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海宁城市总体规划
海宁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规划背景海宁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是杭嘉湖地区的重要城市。
海宁市在“十一五”期间,已基本形成“二横三纵”高速公路以及“三横九纵五连”干线公路的公路网格局,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逐年增长,2010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826万吨,货物周转量239977万吨公里;共完成客运量3015万人,客运周转量71033万人公里。
规划范围及年限直接规划区地理范围为海宁市域(共8镇4街道),间接影响区范围为海宁市周边县市,包括嘉兴市秀城区、秀洲区、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桐乡市,杭州市及西南方向,湖州市及以西方向,苏州市及以北方向,宁波市及东南方向,绍兴市及以南方向,上海市及东北方向。
特征年:2015年、2020年,以“十二五”(2011~2015年)为规划重点。
(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论1) 人口海宁市2010年末总人口为66.03万人,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总人口分别为:66.97万人、68.22万人。
2) 产业结构海宁市“十一五”末产业结构比例为4.63:61.37:34.00,预测海宁市2015年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达:3.4:58.6:38;2020年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达:3:55:42。
3) 国内生产总值海宁市201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为455亿元,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800亿元、1290亿元。
(2)交通需求预测结论1) 客运量海宁市2010年末全社会客运总量为3015万人,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全社会客运量分别为6200万人、8600万人。
2) 货运量海宁市2010年末全社会货运总量为1826万吨,预测海宁市2015及2020年末全社会货运量分别为2000万吨和2600万吨。
3) 运输方式及分担率预测海宁市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方式在2015及2020年末的方式结构及分担量如表1-1所示。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一、编制目的为适应嘉兴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嘉兴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分三个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未来滨海新城的发展;嘉兴市区——指秀城、秀洲两区所辖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编制空间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其中西侧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确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
四、城市性质嘉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市域总人口: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2020年为410-510万。
•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45-46%,城镇人口为170-180万人;2010年为55-60%,城镇人口为210-250万人;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城镇群体空间形态体现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发展,市域城镇将发展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海宁市场调研报告
海宁市场调研报告城市规模截止2022年末,海宁市总面积700。
5平方公里,现辖8个镇、4个街道、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心城区主要设有四个街道,据海宁市统计局数据,2000年海宁市城市面积为101。
3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10。
60平方公里。
2003年,经过行政区域调整,城市面积扩大到149。
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达19。
15平方公里。
2022年海宁市区建成区面积更进一步扩大到了35。
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比2000年扩大了3倍多。
3、行政区划从行政区划上来看,海宁市位于嘉兴市的南端,西与杭州余杭区交界。
海宁属嘉兴市下属县市,市区下设海州街道、硖石街道、海昌街道和马桥街道,辖黄湾镇、袁花镇、丁桥镇、斜桥镇、盐官镇、周王庙镇、长安镇和许村镇8个镇,此外,还设有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农发区和临杭经济开发区。
海州街道:海洲街道境内拥有海宁市行政、体育、文化中心,街道辖区内商贸繁荣,海宁中国皮革城、缔艺家家居广场坐落其中,未来还是以行政、文化、商贸为主。
硖石街道:已形成“西山路两侧文化旅游休闲区、工人路一带的商贸购物区、中心菜场为核心的食品销售区〞和“人民路服饰一条街、紫阳路娱乐一条街、仓基河饮食一条街〞的“三区三街〞的三产主战场,主要以效劳业为主。
海昌街道:主要作为城市工业功能区块、是省级经济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的所在地、海宁的北大门。
形成以袜业、纺织、皮革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
马桥街道: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经编制造工业基地。
此外马桥街道种养业兴旺,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日本鳖养殖地和浙北重要的种禽养殖基地。
未来主要以开展轻工业和养殖业为主。
黄湾镇:根本形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
袁花镇:以太阳能、轻纺针织、电珠灯泡、新型建材等四大工业产业为主导,太阳能热水器制造迅猛开展,成为继山东济南、江苏常州后的国内三大制造基地之一。
丁桥镇:全镇形成了以彩印、塑胶、经编、电光源、建筑安装等为主的多元化经济格局。
浙江省海宁市临杭新区龙渡湖区域规划及景观设计
“ 色水乡生态绿心 ”:完菩的水 际生态 特 统.成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支持基石: “ 水岸
闲 文 化 核 心 ” :形 成 丰 富 商 业休 闲 场 所 ,
分推动水岸休闲文化的发展 ; 城市标志” 通过与水岸生态环境融合是特色开敞空问的 造,形成城市标志 ,带动周边区域城市发展
生 态 环境 进 一 步 优 化 : “ 务旅 游 目的 地 ” : 商
造、水系的整理 等手法 .营建出极具地域 特
综合各方面因素 .形成了台理的规划布 色景观环境 。以湖 湾为中心的滨湖界 面,设 33 态公 园区 生
