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营养学复习

合集下载

鱼类生理学复习重点资料

鱼类生理学复习重点资料

鱼类生理学复习重点资料糖类营养:通式:Cn(H2O)m例外: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乙酸C2H4O2甲醛CH2O糖类的结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后能够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按性质分类:1.可被吸收利用的(available):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糖原2.不可被吸收利用的(unavailable):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树胶、海藻胶、β-葡聚糖、部分寡糖按结构分(1)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2)双糖:蔗糖来源于甘蔗、甜菜;麦芽糖来源于淀粉水解物;纤维二糖来源于纤维素水解物、异麦芽糖来源于肝糖或支链淀粉水解物;海藻糖来源于植物、藻类、酵母、昆虫、蘑菇;乳糖来源于哺乳动物乳汁(3)寡糖又称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4)多糖同质多糖(由同一糖单位组成)(糖原、纤维素、琼脂、葡聚糖、甲壳素、淀粉):淀粉::来源于谷物、薯类、植物根茎,直链淀粉:α-D-1,4 糖苷键分子量小,水解较快,支链淀粉:α-D-1,4糖苷键α-D-1,6糖苷键分子量大,水解较慢,容易糊化。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检测:碘-碘化钾直链淀粉深蓝色支链淀粉紫红-棕红杂多糖(由不同糖单位组成):半纤维素(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糖醛酸)阿拉伯树胶(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菊糖(葡萄糖、果糖)果胶(半乳糖醛酸的聚合物)木聚糖(木糖、阿魏糖、阿拉伯糖等)甘露聚糖(甘露糖和葡萄糖)自然界存在的杂多糖大都与脂类或蛋白质结合,构成结构复杂的糖脂和糖蛋白透明质酸分布于连接组织中粘多糖存在于粘液硫酸软骨素分布于软骨和皮肤中肝素存在于肝、心脏、淋巴组织、血液γ-球蛋白存在血液中血型物质存在于红细胞表面非淀粉多糖(NSP)的性质1.NSP的概念:NSP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体被鳞片覆盖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学科。

3、鱼类形态学:指专门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结构,了解各器官和组织的相互关系及机能,比较不同鱼类之间机体结构的异同,进而探讨它们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的科学4、鳍式:指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测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5、韦伯器: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角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6、鳃耙:着生在鳃弓内侧的突起称为鳃耙7、外鳃:指胚胎期或幼鱼的临时呼吸器官,从鳃部伸出,裸露在体外8、鳃上器官:泛指某些鱼类鳃弓背方的咽鳃骨或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其周围组织,部分或全部特化为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特殊构造。

因位于鳃的背上方而称鳃上器官。

9、珠星:有些鱼类在繁殖季节,雄性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物,为表皮的衍生物,又称追星。

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10、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的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的不同生长带。

11、性逆转:性成熟后才开始从一种性别向另一种性别转换的现象12、物种:指是在自然状况下,能够进行自由交配,并能繁殖出新的后代,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十分相似的一群有机体的集合体。

13、品种:通过人工选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共同遗传特征的生物体。

14、双名法:指每种生物的名称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鱼类的生活史: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15、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鱼所增加的体长和体重16、充塞度:以肉眼区分和鉴别解剖鱼消化道内食物充塞的程度和等级17、繁殖:是鱼类生活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或排精,到精卵结合孵出仔鱼等一系列过程。

鱼类学复习2

鱼类学复习2

1循环系统作用•作用:输送养料、氧气,代谢废物、激素等。

•鱼类的血液循环是闭锁型(封闭型),血管、淋巴管分到最细的毛细血管,末端亦无开口,依靠心脏的搏动,血液或淋巴在管道内周而复始地不断运动。

2循环系统组成•液体:血液、淋巴•管道:血管、淋巴系统3鱼类的血液鱼的血液在鱼类类系统有着特殊的功能,除供给组织器官以养料、氧气、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外,内分泌激素也必须通过血液循环,以调节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血液在抵抗疾病,修补损伤组织方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鱼类的血量相对较少,一般只占体重的2%左右,而哺乳类的血液约计7.5~8.0%。

鱼类血液比重也低于哺乳类,鱼类和哺乳类的血液比重分别为1.035和1.053。

4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球”血浆:血液滤去血球后的略呈黄色的液体部分,最基本的成分为无机盐和血液蛋白质血液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血液蛋白质的分子很大,只存在于管道中,无法穿透毛细血管而进入组织间。

白蛋白:肝细胞合成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血浆中很主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抗体)血清:是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后残留的液体。

黄鳝、鳗鲡的血清有毒5血球包括红血球、白血球和血栓细胞。

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成分,多数扁圆形,中央微凸,具一个胞核,细胞质内有血红蛋白,气体交换就是靠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而带到身体各部位,快速游泳鱼的血红蛋白较高(一般为7-12g/100ml,金枪鱼为17-21g/100ml)。

6为什么鱼类的血液为红色?血红蛋白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它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

