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合作互助共生共同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研交流材料
互动合作互助共生共同发展




2008-12-19
互动合作互助共生共同发展
——榆林师范附属小学“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交流材料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中,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崭新的亮点,而且成为建设有特色、可持续发展学校的一个有效的突破点。

榆林师范附属小学正是抓住了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紧紧依托“校本教研”,以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实验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示范学校”为龙头,积极探索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几年来,学校领导秉承传统,不断创新,在重视个体学习成长的同时,积极发挥蕴藏无穷智慧和巨大力量的教师群体的作用,建立了独具我校特色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专业引领与理论对话
1.构建书香校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①学校每学年给每位领导订阅一刊一报,给教研组长订阅一刊,年级订阅一报。

②有针对性地推荐各科优秀书目供教师自读。

2.挖掘校内资源,形成专业引领团队。

走出去,请进来。

主动攀高枝,结远缘,邀请专家来校传经送宝,派教师走出去与名师对话。

实施新课程六年来,75名教师参加了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职务培训”,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4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新课程培训,6名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5名教师参加了薄弱学科省级师资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二期义教工程”信息技术培训,12名教师参加“二期义教工程”市级骨干教师培训,16名教师参加榆林市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3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骨干班主任培训。

有六批59人参加了市(区)组织的暑期新课程起始年级教师培训。

2007年又推送30名教师分期参加榆林市新一轮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沉下去,浮上来。

自主梳理,挖掘人才,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榆师附小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陕西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特级教师2人,陕西省教学能手5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3人,“152”人才1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0人,县(区)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6人,占全校职工总数的47.37%。

其中有研究生结业3人,本科学历24人,专科学历35人,学历达标率100%。

这是一支素质高,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集专家与众多省、市骨干教师于一体的不俗群体。

学校深深懂得这一群体的巨大潜力,按照所涉及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学科分成“语、数、外、艺体”四大教研组,确立学科带头人为组长,开展教研活动。

二、实践反思与自已对话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反思课前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课中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课后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把反思变成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行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及时写出反思记录、教学心得、教育故事,优秀案例等。

每学期至少上交教学反思5篇,优秀设计2篇,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三、同伴互助与同行对话
同伴互助是新课程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层次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这是借他人之力来发展自己的启示。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仅靠个人力量很难促进教师集体的发展和学校整体的发展。

所以,我校充分发挥教师资源优势,在大力倡导教师个体发展的同时,积极启动“同伴互助”这一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鼓励教师走出画地为牢、各自为阵的封闭状态,打破班级、学科界线,拓宽成长空间,与同伴合作互助,共同学习研讨,资源分享,智慧共生,成果共享,共同发展,以此提升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1.以备课改革为抓手,搭建同伴互助桥梁。

我校以备课改革为抓手,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落实新课程的过程。

要求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设立备课小组,采取独立钻研和集体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由主备课人讲述备课的思路,主要特点,备课小组成员结合本班学情,对教案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实践,反思总结,为同伴互助,思维碰撞,学习交流搭建快捷方便的桥梁。

2.以师徒结对为策略,促进同伴互助。

师徒结队活动是促进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有效策略。

基于本校名师较多,师资力量雄厚的特点,多年来,学校一直实施着一项“青蓝工程”,即:要求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必须拜一位名师为师,结成师徒关系,进行课前计划互助,课堂教学互助、课后分析互助。

徒弟必须在师傅的指导下,两年内闯过十二关,方可取得学校的岗位合格证书。

学校定期检查,结业验收,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

3.以课例为载体,加强同伴互助。

课例研究观摩活动是加强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径。

每学期,我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形式、不同专题的课例研讨活动。

每次教研活动做到过程化和专题化。

过程化就是要求组内每一位成员从独立钻研到集体备课,从课堂听课到课后研讨,全程参与。

专题化就是要求每次教研以典型课例着手,开展专题研究。

如本学期第四周,学校进行一年级教学研讨会,要求一年
级每位老师登台作课,全体教师认真听课,从教学模式、教学优点、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四方面积极评课,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学到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评价马静老师的“动物乐园”一课时,明确了“将探索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在评价闫元老师“汉语拼音”一课中,学到了“激励一年级学生会发言”的方法,老师们在“听听议议,议议学学,学学用用”的互动交流中提高教学技艺。