局,即:
计 了 观 景 平 台 , 水 雾 石 雕 , 游 船 码 头 , 浮
生 态 公 园 区 位 于 湖 区 北 ,东 , 南 面 , 沿 水 岸 生 态 腹 地 。 是 以 容 纳 市 民休 闲 、娱 乐 、 观 光 等 活 动 的 场 所 为 主 的 开 放 生 态 公 园 区
总 体 层 次 : 总 体 规 划 范 围 形 成 一 桉 两 区 桥 .水 中观景 台,湖中灯柱 ,休闲大 台阶, 的 规 划 格 局 — — 蓝 色 生 态 核 心 ( 区) 和 商 以其烘托湖岸,滨水的商业休闲气氛 湖 业 办 公 区、 居 住 区 3 不 同 的 规划 功 能 区 。 个
域。此区 空间形态以北广场、南广场 ,东广 场形成空 间节 点,连续的栈道、平 台连 接节
湖区层次:形成三轴四区的布局结构—— 3 2滨湖 居住 区 三轴:沿主要的湖区人口节点广场引出3 条景 观轴线,构建城市通向湖滨的轴线 ,以控制场 地的空间结构。四区:滨湖商业 医、滨湖居住
区 、生 态 公 园区 、文 化 展 示 区4 个功 能 分 区 。
从城市整体 用地布局出发 .滨湖居住 区 点 ,构 成 总 体 空 间 开 敞 、 通 透 .节 点 层 次 区 位 于 湖 区 西 北 角 .方 案 设 置
2022海宁拆迁规划方案 (3)
2022海宁拆迁规划方案背景海宁是浙江省嘉兴市下辖县级市,总面积约为125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0万人。
随着海宁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然而,城市建设的加速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城市拆迁和安置问题。
因此,海宁市政府启动了拆迁规划方案,旨在解决城市拆迁和安置问题,保障市民的基本权益。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2022年海宁市的拆迁规划方案,包括方案目的、实施部门、拆迁范围、拆迁对象、安置方式以及后续考虑等内容,以期使市民更加了解拆迁规划方案,减少拆迁过程中的不知情和误解。
实施部门根据相关部门协调,在2022年海宁市的拆迁规划方案中,实施部门主要由市与区两级政府所属的城建委、教育局、环保局、卫计委、公安局、消防支队、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房产中心等部门组成。
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工作,确保拆迁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拆迁范围海宁市的拆迁范围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城郊和郊区,以老旧住宅、危旧房屋、工厂、商场、市场、公共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设施为主要拆迁目标。
通过拆迁范围的划定,将重点加强对市民安全的保障和城市改造的推进。
拆迁对象初步计划拆迁对象为居住在老旧住宅、危旧房屋、工厂、商场、市场、公共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设施等拆迁范围内的居民和企业。
同时,政府将在拆迁依据中,注明符合条件的市民和企业的拆迁索赔和补偿标准。
安置方式拆迁对象在拆迁之后,将给予相应补偿并积极安排安置。
集中安置,将对符合条件的拆迁对象提供适宜的居住场所和商业场所,并医疗、教育、文化和安保等配套服务;分散安置,将对某些符合条件的拆迁对象提供相应补贴,使其自主解决住房问题。
后续考虑在拆迁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会开展补偿和安置的民意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对政府拆迁和安置工作的满意度,对于曾经或正在拆迁安置的市民,将会进行跟踪访问,及时了解并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保障其基本权益。
同时,将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和市场化经济建设,让市民拥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海宁百里钱塘发展规划
人文资源
观潮习俗 : 观潮习俗包括传统观潮节及“一 民间传说:海宁潮亦孕育了丰富的民间传说, 潮三看”观潮游。传统观潮节历史悠久,经 构成了海潮的民间文化部分。包括伍子胥屈 过历代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年 80万人次的观 死投尸钱塘江化为潮神;镇海塔上伍子胥检 潮规模。在海宁观潮素有“一潮三看”之说, 阅一线潮;治龙王及龙女偷神鞭等, 历代形 即大缺口看“碰头潮”、盐官景区看“一线 成的民间传说以口述笔录流传下来,表达了 潮”及老盐仓看“回头潮”。围绕潮文化的 普通百姓对海宁潮的情结。 展示及欣赏等功能为核心,构筑了一条以 “知潮、观潮、评潮、潮艺术、潮崇拜”为 主要内容的沿江百里观潮走廊。
潮诗文佳作: 海宁潮以其巨大的审美价值激 起无数文人墨客和社会名流的文学创作灵感, 历史古迹遗存:悠久的海潮史为盐官留下了众 包括白居易、李白、苏东坡等留下了千余首 多与海宁潮相关的历史古迹。 最为著名的莫 咏潮诗篇, 清代乾隆皇帝, 六下江南中曾四 过于和万里长城及京杭运河并称的钱江古海塘, 次到盐官观赏海宁潮, 赋诗10余首。孙中山、 另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占鳌塔、清代海神庙、 毛泽东等曾观潮并留下诗文,这些观潮诗文 民国天风海涛亭、中山亭,这些是潮文化的建 构成了潮文化艺术宝库。 筑表现方式。
项目规划范围西起老盐仓农发大道,东至丁桥污水处理厂西侧,南至钱塘江海塘,北至新 塘河以北400米左右区域,重要节点向外拓展,东西长约23.8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1.9平 方公里。
海
宁
市
钱
塘
江
上位规划
海宁市总体规划
海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
相关规划
盐官古城城镇总体规划 丁桥镇城镇总体规划 连杭经济区总体规划
自然资源
jl设计说明
1用地现状及分析1.1 区位分析和现状分析杭州湾尖山高尔夫度假营地位于浙江海宁市,坐落在钱塘江畔,尖山脚下。
三面滨水,周边环境即是杭州湾尖山高尔夫球场。
地势较平坦,景观设计部分占地面积24374.12m2。
浙江海宁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缘,钱塘江北岸,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较丰,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1.2 社会人文分析浙江省海宁市位于钱塘江入海口北岸,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皮衣之都”之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天下奇观“海宁潮”,名胜古迹亦众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三大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灯文化。
1.3 规划愿景尽可能保护自然景色, 加强现有区内特色, 使新的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 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景观系统, 使各类建筑和游憩设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将生态休闲度假区与高尔夫旅游相结合, 以旅游景点、风味餐饮、娱乐表演、特色购物等为衍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使高尔夫球场成为游客欣赏的风景, 也可以增进地区间人员流动, 随之带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
