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德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的德育教育
贵州省瓮安县玉华中学:王明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广阔的开放式市场,这种大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想。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会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上发生作用,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方法上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定位,以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
一,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对德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中西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影响学生的灵魂。一些学生盲目崇洋,祖国意识在一些学生中渐渐淡化。其次是市场与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由于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不足,界线划不清,不能全面理解其共性、特性和作用,以及积极主流与消极支流的关系。致使认识上出现了误区、价值观念发生了扭曲。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原则。一些学生错误地将其视为思想行为准则,导致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把自己的行为用“等价交换”来衡量。在利他的同时首先要利己,更有甚者表现出只顾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公德,无私奉献不再成为人的价值范畴,造成理想的空虚。再次是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生而言,他们的
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在校内接受的教育要广、要快。因此,学校教育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当学生身上已反映出一定的思想问题时,教师才被动地去进行教育。这使得德育的说教显得软弱无力,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及时”、“超前”,造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想法
(一)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学校要定时定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引导学生在接触开放的文化环境时,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爱父母一爱他人一爱集体,最后上升到爱祖国。平常,学校可以定期请老英雄到学校讲课,进行生动的爱国教育活动;班主任、政治课老师更要时时处处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二)加强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悟”性,使其认识到如何做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然而学校的德育必须坚持一元化导向,使学生明白社会所容纳的并不都是时代所提倡的。价值的真谛在于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实
现。说到底,人的价值就是更多地为社会创造和奉献。进行人生观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人活着为什么,怎么生活才有意义,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从学生生活的最贴切处人手,诱发他们的生活理想,从而激发出强烈的职业理想,把社会理想,为祖国做贡献的理想教育落到学生的职业理想上。理想是动力,也是激励,我们要使学生在理想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树立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德育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在德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人才质量的标准。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已不再单纯是过去那种踏实肯干,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类型,而是思想和能力的复合型、适应型、开拓型人才。因此,在德育上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职业知识,创业意识,敬业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的一代新人,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为此,必须做到:
1.在日常行为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以“行为规范”、学校纪律以及一些社会公德作为标准,在平时的环境中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行为体现道德思想。
2.可以进行更多细化、制度化的管理。除了保留以前
由老师、班主任苦口婆心的耐性教育外,还有必要利用制度、纪律,甚至惩罚的方式加以补充、完善教育体系。
3.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市场经济活跃,人才竞争也激烈。学生以后进入社会能否承受竞争机制的冲击,能否经受挫折的考验,这就要求德育应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着眼点,使学生增进心理环境的内稳性和肌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以积极主动、平衡灵活、正确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社会环境。
4、加强信息反馈和教师的理论培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注意两点,(1)加强信息反馈,经常了解社会思想动态,推断哪些社会事务可能寻学生产生影响。使教育走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成之前。(2)要经常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培训,加强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队伍,深入到位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每次变化前,首先对教师进行理论指导,使教师具备指导学生的理论准备,使教育具有超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