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

血蓝蛋白:含铜、不含血红素的携氧蛋白质7白血球粒细胞:细胞质中含有许多微小囊性颗粒的一类多形核白细胞。

颗粒中贮有多种酶。

根据其颗粒对染色剂的不同反应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教学研究]鱼类学复习题10

[教学研究]鱼类学复习题10

一、名词解释1 、头长2 、体长(标准长)3 、全长4 、吻长5 、眼后头长6 、眼径7 、眼间隔8 、颊部9 、峡部10 、鳃孔(鳃裂)11 、鳍式12 、真棘13 、假棘14 、脂眼睑15 、脂鳍、16侧线鳞、17.鳞式、18.圆鳞、19.栉鳞、20.盾鳞、21.骨鳞、22.韦伯氏器23.肌间骨24.下咽骨;25.躯椎与尾椎;26.水平隔膜27.肌膈28.发电器官29.起点、止点、30.齿式31.下咽齿32.螺旋瓣33.咽上器官34.鳃耙35.幽门垂(幽门盲囊)36.全鳃37.半鳃38.鳃小片39.窦状隙40.外鳃41.红腺42.卵圆窗43.动脉球44.头环45.肾门静脉系46.古维尔氏导管47.肝门静脉系48.淋巴心49.前肾50.中肾51.马氏体52.鲍氏囊53.肾单位54.吴氏管55.米勒管56.珠星57.性逆转58.雌雄同体59.卵生60.卵胎生61.胎生62.婚姻色63.第一性征64.第二性征65.听嵴66.听斑67.罗伦瓮68.侧线器官69.神经垂体70.腺垂体;72.、激素;73.靶器官;74.肝小叶75. 种76.双名法二、判断题1 圆口纲具有不能活动的上下颌,颌上具角质齿,无真正的牙齿。

()2.鲨鱼盾鳞釉质来自外胚层,而齿质来自中胚层,与牙齿同源。

()3.Osteichthyes的中文名是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是硬骨鱼纲。

()4. 硬骨鱼与软骨鱼的表、真皮均为多层细胞,外表无角质层,表皮基底有柱形细胞的发生层,具许多单细胞粘液腺。

()5. 硬骨鱼虹膜的外层来自银膜向前延伸形成。

()6. 与鳃呼吸相关联,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7. 软骨鱼纲的鱼类均具喷水孔。

()8.鲨鱼的喷水孔位于眼与鳃裂之间,鳐的喷水孔则位于口与鳃裂之间。

() 9.硬骨鱼表、真皮之间的色素仅有黑色素细胞。

()10.鲤鱼的脾脏明显,位于小肠前背侧,鳔腹侧,圆形,红褐色。

()11 硬骨鱼与软骨鱼相似,脑神经均为10对。

最新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最新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最新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一.名词解释1.鱼: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辅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分支学科。

3.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坚硬,末端不分支,有些鱼类的硬刺前后缘可能具有锯刺。

4.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5.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背鳍通常具有棘。

6.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

7.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8.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刺或小棘。

9.圆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后区边缘光滑。

10.鳞嵴:鳞片表面骨质层的山嵴状隆起线,常围绕鳞焦呈同心圆状排列,称鳞嵴,又名环片。

11.生骨区: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鱼类的生骨区包括皮肤区、水平隔膜区,背生骨隔区和膜生骨隔区、肌隔区、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枢血管区、咽颅区、附肢区。

12.膜骨:某些骨骼的发生的过程中只有两个阶段,即膜质期和骨化期。

其间叶组织形成后,被硬骨细胞直接替代,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13.软骨特化:在骨化期,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经骨化作用,硬骨细胞逐渐替代软骨细胞,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软骨软化。

14.韦伯器: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15.脑颅:绝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脑颅是由许多块软骨骨化和膜骨借少量软骨嵌合成的一个严密的箱形构造。

其软骨化骨构成脑颅的筛区、蝶区、耳区和枕区,膜骨侧构成脑颅的顶壁和腹壁。

16.咽颅:头下部左右两侧,包裹口咽腔及食道前部,包括颌弓、舌弓、鳃弓17.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侧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

鱼类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鱼类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1. 大黄鱼分类地位头尾轴(主轴) <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背腹轴(矢轴) <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 左右轴(横轴) <贯穿鱼体中心与头尾轴背腹轴垂直的一根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 奇鳍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 胸鳍P 腹鳍V5. 鳍的组成。

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6. 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 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 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 鳞片类型。

盾鳞、硬鳞、骨鳞 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8. 脊柱作用。

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9. 尾鳍类型(1)原型尾(2)歪型尾(3)正型尾 10. 肌肉的基本单位。

肌肉细胞11. 鱼类的肌肉分类 平滑肌、横纹肌(骨骼肌)、心肌, 红肌 12. 鱼类消化管 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 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取食器官(1)捕捉型(2)吸盘型(3)吸吮型(4)研磨型(5)食浮游生物型14. 胃组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 鱼类的主要消化腺肝脏、胰腺、胃腺16. 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 是鳃及辅助呼吸器官 皮肤、肠 <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 血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 组成。

18. 鱼类的泌尿器官是肾脏(前肾和中肾),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佃.鱼类的精子 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

根据形态结构分为 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

20. 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 21. 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黄鱼属2. 鱼类的体型体轴分为三种:鲈形总目鲈形目 鲈亚目 石首鱼科端脑:脑的最前端,分为嗅脑和大脑两部分间脑: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由上丘脑、丘脑、下丘脑三部分组成中脑:脑腹面的基部(被盖)及脑背部的顶盖。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 100)(b/B 100)……(j/J 100)]1/n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 —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 —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量。

