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课程
田园课程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田园生活体验课程课程目标:1. 了解田园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 田园基地或周边农村环境。
2. 相关教学设备(如农具、种子、化肥等)。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帽子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田园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园生活吗?你们对田园生活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 讲解田园生活的基本知识,包括农业生产、农村文化、生态环境等。
2. 结合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田园景象。
三、实践活动1. 分组进行种植体验,指导学生种植蔬菜或花草。
2. 学生学习使用农具,如锄头、镰刀等。
四、总结反思1. 学生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田园生活的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田园生活的哪些知识?2. 引导学生分享种植过程中的有趣经历。
二、实践活动1. 学生进行浇水、施肥等日常农事活动。
2. 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采摘活动。
三、拓展活动1. 开展农村文化体验活动,如学习剪纸、编织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农村家庭,了解农村生活习惯。
四、总结反思1. 学生分享本次课程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田园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收集学生作品,如种植的植物、手工艺品等,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对田园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3. 与农村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丰富课程内容。
学校田园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田园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生们与自然的联系逐渐减少,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也相应减少。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然,学校决定开展田园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目的。
田园课程的开展旨在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方案。
1. 课程内容。
田园课程将包括植物种植、动物饲养、农作物种植等内容,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学习动物的饲养知识,感受农作物的成长过程。
2. 实践活动。
学校将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农田、果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亲身体验农民的劳作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
3. 课外拓展。
学校将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田园实践活动,比如农民节日活动、农田采摘等,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增加对自然的了解和体验。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课程计划。
学校将根据田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包括课程安排、实践活动安排等。
2. 培训教师。
学校将组织相关的培训,提高老师对田园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老师的实践能力,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3. 资源准备。
学校将准备相关的实践工具、种植材料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田园实践活动。
4. 宣传推广。
学校将通过校园宣传、家长会等途径,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田园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
五、评估与总结。
学校将定期对田园课程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效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确保田园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结语。
田园课程的开展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希望全校师生能够共同努力,让田园课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部分,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田园课程案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田园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理念的关注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田园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以我国农村地区的田园风光和自然资源为背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设计一套具有特色的田园课程案例。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1. 田园风光欣赏:带领幼儿参观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 田园劳动体验:组织幼儿参与田园劳动,如种植、采摘、养殖等,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3. 田园文化学习:通过了解田园文化,如民间故事、民俗风情等,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
4. 田园艺术创作: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五、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时间:每周安排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 教学地点:幼儿园内外的田园环境。
4. 教学资源: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田园环境等。
六、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田园课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和进步,对幼儿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
2. 成果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幼儿在田园课程中的成果进行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七、课程案例1. 案例一:种植活动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在幼儿园内的菜园里种植蔬菜,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让幼儿全程参与。
二十四节田园课程设计

二十四节田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概念、来历及在农业生活中的重要性;2. 使学生了解田园生活中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3. 帮助学生理解二十四节气与气候、物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季节变化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二十四节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热爱生活的态度;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传承文化、关注环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意义及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2.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划分,以及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物候现象;3. 二十四节气与田园生活的关联,分析不同节气下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4. 探讨二十四节气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价值;5.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意义及农业作用第二课时: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及气候、物候特点第三课时:春季六个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第四课时:夏季六个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第五课时:秋季六个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第六课时:冬季六个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规律第七课时:二十四节气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价值第八课时:气候变化与环保意识培养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田园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田园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小学田园课程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的课程,旨在通过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田园课程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课程内容。
1. 自然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 种植体验,开展种植体验活动,让学生亲手种植蔬菜、花草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3. 田园劳动,组织学生参与田园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 自然保护,开展自然保护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课程组织。
1. 教师角色,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田园课程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观察、种植体验、田园劳动等活动。
