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湖防洪除涝和保护范围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长湖防洪除涝和保护范围规划
1.1 长湖防洪规划
1.1.1防洪工程体系现状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长湖流域目前已建成内蓄与外排相结合、自排与提排相结合、内垸分洪与外部分洪相结合的防御工程体系:
1、长湖调蓄工程
(1)长湖相当于一座大型平原水库,自然汇流面积为2265.5km2,人工汇流面积为974.5km2。

长湖正常水位为30.5m,相应库容为2.71亿m3,最高水位为33.5m,相应库容为6.97亿m3。

长湖调洪库容为4.26亿m3。

(2)长湖库堤西起沙市沙桥门东至荆门市蝴蝶咀,堤防总长49.391km;滨湖内垸防洪堤,包括太湖港南堤,太湖港北堤和纪南防洪堤,桥河堤、后港围堤、蛟尾围堤和藻湖围堤等,堤防总长约62.27km。

2、长湖外排工程
长湖常规外排工程主要为田关河排水系统工程,包括长湖主要出湖闸、排水干渠和外排闸站。

(1)长湖主要出湖闸为刘岭闸,位于田关河渠首,建于1965年,设计流量为229m3/s,闸底高程为27.5m(黄海高程)。

(2)田关河是长湖的主要排水干渠,过流能力达236m3/s,全长
约30km,目前渠道底宽115m,堤顶高程达34.2m。

(3)田关闸和田关泵站位于田关河尾端,是长湖流域的主要外排出口。

田关闸位于东荆河堤右岸,于1965年重建,设计最大排水流量300m3/s,闸底高程27.00m(黄海高程);田关泵站位于田关河尾端田关闸右侧,装机6×2800kW,设计排水流量220m3/s,于1989年建成。

3、内分洪工程
(1)长湖内垸包括胜利垸、马子湖、外乔子湖和幸福垸4个。

围堤高程不超过33.0m,总蓄洪面积9.71km2,分蓄洪1900万m3。

(2)彭塚湖分蓄洪区:位于荆门市境,包括北湖(彭湖)、南湖(潘家湖)和宋湖等,计划蓄洪面积7.6km2,分蓄洪2280万m3,目前采取扒口分洪方式。

(3)借粮湖分蓄洪区:蓄洪水位33.0m,蓄洪面积53.0km2,可分蓄洪1.2~1.4亿m3。

目前采取窑场扒口分洪方式。

4、外分洪工程
在非常规情况下,长湖的洪水可通过习家口闸和高场南闸、张义咀闸、中沙河闸等向四湖流域中下区分洪。

分洪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条:
(1)总干分洪工程:首端建筑物为习家口闸,位于总干渠渠首,闸底高程27.5m(黄海高程),设计流量70m3/s。

(2)东干分洪工程:首端建筑物为高场南闸、张义咀闸、中沙河闸等几个闸,主要向中下区的东干渠分洪,分洪总流量可达
120m3/s。

1.1.2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过度围垦、湖泊面积锐减
与1949年相比,长湖的面积和容积萎缩较快,长湖33m水位对应的面积现状与1949年分别为157.5km2、229.38 km2,长湖33m水位对应的容积现状与1949年分别为6.18亿m3、7.633亿m3,面积缩小减少了31.3%。

调蓄容积缩小后,原本可以进入这些被围垦湖泊调蓄的洪水只能进入干渠和围垦剩下的湖泊,在没有足够外排出路的情况下,必然是抬高湖泊、河渠水位进行蓄洪平衡,引起水位普遍抬高,加重整个四湖流域的防洪、排涝压力。

2、堤防高程偏低,堤身单薄陈旧,有待整险加固
长湖库堤雷家当至蝴蝶咀段全长47.624km,湖堤达到设计堤顶高程34.5m的堤段不到堤段总长的一半,还有一半堤防堤顶高程不够,甚至低于设计堤顶高程0.5~1m。

已完成内平台的堤段只有24.2km,外平台的仅有14.3km。

堤身内外坡比达到设计标准的只有24.9km。

长湖沿岸多数地带未形成,堤防汛期靠子堤维持,有堤防地带标准极低,堤防高程在33.5m左右,内外边坡较陡,很少有堤段平台。

拾桥河、龙会桥河、夏桥河堤防大部分堤段平台狭窄,堤身迎水面有大量脱坡。

堤身单薄矮小,内外边坡较陡,穿堤建筑物老化失修,
有部分河段未形成堤防。

上西荆河堤防:上西荆河堤防防洪标准不够,堤顶高程达不到防御2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标准,且险工险段较多,部分河堤需整险加固。