2 规划依据(1)国家《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2)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1999年3月〕;〔1998(3)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业1998—2003年发展规划及2004—2010年发展纲要》。
年7月〕;(4)《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5)《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1990年2月20日国家旅游局令第1号);(6)海宁市区绿地系统规划(7)海宁市城市总体规划(8)其他有关度假建设的法规和关于风景区开发建设的设想和意见。
3 总体框架3.1 规划设计原则3.1.1强调充分利用自然形成生态特性;自然景观的种类、数量和容量均有限度,而人们欲求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又是无限发展的,随着人口增多,其人均占有量将愈加稀缺,因而必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动态平衡、持续利用。
海宁城市总体规划
海宁城市总体规划概述海宁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毗邻上海和杭州。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海宁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城市,海宁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
发展目标海宁的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促进海宁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吸引投资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海宁的经济实力。
2.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海宁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宁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状况,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4.文化建设:注重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
创建符合海宁特色的文化景点和艺术中心,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5.社会服务提升: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教育、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6.地理空间整合:优化海宁的地理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规划内容区域划分海宁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市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中心城区:作为海宁的核心,中心城区将注重功能布局的合理规划,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中心。
2.经济开发区: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产业发展,规划了经济开发区,专门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3.文化旅游区: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规划了文化旅游区,打造具有海宁特色的文化景点和旅游目的地。
4.居住区:为了解决人口的居住需求,规划了多个居住区,提供不同档次和类型的住房,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5.农村发展区:注重农村的发展,规划了农村发展区,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海宁的城市总体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交通建设:改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规划新的道路和桥梁,提升公共交通设施的配套水平。
2.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供水和排水设施建设,确保市民的水资源供应和排水系统的畅通。
海宁运河公园规划方案
海宁运河公园规划方案一、项目简介海宁运河公园是位于中国浙江海宁市的一座综合性公园,总占地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
公园位于运河沿岸,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运河资源,规划建设海宁运河公园,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和生态环境。
本文档将介绍海宁运河公园规划方案,包括公园设计理念、功能区规划、景观设计、设施设备等内容。
二、设计理念海宁运河公园的设计理念是融合自然与人文,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教育和环保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园。
同时,通过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规划和保护运河资源,将运河作为公园的核心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
同时,通过丰富的植被和景观设计,使公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
三、功能区规划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海宁运河公园划分为以下功能区:1. 水上活动区水上活动区位于公园的核心位置,包括游艇码头、划船区、喷泉和人工湖等。
游客可以租赁游艇或划船,体验运河水上活动的乐趣。
2. 儿童乐园儿童乐园是为孩子们设计的区域,包括游乐设施、儿童水池和亲子活动区。
这里提供安全、有趣的游乐环境,让孩子们度过快乐的时光。
3. 休闲区休闲区是供居民和游客放松休闲的地方,包括花坛、草坪和休闲长廊等。
人们可以散步、阅读、举办文化活动等,享受宁静的时光。
健身区设有各种运动设施,如篮球场、网球场、健身器材等。
这里提供多样化的健身活动,满足居民的运动需求。
5.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展示运河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里有湿地生态区、观鸟点等,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植物和鸟类。
四、景观设计为了营造宜人的环境,海宁运河公园进行了精心的景观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植被景观公园内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如樱花、海棠、荷花等。
不同季节的花卉景观交替出现,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色。