2. 学生角色,学生是田园课程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参与田园课程活动,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种植、养护等活动,增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评价。
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了解学生对田园课程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 教师评价,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改进,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3. 家长评价,鼓励家长对田园课程进行评价,了解家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庭参与和学校合作。
六、课程实施保障。
1. 资源保障,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田园课程活动场地和器材,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田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田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田园校本课程是一种以农村田园生活为背景的校本课程,旨在通过田园文化和农业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田园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面将就田园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目标。
田园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农业和环保的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 增强学生的农业知识和环保意识;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
田园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田园文化、农业知识和环保教育。
具体内容包括:1. 田园文化,通过田园生活体验、田园文学赏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田园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2. 农业知识,通过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 环保教育,通过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三、课程实施。
田园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1. 教师培训,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田园校本课程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2. 学生参与,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田园校本课程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 校园建设,学校加强对田园校本课程的校园建设,创设田园生活体验场所和农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地和设施;4. 社会支持,学校积极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环保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为田园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保障。
四、课程评估。
田园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总结,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质量。
评估内容包括:1. 学生表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在田园校本课程中的表现和收获;2. 教师反馈,听取教师对田园校本课程的建议和意见,了解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3. 教学效果,对田园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课程质量。
劳技课田园实践教学教案(3篇)

第1篇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园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3. 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地点:学校附近的农村田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田园实践教学方案、安全注意事项、实践活动记录表等。
2. 学生准备工具:手套、帽子、围裙、小锄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田园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田园实践教学?二、安全教育与分组1. 教师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如防虫、防暑、安全使用工具等。
2. 学生分组,每组5-6人,选出一个组长。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田园,介绍各种农作物和种植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以下实践活动:a. 松土、除草:每组负责一块田地,清理杂草,松土。
b. 浇水: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适时浇水。
c. 施肥:了解肥料种类和施用方法,为农作物施肥。
d. 观察与记录: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记录在实践活动记录表上。
四、实践活动总结1. 学生分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各组的表现,总结田园实践教学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交流1. 学生回顾第一课时的实践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提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们对农业有什么新的认识?二、实践活动深化1.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农田,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以下实践活动:a. 测量:测量农作物的高度、宽度等,记录数据。
b. 采样:采集农作物样本,进行简单分析。
c. 研究与讨论:分析农作物生长原因,探讨如何提高产量。
三、实践活动总结1. 学生分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各组的表现,总结田园实践教学的收获。
四、课程总结1. 教师总结田园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田园体验课程设计方案

田园体验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田园的基本概念,掌握课本中关于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田园生态系统。
3.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常见的农业工具和设备。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田园体验活动,提升观察、记录和分析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能力。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田园生态系统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热爱自然、尊重劳动的情感,增强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珍惜。
2. 学生在田园体验过程中,学会关爱植物,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设计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课程目标的分解与评估,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农业基础知识: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土壤、水分、光照等对农作物的影响。
- 农作物分类:学习不同农作物的特点、生长习性和经济价值。
- 农业工具与设备:了解常见的农业工具和设备,如锄头、铲子、收割机等。
2. 实践活动:- 田园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田园,观察农作物生长过程,了解田园生态系统。
- 劳动体验:学生分组参与农业劳动,如翻土、播种、浇水、施肥等。
- 小组研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研究,记录生长过程并分析影响因素。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农业基本知识,熟悉农作物分类和农业工具设备。
-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进行田园考察,体验农业劳动,开展小组研究。
- 第三阶段:总结与分享,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交流体验感受,总结学习收获。
田园课程设计稿

田园课程设计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田园生活的特点和魅力,掌握田园诗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田园生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现状,熟悉田园诗词的题材、结构和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田园特色的诗词作品,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活观,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田园生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现状,包括田园农业、田园风光、田园文化等。
2.田园诗词的题材、结构和表现手法,包括田园诗、田园田园诗、山水田园诗等。
3.田园诗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情感等。
4.分析欣赏经典的田园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田园生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现状,以及田园诗词的题材、结构和表现手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田园诗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3.案例分析法:分析欣赏经典的田园诗词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灵感,提高文学素养。
4.实验法: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田园风光,激发创作灵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田园诗词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经典的田园诗词作品,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田园风光和诗词创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户外写生的必备设备,如画板、画笔、颜料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田园风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内涵与建构