田关河堤防尚有12km险工险段需整险加固。

3、河道淤塞或过流能力偏小,部分河流污染严重
由于来自西荆河等主要支流的面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田关河的水流流速较缓等原因,田关河水草疯长,严重阻水,直接影响田关泵站排水效益的发挥。

太湖港排渠等主要干渠渠道淤积,过流能力不足,影响洪涝水的排出。

4、分蓄洪区建设相对落后
借粮湖分洪区和彭塚湖分洪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洪道、退水闸、安全台等配套设施尚未建设;道路标准低,不适应安全转移的要求;区内通讯不畅,缺乏分洪预警系统等。

5、排涝设施标准偏低,年久失修
主要干渠配套排水设施标准偏低,年久失修,处于弃用或勉强维持运行的状态,很难发挥排涝效益,需要整险加固。

田北内垸排水工程标准偏低,有待进一步完善。

6、引江济汉撇洪工程对长湖流域防洪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引江济汉干渠横跨整个四湖上区,其线路走向必将对长湖流域的防洪排涝布局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省水勘院2005年编制的《引江济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若工程串联长湖输水,则涉及长湖水位的控制运用问题,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7、由于来水及边界条件的改变,长湖分期水位有待研究和确定
三峡枢纽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将改变长湖流域的外边界条件,而长湖流域内水库、闸站、灌排渠道的建设将改变长湖流域内水文情势。

内外水文情势的变化,对四湖流域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行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必要研究长湖分期水位,以使长湖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1.3历次规划及实施情况
1.1.3.1 历次规划情况
1、“1984年规划”
“1984年规划”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84年编制,其全称为《四湖地区水利综合利用规划复核报告》。

“1984年规划”确定长湖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

规划推荐方案包括有以下几项:(1)按防御50年一遇洪水加高加固湖堤,提高蓄洪能力;(2)兴建田关电排站,提高外排保证率;(3)划定滨湖圩垸,适时破圩滞洪;(4)运用借粮湖、彭塚湖分蓄洪区;(5)适量内排,增加泄洪出路;(6)建立中区豉湖或返湾湖紧急分洪区。

2、《荆州市城市防洪规划》
《荆州市城市防洪规划》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98年编制。

该规划确定长湖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设计。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1)防洪工程:太湖港总渠南渠堤及其相应配套建筑物(11座涵闸,1座桥梁);长湖湖堤及其相应配套建筑物(8座涵闸);西干渠及其相应配套建筑物(4座桥梁)。

(2)排涝工程:护城河疏浚
及护砌;荆襄河疏浚;荆州泵站增容(8m3/s),柳门泵站续建(3m3/s)。

3、《荆州市荆州区长湖流域综合规划》
《荆州市荆州区长湖流域综合规划》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99年编制。

该规划确定长湖设计洪水位为33.50m,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设计,远期使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1)拾河桥防洪堤加高加固工程及其相应配套建筑物(电排站3处,排灌闸5处)。

(2)长湖围堤加高加固工程及其配套建筑物(泵站6处,涵闸17处,生产桥2处)。

(3)会龙桥河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及其配套建筑物(泵站3处,涵闸5处)。

(4)夏桥河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及其配套建筑物(泵站2处,涵闸2处)。

4、《四湖流域综合规划》
《四湖流域综合规划》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编制。

该规划基本维持“1984年规划”的总体布局,进一步续建完善原有规划方案,即续建加固长湖湖堤和太湖港南堤,搞好借粮湖和彭塚湖分蓄洪区建设,加固太湖港北堤、西荆河堤和拾桥河堤,完善田北内垸排水工程。

1.1.3.2 规划实施情况简介
已实施的较大规模的防洪排涝工程措施有:
1)兴建田关泵站。

该泵站于1989年建成,设计流量220m3/s,对减免1991、1996和1997年三个大涝年份的洪涝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又启动了该泵站的更新改造工程。

