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层析方法与注意问题
请简述硅胶薄层层析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请简述硅胶薄层层析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a2b7c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a.png)
硅胶薄层层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离和分析中的技术,其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严格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硅胶薄层层析实验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准备工作1.1 准备硅胶薄层板在进行硅胶薄层层析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硅胶薄层板。
选择适当尺寸和厚度的硅胶薄层板,并确保其质量良好,无明显破损和污染。
1.2 准备混合溶液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和分离条件,准备合适的溶剂和硅胶薄层层析用的移动相。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其与样品的亲和性和分离度,移动相的浓度和pH值等因素。
1.3 样品预处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溶解、过滤、浓缩等步骤。
确保样品的纯度和浓度符合硅胶薄层层析的要求。
二、操作步骤2.1 样品施加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施加在硅胶薄层板上,一般采用微量注射器或者均匀吹洒的方式进行。
2.2 样品带移动将硅胶薄层板放入层析槽中,加入足够的移动相,让样品随着移动相的运动而扩散和分离。
2.3 层析过程监控通过目视或者专用的层析仪器对层析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观察样品在硅胶薄层板上的分离情况,掌握分离的进展。
2.4 结果记录根据层析的结果,对硅胶薄层板进行标记和结果记录,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三、注意事项3.1 操作规范在进行硅胶薄层层析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和标本的纯净性。
3.2 安全防护在使用化学药品和溶剂时,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化学品的接触和吸入,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3.3 质量控制在每个步骤中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样品和试剂的质量符合实验要求,避免质量不合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4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科学性。
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和处理,避免结果的误解和错误判断。
通过以上的简述,我们对硅胶薄层层析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只有在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进行安全防护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硅胶薄层层析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LC薄层层析技术经验交流
![TLC薄层层析技术经验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8ec34f3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6.png)
展开方法
展开剂浸入薄层下端高度不应超过 0.5cm,当心将样品带被展开剂浸泡 硬板可以进行近水平、上行、下行、双向、多次展开等 展开槽有直立式、平卧式、双槽式、夹心式或水平式
Note:
a.展开槽应密闭。溶剂蒸气、液相( 展开剂)、固定相 ( 吸附剂) 一起构成复杂的三维层析过程
Note:
a.展开剂浑浊不清,应分液澄清后
b.正丁醇和丙醇对斑点扩散影响较小
c.丙酮可混溶溶剂,降低剂粘度,加快展速
d.由于混溶性和硅胶耐酸能力的限制,水和酸的使 用是有限度的。
nBuOH/aceton e/AcOH/H2O
VB1及其磷酸酯
nPrOH/NH3H2O (con.)/H2O =20/20/1
b.展缸预先饱和以减弱边缘效应,如果薄层板也同时 预饱和效果更佳。
c.点样带宽时(常见制备板)。先用大极性溶剂展2cm 以浓集样品,干燥薄层板,再用所需展开剂展开。
展开剂的选择原则
① 使各成分间有较好的分离; ② Rf在0.2~0.8为有效;监控点应在0.4~0.6之间 ③ 不与待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④ 沸点适中,黏度较小; ⑤ 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 ⑥ 混合溶剂最好新鲜配制;
Note: a. 点样量 c.留样对照
b.检测时间 d. 重要板留存
32
检测时机
反应物加完应立即检测;反应中出现变化(温度,颜色, 气体、沉淀)立即检测 反应物加完后半小时内应检测,然后适时跟踪检测 快速反应的体系(如硝化、还原),在短时间内需要检测 过夜反应,过夜前后应检测
33
官能团转化
极性增大:
红、桃红或棕色斑点
氨基酸、多肽
香草醛/硫酸
香草醛1g溶于硫酸lOOml。喷后于120℃加热 高级醇、酚、甾类及精
中药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
![中药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49df5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1.png)
中药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
中药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
下面是中药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样品:将中药研磨成细粉,取适量样品称重。
2. 准备薄层板:将薄层板切成适当的大小,并在一侧标记样品的名称和位置。
3. 准备展开剂:将适量的展开剂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制备展开液。
4. 展开薄层板:将薄层板的标记面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用玻璃棒均匀涂抹展开液,形成均匀的展开层。
5. 样品施加:将准备好的样品溶液或浸膏用微量注射器或毛细管均匀滴在展开层上。
6. 开始层析:将薄层板放入层析槽中,加入适量的层析剂,使液面高度超过薄层板的高度。
7. 进行层析:待溶剂渗透至展开层顶部后,取出薄层板,迅速晾干。
8. 显色:将晾干的薄层板放入显色槽中,使用合适的显色剂进行显色,使样品
斑点显现。
9. 分析结果:观察显色后的薄层板,记录样品斑点的颜色、形状和相对迁移距离等信息。