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

可用下式表示B=I-(F+U)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4、饲料系数二饲料消耗量/增重量X100%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 ):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

SGR= (In wt-ln w0)/t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

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鱼类学期末复习

鱼类学期末复习

鱼类学期末复习鱼类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 头肾:某些真骨鱼类的成体肾脏的前端尚有前身的残余,称为头肾。

2.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学科。

3.侧线鳞:真骨鱼的体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穿过的鳞片,叫侧线鳞。

4.生骨区: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5.韦伯器:鲤形目等鱼类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6.发电器官:发电器官是肌肉的变态物,是一种受中枢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其基本功能单位是电细胞或称电板。

7.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8.泄殖腔:是一个稍扩大的小腔,依次接受肠道末端的开口、生殖导管的开口及输尿导管的开口,并以一个总开口与外界相通,开口于腹部。

9.外腮:是胚胎期或幼鱼期的临时呼吸器官,从腮部伸出裸露在体外,故有外腮之称。

随个体发育会自行脱落。

10.端脑:最前面部分,由嗅脑和大脑两部分组成。

端脑地主要功能是嗅觉,为嗅觉的兴奋中枢。

11.婚姻色:许多鱼类在繁殖时期出现鲜艳的色彩,或者原有的色泽变得更为鲜明,一般在雄鱼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并且在生殖季节之后,即行消失,这种色彩称为婚姻色。

12.动物区系: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适应某种自然环境的动物群,由分布范围大体一致的许多物种组成,这些动物一般具有相似的发展历史。

13.二名法: 每一种生物种的名称都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14.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

15.性成熟:鱼类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经发育完全,生殖机能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基本具备了正常的繁殖功能,称为性成熟。

16.生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内鱼所增加的体长和体重。

17.肥满度:鱼体重量与鱼体体长立方数的比值,是反映鱼类肥瘦程度和生长情况的指标。

鱼类学复习1.

鱼类学复习1.

鱼类学复习一概论1鱼类的进化地位非常重要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一环。

例如: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固有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后天获得性免疫是在鱼类中开始进化而来的,因此,研究鱼类的免疫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2鱼类学研究方向•功能形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分类:鱼类的亲缘关系•生理生态:鱼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3朱元鼎的贡献元鼎骨(咽喉齿),奠定鲤科鱼类的分类基础、软骨鱼类侧线系统:对软骨鱼类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正。

4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

5鱼类的基本类群•圆口类:没有上下颌(严格意义上说不是鱼类)•软骨鱼类:鲨鱼•硬骨鱼类:大多数的鱼类6鱼类的进化史鱼类的祖先—甲胄鱼类有颌类:盾皮鱼类、软骨鱼类、棘鲨类、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全头鱼类、板鳃鱼类硬骨鱼类:辐鳍鱼类、肉鳍鱼类7地球上有多少种鱼类现在全世界估计有4万种鱼,有记录的约3万种(其中圆口类80种,软骨鱼类800种),(其中淡水8000多种),(其中中国3000种,淡水800种)8鱼类的分布大多数分布在近大陆架的温暖水域中.9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鱼•最大的鱼:鲸鲨(15米长)•第二大的鱼:姥鲨( 14米长)•最小的鱼(虾虎鱼)(1厘米长)生活在珊瑚礁中.•最近刚刚在新西兰发现一种只有8mm的鱼(目前还没有命名).10鱼的寿命•大多数鱼类的寿命在几岁到十几岁。

•也有只活几周或几个月的(一些小型的珊瑚礁鱼类)。

•也有超过100岁的(金眼鲷目的某些鱼)•狗鱼(pike)据说有200岁的年龄。

11一般地,冷水性鱼和热带鱼,那类鱼寿命更长?冷水鱼,新陈代谢慢12鱼类年龄如何鉴定•耳石、鳞片12海马seahorse的游泳方式海马垂直游泳,游泳很慢13鱼类是色盲吗•鱼类能辨色. 鱼类视网膜里的视锥细胞能感知光波长。

14为什么深海鱼体表呈红色?•深海中红色最不容易被识别,但生活在很深很深的深海,鱼体表又不是红色的。

鱼类学 复习补充资料

鱼类学 复习补充资料

1、 鲢鳙鱼食性差别的原因何在?鳙的鳃耙细长而排列紧密。

但没有骨质桥,也没有筛膜,因此滤水作用较快,滤集浮游动物的能力较大。

食物的主要组成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主,也包括多种藻类。

鲢的鳃耙和鳙不一样,每根鳃耙与相邻鳃耙之间有骨质小桥,其外面还覆盖着海绵状的膜片,形成一种致密的过滤装置,可将微小的浮游植物从水中截留下来,成为它的食物基本组成部分。

2、 我国大黄鱼有那些地理种群?大小黄鱼如何区分?我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三个明显的地理种群,由北向南分别称为:岱衢族、闽一粤东族和硇洲族。

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1)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2)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3)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4)大黄鱼骸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5)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3、 水库类型类: 按水库规模大小分类 水库的规模通常按库容大小可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塘坝等。

