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课件
580万字,是原书的10倍。是目前材料最详尽,
最便于阅读的《史记》注本。
16
(四)司马迁的其它作品
今存《悲士不遇赋》是晚年的作品, 是一
篇骚体赋, 抒发作者受腐刑的悲愤的心情。另有
散文《报任安书》, 是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 司
马迁主要在信中叙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 抒发心
中的痛苦, 以及受辱而坚韧不屈的顽强意志, 司马
司马迁和《史记》
1
壹 司马迁的生平 贰 《史记》的思想内容 叁 《史记》的艺术成就 肆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2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著述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约 前87),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今陕 西韩城。汉代京畿 地区分为三部分: 京兆尹、左冯翊、 右扶风,各相当于 一个郡)人。
14
(二)、《史记》的名称及其流传 史记,司马迁原名为《太史公书》——后变为《太史公 记》——再变为《太史记》——《史记》,时为魏晋之间。 史记在司马迁生前并未公布于世。到汉武帝,昭帝、宣帝 他的外孙杨恽公布此书,才得以流传,但流传不久,就缺了十 篇,(景帝纪、武帝纪等)。后来褚少孙补足其中的四篇,都
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原为
单行本,北宋时会编在一起。
2、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对史记的考察、校
订,花二十年时间而成,或云可为《史记》第
四家注。
3、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资料
丰富,是《史记》三家注后最好《史记》注释。
4.韩兆琦《史记笺证》。韩先生批阅十三年
撰成此书。吸收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全书
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封了海西侯。) 汉武帝给司马迁治罪其它原因: “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 帝怒削而去之,后坐李陵降匈奴,下迁蚕室。有怨言(可能指的是《报任安书》), 下狱死。”(引自卫宏《汉书旧仪注》。司马迁的死,两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刘向、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杜甫ppt课件
• 杜甫创造了一种顿挫、沉郁的美学。 • 杜甫的诗歌是一种危机的诗学。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 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 李白》)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 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醉 时歌》)
诗史的精神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於诗,推 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 史”。
——孟棨《本事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诗史是抗议精神,是批判精神、 是良史精神。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文天祥《正 气歌》)
咏怀古迹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 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 李白》)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 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醉 时歌》)
诗史的精神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於诗,推 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 史”。
——孟棨《本事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诗史是抗议精神,是批判精神、 是良史精神。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文天祥《正 气歌》)
咏怀古迹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351P)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 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古代 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汉乐府
汉乐府原指汉代采诗 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 汉代的乐府诗。《汉书· 艺 文志》载:“自孝武立乐 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 赵之讴,秦、楚之风,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 可观风俗,知薄厚云。”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 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 后人称为乐府诗。
《易经·归妹》: 女承筐,无实;士刲(kui)羊,无血。 《易经·中孚·六三中》: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44
原始歌谣——原始时期的民歌、民谣,是 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 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 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 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 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 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 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 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41
4、我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哪几类内 容?这些神话故事主要保存在哪 几部古籍中?