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内涵与建构农村幼儿园的田园课程,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别急,咱慢慢说。
其实啊,说白了,田园课程就是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玩,去学,去体验,让他们亲自去接触土壤、阳光、空气和植物。
大家可能会觉得:“哦,是不是让孩子们在乡下种种地,学学农活?”也不全是这么简单啦。
其实它背后有很深的道理,做得好,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出对自然的热爱,甚至还能帮助他们学会团队协作,锻炼动手能力,拓宽眼界。
简直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全能课程啊!这不是让孩子们去干重体力活,而是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田园生活的魅力,学到一些知识,甚至是一些生活的小智慧。
比如说,如何观察一颗小树从萌芽到成长,怎么照顾一个小花盆,甚至还可以去了解天气变化是如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是不是有点像小时候我们看那些农田里的“大哥哥大姐姐”怎么做,自己也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呢?说到田园课程的内涵,其实它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不是单纯的“去农村走一走”。
田园课程不是说你把孩子从城市学校带到乡下去,拍拍土,看看牛羊,回家就完事了。
那可不行。
它的内涵更深刻,甚至可以说,它是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中。
你想啊,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大自然,他们和动植物亲密接触,过得自由自在,生活中充满了许多原生态的教育资源。
所以,田园课程的关键就在于“自然”二字,不是说让孩子们直接学做农民,而是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
最简单的例子,孩子们从小到大可能都知道食物从超市里来,可他们未必知道这背后有多少自然的神奇。
这时,田园课程就能够让孩子们在实际的观察和动手实践中,学会如何播种、浇水、看天象,慢慢地理解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态平衡的道理。
这个学习过程,简直就是一堂活生生的自然课!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让孩子们学一些农田知识嘛。
”嗯,是有点道理,但我们再往深了看,田园课程的建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养。
幼儿园田园体验课程内容安排 幼儿园田园体验

幼儿园田园体验课程内容安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的重视,孩子们的幼儿园体验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田园体验课程的内容安排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田园体验课程中,通常会涵盖以下内容:1. 自然环境的感知在田园体验课程中,教师会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孩子们会参观花草树木,观察昆虫和小动物,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植物的责任感。
2. 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护田园体验课程通常会包括种植农作物的活动,比如种植蔬菜、水果或者小型农作物。
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孩子们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3. 劳动体验在田园体验课程中,孩子们会参与一些农耕劳动,比如除草、浇水、采摘等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孩子们可以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培养他们的勤劳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动物的饲养和护理除了植物,田园体验课程也会涉及动物的饲养和护理。
教师会带领孩子们去接触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习惯,并参与到动物的饲养和护理工作中。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关爱动物。
5. 自然材料的艺术创作在田园体验课程中,孩子们会利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比如树叶拼贴、果壳画等。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上是幼儿园田园体验课程内容安排的一般情况,不同的幼儿园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田园体验课程的内容安排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让幼儿园田园体验课程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出更多阳光、健康、积极的小朋友。
在幼儿园田园体验课程的内容安排中,除了上述的活动之外,还有一些特色的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田园体验。
6. 田园绘画和手工制作田园体验课程通常会包括在户外风景中进行素描、水彩画或者油画的活动。
田园活动课程方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田园实践活动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动手、合作能力。
3.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 自然观察与认知- 了解田园植物、动物、昆虫等生物的基本特征。
- 认识季节变化对田园生态系统的影响。
2. 劳动实践- 学习简单的农业劳动技能,如播种、浇水、施肥等。
- 参与田园种植活动,体验农耕乐趣。
3. 环保教育- 认识环境污染对田园生态系统的影响。
- 学习如何保护田园环境,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 文化传承- 了解我国农业文化,感受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
- 体验民俗活动,如采摘、晒晒等。
四、课程实施1. 课程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
2. 课程地点:幼儿园附近的田园、农场或社区公园。
3. 课程组织:- 教师分组,每组负责一个田园活动区域。
-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
4. 活动流程:- 开场: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 观察与认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田园中的植物、动物等,引导幼儿思考。
- 劳动实践:教师示范劳动技能,幼儿分组参与实践。
- 环保教育:教师讲解环保知识,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 文化传承:教师组织民俗活动,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
-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分享感受。
五、课程评价1. 教师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等。
2. 幼儿评价:通过幼儿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了解幼儿对活动的满意度。
3. 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对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六、课程资源1. 田园环境:提供丰富的植物、动物、昆虫等资源。
2. 教学工具:准备劳动工具、观察工具、环保宣传资料等。
3. 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游戏、手工、故事等。
七、课程保障1. 安全保障: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
田园课程实施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田园生活体验课程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农村生活和文化传统的了解与尊重。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课程时长:2课时课程地点:学校附近的农场或农业科普基地教学资源:- 农场导游或农业专家- 农业生产工具(如锄头、镰刀等)- 农作物样本、图片、视频等- 田园活动记录本、笔、水壶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田园生活吗?你们对农业生产了解多少?二、农场参观(30分钟)1. 导游或农业专家带领学生参观农场,介绍农作物种类、生长环境、种植方法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并回答问题。
三、实践活动(40分钟)1. 分组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体验,如种植蔬菜、浇水、除草等。
2. 教师或专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农业生产工具。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种植心得和感受。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各组代表分享活动体验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田园游戏(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与农业相关的游戏,如“谁是农民”、“果实连连看”等。
2. 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反应能力。
二、手工制作(40分钟)1. 利用农场资源,如秸秆、树叶等,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2. 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属于自己的田园工艺品。
三、总结与展示(3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等。
2. 收集学生活动记录本,了解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学生展示的作品,评价学生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备注:1.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
田园课程设计教案模板

田园课程设计教案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田园课程中关于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的生命周期、光合作用等。
