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的诞生与确立
比较文学创建于19C末的欧洲,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段。作为一门正式地学科建立之前,即史前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历史一下述三个标志为开端:
1、逐渐形成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学术团体,创办学科杂志;
3、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史前史和学科史之间的实际性的区别在于:在史前史阶段,研究者的比较意识是自发的,其比较多半是零散的、肤浅的,并没有理论和方法的自觉;学科建立之后,研究者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目的明确的、系统的研究了。
一、史前史
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接受了亚里士多德模仿自然的理论的同时,强调罗马作家要模仿古希腊人。许多罗马作家也确实这样在各个方面师法希腊作家。最典型的例子即是大诗人维吉尔对荷马的模仿。(维吉尔《阿涅阿斯记》,是对希腊《伊里亚特》和《奥德修记》的模仿)生活在罗马时代的希腊传记家普卢塔克,写过一本《希腊罗马名人传》,搜集了50位希腊、罗马名人的生平传记,除四章独立外,其余46位两两对照,排成23对。如马其顿亚历山大和罗马名将凯撒。虽然作者原意在于进行道德说教、劝世警示,但全书比较的框架是分明的,也是独特的。
中世纪的欧洲处在基督教全面控制下,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文字(拉丁文),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同一性大于差异性。当时文人学者一般把欧洲看做一个统一的拉丁化世界,但也有学者意识到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意大利诗人拉丁在《论俗语》中,就按方言的不同把欧洲文学分成北、南、东三个部分,并把南部的意大利俗语文学、普罗旺斯俗语文学、西班牙俗语文学加以对照。
文艺复兴时期,遍及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各族文化的相互借鉴、启发,许多作家都是在对中世纪文学和古典文学比较的基础上继承古代传统的。Eg.贝洛于1687年在法国学士院宣读的诗《路易十四时代》就把路易十四时代和罗马奥古时代的“黄金时代”做了比较。在随后的《古今对比》中,他将当时的作家与古代的作家做了比较,以期说服以布瓦洛为首的保守派,说明今人比古人强。(17C法国的古今之争)
18C的启蒙运动,像文艺复兴一样,也是一场遍及欧洲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欧洲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法国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已经问世,便不胫而走,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为各国人民传颂。此外,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影响也进一步扩大,莎士比亚的歌作开始被翻译介绍给法、德、意、俄诸国,占据了异国的舞台。英国小说家理查逊受到了狄德罗的高度赞赏,其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对卢梭的《新爱洛伊斯》有巨大影响,并通过他影响了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体裁和结构上留下了模仿这种书信体的明显痕迹。启蒙思想家们不仅在欧洲范围内为自己的理论寻求支持,而且也对东方哲学、文化产生了兴趣。在这一时期,中、印、阿拉伯的文化传入了欧洲,开始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萌芽。有些学者提出的看法,对下一世纪比较文学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做一些简评。
1、伏尔泰:
他是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也是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他在《论史诗》和其他著作中,首先提出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他还讨论了荷马、维吉尔、塔索、弥尔顿等重要的史诗诗人,希望通过对不同时代/民族/风格的诗人的比较研究,探寻“共同的法则”,发展共同的鉴赏趣味,同时又维持并增强不同民族的独特个性。另外lingw,伏尔泰还对东方文学感兴趣,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他将其与欧洲同类剧本作对比,认为中国杂剧更富于美好的理性,并按照自己的启蒙原则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可见,伏尔泰不愧为比较文学的始祖之一。
2、莱辛
德国莱辛也对比较文学的诞生做出了贡献。他的《汉堡剧评》是用比较的方法讨论欧洲戏剧的一部杰作。其中,他比较了亚里士多德和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认为德国戏剧家应该师法莎士比亚,向这位伟大的英国剧作家学习,把他的现实主义戏剧思想发扬光大,德国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民族戏剧。莱辛还比较了《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和伏尔泰五幕悲剧《塞密拉密斯》中的鬼魂,启示了后来所谓的平行研究。更为可贵的是,莱辛还探索了文学和艺术的关系这样跨学科的问题,通过诗与画的比较为比较文学中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树立了榜样。
3、歌德
歌德对比较文学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他在同艾克曼的谈话中就做了许多具体的比较研究。他曾读到一部中国传奇《好逑传》,认为“中国人在思想上、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
国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更重要的是,他由此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表达了各民族互相接近、交流的愿望,憧憬有朝一日各民族文学会结合为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世界文学”的观念对早期比较文学的萌芽具有启示作用。
另外,施莱格尔兄弟和斯达尔夫人同样以自己深刻的文学观和比较的方法推动了比较文学的建立,不再赘述。到了19C中叶以后,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产生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学科史
A.(法国学派阶段)
比较文学首先在19C末期的欧洲兴起,然后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区。其诞生的标志是:
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P18
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4、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与工具书的出现。(戴克斯特和贝茨)
由此可见,19C末的欧洲,到处绽开比较文学的新花,但它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支持和理解,常受到误解和冷落,只有在法国,得到扶植并开始走向兴旺。于是,在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法国成了它的中心,法国学者对它的兴起与确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布吕纳介
他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学者。他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了文学史研究,力图运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国际间的文学联系,主张跨民族的文学研究。他的学生戴克斯特和贝茨,也是法国比较文学的诞生期两位重要的学者。
2、巴尔登斯伯格
他堪称法国学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从小就熟悉了德、法两种语言和文化。他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实践,着重研究法国文学中的外国影响。他主张严格的实证方法,主张言必有据,反对牵强附会,治学非常严谨。其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了当时法国学术界。法国比较文学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特色,并取得了国际学术界的承认,后来才有了“法国学派”的称谓。
3、梵第根
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释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法国学派的宗师,他的名字永远与他那本《比较文学论》联系在一起,这本书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和成果做了系统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