上学期第十周,学校四年级数学老师以“小数除法”一课为例,用“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进行“应用迁移,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具体做法是根据以往实践提出共性问题,集体备课商讨、寻找解决对策,先由组内一人执教实践,共同反思,然后第二位教师再实践、再反思……最后由执教者写出案例反思,使校本教研,同伴互助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学期,学校利用本校教师资源优势,举行由省级专家、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分别进行示范课、展示课、自荐课的课例研讨活动,组织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方面集体学习交流,并举行了本校第二届“教坛新秀”评比活动,5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

这样以课例为载体,打破教师年龄、年级之间的界线,由管理者到执行者,由骨干教师到全体教师,互助交流,启发教师的思维,集聚教师的智慧,优势互补,以集成自己课堂教学
的最佳效果,促进同伴互助的普及深入。

4.以跨班教研为突破,深化同伴互助。

为了加强年级组建设,充分发挥年级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建立学习型、研究型年级组织,增强凝聚力,学校要求年级组形成互助教研机制,深化教师合作发展。

本校六年级是课程改革初始年级,语文教材选用的是北师大版,年级组的老师们有很多问题或困惑,如怎样灵活、恰当、合理处理教材,怎样采用恰当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等。

为解决实际问题,年级组尝试跨班教研。

如本学期第三周,年级组确定教研专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喜好、风格特征和占有资料的程度,分别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课型,采用“课前设计——课堂实践——课后反思——二次实践——调整改进——三次实践——研讨总结”的模式,先由一人在本班上课,其他两位老师听课,课后自评互评,及时调整,修改教案,一周之内其他两个班再上这节课。

最后总结出《花脸》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童真童趣,采用“讲故事、写故事”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兴趣;《荷塘旧事》情景交融,采用“创设情境,先景后事”效果较好。

这样,借助鲜活的实例,用不同的课型,在不同的班级,探讨解决共同的问题,经历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到实践的多次磨合、印证,才能扎实、有效地践行同伴互助。

5.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推动同伴互助。

我校一直坚持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紧紧围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立足学校实际,教学实际,师生实际,努力探索研究。

学校先后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指导小组和以课题负责人为中心的课题实验小组。

要求全体教师或同年级,或同学科,或跨学科,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或存在的共同困惑、问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从确立课题到制定方案,从探索实验到申请结题,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共同研究探索。

主要运用课例研究法:小组成员上研讨课,邀请主管领导和其他教师听课、评课;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形式,听取听课老师和学生对该课题的评价和可行性建议;随堂观察法:所有随堂听课的教师(主要是实验小组成员)对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反应行为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成果跟进法:对于已经推广的实验成果作进一步跟踪验证等方法进行实践研究,让老师们互动合作,集思广益,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有力地推动了“校本教研,同伴互助”的进程。

榆师附小的课题研究起步早,动劲大,成果丰厚。

“九五——十五”期间先后有一个国家级课题、四个省级课题结题,一个省级课正在鉴定验收。

“十一五”以来又有五个省级课题批准立项,其中一个课题正申请结题,教科研管理已经走向规范化,
制度化。

其次,教科研队伍明显壮大,“九五至十五”期间有45人参与了教育科研,“十一五”以来又有29人参与了课题研究。

第三,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1999年以来,教师在国家、省、市等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的或在国家、省、市等教育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总计有300多篇。

2001年4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总结在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阶段工作会中交流;2005年5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总结在陕西省教育学会工作会议上交流。

总之,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者之间是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

善学、沟通、反思是教育教学的三种境界,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与理论、与自己、与同伴、与实践对话,寻找差距,积极研究,才能达到智慧共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当然,由于班额过大,教师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和精力等原因,使个别同伴互助简单,流于形式。

不过,相信只要全体教师积极探索,群策群力,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开创我校“校本教研,同伴互助”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榆师附小李世兰
二00八年十一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