2. 石景景观在公园中设置了石景景观,如人工瀑布、假山等。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宁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到期土地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宁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到期土地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9.29•【字号】海政办发〔2018〕162号•【施行日期】2018.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宁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到期土地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海政办发〔2018〕162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海宁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到期土地处置管理办法》已经十五届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9月29日海宁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到期土地处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土地到期管理,规范到期土地续期和处置行为,促进土地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出让(租赁)到期土地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租赁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年限届满的土地。
第三条住宅类出让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自动续期;非住宅类出让(租赁)土地使用权期限将届满或已届满的,根据出让(租赁)合同约定或本办法规定处置。
第四条到期土地使用权人申请继续使用土地,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符合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二)未改变土地用途;(三)未列入政府征收公告或未纳入“低散乱”整治计划;(四)权属无争议,取得不动产权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下同);(五)无查封等限制权利的情形;(六)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取得规划主管部门意见后续办;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镇总体规划的,经镇街同意后允许办理短期租赁;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由镇街(管委会)负责列入“低散乱”整治计划并限期腾退。
宁波东部新城开发规划方案
宁波东部新城开发规划方案简介宁波东部新城是宁波市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它位于宁波市东北部,紧邻嘉兴市海宁市和嘉善县,总规划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在2035年之前,宁波东部新城将成为一个集生态、智能、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城市。
本文将介绍宁波东部新城的开发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生态保护等方面。
城市功能宁波东部新城将发展出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包括居住、商业、旅游、教育等。
其中,居住功能将占据很大的比例,居住规模将达到140万人。
商业用地将落实为城市中心商务区、特色商街、购物中心以及超市等城市商业设施,这些设施将为居民提供所有方面的服务。
城市将朝着人性化、智能化、舒适化方向发展。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将成为宁波东部新城开发的重点。
新城将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打造现代化的产业集群,涵盖高技术、绿色、智能化等领域。
新城将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为新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知识支持。
新城还将发展以知识城、生态城、文创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同时注重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和扶持。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建设将是宁波东部新城的重中之重。
新城将建立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基础设施,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
其中,城际轨道S10号线、S11号线连接上海与杭州,新城区域内设置高铁、城际轨道、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并配套建设10万辆公共自行车,也推广离线式BRT、共享汽车等新型交通,使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快速。
同时,新城区将注重加强现有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维护,确保不同交通之间的无缝连接。
生态保护新城将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城市生态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会采用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技术和材料。
中心城区和各个片区的绿地将有所增加,形成一个生态环境宜人的宜居城区。
新城将加强对土地、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构建起自然保护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新城将鼓励居民文化,提倡居民绿色、低碳、可持续生活方式。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
域资源要素优化配臵,城乡资源、陆海资源的高效流动,各 主体利益和谐统一,形成市县联动、以城带乡、陆海互济的 良好格局。
美丽新江南战略:按照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建设要 求,合理布局城镇、生态、农业空间,重点推进水、大气、 土壤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建设,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的生态经 济体系、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 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 系。
5
路、沪杭城际铁路、杭州-海宁城际铁路、杭州-桐乡-嘉兴 城际铁路。