10. 鉴定成分:通过比对样品斑点与已知标准品斑点的色谱行为和颜色等特征,鉴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薄层层析的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药液浓度等因素,以保证分离和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有毒溶剂的接触和吸入。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33da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7.png)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1. 引言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适用于有机物和天然产物的检测、纯化和鉴定。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的TLC操作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薄层色谱板: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基底材料的薄层色谱板。
•检测溶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常用的有乙醚、醋酸乙酯、甲醇、正己烷等。
•样品: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
•试剂:例如显色剂、定位剂等。
•色谱槽:用于放置色谱板的槽状容器。
•喷雾开发箱:用于显色和可视化样品。
3. 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1.检查薄层色谱板是否完整,如有损坏需更换。
2.在色谱板上使用铅笔标记出样品和参比物的位置。
3.2 样品处理1.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并将其过滤以去除杂质。
2.如需测定混合物中的成分,可先进行分离提取。
3.3 上样1.使用微量锥或玻璃管在标记位置上均匀地涂抹样品。
2.上样后务必避免接触色谱板其他区域。
3.4 开发1.将色谱板放置在色谱槽中,加入适当的检测溶剂。
注意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待测物的性质和溶解性来确定。
2.等待溶剂上升至足够高度,将色谱板取出并迅速标记并扫描涂点位置。
3.5 显色和观察1.将色谱板放入喷雾开发箱中,并加入适当的显色剂。
2.等待显色剂完全插入后,将色谱板取出并进行观察。
3.6 数据处理1.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如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色谱带的迁移距离和Rf值。
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需要绘制色谱图。
4. 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化学品和有机溶剂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溅入眼睛或与皮肤接触。
2.所有操作需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注意操作时避免产生火源,如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4.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结论本操作规程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薄层色谱层析操作步骤,涵盖了样品准备、上样、开发、显色和观察、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
通过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可以准确、高效地进行薄层色谱层析实验,并获得可靠的结果。
TLC(薄层层析色谱)技巧[资料]
![TLC(薄层层析色谱)技巧[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d054a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4.png)
TLC(薄层层析色谱)技术原理与应用一、薄层层析(TLC)简介薄层层析是将吸附剂或者支持剂(有时加入固化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上,形成薄层。
把欲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上,然后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
由于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故而得名。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
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
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薄层层析可以分为两类:用吸附剂铺成的薄层所进行的层析为吸附薄层层析,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用纤维素粉、硅胶、硅藻土为支持剂铺成的薄层,属于分配薄层层析。
吸附TLC→固定相为吸附剂→氧化铝、硅胶。
(较多用)TLC→分配TLC→固定相为液态(通常为水)→固定相吸附在支持剂上。
(一)吸附薄层的基本原理:吸附薄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不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
吸附作用主要由于物体表面作用力、氢键、络合、静电引力、范德华力等产生。
吸附强度决定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还受被吸附成分的性质影响,更与展开剂的性质有关。
1.吸附薄层层析:在硅胶薄层板上,样品中的两成分是两种结构近似的染料,在展开剂四氯化碳的作用下。
在展开剂和薄层板之间不断地产生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
由于对氨基偶氮苯的极性比偶氮苯的极性稍强一些,层析的结果,对氨基偶氮苯受到的吸附作用稍强于偶氮苯,从而将两者分离。
展开结束以后,会在薄层板上形成两个斑点,混合物中的成分得以分离。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复杂多样,结构近似者不少。
特别是对未知结构的成分分析,设计并摸索出合理的层析条件是首要任务。
只有先设计出可用的层析条件,再经摸索改进,才可能对未知或者已知成分进行成功地分离。
然后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要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层析条件,必须熟悉薄层层析条件的选择的基本要领。
下面对薄层层析条件的选择做一初步介绍。
薄层硅胶层析使用方法
![薄层硅胶层析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8ba43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b.png)
薄層硅胶层析使用方法
薄層硅胶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可用于分离化合物、检测样品纯度和组分等。
在实验室中,薄層硅胶层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天然产物提取、药物分析等领域。