4、 何谓补偿深度和透明度?光照照射至某一深度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

水体中有机物越高,其补偿深度也越小。

通常,海洋、水库、湖泊的补偿深度较深,而池塘的补偿深度较浅,特别是精养鱼池,其补偿深度最浅。

补偿深度为养鱼池塘的最适深度提供了理论依据透明度表示光线透入水中的深浅程度,在正常情况下,养殖水体泥沙含量少,其透明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等含量,大致反映水中浮游生物的丰歉和水质的肥度。

5、 池塘中有那些常见水质类型,具体说明。

6、“草型湖泊” 和“藻型湖泊” 的区别及在渔业生产中的意义?(1)生态条件未被破坏的湖泊中滋生大量水生维管束植物,其水域生产力高,水质良好,这种湖泊称“草型湖泊”。

由于人为破坏,湖泊中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量破坏,水质过肥,湖泊中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水域富营养化。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分类部分总复习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分类部分总复习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分类部分总复习第⼆篇鱼类的系统分类第⼗⼆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鱼类分类学的三⼤基本任务1、识别、描记和命名物种2、建⽴分类系统3、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起源和演化⼆、双名法1、概念:林奈提出,每⼀个物种的学名都是由⼀个属名和⼀个种名组成。

2、规定:属名第⼀个字母要⼤写,亚属名⽤括号写在属名后⾯;种名⼀律⼩写,亚种名在种名后;学名后⾯要写上定种名⼈的姓,若有错误修改后,修改后的命名⼈的姓⽒要加括号。

如: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鲹:Caranx(Atule) djedaba (Forsskal)3、字尾未知种 SP 多种 spp 新种 n.sp三、模式标本1、正模标本(模式标本):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标本中所选定的⼀个标本。

2、副模标本:查看过⽐对过的标本。

3、统模标本:未选出正模标本的⼀批标本。

四、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形态部分中的蓝⾊字体)(答题时具体⼀点)⽬前进⾏分类的主要依据还是以鱼的形态结构为主。

1、可数性状: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等数⽬2、可量性状:体长、体⾼、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尾柄⾼……等的长度3、鱼类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的位置和形状、须的有⽆、腹部棱突的有⽆、齿的形状……等等。

五、性状标图六、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标本采集时,不同⼤⼩不同性别的个体,以25~50尾为宜。

2、挂上标签布或⽵条。

3、记载每条鱼的产地、⽇期、渔具、渔法、⽣活习性以及体⾊、主要特征等,特别要对每条鱼新鲜时的⾊彩做详细记载。

4、⽤清⽔将鱼洗⼲净,进⾏固定,要向鱼的腹腔内注射浓度稍⾼的福尔马林溶液以防内脏腐败。

七、三种检索表对选并靠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较常⽤)、退格检索表⼋、拉斯分类系统(记住纲、亚纲、总⽬的名称和⽬的个数)纲I:软⾻鱼纲亚纲I:板鳃亚纲总⽬I:侧孔总⽬(鲨形总⽬)下有8个⽬总⽬II:下孔总⽬(鳐形总⽬)下有5个⽬亚纲II:全头亚纲下有1个⽬纲II:硬⾻鱼纲亚纲I:⾁鳍亚纲(内⿐孔亚纲)总⽬I:总鳍总⽬下有1个⽬总⽬II:肺鱼总⽬下有2个⽬亚纲II:辐鳍亚纲总⽬I:硬鳞总⽬下有4个⽬总⽬II:鲱形总⽬下有6个⽬总⽬III:⾻⾆总⽬下有2个⽬总⽬IV:鳗鲡总⽬下有3个⽬总⽬V:鲤形总⽬下有2个⽬总⽬VI:银汉鱼总⽬下有3个⽬总⽬VII:鲑鲈(副鲈形)总⽬下有2个⽬总⽬VIII:鲈形总⽬下有10个⽬总⽬IX:蟾鱼总⽬下有4个⽬第⼗四章软⾻鱼纲Chondrichthyes (掌握纲、亚纲、总⽬特征及⽬的个数)基本特征:1、内⾻骼全为软⾻2、外⾻骼表现为盾鳞或棘刺或退化消失(体表光滑)3、每侧具有5~7个鳃裂,各⾃开⼝于体外;或具4个鳃裂,外被⼀膜状鳃盖,其后具⼀总鳃孔。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复习资料鱼类学复习题解一、名词解释答题要点:说明组织结构特点、功能及见于何。

内容:1(韦伯氏器/骨鳔类/闭鳔类/喉鳔类韦伯氏器:由带状骨,舶状骨,韧带,间插骨和三脚骨组成的一组连接内耳和鳔的特殊装置,能大大提高内耳对振动频率的感知范围,见于骨鳔总目(鲤形总目)。

骨鳔类:具一组称为韦伯氏器的骨片与鳔相连的鱼类称为骨鳔类。

是一群低等真骨鱼类。

闭鳔类:鳔与食道间不存在原始通道(即鳔管)的鱼类。

是一群高等真骨鱼类。

喉鳔类:鳔与食道间存在原始通道(即鳔管)的鱼类。

是一群低等真骨鱼类2(伪装色/婚姻色/警戒色伪装色:鱼体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体色称为伪装色。