文化旅游协调:在嘉兴临杭地区与杭州东部地区组织 “乌镇-盐官(海宁潮)-超山-丁山湖-塘栖古镇-京杭大运 河”旅游环线,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3、嘉兴-苏州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协调:加强嘉兴北部湿地的生态保护,促进与 苏州的区域协调,控制湿地区周边城镇用地规模,提高产业 准入门槛。保护嘉善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源地水质。 基础设施协调:强化 524 国道嘉兴段与 227 省道苏州段 衔接。规划通苏嘉城际铁路,线形利用通嘉甬高速廊道向南, 并入沪杭高铁廊道进入嘉兴南站。 文化旅游协调:结合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资源,打造区 域古镇旅游品牌。
第二章 城市发展展目标与各类 规划指标。 以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为总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推进 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 略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分工体系,加快建设浙江省全 面接轨上海示范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和江南 水乡典范城市。 2、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趋势,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 战略,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创新创业主体,全面构建创新环境,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发展 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以产业的制高点来培育和打造新的 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与沪杭同城战略:抓住上海大都市区及杭州都市区建设 等机遇,以基础设施对接互联、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区域要 素自由流通、基本公共服务互通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为 导向,主动融入沪杭,争取规划共编、机制共建、改革共推, 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切实提高对内对 外开放水平。 区域统筹发展战略:以市县域统筹、城乡统筹和陆海统 筹为导向,按照县域经济转向都市区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市
海宁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协调海宁市域的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统筹各种资源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特编制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遵循的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妥善协调海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合理配置海宁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人口、土地、环境等发展要素,努力提升城市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管理能力,不断推动海宁和谐社会的构建。
规划将坚持统筹兼顾、城乡和谐发展的原则,坚持有限目标、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坚持近远结合、增强协调作用的原则。
第 3 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他有关城市规划技术规范。
(5)已批准相关规划。
第 4 条规划基期为2004年,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2050年。
第 5 条规划层次与任务本次规划层次包括市域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市域空间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海宁市域,主要任务是确定海宁市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及行动计划,为市域内的城镇、乡村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重点是协调区域关系,合理确定海宁市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明确市域空间土地利用、城镇和产业布局;统筹安排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确市域功能区划与空间管制,提出分类指导要求。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为海宁市区的行政范围,面积143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是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明确用地功能和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对公共设施、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
海宁潮涌路拓宽方案
海宁潮涌路拓宽方案前言海宁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道路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
特别是潮涌路,作为该市的主干道之一,道路车流量巨大,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还给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海宁市决定对潮涌路进行拓宽改造。
一、拓宽原因1.1 交通压力大由于海宁市的快速发展,潮涌路承载了大量的汽车和行人流量,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道路上的车辆拥塞情况十分严重,这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1.2 交通事故频发道路拥堵不仅给市民带来不便,也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
由于潮涌路车流量大,交通流动性差,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1.3 城市形象提升需求海宁市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需要具备良好的城市形象。
而道路交通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拓宽潮涌路,能够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
二、拓宽方案2.1 增加道路宽度拓宽潮涌路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增加道路宽度。
