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有机酸碱理论B溶剂效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固体超强碱,H- >26.5
NaOH-MgO Na-MgO
Na-Al2 O3 K-SiO2 KOH-Al2 O3
H- ≈27 H- ﹥ 35 H- >35 H- >35 H- >35
6. 影响分子酸碱强度的因素
分子结构、溶剂、温度等条件都会对酸碱性产 生影响。
(1)电wk.baidu.com效应(共振效应与诱导效应) (2)杂化方式 (3)立体效应
4. 酸度的度量
(2)Hammett酸度函数(H0 )
H0
=
pKa
+
[ A] lg [HA+ ]
4. 酸度的度量
(3)H0 的物理意义
① PKa是定值时,在溶液中碱(A)以其共轭酸 (HA+)形式存在的量,也就是表示在这种溶液中 供给质子于该碱的量度;或者说是溶剂使碱A质子 化的效能,又称为“质子化效能”,是溶剂本身的 一种特征。
度。是一种宏观的量度,与溶剂分子结构没有直接关系。
溶剂的介电常数对它的适应电荷分离的能力有重大的影 响,介电常数是随分子永久偶极矩和它的可极化性而改变 的,随偶极矩和可极化性的增加而变大。
2.溶剂的重要属性
偶极矩( μ ) ——分子的偶极矩是分子本身的固有属
性,是由于极性基团在分子中电荷的不平均分布所引起的。
(1)电子效应
羧酸pKa 4~5,醇pKa 16~19
共振效应稳定化酸而不稳定化碱时,酸度降低; 共振效应稳定化碱而不稳定化酸时,酸度升高;
常见吸电子基团的吸电子能力比较 NO2> CO > CN ≥SO2 >COOH >COOR >CONH2
>X >H >R
共振效应要求共平面,诱导效应要求链长短。 实质都是使电荷分散或降低电子云密度。
(A)
pKa 2.98
(B)
4.58
(3)立体效应
(A)
(B)
(C)
pKa 3.89 苯甲酸?
4.28
4.35
(3)立体效应
(A)
(B)
(C)
pKa -0.29
0.99
2.50
苯胺? 在芳香族化合物中,邻位取代基的影响比间、对位大得多。
(4)其他
溶剂温度-
7. 软硬酸理论及其应用
软硬酸碱的分类-
(2)杂化方式
碳原子或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其酸碱
性差别也很大。
SP CH≡CH
SP2
SP3
CH2=CH2 CH3-CH3
pKa 25
36.5 42
(3)立体效应
(A)
(B)
pKa 7.79
5.06
(3)立体效应
(A)
(B)
(C)
pKa1 1.3
2.0
3.0
pKa2 4.3
6.3
4.4
(3)立体效应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极强酸举例: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极强酸举例: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超强酸举例: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魔酸举例: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极强应用举例(1)— 开辟有机合成的新途径
例1:醇类在强酸作用下,反应生成增加一个 碳的羧酸。
由醇合成特种羧酸的简易方法。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溶剂化作用往往放热(-⊿H),而且使体系的有序性增大 (- ⊿ S)。
溶剂化能
定义: ΔFsol = Gsol −Ugas
ΔFsol = ΔFel
静电能 r −1 连续介质模型
+ ΔFHB
氢键能
+ ΔFcav + ΔFdis-rep
孔穴能 ∫ γ d A
色散-排斥能
3 溶剂化作用——
溶剂化物的结构及应用 胶束、增溶,胶体化学
软硬酸碱的分类-
软硬酸的定性比较-
软硬酸的定性比较-
软硬酸碱理论应用-
(1)判断有机化合物及络合物的稳定性。 (2)判断化合物的稳定性。 (3) 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选择性。
软硬酸碱作用原理-
基本规律是“硬酸与硬碱优先结合,软酸与软碱 优先结合”,即所谓“硬亲硬,软亲软,软硬结合不稳 定,软硬交界 就不管。
极强应用举例(2)— 测定碳正离子已经成为可能。
(90%)加成 (10%)取代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极强酸应用举例(3)—
合成高性能带电荷的大分子结构。 由烷烃聚合出带电的聚烷烃;全氟黄酸树脂,等。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极弱酸
pKa>16, 称之为极弱酸;
目前,已知 环己烷 pKa≈ 50,是最弱的酸。