又称为保护色。

婚姻色:鱼体在生殖季节出现的较平时艳丽的体色称为婚姻色。

一旦生殖季节过去,婚姻色也就会消失。

警戒色:鱼体与周围环境截然相反的体色称为警戒色。

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像周围的环境,更利于保护自己这种现象称为拟态.3(性逆转/雌雄同体(同时性雌雄同、非同时性体雌雄同体)/第二性征性逆转: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初次性成熟后,因遗传特性或环境因子、突变等原因发生性别转换,在后来的某个生殖季节以另一种性别出现的现象称为性逆转。

如黄鳝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体,第二次性成熟时往往为雄体。

雌雄同体: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体内具有雌雄两套生殖器官的现象称为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分为同时性雌雄同体和非同时性体雌雄同体。

同时性雌雄同体指其雌雄两套生殖器官在同一生殖季节同时发育成熟。

非同时性体雌雄同体指其雌雄两套生殖器官在同一生殖季节不能同时发育成熟,只能先后成熟,这样能避免自体受精,防止物种退化。

第二性征:与繁殖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性征称为第二性征,如珠星、婚姻色。

4(真口鱼类/次级颌弓/初级颌弓/次级肩带/初级肩带真口鱼类:由次级颌弓构成口裂周缘的鱼类称为真口鱼类。

次级颌弓:构成真口鱼类口裂周缘的一组骨片称为次级颌弓,包括前颌骨、上颌骨、齿骨、关节骨、隅骨。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能流渠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素回到环境。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

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

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

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1周左右注水50-60cm,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塘后便可呼玛足够的适口食物,这种方法称“肥水下塘”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复习资料

1、鱼的定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体披鳞片的一群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体的外部分区 头部 躯干(胴)部 尾部3、鱼类体型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1)纺锤形 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如金枪鱼2)侧扁形 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

这种体型的鱼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

有些种类还具有坚硬的鳍棘,利于避敌侵袭。

如乌鲳、团头鲂等3)平扁形 头尾轴最长,左右轴》背腹轴。

大多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

如黄鮟鱇4)棒形 头尾轴最长,左右轴等于背腹轴。

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

如鳗鲡4、硬骨鱼类口的类型及其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关系上位口: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中上层鱼类。

端位口:下颌和上颌几乎一样长,多为善游泳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

下位口:上颌长于或稍长于下颌,多为食底栖生物为主的中下层鱼类。

5、鳍式的书写及表示方法鳍式:记录鱼类鳍的组成和各鳍的鳍条数目的式子鳍式的书写:A 、鳍条有硬棘和鳍条(软条)之分,记录它们的数目时,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B 、以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大写来表示各鳍,即,以D 代表背鳍,A 代表臀鳍,C 代表尾鳍,P 代表胸鳍,V 代表腹鳍。

各鳍之间用“;”分开C 、某个鳍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鳍组成,则各个鳍的数目分别统计,数字间用逗号分开。

D 、用“-”表示相互连接;用“.”表示鳍间分离;用“~”表示波动范围,背鳍与臀鳍后小鳍常用阿拉伯数字记录E 、尾鳍一般不写在组合鳍式中,如要写,一般排在最后F 、若某鳍有游离鳍条,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与其他鳍间用“+”号隔开6、五种鳍的名称及其功能背鳍 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臀鳍 位于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尾鳍 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胸鳍 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腹鳍 协助平衡。

鱼类营养学

鱼类营养学

三、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生理作用 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作用 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作用 A:提供能量 A:提供能量 B: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脂的原料 B:形成体脂的原料 C:节约蛋白质 C:节约蛋白质 2.粗纤维作用 2.粗纤维作用 提高适口性, 提高适口性,促进消化道蠕动
四、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包括 硫胺素( )、核黄素 核黄素( )、吡哆素 吡哆素( 硫胺素(Vb1)、核黄素(Vb2)、吡哆素(Vb6)、 胆碱、泛酸( )、烟酸( 肌醇、 胆碱、泛酸(Vb3)、烟酸(Vb5) 、肌醇、生物 烟酸 叶酸和V 素(Vb7) 、Vb12、叶酸和Vc等;脂溶性维生素主 要包括V 要包括Va、Vd、Ve、Vk
饵料数量以及蛋白质质量 脂肪需求 Vc、Ve需求 Vc、Ve需求
配合饲料及其原料
能量饲料 1、玉米 2、高梁 3、大麦 小麦(麦麸) 4、小麦(麦麸) 稻谷(米糠) 5、稻谷(米糠)
蛋白质饲料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豆粕、菜粕、花生粕、 豆粕、菜粕、花生粕、棉粕 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鱼粉、肉骨粉、 鱼粉、肉骨粉、血粉
鱼类维生素营养病理
斑点叉尾鮰、 鲑鳟鱼类、斑点叉尾鮰、鲤鱼和真鲷进行过深 入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表现为:生长缓慢、 入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表现为:生长缓慢、 维生素缺乏表现为 饲料利用率低、 饲料利用率低、摄食量下降和对疾病抵抗力下 降、死亡率增加 维生素毒性 摄取过量,会造成生长速度下降、 A 、D 、E 、K摄取过量,会造成生长速度下降、 鱼体色素和脂肪沉积、贫血等。 鱼体色素和脂肪沉积、贫血等。
必需脂肪酸毒性:降低生长率, 必需脂肪酸毒性:降低生长率,饲料效率下降 氧化脂肪毒性: 氧化脂肪毒性: 尼罗罗非鱼:胸鳍,背鳍充血,脊柱前凸,腹部肿胀,白内 尼罗罗非鱼:胸鳍,背鳍充血,脊柱前凸,腹部肿胀, 障,死亡率增高 斑点叉尾鮰:生长缓慢,饲料效率低,高死亡率,色素沉积, 斑点叉尾鮰:生长缓慢,饲料效率低,高死亡率,色素沉积, 脂肪肝 虹鳟: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肌肉严重破坏, 虹鳟: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肌肉严重破坏,死亡率升高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常量矿物元素在鱼体内的含量一般最高的两种元素是钙或Ca 和磷或P 。