5、我国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42
一、先秦文学的含义
广义——指秦始皇统一中国 以前的所有文学。 狭义——主要指秦始皇统一 天下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 文学。
43
二、先秦文学的主要样式
第一阶段:殷商以前(前11世纪以前) 原始歌谣、神话故事、早期散文 1、原始歌谣、
明清文学
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 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趋势。 在表现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文学之外,反映 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重要地 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 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 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 王的疏远。
楚怀王十五年(前 304),张仪由秦至楚, 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 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 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 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 重修齐楚旧好。
其它作品如《九歌》、《九章》、《天 问》、《招魂》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独创性。 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以当时楚国的民歌为 基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诗, 即楚辞。这种新体诗,句子长短不一,自由灵 活。它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限制,大 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能力,创造了十分富于个 性的诗歌。屈原是楚辞创作的奠基人。此外尚 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也是楚辞作家,但成 就不及屈原。
屈 原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 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 的爱国诗人。
在《楚辞》初本的16卷中,屈原的作品 占绝大部分,共收他的诗作8卷20余篇。包 括《离骚》、《九歌》(11篇)、《天问》、 《九章》(9篇)、《远游》、《卜居》、 《渔父》、《招魂》等。其它8卷是,宋玉 的《九辩》,景差的《大招》,及汉代贾谊 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 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 《九怀》、刘向的《九叹》等。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 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 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 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楚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 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 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 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 于沅、湘二水之间。
中国文学常识PPT课件
45
南宋词
以“抚时感事”为主的辛派词人时期
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 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羁缚, 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 词,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 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放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 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 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后世属于
《墨子》《韩非子》
先
《庄子》
秦散《左传》 Nhomakorabea文
历史散文 《国语》
《战国策》
13
秦汉文学
14
辞赋
两汉文学
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被誉为汉赋四大家。
乐府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的第一叙事长诗。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16
两汉文学 诗歌
欧阳修倡导平易流畅、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诗风,
形成宋诗的自身特点。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两位诗
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轼诗说理抒情,进一步发展
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
派的诗歌宗尚杜甫,重视诗法。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
爱国诗人,他的诗篇最感人的是表现了他老而不衰, 死而不渝的抗敌复国的爱国壮志。到宋末,文天祥、 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期诗坛增 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55
清代文学
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戏曲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56
近代文学
57
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成为文学 的基本主题,显现出强烈的政治 性、战斗性。 维护封建统治、抗拒新思潮的 正统文学,虽然日渐陷于窘境, 但仍在不断挣扎。
南宋词
以“抚时感事”为主的辛派词人时期
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 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羁缚, 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 词,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 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放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 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 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后世属于
《墨子》《韩非子》
先
《庄子》
秦散《左传》 Nhomakorabea文
历史散文 《国语》
《战国策》
13
秦汉文学
14
辞赋
两汉文学
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被誉为汉赋四大家。
乐府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的第一叙事长诗。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16
两汉文学 诗歌
欧阳修倡导平易流畅、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诗风,
形成宋诗的自身特点。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两位诗
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轼诗说理抒情,进一步发展
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
派的诗歌宗尚杜甫,重视诗法。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
爱国诗人,他的诗篇最感人的是表现了他老而不衰, 死而不渝的抗敌复国的爱国壮志。到宋末,文天祥、 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期诗坛增 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55
清代文学
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戏曲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56
近代文学
57
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成为文学 的基本主题,显现出强烈的政治 性、战斗性。 维护封建统治、抗拒新思潮的 正统文学,虽然日渐陷于窘境, 但仍在不断挣扎。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0课件[83页]
