.肢体重滞C.⾓⼸反张D.⾆即难⾔,⼝吐涎11、风湿历节的主⽅是:A.桂枝芍药知母汤B.⿇黄加术汤C.乌头汤D.侯⽒⿊散12、“其⼈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是:A.痰饮B.悬饮C.溢饮D.⽀饮13、黄芪建中汤、⼩建中汤共同的病机是:A.⽓⾎亏虚B.⼼脾两虚C.⽓阴两虚A.祛邪B. 扶正为主,兼以祛邪C.扶正祛邪并重D.祛邪为主,兼以扶正15、虚寒性肺痿没有以下那个症状:A.咳嗽B.吐涎沫C.头眩D.不渴16、咳逆上⽓,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何⽅主之:A.射⼲⿇黄汤B.皂荚丸C.越婢汤D.厚朴⿇黄汤17、治疗肾著病可⽤:A、⽢草⼲姜汤B、苓桂术⽢汤C、⽢姜苓术汤D、肾⽓丸18、治疗阴寒痼结的“⼼痛彻背,背痛彻⼼”,⽤:A.⼤乌头煎B.⼤黄附⼦汤C.⿇黄附⼦汤D.乌头⾚⽯脂丸19、下列⽅证中没有表证的是:A.附⼦粳⽶汤证B.厚朴七物汤证C.乌头桂枝汤证D.⿇黄附⼦汤证20、寒疝属于⾎虚者,治⽤:A.⼤乌头煎B.当归四逆汤C.乌头桂枝汤B.⼩青龙加⽯膏汤C.⼤青龙汤D. 葶苈⼤枣泻肺汤22、风⽔,脉浮⾝重,汗出恶风者,治宜⽤:A、桂枝加黄芪汤B、越婢汤C、防⼰茯苓汤D、防⼰黄芪汤23、“膈间⽀饮,其⼈喘满,⼼下痞坚,⾯⾊黧⿊,其脉沉紧,得之数⼗⽇,医吐下之不愈”以何⽅主之:A.⽊防⼰汤B.⼩青龙汤C.苓桂术⽢汤D.⽢遂半夏汤24、以苦冒眩为主症的⼼下⽀饮证,仲景以何⽅主治:A.苓桂术⽢汤B.泽泻汤C.五苓散D.真武汤25、胸痹急证治宜选⽤:A、薏苡附⼦散 B.乌头⾚⽯脂丸 C.栝蒌薤⽩半夏汤 D.橘枳姜汤26、⽩虎加⼈参汤所治的消渴证的病机是:A.肺胃热盛,⽓津两伤B.⽔热互结,郁热伤阴C.肾不化⽓,津不上承D.阴虚内热,虚⽕上炎27、“男⼦消渴,⼩便反多,以饮⼀⽃,⼩便⼀⽃”者,治当⽤:A.猪苓汤B.茯苓泽泻汤C.五苓散D.肾⽓丸28、黄疸病偏于热盛⾥实的治疗宜⽤:A.茵陈蒿汤29、“阴伏”的病机是:A.湿热蕴结阴分B.邪热伏于⾎分C.瘀⾎郁热伏于⾎分D.邪热伏于阴分30、⾝体肿,发热汗出⽽渴,状如风⽔,汗粘⾐,⾊正黄如柏汁,脉⾃沉,⽤何⽅主之:A.茵陈蒿汤B.桂枝加黄芪汤C.防⼰黄芪汤D.芪芍桂酒汤31、黄疸病篇中列举了很多黄疸的治疗⽅法,哪种治法为其中的重点:A.清利湿热B.调补脾胃C.润燥逐瘀D.解表发汗32、胃反,朝⾷暮吐,暮⾷朝吐者,选⽤:A.⼤半夏汤B.⼤黄⽢草汤C.半夏⼲姜散D.吴茱萸汤33、肠痈脓未成,最佳治疗⽅剂是:A.排脓散B.王不留⾏散C.⼤黄牡丹汤D.薏苡附⼦败酱散34、治疗近⾎,仲景选⽤:A.黄⼟汤B.⾚⼩⾖当归散C. 当归芍药散D.地榆槐⾓丸35、橘⽪汤⽤于治疗下列何种情况引起的呃逆:A.胃寒⽓逆36、痰饮的治疗⼤法是:A.燥湿化痰B.清热涤痰C.温药和之D.宣肺化痰37、⽪⽔⽆⾥热者,可以⽤:A.⿇黄附⼦汤B.⽢草⿇黄汤C.越婢汤D.⼩青龙汤38、⼤建中汤的组成是:A.胶饴、⼈参、⼲姜、附⼦B. 胶饴、⼈参、⼲姜、蜀椒C.胶饴、⼈参、⼲姜、乌头D. 胶饴、⼈参、⼲姜、雄黄39、附⼦粳⽶汤的药物组成是:A.附⼦、半夏、⽢草、⼤枣、粳⽶B.附⼦、⽩术、半夏、⼤枣、粳⽶C.附⼦、粳⽶、⽩术、茯苓、⽢草D.附⼦、粳⽶、⽩术、半夏、⼈参40、梦遗或滑精频作,梦交,少腹挛急,外阴寒冷,⽬眩,发落,⼼悸,失眠者,治⽤:A.桂枝加龙⾻牡蛎汤B.⼩建中汤C.酸枣仁汤D.肾⽓丸(⼆)X型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匮要略》为我国古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A.内科杂病学的基础B.温病学的基础C.外感热病学的基础D.妇产科学的基础E.⼉科学的基础B.适中经络,未传脏腑,即医治之C.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D.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E.服⾷节冷、热、苦、酸、⾟、⽢3、狐惑病的临床特征是:A.状如伤寒B.⽬⾚如鸠眼C.咽喉溃疡D.前后⼆阴蚀烂E.⽬四眦⿊4、百合病误治后所⽤的⽅剂是:A.百合鸡⼦汤B.百合知母汤C.百合滑⽯散D.滑⽯代赭汤E.栝蒌牡蛎散5、⽢遂半夏汤中的⽢草和⽢遂:A.⽢遂峻猛,⽢草缓和其药性B.⽢草针对痰多喘满之证C.⽢遂消胸胁部的悬饮D.两药相反相成E.共⽤激发⽔饮得以尽去6、下列哪些⽅剂可治疗虚寒性腹痛?A.⼤黄附⼦汤B.附⼦粳⽶汤C.厚朴三物汤D.⼤建中汤E.当归⽣姜⽺⾁汤7、治肝⽓奔豚的奔豚汤,其药物组成中有:A.柴胡B.⽣姜C.当归D.川芎B.胆C.胃D.脾E.肠9、《⾦匮要略》在药物剂型⽅⾯外治药剂有:A、熏B、洗C、坐D、敷E、膏药10.下列哪些药物属于吴茱萸汤的组成成份:A.吴茱萸B.⼈参C.⼤枣D.⼭茱萸E.⽣姜⼆、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疸之为病,,,,久久发黄为⾕疸,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考试题及答案

金匮考试题及答案

金匮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金匮真言论中,关于“肾藏精”的描述正确的是:A.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B. 肾主水,藏精于膀胱C. 肾为后天之本,主藏精D. 肾主纳气,藏精于肺答案:A2. 金匮要略中,关于“脾为后天之本”的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B. 脾主升清,与胃相表里C. 脾主统血,与肝相表里D. 脾主肌肉,四肢得养答案:C3. 金匮要略中,关于“心主血脉”的论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心主神明,与肾相表里B. 心主血脉,与肺相表里C. 心主神明,与肝相表里D. 心主血脉,与脾相表里答案:B4. 金匮真言论中,关于“肝藏血”的描述正确的是:A. 肝主疏泄,藏血于脾B. 肝主疏泄,藏血于肾C. 肝主疏泄,藏血于肝D. 肝主疏泄,藏血于心答案:C5. 金匮要略中,关于“肺主气”的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肺主气,与肾相表里B. 肺主宣发,与大肠相表里C. 肺主肃降,与心相表里D. 肺主气,与脾相表里答案:C6. 金匮真言论中,关于“三焦”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三焦为水道,主通调水道B. 三焦为气道,主通调气机C. 三焦为血道,主通调血脉D. 三焦为谷道,主通调谷气答案:B7. 金匮要略中,关于“胃为水谷之海”的论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水谷B. 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C. 胃为水谷之海,主运化水谷D. 胃为水谷之海,主升清降浊答案:A8. 金匮真言论中,关于“小肠”的描述正确的是:A. 小肠主受盛,与心相表里B. 小肠主化物,与脾相表里C. 小肠主泌别清浊,与肾相表里D. 小肠主传导,与肺相表里答案:C9. 金匮要略中,关于“大肠”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大肠主传导,与肺相表里B. 大肠主化物,与胃相表里C. 大肠主泌别清浊,与肾相表里D. 大肠主受盛,与心相表里答案:A10. 金匮真言论中,关于“膀胱”的描述正确的是:A. 膀胱主气化,与肾相表里B. 膀胱主受盛,与脾相表里C. 膀胱主化物,与胃相表里D. 膀胱主传导,与肺相表里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金匮要略中,关于“五脏”的论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B. 肝主疏泄,开窍于目C. 脾主运化,开窍于口D. 肺主气,开窍于鼻E.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答案:ABDE2. 金匮真言论中,关于“六腑”的论述,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B. 小肠主泌别清浊,主化物C. 大肠主传导,主化物D. 膀胱主气化,主受盛E.。