薄層硅胶层析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准备样品:将待分离的化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一般选用极性较小的溶剂,以便在硅胶层析板上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2. 准备硅胶层析板:将硅胶层析板放入烘箱中,烘干15-30分钟,然后在室温下冷却。
在硅胶层析板上使用铅笔或油性笔进行标记,方便后续的分离。
3. 采用样品滴加法:使用微量注射器或吸管,向硅胶层析板上滴加样品,一般每个化合物滴加1-2个位置,以避免相邻点之间的交叉污染。
4. 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以便实现最佳的分离效果。
一般常用的溶剂体系包括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氯仿、正丙醇/氯仿等。
5. 将硅胶层析板放入溶剂槽中:将硅胶层析板小心地放入溶剂槽中,注意不要让液面高于硅胶层析板。
6. 进行上升层析或下降层析:根据需要进行上升层析或下降层析。
对于上升层析,需要等待溶剂上升至硅胶层析板的顶部后,再取出硅胶层析板进行干燥。
对于下降层析,需要等待溶剂从硅胶层析板的底部下降至一定高度后,再取出硅胶层析板进行干燥。
7. 检测分离效果:使用紫外光谱或荧光检测器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检测,以确定其纯度和组分。
总之,薄层硅胶层析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分离纯化技术,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实验安全。
薄层层析方法与注意问题
![薄层层析方法与注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ae2a050066f5335a8121a4.png)
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将作为固定相地支持剂均匀地铺在支持板(一般是玻璃板)上,成为薄层,把样品点到薄层上,用适宜地溶剂展开,从而使样品各组分达到分离地层析技术.如果支持剂是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则称之为薄层吸附层析;如果支持剂是纤维素、硅藻土等,层析时地主要依据是分配系数地不同,则称之为薄层分配层析;同理,如果支持剂是离子交换剂,则称为薄层离子交换层析;薄层若由凝胶过滤剂制成,则称为薄层凝胶层析. 薄层层析地操作与纸层析相似,但比纸层析速度快,一般仅需,分辨力比纸层析高倍,它既能分离μ地微量样品,又能分离基至更多地样品作制备用.薄层地制备可规格化,样品滴加后可立即展开,不受温度影响.其缺点是值地重现性比纸层析差,对生物大分子物质地分离效果不大理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支持剂地选择与处理薄层层析地支持剂种类很多.使用时应根据欲分离物质地种类进行选择.支持剂颗粒大小要适当.颗粒大,展开速度快.但颗粒过大时,分离效果不好;而颗粒过小,则展开速度太慢,容易出现拖尾现象.一般有机类支持剂如纤维素粉地颗料为目(直径-0.2mm),薄层厚度为-2mm;无机类支持剂如氧化铝、硅胶等地颗粒一般为目,薄层厚度为-1mm.在薄层层析中,使用较多地是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其处理方法同吸附柱层析.同样,用离子交换剂,凝胶过滤剂等为支持剂时,支持剂均要按柱层析处理填料地相应方法处理.二、薄层板地制作支持板要表面平整、光滑,用前应洗净、干燥.常用地薄层板有硬板(湿板)与软板(干板)之分.在支持剂中加入粘合剂(锻石膏、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等),调成糊状物所制成地薄层板为硬板,用粉状支持剂直接制成地薄层板为软板.硬板粘牢在支持板上,调成糊状物喷显色剂时不会冲散,可以直立展开,而软板只能接近水平展开.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薄层板常用地制作方法有:.浸涂法:将玻璃板在调好地支持剂浆液中浸一下,使浆液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喷涂法:用喷雾器将调好地浆液喷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倾斜涂布法:将调好地支持剂浆液倒在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前后左右倾斜,使支持剂漫布于整块玻璃板上而形成薄层..推铺法:在一根玻璃棒地两端适当距离处分别绕几圈胶布条,胶布条地圈数视所需薄层厚度而定,然后把准备好地支持剂倒在玻璃板上,用玻璃棒压在玻璃板上,将支持剂均衡地向一个方面推动,而制成薄层.推铺法既适用于干板地涂布和湿板制作.其他方法只能用于湿板制作. 湿板制作中地一个重要环节是调浆,一般支持剂与蒸馏水或缓冲液之比一般为∶至∶ .调浆时要调和均匀,但不宜用力过猛,以免产生气泡而影响分离效果.薄层板涂好后,让其自然干燥后方能使用.若为吸附薄层层析,制好板后还需加热活化,目地是使其减少水分而具有一定有吸附能力.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层析方法.点样点样操作与纸上层析相似.点样前,先将制好地薄层修整一下,然后在距一端2cm左右处划一原线,并每隔2cm左右划一原点.样品用合适地溶剂溶解,吸附薄层层析一般用氯仿、乙醇等有机溶剂溶解,不宜用水溶解.点样可用微量注射器,或微量吸管、毛细管.点样量一般在μ 之内,点样体积不宜超过μ.样品液可直接点在薄层板地原点上.也可点在圆形滤纸片上(直径-3mm),再把滤纸片小心地放在薄层板原点上,并加少许可溶性淀粉糊,使滤纸片粘牢在薄层板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展开展式方式与纸层析一样,有上行法、下行法等,但软板薄层只能近水平展开(与水平成). 吸附薄层层析所用展开剂主要是低沸点地有机溶剂,一般采用种组分地多元溶剂系统. 展开剂地选择是根据被分离物极性、溶剂地极性以及支持剂地特性三方面来考虑.分配薄层层析展开剂地选择与纸上层析相似.离子交换薄层层析、凝胶过滤薄层层析展开剂地选择则与相应柱层析地洗脱剂地选择相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显色薄层层析展开后,如果样品本身有颜色,就可直接看到斑点所在位置.若是无色物质,则需加以显色.显色方法与纸层析一样,可用显色剂显色,也可用紫外光显色.此外,如果薄层板是由无机物质制成地,还可以用强腐蚀性地显色剂,如硫酸、硝酸、铬酸或它们地混合物,这些强酸几乎可以使所有有机化合物变为碳,而成黑色斑点,但不能用于定量分析.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定性与定量分析薄层层析法与纸层析一样,用值来表示被分离物质在薄层上地位置,与已知标准物质地对照,可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时,可把斑点所在位置地支持剂连同物质一起刮下,然后用适当溶液将其从支持剂上溶解下来,再测定其含量.用目测法比较样品斑点和对照品斑点地颜色深度和面积大小,或测量斑点地面积,可以进行半定量分析和限度检查,有条件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定量分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薄层层析方法与注意问题
![薄层层析方法与注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661d22dd36a32d737581d8.png)
