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03-15
作者简介:张 威(1976-),女,吉林松原人,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9-0924(2004)02-0034-04
动机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
作用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张 威,邰 炜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通过对动机结构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的探讨,指出自我效能感、任务价值与目
标定向是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关键变量,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工作
者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三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自我调节学习;自我效能感;任务价值;目标定向
中图分类号:B 842 文献标识码:A
1 自我调节学习
111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
自我调节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
学习活动的过程。[1]国内有研究提出[2],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运用元认知调节策略
和动机策略来促进自己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构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学习环境的过程。自我调节学习强调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能依据自我效能感灵活运用一些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习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在认知调控上能够有计划地组织学习活动,能自我指导、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2)在行为上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习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建构有利于自己的环境;(3)在动机上把自己看成是自主的,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2 动机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
211 自我效能感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自我调节学习中有三个方面的动机信念已经得到大量的证实: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的行为的判断,是自信心在某
第19卷第2期2004年6月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Jilin Grain College Vol.19,No 12J un 1,2004
种任务中的具体表现),任务价值(任务的有用性和重要性),目标定向(学习者对任务的关注,即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自我效能感是自我调节学习的一个关键变量。在某一领域内,自我效能感被看成是个体对自己学习有能力的一种信念。(Bandura ,1986,Schunk ,1985)Schunk (1985)指出,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判断在某种情况下他们能否完成目标或任务。它促使学生使用目标定向、自我监测、自我评价和策略使用等自我调节过程的学习。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还表明:无论是在高中生还是在大学生中,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调节学习两者之间都存在高度相关。(Pintrich ,1989;Pintrich &De Groot ,1990;Prntrich &G arcia ,1991)自我效能感也影响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它有力地证明了,在高中学习中,认知的三种策略不是分开的而是连在一起成为一种策略。当学生认为他们在某个学科上有能力时,他们就会联合运用三种学习策略(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虽然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有时并不能把策略运用得更深入,但比那些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他们还是更多的在学习中运用了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也与自我调节策略有高度相关,如计划、监控和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效能感也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相关,如课堂测验成绩、实验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
212 任务价值
Eccles (1983)指出,任务价值的三个成分对成就动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体知觉到任务的重要性,个体对任务的兴趣,他们认识到任务对将来的有用性。知觉到的任务重要性是指个体认为任务对他们是否重要的。所谓兴趣是指个体对任务的态度或喜爱程度。有用性是指个体认为该任务对他们的有用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那些与他们的学业、专业、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也就是说,当学生认为,某项任务对他们的学习很重要,他们本身对这项任务很喜欢,这项任务对他们的将来有重大意义时,他们就更想完成这一任务。任务价值与学习策略的运用(如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也有显著相关。当学生对于某个任务有较高的兴趣或是认为这个任务有用时,他们就会更积极地运用策略以监控和调节他们的认知活动。研究也表明,任务价值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但这种相关比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要低得多。(Pintrich ,1989;Pintrich &G arcia ,1991;Pintrich et.al.1993)
213 目标定向
众多的研究者都对目标定向有着自己的看法。Ames 把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作业目标,掌握目标指学习者从事成就行为的目的在于发展新技能,提高自身能力,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目标指向活动本身。作业目标是指,学习者的成就行为目的在于做得比别人更好,超过外界所要求的标准,从而获得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与赞扬,避免他人
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评价,行为的目的指向他人。[3]目标定向理论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是
联系十分紧密的。这是因为学生调节他们的学习、成绩、行为时,他们就必须有某种目标来评价和衡量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果。有人认为,作业目标容易引起非适应性动机模型,掌握目标容易引起适应性动机模型。适应性动机模型能激发、维持人们去接受挑战、克服困难,并使人们取得有价值的成就;非适应性模型则相反。但也有研究指出,
作业目标并不总是不适应的,有时它也可以导致更好的作业或成就。[4]已有研究表明,
53 第2期张 威等:动机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63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9卷
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有密切相关。掌握目标与学业成绩有显著正相关,而作业目标与学业成绩之间有显著负相关。[5]Maehr和他的同事发现,组织对个人的目标系统具有明显的影响,学校的目标定向对个体有一种刺激或压力,从而影响个体的目标选择。
3 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动机信念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自我调节学习使学生本身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在这种学习中增强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主体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对学习的兴趣,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自我调节学习不仅便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帮助他们学会了如何学习。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目标定向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定向。学校和教师要把自己的目标也放到掌握目标上,让学生认识到掌握目标才是他们真正要确立的目标。当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强调学习成绩、考试的重要性时,学生就会敏感地知觉到学校和教师的压力以及他们的目标定向。老师应避免经常谈论这些话题,并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要以自身为评价成功和能力的标准,及时让学生注意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超过了自己以往的程度,鼓励学生把成功或是失败归因到努力程度等外部因素上。培养学生的掌握目标还应该减少竞争性的考试,减少公开比较成绩,减少学生可能会与他人比较的机会。
其次,老师要注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老师要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问题提供一种“支架”帮助,而不是简单地布置作业和简单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一种自己安排调节自己学习的乐趣,当他们获得成功时,自我效能感也随之提高了。教师在学习中应更多地用言语鼓励学生,并给他们更多的成功情境,多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都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强调学习的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将来前途的有用性等,忽略了学生已经能够自己把握认识学习的价值这一事实,学生认识不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只是被动的学习,这就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赖于学习活动本身的挑战性与趣味性,也同样有赖于老师对学习活动的控制和把握。教师要在课堂上增加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如可以和学生们讨论他们对学习策略的使用,设计让学生有挑战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的乐趣,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反馈等等。
总之,自我调节学习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学习,而是可以由老师控制和把握的一种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掌握了有利于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主动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学校和老师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全面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提供可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Z immerman B J.A S 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t-regulsted academie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