金匮要略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金匮要略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金匮要略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IOO题,每题1分,共100分)1、麻黄加术汤中白术用量是:()A、二两B、四两C^三两D、六两E、一两正确答案:B2、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此但饮食吞咽无碍,舌淡苔白,脉弦滑,治宜()A、甘麦大枣汤B、甘草泻心汤C、百合地黄汤D、半夏厚朴汤E、奔豚汤正确答案:D3、下列哪项不属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的药物组成?()A、乌头B、附子C、麻黄D、防风E、白术正确答案:A4、肝着的临床症状除外:()A、胸胁痞闷B、胸胁刺痛C、胸胁疼痛牵引肩背D、胸胁胀痛E、疼痛喜揉按正确答案:C5、血痹轻证治宜:()A、针刺引动阳气B、黄英建中汤C、桂枝加龙骨牡蛎汤D、黄黄桂枝五物汤E、桂枝芍药知母汤正确答案:A6、肾气丸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山药B、生地C、山萸肉D、桂枝E、附子正确答案:B7、麦门冬汤中甘草用量为:()A、四两B、二两C、一升D、三两E^一两正确答案:B8、根据前人经验肺痈初起脉不宜:()A、浮数B、沉实C、短涩D、滑数E、数大正确答案:E9、根据《金匮》原文,属于阴毒症状的是:()A、面目青,身痛如被杖B、唾脓血C、面赤斑斑如锦纹D、口苦E、目赤如鸠眼正确答案:A10、属于附子粳米汤药物组成的是()A、蜀椒B、芍药C、生姜D、半夏E、细辛正确答案:D11、阴阳毒的治则是:()A、清热利湿,解毒排脓B、清热解毒,消痈排脓C、解毒清热,活血化瘀D、清热养阴,凉血安神E、清热化湿,安中解毒正确答案:C12、大黄牡丹汤中“瓜子”的作用是()A、通腑泻热B、清热燥湿C、排脓消痈D^清热逐瘀E、软坚散结正确答案:C13、《千金》苇茎汤主要功用有:()A、养阴清热B、健脾利水C、补益脾肾D、辛温解表E、化痰排脓正确答案:E14、属于半夏厚朴汤药物组成的是OA、猪苓B、泽泻C、防己D、滑石E、茯苓正确答案:E15、下瘀血汤中“桃仁”的用量是()A、十三枚B、十五枚C›二十五枚D、二十枚E^十枚正确答案:D16、百合病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的临床依据是:()A、口苦,小便赤,脉微数B、如寒无寒,如热无热C、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D、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E、意欲食复不能食正确答案:A17、患者,女,41岁,口腔、前阴、肛门处溃烂反复发作2年。

金匮要略选择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金匮要略选择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金匮要略选择试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伤寒杂病论》中有几卷的是以杂病论述为主?A、7B、6C、4D、8E、5正确答案:B2、防己黄芪汤可治水气病,其病机为A、风水夹热B、皮水夹热C、风水表虚D、皮水郁表E、水阻阳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风水表虚证证治——①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加芍药。

3、余某,男,72岁。

患小便不利已久,曾用八正散、五苓散及西药利尿,效果不佳。

诊见:口渴甚苦而不欲饮,少腹胀急难忍,手足微凉,舌质淡胖齿痕,苔黄腻而干,脉沉细而数。

治宜( )A、苓桂术甘汤B、苓桂枣甘汤C、栝楼瞿麦丸D、大黄附子汤E、桂枝茯苓丸正确答案:C4、大建中汤所治腹满证的病机为A、脾肾阳虚阴盛,水饮上逆B、中焦虚寒,水饮内停C、脾胃阳衰,中焦寒甚D、寒实内结,阳气不运E、脾胃虚弱,阴阳失调正确答案:C5、“渴者,与猪苓汤”,体现的治则是()A、新久宜有先后B、治未病C、表里当分缓急D、审因论治E、虚实异治正确答案:D6、大半夏汤是由以下哪组药物组成的A、半夏、人参B、半夏、生姜汁C、半夏、生姜D、半夏、干姜E、半夏、人参、白蜜正确答案:E7、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中芒硝的作用是A、攻逐水饮B、荡热去实C、软坚散结清热D、消瘀活血E、润燥通便正确答案:C8、某男性,此人好饮酒,数斤不醉,适至六月湿暑当令,又饮酒过量,遂致黄疸重症,壮热不退,面目遍身色如老橘,口渴思饮,大小便不利,六脉沉实而数,舌苔黄燥。

本案宜以何方为主?A、桂枝加黄芪汤B、大黄硝石汤C、栀子大黄汤D、硝石矾石散E、茵陈蒿汤正确答案:C9、李某,男,50岁。

患者心悸不宁已三四年。

经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早,呈三联律. 四联律。

近半年来,心悸发作转频,伴胸闷,头昏,动辄汗出。

叠投益气养心安神之品,药效罔然。

近周来,心烦,艰寐梦忧,神疲口干,舌边尖红,稍有裂纹,苔薄,脉细虚弦结代。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总分20分)1.《金匮要略》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金匮要略》成书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明朝答案:C3.《金匮要略》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A. 外科B. 内科C. 妇科D. 儿科答案:B4.《金匮要略》中“金匮”一词的含义是什么?A. 金制的柜子B. 珍贵的医学知识C. 古代的药房D. 古代的医学书籍答案:B5.《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风邪”是指什么?A. 风热B. 风寒C. 风湿D. 风燥答案:B6.《金匮要略》中“虚劳”是指什么?A. 身体虚弱B. 过度劳累C. 营养不良D. 慢性疾病答案:D7.《金匮要略》中“痉病”是指什么?A. 肌肉痉挛B. 神经痛C. 癫痫D. 脑炎答案:A8.《金匮要略》中“疟疾”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 服用青蒿B. 服用黄连C. 服用石膏D. 服用大黄答案:A9.《金匮要略》中“黄疸”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 服用茵陈B. 服用黄芩C. 服用栀子D. 服用大黄答案:A10.《金匮要略》中“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 服用天麻B. 服用人参C. 服用黄芪D. 服用白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总分15分)1.《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五劳七伤”包括以下哪些?A. 心劳B. 肝劳C. 脾劳D. 肾劳答案:ABCD2.《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六淫”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3.《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七情”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4.《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BCD5.《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九种体质”包括以下哪些?A. 平和质B. 气虚质C. 阳虚质D. 阴虚质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总分10分)1. 简述《金匮要略》中“中风”的临床表现。

金匮要略试题

金匮要略试题

金匮要略试题(81)1.论治原则:表里同病、当分缓急;痼疾卒病、治有先后;诸病在脏、审因论治;饮食调护、各有所忌。

2. 张仲景病因三条与陈无择的"三因学说"有何异同张仲景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陈无择三因:人之七情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为内因;天之六淫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为外因;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创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为不内外因。

3. 具有桂枝、茯苓的方剂有哪些?各主治何病证?茯苓、桂枝是仲景常用对药,二者配伍具有通阳利水作用。

《金匮》一书中具有茯苓、桂枝的方剂:候氏黑散、苓桂草枣汤、苓桂术甘汤、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五苓散、桂苓五味甘草汤、防己茯苓汤、茵陈五苓散、茯苓泽泻汤、桂枝茯苓丸、肾气丸。