2.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田园课程中涉及的土壤类型、肥料种类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常见的田园作物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田园知识,独立完成植物种植、浇水、施肥等基本田园管理工作。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生长过程,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田园课程项目,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体验田园劳作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勤奋、坚韧的品质。
3. 学生能够通过田园课程,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田园课程,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在认知、情感和动手能力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对田园知识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基本知识: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基本概念,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2. 土壤与肥料:介绍土壤类型、结构及功能,讲解肥料种类、用途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植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
3. 常见田园作物:列举并详细介绍田园中常见的作物,如小麦、玉米、豆类等,让学生认识各种作物及其特点。
4. 田园管理实践:教授植物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基本田园管理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5. 植物生长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录关键生长数据,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培养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田园课程项目:设计团队合作项目,如种植一片蔬菜园、养护一片花坛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田园课程课程实施方案

田园课程课程实施方案田园课程是一种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探索和体验。
田园课程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资源、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以确保课程能够有效地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田园课程的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有所调整。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农耕体验活动,如种植蔬菜、养殖小动物等;而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农业科技实践活动,如农业科研实验、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生长观察等。
其次,在田园课程的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准备。
这包括场地、设备、教材、教学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在选择实施田园课程的场地时,需要考虑到安全、便利和环境友好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准备相应的农业工具、种子、肥料等设备,以及针对田园课程的教材和教学人员。
另外,在田园课程的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到课程内容的设计。
田园课程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既要满足学科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农业科学知识、农业技术实践、农作物生长规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田园课程的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选择。
田园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田园课程的实施方案需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以确保课程能够有效地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田园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
田园课程教案

田园课程教案田园课程教案田园课程是一种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地体验和亲近自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环境意识。
本文将从田园课程的定义、意义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田园课程的定义和意义田园课程是一种将学生带入田园、农场或农村地区,通过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了解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教学模式。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田园课程的意义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课本中走出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通过实地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田园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田园课程的实施方法1. 田园考察田园考察是田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前往农村地区或农场,参观农业生产过程,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通过亲身观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尊重农民的意识。
2. 农耕体验农耕体验是田园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农耕活动,如播种、浇水、除草等。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业生产的艰辛。
同时,农耕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 环境保护教育田园课程还可以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生可以了解农业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种植有机农作物或进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活动,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4. 课堂延伸田园课程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课堂延伸。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写作农耕体验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田园课程的评价与展望田园课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上。
田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田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田园课程是指以田园风光、农作物、农民生活为主题的一种特色课程,旨在通过田园体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了解农业生产,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田园课程建设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二、实施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环境保护意识;2. 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了解和认识;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 丰富学生的课外体验活动。
三、实施方案。
1. 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实施田园课程,学校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田园实验田、农作物种植区、农具展示区等。
同时,还需要邀请农民或农业专家到校进行农业知识讲解和田园体验活动。
2. 课程设置。
田园课程可以融入学校的各个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通过田园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例如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农具的使用方法等。
3. 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是田园课程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田园体验活动、农作物种植和养护等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田园生活,增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4. 教师培训。
为了保证田园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需要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知识水平和田园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田园课程活动。
四、实施效果评估。
为了及时了解田园课程的实施效果,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生的田园体验活动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田园课程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
五、总结。
田园课程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田园课程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希望全校师生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田园课程建设实施,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大班田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

大班田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
今天呀,老师说我们要参加一个“大班田园课程实施活动方案”!听着名字就好长好长,咱们都笑得“咯咯咯”!原来呢,就是要我们去学校后面的田园地玩,还要学习一些种菜的小知识!我可开心了,立马就跑去找我的好朋友小明、小红,一起手拉着手“蹦蹦跳跳”地出发了。
到了田园里,哇!小黄瓜、小茄子、小番茄都在那儿探头探脑,像是在欢迎我们似的。
老师教我们怎么松土,还说要小心不要伤到菜苗。
我挖了一个小洞,“咔擦咔擦”地把小种子放进去,然后轻轻地盖上土,还浇了一点儿水。
老师说,这样种子才能长得壮实。
小明还调皮地给它们唱歌呢:“快快长大呀,哎呀呀,长成大蔬菜!”
