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经营结构说。马波(1998)根据旅游文
化的主体将旅游文化分为旅游消费文化(包括旅游消费 行为文化和旅游审美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包括旅游 产品经营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文化、旅游目的地经营文 化)两部分。
线性结构说。谢贵安(1999)按照旅游过程将旅
游文化分成旅游出发地(客源地)社会文化环境、旅游 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体、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环 境五个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旅游文化本体
旅游文化的含义 旅游文化的结构 旅游文化的功能 旅游文化的特征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含义
一、旅游文化定义诸说 二、本书的旅游文化定义
一、旅游文化定义诸说
(一)西方的旅游文化定义
在西方,英语国家用来指称“旅游文化”的词,一 般是“tourist culture”,其次是“tourism culture”、 “ touring culture”、“travel culture”等。西方对 “旅游文化”一词的使用较为宽泛,一开始也不太注重 内涵界定;是旅游者的文化,还是游览的文化、旅行的 文化,要靠读者结合论著内容去理解。20世纪80年代末 以来,西方只有部分学者关注旅游文化的界定,零星提 出几种旅游文化定义。
《念奴娇•赤壁怀古》:史化长江
《莱茵河》:史化长河 莱茵河, 天意之江,似 乎也是一个具 有象征意义的 江;在它的歧 道上、流域中 和它所通过的 地方,可以说, 它都是文明的 象征。 ——雨果
(三)神化自然
所谓神化自然,即通过观念或行为,赋予自然某种 神灵,使之更加神秘、更具魅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大自 然的神秘色彩逐渐消退,而造神运动却从未停止。在神化 自然方面,旅游文化功莫大焉,景观开发文化和旅游神话 传说的贡献尤其突出。 名山位于长江北岸重庆丰都县城东北,古名平都山, 林木幽胜,风景如画。经过神化,成为世界四大鬼域之一 旅游文化不但通过景观设计开发神化自然,还通过旅 游神话传说神化自然。黄山、泼墨崖既是著名例子
.
照 金 山 实 景
诗化自然
旅游文化前后的本 溪水洞
开发前:阴暗、潮湿、神秘
开发后:“千朵钟乳秀, 百回波光闪。琼楼添雅兴, 玉宇叹奇观。莫道瑶池美, 仙境在此间。”
开发后
本溪水洞透视
由外而内 由 内 而 外
(二)史化自然
所谓史化自然,即赋予自然以历史的意义,使自然“成为” 一部史书或历史的见证人。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是有特殊感情的, 小心的书写它,不断的温习它。人类对自己历史的特殊感情不但 代代相传,而且强有力地投射到自然之中,史化自然也就在所难 免了。在史化自然方面,旅游文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旅游文化十分关注历史,一 向有“游山如读史”的说法,往往把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联系起 来。《念奴娇•赤壁怀古》:史化长江 旅游文化的史化自然的现象在外国也很常见。《莱茵河》: 史化长河
一、改塑自然
改塑自然,即用人的观念或行动象征性的或实质 性的改变、重塑自然,使自然打上人的烙印,成为“人 化的自然”。旅游文化对自然的改塑,主要通过诗化、 史化、神化、人化等方式。
(一)诗化自然
所谓诗化自然,也就是通过精神投射或实践改造使本无情 义的自然变成既有诗情又有画意的自然。无情无义的自然不能给 人以美感,如诗如画的自然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旅游文化中, 诗自然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自然进行诗化的,首先是旅游文学艺术。 游记:刘白羽《长江三日》 诗词:李白,望庐山瀑布; 图画:范宽溪山行旅图, 如果说旅游文学艺术还是象征性的改塑自然,景观开发文化 则是实质性的改塑自然了 。本溪水洞既是其例
(三)旅游文化与旅游的区别
第一,主、客体不同。