(1)候氏黑散。

其功效为清肝化痰,养血祛风,主治中风夹寒之证。

(2)苓桂草枣汤。

其功效为培土制水,通阳降逆,主治误汗后阳虚饮动,欲作奔豚之证。

(3)苓桂术甘汤。

其功效为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主治狭义痰饮之饮停心下证。

(4)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

其功效为补虚除饮,散结消坚,主治膈间支饮服木防己汤后仍有痞坚者。

(5)五苓散。

其功效为化气利水,主治饮停下焦,气化不利,水饮逆动证。

(6)桂苓五味甘草汤。

其功效为敛气平冲,兼以化饮,主治服小青龙汤后发生冲气上逆之证。

(7)防己茯苓汤。

其功效为通阳化气,表里分清,主治皮水阳郁证。

(8)茵陈五苓散。

其功效为利湿清热退黄,主治黄疸湿重于热证。

(9)茯苓泽泻汤。

其功效为健脾利水,化气散饮,主治呕吐饮阻气逆证。

(10)桂枝茯苓丸。

其功效为化瘀消癥,主治宿有癥积,血瘀气滞,血不归经,下血不止证。

(11)肾气丸。

其功效为补肾益阴温阳,主治肾虚而致虚劳腰痛、消渴、转胞、痰饮、脚气。

4. 谈谈张仲景对疾病的预防有哪些主要观点张仲景对疾病预防方面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重视人体正气,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一,未病先防:《金匮》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否,关键在于人体内的正气,外因"客气邪风",虽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正气却是决定人体发病的根本因素.所以《金匮》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如果人体正气不虚,"不遗形体有衰",纵有"客气邪风"侵袭,"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即使得病亦不会深入.要做到未病先防,张仲景指出要"养慎".其具体措施有:"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及"房室勿令竭乏"等.说明既要加强道德修养,爱国守法,避免意外的灾伤,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及房室都要有节制,这样就能保持"五脏元真通畅"而健康无病.二,已病防传:指一旦不慎发病,应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或由一脏传入它脏,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所谓"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采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法,驱邪外出,使病邪不能深入.若邪已入脏腑,则当根据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治未病之脏腑,截断其传变,阻止病情发展蔓延.5. 试述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并举例说明.基本规律:实则传而虚则不传;虚则受邪而实则不受邪.一,实则传而虚则不传,指已病的脏腑而言.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肝实证易传其所胜之脾,故需"当先实脾".若属肝虚证,则不易传脾.二,虚则受邪而实则不受邪,则是指受传的脏腑而言.再以肝病传脾为例,如肝实脾虚则肝病传脾,治疗上必须"当先实脾",如脾不虚则不需补脾,故云:"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总之,脏腑邪盛则传,而脏腑邪不盛则不传;脏腑虚则受邪,而脏腑不虚则不受邪气相传,这就是脏腑虚实传变的基本规律.6. .简述五邪中人的特点.五邪是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又分别称作清,浊,大,小,谷饪之邪.五邪侵袭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即"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之谓.风为阳邪,其性散漫,多中于午前而侵犯肌表,令人脉浮缓;寒为阴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令人脉紧急;湿邪类水,其性重浊下流,常伤于下而流注关节;雾露之邪轻清居上,易伤于上而犯皮腠;饮食之邪即谷饪之邪,从口而入,易损伤脾胃,而形成宿食.以上五邪中人的法度,体现了同气相求,以类相从之共同规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不必拘泥.7. 试述《金匮》对肝虚证的具体治法.《金匮》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具体说明肝虚证的治法.肝虚之证,多为肝之阴血不足,除直补本脏外,还应根据五行相生方面来养肝体,酸入肝,肝虚当补之以本味,故补用酸.焦苦入心,因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而且肝虚易受肺金之侮,助心火可制约肺金.甘药调和脾土,目的在于补土制水以助火,从而制金防其侮肝木;且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另外,酸甘相合,又可化阴以养肝体.说明治疗肝虚证不仅要补肝之本脏,且要从相生方面滋养肝体.这对于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世根据酸甘焦苦合用的原则,选用芍药,五味子,当归,丹参,地黄等药,配以炙甘草,淮小麦,大枣之属来治疗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舌光红,脉弦细之肝虚证,有较好的疗效.8. 试比较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有何异同相同点:均为湿邪在表之表实证,以一身关节疼烦为主症,以微汗法治疗,二方用药均有麻黄,杏仁,炙甘草,是由麻黄汤变化而来.不同点:麻黄加术汤证为寒湿在表,除主症外,尚有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表现,治法为微发汗,除寒湿,宜用麻黄汤加白术.麻杏苡甘汤证为风湿在表,有化热,化燥倾向,除主症外,以发热午后为重,无汗,恶风为特征,故治以发汗除湿,轻清宣化,方用麻黄汤减桂枝加薏苡仁,且小其制.9. 试述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说明其机理.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常兼风邪,而成风湿之邪,宜用微汗法;内湿宜用利小便法,此为《金匮》对湿病提出的治疗原则.治外湿之发汗法,必须遵循微汗法的原则.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如果发大汗,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未愈,还易伤卫阳及阴津.故取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在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营卫通畅,可使风湿之邪一并宣泄而俱去.内湿宜利小便法.因病人素有内湿,又招致外湿,形成内外合邪,且内湿重于外湿,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必须治以利小便法,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湿痹自除.可见,湿病治法虽有发汗和利小便之不同,但除湿必须通阳,阳气宣畅,湿邪方可尽除.禁忌大汗,火攻和下法.10.试比较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证治异同.相同点: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证均为风湿兼阳虚证,其治法均为温经通阳,祛风化湿法,方中均用炮附子,但各有特点:桂枝附子汤证属于风湿在表,风重于湿的表阳虚证,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是邪未入里,表阳已虚,故以桂枝配炮附子温经助阳,祛风化湿.白术附子汤证系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得除而外湿仍在,因湿邪为重,表阳不足.除上症外,又见大便坚而小便利,故仍遵原法.因桂枝有助热伤津之弊,故当减去,再加白术.此处白术当为生白术,配炮附子,不但能通阳除湿,更能扶脾生津以通便,此为证情而设,亦为治未病而设.甘草附子汤证为风湿两盛,表里阳气俱虚,此时邪伤已久,正不胜邪,亦不任攻伐,其表现为"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故将炮附子,白术,桂枝并用,但小其制,且以(炙)甘草名方,意在缓图,温复表里之阳气,祛风除湿11. 百合病的的临床表现有何特点如何辨证施治临床表现:一是心神不宁证:精神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行动,起居等异常;二是常见阴虚内热证引起的口苦,小便赤,脉微数.辨证施治:百合病本证,用百合地黄汤养心润肺,益阴清热;误汗后,用百合知母汤补虚清热,养阴润燥;误下后,用滑石代赭汤清热利尿,和胃降逆;误吐后,用百合鸡子汤养阴益胃和中.变渴者,用百合洗方或栝蒌牡蛎散内外同治;变发热者,用百合滑石散滋阴清热利尿. 12. 狐惑病的病因病机如何临床表现有何特点如何辨证施治狐惑病由湿热虫毒蕴结所致,临床症状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特征,伴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治法是清热解毒除湿,狐惑病发病未久,尚未成脓,用甘草泻心汤清热化湿,安中解毒;蚀于前阴者用苦参汤外洗;蚀于后阴者用雄黄外熏;狐惑病酿脓者,用赤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解毒排脓.13. 试比较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与乌头汤证的异同点.相同点: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均主治历节病,其共同主症为关节剧烈疼痛,不可屈伸,甚则肿大变形.其不同点:(1)桂枝芍药知母汤1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行痹,滋阴清热.2病机为风湿流注关节,郁而化热伤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3主治风湿历节病.4其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肿大,痛处红肿或热为主症,伴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脚肿如脱,甚则关节变形,身体瘦弱.若为外邪诱发,亦可伴有恶寒,但烦热口干,舌红苔厚,脉濡数.(2)乌头汤1功效为温经散寒,除湿止痛.2病机为寒湿侵及关节血脉,气血痹阻不行所致.3主治寒湿历节病.4其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甚至筋急,伴恶寒肢冷,得温则舒,遇寒加重,舌淡苔白滑,脉沉紧等症为特征. 14. 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血痹轻证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15. 试述薯蓣丸的适应证和组方意义.薯蓣丸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证.即由于气血阴阳俱虚,抵抗力弱,外邪容易侵犯人体致病.治疗时既不能单纯地补虚,亦不能单纯祛邪,而应扶正祛邪.薯蓣丸调补脾胃,则气血生化有源.方中重用薯蓣补脾胃;辅以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干姜,大枣益气温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再以桂枝,防风,柴胡疏散外邪,桔梗,杏仁,白敛调理气机,豆卷,神曲化湿调中,诸药合用,扶正祛邪,补中寓散.16. 小建中汤为什么能治阴阳两虚的虚劳病(虚劳腹痛)阴阳本是相互维系的,虚劳病日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造成阴阳两虚,阴虚生热,阳虚生寒,故可见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寒热错杂证.正如《心典》所言:"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寒热错杂之证渐平,阴阳恢复平衡.《灵枢》篇言:"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小建中汤正是依此立法处方.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功能建立中气,甘温与酸甘合用,甘温助阳,酸甘化阴,故又能调和阴阳.但小建中汤毕竟偏于甘温,辨证当以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者为宜.17. 试述肾气丸的组方特点及适应证.肾气丸主治虚劳腰痛,主症为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肾气丸的组方特点,其一是以滋阴药为主,地黄,山萸肉,山药并补肾,肝,脾之阴.其二是配以少许附,桂,"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其三是佐以茯苓,泽泻,丹皮三泄使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所以全方应是阴阳平补而略偏于温的调补剂.后世以肾气丸为单纯补阳药则失之偏颇.故而肾气丸适宜肾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证.18. .酸枣仁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方药上有何特点虚劳不眠病机是肝阴不足,虚热上扰心神.主症是虚烦不得眠,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宁心安神.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肝阴;知母养阴清热;川芎理血疏肝;茯苓宁心安神;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19. 虚热肺痿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虚热肺痿为肺热津伤,肺气痿弱所致,临床表现为咳吐浊唾涎沫,痰出不爽,少气,气急,咽干不利,口干喜凉饮,舌红少苔,脉虚数.治以清养肺胃,止逆下气,方用麦门冬汤:麦门冬,人参,半夏,粳米,甘草,大枣.20. 试结合麦门冬汤的配伍特点说明其适应证麦门冬汤用麦冬,人参,半夏,粳米,甘草,大枣组成,麦门冬与半夏之用量比例为7:1.本方重用麦门冬以养阴润肺清热为主,半夏下气化痰,虽辛燥但用量极轻.方中又有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大队养阴之品,能助化源,使津液得生,以去其燥性伤阴之弊,而存其化痰降逆之功.此即仲景在药物配伍中"去性取用"之妙.故适用于肺胃阴虚气损,虚火上炎之肺痿,咳嗽上气之证.21. 仲景论治咳嗽上气病,麻黄与石膏同用的方剂有几首说明其配伍作用及临床适应证有三首:越婢加半夏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中,麻黄与石膏配伍,重在宣泄肺热,降逆平喘,用于外感风热与内饮相合之饮热迫肺证;厚朴麻黄汤证中,麻黄与石膏配伍以宣肺解表清郁热,用治外寒内饮,郁热较重,上迫于肺且近乎表之证;小青龙加石膏汤中,石膏用量较小,二者配伍以宣肺化饮为主,兼清郁热,本方用治外寒内饮,兼有郁热之证.22. 试述奔豚汤证的病因病机,主症,治法与方药.奔豚汤证是因惊恐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热,气逆上冲所致.冲脉起于胞中,循腹上行,至胸中而散,会于咽喉.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故气上冲胸;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故腹痛;又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化热则少阳之气不和,故往来寒热.但此往来寒热是奔豚气发于肝的特征,并非奔豚气病必具之症.治宜清热降逆,调肝和血.方用奔豚汤.方中甘李根白皮清肝泄热,平冲降逆,专治奔豚气病.黄芩,葛根清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和血,半夏,生姜和胃降逆.23. 乌头赤石脂丸的适应症是什么其功效及方药组成如何乌头赤石脂丸主治"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疼痛剧烈,肢冷汗出之阴寒痼结的心痛病.功效为峻逐阴寒,温阳止痛.方由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蜜组成.24. 胸痹心痛的基本治法是什么胸痹心痛总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为本虚,指上焦阳虚;"阴弦"为标实,指阴寒内盛.故治疗应扶正祛邪,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其发病时,重在从急治标以祛阴邪之盛,取宣痹通阳,豁痰利气之法;当病未发作或病症轻微时,重在从缓治本,以扶阳气之虚,用甘温益气之法.25. 对胸痹病的急证如何辨证施治胸痹病急证乃阴寒壅盛,胸阳痹阻不通所致.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胸痛剧烈,喘息咳唾,短气,肢冷汗出等.故方用薏苡附子散温经通阳散寒,缓急止痛.方中薏苡仁除湿缓急,炮附子温经通阳,散寒止痛.用散剂以取其速效,且备急随时取用.26. 仲景用具有栝蒌,薤白的方剂有哪些其异同点是什么有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称谓"栝蒌薤白三方".栝蒌薤白白酒汤由栝蒌,薤白,白酒三味药物组成,其效为宣痹通阳,豁痰利气.其主治证为胸痹典型证,症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栝蒌薤白半夏汤是在栝蒌薤白白酒汤基础上加半夏,加大白酒用量而成.其效为宣痹通阳,降逆逐饮.其主治证为胸痹较重证,症见在胸痹典型证基础上又见"不得卧,心痛彻背",病情进一步加重,其病机为痰浊壅盛.枳实薤白桂枝汤是在栝蒌薤白白酒汤基础上去白酒加桂枝,枳实,厚朴而成,其功效为宣痹通阳,泄满降逆.其主治证为胸痹病气滞之实证,症见胸痹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及腹胀,苔厚腻等,病机为阴寒内盛,气滞不通.27. 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为仲景的何种治法试比较异同.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体现了仲景的建中法.相同点:三方均用饴糖益脾胃,生气血.不同点:大建中汤证属脾胃阳虚,阴寒内盛,寒气充斥上下内外.症见自腹部至心胸部位剧烈疼痛,腹部见如头足样块状物起伏,痛势上下走窜,不可触近,近之则痛剧,呕不能饮食,手足逆冷.故治用大建中汤.方中蜀椒,干姜温中散寒;人参,饴糖温补脾胃.共奏温中散寒,建中立气之效.小建中汤证属阴阳两虚偏于阳虚.症见腹痛,里急,悸,衄,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故治用小建中汤.方中饴糖,甘草,大枣建中缓急;桂枝,生姜助阳;芍药益阴止痛.诸药相合,既能酸甘化阴,又能辛甘化阳.共奏建立中气,调和阴阳之效.黄芪建中汤证属气血阴阳俱虚而偏于气虚.其症在小建中汤症基础上,又见少气,身重或不仁,自汗,恶风等症.治宜黄芪建中汤.方用小建中汤调和阴阳;黄芪甘温补气.共奏补气和阴阳之效. 28. 虚寒性腹满实热性腹满主症:腹满时减、复如故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金匮要略》是以下哪位医学家所著?A. 李时中B. 王叔和C. 张仲景D. 隋岳答案:C2. 《金匮要略》是中国哪个朝代的医学经典?A. 唐朝B. 明朝C. 东汉D. 清朝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金匮要略》的主要特点?A. 系统总结了中医治疗方法和方剂B. 以阳明病论为主要理论基础C. 包含了病案和临床经验D. 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答案:B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 《金匮要略》是早期中医书籍中开创性的篇章之一。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金匮要略》归纳总结了许多医学经验和治疗方法。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 《金匮要略》是一本讲述中药的著作。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本中医经典。

