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与血液成分

合集下载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成分输血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它是将血液分离成不同成分,然后选择性地输注需要的成分给患者。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接受输血时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血液资源。

以下是一些与成分输血相关的名词解释:1.全血:全血是指血液中包含的所有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这种输血方式已经被淘汰,因为它可能导致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

2.红细胞输注:红细胞输注是指将红细胞分离出来,然后输注给患者。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贫血或失血过多的患者。

红细胞输注可以增加患者的红细胞数量,提高氧气输送能力。

3.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输注是指将血小板分离出来,然后输注给患者。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

血小板输注可以防止或治疗出血。

4.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是指将血浆分离出来,然后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陷或血浆交换的患者。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可以提供凝血因子,促进血液凝固。

5.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是指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出来,然后用新鲜冰冻血浆替换。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中毒的患者。

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调节免疫功能。

6.单采血小板输注:单采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血小板分离器从单个献血者中提取血小板,然后输注给患者。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7.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收集、处理和输注给自己。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手术前准备或患者血液稀缺的情况。

自体输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反应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总之,成分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选择输血方式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成分输血》课件

《成分输血》课件

05
成分输血的未来发展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或调控基因表达来治疗遗传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的方法 。在成分输血领域,基因治疗可以用于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血液成分,例如基 因修饰的血小板或红细胞,以改善其功能或减少不良反应。
基因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与血液系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例如血友病、地中海贫 血等。通过基因治疗,可以纠正患者的基因缺陷,提高其造血功能,减少对输血 的需求。
03
白细胞输注主要用于治疗白细 胞减少症、免疫缺陷和感染等

04
白细胞输注需要注意避免产生 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
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03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贫血的治疗
01
红细胞输注
02
血小板输注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通过 补充红细胞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通过输注血小板来控制出血。
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
01
白细胞输注
用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 预防感染,特别是在化疗或放
疗后骨髓抑制期。
02
免疫球蛋白输注
用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预 防感染,特别是在化疗或放疗后
骨髓抑制期。
急性失血的治疗
红细胞输注
适用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如 外伤、手术等,通过快速补充红 细胞来维持血容量和组织供氧。
血浆输注
适用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血浆损失 ,如烧伤、严重腹泻等,通过补 充血浆来维持血浆渗透压和凝血 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 免疫球蛋白输注: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过输注免疫球蛋 白来调节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
➢ 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或衰竭。 ➢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罕见)、阿斯匹林类药物所致
(多见)。 ➢ 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见于大量输血的病人。 ➢ 一般认为每㎡体表面积输入 1.0×1011个血小板可提升血小板数
5~10×109/L。
➢ 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数低不伴有出血,国外统计占血小 板用量的 70%),主要用于:
4、全血已成为制备成分血的原料:
(二)血液成分分类:
1、红细胞制品:
➢ 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悬浮红细胞) ➢ 浓缩红细胞 ➢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去白膜法和过滤法制备) ➢ 洗涤红细胞 ➢ 冰冻红细胞 ➢ 辐照红细胞 ➢ 年轻红细胞
2、血小板制品:
➢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 ➢单采法(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血小板): 去除
率应<5×106。
8、新鲜冰冻血浆(FFP)的特点及适应证:
⑴ 特点:
➢该制品是取新鲜全血于 6~8 小时内离心将血浆 分出,并迅速冰冻成块。
➢这样的制备方法几乎保存了血液中所有的凝血因 子。
⑵ 适应证:
➢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无相应浓缩剂时)。 ➢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这是应用 FFP
➢ 手工法制备的浓缩白细胞所含粒细胞数量低,淋巴细胞 数量较多,不宜应用。
➢ 单采法获得的本制品含有粒细胞≥ 1.0×1010 个,还含有 数量不等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
⑵ 该制品主要适用于: 要从严掌握,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 3 个或 4 个 条件: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 有明确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 ➢ 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 48~72 小时无效。 ➢ 骨髓功能估计在短期内能够恢复。
成分输血
楚雄州人民医院儿科 李波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献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益事业,因为血液能够挽救生命。

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得到合适的血液成分是至关重要的。

成分输血是指将整血分离为不同的组分并单独输注给患者,以满足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