2)长湖湖堤加固工程。

鉴于长湖湖堤是四湖中区的防洪屏障,1995年开始全面启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四湖排灌区长湖湖堤加固子项目,对27.859km堤段(包括原江陵段、潜江段和荆门段,剩余部分沙市段被列入日元贷款荆州市城市防洪工程加固范围)按防御50年一遇洪水位33.50m(吴淞高程,下同)、堤顶高程34.50m加1.2m防浪墙的标准加培堤身,并整修涵闸8处。

但因配套资金问题,仅对8.6km堤防进行了加高培厚,还对 3.8km堤防进行了护坡,修建了1.5km堤顶公路和0.8km防浪墙,整修涵闸5处,共投入贷款资金约1800万元。

其余建设内容尚未实施。

3)田关河扩挖加堤工程。

田关河扩挖加堤一直被列为流域性重点工程。

1991年冬实施完成了高场至田关10km河段的建设,剩余20km 河段被列入湖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四湖排灌区子项目范畴,并于1996年冬实施完成了剩余近20km河段的扩挖加堤工程。

但因资金问题,应配套兴建的田北片两座二级泵站(龙骨滩和兴隆河泵站)仅建成一座(龙骨滩泵站)。

4)荆州市城市防洪工程。

荆州市是长江流域13座国家重点防洪城市之一,2000年全面启动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荆州市城市防洪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长湖湖堤(沙市段)21.532km加固、太湖港南堤12.6km加固、西干渠整治21.2km、护城河整治9.84km、荆襄河整治1.279km、新建雷家垱泄洪闸、荆州泵站更新改造、柳门泵站续建等。

但由于配套资金不足及城区移民拆迁工作难度大等原因,上述建设内容中柳门泵站续建、护城河整治工程基本完成,雷家
垱泄洪闸、西干渠21.2km整治工程仅城区段8.0km正在实施,长湖湖堤加固工程仅修建了近10km堤顶路面,其余建设项目均未开工建设。

5)双店排洪渠工程。

该工程于1992年建成,旨在解决殷家河的排水出路,让其直接分流入长湖,减轻上西荆河下段的防洪负担,同时也可作为长湖向彭塚湖的分洪道。

6)拾桥河、龙会桥河、夏桥河、长湖围堤堤防加固工程。

拾桥河、龙会桥河、夏桥河、长湖围堤堤防及其相应配套建筑物加固工程,目前建设内容尚未实施。

1.1.4防洪标准
综合考虑长湖本身特性和保护对象的重要性,长湖防洪标准仍采用50年一遇,即“按防御50年一遇洪水,由田关泵站抽排236m3/s,开放习家口闸和高场南闸等下泄190m3/s,运用彭冢湖、借粮湖分洪,可控制长湖最高洪水位33.50m”的标准。

对超标准洪水,考虑结合引江济汉工程修筑撇洪工程来提高长湖防御能力。

城区排涝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天排至允许高程,近郊(蔬菜区)为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三天排至作物耐淹深度;郊区为20年一遇三日暴雨五天排至作物耐淹深度。

1.1.5设计洪水及调蓄演算
1.1.5.1 设计洪水
受资料和时间限制,本次设计洪水直接采用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85年编制的《四湖上区长湖流域设计洪水分析告》和1996年编制的《长湖防洪预案》中的相应成果,该成果的计算方法如下:
1、首先推求设计面暴雨。

根据长湖流域片、田北片各雨量站历年雨量资料,按照加权平均法可以求得各片设计面暴雨。

2、暴雨雨型分配。

为了准确反映四湖上区暴雨洪水特性,选择了1969年(集中型暴雨典型)、1980年(连续型暴雨典型)和1950年(与外江洪水恶劣遭遇典型)三种对防洪排涝偏于不利的典型暴雨过程,针对三种年型,分别以1天、3天、15天或30天暴雨同频率缩放或同倍比缩放。

3、推求净雨量。

净雨量推求采用暴雨径流相关法。

根据不同量级的实测暴雨洪水资料,点绘降雨量、前期影响雨量与产流量的相关关系。

4、最后推求设计洪水。

采用经验单位线法,即根据经验单位线及各典型年不同频率净雨过程,求得各典型年不同频率设计洪水过程。

设计洪水成果见表4.1-1。

表4.1-1 长湖流域设计洪水成果汇总表
33
1.1.5.2 调度规则
参照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发[1995]68号文下发的《四湖地区防洪排涝调度方案(试行)》和《长湖防洪预案》,四湖流域上区防洪工程的主要运行调度规则简述如下:
(1)田关泵站排田、排湖规则:
1)田关泵站调度本着先排田后排湖的原则。