它主要总结了临床医学的经验和治疗方法,包括病案、临床经验和方剂等。

《金匮要略》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以阳明病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系统介绍了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该书形式简洁、逻辑清晰,语句通顺,对于中医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2. 举例说明《金匮要略》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桂枝汤对于感冒引起的阳明病有显著疗效。

桂枝汤是由柴胡、干姜、大枣和桂枝等药物组成的方剂,对于阳明病的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这个方剂的应用经验和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后来的医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3. 以你了解的中医知识,结合《金匮要略》中的内容,简述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思想。

答: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象等症状,通过辨别疾病的病机和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中对于辨证施治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久病与急病、寒证与热证等,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方剂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旨在针对病情的根源,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大全(三)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大全(三)

《金匮要略》试卷二含答案(A)一、填空题1、《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的杂病部分。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治的专书。

2、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3、风湿在表的治则,若治风湿者,,,风湿俱去也。

4、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主之。

5、中风的症状,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脏。

6、历节病中,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主之。

7、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 ,如风痹状, 主之。

8、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主之。

9、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其治法:,代表方:。

10、胸痹之病,,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主之。

11、胸痹不得卧,,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12、痰饮病篇中,四饮是指1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主之;亦主之。

14、水气病的具体治法有。

15、水气病篇中,四水是指16、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主之。

17、呕吐病篇,用半夏干姜散,其适应证是。

18、呕吐哕下利病篇中,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是。

19、桃花汤的适应证是,本证的病机是。

20、干呕,哕,若手足厥者,主之。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金匮辨证的基本理论是:四诊八纲为理论,脏腑经络辨证的方法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营卫气血辨证的方法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中心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为中心四诊八纲为理论,辨证论治为中心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法适用于:A、肝实脾亦实B、肝虚脾亦虚C、肝虚而脾实D、肝实而脾虚E、肝脾不和3、百合病的病机是:A、心肺气血两虚B、外邪袭表化热C、肝肾阴虚火旺D、心肺阴虚内热E、胃热灼伤津液4、“虚劳虚烦不得眠”何方主之?A、百合地黄汤B、黄连阿胶汤C、酸枣仁汤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E、栀子豉汤5、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治宜:A、厚朴麻黄汤B、小青龙加石膏汤C、越婢加半夏汤D、麦门冬汤E、木防己汤6、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A、厚朴三物汤B、大承气汤C、大柴胡汤D、厚朴七物汤E、大黄附子汤7、支饮的病位主要在:A、脾B、肝C、膈间D、胃肠E、四肢8、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治用:A、苓桂术甘汤B、泽泻汤C、肾气丸D、小半夏加茯苓汤E、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9、痰饮病兼冲气上逆时治用:A 桂枝加桂汤B 苓甘五味姜辛汤C 苓桂术甘汤D 苓桂味甘汤10、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治宜:A、栝蒌瞿麦丸B、肾气丸C、猪苓汤D、文蛤散11、水气病,风气相击,风强则为A、黄汗B、风水C、瘾疹D、泄风E、痂癞12、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宜选:A、越婢汤B、越婢加术汤C、防已黄芪汤D、防已茯苓汤E、甘草麻黄汤13、陈某,男,40岁。

金匮要略考试题和答案

金匮要略考试题和答案

金匮要略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金匮要略》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李时珍D. 孙思邈答案:A2. 《金匮要略》中“金匮”的含义是:A. 珍贵的药方B. 珍贵的书籍C. 珍贵的疾病D. 珍贵的医学知识答案:B3. 《金匮要略》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A. 内科疾病B. 外科疾病C. 妇科疾病D. 以上都是答案:D4. 《金匮要略》中“要略”的含义是:A. 简要的B. 重要的C. 必要的D. 次要的答案:A5. 《金匮要略》中“痉病”主要是指:A. 肌肉痉挛B. 肌肉疼痛C. 肌肉无力D. 肌肉萎缩答案:A6. 《金匮要略》中“中风”主要是指:A. 脑出血B. 脑梗塞C. 脑震荡D. 脑膜炎答案:B7. 《金匮要略》中“黄疸”主要是指:A. 皮肤发黄B. 眼睛发黄C. 尿液发黄D. 以上都是答案:D8. 《金匮要略》中“虚劳”主要是指:A. 体力虚弱B. 精神疲劳C. 气血不足D. 以上都是答案:D9. 《金匮要略》中“痰饮”主要是指:A. 咳嗽痰多B. 胸腹积水C. 呕吐清水D. 以上都是答案:D10. 《金匮要略》中“血痹”主要是指:A. 皮肤瘀斑B. 肢体麻木C. 月经不规律D. 以上都是答案:B11. 《金匮要略》中“肺痿”主要是指:A. 肺结核B. 肺气肿C. 肺炎D. 肺纤维化答案:A12. 《金匮要略》中“肠痈”主要是指:A. 阑尾炎B. 结肠炎C. 肠梗阻D. 肠穿孔答案:A13. 《金匮要略》中“水气”主要是指:A. 水肿B. 水中毒C. 水电解质紊乱D. 水代谢异常答案:A14. 《金匮要略》中“消渴”主要是指:A. 糖尿病B. 尿崩症C. 多饮多尿D. 以上都是答案:A15. 《金匮要略》中“胸痹”主要是指:A. 冠心病B. 心肌炎C. 心包炎D. 以上都是答案:A16. 《金匮要略》中“奔豚气”主要是指:A. 心悸B. 气短C. 胸闷D. 以上都是答案:C17. 《金匮要略》中“狐惑病”主要是指:A. 口腔溃疡B. 生殖器疱疹C. 皮肤瘙痒D. 以上都是答案:B18. 《金匮要略》中“百合病”主要是指:A. 神经官能症B. 抑郁症C. 精神分裂症D. 以上都是答案:A19. 《金匮要略》中“阴吹”主要是指:A. 阴道出血B. 阴道分泌物增多C. 阴道瘙痒D. 以上都是答案:B20. 《金匮要略》中“阴痒”主要是指:A. 外阴瘙痒B. 阴道瘙痒C. 阴蒂瘙痒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内科疾病包括:A. 痉病B. 中风C. 黄疸D. 虚劳答案:ABCD22.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外科疾病包括:A. 肠痈B. 水气C. 肺痿D. 阴吹答案:ABD23.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妇科疾病包括:A. 阴吹B. 阴痒C. 狐惑病D. 百合病答案:ABCD24.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儿科疾病包括:A. 疳积B. 惊风C. 痢疾D. 疟疾答案:ABCD25.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五官科疾病包括:A. 喉痹B. 鼻渊C. 目赤D. 耳疳答案:ABCD26.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皮肤科疾病包括:A. 湿疹B. 荨麻疹C. 银屑病D. 白癜风答案:ABCD27.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骨伤科疾病包括:A. 骨折B. 脱位C. 扭伤D. 骨痈答案:ABCD28.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传染病包括:A. 疟疾B. 伤寒C. 霍乱D. 痢疾答案:ABCD29.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寄生虫病包括:A. 蛔虫病B. 钩虫病C. 绦虫病D. 血吸虫病答案:ABCD30.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其他疾病包括:A. 消渴B. 胸痹C. 奔豚气D. 百合病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31. 《金匮要略》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内科专著。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