饲料中缺乏矿物质,摄食这种饲料的鱼容易产生缺乏症,但一般需要四或4 周才会表现出来。

维生素D与钙的吸收、代谢具有协同作用时,铁与维生素C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2、常用的α-淀粉有α-马铃薯淀粉、α-木薯淀粉、α-玉米淀粉。

3、豆类籽实中的磷含量较高,但多为植酸磷,动物难于利用。

4、高粱、生豆饼(粕)、棉粕和菜粕中含有的主要有害物质分是单宁、抗胰蛋白酶、和棉酚、硫葡萄糖苷。

5、国际饲料分类法中将饲料原料分为八或8 大类。

6、赖氨酸的英文缩写是Lys ,色氨酸的英文缩写是Trp 。

7、配方设计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原则。

8、在实验和生产实际中,常采用外源性指示剂法来测定消化率,但外源性指示剂的种类较多,通常采用三氧化二铬(Cr2O3)作外源性指示剂。

9、按形状可将水产配合饲料分为粉料、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微粒饲料、团状饲料)等。

10、米糠和蚯蚓粉分别属于能量(植物性) 和蛋白(动物性) 饲料。

生产中确定最适投饲量常用的方法有投饲率表法和投饲量年分配法。

11、水产饲养标准中能量指标现多用消化能。

12、国际饲料分类法中将饲料原料分为八(8)大类。

13、豆类籽实中的磷含量较高,但多为植酸磷,水产动物难于利用。

14、淡水鱼的必需脂肪酸有四种,分别为亚油酸、亚麻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15、可代谢能指的是除去鳃排泄能和尿能后剩下的那部分可消化能。

16、饲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是指摄食量与增重之比值。

17 、某些维生素缺乏会引起鱼类出现贫血症,这些维生素包括:维生素E 、维生素K 、维生素B3 、烟酸、叶酸、维生素C 等。

18、渔用微颗粒饲料按其制备方法和性状可分为微胶囊饲料、微包膜饲料和微粘合饲料。

二、判断题19、晒和维生素E 在鱼体内具有协同作用。

鱼类营养学复习

鱼类营养学复习

鱼类营养学复习1、水产配合饲料与畜禽配合饲料比较项目要求鱼类畜禽类原料粉碎粒度40目,60目8目,16目筛上物<10%筛上物<20% 水稳定性水中不溃散无要求饲料形状颗粒,糜状粉状营养成分要求蛋白质是畜禽的2-4倍较低无氮浸出物差好必需脂肪酸n-3n-6(亚麻酸、20C5、22C6) (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矿物质Ca、Mg需要较少Ca需要较多、需要铁锰Zn需要较多维生素对VD不敏感,对VC敏感对VD敏感,VC不敏感能量代谢耗能少耗能多2、三大营养元素之间相互转化3、饲料系数:指每增重1kg,所需饲料的数量,称为饲料系数。

系数越低,表明饲料饲喂效果越好,饲料质量越高。

4、摄食刺激内在因素(1)消化道充盈程度;(2)新陈代谢因素;(3)内分泌的调节外部因素(1)溶氧与水温;(2)氨及其他水质成分;(3)个体间的行为;(4)养殖过程中的操作处理。

5、营养物质:能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供给能量、构成体质及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

6、饱食量:在适宜条件下,一次连续投饲使空腹鱼吃饱,达到饱和程度的摄食量。

7、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程度不同,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8、蛋白质效率:鱼体重增加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之比9、代谢氮:指投喂无N饲料时,鱼类从粪中排出的氮。

11、必需氨基酸:鱼类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或数量满足不了鱼体所需,必须由饲料供应12、半必需氨基酸:能代替或节约部分EAA的AA。

13、限制性氨基酸:一定饲料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14、氮平衡公式B=I-(FN+UN)单位时间内鱼类摄入N与排泄N的差值B:氮平衡,I:单位时间内N的摄入量;FN、UN:单位时间粪、尿中排出N量B=0为总氮平衡,鱼类摄入N恰好可以维持生命B>0为氮正平衡,表明鱼体增重,摄入N除维持生命外,开始用于Ig、Ir等B<0为氮负平衡,表明鱼在消瘦,摄入N不能维持Im15、吸收后的氨基酸在鱼体内的分配和利用可以用公式I=lm +le+lg+lr表示I:吸收的AA;Im:维持基本代谢;Ie:能量;Ig:生长;Ir:性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三大营养元素之间相互转化蛋白质山物代谢通过中间代谢产物形成3、饲料系数:指每增重1kg,所需饲料的数量,称为饲料系数。

系数越低,表明饲料饲喂效果越好,饲料质量越高4、 摄食刺激内在因素(1)消化道充盈程度;(2)新陈代谢因素;(3)内分泌的调节外部因素(1)溶氧与水温;(2)氨及其他水质成分;(3)个体间的行为;(4)养殖 过程中的操作处理。

