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2005广东】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一万多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迷。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万能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人为时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可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结合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接力赛跑。这些信号从鼻腔力=里进入颅内,最后被传入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被翻译成特定的信号,即被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可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也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
当阿可塞尔和巴克在构建嗅觉理论通路理论时,他们发现嗅觉受体属于G 蛋白受体家族。蒙在嗅觉系统这个谜团上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一角。
作为优秀的科学家,阿可塞尔并没有在这里停下脚步,他们将嗅觉系统的研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尤其是侧重基因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能够识别众多气味分子,其自身必有多种能识别这些气味分子的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并且还存在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家族。
阿可塞尔和巴克这种创造性的研究,为他们20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奠定了基础。
1.下列对阿可塞尔和巴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气味分子在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作用下,从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
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的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D.转化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皮层某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号。
2.下列对文中嗅觉研究成果的承接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发现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后,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气味的识别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B.在嗅觉通路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 蛋白信号通路。
C.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后,科学家发现了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通路。
D.在得知G蛋白可能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后,科学家即确认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
B.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可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说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
C.人类能够识别约一万多种气味,按照阿可塞尔户阿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一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
D.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进展。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注]①涴(wò):沾污。
4.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讯:审问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给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民所失,悉奏除之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秦伯说,与郑人盟
C.坐客莫有知者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言之,貌若甚戚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
百。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译文:
(2)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译文:
(3)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9.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5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4题
(一)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浣女、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