旅游的主体、客体_______________ 旅游文化的主体、客体_______________
第二,构成不同。
旅游的构成_______________ 旅游文化的构成_______________
第三,性质不同。
旅游的性质_______________ 旅游文化的性质_______________
(二)我国的旅游文化定义
1、相关物质、精神文化总和说 2、特殊生活方式说 3、旅游主体文化说 4、旅游客体文化说 5、旅游介体文化说 6、旅游主客体关系说 7、旅游主、介体文化说 8、三体碰撞说 9、文化交流与对话说
二、定义原则与本书的旅游文化定义
(一)界定旅游文化的原则 第一,定义应适应旅游文化的概念外延。 第二,定义应揭示旅游文化的基本特征, 且不得出现同语反复。 第三,作为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 旅游文化不能等同于旅游“三体”文化之一, 旅游文化中的“文化”也不能作广义理解。 第四,旅游主、客体与旅游文化主客、 体应有区别。

“三体文化” 外的旅游文化:
前旅游者、准旅游者的“神游体验”、“心游体 验”等虚拟旅游体验,可归于旅游体验文化; 旅游、旅游业之外的旅游研究者和旅游地居民的 旅游研究、旅游传说以及新兴的“网上导游”等, 可归于旅游介入文化; 另外,旅游者、企业、政府、社会创造的旅游观 念、旅游规范(旅游法规、旅游道德、旅游习俗) 等也是旅游文化,可依据其创造主体或所属行为文 化,分别归于旅游体验文化或旅游介入文化。
“三体文化结构” 与旅游文化
对 内
管理文化 服务、开发、 宣传、研究等旅 游介入文化 文客 化源 地 原 有
体交审 验往美 文等、 化旅求 游知 、
附与旅 加介游 文入体 化等验
文目 化的 地 固 有
:主体文化
:客体文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介体文化
:三体中的旅游文化
“三体文化” 中的旅游文化:
旅游者的旅游审美体验、旅游求知体验、旅 游交往体验、旅游情感体验等是旅游体验文化; 旅游业文化的旅游服务、景观开发、旅游宣 传等文化现象是旅游介入文化; 旅游客体中的“附加文化”分别归入旅游体 验文化和旅游介入文化。
庐山瀑布 原型
《望庐山瀑布 》中的庐山瀑布
.
耀州照金山原型
《溪山行旅图》中的照金山
前隐谷生 行现底, 。。溪状主 景一流若峰 物支。覃巍 的驮山菌峨 描队涧。顶 写正中细立溪 极沿小如,山 为着丘弦两行 雄丘匍丝侧旅 壮旁匐的高图 逼溪,瀑山 真畔树布簇 。的林直拥 崎密泄。 岖布而山 小,下头 路有,灌 艰楼跌木 难观入丛
三层结构说。刘卫英、王立(1998)认为,旅游文化
的内在结构层次,可划分为旅游文化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 神层面,三大层面共同地组构成旅游文化这一不同形态特质的 复合体。
金字塔结构说。窦石(1986)认为,旅游文化是一个
金字塔结构的文化体系。
四大要素说。邓祝仁(1991)认为旅游文化除了应包
括主、媒、客三个方面文化外,还应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研究成 果,如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哲学、旅游美学等。主、 客、媒、研四大要素的互相制约的关系构成旅游文化的整体。
综合结构说。李学江(2004)认为,旅游文化的
结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分为旅游活动演进的历 史过程。文化的空间分布。就旅游活动涉及的旅游者、 旅行、游乐分析,就旅游文化各部分的地位分析,就文 化的形态分析。
三体文化结构说。卢云亭(1991)按照现代旅
游的基本要素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将旅游文化分为旅游主 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三部分。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功能
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支,对自然、人类发展有 其独特的功能。以往的旅游文化功研究,实为旅游 功能研究,而且多着眼于对内功能即旅游(文化) 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本节则从旅游文化自身出 发,重点探讨旅游文化的对外功能,即旅游文化在 改塑自然、发展文化、推动社会、繁荣经济、陶冶 人格方面所发挥的效能和作用。
促进文化交流的外国游记名著
.