5、 营养物质:能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供给能量、构成体质及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

6、 饱食量:在适宜条件下,一次连续投饲使空腹鱼吃饱,达到饱和程度的摄食量。

7、 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所含 EAA 种类、含量、限制程度不同,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 AA 取长补短的作用,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效率:鱼体重增加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之比 9、代谢氮:指投喂无 N 饲料时,鱼类从粪中排出的氮。

11、 必需氨基酸:鱼类体内不能合成, 或合成速度或数量满足不了鱼体所需,必须由饲料供 应 12、 半必需氨基酸:能代替或节约部分 EAA 的AA 。

13、 限制性氨基酸:一定饲料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14、 氮平衡公式 B=I-(FN+UN )单位时间内鱼类摄入 N 与排泄N 的差值B :氮平衡,I :单位时间内N 的摄入量;FN 、UN:单位时间粪、尿中排出 N 量 B=0为总氮平衡,鱼类摄入 N 恰好可以维持生命 B>0为氮正平衡,表明鱼体增重,摄入 N 除维持生命外,开始用于 lg 、Ir 等B<0为氮负平衡,表明鱼在消瘦,摄入N 不能维持Im15、 吸收后的氨基酸在鱼体内的分配和利用可以用公式l=lm+le+lg+lr 表示I :吸收的AA ; Im :维持基本代谢;le :能量;lg :生长;Ir :性腺。

(1) Im ,Ig ,Ir 是蛋白质特有营养效果,Ie 可由脂肪糖类代替; (2) Ig 随着鱼类生长逐渐减少,达到最大生长时接近零 (3) Im 随鱼类生长而增加,增加幅度比Ig 小,单位鱼体重的蛋白需要量随鱼体重增加组氨酸 His 异亮氨酸Ile 亮氨酸 Leu 赖氨酸 Lys 蛋氨酸Met苏氨酸Thr10.氨基酸英文缩写丙氨酸Ala半胱氨酸 Cys甘氨酸 Gly 脯氨酸 Pro 丝氨酸Ser缬氨酸Vai而减少;(4)鱼类吸收氨基酸的分配比率主要取决于饲料蛋白的营养价值,营养价值较高,用于Im和Ig比例较高,用于Ie的比例较低。

16、氨基酸之间的协同作用:由于某种aa含量过高引起另一种或几种aa氨基酸需要量提高赖氨酸与精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Vai17、氨基酸平衡:配合饲料中各种EAA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鱼虾对EAA的需要量。

18、必需脂肪酸:鱼类生长所必需的,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19、区分淡水鱼和海水鱼:淡水鱼需要EFA:2种,亚油酸(LA)、亚麻酸(LNA)海水鱼需要EFA 3种,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两者合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力不同。

淡水性鱼类体内缺乏厶-12、△ -15去饱和酶,不能把18: 1n - 9去饱和合成18: 2n - 6、18: 3n - 3。

20、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英文缩写:亚油酸(LA)、亚麻酸(LNA)、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1、花生四烯酸化学结构表达式:C20:4n-622、胆固醇的吸收:只有游离的胆固醇才能被吸收,也必须先混合成乳麋颗粒方能被吸收。

23、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从肝脏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TG到全身24、脂肪氧化:脂肪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有氧参与,在微生物脂肪酶作用下,变成游离脂肪酸,再进一步氧化成醛酮醚等有害物质的过程对水产动物的危害:(1)存活率下降(2)生产性能下降(3)对体内代谢的影响(4)组织结构出现病变。

25、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能力26、甘油三酯的碘价:每100g甘油三酯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碘价(IV)。

碘价越高,表示甘油三酯中双键越多27、淀粉利用率28、粗纤维需要量(1)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

( 2 )消化率低,过高还会导致食糜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加快,消化时间缩短,使蛋白质消化率降低。

(3)饲料中粗纤维过多会降低二价矿物质阳离子的利用率。

肉食性鱼类:< 10%,青鱼<8%杂食性鱼类:罗非鱼:仔稚鱼<3%;幼鱼<8%,成鱼<10% 草食性鱼类:幼鱼< 10%,成鱼< 15%甲壳类:对虾类 4.5%29、胃排空速度:概念: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胃的收缩是胃排空的动力。

影响因素(1)水温是主要因素。

(2)饵料的原材料组成。

动物性原料的排空速度慢。

植物性原料排空速度快,主要是其中粗纤维的影响。

(3 )投喂率。

在肉食性水生动物,胃排空速度随投饵率的增加而下降,到一定程度保持恒定。

而杂食性和草食性水生动物则相反。

30、影响水产动物对脂肪利用的因素:水温、脂肪酸的不饱和度、脂肪酸长度、饲料粗纤维组成30、可消化能:指从饲料中摄入的总能减去粪能后所剩余的能量。

31、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木糖。

32、杂食及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较低的原因(1 )鱼类消化道内淀粉酶活性较低,特别是肉食性鱼类。