原则上,田北来水不入长湖调蓄。

2)排田:田关闸关闭期间,当田关泵站站前水位高于31.00m时开机排水,停机水位29.50m。

3)排湖:田关闸关闭期间,当长湖水位超过31.00m,或长湖水位在30.50~31.00m且预报近3日内有大到暴雨时田关泵站开机排水,长湖水位30.50m时停机。

4)排田排湖兼顾:排田时,当田关泵站站前水位稳定在31.00m 以下,而长湖水位超过31.00m时,应及时开启刘岭闸抢排湖水;当长湖水位接近32.00m,田北片农田仍未排出时,排田排湖兼顾;当田北农田排出或站前水位下降到31.50m以下时,刘岭闸全开排湖;当长湖水位高于32.00m,低于33.00m时,为确保长湖围堤安全,以
排湖为主,当长湖水位接近33.00m时,田北片二级泵站停排。

(2)田关自排、提排转换规则
1)长湖水位在30.50~31.00m时,田关闸尽量自排;
2)长湖水位在31.00~31.50m之间,田关闸自排流量小于100m3/s 时,予以提排或在自排流量为100~125m3/s,气象预报近3日内有雨且田关泵站外江水位呈上涨趋势时,泵站开机提排;
3)长湖水位在31.50~32.20m之间,田关闸自排流量小于125m3/s 时,予以提排或在自排流量为125~150m3/s,气象预报近3日内有雨且田关泵站外江水位呈上涨趋势时,泵站开机提排;
4)长湖水位在32.20m以上,田关闸自排流量小于150m3/s时,予以提排或在自排流量为150~180m3/s,气象预报近3日内有雨且田关泵站外江水位呈上涨趋势时,泵站开机提排。

(3)其它闸站和分蓄洪区运行规则:
1)当西荆河流量超过250m3/s,高场水位接近33.00m,预报后续洪水流量更大,高场水位超过33.00m,则爆破支家闸上游西荆河右岸堤防,向彭冢湖分洪。

2)当长湖水位超过32.50m,接近33.00m,若下游洪湖水位在25.50m以下,可由习家口闸下泄50~70m3/s,田北片下泄100~120m3/s,缓解上游紧张局势。

3)当长湖水位接近33.00m,且上区持续降雨,预报将超过33.30m 时,关闭双店排洪闸。

4)当长湖水位接近33.00m,且上区持续降雨,预报将超过33.30m
时,运用长湖内垸分洪。

5)当以上措施仍不能稳定长湖水位在33.00m,预报将超过33.30m,彭冢湖分蓄洪区没有分蓄西荆河洪水时,运用借粮湖和彭冢湖分洪。

6)当以上措施仍不能稳定长湖水位在33.00m,预报将超过33.30m时,洪湖水位在26.00m以下时,可由习家口闸下泄50~70m3/s、田北片下泄100~120m3/s。

7)当以上措施仍不能保证长湖围堤安全时,由省防汛指挥部决定具体保坝措施。

1.1.5.3 调蓄演算成果
按照上述调度规则,对1969、1980、1950三个典型年四种频率的设计洪水进行调蓄演算,其成果见表4.1-2。

表4.1-2 长湖流域调蓄演算成果表
2、田北破圩为启用彭塚湖分洪区和田北片限制二级电排。

1.1.6防洪工程措施
1.1.6.1 堤防加固整治
(1)长湖湖堤加固工程
长湖湖堤雷家当至蝴蝶咀段长47.624km。

1995年世界银行贷款长湖湖堤加固子项目中对27.859km堤段(包括原江陵段、潜江段和荆门段)实施加培加固,而剩余部分沙市段则被列入日元贷款荆州市城市防洪工程加固范围。

但最终因配套资金问题,大部分建设内容尚未实施。

鉴于长湖湖堤在整个四湖流域防洪体系中的作用,其湖堤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

本次规划提出对长湖湖堤进行加固续建,具体视世行贷款长湖湖堤加固子项目和日元贷款荆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施。