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将作为固定相的支持剂均匀地铺在支持板(一般是玻璃板)上,成为薄层,把样品点到薄层上,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从而使样品各组分达到分离的层析技术。
如果支持剂是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则称之为薄层吸附层析;如果支持剂是纤维素、硅藻土等,层析时的主要依据是分配系数的不同,则称之为薄层分配层析;同理,如果支持剂是离子交换剂,则称为薄层离子交换层析;薄层若由凝胶过滤剂制成,则称为薄层凝胶层析。
薄层层析的操作与纸层析相似,但比纸层析速度快,一般仅需15-30min,分辨力比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能分离0.01μg的微量样品,又能分离500mg 基至更多的样品作制备用。
薄层的制备可规格化,样品滴加后可立即展开,不受温度影响。
其缺点是Rf值的重现性比纸层析差,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不大理想。
一、支持剂的选择与处理薄层层析的支持剂种类很多。
使用时应根据欲分离物质的种类进行选择。
支持剂颗粒大小要适当。
颗粒大,展开速度快。
但颗粒过大时,分离效果不好;而颗粒过小,则展开速度太慢,容易出现拖尾现象。
一般有机类支持剂如纤维素粉的颗料为70-140目(直径0.1-0.2mm),薄层厚度为1-2mm;无机类支持剂如氧化铝、硅胶等的颗粒一般为150-300目,薄层厚度为0.25-1mm。
在薄层层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其处理方法同吸附柱层析。
同样,用离子交换剂,凝胶过滤剂等为支持剂时,支持剂均要按柱层析处理填料的相应方法处理。
二、薄层板的制作支持板要表面平整、光滑,用前应洗净、干燥。
常用的薄层板有硬板(湿板)与软板(干板)之分。
在支持剂中加入粘合剂(锻石膏、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等),调成糊状物所制成的薄层板为硬板,用粉状支持剂直接制成的薄层板为软板。
硬板粘牢在支持板上,调成糊状物喷显色剂时不会冲散,可以直立展开,而软板只能接近水平展开。
薄层板常用的制作方法有:1.浸涂法:将玻璃板在调好的支持剂浆液中浸一下,使浆液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3a30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2.png)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硅胶吸附薄层层析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硅胶:表达式为SiO2-XH2O。
层析用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一Si —OH),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
硅胶吸附薄层层析的特点:①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②硅醇基显较弱的酸性,因而,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③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 —110℃,不能过高。
但是实际操作时为70℃,活化1h 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3.记录结果,计算Rf值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一Rf值(rate of flow)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f值。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 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材料与方法:材料:(一)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二)试剂:吸附剂:硅胶粘合剂: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
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ea291d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2.png)
关于薄层色谱的一点体会总结: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一、应用: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离、鉴定和制备。
在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经适宜的工艺来取舍处方中各药材的各类成分,从而达到保持或改变药物作用性质或降低其毒副作用的目的。
而薄层色谱法具有分离与鉴定的双重功能,通过薄层图谱与对照品、对照药材的图谱相比较,除了能鉴出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外,还以完整的色谱图作为一个整体对制剂加以鉴别,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尤其当有效成分尚不确切时,更显示出薄层色谱法的实用性。
薄层色谱分析法由于适合国情、简便、快速,能有效地、直观地反映药品地真实性、稳定性,现已成为中药制剂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操作二、操作要点:(一)薄层层析1、铺制薄层板:将吸附剂1份和水2.5-3.0份(或加入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颠板,于室温下,置水平台上晾干,在反射光及透视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于100-110℃烘30分钟,冷却后立即使用或置干燥箱中备用。
2、点样: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cm,样点直径一般不大于2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
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注:在薄层色谱中,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所需样品的量与显色剂的灵敏度、吸附剂的种类、薄层的厚度均有关系。
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但样品量太多时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
3、展开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宜,密封,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8~15cm),取出薄层板,晾干,待检测。
薄层色谱知识与技巧
![薄层色谱知识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66015df5022aaea998f0fd6.png)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
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从5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一)基本原理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