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

1.<<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 ( E)。

A 卫气营血辨证B 经络辨证C 六经辨证D 三焦辨证E 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和的辨证2. 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中的“未至而至”是指:( E)。

A 以得甲子,天未温和B 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C 以得甲子,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D 未得甲子,天未温和E 未得甲子,天因温和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治宜:(B )。

A 白术附子汤B 桂枝附子汤C 甘草附子汤D 防己黄芪汤E 麻杏苡甘汤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该文中“小便反少”的病机(D )。

A 风寒犯肺,肺失通调,津液不布B 寒邪盛,寒性收引,气不布津C 无汗邪不外达,气上冲胸,津液随之上行而不下降D 在里之津液已伤E 邪闭三焦,津不四布5百合病的病理“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中“一宗”是指:( B)。

A 先天之本肾脏B 主血脉的心脏C 朝百脉的肺脏D 心肺两脏E 血脉的原动力宗气6.百合知母汤所治百合病是:( B )。

A 病形如处者B 发汗后者C 下之后者D 吐之后者E 变发热者7.据《金匮要略》原文,甘草泻心汤主治狐惑病何证?( D)。

A 前阴腐蚀B 后阴蚀烂C 眼部化脓D 咽喉腐蚀E 面部变色8.鳖甲煎丸的作用主要以:( A)。

A 驱邪为主B 扶正为主C 截疟为主D 杀虫为主E 调和寒热为主9.寒湿历节的主方是: ( C)。

A 桂枝芍药知母汤B 麻黄加术汤C 乌头汤D 大乌头煎E 麻杏苡甘汤10.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选用何方治疗?( D )。

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

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

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 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金匮要略》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中2. 下列哪项不是《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暑D. 火E. 湿3. “虚劳”一词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指的是:A. 身体虚弱B. 精神疲劳C. 劳力过度D. 营养不良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五劳七伤”不包括:A. 劳心B. 劳力C. 劳神D. 劳形E. 劳志5. 根据《金匮要略》,下列哪项不是治疗“寒湿”的方法:A. 温阳散寒B. 利湿化浊C. 清热解毒D. 温经通络6.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三因制宜”是指:A. 因人、因时、因地B. 因人、因地、因证C. 因时、因地、因证D. 因证、因人、因地7. 下列哪项不是《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8.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八纲辨证”不包括:A. 阴B. 阳C. 虚D. 实E. 表F. 里G. 寒H. 热9. 根据《金匮要略》,下列哪项不是“四气调神”的内容:A. 春气发陈B. 夏气解暑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10.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治未病”是指:A. 预防疾病B. 治疗疾病C. 康复治疗D. 疾病诊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描述《金匮要略》中“八纲辨证”的具体内容及其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3. 解释《金匮要略》中“三因制宜”原则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金匮要略》中“五劳七伤”的概念及其对现代中医养生的启示。

2. 以《金匮要略》为依据,论述“四气调神”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及其现代应用。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某患者,男,45岁,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经诊断为“虚劳”,请根据《金匮要略》的理论和方法,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金匮试题及答案

金匮试题及答案

金匮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金匮要略中,关于“伤寒”的论述,主要见于以下哪一篇?A. 伤寒论B. 金匮要略C. 温病条辨D. 黄帝内经2. 金匮要略中,描述“虚劳”症状的篇章是?A. 虚劳篇B. 痉病篇C. 痰饮咳嗽篇D. 妇人杂病篇3. 金匮要略中,关于“黄疸”的论述,主要见于以下哪一篇?A. 黄疸篇B. 痉病篇C. 痰饮咳嗽篇D. 妇人杂病篇4. 金匮要略中,治疗“痉病”常用的方剂是?A. 麻黄汤B. 桂枝汤C. 葛根汤D. 柴胡汤5. 金匮要略中,关于“痰饮”的论述,主要见于以下哪一篇?A. 痰饮咳嗽篇B. 虚劳篇C. 痉病篇D. 妇人杂病篇6. 金匮要略中,描述“咳嗽”症状的篇章是?A. 痰饮咳嗽篇B. 虚劳篇C. 痉病篇D. 黄疸篇7. 金匮要略中,关于“妇人杂病”的论述,主要见于以下哪一篇?A. 妇人杂病篇B. 虚劳篇C. 痉病篇D. 黄疸篇8. 金匮要略中,治疗“虚劳”常用的方剂是?A. 四君子汤B. 六君子汤C. 八珍汤D. 十全大补汤9. 金匮要略中,关于“痉病”的病因病机,主要论述了哪些方面?A. 外感风寒B. 内伤七情C. 饮食不节D. 以上都是10. 金匮要略中,描述“黄疸”症状的篇章是?A. 黄疸篇B. 痉病篇C. 痰饮咳嗽篇D. 妇人杂病篇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金匮要略是______时期的一部医学著作,主要论述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方面的疾病。

2. 在金匮要略中,“伤寒”一词指的是______。

3. “虚劳”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是指______。

4. 金匮要略中,对于“黄疸”的治疗,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5. 在金匮要略中,“痰饮”是指______。

6. “咳嗽”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是指______。

7. 金匮要略中,对于“妇人杂病”的治疗,特别强调了______。

8. 在金匮要略中,“痉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______。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 )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C)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A、未病先防B、既病防传C、一般治疗D、以上都不是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D)A、五脏元真通畅B、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D、五邪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 )A、风痹B、湿痹C、血痹D、历节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A、风湿在表B、寒湿在表C、风湿兼气虚D、风湿兼阳虚7、百合病的病机是(D)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肝肾亏虚D、心肺阴虚内热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A、但臂不遂B、肢体麻木C、昏不识人D、半身不遂10、张某,风湿病四年。

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疗宜选用()A、黄芪桂枝五物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D、乌头汤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A、肢体疼痛B、肢体困重C、肢体麻木D、肢体萎软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A、心脾B、肺脾C、脾肾D、心肾13、虚劳腰痛,治宜()A、麦味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七味都气丸D、八味肾气丸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A、小半夏汤B、麦门冬汤C、甘草干姜汤D、半夏泻心汤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A、麻黄、石膏B、生姜、半夏C、甘草、大枣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A、百脉一宗B、胃强脾弱C、阳微阴弦D、正气引邪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A、实热B、寒实C、虚寒D、虚热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

金匮考试题及答案

金匮考试题及答案

金匮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虚劳”的表现?A. 四肢酸楚B. 五心烦热C. 脉象细弱D. 形体消瘦答案:B2.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百合病”主要表现为:A. 咳嗽、咳痰B. 心悸、失眠C. 口苦、咽干D. 胸闷、气短答案:B3. 金匮要略中治疗“痰饮”常用的方剂是:A. 理中丸B. 真武汤C. 桂枝茯苓丸D. 半夏厚朴汤答案:D4.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胸痹”的表现?A. 胸闷B. 心悸C. 咳嗽D. 腹痛答案:D5.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奔豚气”主要表现为:A. 腹部胀满B. 心悸、气短C. 四肢厥冷D. 口干、舌燥答案:A6.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黄疸”的表现?A. 皮肤黄染B. 尿黄C. 目黄D. 舌苔白腻答案:D7. 金匮要略中治疗“血痹”常用的方剂是:A. 四物汤B. 桃红四物汤C. 血府逐瘀汤D. 桂枝茯苓丸答案:C8.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中风”的表现?A. 口眼歪斜B. 半身不遂C. 言语不清D. 四肢厥冷答案:D9.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痉病”主要表现为:A. 肌肉抽搐B. 肢体僵硬C. 口角歪斜D. 言语不清答案:A10.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表现?A. 发热C. 头痛D. 腹痛答案:D11. 金匮要略中治疗“消渴”常用的方剂是:A. 六味地黄丸B. 玉女煎C. 肾气丸D. 真武汤答案:A12.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水气病”的表现?A. 肢体浮肿B. 腹胀C. 口干D. 心悸13.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淋病”主要表现为:A. 尿频、尿急B. 尿痛C. 尿血D. 以上都是答案:D14.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呕吐”的表现?A. 恶心B. 呕吐C. 腹痛D. 口干答案:D15. 金匮要略中治疗“噎膈”常用的方剂是:A. 半夏厚朴汤B. 理中丸C. 四逆散D. 半夏泻心汤答案:D16.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腹痛”的表现?A. 腹痛B. 腹胀C. 腹泻D. 便秘答案:D17.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肠痈”主要表现为:A. 腹痛、发热B. 腹痛、腹泻C. 腹痛、便秘D. 腹痛、呕吐答案:A18.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头痛”的表现?A. 头痛B. 头晕C. 恶心D. 口干答案:D19. 金匮要略中治疗“眩晕”常用的方剂是:A. 六君子汤B. 半夏白术天麻汤C. 真武汤D. 四物汤答案:B20.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项不是“痹证”的表现?A. 关节疼痛B. 关节肿胀C. 关节畸形D. 口干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虚劳”的表现?()A. 四肢酸楚B. 五心烦热C. 脉象细弱D. 形体消瘦答案:ACD22.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百合病”的表现?()A. 心悸、失眠B. 口苦、咽干C. 胸闷、气短D. 以上都是答案:D23.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痰饮”的表现?()A. 咳嗽、咳痰B. 胸闷、气短C. 心悸、气短D. 以上都是答案:D24.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胸痹”的表现?()A. 胸闷B. 心悸C. 咳嗽D. 以上都是答案:D25.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奔豚气”的表现?()A. 腹部胀满B. 心悸、气短C. 四肢厥冷D. 以上都是答案:A26.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黄疸”的表现?()A. 皮肤黄染B. 尿黄C. 目黄D. 以上都是答案:D27.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血痹”的表现?()A. 肢体麻木B. 肢体疼痛C. 肢体肿胀D. 以上都是答案:D28.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中风”的表现?()A. 口眼歪斜B. 半身不遂C. 言语不清D. 以上都是答案:D29.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痉病”的表现?()A. 肌肉抽搐B. 肢体僵硬C. 口角歪斜D. 以上都是答案:A30. 金匮要略中,下列哪些是“疟疾”的表现?()A. 发热B. 寒战C. 头痛D. 以上都是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31.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虚劳”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四肢酸楚、脉象细弱。