(2 )糖中间代谢酶中,糖酵解酶活性较低,而糖异生酶活性较高。

(3)鱼类血浆胰岛素水平较低(假说)。

(4)鱼类的胰岛素基因转录对葡萄糖刺激不敏感。

(5)鱼类胰岛素受体数量不足(假说)。

33、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概念与比较(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VB1, VB2, VB3,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VB12,胆碱,VC肌醇)1•吸收:脂维生素一一脂肪水维生素一一被动扩散B12 内在因子(糖蛋白)2•体内储存的数量和能力:脂维生素一一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储量多,尤其是VA;水维生素一一几乎不在体内储存,每天随大量水排出;3•排泄路径脂维生素一一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水维生素——尿中排泄4•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超过推荐量的500倍)会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水溶性维生素却不会(随尿排出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

5•饲料中含量不足时,都会产生缺乏症状。

34、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维生素B12又叫钻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含有金属钻35、维生素C合成36、生物素的吸收利用:(1)在水果、牛奶和蔬菜中以游离形式存在,在动物组织、植物种子和酵母中以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

(2 )结合形式的生物素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生物素酶的降解作用将其释放出来,以游离的形式被吸收。

(3)肠道组织中的吸收是通过一个依赖Na+的主动转运机制进行。

去硫生物素和生物胞素则抑制该过程。

36、维生素缺乏症: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及饲料利用效率下降等。

(1)VA (维持正常的视觉)缺乏症:a、眼部、皮肤出血,眼球突出,尾鳍糜烂。

因为VA 缺乏生物膜易被氧化破坏,细菌趁虚而入,造成糜烂。

b、鳃盖变形,扭曲,充血,出现瘦背。

(2) VD (VD是骨正常钙化所必需的。

)缺乏症:a、骨灰分减少,对钙磷利用率低;佝偻病(Rickets)。

b.肝脂肪含量提高。

c.影响钙的代谢,导致水产动物出现畸形。

(3) VE (防止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受氧化,从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缺乏症:a.脊椎弯曲,眼球突出;b.红细胞膜被破坏,数量下降; c.贫血,红细胞脆性增加,肝细胞发生病变; d.细胞膜破坏,出现渗出性物质; e.免疫力下降,肾脏细胞结构发生异常。

(4) VK缺乏症:细胞内只能产生未丫-羧基谷氨酸化的凝血酶原,导致凝血因子减少,出现凝血过程延长,甚至会发生皮下、肌肉及胃肠道出血。

(5) VB1缺乏症:a.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神经过敏; b.运动迟钝,失衡;c.鳃盖软骨脱落;d.肌肉营养不良,出现萎缩。

⑹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症:a.眼球或水晶体浑浊,出现白内瘴; b.角化不全,鳃、肝脏、皮肤出血;c.死亡率高,特别是水产动物;d.机体铁吸收受到抑制(7) 泛酸缺乏症:生长减慢、食欲受阻;鳃变形,成棒状鳃,鳃丝硬化;贫血、死亡率高;胃肠道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受损等(8) VB6缺乏症及其危害:竖鳞、眼球突出;神经异常,高度兴奋性,主要是氨基酸代谢异常;脾脏肿大和肝脏萎缩等眼观症状。

(9) 叶酸缺乏症:神经管畸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

(10) VB12缺乏症: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下降;巨红细胞性贫血;贫血,血液循环发生障碍(11) 胆碱缺乏症食欲下降、生长受阻;增加肝中脂肪含量,并且肝变黄;眼球突出;腹部肥大;小肠壁变薄。

36、机体非酶抗氧化系统37、营养缺乏会出现相应的贫血症状38、影响水产动物对维生素需求量的因素39、维生素之间的协同作用40、水产动物机体含量最高的矿物元素:常量元素( >0.01%) Ca P、S、Cl、Na、Mg41、磷源添加剂:不同矿物磷源利用率:磷酸二氢磷酸盐> 氢盐〉磷酸盐42、磷的存在形式,如植酸磷对原料中磷的利用率取决于磷存在形式:磷蛋白或磷脂高骨骼磷低43、铁的吸收Fe:十二指肠,主动吸收,Fe3+胃Fe2 鱼体。

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入细胞内,还原成二价铁,形成Hb,多余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形式贮存在单核一一巨噬细胞系统。

含量越低,吸收率越高。

出血后和贫血时,造血机能亢进,Fe吸收速度增加。

受饲料的氨基酸模式影响( Kim et al,1995)。

VC能促进铁的吸收。

植物纤维、咖啡等抑制铁的吸收。

44、金属元素缺乏的影响钙:血清Ca、P水平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骨骼灰分及其中Ca、P浓度降低。

鱼类几乎不出现缺乏症。

磷:厌食、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

骨钙化差,头骨变形,脊柱弯曲并成蜂窝状扩大。

内脏体脂肪沉积量增加。

锌:骨中Zn含量下降,生长受阻,死亡率提高,白内障,鳍和皮肤糜烂,体躯短而肥。

铜:皮肤糜烂,尾肌弯曲,活力差等现象碘:甲状腺肿大,生长受阻,出现侏儒;初生幼畜无毛,皮厚,颈粗;繁殖力下降,种畜发情无规律,影响神经发育。

鱼虾死亡增加45、标准代谢:是指一尾不受惊动的鱼或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

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46、体增热:动物摄食、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体产热的增加量)47、呼吸商: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02和吸收的02的分子数之比。

48、代谢能:指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也就是消化能减去尿能和鳃能后所剩余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