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市场机制的理论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市场机制的理论与应用

摘要:为了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和获得竞争优势,国内外许多企业组织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推动企业内部市场化过程,让企业内原有的科层机制融入了更多的市场机制元素。传统内部市场研究主要沿袭制度经济学观点,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从理论上解释企业内部市场存在的合理性和应用的必然性,但缺乏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可以从激励因素、信息对称性来对内部市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市场;委托代理理论

一、引言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企业只是一个具有生产函数的黑箱,企业和市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企业的本质就是对市场替代的交易成本理论突破性的论述。但是企业和市场的界限依然分明。相对于主流的“市场”概念,企业内部市场就是把市场建立在企业内部,使它能够像外部市场一样发挥作用,这也是对于企业内部市场机制最为明确的表述(Rugman,1981)。管理学者们对企业内部市场的看法基本相同:企业内部市场就是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通过科层制和市场机制的互相嵌入、高度融合,形成灵活统一的全新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许多跨国企业集团在推动内部市场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例如,IBM的人力资源部实现了从成本中心向利润单位的跨越,它的客户不但来自于IBM的内部单位,外部的其它公司也同样是它的目标客户。阿尔卡公司(Alcoa)、IBM、DEC都将制造部门当成“内部商店”,以“协约生产(Contract Manufacturing)”的方式为内部或外部客户提供产品,从而有效的发挥其生产能力。从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经过近20多年的高速发展,跨国企业集团内部市场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资源协调范围扩大,从以往的成品、中间品市场发展到了资金、知识交易;交易深度也有所加强,内部市场逐渐呈现网络化趋势。

国内企业集团内部市场化进程则主要源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企改革阶段,先后涌现了像“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上汽集团的“人人经营”;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的青岛海尔集团。纵观海尔的内部管理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其著名的索赔(S)、索酬(S)、跳闸(T),即SST模式不是一蹴而就,海尔先是通过建立SBU管理模式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将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转化成为契约关系,实践证明,这种市场化改造并不是单纯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部门间的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深度改造的内部市场化组织中,所有外部市场的信号都会以高速近乎无损耗的传递到企业的每个角落。使得整个企业能够始终保持在一个高速的发展轨道上。

由此可见,随着跨国集团公司全球化、业务多元化,传统的科层机制已经难以起到协调、配置资源的作用。为了应对挑战和解决“大企业病”的弊端,内部市

场机制将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内部市场机制也日益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重视。

二、企业内部市场机制的理论解释

科斯(1937)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提出了企业在本质上是对市场价格机制的一种替代。科斯这一观点不足之处在于他的这种分析是一种静态的观点,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内部部门间的交易和传统外部市场间交易的差异性。Willamson继续发展了科斯的观点,相对于科斯的突破之处,他对中间组织也比较关注,并且从有限理性的控制权角度损失视角阐述了在企业内部中运用市场机制的重要性(Willamson 1985)。阿尔钦、德姆塞茨(1972)一方面接受了科斯的交易费用观点,沿着交易成本方向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并提出了以下新的概念,企业本质就是团队生产。特别是德姆塞茨(1988)指出,交易成本理论的重大缺陷就在于忽略了生产成本在决定企业边界的作用。

在管理学领域,MIT的Forrester首次提出了“内部市场”的构想。Rugman (1981)将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使它能够像固定的外部市场一样有效地发挥作用。Ackoff(1981)基于管理学和组织理论的视角阐述了企业内部市场理论,特别是重点阐述如何将“内部市场”理念具体实施的前提条件;Halal提出企业市场内部化的“新资本主义”的概念,着重从企业战略必须适应环境变化角度探索组织管理的机制,指出在企业内部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建立内部市场将会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Halal,1986)。他先是认为流程再造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有效整改科层制的弊端;然后特别强调网络状的内部公司制是内部市场机制发展的方向(Halal,1996)。随着IT技术进步,大公司可以更好地使用内部市场进行产能分配。区别于以往的转移价格,内部市场能够更好的避免信息不对称性,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价格机制(Malone,2005)。

迪屈奇(1994)从企业的基本活动角度论述了企业内部市场机制存在的必然性。青木昌彦(2003)从模块的角度对企业的内部市场进行描述,不但可以把内部市场交易主体定义为自律的子系统;也可以将权威科层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视为界面联系。今井贤一(1996)根据决策主体的联系方式和主体的决策依据把市场和企业组织区分开来,介乎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中间组织。

国内经济学学者对于内部市场机制的研究最早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邯钢模式,同时国内学者在交易费用经济学基础上,结合模块化、网络化生产理论对于内部市场机制的边界、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罗珉(2004)随着权威科层制和市场机制的融合,内部市场也由价值链模式向价值星系网络模式演变。冯俭(2003)在内部市场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科层要素和市场要素的作用,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互补。冯俭(2006)也研究了内部化市场的实践操作领域问题,强调了首先要确定内部市场结构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安排相应的内部市场交易规则:信息共享机制、激励评价机制等。陈高生(2009)根据企业内部市场交易的本质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外部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和交易双方议价能力所决定;而在内部市场中,由于内部交易是企业内部的劳动交换,那么内部转移价格更应该看作是一个信息披露问题。李海舰、聂辉华(2004)指出现实中,企业和市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完全可以在经营层次上利用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