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
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
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
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
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
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
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
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
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
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
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
薄层鉴别注意事项
![薄层鉴别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c5a06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c.png)
薄层鉴别注意事项
以薄层鉴别注意事项为主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薄层鉴别的注意事项。
薄层鉴别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它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化合物。
在进行薄层鉴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是薄层鉴别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实验结果。
在制备样品时,需要注意样品的纯度和含量,以及样品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2. 薄层板的选择
薄层板是薄层鉴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薄层板具有不同的特性。
在选择薄层板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和实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薄层层析条件的控制
薄层层析条件的控制是薄层鉴别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薄层层析时,需要控制好溶剂的选择、浓度和比例,以及薄层板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显色剂的选择
显色剂是薄层鉴别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使化合物在薄层板上形成明显的色带,便于鉴别。
在选择显色剂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和实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显色剂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的判读
结果的判读是薄层鉴别的最后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结果的判读时,需要注意色带的位置、颜色和形状等因素,以及与标准品的比较,以确定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薄层鉴别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需要注意样品的制备、薄层板的选择、薄层层析条件的控制、显色剂的选择和结果的判读等因素,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薄层层析筛选柱层析洗脱液条件的方法
![薄层层析筛选柱层析洗脱液条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c0b88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6.png)
薄层层析筛选柱层析洗脱液条件的方法薄层层析筛选柱层析洗脱液条件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洗脱液条件,可以实现目标物的快速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介绍薄层层析筛选柱层析洗脱液条件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洗脱液是薄层层析筛选柱层析的关键。
洗脱液应具有适当的溶解度和挥发性,以便能够有效地溶解目标物和将其从柱层析中洗脱出来。
常用的洗脱液包括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甲醇、乙醇等)和水。
选择洗脱液时,需要考虑目标物的化学性质和极性,以及柱层析的选择。
例如,对于极性目标物,可以选择水乙醇混合溶液作为洗脱液。
确定合适的洗脱液浓度和pH值。
洗脱液的浓度和pH值会直接影响目标物的溶解度和洗脱效果。
通常情况下,洗脱液的浓度越高,洗脱效果越好。
但是,过高的浓度可能会导致目标物的析出和结晶。
因此,需要根据目标物的溶解度和柱层析的选择来确定合适的洗脱液浓度。
对于pH值,常用的范围是5-9,可以根据目标物的酸碱性来进行选择。
第三,优化洗脱液的流速和洗脱温度。
洗脱液的流速和洗脱温度也会对洗脱效果产生影响。
较高的流速可以加快洗脱速度,但可能会导致分离不完全。
较低的流速可以提高分离效果,但会增加洗脱时间。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流速。
洗脱温度的选择应考虑目标物的稳定性和洗脱液的挥发性。
一般来说,较低的温度可以减少目标物的分解和挥发,但可能会延长洗脱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洗脱液条件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目标物的特性和柱层析的选择。
不同的目标物和柱层析可能需要不同的洗脱液条件。
因此,在进行薄层层析筛选柱层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此外,还应注意洗脱液的保存和使用条件,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薄层层析筛选柱层析洗脱液条件的选择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通过选择合适的洗脱液、优化洗脱液浓度和pH值、调整洗脱液的流速和温度,可以实现目标物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生化薄层层析实验报告(3篇)
![生化薄层层析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5279e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薄层层析(TLC)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掌握薄层层析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制备、点样、层析、显色等。