本文将对成分输血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一、成分输血的定义与原理成分输血是指将捐献者的整血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不同的组分,根据患者需要的具体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整血是指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血液制品,而成分输血则将整血按照不同成分进行分离,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为有益的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的原理是通过离心技术将整血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红细胞输注适用于治疗贫血等造血系统疾病,血小板输注则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而血浆输注则适用于各种涉及凝血机制的疾病。

通过选择性输注合适的血液组分,可以更有效地治疗患者的具体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二、成分输血的优势和适应症成分输血相较于整血输血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成分输血能够根据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提供最为合适的血液成分,避免了输血过程中过度血容量负荷的问题。

其次,成分输血可以减少患者对于某种成分的暴露时间,从而降低对抗体形成的风险。

此外,成分输血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捐献者的血液资源,确保供血充足。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广泛。

首先,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或白血病患者等。

其次,红细胞输注适用于贫血患者、失血过多或手术后需要补血的患者。

血浆输注则适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严重出血以及生理烧伤等疾病。

三、成分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成分输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输血的成分和量。

然后,医护人员会从合格的献血者中筛选合适的血液成分,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审查。

接下来,采集到的血液将经过离心技术进行分离,并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储存。

在成分输血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手段,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改善其生命体征和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血液成分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输血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每种血液成分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适应症,因此在选择输血成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红细胞悬液是用于治疗贫血和失血性休克的首选成分。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血液疾病,常表现为乏力、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

输注红细胞悬液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氧气输送能力,从而缓解贫血引起的症状。

血浆是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血液成分,对维持细胞外环境的稳定和调节循环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

严重失血、烧伤、休克等病情可以导致血浆蛋白流失增加,影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因此输注血浆可以帮助恢复机体功能。

另外,血小板是血浆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主要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

低血小板症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表现为皮肤淤斑、出血倾向等症状。

输注血小板可以及时补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帮助止血,防止出血不止。

凝血因子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在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DIC等疾病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输注凝血因子可以帮助纠正凝血紊乱,减少出血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输血成分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首先,要考虑患者的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其次,需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过敏史等因素,避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最后,要注意血液成分的存储和输注方式,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总之,临床成分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及时纠正血液异常,缓解症状,恢复机体功能。

正确选择输血成分,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救治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

应用情况



适用于大部分需要纠正贫血状况,补充红 细胞,提高携氧能力的患者。急性贫血≤ 80g/L,慢性贫血≤60g/L。 本制品虽然去除大部分的白细胞,但仍残 存很少量的淋巴细胞,因此并不适合用于 需要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 剂量:理论上每单位含血红蛋白25-30g。 根据血容量计算。
适应症(二)

获得性纤维结合蛋白缺乏:纤维结合蛋白 是重要的调理蛋白,在严重创伤、烧伤、 严重感染、白血病、肝功能衰竭时,其水 平明显下降,可用冷沉淀来进行治疗。 局部使用促进创伤愈合:局部喷洒主要用 于角膜溃疡、大面积创面、伤口及部分难 愈合的溃疡面。

输注剂量


对甲型血友病治疗的参考标准:轻度患者 10-15IU/kg,中度20-30IU/kg,重度4050IU/kg。 每袋冷沉淀按Ⅷ因子约80IU估算用量。体 重20kg的甲型血友病轻型患者大约需200IU Ⅷ因子,则大约需要冷沉淀为3袋左右 。


对其它的凝血因子缺乏如纤维蛋白原缺 乏,取决于输注前的水平。纤维蛋白原 保证止血的最低浓度是1.0g/l。 血管性血友病按照体重进行粗略估计。
(目前对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的最好的 治疗是应用重组或灭活病毒的浓缩剂和 DDAVP)。
注意事项



冷沉淀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融化后会很快 失去活性,因此融化后必须尽快输注。 输注冷沉淀应采用标准的输血器静脉滴注。 输注剂量大时,应充分考虑大量血浆的扩容 作用。 原则上冷沉淀应ABO同型输注。
适应症(一)

治疗性输注(血小板减少有出血) 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剂量:每M2体表面积输注血小板1.0×1011/L 可提高血小板计数5-10×109/L

成分输血顺序原则

成分输血顺序原则

成分输血顺序原则
一、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这一输血方式具有高效、安全、节约血液资源等优点。

1. 一般原则
- 血小板。

因为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在患者有出血倾向或正在出血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以尽快发挥止血作用。

- 冷沉淀。

冷沉淀中含有凝血因子Ⅷ、纤维连接蛋白等多种凝血相关物质,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后可考虑输注冷沉淀来改善凝血功能。