与李白合称为“李杜”。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2.“诗史”:指杜甫所写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的诗歌。以时事入诗,带 有写实性质,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2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真题演练
杜甫的七言绝句大多是( ) A:以叙事手法写社会生活之作 B: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之作 C:感情深厚诗律精严之作 D: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
19.3.1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9.3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形成时间:主要成于杜甫晚年
2.主要内容: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感情的悲 壮深厚,顿挫指的是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
2.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3.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3 杜诗的写实手法 四、杜诗的写实手法 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2.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融入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急应河阳役, 夜久语声绝,
惟有乳下孙。 犹得备晨炊。 如闻泣幽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2.“诗史”:指杜甫所写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的诗歌。以时事入诗,带 有写实性质,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2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真题演练
杜甫的七言绝句大多是( ) A:以叙事手法写社会生活之作 B: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之作 C:感情深厚诗律精严之作 D: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
19.3.1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9.3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形成时间:主要成于杜甫晚年
2.主要内容: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感情的悲 壮深厚,顿挫指的是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
2.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3.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3 杜诗的写实手法 四、杜诗的写实手法 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2.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融入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急应河阳役, 夜久语声绝,
惟有乳下孙。 犹得备晨炊。 如闻泣幽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古代文学史说课课件ppt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同时本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中国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学批评等课程,并 为将来从事中国文学文化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课程概况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内容多、实践跨度长、有明显的分段等特 征,以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为基础,设置授课计划。 总授课时间为204学时,每周3课时,在4个学期内完 成。 第一学期,先秦文学,48学时。 第二学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51学时。 第三学期,唐宋文学,54学时。 第四学期,元明清文学,51学时。
解决办法:文学史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为辅。作品选以自学为主, 课堂讲授为辅。主辅结合,圆满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尽量调动学生 课外阅读作品和研究的积极性,讲授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学史和作品的 关系,要以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纲,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基础,用文学史统 率作品,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注意不能过分突出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将文学史与作品割裂开来。在 理论分析上即要充分利用传统的理论资源,也要积极合理吸收新理论、新方 法。教师讲课应具有指导性、启发性。讲课时突出重点、难点,避免,一般 性地重复教材。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教材与教参
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本教 材脉络清晰,材料扎实,叙述精简,文约意丰,十分注意发掘新材料,汲取国 内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非常重视从史的角度及各类文体自身的衍变发展,来 论述历代作家作品的新成就、新特点,不作平面的一般评论或作品赏析。作动 态而非静太的历史考察,作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努力探索,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简编》迥别于同类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在论述作 家作品时着重从史的发展的角度,指出历代作家的新成就、作品的新特点,不 写一般的作家评论和作品赏析。《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对于各类文体的发展 变化,没有总论加以概述。对于每一作家的各体作品,尽量做到综合论述,以 见“全人”,从而突出其总体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齐恒晋文之事章》
55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1、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
以羊易牛的事实。
2、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
而取熊掌为喻。
3、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楚人学齐语等。
56
《庄子》33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
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寓言——最具文学色彩。
特征: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
通俗浅白,形象可感。
60
61
“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这个名称到西汉时始出现。
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密切。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1)最常见的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
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
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2)整首诗用比,
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
的艺术形象。
(3)用一系列的物象作比,
如《小雅·鹤鸣》
33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开头位置。
(1)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
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
《关雎》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七月》
31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者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1)直接叙事,如《七月》。