3. 学会使用比移值(Rf值)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利用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对混合物中各组分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TLC实验中,样品被点在薄层板上,然后置于展开剂中。
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不同,它们在展开剂中的迁移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薄层板、点样器、层析缸、显色剂、烘箱、显微镜等。
2. 药品:硅胶、氧化铝、展开剂、显色剂、待分离的混合物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
2. 点样:用点样器将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一端,点样点应尽量小而圆。
3. 层析:将点有样品的薄层板置于层析缸中,加入适量展开剂,使展开剂液面略高于点样线。
待展开剂到达薄层板另一端时,取出薄层板,晾干。
4. 显色: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显色剂,将显色剂喷洒在薄层板上,或将薄层板置于加热的显色剂中。
5. 观察与分析:观察薄层板上出现的色斑,测量色斑与点样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分离:根据薄层板上出现的色斑数量和位置,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各组分的种类。
2. 比移值(Rf值):比移值是样品中某一组分在展开剂中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前沿距离的比值。
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Rf值,可以进一步判断它们的相对极性。
3. 定量分析:通过测量样品中某一组分的峰面积或颜色深度,可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六、实验讨论1. 展开剂的选择对样品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应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2. 点样点的形状和大小对分离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点样点应尽量小而圆。
3. 显色剂的选择对样品的鉴定和定量分析也很重要。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会了使用比移值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薄层层析点样注意事项
![薄层层析点样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25422a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8.png)
薄层层析点样注意事项
1. 遵守相关标准和要求,析点样品成份及特性以及取样严格按
照规定进行;
2. 薄层析点样施加溶剂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将溶剂准确称取;
3. 析点后需及时进行仪器检测,仪器参数应及时更新;
4. 要小心操作,力求析点样品的清洁,避免杂质对数据影响;
5. 要保证在完成析点前结果的准确性,记录每一步的测量源数据;
6. 如发现析点样有异常情况,要及时终止实验流程,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7. 要保证实验器材仪器清洁,实验结果数据及时记录,保存结论文件;
8. 开展薄层层析点样实验之前,要熟悉标准和文献资料,加强理论知
识的储备。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2e7d02976a20029bc642d64.png)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铺板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
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2.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
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
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
通常,板的质量对薄层鉴别的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是展开剂的配制和展开系统的饱和。
点样尽量用小的点样管。
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
这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
样品溶液的含水量越小越好,样品溶液含水量大,点样斑点扩散大。
样品溶液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或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展开剂配制选择合适的量器把各组成溶剂移入分液漏斗,强烈振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的一层作为展开剂。
绝对不应该把各组成溶液倒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
混合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展开剂,会造成层析的完全失败。
各组成溶剂的比例准确度对不同的分析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最高精确度,比如:取1ml的溶剂,应使用1ml的单标移液管,移液管应符合计量认证要求,尽管多数时候这不是必须的。
展开系统的饱和一般使用的是双槽的展开缸,一槽用来放展开剂,另一槽可加入氨水或硫酸。
把待展开的板放入两槽间的平台,斜架着,盖上展开缸的盖子。
让展开剂的蒸气充满展开缸,并使薄层板吸附蒸气达到饱和,防止边沿效应,饱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展开时难免要打开盖子把薄层板放入展开剂中,不过对薄层板与蒸气的吸附平衡影响不大,当然动作应该尽量轻、快。
温湿度的控制温湿度对薄层影响都很大。
不冻结的前提下,通常温度越低分离越好,较难的分离需在低温下分离,例如人参皂苷。
简述薄层色谱法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 薄层色谱解决方案
![简述薄层色谱法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 薄层色谱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9830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c.png)
简述薄层色谱法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薄层色谱解决方案所谓薄层色谱法,是指通过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在流动相流过固定相的过程中,连续发生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实现各成分相互分离的吸附薄层色谱法分离法。