硬酸-硬碱 强键(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反应 快,多数无机反应。
软酸-软碱 强键(共价键或络合物),反应快, 多数有机反应。
本章作业1
某碱A在含有10% SbF5的FSO3H(超强酸)中,质子化 为25%,求此碱的pKa。 已知:10% SbF5-FSO3H 的H0=-18.94
8-5
本章作业2
预测下列反应的平衡方向(向左或向右)
(1) CH3-C≡CH + CH3O(2) HCO3- + C6H5OH (3) CH3CONH2 + CH3COOH
CH3-C≡C- + CH3OH H2CO3 + C6H5OCH3CONH3 + CH3COO-
第二章 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
2.4 有机化学反应的溶剂效应
注:
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酸度标度,各种不同的酸度
函数都有其适用条件;
只有所表示的共轭酸碱的结构相似时,才可以用同
一种酸度函数来表示;
同一个酸用不同的指示剂标度,其酸度函数是不同 的。
93% H2SO4 H0
HR
-9.4 -17.4
练习题:
求 下列乙醇及叔丁醇的pKa。已知 水的pKa为15.7
溶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Hughes-Ingold规律
(1)溶剂化程度随物质的电荷不同而不同: ¾溶剂化随物质的电荷增加而增加; ¾溶剂化随物质的电荷分散而减弱; ¾物质电荷消失比电荷分散使溶剂化程度减弱 的更厉害。
溶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Hughes-Ingold规律
4. 酸度的度量
(4)H0 的求算
ArNH 2
+
H 2SO4
⇔
ArNH
+ 3
+H
SO4 −
① 选定一个Hammett指示剂(碱),查其PKa值 ② 测定各种配比的H0值 ③ 确定各种H0后,可以得到非标度的碱以外的PKa值
H0
=
pKa
+
[ A] lg [HA+ ]
4. 酸度的度量
(5)其他各种酸度函数
3. Mulliken广义酸碱理论
理论要点:
Mulliken酸的受体(Acceptor)包括:
v-受体:分子具有空轨道,如H+,BF3,AlCl3,ZnCl2 π -受体:分子含有缺点子的π键,如 (NC)2 C=C(CN)2 ,三硝基苯,四氯苯醌等。 一切Lewis酸都属于电子受体。
练习 用广义酸碱理论将下列化合物分类:
1.溶剂的分类
极性 非专属性作用溶剂
非极性
质子性 非质子性
专属性作用溶剂
非专属性作用——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取向 力、诱导力、色散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专属性作用——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如氢键、电子受授、 电荷转移,等。
2.溶剂的重要属性
ε 介电常数(
) ——衡量静电场在介质中降低的程
常见的L-酸和L-碱:
常见L-酸:H+、ZnCl2、FeCl3、AlCl3、BF3、SO3 等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任何分子、离子、原子团 等。
常见L-碱:醇、胺、醚、烷氧负离子等含有可以 利用的电子对的任何分子、离子、原子团等 。
z注: Lewis酸碱理论把酸碱概念扩大到几乎所有的无机和 有机物质,基本上能从本质上说明酸碱的特性,较为全面。
其他各种酸度函数—— (3)
HR 对于醇的质子结合物,HR 表示在醇中测定介质的
酸度。 可以衡量醇的离解趋势和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
4. 酸度的度量
其他各种酸度函数—— (4)
HA 适用于酰胺的质子结合物。
4. 酸度的度量
其他各种酸度函数—— (5)
HE 适用于脂肪酸酯的质子结合物。
4. 酸度的度量
4. 酸度的度量
(1)溶剂的拉平效应(Levelling effect)
酸比其溶剂的共轭酸的酸度更强时,该酸在这溶剂中 不能有明显的离子浓度,不能在此溶剂中测定。 适合的条件:被测定的酸要比溶剂的酸度强,比溶剂 共轭酸的酸度弱。
4. 酸度的度量
(2)拉平效应(Levelling efftct)
碱比其溶剂的共轭碱的碱度更强时,该碱在这溶剂中 不能有明显的离子浓度,不能在此溶剂中测定。 适合的条件:被测定的碱要比溶剂的碱度强,比溶剂 共轭碱的碱度弱。
其他各种酸度函数—— (1)
H−
对于带负电荷的碱(A-),表示在一定的溶剂中 从弱酸(HA)中放出质子的能力。一经建立,可以用 来测量弱酸或强碱的PKa值。
4. 酸度的度量
其他各种酸度函数—— (2)
H+ 适用于含正电荷的碱(A+)的质子结合物,用H+
函数表示。可用来测出强酸的PKa值。