成都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 题

成都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 题

一、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是:A.寸口与趺阳诊法B.少阴诊法C.趺阳诊法D.寸口三部诊法E.寸口与趺阳、少阴诊法并存2、《金匮要略》原书共有篇数是:A.22篇B.23篇C.24篇D.25篇E.26篇3、在《金匮要略》中麻黄配乌头的作用是:A.发散寒湿,温经止痛B.解表除湿,风湿并治C. 并行表里之湿D.宣肺化痰E.散饮降逆4、下列方剂中,重用厚朴的方剂是:A.小建中汤B.通脉四逆汤C.厚朴三物汤D.小承气汤E.四逆汤5、某患者感受风寒,出现恶寒、身痛,医误下之,损伤脾胃阳气,续得下利清谷不止。

此时,治疗的最佳方案是:A.先解表,后温里B.解表为主,兼温里C.先温里,后解表D.表里同治E.重在温里,兼解表6、湿病,风湿在表,表气已虚,治宜:A.桂枝附子汤B.白术附子汤C.甘草附子汤D.麻黄加术汤E.防己黄芪汤7、关于麻杏苡甘汤的论述错误的是:A、麻黄配薏苡仁是偏于凉散B、麻黄配杏仁辛温发汗C、即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D、主治风湿在表E.其病多由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8、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B.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C.半夏、生姜、黄芩、大枣D.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柴胡、人参、大枣E.半夏、生姜、黄连、黄芩、党参9、《金匮要略》所论述的中风,其成因是:A.正气亏损,外邪诱发B.情志过激,五志化火C.营卫不固,风邪客表D.气虚生痰,风痰阻络E.内脏亏虚,本气自病10、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临床表现是:A.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B.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C.身体疼烦,不能转侧,脉浮虚而涩D.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11、薯蓣丸治疗“虚劳不足,风气百疾”,其功效特点是:A.补肾为主,兼理气活血B.健脾为主,兼理气活血C.养心为主,兼益气祛邪D.补肾为主,兼益气养血祛邪E.健脾为主,兼益气养血祛邪12、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证属:A.阴虚内热B.阳气不足C.阴阳两虚D.气血两虚E.瘀血内着13、虚热肺痿与虚寒肺痿的共有症状是:A.咳嗽B.吐涎沫C.头眩D.口渴E.胸痛14、肺痈的代表症状是:A.咳嗽胸痛B.脉象滑数有力C.咳吐黄痰D.咳吐脓痰腥臭E.口燥15、射干麻黄汤比小青龙汤哪项作用更强:A.散寒B.止咳C.解表D.祛痰E.降逆16、桂枝加桂汤中,加重桂枝的目的是:A.温经B.解表C.平冲D.化气E.以上都不是17、胸痹的典型证候是:A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B.咳嗽气短,不得平卧C.心痛车彻背,背痛彻心D.胸闷憋气E.胸中刺痛18、胸痹缓急者,治宜:A、薏苡附子散 B.乌头赤石脂丸 C.栝蒌薤白半夏汤 D.橘枳姜汤 E.栝蒌薤白白酒汤19、“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治用:A.附子粳米汤B.大建中汤C.理中汤D.赤丸E.大乌头煎20、下列病证中,何者不宜使用大承气汤治疗:A.阳明里热,化燥成痉B.产后瘀血内结,兼挟阳明里实C.宿食病,泻痢臭秽不爽D.宿食在上脘,泛恶欲呕E.上述余邪未尽,至其年月日时复发21、下列哪项不是大乌头煎的主治证候:A.绕脐痛B.发则白汗出C.手足厥冷D.脉沉紧E.身疼痛22、治疗肝着的旋覆花汤的药物组成是:A.旋覆花、葱、赤芍B.旋覆花、葱、新絳C.旋覆花、新絳、郁金D.旋覆花、新絳、赤芍E.旋覆花、新絳、苏木23、脾约病治宜用:A.麻子仁丸B.大柴胡汤C.大承气汤D.厚朴七物汤E.大黄附子细辛汤245、痰饮的形成与何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A.肺B.脾C.肾D.肝E.心25、以下哪项不属于《金匮》“四饮”的范畴?A.留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痰饮26患者见腹满,口舌干燥,时闻肠鸣,二便不利,宜用:A.厚朴大黄汤B.己椒苈黄丸C.甘遂半夏汤D.木防己汤E.十枣汤27、“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当用:A.猪苓汤B.茯苓泽泻汤C.五苓散D.肾气丸E.文蛤散28、《金匮要略》中治疗上燥下寒之小便不利的方剂是:A.栝蒌瞿麦丸B.猪苓汤C.肾气丸D.五苓散E.白虎汤29、《金匮》治疗小便不利的方剂中,具有健脾益肾利湿作用的方剂是:A. 蒲灰散B.滑石白鱼散C.茯苓戎盐汤D.文蛤散E.栝楼瞿麦丸30、风水的病机是:A.肾阳衰微,寒水凝结B.肾阳不足,停水泛溢C.水湿犯表,郁而化热D.风邪外袭,肺失通调,停水外溢E.脾阳不运,停水泛溢31、风水和黄汗除了汗的特征以外,关键区别在于:A.恶风B.全身浮肿C.口渴D.关节疼痛E.脉沉32、湿邪发黄与其他原因引起发黄的鉴别要点是:A.口渴与否B.腹胀与否C.发热与否D.呕吐与否E.小便利否3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治疗用:A.栀子大黄汤B.茵陈蒿汤C.大黄硝石汤D.硝石矾石散E.茵陈五苓散34、猪膏髮煎所治的黄疸,其发病的病机是:A.湿热发黄B.寒湿发黄C.火劫发黄D.燥结发黄E.女劳发黄35、柏叶汤主治吐血不止的病机是:A.心阳不足B.中气虚寒C.水饮凌心D.瘀血内阻E.心火亢盛36、黄土汤中的反佐药是:A.干地黄B.阿胶C.甘草D.黄芩E.附子37、橘皮汤的主症是:A.呕吐、头痛、手足厥B.干呕、吐逆、吐涎沫C.朝食暮吐、胸满、哕D.呕吐、哕、手足心热E.干呕、哕、手足厥38、肠痈脓已成,最佳治疗方剂是:A.排脓散B.王不留行散C.大黄牡丹汤D.薏苡附子败酱散E.黄连粉39、对后世诊断瘀血启发最大的临床表现是:A.胸满心烦B.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C.无寒热,脉微大来迟D.肌肤甲错E.唇痿舌青40、《金匮》主治虚寒胃反的方剂是:A.大半夏汤B.大黄甘草汤C.半夏干姜散D.吴茱萸汤E.小半夏汤(二)X型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金匮要略》的用药特点包括:A.重视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 B.重视药物的炮制C.重视药物的加减变化 D.重视药物的煎煮方法E.注意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2、对“治肝补脾”的正确认识有:A.适用于所有肝病B.是治未病思想的一种表现C.适用于肝脾两虚证D.适用于肝实而脾虚之证E.适用于所有脾病的治疗3、“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说明临床应根据五脏的生理病理特性进行适当的治疗与护理,下列哪几项为“所得”:A.脾病湿困而居燥室B.脾病湿困而用辛温C.肺病气虚而着寒衣D.肝病气郁用辛散之E.肝病阴虚用酸补之4、《金匮要略》中,赤小豆当归散可用于治疗下列哪种病证:A.阴阳毒B.狐惑病未酿脓者C.狐惑病已酿脓者D.近血E.远血5、虚劳干血证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有:A、肌肤甲错B、两目黯黑C、腹满不能饮食D、面黄羸瘦E、脉涩6、甘遂半夏汤的煎服法,为了安全起见,应按照《千金》记载为准,即:A.甘遂、半夏同煎B.甘遂、芍药同煎C.芍药、甘草同煎D.半夏、甘草同煎E.芍药、半夏同煎7、泻心汤的组成是:A.大黄B.黄连C.黄芩D.黄柏E.地黄8、大半夏汤是治疗胃反的主方之一,其功用有:A.和胃补虚B.降逆润燥C.通利二便D.健脾和胃E.和胃降逆9、大黄甘草汤的病机有:A.胃肠实热B.虚火上炎C.肝郁化火D.胃强脾弱10.吴茱萸汤可用于治疗下列何种病机的呕吐:A.胃阳虚乏,寒饮内停以致胃气上逆B.胃虚饮停夹肝气上逆C.虚寒呕吐而阴盛格阳D.实热壅阻胃肠,腑气不通E.少阳邪热迫胃致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请根据原文或原文精神回答)1、,人即安和。

(完整版)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综合模拟试题试题(一)A型题1《金匮要略》五邪中清邪是指A风邪B雾露之邪C漀任之邪D水湿之邪E寒邪2疟病其脉多弦的原理是A病发于春B邪犯少阳C邪犯肝胆D疟多风邪E疟挟痰饮3防己地黄汤中重用的药物是A防己B生地黄汁C桂枝D防风E甘草4根据药物配伍射干麻黄汤比小青龙汤作用更强的是哪项A散寒B解表5A寒热熏蒸B6A蒲灰散B7A泽泻汤证4B8A9A五比一B10A肾气丸B11A瘀血B寒湿12A牡蛎、龙骨13A栝萎根B14A清热解毒,D15A脉弦紧B16风湿病初服白术附子汤可能出现A身痹B如冒状C如虫行皮中D腰冷痛E发烦17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证属A阴虚内热B阳气不足C阴阳两虚D气血两虚E瘀血内著18咳气上逆,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治当选用A麦门冬汤B小青龙加石膏汤C越婢加半夏汤D泽漆散E厚朴麻黄汤19张某,女,28岁,3年前曾人工流产,去年开始月经不正常,经期较长,缠绵十余天始净,经量一般,色淡,腰部酸楚,本月月经来潮已一周,漏下不止,苔薄白,脉细。