(2)田关河堤防加固续建工程
田关河是四湖流域上区涝水排泄的主要通道,属于流域性工程。

1991年冬曾对高场至田关10km河段进行建设,1996年冬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曾对剩余20km河段进行建设。

现规划对全河段进行渠道疏挖整形,两岸堤防加固,单边堤顶砼路面。

主要建设内容为堤身加培、平台加高、兴建堤顶公路等。

(3)荆州城市防洪及太湖港排水工程
荆州市是长江流域13座国家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其内垸堤防按
50年一遇标准加固。

目前尚需要加高加固太湖港南堤12.6km、北堤15.67km和纪南防洪堤13.98km,堤线总长42.25km,主要建设内容为加固堤防,单边堤顶砼路面,兴建防浪墙等。

(4)拾桥河堤防加固工程
拾桥河是长湖的一条重要支流,现规划对拾桥河堤左堤16.99m,右堤19.59m进行全面达标加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身加培、局部堤段进行护坡护脚、新修堤顶公路等。

(5)龙会桥河堤防加固工程
龙会桥河流域面积190.3km2,干流流经纪南古城遗址,两岸现有堤防16.5km,但普遍不达标。

现规划对龙会桥河堤 6.67km桩号(0+000-6+670)进行适当加高培厚。

主要建设内容为堤身加高培厚。

(6)夏桥河堤防加固工程
夏桥河发源于荆门市郭家湾及荆州区纪南镇,主河流设堤防段全长7.1km,保护沿岸重要城镇。

现规划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对夏桥河堤7.1km进行加高培厚。

(7)上西荆河堤防加固工程
上西荆河流域面积314km2(未包含殷家河面积),全长43.54km,跨荆门、潜江两市,于牛马咀汇入田关河。

现规划对上西荆河36.87m 堤段进行加高培厚。

主要建设内容为堤身加高加培。

(8)后港围堤加固工程
荆门市后港镇是古长林县址,为滨湖重镇之一。

现规划对后港围堤全长5.22km进行加固,主要建设内容为围堤加高加固。

1.1.6.2 排水闸、站改造
(1)兴建雷家垱闸:兴建雷家垱闸是解决荆州城市防洪防御超标准洪水的对策之一。

现规划兴建雷家垱闸及其配套工程,确定其设计流量为40m3/s。

(2)习家口闸整治加固工程:习家口闸位于总干渠进口,四湖流域上区和中下区的主要交换通道,现规划对习家口闸进行加固处理。

(3)田关泵站更新改造:田关泵站位于田关河河尾,是长湖外排的主要泵站。

现规划对田关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4)拾桥河堤防加固配套工程:结合拾桥河堤防加固工程,配套更新改造32座涵闸和7座泵站。