以下根据网上资料,对薄层色谱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述:1.如何选择薄层色谱的展开剂:薄层色谱在流动相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流动相的选择目的是使绝大部分样品能达到较好的分离,与此对应的是流动相要有适当的强度和组成。
流动相强度越大,溶质比移值越大,但很可能降低分离能力;另外单一溶剂很难分离较复杂的混合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要使用多元溶剂体系。
一般展开剂体系选择如下:根据分离样品性质、薄层色谱板性质选择一个二元溶剂体系,通过调节溶剂比例以寻求适合比移值。
2.薄层色谱的通用显色方法:理想的显色希望灵敏度高、斑点颜色稳定、斑点与背景间的对比度好、斑点的大小及颜色的深度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在样品组成未知的情况下,通用显色方法显得成尤为重要。
一般显色方法有方便并且不破坏样品的紫外照射法,还有通用性强的点蒸汽法,还有制造荧光背景,使原来紫外下无荧光物质被鉴别的荧光试剂法,以及对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效但却会存在破坏性的硫酸溶液。
3.怎么提高薄层色谱的点样效率:因为点样是造成薄层色谱定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由于定量毛细管更适合较小体积的点样;微量注射器更适合较大体积的点样。
这主要是因为微量注射器受小气泡、溶液回爬现象的影响较大。
为避免不同定量毛细管间的点样误差,一般建议一块薄层板上用同定量毛细管。
但应注意更换样品时,应将毛细管用超声波或不同极性溶剂清洗干净。
由于资料有限,因而上述对薄层色谱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概述并不全面,欢迎补充。
薄层色谱仪的相关介绍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质。
薄层色谱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e873b5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8.png)
薄层色谱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嘿,咱今儿就来聊聊这薄层色谱法!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实验冒险。
先说说操作步骤哈。
你得准备好那薄如蝉翼的层析板,这就好比是冒险的舞台。
然后呢,把样品小心翼翼地配好,就像给舞台上的主角化好妆。
接着,用那细细的毛细管或者微量注射器,把样品轻轻地点在层析板上,可别太用力啦,不然就把舞台给戳破咯!点好样后,把层析板放进那装着展开剂的层析缸里,看着展开剂慢慢地往上爬,就像看着主角在舞台上慢慢展现风采。
等展开到合适的位置,赶紧把层析板拿出来,让它晾干或者烘干。
嘿,这不,一幅漂亮的图谱就出来啦,就像主角完成了一场精彩的表演!那注意事项可不少呢!你想啊,要是不注意,这表演不就搞砸啦?首先呢,层析板得选好,质量差的可不行,那不是给表演添乱嘛!然后,样品的浓度可要把握好,太浓了就像化了个大花脸,太淡了又看不出来,这可得拿捏准咯!展开剂也很关键呀,得选对适合的,不然怎么能让主角好好发挥呢?还有啊,操作的时候要轻手轻脚的,别毛手毛脚把一切都搞乱了。
在这个过程中,就像烹饪一道美味佳肴,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你要是不小心在点样的时候手抖了一下,哎呀,那图谱可能就不那么完美啦!就像做菜时盐放多了一样。
又或者展开剂没选对,那图谱就可能变得乱七八糟,好比做出来的菜味道怪怪的。
所以呀,每一步都得认真对待,可不能敷衍了事哟!咱再想想,这薄层色谱法不就像是人生的一场小旅途嘛!每一步都要走得稳稳当当,注意着各种细节,才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要是粗心大意,那可能就会错过很多精彩呢!总之呢,薄层色谱法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只有用心去体会,认真去操作,才能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可别小瞧了它哟,它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呢!大家都好好去试试吧,相信你们会爱上这个小小的实验冒险的!。
薄层层析原理
![薄层层析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369c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2.png)
薄层层析原理薄层层析(T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它通过将混合物在薄层上分离,然后用吸附剂吸附和移动来实现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薄层层析原理主要包括样品的施加、薄层板的制备、色谱条件的选择和色谱结果的解释。
下面将详细介绍薄层层析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样品的施加是薄层层析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样品会通过吸管或者微量注射器施加在薄层板上。
在施加样品时,需要注意样品的施加量要适中,以免影响分离效果。
此外,样品的施加位置也需要注意,要保证样品施加均匀,避免出现斑点不清晰的情况。
其次,薄层板的制备是薄层层析的关键步骤。
薄层板通常由玻璃、铝箔或者塑料材料制成,表面涂覆有吸附剂。
在制备薄层板时,需要注意薄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以及吸附剂的选择和涂布均匀度。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薄层层析的分离效果。
色谱条件的选择是薄层层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色谱条件包括移动相的选择、薄层板的浸渍和干燥条件等。
移动相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效果来确定,通常使用的移动相有乙醚、甲醇、氯仿等。
薄层板的浸渍和干燥条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以保证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
最后,色谱结果的解释是薄层层析的关键环节。
通过观察薄层板上斑点的位置、颜色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成分的分离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色剂或者紫外灯等方法来进一步确认分离的成分。
色谱结果的解释需要结合实验经验和相关文献来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薄层层析在化学分析、药物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薄层层析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分析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薄层层析原理涉及样品的施加、薄层板的制备、色谱条件的选择和色谱结果的解释。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认真研究和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掌握薄层层析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a187458cc17552706220841.png)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提点建议。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作。