(2)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
(3)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中唐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一、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
中唐时期出现了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 府诗派。该诗派发展了杜甫“即事名篇”的 优秀传统,大量创作新题乐府诗,反映民间 疾苦,抨击种种弊政,掀起了又一次现实主 义诗歌创作的高潮,元稹、白居易、张籍、 王建等是其杰出代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四、沈铨期、宋之问 、张若虚
沈铨期和宋之问,声望颇大,他们不仅 使五律的体制完全定型,而且使七律的体制 走向规范。
张若虚的诗存于《全唐诗》只有二首, 尤以《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认为“孤篇横 绝”,是“一首盖全唐”的杰作。
唐朝中国古代的鼎盛时代。经济繁 荣,国力强盛,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 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唐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优秀诗人 如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涌 现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诗歌艺术形 式日臻完备,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 峰。
唐诗的发展,一般划分为初唐、盛唐、 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四、岳飞、李清照、陆游
❖ 岳飞所作《满江红》,其真伪尚有争议。 ❖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 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 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有 易安居士文集。 ❖ 陆游,自号放翁。其诗歌、词、散文有一定 成就。在南宋比较成功,影响较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二、孟郊、韩愈、贾岛、李贺
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他们 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 孟郊所作,多 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 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韩愈的七言古 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
中唐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一、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
中唐时期出现了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 府诗派。该诗派发展了杜甫“即事名篇”的 优秀传统,大量创作新题乐府诗,反映民间 疾苦,抨击种种弊政,掀起了又一次现实主 义诗歌创作的高潮,元稹、白居易、张籍、 王建等是其杰出代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四、沈铨期、宋之问 、张若虚
沈铨期和宋之问,声望颇大,他们不仅 使五律的体制完全定型,而且使七律的体制 走向规范。
张若虚的诗存于《全唐诗》只有二首, 尤以《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认为“孤篇横 绝”,是“一首盖全唐”的杰作。
唐朝中国古代的鼎盛时代。经济繁 荣,国力强盛,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 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唐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优秀诗人 如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涌 现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诗歌艺术形 式日臻完备,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 峰。
唐诗的发展,一般划分为初唐、盛唐、 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四、岳飞、李清照、陆游
❖ 岳飞所作《满江红》,其真伪尚有争议。 ❖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 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 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有 易安居士文集。 ❖ 陆游,自号放翁。其诗歌、词、散文有一定 成就。在南宋比较成功,影响较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二、孟郊、韩愈、贾岛、李贺
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他们 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 孟郊所作,多 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 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韩愈的七言古 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
《中国古代文学史李白》PPT课件
04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评价
诗歌体裁创新与拓展
创制新题
李白在诗歌体裁上敢于创新,创造了大量新题,丰富了诗歌的表现 力。
以古题写己怀
李白善于运用古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古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歌行体与七绝
李白的歌行体诗气势磅礴、变幻莫测,代表了其诗歌的最高成就;同 时,他的七绝诗也写得十分出色,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
文化氛围
唐代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时期之一, 诗歌、绘画、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
文学流派
唐代文学流派众多,包括山水诗派 、边塞诗派、元白诗派等,为李白 等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灵感。
李白与唐代文学关系
01
02
03
继承与创新
李白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 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
表达方式
李白诗歌风格奔放、意象奇特,善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杜甫 则更注重细节描写、情感深沉,语言质朴自然。
题材选择
李白多涉及山水、酒仙、游侠等题材,而杜甫则更广泛地反映了社 会现实、政治时事、战争等题材。
与王维山水田园诗比较
诗歌意境
李白和王维都善于创造优美的诗歌意境,但李白更注重表 现动态的自然景象和豪放的情感,而王维则更擅长描绘静 态的山水田园和恬静的心境。
如夸张、排比、反复等,使得诗歌的气势磅礴,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
02
情感抒发的飘逸
他的诗歌情感抒发十分飘逸,往往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
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03
诗歌结构的灵活多变
李白诗歌的结构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歌结构形式,他善于运用
各种创新性的结构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散文优质教学课件
知识结构
初唐 陈子昂
天宝后 李华等
中唐
古
韩柳
文
韩愈 古文理论
柳宗 元 身世与时代
古文内容
创作内容
文体风格
艺术特点
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与友人论为文 书》。
《三戒》
• 《三戒》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期间所写,包 括三篇作品:《临江之麋》、《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作者在此篇前有一段序: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 以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 以肆暴卒适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 似其事《三戒》。”
•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 不悟。
笔记
柳宗元的散文艺术成就
• 1、思想深刻,立意新奇 2、嬉笑怒骂,牢骚甚盛 3、雄深雅健,简明峻洁 4、杂文游记,尤擅胜场
★柳氏山水游记艺术成就
• 特色:出色的景物描写: 1、简笔勾勒全 景,局部工笔描绘。2、表现景物活跃的生 命力,以比喻、拟人手法。3、捕捉特征, 表现个性,寄寓情感。
名作:
1、闳中肆外的论议文:《原道》、《原毁》、 《进学解》、《师说》、《论佛骨表》等
2、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张中丞传后叙》、 《蓝田县丞厅壁记》
3、婉而能讽的小品文:《杂说》、《送董邵 南游河北序》、《送李愿归盘谷序》、 《毛颖传》、《送穷文》
送董邵shào南游河北序
•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
罗隐
《谗书》里的讽刺小品,都是他的“愤懑不平 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 回《谗书跋》),罗隐自己也认为是“所以警当 世而戒将来”的(《谗书重序》)。
其《英雄之言》揭露刘邦、项羽等盗取国家与 强盗没有什么两样,是一篇十分犀利的文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课件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着装(反衬):容貌服饰 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 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 。
词家魁首李后主
•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成 就最高的。今存词约35首左右,他的词以亡国(39岁)被 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不加掩饰地写宫廷享乐生 活,风格近花间;后期词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一任真 实情感倾泻,涕泪交流,至情至真,而较少有理性节制, 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 丽质天成。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 大,感概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很大 程度上,就是指后期作品而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 之词”是说后主词已不局限于娱宾佐观、男女相思,而成 为文人士大夫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工具,扩展了词表现 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这也正是李煜的贡献所在。
• 相见欢 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 《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 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 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宋初沿袭晚唐五代文风诗风:
一.沿袭期:70年,“西昆体时期”。 二.革新期:40年,“欧阳修时期”。 三.繁荣期:50年,“苏轼时期 ”。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 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 《花间集》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 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 间鼻祖”之称。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 得名。。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 缛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腻粉的 气味。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课件 PPT
说影响 中唐:兴盛期,名家名作众多
晚唐:由盛而衰期,出现许多传奇集
唐传奇作家作品
元稹的《莺莺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白行简的《李娃传》 李朝威的《柳毅传》
词
民间词:敦煌曲子词
文人词:中唐出现,晚唐五代继续发展
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 创作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 西蜀的“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 ”,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 阳炯等。《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 的总集。 南唐词的成就以冯延巳和李璟、李煜最高 。李煜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 的藩篱,在境界、气象和词艺上多有开拓 。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唐代士人的特质 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 唐以前文学自身的发展 其他因素
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1.经济 2.政治 3.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经济文化的新格局
(一)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 (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开放的中外文化交流
政治结构的新变化 始于隋代的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新的选拔 官员的途径,在唐朝得到继承。 还有许多官员通过其他途径得到选拔。 唐代社会既有一定的贵族化色彩,同时对 社会中下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初唐: 唐初,齐梁诗风统治诗坛,唐太宗、虞世南、上官仪等; 初唐四杰; 沈佺期与宋之问; 陈子昂与张若虚 盛唐 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等);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中唐:大历诗风;
两大诗派: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等); 其他诗人:柳宗元、刘禹锡等; 晚唐:小李杜; 苦吟诗人 ; 其他诗人: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温庭筠、韩偓等 隐逸题材与淡泊诗风,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 乱离之感与讽喻实事
晚唐:由盛而衰期,出现许多传奇集
唐传奇作家作品
元稹的《莺莺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白行简的《李娃传》 李朝威的《柳毅传》
词
民间词:敦煌曲子词
文人词:中唐出现,晚唐五代继续发展
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 创作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 西蜀的“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 ”,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 阳炯等。《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 的总集。 南唐词的成就以冯延巳和李璟、李煜最高 。李煜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 的藩篱,在境界、气象和词艺上多有开拓 。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唐代士人的特质 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 唐以前文学自身的发展 其他因素
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1.经济 2.政治 3.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经济文化的新格局
(一)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 (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开放的中外文化交流
政治结构的新变化 始于隋代的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新的选拔 官员的途径,在唐朝得到继承。 还有许多官员通过其他途径得到选拔。 唐代社会既有一定的贵族化色彩,同时对 社会中下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初唐: 唐初,齐梁诗风统治诗坛,唐太宗、虞世南、上官仪等; 初唐四杰; 沈佺期与宋之问; 陈子昂与张若虚 盛唐 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等);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中唐:大历诗风;