- 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多种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可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容量,通常在冷沉淀之后输注。

- 红细胞。

红细胞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最后输注红细胞,因为红细胞保存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其主要功能相对独立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2. 特殊情况
-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严重贫血(需要红细胞纠正缺氧)和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需要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纠正凝血),可能需要根据患者当时的主要
临床表现来调整顺序。

例如,如果患者出血严重且难以控制,即使存在贫血,也可能先输注血小板、冷沉淀等凝血相关成分,以尽快止血,防止进一步失血加重贫血。

- 在紧急大量输血时,可能会同时输注多种成分。

但也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一般先输入能快速改善患者紧急状况(如止血相关成分)的制品,再输入其他成分。

同时,要注意血液制品之间的兼容性和输血速度的合理控制,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名词解释成分输血是通过将血液分离成不同的组分,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选择性地输注某一或某几种组分的输血方法。

下面是对成分输血相关名词的解释:1. 全血:指取血液时没有分离,保持完整性的血液组织。

全血是输血中最基本的组分,可用于急需血液的病人,如大出血、严重失血等。

2. 红细胞悬液: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高于其他成分组分,用离心机分离整血后可获得。

红细胞悬液可以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贫血、失血后贫血等治疗。

3. 血小板浓缩剂:通过血浆稀释血小板浓度来制成的血小板输注剂。

血小板浓缩剂通常用于外科手术、血小板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治疗。

4. 血浆:指去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后剩余的液态血液。

血浆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可用于凝血因子缺乏、休克、大面积严重烧伤等治疗。

5. 冷冻血浆:从血浆中提取并冷冻保存的血浆。

冷冻血浆中的各种因子仍然保持活性,可以用于严重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

6. 白细胞悬液:通过离心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后,将残余部分再次进行离心得到的混合悬液。

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白细胞减少症或骨髓抑制症患者的治疗。

7. 血管内溶血:指输血后患者出现的红细胞破裂现象,释放出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

血管内溶血主要发生在红细胞输注不配型或者免疫反应的情况下。

8.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接受者体内由于输血引起的异常反应。

输血反应可分为未遂性输血反应和急性输血反应两种类型。

9. 输血指征:是指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的依据。

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红蛋白水平、体征症状以及临床需要等方面进行判断。

10. 输血前筛查:是指在给予患者输血前,对血液供者的病史、体征进行检查和评估,以降低输血过程中遇到问题的风险。

以上是对成分输血相关名词的解释,成分输血尤其适用于根据患者病情精确选择所需输血的情况,从而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副作用。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是一种将血液分离为不同成分进行输注的方法,目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来提供相应的成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与全血输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病情的治疗需求,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输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的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和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红细胞输血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的氧气携带能力不足,适用于大面积出血、贫血等病情。

血小板输血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倾向,常见于血液恶性肿瘤或骨髓抑制的患者。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则用于补充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成分输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离心将全血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需要输注的成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准备。

最后,将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完成输血过程。

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提供合适的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和副作用。

然而,成分输血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如需要准确判断患者需要的成分、避免交叉感染等。

总的来说,成分输血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优化输血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提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名词解释成分输血

名词解释成分输血

名词解释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

这种输血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全血输注,具有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因此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输血类型。

一、成分输血的起源及发展成分输血的发展源于对血液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对临床输血需求的精准把握。

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发现了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生理功能,并认识到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对血液成分的需求各异。

这使得成分输血逐渐从全血输注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

二、成分输血的原则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成分输血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

由于失血、血细胞破坏增加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

2. 禁止输安慰血:适合输成分血的病人,决不给全血。

临床80%的输血病人是需要某种血液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3. 一次给足:各种成分血的输注计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三、成分输血的种类及适应症1. 红细胞悬液: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如慢性贫血、急性失血等。

2. 新鲜冰冻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如肝功能障碍、手术出血等。

3.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免疫缺陷病、感染性疾病等。

4. 血小板浓缩液: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白血病、放疗后等。

5. 单采血浆:适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性血浆输注等。

6. 其他成分血:如粒细胞、红细胞生成素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选择。

四、成分输血的优势1. 一血多用:成分输血可以将一份血液分离成多种成分,分别输注给不同的患者,提高血液利用率。

2. 节约血源: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全血输注,从而节约血源。

各血液成分输血指南

各血液成分输血指南

附件一成分输血指南一、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一)红细胞品名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证备注浓缩红细胞(CRC)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0.7-0.8。