回到教室后,老师让我们写下今天的感受,我觉得特别开心,自己也成了小小农夫啦!等到秋天,这些小菜菜们一定能变成大丰收的!
—— 1 —1 —。
托班特色田园课程设计

托班特色田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认知田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如农作物、家畜、自然环境等。
2. 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不同的田园季节变化和相应的农耕活动。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植物生长过程和所需条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体验和操作,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田园的认知和感受。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活动锻炼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通过田园课程,培养耐心、细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 学生能够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课程针对托班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结合课本内容,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表达和协作能力,以及对自然和劳动的尊重与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 田园认知:- 农作物识别:学习常见农作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过程。
- 家畜认识:了解家畜的名称、生活习性和在田园中的作用。
- 季节变化: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田园景色和农耕活动。
2. 实践体验:- 植物种植:动手体验种植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照护方法。
- 田园手作: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手工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团队协作:开展集体田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培养:- 环保教育:通过田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
- 劳动教育:体验田园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 乐观生活态度:分享田园生活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田园认知(农作物识别、家畜认识)第二课时:实践体验(植物种植、田园手作)第三课时:情感态度培养(环保教育、劳动教育、乐观生活态度)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学习成果。
田园课程研究报告

田园课程研究报告引言本篇研究报告旨在对田园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田园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将学生与自然紧密结合,通过亲身参与农耕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农业技能、环境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报告将对田园课程的概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反馈进行讨论。
田园课程的概念田园课程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将学生与农田结合,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田园课程中,学生将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了解农田的生态系统和耕作过程,并学习种植技能、认识作物生长周期等。
田园课程的核心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自然和农田的兴趣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农业技能,包括种植、施肥、除草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田园课程的实施方法农田的选择和管理田园课程的实施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农田作为教学基地。
这个农田应当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支持不同的农作物种植。
同时,农田的管理也需要注意生态平衡,采用有机农业的原则,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
学生的参与田园课程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
学生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参与到农耕活动中,学习种植技能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将分工合作,共同管理农田,例如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
环境教育田园课程也注重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将深刻体会到农田的生态系统和环境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农田的水循环、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概念,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田园课程提供了学生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培养的机会。
学生将在集体中互相协作,共同面对农耕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参与团队活动,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学生的反馈与评价田园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普遍积极。