⑴制板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
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 ×20cm、20cm×20cm等。
称取适量硅胶,加入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
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
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注意防尘。
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
点样,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如果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
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距离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缘距离至少lcm,为防止边缘效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去1~2cm,再进行点样。
⑶展开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①展开室应预饱和。
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或者在壁上贴两条与室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
②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
③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将作为固定相的支持剂均匀地铺在支持板(一般是玻璃板)上,成为薄层,把样品点到薄层上,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从而使样品各组分达到分离的层析技术。
如果支持剂是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则称之为薄层吸附层析;如果支持剂是纤维素、硅藻土等,层析时的主要依据是分配系数的不同,则称之为薄层分配层析;同理,如果支持剂是离子交换剂,则称为薄层离子交换层析;薄层若由凝胶过滤剂制成,则称为薄层凝胶层析。
薄层层析的操作与纸层析相似,但比纸层析速度快,一般仅需15-30min,分辨力比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能分离0.01μg的微量样品,又能分离500mg 基至更多的样品作制备用。
薄层的制备可规格化,样品滴加后可立即展开,不受温度影响。
其缺点是Rf值的重现性比纸层析差,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不大理想。
一、支持剂的选择与处理
薄层层析的支持剂种类很多。
使用时应根据欲分离物质的种类进行选择。
支持剂颗粒大小要适当。
颗粒大,展开速度快。
但颗粒过大时,分离效果不好;而颗粒过小,则展开速度太慢,容易出现拖尾现象。
一般有机类支持剂如纤维素粉的颗料为70-140目(直径0.1-0.2mm),薄层厚度为1-2mm;无机类支持剂如氧化铝、硅胶等的颗粒一般为150-300目,薄层厚度为0.25-1mm。
在薄层层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其处理方法同吸附柱层析。
同样,用离子交换剂,凝胶过滤剂等为支持剂时,支持剂均要按柱层析处理填料的相应方法处理。
二、薄层板的制作
支持板要表面平整、光滑,用前应洗净、干燥。
常用的薄层板有硬板(湿板)与软板(干板)之分。
在支持剂中加入粘合剂(锻石膏、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等),调成糊状物所制成的薄层板为硬板,用粉状支持剂直接制成的薄层板为软板。
硬板粘牢在支持板上,调成糊状物喷显色
剂时不会冲散,可以直立展开,而软板只能接近水平展开。
薄层板常用的制作方法有:
1.浸涂法:将玻璃板在调好的支持剂浆液中浸一下,使浆液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
2.喷涂法:用喷雾器将调好的浆液喷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
3.倾斜涂布法:将调好的支持剂浆液倒在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前后左右倾斜,使支持剂漫布于整块玻璃板上而形成薄层。
4.推铺法:在一根玻璃棒的两端适当距离处分别绕几圈胶布条,胶布条的圈数视所需薄层厚度而定,然后把准备好的支持剂倒在玻璃板上,用玻璃棒压在玻璃板上,将支持剂均衡地向一个方面推动,而制成薄层。
推铺法既适用于干板的涂布和湿板制作。
其他方法只能用于湿板制作。
湿板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调浆,一般支持剂与蒸馏水或缓冲液之比一般为1∶2至1∶2.5 。
调浆时要调和均匀,但不宜用力过猛,以免产生气泡而影响分离效果。
薄层板涂好后,让其自然干燥后方能使用。
若为吸附薄层层析,制好板后还需加热活化,目的是使其减少水分而具有一定有吸附能力。
三、层析方法
1.点样
点样操作与纸上层析相似。
点样前,先将制好的薄层修整一下,然后在距一端2cm左右处划一原线,并每隔2cm左右划一原点。
样品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吸附薄层层析一般用氯仿、乙醇等有机溶剂溶解,不宜用水溶解。
点样可用微量注射器,或微量吸管、毛细管。
点样量一般在50μg 之内,点样体积不宜超过20μL。
样品液可直接点在薄层板的原点上。
也可点在圆形滤纸片上(直径2-3mm),再把滤纸片小心地放在薄层板原点上,并加少许可溶性淀粉糊,使滤纸片粘牢在薄层板上。
2.展开
展式方式与纸层析一样,有上行法、下行法等,但软板薄层只能近水平展开(与水平成10o-20o)。
吸附薄层层析所用展开剂主要是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一般采用2-3种组分的多元溶剂系统。
展开剂的选择是根据被分离物极性、溶剂的极性以及支持剂的特性三方面来考虑。
分配薄层层析展开剂的选择与纸上层析相似。
离子交换薄层层析、凝胶过滤薄层层析展开剂的选择则与相应柱层析的洗脱剂的选择相同。
3.显色
薄层层析展开后,如果样品本身有颜色,就可直接看到斑点所在位置。
若是无色物质,则需加以显色。
显色方法与纸层析一样,可用显色剂显色,也可用紫外光显色。
此外,如果薄层板是由无机物质制成的,还可以用强腐蚀性的显色剂,如硫酸、硝酸、铬酸或它们的混合物,这些强酸几乎可以使所有有机化合物变为碳,而成黑色斑点,但不能用于定量分析。
4.定性与定量分析
薄层层析法与纸层析一样,用Rf值来表示被分离物质在薄层上的位置,与已知标准物质的Rf对照,可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时,可把斑点所在位置的支持剂连同物质一起刮下,然后用适当溶液将其从支持剂上溶解下来,再测定其含量。
用目测法比较样品斑点和对照品斑点的颜色深度和面积大小,或测量斑点的面积,可以进行半定量分析和限度检查,有条件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