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

规格:110~120ml/袋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交叉配合试验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

4±2℃24小时作用:(同CRC)适用: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2.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

规格:由400ml或20ml全血制备(同CRC)(同CRC)交叉配合试验洗涤红细胞(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同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输血和成份输血

输血和成份输血

(三)洗涤红细胞
指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的红细胞,本品中仅
含<1%的血浆蛋白和<20%的白细胞。 适用于下列疾病伴贫血
• 免疫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 输血性溶血反应; • 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疗法; • 血循环中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 • 有发热和过敏输血反应者。
血液成分的制备和应用
成分输血 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
成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 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临床根据 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 以达到治疗病人的目的。
血液的生理功能
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人体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 输送养分到组织,从组织带走代谢产物 输送激素、维生素和各种药物等 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 保持体温恒定 防御微生物或异物入侵 有效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等
2、若每单位PC含血小板4.8×1010,输入5个 单位即可使血小板升至36×109/L。
四、粒细胞制品输注 适应证
• 各种原因所致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
血液成分的制备
血液成分制备 将采出来的全血,用物理方法分离成体积小、纯度
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单一血液成分的技术称 为血液成分制备。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的血液成 分的制备。 狭义的血液成分制备
血细胞成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广义的血液成分制备-血浆衍生物(plasma derivatives)
血液有形成份
血浆制品
备注
-----------------------------------------------------------------------------------------------

关于输血中有关的名词解释

关于输血中有关的名词解释

关于输血中有关的名词解释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措施,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状况的治疗过程中。

尽管它在当代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那些不熟悉输血过程的人来说,其中的相关名词解释可能会令人困惑。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与输血相关的名词,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医学过程。

一、供血者和受血者1. 供血者: 供血者是指那些愿意无偿捐赠自己的血液,以帮助他人的人。

血液捐赠者可以是健康的个人,也可以是他们的家庭成员或亲密朋友。

捐血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身体检查,确保他们的血液安全、纯净,并且不含有任何传染性疾病。

2. 受血者: 受血者是那些因意外、疾病或手术而需要输血的人。

受血者的身体状态决定了他们需要的输血类型和数量。

在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输血程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血型和血浆1. 血型:血型是指血液表面所存在的特定血球抗原和抗体的组合。

常见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和Rh血型。

常见的血型有A型、B型、O型和AB型。

ABO血型的决定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的A和B抗原,而Rh血型则由Rh因子的存在与否而确定。

2.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细胞成分被除去后的液体部分。

它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维生素、荷尔蒙、免疫球蛋白等成分组成。

血浆可以被分离出来并用作输血的一部分。

此外,血浆还可用于生产血浆制品,如免疫血浆制品和凝血因子制剂等。

三、血液成分和成分输血1. 血液成分: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不同的成分在治疗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血小板参与血液凝结和止血过程;白细胞则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指将捐赠者的血液分离成不同的成分,然后只输注需要的成分给受血者。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捐赠者的血液,并确保受血者得到最需要的成分。

不同的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和白细胞输血。

四、交叉配血和AVS试验1. 交叉配血:交叉配血是一种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供血者的血液与受血者之间的相容性。

解读成分输血

解读成分输血

解读成分输血说到血,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就是流动的红彤彤的血液,在临床上,他叫全血。

全就是“料”很全,包括了血细胞、血浆在内的血液的全部成分。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血液制剂,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输给相应患者。

就叫成分血。

从而提高输血效率和治疗效率。

血液产品的分类包括了血液制剂(全血和成分血)、血液制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和组织和细胞(主要是造血干细胞)。

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疾病时,才考虑输血。

临床输血剂量应考虑输注可有效缓解病情的最小剂量。

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最优的输血策略。

一、进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的优点有以下几个:①纯度高、治疗效果好②减少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人类血型系统复杂,同型输血实际上还是异型血,可能作为免疫原输入而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意外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③对血液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减少血源浪费④降低输血导致传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病毒大多在血浆中。

输血有风险,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程序的筛查、检测等处理,但任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

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已知有二十几种。

⑤成分血的稳定性比全血好,可以很好的运输和保存;输血,虽然已经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但背后的原因一点也不简单,甚至可以看成是一项小的移植手术。