学生在田园课程中获得了真实的实践机会,了解了农田的生态环境和耕作技巧,并培养了环境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也认为田园课程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田园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
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什么是田园课程田园:词典中的解释是田地和园圃,泛指农村。
就课程而言,我们解读的田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田园的课程内容。
即生态环境中的田园。
强调课程以幼儿生活经验、兴趣与需求为中心,重在为幼儿提供真实自然、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
二是田园的课程实施方法。
将田园解读为一种方法,是让幼儿进入、深入现实生活场景、学习活动情境之中,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感知、体验、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健康、自然地成长。
课程: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课程,本课题中的课程特指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
田园课程:本课题中的田园课程是指从本园所处区域的农村乡镇特征、园所文化背景、幼儿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等方面出发,开发、整合幼儿园课程资源,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原则,开展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并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螺旋上升式过程中不断完善而成的弥漫着“田园”气息的主题式园本课程。
田园课程从哪里来?我一直都在困惑这个问题:关于田园的课程从哪里来?首先想到的内容,就像我们上学期所做的那样,关于泥土的,关于种子的,关于种植的,关于观察的。
我觉得这些内容是必须要的,但也是最基本的,田园课程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仇老师在会上带我们学习的文章《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热爱自然》,让我觉得很有收获,于是,我特地把这本杂志借过来又学习了一遍。
文章中把田园课程所涉及到的领域和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给我的感觉就是,文章中提出了很多点,从其中的某一点出发,都可以生成一节田园活动。
虽然,还没有形成非常清晰的计划和脉络,但是,在行进过程中我积极地进行尝试,有失败也有收获。
我尝试从田园出发,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
有一次,我和班上的小朋友们一起散步的时候,我发现了两个现象:一是,小朋友们看到花儿以后,都情不自禁地赞叹:“花儿好美呀!”的确,春天到了,幼儿园里到处都是花儿的踪影,其中也包括了小朋友们自己的种植园,小朋友们充分表现出对花儿的喜爱和向往。
二是,幼儿除了用“美“这个词形容之外,再没有别的描述,也就是幼儿没有发现花儿美的细节。
因此,我就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我们小朋友种植园里的花为媒介,设计了这节美术活动《我的花宝宝》。
花儿是小朋友们自己种出来的,这样更加能激发幼儿喜爱花儿的情感。
《纲要》中指出:幼儿要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而花儿可以说是美的代名词。
我希望通过这节活动引导幼儿去发现周围世界中的美好,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农村里有很多谚语,念起来朗朗上口,意思容易理解,却藏着很多的道理,这些道理是农民们日积夜累,用很长的时间总结出来的。
因此,我就设计了一节语言活动《有趣的谚语》,先让幼儿去收集身边的谚语,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方言来说一说,体验说方言的乐趣。
因为我觉得,这些谚语只有用方言来说才够味。
说起田园,你会想到什么?绿绿的田野、黄黄的油菜花、清清的流水,清新的空气……可是收麦子的时候却不一样了。
虽然政府一再地宣传,一再地禁止,但是,每年都会有焚烧秸秆的事情发生,生活在浓烟中的孩子一定会有很多的想法,因此,我抓住这个特殊的时机,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保护田园之焚烧秸秆》,让幼儿在说说、看看、想想的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
亲子携手,播下一颗种,师生相伴,栽下一棵苗。
经过近两年的紧张筹备,一个立意高远、生机勃勃的教育农场,师生们翘盼已久的田园课程即将拉开神秘面纱,与学子和社会各界来宾见面了。
基于对人类发展的透彻理解,基于对儿童生长的科学解读,基于对生命尊严的敬畏尊重,基于对教育良知的本能坚持,成熟而稳健的艾瑞德教育团队2011年将自然生长的教育种子在中原大地悄然播下。
2012年,郑州“惊人之举”:耗费巨资经过两年多时间,建成现代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阵地,一个占地300多亩的现代化生态农场——教育农场,如今已展现了喜看今朝“稻菽千层浪”的“教育盛景”,引发了为城市孩子农业种植课的先河,拉开了以“自然生长”为标志的田园课程的序幕。
校长侯炳轩介绍说,“田园课程”还有两大创新,一是方式新从开发农耕种植课到生成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科学的教育”与“生活的教育”相结合“田园课程基地”,建构田园德育、田园课堂、田园教师一体化运行的全面的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据侯校长介绍,本次“田园课程”分为两部分。
一是体验农业种植。
参加农作物种植的学生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种植,在分配的自助农耕区里,孩子和父母体验农业种植,让学生们能更多地参与基础农业实践,享受自然中的和谐,体验生活中的绿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接受科普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农耕文化陈列室”、蔬菜大棚区和农作物样本室、品种育苗室等,通过图文查览、影像放映等,让孩子们接受了科普教育以及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精彩的活动现场、热烈而有深度的研讨、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此次田园课程开课教研活动丰富有味,课后的点评给学生们指点了迷津,让大家收获颇丰。