两大诗派: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等); 其他诗人:柳宗元、刘禹锡等; 晚唐:小李杜; 苦吟诗人 ; 其他诗人: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温庭筠、韩偓等 隐逸题材与淡泊诗风,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 乱离之感与讽喻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于令《西游记题词》“文不幻不文,幻不极 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事;极幻之 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 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 魔……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 行生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 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而伸之, 何境不通?何道不洽?”
中国古代文学史
《西》从其流传过程看,正是三教合流和宗教 世俗化的时期,作品无疑包含着相应的文化内 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
四、如何看待《西》的内涵 对《西游记》思想内涵的理解,一应从故
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去看,二要从神话小说的西游记》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分为两 个层面,即普泛性的和特定性的两种。前者在 时空的限定性上比较宽泛,后者则具有较严格 的规定性。《西游记》对社会生活的普泛性反 映是指它对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人与自然关 系和一些社会关系的艺术概括。
●胡适说“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至多不过 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五十年代以后流行以政治、社会学观点看待, 谓反映了“农民起义斗争”“市民阶层利益” 及“安天补国”等说法。后有人生哲理说,较 受重视。如: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而奋斗到 底,万死不辞。成大事业者追求真理的进取精 神及其成功道路。杨义:同意张书绅“一部 《西游》,即是一部《心经》”之说,认为 “可以把西行取经的艰难历程,当作是对人的 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 程来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吴承恩之生平: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江苏淮 安人,早有才名,曾致力科举而屡试不售,中年 补岁贡生,后任长兴县丞两年,因“耻折腰”, 辞官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作有志怪 小说《禹鼎志》和诗《二郎神搜山图歌》,故人 们以为他具备作《西游记》之条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情节构成
《西游记》的故事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前七回写 孙悟空的来历,他的出世学艺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二是第八至十二回,介绍取经的缘由(如来说法, 唐三藏的身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观音指 示取经) 。三是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皈依 佛门,和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 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九 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师徒四人皆成正果。
——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神话故事雏形) ——宋元南戏、金院本;元末明初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
记》、《西游记》;元末明初平话《西游记》 ――明嘉靖间章回小说《西游记》
上为西游故事大体演化过程,至于成书的《西游记》
与上述演化环节中的故事的承续关系尚不能十分清
晰地辨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
2、关于作者: ◆明刊本、世德堂本只署“华阳洞天主人 校”,另有两种删节本,一为朱鼎臣编辑 《西游记释厄传》,一为杨致和编定的 《西游记传》(《四游记》本),均不署 著者。
对特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指它所描写的 一些社会情态有着作者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的烙 印,一些人物的思想意识有特定的时代特征。 如作品所写九个人间国度的“文也不贤,武也 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国君佞道灭佛,道 士弄权误国等都与明中叶的社会情态相切合。
中国古代文学史
表现为取经人与自然险阻及妖魔的关系,既反映 了人民与自然的矛盾,也象征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如人民与邪恶势力的矛盾和关系。孙悟空与天宫 神佛的矛盾,则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关系,即个人 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从抽象来看,这种关系在相 当长的历史阶段里都存在的,所以是普泛性的反 映。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汪憺漪评《西游证道书》第一回批语: “《西游记》一书,仙佛同源之书也。彼一 百回中,自取经以至正果,首尾皆佛家之事, 而其间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婴儿姹女,夹 脊双关等类,又无一非玄门妙谛,岂非仙佛 合一者乎?”
中国古代文学史
●明清人对《西游记》旨意的理解,鲁迅概括为“或 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鲁迅认为“然作者 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悟道”。书中偶尔 出现五行相克的常见说法,作者对佛教并不怎么熟悉, 如(99)末回有荒唐无稽的经目,“特缘混同之教, 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 元君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假欲勉 求大旨,则谢肇淛(《五杂俎》十五)之‘《西游记》 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 之驰,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 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数语,已足尽之。”又中说国古“代文玩学史世不恭之意寓焉”。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三、《西游记》的文化内涵
●《西游记》陈元之序:“其叙以狲,狲也; 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 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 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 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 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 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 即心无可摄。……此其书直寓言者哉!”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外国学者有不少注意从宗教文化来研究《西》, 特别是从道教方面,日本学者、澳大利亚华人学 者(柳存仁)皆有专门研究。国内李安纲亦从此 角度研究,认为《西》是写金丹大道,是尹志平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的艺术体现,八十一难源 于宋石泰《还源篇》。《西》的回目,诗词多以 道教术语及命题贯串。
中国古代文学史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三章 《西游记》
一、成书和作者 二、情节构成 三、《西游记》的文化内涵 四、如何看待《西》的内涵 五、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成书和作者 1、成书过程:
史实(玄奘取经)——纪实性地理风俗书(《大唐西域记》) ——高僧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富传奇性) ——取经故事之流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清初汪象旭评刻之《西游证道书》托虞集序言为 “长春真人丘处机”作,后之刊本亦依此说。清吴 玉搢据方志所载吴承恩著有《西》一书,而提出此 为吴著之小说。后有阮葵生、丁晏等人响应,纪昀 论证《西》非元人所作,鲁迅引清学者之言,辨定 为吴承恩,胡适考证论定,而俞平伯等有异议。下 半世纪,日本学者提出非吴承恩作,大陆章培恒等 相继论证非吴承恩作小说。依习惯说法则仍以吴为 作者。
●袁于令《西游记题词》“文不幻不文,幻不极 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事;极幻之 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 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 魔……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 行生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 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而伸之, 何境不通?何道不洽?”