通过拆除两侧建筑物,扩大道路面积,增加车道数量,能够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
2.2 增设人行道除了增加车道数量,还应考虑到行人的出行需求。
因此,在拓宽潮涌路的同时,还应增设人行道,为行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通行条件。
2.3 增加交通设施在拓宽潮涌路的同时,还应增加交通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行人通行的安全性。
2.4 建立公共停车场随着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停车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在拓宽潮涌路的同时,还应建立公共停车场,为市民提供充足的停车空间,减少停车难题。
三、实施计划3.1 规划设计阶段在实施拓宽方案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
包括道路拓宽的具体方案、交通设施的布局、人行道的设计等。
还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确保拓宽改造后与周边建筑物的协调。
3.2 施工阶段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需要进入施工阶段。
海宁以后的发展趋势
海宁以后的发展趋势海宁市是浙江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杭嘉湖平原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化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宁市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海宁市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海宁市将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公共设施等,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另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其次,海宁市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作为中国皮革之乡和中国针织之都,海宁市拥有丰富的皮革和纺织产业资源。
未来,海宁市将继续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拓展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科技创新等产业集群,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再次,海宁市将进一步推进城市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海宁市将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城市智能化、绿色化和数字化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此外,海宁市将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海宁市将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规模,促进产业国际化和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致力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发展格局。
最后,海宁市将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海宁市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推进城市景观和绿化建设,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整体形象,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海宁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将紧紧围绕制定“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智慧城市、文化旅游名城”四大发展目标,不断推进城市创新化、国际化、生态化和智慧化进程,努力打造开放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海宁尖山新区中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05
1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东南工业区位于尖山新区最东部,是在已建高点沙发工业园基础上形成的。规划区块 北侧紧邻沙发工业园区,东西向的杭州湾大道是东部工业区块与尖山新区内部联系、以及对外联系 的主要道路,区位较好。东部高点沙发工业园的建设以及中部工业区块的规划编制,为东南工业区 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规划下一步结合新区中心区的建设以及高点沙发工业园的建设启动 东南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在此规划背景下,海宁市尖山新区管理委员委托我院编制本次东南工业区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稿于 2007 年 6 月由海宁市规划建设局批复实施。该项目实施两年来,严格按 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但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内容与相关政 策要求、国家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等不符,需要进行修编。依据《关于要求对<海宁市尖山新区中部工 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宁市尖山新区东南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的主要意见》,本规划主要进行了如下修改:
中部工业区块位于本次规划区块西侧,与东南工业区相隔六平申线。中部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提出,以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根据其产业特性,以科技生产环境的营造作为重点,强调生产机能的完善与 货物流线的顺畅,陆运与水运的延伸与结合,加上不同性质空间机能的定义与近远期发展的整体规划。生产环境将成为该区具有特 色的环境要素。中部工业区块作为尖山新区启动工业区,对于整个新区的持续开发具有示范作用,其发展深切影响尖山新区的机能 整合成效。中部工业区按照产业划分,自西向东依次是软件企业组团、电子信息组团、仪器仪表组团、汽车及零部件组团。考虑其 产业分布,东南工业区在产业选择与分布上应结合中部产业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协调海宁市域的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统筹各种资源合理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特编制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遵循的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妥善协调海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合理配置海宁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人口、土地、环境等发展要素,努力提升城市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管理能力,不断推动海宁和谐社会的构建。