“雨读晴耕、学者型教师守望自然生长教育圣地;学教相长、科研型团队温暖舒能学习幸福乐园”,这样的活动课程,既让家长重拾了童年的乐趣,增进了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让孩子获得了不一样的生长体验、给孩子的美好童年留下精彩的画笔。
国际学校秉承“自然生长”教育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生长,打造一块理想的教育田园,让每一个孩子学会播种,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董事长孙银峰先生就把创建教育农场作为教育的核心板块精心打造。
在首次专家论证会上,孙银峰董事长就高屋建瓴地为教育农场做了战略定位“教育农场是为自然生长教育理念和艾瑞德国际学校量身定做的教育项目。
农场的建成至少要实现三大功能:第一,农场所有农副产品实现真正的无公害自然生长,成为国际学校健康饮食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第二,支持所有家庭认领一块家庭庄园,工作、学习之余,全家动员播种、管理、采摘,见证生长,收获亲情;第三,将农场所有农副产品生产线对接学生课堂,实现学校课堂和教育现场的无缝链接,把课堂搬到天地自然之间,将田园课程打造成童心绽放的大美课堂,品牌课程。
经过近两年的紧张筹备,一个立意高远、生机勃勃的教育农场,师生们翘盼已久的田园课程即将拉开神秘面纱,与学子和社会各界来宾见面了。
亲子携手,播下一颗种,师生相伴,栽下一棵苗的美好场景呼之欲出;工余课后,相约农场,呼朋唤友,挥汗地头,值得期待;春种秋收,悯农话桑,田园农耕,悟道人生,令人神往!教育农场,有着深刻的蕴意。
取名“农场”是因为学校“田园课程”以让学生种植和研究农作物为主,并在探索研究中快乐生长。
从知名学校到教育农场、从教育农场到田园课程,为城市孩子孕育了一块明媚的农耕教育的新田园,成为这所高品质国际化学校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学校也迈入富有理性思考的“田园教育”之途。
在教育农场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提出“田园课程”,让孩子在教育农场放飞梦想,这是国际学校儿童教育形态的一种新的深层次的尝试。
“办教育生态农场,不是开辟一个学农的基地,而是运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进行实践的载体。
不是为了简单地增加农业生产知识,而是培育具有时代意识和发展能力的一代新人”,国际学校董事长孙银峰在向记者介绍中反复提到了这一点,并指出:“我们期待着,和孩子们一起发现一条规划自己生长的路。
”国际学校总督学包祥精辟的诠释了这次农场教育行为。
他说:“这次活动不仅是带学生的一次农场劳动,不仅是简单的走入大自然,不仅是将书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的结合,不仅是让孩子们了解些许农耕文明。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是尊重儿童生命生长规律的“自然生长”的教育,我们尊重孩子们的生命生长过程,也让孩子们懂得生命,观察树木、花草、麦苗,还有蔬菜等生长过程。
让孩子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了解生命。
在太阳光照下,孩子们同小树、麦苗一起长大,不超前,没有跨越式。
”记者从农场负责人邱科伟口中得知,教育农场以打造无公害瓜果、蔬菜种植和农事教育体验为主,以生态养殖、蔬果采摘为辅。
“田园课程”在国际学校有着具体的系统与载体,农场以农村地域文化、农业科技文化为资源,建设的“一室一馆”与“三个实践基地”,将“田园教育”聚集的一种风范,更是创新办学探索的一种风尚。
当下教育之浮躁已与真正的教育本源渐行渐远。
有觉悟、有良知的艾瑞德人勇敢地担当起教育回归和转型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一起胸怀敬畏之心,心怀感恩之念,用虚心和静心在一草一木里,在一荣一枯中品味大自然特有的大真、大善、大美和大自然厚德载物的无形大爱!郑州高新区教育局徐兵局长在活动现场表示,国际学校通过打造教育农场并开设“田园课程”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农业科普试验活动,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艾瑞德别具匠心地将课堂“搬”到了郊外,给孩子们上特别的“田园课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并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使“田园教育”变的物化、具体化和载体化,让教育变得既灵动,又可触摸。
他希望好好利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来释放孩子们的天性。
据了解,艾瑞德国际学校创世之初便秉承“自然生长”教育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生长,打造一块理想的教育田园,让每一个孩子学会播种,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为进一步落实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构建儿童舒能学习之田园课程,2012年春夏之交,艾瑞德国际学校董事长孙银峰先生就把创建艾瑞德教育农场作为艾瑞德教育的核心板块精心打造。
在首次专家论证会上,孙银峰就为教育农场做了战略定位“教育农场是为自然生长教育理念和艾瑞德国际学校量身定做的教育项目。
经过近两年的紧张筹备,师生们翘盼已久的田园课程终于拉开神秘面纱。
亲子携手,播下一颗种,师生相伴,栽下一棵苗的美好场景呼之欲出;工余课后,相约农场,呼朋唤友,挥汗地头,值得期待;春种秋收,悯农话桑,田园农耕,悟道人生,令人神往!种植作物、浇水施肥不再是农民的专利,市14中的同学们在校园里也可以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体会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了!今春三月,14中综合组开设的“田园课程”开课了!春光中,同学们按班级认领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翻耕完土地,亲手播下种子,定期浇水、施肥,课间不时查看作物的长势……,现在,学生种植园里的蔬菜已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