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建议:《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内环境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5.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6.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知识延伸: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有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2)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液还包括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2.内环境
①概念:由组织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浸浴和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什么?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
使用建议:有关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搭建学习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关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教材写的比较具体,而且配有插图,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三者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识别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弄清各结构间的关系,这是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在联系的基础。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下图:
(1)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肺泡。
(2)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3)有关物质通过生物膜的层数的计算,可以结合下图来理解。由图可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过了7层和11层生物膜。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③组织水肿的原因
使用建议: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重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教材仅用一句话来介绍。
越多
越大
越高
越少
越小
越低
②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而K+主要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③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血浆的pH能保持相对稳定,与血浆中含有的HCO3--、HPO3—等离子有关。
血浆:存在于血管中的液体称为血浆,约占体重的4%~5%,是血细胞直接生长的环境。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称为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称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内环境各组成的关系
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细胞间隙的组织液(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毛细血管壁)。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适用学科
高中生物
适用年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二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1.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与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使用建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本节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有关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1.细胞外液的成分
(1)无机物
①水:含量最多,如血浆中含有90%的水。
②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③无机盐:如Na+、K+等,无机盐离子含量甚微,但是却不可缺少,如Cu2+、Zn2+等是某些酶发挥活性所必需的,碘是产生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
(2)有机物
①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
②代谢中间产物或废物:乳酸、尿素、尿酸等。
1.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①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称为细胞内液,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核液等。
②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即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③细胞液与细胞内液的区别: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属于细胞内液范畴
③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能在细胞外液中正常地生活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有关。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①与溶质微粒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