其实每个人的血液中都有一套属于自身特异性的血型,血型系统纷繁复杂。

现目前发现了376个人类红细胞抗原,还有白细胞抗原,血小板抗原等。

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往往都是只需要血液中的一两种成分,所以若是对患者直接进行传统的全血输入治疗,增加了心肺负担,增加了输血反应,比如寒战、高热和荨麻疹等不良的风险和发生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而成分输血就不一样了,比如骨髓移植本质就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单纯对血液进行一个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达到治疗的目的。

还有比如缺氧血红蛋白低的,但对于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可输注洗涤红细胞。

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

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

献血员血液检查:血型ABO血型鉴定(正、反定
型)、RH(D)鉴定,血红蛋白测定,男≥120g/L,女性
≥110g/L,丙氨酸转氨酶(ALT):赖氏法≤25单位, HBsAg阴性(酶标法)、丙肝病毒抗体阴性(酶标法), 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酶标法),梅毒试验阴性(RPP法 或TRUST法),对于疟疾高发区应检测疟原虫。初复检
两次。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 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 甲型肝炎临床 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
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
1. 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最后
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 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 后一次免疫 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 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
目前我国对献血者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条件,
献血者献血前必
须经过严格的体
格检查和血液检 查。
献血员基本条件:
一般条件:年龄18~55岁,体重:男性≥50kg、女性 ≥45kg,既往无肝炎等法定献血禁止病史等 献血员体格检查: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 (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脉搏 60~100次/min,体温正常,其他皮肤、五官、四肢、心 肺、腹部体检正常。
5.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
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 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 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 肾病综合症、慢性胰腺炎。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需求,选择性输注所需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下面将从成分输血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成分输血的定义成分输血是将全血或血浆按其组成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输注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相对于全血输血而言,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液体负荷。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1. 红细胞成分输血: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性休克等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氧供。

2. 血小板成分输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可预防或治疗出血。

3. 血浆成分输血: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等疾病,可提供凝血因子和蛋白质支持。

成分输血的禁忌症1. 对输注的成分具有明显过敏史或不良反应的患者。

2. 存在明确的输血相关并发症风险,如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3. 没有明确的输血指征或存在其他替代治疗方式的情况下。

成分输血的操作方法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分输血种类和数量。

2. 对成分进行交叉配血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输血前反应风险评估,准确记录输血相关信息。

4.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速度,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1. 注意成分的贮存、搬运和输注方法,确保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3. 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清洁消毒和环境检查,维护输血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报告系统,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和追踪。

综上所述,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输血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
11
去白细胞红细胞
定义: 定义: 是指通过白细胞滤器过滤 白细胞滤器过滤或其他 是指通过白细胞滤器过滤或其他 方法去除绝大部分白细胞, 方法去除绝大部分白细胞,使红细 胞至少保留90% 90%。 胞至少保留90%。保养液 CPDA: 温度: 35d 温度: 2~6℃
12
Filtered Red Cells 過濾紅細胞 過濾紅細胞
25
机采血小板:
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献血者采 集的浓缩血小板悬液。 集的浓缩血小板悬液。 每袋血小板含量≥2.5× 成人1 每袋血小板含量≥2.5×1011(成人1个治 疗量),容量为200 250ml/袋 ),容量为200~ 疗量),容量为200~250ml/袋。
பைடு நூலகம்
26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适应症: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适应症:
适应症: 适应症: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者; 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者; 外伤和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者; ②外伤和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者; 肝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小儿; ③心、肝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小儿; ④妊娠期并发贫血者等。 妊娠期并发贫血者等。 注意事项同全血: 注意事项同全血: 以一位60kg体重的人来说1单位(200ml全 60kg体重的人来说 以一位60kg体重的人来说1单位(200ml全 血制备)悬浮红细胞通常可提高Hb g/L或 Hb5 血制备)悬浮红细胞通常可提高Hb5g/L或 Hct 0.015
⑴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血液 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病和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伴出血; 病和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伴出血;造血干 细胞移植受血者比成功植入前的血小板低下。 细胞移植受血者比成功植入前的血小板低下。 血小板功能异常: ⑵血小板功能异常: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小板 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 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 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等引起的出血。 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等引起的出血。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大量输注全血及红细 胞引起。 胞引起。