治宜A温经汤B当归芍药散C小建中散D胶艾汤E当归散20患者,男,55岁。

四肢关节肿痛3年余,加重一周。

伴形体消瘦,四肢关节屈伸不利,且有烧灼感,时有头晕目眩,苔微黄,脉弦,治宜选用A防己地黄丸B风引汤C白虎加桂枝汤D桂枝芍药知母汤E桂枝附子汤B型题A桂枝芍药知母汤B八味肾气丸C乌头赤石脂丸D栝萎瞿麦丸E乌头汤1以上各方,其中哪一方无附子2以上各方,其中哪一方附子与乌头并用A口干舌燥B先渴却呕C呕后不渴D烦渴引饮E先呕却渴3饮邪欲解的征象是4水停心下的征象是A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B产后大便坚,呕不能食,腹痛C产后腹中痛D产后小腹刺痛,拒按E产后不大便,腹满痛,烦躁发热,脉实谵语5当归生姜羊肉汤用于6下瘀血汤用于A风热壅肺B风寒束肺C水饮犯肺D外寒内饮E肺气不足7肺胀的病因8肺痈的病因A痛病B风病9面色黑为10面色青为C型题A1茵陈五苓散2A34A大青龙汤B5治溢饮宜选6治支饮宜选A煎如薄粥B78A寒湿历节B910X型题1A药物疗法B2仲景治哮喘的常用药对有A麻黄配桂枝B麻黄配射干C麻黄配石膏D紫菀配冬花E细辛、干姜、五味子3《金匮要略》中脉弦可见于下列哪些病症A寒疝B疟病C痉病D痰饮E肝着4下列哪些是使用越婢加术汤的临床依据A全身浮肿B腹满而喘C不恶风D脉沉E小便不利5下列诸方,那些方剂需用酒煎或酒服A胶艾汤B当归芍药散C当归散D白术散E当归贝母苦参丸名词解释1百脉一宗2陷经3发露得风4邪哭5洒淅填空题1“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1);邪入于腑,即(2);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答案精编版

《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答案精编版

《金匮要略》试题(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传C、一般治疗D、以上都不是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A、五脏元真通畅B、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D、五邪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A、风痹B、湿痹C、血痹D、历节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A、风湿在表B、寒湿在表C、风湿兼气虚D、风湿兼阳虚7、百合病的病机是()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肝肾亏虚D、心肺阴虚内热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A、但臂不遂B、肢体麻木C、昏不识人D、半身不遂10、张某,风湿病四年。

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11、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疗宜选用()A、黄芪桂枝五物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D、乌头汤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A、肢体疼痛B、肢体困重C、肢体麻木D、肢体萎软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A、心脾B、肺脾C、脾肾D、心肾13、虚劳腰痛,治宜()A、麦味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七味都气丸D、八味肾气丸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A、小半夏汤B、麦门冬汤C、甘草干姜汤D、半夏泻心汤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A、麻黄、石膏B、生姜、半夏C、甘草、大枣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A、百脉一宗B、胃强脾弱C、阳微阴弦D、正气引邪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A、实热B、寒实C、虚寒D、虚热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