规划将坚持统筹兼顾、城乡和谐发展的原则,坚持有限目标、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坚持近远结合、增强协调作用的原则。
第 3 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他有关城市规划技术规范。
(5)已批准相关规划。
第 4 条规划基期为2004年,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2050年。
第 5 条规划层次与任务本次规划层次包括市域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市域空间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海宁市域,主要任务是确定海宁市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及行动计划,为市域内的城镇、乡村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重点是协调区域关系,合理确定海宁市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明确市域空间土地利用、城镇和产业布局;统筹安排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确市域功能区划与空间管制,提出分类指导要求。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为海宁市区的行政范围,面积143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是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明确用地功能和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对公共设施、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
第 6 条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海宁市的全部行政区范围,面积约744.8平方公里(含尖山围垦填海范围)。
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 7 条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制定《海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在《海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中以下划线标出。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 8 条本规划由海宁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定位与发展目标第 9 条城市性质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观潮旅游文化胜地,钱塘江北岸宜居城市。
第 10 条海宁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现代工贸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和宜居创业新市。
第 11 条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到 201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3.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末,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
2010—2020年之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2020年生产总值总量达8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00美元左右。
第 12 条社会发展目标(1)到2010年市域人口控制在110万人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68% 左右;2020年控制在135万人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
(2)国民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特别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建立城乡平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0年完成市、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级社会文化体育设施网络的建设。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规划期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3人。
到2020年末,社会保障覆盖率超过95%。
(3)城乡居民收入保持每年8%以上的增长率。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在2010年以前降到35%以下;到2020年降到30%以下。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实现城乡公交设施与市政设施一体化。
到2020年主要城镇社区和中心村社区自来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达到100%。
第 13 条环境发展目标(1)建设生态城市,争取在2010年以前主要经济、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指标基本达到或接近国家生态城市目标。
到2020年,实现95%以上工业企业进园,工业废水废物集中收集、处理率分别达98%和95%以上,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超过50%。
(2)规划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5%,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干流水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的标准;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II级标准。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6分贝,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3)城镇绿化覆盖率2010年达到32%目标,2020年达到40%。
第三章发展战略第 14 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接轨杭州,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1)积极加强与上海市的协作和联系,全力支持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2)加强与杭州市的协作与联系,配合杭州东扩战略,协调好许村与临平地区、盐仓与下沙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加强与桐乡、嘉兴等城市间的协作,统一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协调产业和城镇布局,做到资源互补、信息互通、基础设施共享,共同建设沪杭高速沿线制造业发展带。