成分输血与血液成分【共85张PPT】

成分输血与血液成分【共85张PPT】
• 特制的血小板保存袋可保存血小板5天,便于急症时应用;
• 提高了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质量有保证,止血效果好);
• 便于开展血小板配型(单个供者)。
制品性质
• 手工制备血小板: 容量为50~70ml,所 含血小板数应≥2.4×1010,红细胞混入量 ≤1.0×109
• 主要用于稀有血型血液的保存和用其自体 由于反复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病人
非免疫学的原因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性 手工法有200ml全血制成的制品仅含粒细胞0.
血液的患者 存在于红骨髓、是脾脏、淋巴结和外周血中
每单位洗涤红细胞的总量为110~120 ml ,其中含红细胞60~70 ml及生理盐水50ml
•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4×1010,红细胞混入量≤1.
输血浆后发生1次以上原因不明的过敏反应、或已知对血浆蛋白过敏的患者
单采抗凝血浆或取在6~8小时内采集的全血在4℃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而制成 密闭式管道,可保存5天 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用
•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196℃液氮液相中长期保存第二次采集的PBSC
粒细胞制品性质
• 单采法获得的本制品平均含有离细胞 1.5×1010个
• 手工法有200ml全血制成的制品仅含粒细 胞0.5×109个
粒细胞的保存
• 一般采用室温(22±2℃)、不摇荡的方 法保存粒细胞
• 22±2℃保存最长不超过8小时
粒细胞的适应症
• 一般认为,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 件:(并且充分权衡利弊后才考虑输注)
辐照血液制品的适应症
• 严重免疫损害受血者 • 输用直系亲属血受血者
• 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血者
• 先天免疫缺陷受血者

血液制品安全和成分输血

血液制品安全和成分输血

血液制品安全和成分输血1. 引言在现代医学中,输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医疗技术。

而血液制品则是输血中重要的来源之一,它们包括血浆制品、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凝血因子制品等。

尽管血液制品的应用已成为临床医学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但其安全性仍然是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

本文将从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成分输血方面进行阐述。

2. 血液制品安全性血液制品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输血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从血液制品的质控和不良反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血液制品的质控在生产血液制品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一定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供血者的选择和筛查。

供血者在采集血液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筛查,确保不带有任何感染性疾病。

•血液采集和处理。

血液在采集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避免外界的污染和不良影响。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确保血液中各种成分的质量和纯度。

•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

血液制品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储存和运输,以保证其质量和活性。

2.2 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对于血液制品来说,不良反应是一件经常发生的事情。

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过敏反应。

由于一些患者对血液制品的成分过敏,所以在输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过敏症状,如皮肤红肿、呼吸急促等。

•药物反应。

血液制品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在输血过程中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伤等。

•病毒感染。

在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难以排除病毒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染某些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等。

3. 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治疗所需要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单独输注给患者,以达到更精确定位的治疗效果。

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输血方式之一,下面将从优点和局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相较于全血输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更准确地治疗疾病。

在成分输血过程中,可以针对患者实际的病情,单独注射所需要的血液成分。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

01输血的定义输血是指将同血型的全血或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体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02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03血液制剂的定义及分类血液制剂是指一定量符合要求的来自献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与一定量的保养液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均一制品,包括全血和成分血。

血液制剂分为全血、红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血浆制剂、其他类。

04全血制剂分类(1)新鲜血:基本上保留血液原来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一般指24小时内采集的血,最多不超过3日。

(2)库存血:指2-8℃冷藏,有效期2-3周的血液,其成分以红细胞和血浆蛋白为主,其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等成分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并随之破坏。

库存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明显,即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增高,因此大量输注库存血时,要注意防止酸中毒和高血钾症等。

在全血中新鲜血与库存血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大量的血钾,后者有大量的血钾。

05常见红细胞制剂分类(1)浓缩红细胞: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的部分所制成的血细胞成分血。

浓缩红细胞是外科常用成分输血制剂,用以增加其红细胞,治疗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病人。

200ml全血可分离出1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5-7.5 g/L 或增高HCT 1%-2%。

(2)洗涤红细胞:全血经离心后在无菌条件下首先分离出血浆并去除白细胞,再向红细胞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混匀,然后再离心去除残余的白细胞,如此反复洗涤3次最终去除98%以上血浆,90%以上白细胞、血小板,同时也去除了保存过程中产生的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保留了70%以上红细胞,最后加入生理盐水悬浮即可。

具有纯度高,把血浆中的抗体和补体以及一些免疫球蛋白均过滤掉了,多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患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