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缘石开口位于下凹式绿地与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相交处。在快车道路缘石开口处设置冬季雪水弃流设施,非机动车道不得使用含盐融雪剂除雪。为提高连续降雨后下凹式绿地内植物的存活率,雨水口间距150m左右设置提拔闸门型溢流收水井,在径流量较大时快速将雨水排入雨水管道。
3.2道路人行道设计方式选择
人行道行人荷载较低,本工程人行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6cm彩色透水性步砖(20x10x6cm)、5cm中粗砂找平层、15cm透水混凝土、18cm透水级配碎石。
4.结语
市政道路设计中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在道路中建设下凹式绿化带,人行道设置透水铺装,路面排水采用生态排水的的方式,使得雨水径流首先通过入渗、滞留进行消纳,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连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通畅。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上的应用为市政工程建设引入崭新的概念与新兴的技术,同时严格严谨的施工工艺也会在同行业中产生积极的带头作用,从而促进国内的海绵城市建设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上的应用
摘要: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水质差,是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量的初始雨水径流携带污染物排入水环境。在市政道路上建设海绵城市,通过道路中央和两侧下凹绿地进行雨水收集利用,调蓄和净化初期雨水,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应用
3.低影响开发建设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迁安市滦河文化产业区7号岛经一路道路及给排水设计,本道路北起祺光大街,南至4号桥,道路全长1037.671m,为城市主干路,三幅路道路断面型式。道路横断面组成为:3.5m人行道(含1.5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 3m绿化带+15m机动车道+ 3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含1.5米绿化带)。
在径流输送过Baidu Nhomakorabea中,通过土壤截留、植物截留、雨水入渗,可以显著影响地表径流大小,减少洪峰流量的产生。中途汇流控制设施包括渗管、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控制。
末端调蓄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下游地区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对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储存,实现雨水径流的削峰、集蓄利用及净化雨水,设置在雨水径流排往区域受纳水体前的地区。末端调蓄设施主要包扩雨水罐、雨水湿地、渗透塘等。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多个城市遇雨即涝、遇干则旱的问题逐渐受到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重视,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大城市径流雨水的控制势在必行。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证城市排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在城市地区进行雨水的积累,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使用。
本次道路雨水工程设计只考虑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径流总量的控制,本路段下凹绿地总面积4046m2,下凹绿地下凹深度为250mm,蓄水深度230mm,蓄水容积930m3,满足年径流控制量846m3的要求。
提高绿化带土壤保水量,降低绿化用水量。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涝、耐污等能力较强的植物。绿化带内溢流收水井顶部标高高于绿地230mm,井内设置200mm沉泥槽。溢流收水井高出绿地部分,由绿化专业进行景观美化,达到道路景观效果。为保证暴雨时雨水径流的溢流排放,在绿化分隔带内设置双壁波纹渗管,渗管做法见国标通用图集15MR105-3-40,其中B=0.4m,H=0.4m。
1.城市道路建设在低影响开发中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发展,大量的硬化地面减少雨水的渗入,雨季时容易形成洪峰,造成积水。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道路面积不断增加,道路范围内的雨水收集是非常可观的,但目前的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更多的雨水是直接排放入水环境,如果道路径流雨水通过有组织的汇流将雨水引入道路的绿地,经截污、渗透等处理后补充到路边的绿化带,促进低影响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的构建。
3.3边坡支护方式的选择
在山区地方,道路边坡也占据道路红线范围的很大比例,道路边坡的稳定性、生态处置是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重要内容。道路路基防护一般分配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有植草防护、灰浆防护、护面墙、挡土墙、混凝土预制板等防护方式。
本工程道路填方段路基边坡采用植草护坡,植草护坡做法:回填20cm厚种植改良土,喷播植草,护坡坡度可根据景观要求适当调整,最大坡度不陡于1:1.5。
2.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概念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想要实现低影响开发,需要采取源头削减、中途汇流控制和末端调蓄三类措施。
采用源头削减理念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在城市排水系统的上游地区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减少雨水径流产生,对雨水进行就地渗入,或延长其排放时间,或暂时贮存,得以实现减流、削峰、利用雨水,主要用在能迅速产生径流的城镇建设区。常用的源头控制设施有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
参考文献:
[1]邹凌,刘小平.浅析某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中华民居,2011(11).
[2]刘良青.浅谈市政道路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管理[J].上海公路,2011(3).
3.1道路绿化带及雨水收集设施的设计方式
城市道路传统设计方式是将道路做成向车行道外侧倾斜的形式,雨水排水至道路雨水口后汇入雨水管系统,绿化带做成高于车行道25~40cm的凸起形式。为有效解决城市道路“渗、滞、蓄、净、用、排”的问题,本工程采用下凹式绿化分隔带作为海绵城市道路调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作用,采用道路立缘石开口的方式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优先汇集进入道路两侧的下沉式绿化带进行滞蓄处理,控制地表径流,削减峰值流量,优先减少雨水径流产生量,迁安市属于径流总量控制III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需要控制在75%-85%之间,本次设计参照迁安市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提供的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6%,对应29.6mm降雨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