第 15 条实施产业提升战略,提高产业层次,壮大产业集群。
(1)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形成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层次,加强技术创新,逐步改变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并逐步引导企业向城镇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集聚。
(3)继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城市、小城镇建立中小企业的孕育、成长的基地。
第 16 条实施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保持水网格局,保护滨江观潮旅游资源。
(1)积极改进工业生产模式,倡导“生产清洁化,环境无害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减少以至消除工业污染;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减少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影响;协调好城市用地布局与农用地的关系,切实保护耕地。
(2)保护农村地区的现有水网体系,突出水乡特色,保证公共绿地、环境绿地、生产绿地,确保城市之间的开放空间不被侵蚀,保障市域环境的“绿色容量”。
(3)加强对各类旅游资源、文化遗产、河道、堤岸和文物古迹的保护,特别要保护好滨江地带的生态环境。
第 17 条合理安排产业布局,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发展空间。
(1)根据市域地理结构特征和产业布局基础,构建条带式布局的产业发展带,由北而南分别为:城市发展带,为城市和城镇的重点发展地区以及二、三产业的主要发展地区;滨江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带,包括钱塘江沿岸的生态保护走廊和沿江农业区,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地区。
(2)按照全市一盘棋、统筹城乡和分区而治的发展思路,规划有集中有分散的空间形态;构建城乡融合的社区服务网络、交通网络、市政公用设施网络和生态网络。
第 18 条实施城乡统筹战略,推进城市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加快城市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加强农村地区的各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供水、供气、通信、供电的城乡一体化。
(3)调整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布局,重点改善第二产业的布局模式,引导工业向城镇工业功能区集中;改善农村居民点的布局,选择发展基础好的村庄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4)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广覆盖、多层次、多渠道的“大社保”体系。
第二部分市域总体规划第一章空间布局与城乡统筹第一节空间布局第 19 条市域土地利用目标:到2020年海宁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93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5.91%;非建设用地面积为551.8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74.09%。
2020年以后建设备用地面积为53平方公里。
第 20 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建设用地达到19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农村建设用地约35平方公里,人均农村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内。
此外,独立工矿用地为8平方公里,交通用地为28平方公里,水利设施用地为2平方公里。
第 21 条中心城区城市规模2010年海宁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按100平方米控制。
2020年海宁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5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按100平方米控制。
第 22 条市域空间总体格局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域,呈现三条水平带状空间分布。
其一,北部城镇发展带,主要指东西大道以北的区域,是城市、城镇发展的密集区域,以发展工业为主。
其二,中部生态缓冲带,指东西大道与杭浦高速公路之间的区域,以发展农业为主。
其三,南部滨江生态旅游带,指杭浦高速公路至钱塘江北岸之间的区域,以发展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
第 23 条积极促进城镇集中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按照“资源共享,生态优先;城乡兼顾,择优集中”的原则,构筑“两核四区一带”网络型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
第 24 条双核在市域范围内培育一主一副两个发展极核。
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同时建设长安市域副中心,形成覆盖全市域的服务体系。
第 25 条四区实施非均衡的分区发展策略,将全市划分为4大片区。
分别是:东部中心城片区、西部临杭片区、中部城镇片区、东南部生态片区。
其中东部为城市集中发展区域、西部为城镇均衡发展区域、中部为城镇分散发展区域、东南部为生态保护区域。
(1)东部中心城片区——集中发展该区包括中心城区和丁桥镇,是城市集中发展地区。
目标是建设杭州湾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工业经济发达、文化品质高、城市景观丰富的现代化城市。
中心城区周边地区为农业开敞地带和建设控制地区,工业向中心城区集中,郊区主要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
到2020年区内总人口约60万,其中城镇人口58万人。
(2)西部临杭片区——均衡发展该片区由许村、长安和盐仓新区组团构成。
该片区是海宁市接受杭州市辐射的主要区域,可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工业和房地产业。
形成以长安为中心的组合型城市片区,各组团相对均衡发展,功能各有侧重。
许村组团和盐仓新区以发展工业、居住为主,长安组团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同时要加强在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杭州市进行协调和衔接。
各城市组团之间预留永久隔离带,交通依靠市域主干公路联系。
片区总人口约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5.5万人。
(3)中部小城镇片区——分散发展该片区是由周王庙、盐官、斜桥三镇组成的中部生态开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