4. 酸度的度量
5. 极强酸和极弱酸
人们对极强酸和极弱酸的研究,促进了对有机 化学反应及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深入了解,如在极强酸 介质中,有可能直接观测到高活性的碳正离子等。
极强酸包括:强酸、超酸、魔酸 pKa﹤3,即可称之为强酸;H0≧-12 比100%的硫酸(H2SO4)更强的酸,为超酸; H0≦-12 超过100%的硫酸更多的叫魔酸; H0≦-15
¾ 溶剂效应对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依赖于溶剂化反应物分 子和相应溶剂化过渡态的相对稳定性。
¾ 对于等极性过渡态和自由基过渡态反应,溶剂效应较 小;
¾ 对于偶极过渡态反应,溶剂效应较大,例如非质子偶极溶 剂的特点是正端藏于分子内部,负端露于分子外部,负端可 以与正离子起作用,而正端却不能与负离子起作用,因此, 在非质子溶剂中,用负离子作为试剂时,由于它不被溶剂分 子包围,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反应,成为加快反应速度的重要 手段。
第二章 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
2.3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理论
1. Bronsted 酸碱质子理论
理论要点:
① 酸是质子给予体(proton donor),碱是质子受 体(proton accepter).简称B-酸和B-碱。
② B-酸的强度决定于它给出质子的倾向,B-碱的 强度决定于它接受质子的倾向。算的强度越 高,其共轭碱的碱性越低;反之亦然。
② H0取值可正可负,代数值越小,则酸性越强;数 值每减小1,酸性增加10倍。
4. 酸度的度量
(3)H0 的物理意义
H0
=
−
lg
α
+ H
•γ
γ+ HA
A
=
−
lg[H
+
]
−
lg
γ
+ H
γ
•γ
+ HA
A
③ 极稀酸溶液中,H0表示其稀酸水溶液的PH值
④ 可以表示各种浓度水溶液的酸性,包括100%的 酸。适用于任何溶剂(包括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 溶剂),尤其适用于测定介电常数高的酸性溶剂。
③ 酸碱反应只不过是质子从酸转移到碱。酸碱反 应的趋势,一般为由强趋弱。
2. Lewis 酸碱电子理论
理论要点:
① 基于化学键理论。 ② 酸是电子对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简称
L-酸和L-碱。
③ 酸碱反应实质是碱的未共用电子对与酸的空轨 道形成共价键或配位键,生成酸碱络合物。
2. Lewis 酸碱电子理论
3. Mulliken广义酸碱理论
理论要点:
酸为电子受体(Acceptor),碱为电子授体(Donor)。 酸碱反应为电子受体与电子授体结合,生成电子 受授络合物或电荷转移络合物。
3. Mulliken广义酸碱理论
理论要点:
Mulliken碱的授体(Donor)包括:
n-授体:含有可以利用的n电子,如R-OH,RNH2,RCOO-等 π-授体:含有电子的不饱和化合物,如R2 C=CR′2 , RC≡CR′,苯,萘,蒽等
H0
ArNH 2
+ H 2SO4
⇔
ArNH
+ 3
+H
SO4 −
H0
=
pKa
+
[ A] lg [HA+ ]
仅适用于不带电荷,而且很弱的碱类(A);只为
中性碱而规定,其共轭酸应带一个正电荷(HA+)。
对于其他的各类碱,按照同样的原理,可导出其
他的各种酸度函数。
H− H+ HR HA
HE
4. 酸度的度量
μ 偶极矩( )=偶极电荷(q)×偶极距离(d)
极化率——可极化性,表现为产生诱导偶极矩,是分子中 电子云变形性的量度。 氢键 ——
电子受授能力 ——
3 溶剂化作用——
由于溶质和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分子或离子被溶剂 分子层松紧不同程度地包围起来的现象叫做溶剂化。 在水溶液中的溶剂化作用叫做水合。
练习题: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全部溶于水?
A (C2H5)2O B C6H12 D CH3COOH E C6H6
C CHCl3 F C2H5OH
G CH3COCH3
9-1
Answer: DFG
4 溶剂对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溶剂效应是指由于溶剂的影响使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其它化学性发生改变的一种 效应。 绝大多数在溶剂中发生的有机化学反应中, 溶剂的性质不仅对反应速率而且对反应平衡都 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