促进文化交流的中国游记名著
(二)加速文化融合
旅游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熔炉,不断地融合各种文化,壮 大自己;它还是一种文化溶剂,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文化的 交融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过程。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 旅游文化因其特有的“公共性”,比较容易发挥桥梁和调节作用, 减少文化的冲撞和对抗,使不同文化和谐相容。 当两地文化因某种机缘相遇的时候,相互排斥、相互冲突是 不可避免的。旅游体验文化是旅游者本族本地文化与旅游目的地 特别是旅游对象“碰撞”的结果,其中既有客源地文化的基因, 又有目的地文化的元素。如果相遇的两地文化恰恰是旅游客源地 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体验文化就能促进两者的融合。 旅游服务文化是旅游介入文化的核心,在加速文化融合方面 作用巨大。旅游研究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速文 化融合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文化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结构
从文化创造的角度上看,旅游 文化由旅游体验文化和旅游介入文 化两大部分构成(见下图):
从文化层面的角度上看, 旅游文化由三个层面构成: ①心理层面:旅游者的旅 游心理、旅游介入者的介入心 理; ②行为层面:旅游者的旅 游行为、旅游介入者的介入行 为; ③成果层面:旅游者的精 神成果、旅游介入者的精神产 品。
比德、邀月、迪士尼
二、发展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加速文化融合、保持文化传 承、推进文化转型,是其发展文化功能的主要表 现。
(一)促进文化交流
旅游文化能够消除由于长期隔绝而造成的偏见和误解,加强各 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好往来,有力地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苏莱曼东游记》是世界旅游文化的一部名著,书中记载了9世 纪中叶阿拉伯著名旅行家苏莱曼从波斯湾游历印度、中国的所见所 闻。此外,马可· 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阿拉伯旅行家马苏第 的《黄金草原》、伊本· 白图泰的《伊本· 白图泰游记》(《亚非游 记》)、英国探险家阿特金逊的《欧亚纪行》、罗伯特· 拜伦的《穿 行内陆亚洲》,俄国旅行家冈察洛夫的《冈察洛夫环球游记》等, 均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是中国最早的著名游记,对 中国了解西域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元代李长志的《长春真人西游 记》、王韬的《漫游随录》、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二种》、 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及其他》等都是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必读书。
旅游体验文化包括旅游审美体验、旅游求知体
验、旅游交往体验、旅游情感体验等现实体验 文化及“神游体验”、“心游体验”等虚拟体 验文化,规范上述体验行为的旅游法规、旅游 道德、旅游习俗亦属旅游体验文化; 旅游介入文化包括旅游服务、景观开发、旅游 宣传、旅游研究等现实介入文化和“网上导游 ”等虚拟介入文化; 旅游体验文化是中心,旅游介入文化是外围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结构
一、旅游文化结构诸说介评 二、本书的旅游文化结构
一、旅游文化结构诸说介评 (一)简介
三层结构说;金字塔结构说;四大要素说;消费-经营结 构说(主体结构说);线性结构说;综合结构说;三体文化结 构说。
(二)评析
上述诸说对分析旅游文化的结构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 有的把物质文化纳入旅游文化之中,不够科学;有的把旅游客 源地、旅游目的地文化纳入旅游文化,失之太宽;有的仅限于旅 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失之太窄。由于三体文化结构说 影响最大,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三体文化结构说。
名山鬼域
神话的黄山与太白山泼墨崖
泼墨崖与李白神话
黄山与皇帝传说
(四)人化自然
狭义的人化自然则指自然的人格化,即通过拟人的方式,使 自然具有人的属性。如前所述,人是自然之子,对自然既敬畏, 又热爱。敬畏时敬若神明,热爱时引为同类。于是,在神化自然 的同时,又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人的性格、人的美德。在人化 自然方面,旅游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强调天人合一,中国旅游文化尤重人化自然。西方强调 天人相分,但旅游文化中人化自然的现象也很普遍。在旅游景观 设计中,不少动物经过童话式的或动漫式的处理,除了躯壳外, 与人无异。这一点与中国没什么区别。但在旅游文学中,对自然 的人化,远不如中国严重。
二、本书的旅游文化结构
剖析旅游文化的结构,须明确思路。其中最重要 的有两点:一是找准对象,二是选好视角。所谓的对 象,即研究的客体或目标;所谓视角,即研究的理论 和方法。找准对象,可以一举中的;选好视角,可以 事半功倍。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现象,剖析旅游文化 结构,应直指旅游文化本身;旅游文化属于文化,剖 析旅游文化结构,最佳视角莫过于文化学。
(二)本书的旅游文化定义
“人们对旅游的体验与介入过程及其精神产品的总和”。 这个定义主要包含四层含义: (1)旅游文化既包括其创造过程——“旅游体验与介 入”,也包括这个过程的结果——“精神产品”。 (2)旅游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3)旅游文化的主体——“人”,除旅游者外,还包 括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旅游研究者等。 (4)旅游文化的客体——“旅游”,既包括旅游要素, 也包括旅游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