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进一步发挥历史教学中德育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新课程下进一步发挥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摘要: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我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之中,把德育教育的内容具体落实到每节课的教育活动之中。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德育功能。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德育功能
200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到2008年,全国初中已实行了一轮,有的地区达到2至3轮,小学也接近一轮,2010年开始更是全部进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的成绩实效是显著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继续调整、解决的问题引发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思考。下面仅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探索。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明确要求: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
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对照此培养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并不理
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一家之言,轻思辨精神;重应对考试,轻品德养成。部分教师包括一部分历史教师都会认为历史课是“偏科”,只把历史教学的任务限制在历史知识的传播上,忽视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根深蒂固,牢牢听命于中考指挥棒,课堂教学仍然采用勾画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历史课本应发挥的其它功能,特别是德育教育功能。
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的内容及作用
主要是道德品质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本身就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最生动的素材。通过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首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然后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理念。现在的学生都出身于90年代,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缺乏爱心,缺少责任感和社会公共意识,比
较注重个人享乐,经常攀比吃穿,做事心浮气躁,缺乏意志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历史教学也应义不容辞承担起这一责任。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尝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不断尝试在教学中尽量多的加入德育教育的成分,并将一些方法和点滴的感想记录下来。
(一)紧扣历史教材,充分发挥德育功能
中学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中学历史教材本身蕴含丰富
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历史教材的德育因素。比如,初一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学习远古的人类开始初步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初二年级在学完中国现代史后,通过了解无数英烈的英雄事迹可以进一步激发起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二)利用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内容。乡土教材感染力强,学生感到亲切,所以,利用好乡土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条捷径。比如通过学习《重庆历史》,学生既能了解到远古的巫山人,又能了解到近代的革命者邹容以及红岩英雄事迹等等。
(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搞好多种形式的历史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具有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和活泼求新的特点,对此,我对历史课中的教学活
动进行了精心设计:
(1)历史故事会或演讲会
这项活动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适应初中学生(初一学生最明显)喜欢在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心理特点。这项自我教育活动,能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并从思想感情上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即使对其他观看的学生,所得到的感受也要比教师讲授亲切,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象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内容的“成语故事会”、结合三国时期历史的“三国人物故事会”等等。
(2)播放录像片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我在课堂上陆续播放了《红岩魂》、《黑太阳731》等多部历史文献片和电影,在讲授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时,选播了一段大足石刻的录像片;学生的反映都非常好,比简单的说教来得更直观、更真实。这种将知识传播、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美育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喜爱。(3)在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纪念“11、27”,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弘扬红岩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通过收集素材、角色扮演、节目表演等多种形式把这一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从中升华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教育学生做具有良好品德的文明人
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人物,这些杰出人物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因此,
在教学中用这些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具有良好品德的文明人。比如,历史教材中所介绍的墨子主张“节用”,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德的极好教材。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这些优良品德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
四、成效及体会
在历史教学中坚持长期渗透“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一学期以后,成效渐渐凸显:一是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极大地激发学生了爱国主义情感;三是教学相长,也较快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那么,如何让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人文性呢?笔者有两点粗浅的体会:
1、精心做好每次德育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想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认真策划历史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精心做好每次活动的准备工作。首先,主题要鲜明。主题明确,才能使历史活动具有感召力、吸引力,实现教育的目的。
其次,准备要充分。它包括围绕主题恰当地选择内容,精心地设计形式,适时地做好检查。这是组织好活动的关键。
再次,形式要新颖。这是能否有效地突出主题,表现内容的重要方面,也是直接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