(5)龙会桥河堤防加固配套工程:结合龙会桥河堤防加固工程,配套更新改造涵闸5处、小型电排站3座。

(6)夏桥河堤防加固配套工程:结合夏桥河堤防加固工程,配套更新改造建筑物4处,其中泵站2处,涵闸2处。

(7)长湖湖堤加固工程:结合长湖湖堤加固工程,配套加固加固涵闸22座,兴建防浪墙47.6km。

(8)上西荆河堤防加固工程:结合上西荆河堤防加固工程,剅闸配套维修29处、更新改造小型泵站8座。

(9)后港围堤加固工程:结合后港围堤加固工程,配套更新改造小型泵站3座。

(10)田关河堤防加固续建工程:田关河堤防加固续建工程更新
改造配套涵闸4座,泵站1座。

(11)荆州城市防洪及太湖港排水工程:荆州城市防洪及太湖港排水工程更新改造配套涵闸22座、泵站1座。

1.1.6.3 分蓄洪区建设
(1)借粮湖分洪区
借粮湖分洪区地跨荆门市和潜江市,蓄洪面积53.0km2,可分蓄洪1.2-1.4亿m3。

现规划在窑场村附近开挖1.2km分洪道,配套兴建新运河、四望湖两座退水闸,完善躲水楼台及内部交通、通信设施,隔堤加高培厚等工程措施。

(2)彭塚湖分洪区
彭塚湖分洪区位于荆门市境,计划蓄洪面积7.6km2,分蓄洪2280万m3,目前采取扒口分洪方式。

现规划配套兴建潘家湖、宋湖两座分洪闸,完善躲水楼台及内部交通、通信等配套设施。

1.1.6.4 利用引江济汉输水渠道撇洪
拾桥河撇洪工程:拾桥河集水面积1134km2,约占长湖流域汇流面积的一半以上,因此结合引江济汉工程进行很有必要。

拾桥河撇洪工程需要加高拾桥河交叉点上游两岸约13km堤段(至拾桥镇止)。

1.1.7越冬水位的调整对防洪的影响分析
根据《四湖流域综合规划》研究成果,根据综合利用要求,长湖
越冬枯水位可由30.5m调整至31.0m。

而长湖流域42年枯期最大15日、30日暴雨量,其实测最大值分别为143.3mm和169.1mm,而全年最大15日、30日暴雨量2年一遇的特征值分别为175.2mm和251.0mm,实测最大值均低于2年一遇标准。

同时,枯期外江水位(东荆河)相对较低,田关闸自排机率较大。

因此,长湖越冬水位调整至31.0m,对四湖上区防洪排涝条件基本没有影响。

1.1.8长湖控制水位
1、按时间控制长湖水位
(1)4月15日至4月30日:视天气情况逐渐将长湖水位降至30.5~30.0m,保证4月底长湖水位降至30.0m;
(2)5月1日至10月15日:长湖蓄水位应控制在30.5~31.0m;
(3)10月16日至4月14日:长湖蓄水位不超过经批准的越冬水位上限。

2、汛期引水限制规则
当长湖水位在31.00m及以上时,兴隆闸、万城闸原则上不引水,但确需引水时,应严格控制引水流量,其尾水不得进入长湖和田关河。

1.2 长湖保护范围规划
1.2.1规划原则
为避免长湖被进一步蚕食和破坏,需在湖泊现状基础上划定水域保护范围,为有效保护长湖各项功能的发挥,需划定湖泊保护范围,并以此为湖泊管理和保护的对象。

划定原则为:
1、根据湖泊发展的自然规律、历史演变过程和湖泊功能要求合理确定湖泊的空间资源和保护边界;
2、立足现状,并充分为未来保护留有余地;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规定,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以现状长湖管理范围为湖泊保护范围的基础;
4、长湖大湖、湖盆、湖洲、湖滩全部纳入保护范围,河流湖口段一定范围也纳入湖泊保护范围;
5、湖堤及护堤地,湖水出入的涵闸、泵站及其管理范围纳入保护范围;
6、无堤岸段按设计洪水位或最高洪水位下自然岸线加一定距离的保留区确定。

1.2.2长湖岸线概况
长湖是跨荆州、荆门、潜江三市的典型岗边湖,其北部水域深入岗丘,湖汊众多,湖岸曲折,多为天然湖岸;西南部水域与荆州城区、荆州的观音当、潜江的浩口镇接壤,湖岸多受大堤约束,长湖湖岸总
长约180km。

长湖库堤西起沙市区沙桥门,东至沙洋县蝴蝶咀,全长49.391km,其中45.938km属于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防洪堤西起龙会桥,东至凤凰山,全长16.5km;保护荆州古城的太湖港南堤西起南渠闸,东至沙桥门,全长12.6km;保护纪南城的太湖港北堤西起李家台,东至凤凰山,全长11.3km;此外,长湖周围还有保护桥河两岸及重点圩垸的桥河堤、后港围堤、蛟尾围堤和藻湖围堤等,堤防总长约21.87km。

长湖湖堤有21.5km堤段(沙桥门~新阳桥闸)属荆州主城区防洪保护圈的范畴,堤防外侧土地利用类型为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其他堤防外侧土地利用类型除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外,还包括水利设施用地、耕地等其他多种土地利用类型。

长湖沿岸无堤地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耕地、林地等,其中以水田居多。

长湖沿岸有古定桥、郭山、钟桥、鲁店、彭湖等19座灌溉泵站;董场、鲁当、沙桥门、新阳桥门、观音当等22座灌溉涵闸;刘岭闸、习家口、双店、董场、九店等15座排水涵闸;雷家当、董场、鲁当等7座电排泵站。

灌溉水闸等级以4、5级为主,排水水闸以3、4级为主;而长湖周围的排灌泵站以小型为主,泵站等别属于4级或5级。

1.2.3长湖保护范围界定
1、水域保护范围
长湖水域保护范围为现状水利工程设施和运行调度规则下,防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