[VIP专享]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VIP专享]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口吐涎
D.舌即难言,
C.角弓反张
B.肢体重滞
A.肌肤不仁
10、依据《金匮》原文,“中风,邪入于经”:
D.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柴胡、人参、大枣
C.半夏、生姜、黄芩、大枣
B.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
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
9、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
D.风去湿存C.汗后受寒来自B.汗多伤阴A.汗之不彻
8、风湿在表,治当发汗,但大汗之后,病仍不愈的原因是:
D.胀满并见
C.胀积并重
B.积重于胀
A.胀重于积
7、大承气汤主治哪种腹满:
D.肢体不遂
C. 关节疼痛
B.身体沉重
A.肌肤麻痹
int level(BinTreeNodlesevt}r*Beutsl,icnBt(rtrTuiontrcaoTetgtert,_eyapNnpetg)oy;oeN_pddinoeeodtd;fde*esreafc*ttrphsB*au{l)ti;cilrn/duh/tT;ciB/lr/tdo1eiTt;u1ea//NcnrNgoto_loiu(fdn(dtnbe*oetpivdlt{(roe(e}TbidpEititrcfrl(ero!-pbmu>tintrTvritgaey-l(>hlpbulteeie,rtrf=xdt)e,=apr{xkextta,)rt;ru{;k,kr)sd+n;tra+;u1t;ac}0txyBpieTNxv},ooidi{ndet&m*lkac)hi}nil(de)}l;s/e/ js+tr}+uj;cBf+BtoB.+Bid.r.L(;+adikTe+taanN=;t[agojB]e[tdkh=l.se+L+eA1e*+]nr.i;dfc=g(d.-[d;{aiB]1a/it;f/a.;t(dkaA[}ia[]>.kBtdB<}=a];aii.T[BLjt+;aNke.+d[Loni;-]aed-g>t)netahg,B[jt*]+h.)wBd+]{avhi;T=otilareiAedi[n(Be.i{dtm;.<Laive=etAoarngi.0[dLgie],e;jt2Ch=n(o{Sg-0ut9q1h,n/kAL])/t)/iL/[;2s1/e1AtA…aABBmf"…,.S(h+Bq"mniLT6m+irsnet8]e&mhBTen),amidn+dtn&a2Ot*acx(7o10u)n+t)0x{11*ixf=0( nT+o1)d*{ex2i_1f c(+(o!uT2/xn/-*10>tx+l2+cxh=1il;+dnx)o&2/d/h&e=tt_(pn!c:To0o//-duw>1enrw*_c2t/wchx-oi0.1ldu;xon)/)1c*t;cinx6o42.1ucleonfmtt+d/+5ap;t-a5//r7iLg9Cihs4ot8lNuet5nmof9ttdreLp4iegme.=h*ap3tMfAmBol(a[aTrTlit]ex(-;(><i2)nAlccetl[ha0i]}ise=l=ds1,0}A…Tc;[yoine2pu<-nT6ein=-yH>12tp)(]Te;v;enn[Co1-A-ti1o3m1d[u]nA)pHin-[/;in(tv-kL21]ene;]1reyais=A+)nef=[+(t-nm(k1Ta])eAT-p){y>nyA;r-p%c2eh…1iAld3e[2,1]3c,2e1oi20Vn0(u3e=bt×n4i{)n3t1a5)B0);,5b20A}{7,B(2ce[2a150,(l0)ds0cn(a20e,a)]×ie[13j1)1cnr2,a17Af2e0A4,i58g2jtB]b1u(B03}(a5r4,21[En)]06a1B;=07A51([}{0]b937S<A/3)56/HaL([06C0c,sT1b3)]uo[A.>81A0c5u,493]cBn<B0.]=taC5H[L8(0,A1De(4g]k/,Aa5>2EBef0,[)Fy,<]*4C[G)G]b[=2B1,,DHk)g+[]e>,I1AEJy,/[<(,81%C1c]-[8,a5bD1)]C>3C]B,D1<[D1]2Bd62,GFc3E>=41A,V5</1I5EdH475,Gf1231>01+0*J5,91<420G4+0e*30G241,7W1d+*787>13P031,4*9<1L74=41f=0+,515a24953>**/546,17<5+15=0g37413,2*0c5572>/4+517,5<6451*g524,0d+3>956,*5<0315f9+2,3e5W12>14P,12*<3L157g+=56,52f13053>105*693}64*1,{73+80217+9596510*77046873+1*71249264+*9503182+79012*176208590=*2092+8123169831731237*793}W2+531P352L5*0313173+s3T3125158*,21T2052=5,2…915W063…303P5,LTS Tini k1i(2i={a1b,2c,d…e…fg}S0)1,1k10in1i011k11k10n+1kk1Pn21>r+0ikm…00…11+1k0s1=0n11+n21K…ru…snkas1l ns,s=nk,nk a11a121a02K1)aru2s2kaa=2l203*:9(a1i+03/1jA2-03aB(3a131+Aa12=3B+42[…0+]3A…+a3aij1+n3inn149-+iH10-41au+jnfi84+fnm4+16a5B8n+58F1544):52=5706305306.986,2T76:0150,D811:00148110683171,F10ST6:06D413S024H515,1H12:007412101402H*1291u60+22f{f7m4*63a2+n58307*71836+21102*72306+722774*0674128+493}*()4+86*312=513219 5:13/5671(130+7822+6261+p03a1+341352+401143,41)p0=83,21a.8425,913,,p66331:121,0A1a24B13G,,CP4pJ9AD3KG21EHD12AFDaJ3GBH,EPaDHKBApGIBM3J2HEKIF1AJMCKCAEFCMFII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在《金匮要略》的作者是:A.林亿B.王叔和C.张仲景D.华佗2、在《金匮要略》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A.温散寒邪B.回阳救逆C.峻逐阴邪D.温中止痛3、《《金匮要略》认为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五脏元真不足B.客气邪风侵袭C. 七情房劳D.虫兽灾害4、《金匮》首篇第一条的“脾能伤肾……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中的“伤”字如何理解?A.制约B.伤害C.相侮D.相乘5、下列哪一组药物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A.白芍、焦山栀、炙甘草、乌梅B.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C.炙甘草、淮小麦、大枣D.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6、血痹的典型症状是:A.肌肤麻痹B.身体沉重C. 关节疼痛D.肢体不遂7、大承气汤主治哪种腹满:A.胀重于积B.积重于胀C.胀积并重D.胀满并见8、风湿在表,治当发汗,但大汗之后,病仍不愈的原因是:A.汗之不彻B.汗多伤阴C.汗后受寒D.风去湿存9、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B.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C.半夏、生姜、黄芩、大枣D.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柴胡、人参、大枣10、依据《金匮》原文,“中风,邪入于经”:A.肌肤不仁B.肢体重滞C.角弓反张D.舌即难言,口吐涎11、风湿历节的主方是:A.桂枝芍药知母汤B.麻黄加术汤C.乌头汤D.侯氏黑散12、“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是: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13、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共同的病机是:A.气血亏虚B.心脾两虚C.气阴两虚D.阴阳两虚14、“缓中补虚”从方药功用看应是哪种含义:A.祛邪B. 扶正为主,兼以祛邪C.扶正祛邪并重D.祛邪为主,兼以扶正15、虚寒性肺痿没有以下那个症状:A.咳嗽B.吐涎沫C.头眩D.不渴16、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用何方主之:A.射干麻黄汤B.皂荚丸C.越婢汤D.厚朴麻黄汤17、治疗肾著病可用:A、甘草干姜汤B、苓桂术甘汤C、甘姜苓术汤D、肾气丸18、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A.大乌头煎B.大黄附子汤C.麻黄附子汤D.乌头赤石脂丸19、下列方证中没有表证的是:A.附子粳米汤证B.厚朴七物汤证C.乌头桂枝汤证D.麻黄附子汤证20、寒疝属于血虚者,治用:A.大乌头煎B.当归四逆汤C.乌头桂枝汤D.当归生姜羊肉汤21、外寒内饮挟热的咳喘宜选用:A.小青龙汤B.小青龙加石膏汤C.大青龙汤D. 葶苈大枣泻肺汤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治宜用:A、桂枝加黄芪汤B、越婢汤C、防己茯苓汤D、防己黄芪汤23、“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以何方主之:A.木防己汤B.小青龙汤C.苓桂术甘汤D.甘遂半夏汤24、以苦冒眩为主症的心下支饮证,仲景以何方主治:A.苓桂术甘汤B.泽泻汤C.五苓散D.真武汤25、胸痹急证治宜选用:A、薏苡附子散 B.乌头赤石脂丸 C.栝蒌薤白半夏汤 D.橘枳姜汤26、白虎加人参汤所治的消渴证的病机是:A.肺胃热盛,气津两伤B.水热互结,郁热伤阴C.肾不化气,津不上承D.阴虚内热,虚火上炎27、“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当用:A.猪苓汤B.茯苓泽泻汤C.五苓散D.肾气丸28、黄疸病偏于热盛里实的治疗宜用:A.茵陈蒿汤B.大柴胡汤C.大黄硝石汤D.栀子大黄汤29、“阴伏”的病机是:A.湿热蕴结阴分B.邪热伏于血分C.瘀血郁热伏于血分D.邪热伏于阴分30、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粘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用何方主之:A.茵陈蒿汤B.桂枝加黄芪汤C.防己黄芪汤D.芪芍桂酒汤31、黄疸病篇中列举了很多黄疸的治疗方法,哪种治法为其中的重点:A.清利湿热B.调补脾胃C.润燥逐瘀D.解表发汗32、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选用:A.大半夏汤B.大黄甘草汤C.半夏干姜散D.吴茱萸汤33、肠痈脓未成,最佳治疗方剂是:A.排脓散B.王不留行散C.大黄牡丹汤D.薏苡附子败酱散34、治疗近血,仲景选用:A.黄土汤B.赤小豆当归散C. 当归芍药散D.地榆槐角丸35、橘皮汤用于治疗下列何种情况引起的呃逆:A.胃寒气逆B.胃虚有热C.水停心下D.虚阳外浮36、痰饮的治疗大法是:A.燥湿化痰B.清热涤痰C.温药和之D.宣肺化痰37、皮水无里热者,可以用:A.麻黄附子汤B.甘草麻黄汤C.越婢汤D.小青龙汤38、大建中汤的组成是:A.胶饴、人参、干姜、附子B. 胶饴、人参、干姜、蜀椒C.胶饴、人参、干姜、乌头D. 胶饴、人参、干姜、雄黄39、附子粳米汤的药物组成是:A.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B.附子、白术、半夏、大枣、粳米C.附子、粳米、白术、茯苓、甘草D.附子、粳米、白术、半夏、人参40、梦遗或滑精频作,梦交,少腹挛急,外阴寒冷,目眩,发落,心悸,失眠者,治用:A.桂枝加龙骨牡蛎汤B.小建中汤C.酸枣仁汤D.肾气丸(二)X型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金匮要略》为我国古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A.内科杂病学的基础B.温病学的基础C.外感热病学的基础D.妇产科学的基础E.儿科学的基础2、预防疾病,仲景提出了以下哪几点:A.不令邪风干忤经络B.适中经络,未传脏腑,即医治之C.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D.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E.服食节冷、热、苦、酸、辛、甘3、狐惑病的临床特征是:A.状如伤寒B.目赤如鸠眼C.咽喉溃疡D.前后二阴蚀烂E.目四眦黑4、百合病误治后所用的方剂是:A.百合鸡子汤B.百合知母汤C.百合滑石散D.滑石代赭汤E.栝蒌牡蛎散5、甘遂半夏汤中的甘草和甘遂:A.甘遂峻猛,甘草缓和其药性B.甘草针对痰多喘满之证C.甘遂消胸胁部的悬饮D.两药相反相成E.共用激发水饮得以尽去6、下列哪些方剂可治疗虚寒性腹痛?A.大黄附子汤B.附子粳米汤C.厚朴三物汤D.大建中汤E.当归生姜羊肉汤7、治肝气奔豚的奔豚汤,其药物组成中有:A.柴胡B.生姜C.当归D.川芎E.黄芩8、《金匮》所论呕吐、哕、下利三病证,凡属实证、热证的多责之于:A.肝B.胆C.胃D.脾E.肠9、《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外治药剂有:A、熏B、洗C、坐D、敷E、膏药10.下列哪些药物属于吴茱萸汤的组成成份:A.吴茱萸B.人参C.大枣D.山茱萸E.生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谷疸之为病,,,,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2、乌头汤是由乌头、、甘草、和组成。

3、肺胀,咳而上气,,脉浮者,,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4、病人胸满,,口燥,,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湿病:2、胸痹:3、百合病:4、缓中补虚:5、肝着: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题,合计20分)1、试述水气病的分类及其主要脉症。

2、试述《金匮》治虚劳为什么重在脾肾?为何侧重甘温扶阳法。

五、病案分析题(10分)答题要求:①辨证分析②诊断,包括辨病与辨证③治法④选方⑤写出处方⑥方义分析⑦煎服方法以及生活调理)病案:黄某,男,32岁。

素来体肥多湿,现因受寒而发病,症见手脚迟重,遍身酸痛,口中淡,不欲食,懒言语,脉浮紧,舌淡苔白腻。

答案一、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C2、B3、A4、A5、A6、A7、C8、D9、B 10、B11、A 12、A 13、D 14、D 15、A16、B 17、C 18、D 19、A 20、D21、B 22、D 23、A 24、B 25、A26、A 27、D 28、C 29、C 30、D31、A 32、A 33、C 34、B 35、A36、C 37、B 38、B 39、A 40、A(二)X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D2、ABCDE3、BCD4、ABD5、DE6、BDE7、BCDE8、CE9、ABCD 10、ABCE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2、麻黄芍药黄芪3、烦躁而喘心下有水4、唇痿舌青但欲漱水不欲咽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湿病:系湿邪为患,有外湿、内湿之分(1分)。

恶寒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者,外湿为主,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是内湿为主。

(1分)2、胸痹:是指以胸膺部痞闷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分),形成胸痹的原因,主要是上焦阳虚,阴邪上逆痹塞清旷之区,阳气不通而成(1分)。

3、百合病:由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致心肺阴虚内热引起(1分),临床以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感觉失调,以及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1)。

4、缓中补虚:为虚劳干血证的治法,方用大黄蟅虫丸(0.5),因取其攻补兼施,峻药丸服,意在缓攻(0.5),达到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的作用,故曰“缓中补虚”(1)。

5、肝着:是肝脏受邪而疏泄失职,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的病证(1)。

其证可见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喜热饮等。

即原文所说“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1)。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题,合计20分)1、试述水气病的分类及其主要脉症。

答:《金匮·水气病篇》按其不同的脉症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五种类型。

(1分)“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1分)其特点是发病急剧,浮肿每从头面开始,迅即遍及全身,且兼有发热、恶风等表证。

病在表中之表(1分)。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1分)其特点是发病较缓,不兼恶风,浮肿多见于下肢,继则泛溢全身,病在表中之里(1分)。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1分)正水常常腹满与身肿兼见,且水气上逆于肺,故见喘息,小便不利,脉迟,病位影响及上为里中之表(1分)。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1分)石水为阴寒水气凝结下焦,少腹坚硬如石,水聚于下,未干于上,故其人不喘,这种水肿,以腹满硬为主症,病结在下,为里中之里(1分)。

黄汗,是由湿热郁蒸泛溢于表所致,故其特征是汗出沾衣,黄如柏汁,身体浮肿。

此病若日久不愈,殃及营血,又可并发痈脓。

(1分)2、试述《金匮》治虚劳为什么重在脾肾?为何侧重甘温扶阳法。

答:《虚劳》篇中论虚劳是以五脏气血虚损的发病机制为理论依据的(1分)。

治疗上重视脾肾二脏,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1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赖以充养(1分)。

而虚劳病的后期,无不关系到脾肾,补肾就是固其根本;健脾就是资其化源。

根本已固,生化有源,虚损才有恢复的可能。

故治虚劳要重视脾肾(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