中国古代文学史
《西》从其流传过程看,正是三教合流和宗教 世俗化的时期,作品无疑包含着相应的文化内 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
四、如何看待《西》的内涵 对《西游记》思想内涵的理解,一应从故
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去看,二要从神话小说的西游记》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分为两 个层面,即普泛性的和特定性的两种。前者在 时空的限定性上比较宽泛,后者则具有较严格 的规定性。《西游记》对社会生活的普泛性反 映是指它对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人与自然关 系和一些社会关系的艺术概括。
●胡适说“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至多不过 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五十年代以后流行以政治、社会学观点看待, 谓反映了“农民起义斗争”“市民阶层利益” 及“安天补国”等说法。后有人生哲理说,较 受重视。如: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而奋斗到 底,万死不辞。成大事业者追求真理的进取精 神及其成功道路。杨义:同意张书绅“一部 《西游》,即是一部《心经》”之说,认为 “可以把西行取经的艰难历程,当作是对人的 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 程来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吴承恩之生平: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江苏淮 安人,早有才名,曾致力科举而屡试不售,中年 补岁贡生,后任长兴县丞两年,因“耻折腰”, 辞官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作有志怪 小说《禹鼎志》和诗《二郎神搜山图歌》,故人 们以为他具备作《西游记》之条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情节构成
《西游记》的故事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前七回写 孙悟空的来历,他的出世学艺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二是第八至十二回,介绍取经的缘由(如来说法, 唐三藏的身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观音指 示取经) 。三是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皈依 佛门,和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 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九 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师徒四人皆成正果。
——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神话故事雏形) ——宋元南戏、金院本;元末明初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
记》、《西游记》;元末明初平话《西游记》 ――明嘉靖间章回小说《西游记》
上为西游故事大体演化过程,至于成书的《西游记》
与上述演化环节中的故事的承续关系尚不能十分清
晰地辨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
2、关于作者: ◆明刊本、世德堂本只署“华阳洞天主人 校”,另有两种删节本,一为朱鼎臣编辑 《西游记释厄传》,一为杨致和编定的 《西游记传》(《四游记》本),均不署 著者。
对特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指它所描写的 一些社会情态有着作者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的烙 印,一些人物的思想意识有特定的时代特征。 如作品所写九个人间国度的“文也不贤,武也 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国君佞道灭佛,道 士弄权误国等都与明中叶的社会情态相切合。
中国古代文学史
表现为取经人与自然险阻及妖魔的关系,既反映 了人民与自然的矛盾,也象征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如人民与邪恶势力的矛盾和关系。孙悟空与天宫 神佛的矛盾,则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关系,即个人 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从抽象来看,这种关系在相 当长的历史阶段里都存在的,所以是普泛性的反 映。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汪憺漪评《西游证道书》第一回批语: “《西游记》一书,仙佛同源之书也。彼一 百回中,自取经以至正果,首尾皆佛家之事, 而其间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婴儿姹女,夹 脊双关等类,又无一非玄门妙谛,岂非仙佛 合一者乎?”
中国古代文学史
●明清人对《西游记》旨意的理解,鲁迅概括为“或 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鲁迅认为“然作者 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悟道”。书中偶尔 出现五行相克的常见说法,作者对佛教并不怎么熟悉, 如(99)末回有荒唐无稽的经目,“特缘混同之教, 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 元君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假欲勉 求大旨,则谢肇淛(《五杂俎》十五)之‘《西游记》 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 之驰,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 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数语,已足尽之。”又中说国古“代文玩学史世不恭之意寓焉”。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三、《西游记》的文化内涵
●《西游记》陈元之序:“其叙以狲,狲也; 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 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 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 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 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 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 即心无可摄。……此其书直寓言者哉!”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外国学者有不少注意从宗教文化来研究《西》, 特别是从道教方面,日本学者、澳大利亚华人学 者(柳存仁)皆有专门研究。国内李安纲亦从此 角度研究,认为《西》是写金丹大道,是尹志平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的艺术体现,八十一难源 于宋石泰《还源篇》。《西》的回目,诗词多以 道教术语及命题贯串。
中国古代文学史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三章 《西游记》
一、成书和作者 二、情节构成 三、《西游记》的文化内涵 四、如何看待《西》的内涵 五、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成书和作者 1、成书过程:
史实(玄奘取经)——纪实性地理风俗书(《大唐西域记》) ——高僧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富传奇性) ——取经故事之流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清初汪象旭评刻之《西游证道书》托虞集序言为 “长春真人丘处机”作,后之刊本亦依此说。清吴 玉搢据方志所载吴承恩著有《西》一书,而提出此 为吴著之小说。后有阮葵生、丁晏等人响应,纪昀 论证《西》非元人所作,鲁迅引清学者之言,辨定 为吴承恩,胡适考证论定,而俞平伯等有异议。下 半世纪,日本学者提出非吴承恩作,大陆章培恒等 相继论证非吴承恩作小说。依习惯说法则仍以吴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