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培养目标要素 教育目标要素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其 他要素必须围绕它运转而起作用,模式所运作的一切 教育活动,都是为实现总体培养目标和专业教育目标 服务的,同时它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教育内容和教 育方式的依据。[5]因此,教育目标处于模式诸要素的 核心地位。“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分为 总体培养目标和专业教育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用生 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 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高技能型 的人才。 专业教育目标为本专业通过“四双融合”人才培养 模式和“双导师项目工作室”课程教学模式,培养拥护 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
创新创业课限选课:公共关系学、创业学、创 新创业思维概论 通识课选修课:大学语文、心理学导论、中国 音乐作品赏析、西方音乐作品赏析、管理学原 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国文化史、体育与舞蹈 通识课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 势 与 政 策 、应 用 文 写 作 、沟 通 与 礼 仪 、体 育 (1)、体育(2)、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 与军训、高职英语 专业基础课必选课: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设 计基础、服装制版与工艺(裤装)、服装材料与 再造、成衣设计与立体造型、电子商务基础、 服装 CAD、中外服装史、服装技能考证项目训 练、服装刺绣工艺、工作室项目实践
第二个双融合指学生的“双身份融合”,即学生身 份+学徒身份。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教育下,作为知识 的接受者,是一名学生;面对企业设计师(师傅)手把手 的技能传承,又是一名学徒,同时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 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个双融合指课堂的“双场景融合”,即授课的
*基金项目:2015 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服装生产管理类课程改革的“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 究》(编号:GDJG2015301);2015 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 企双导师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201508010)。
第三学年 按专业内自选专业方向
按行政班上课
按课程班上课
按“双导师项目 工作室”小班上课
教室+实训室
1.通识课必修课+选修课 2.创新创业课限选理论课 3.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工作室+实训室+校中厂
1.通识课选修课 2.创新创业课专业必修课 3.专业核心课必修课
工作室+实训室+校中厂+企业
1.创新创业课实践选修课 2.专业方向课必修课: (1)服装设计方向必修课 (2)服装营销方向必修课
创新创业课选修课:创新创业专题、商业 策划、创新创业案例研究、市场营销学、风 险投资 通识课选修课:美学概论、唐诗宋词、实用 书法、经典影视作品赏析、就业指导、人权 法、大学生健康教育、专利法 专业核心课必修课:计算机辅助设计(PS、 CD)、服装设计表现、服装制版与工艺(男 女上装)、服装立体裁剪、服装专题设计
本研究把新模式开设的课程类别定为通识教育系 列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专业基础课系列课 程、专业核心课系列课程、专业方向课系列课程五个大 类。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在第一学年开设,选修课可在第一、二两学年开 设。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延伸,其系列 课程可分为限选理论性课、必修专业性课、选修实践 性课三类。第一学年开设限选课,第二学年开设必修 课,第三学年开设选修实践课。专业基础课系列课程 全部在第一学年开设,第二学年开设专业核心课系列 课程,第三学年开设专业方向课系列课程,都是必修课 (见图 1)。
(四)教育方式要素 教育方式要素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掌握教育内 容而采用的程序和方法的总和。教育方式要素也是受 教育内容要素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则采取什 么样的教法和学法。由于教育方式与教育目标相对 应,因此不同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教育方式也是不
第一学年 按专业大类打通培养
第二学年 按专业大类自选专业
创新创业实训课+实践课:工作室项目实 践、创新创业实训 服装设计方向课必修课:成衣样板设计 与 制 作 、服 装 模 板 设 计 、艺 术 实 践(考 察)、服装品牌策划、服装生产管理、服装 制版与工艺(女时装)、高级成衣设计、礼 服设计与制作 服装营销方向课必修课:网页设计与网 店装修、服装电子商务、服装摄影、服装 运营管理、服装展示设计
当代职业教育/2017 年第 4 期
81
人才培养
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掌握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与工 艺技术、服装生产管理、市场商务营销等岗位的必备知 识,具有较强的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生产管理、商 务营销等专业技能,能成长为适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 术技能人才。
(三)教育内容要素 教育内容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经选择而纳入“四双融合”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 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一般以课程 的形式来体现。在“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活动中,教育 内容包括课程门类及其结构。产业学院的课程是以项 目课程为主体的,并按照服装与服饰设计职业能力形 成规律构建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是实现新模式人才培 养目标的载体、手段与桥梁,是确保“四双融合”人才培 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任何培养目标都是依靠教育内容 来实现的,今天的教学内容结构就是学生明天的素质 内涵结构。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为例
龚惠兰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摘 要:创建一流的高职院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和专业作为基础,一流的学科和专业的产 生又依靠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支撑。“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将教师的 “双导师融合”、学生的“双身份融合”、课堂的“双场景融合”、平台的“双平台融合”结合起来,从教 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予以创新。由此,“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了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征,它起点高、基础强,激发了多主体的育人自觉,在课程体 系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和三个多元,并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出综合性、全情景性和开放合作性。
一、“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概念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及两个相关的核心概 念,即“四双融合”、产业学院。 (一)“四双融合” “四双融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双融合指教师的“双导师融合”,即学校双 师型专业教师(“企业总监”的身份)+企业设计师(师 傅的身份)的融合。“一门课程,二位导师”,课堂内学校 专业教师组织教学,企业设计师(师傅)负责将企业的 真实项目任务带入课堂训练学生,两位导师发挥各自 的优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按企业生产的标准、要求 验收实训项目。
第四个双融合指平台的“双平台融合”,即产业学 院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产学 研协同育人平台为实体课堂的教学提供现实的制度和 物质保障;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突 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实体课堂与信息 化课堂并存的多维教学形式。
(二)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沙溪镇政 府合作共建的隶属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的二级学 院,也是产业学院、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基地。它地处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山市沙溪镇时尚创意产业园 内,占地面积 5 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2 000 平方米,创 建于 2012 年 10 月,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 计专业主导办学。该专业创建于 2007 年,是中山职业技 术学院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 年,产业学院通过了 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基地建设项目立项。2016 年 9 月, 产业学院成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 院校建设单位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专业成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 二、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涉及三个主 要问题:其一,培养什么人,它是价值层面的教育理念 和培养目标;其二,用什么培养人,它是知识层面的课 程设计和教育内容;其三,怎么培育人,它是行为层面 的教育方式。 (一)教育理念要素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是“多元融 合、协同育人”,它是该专业尝试过的诸多教育理念的 凝练与提升。理念要素是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 灵魂要素,它对人才培养模式中其他的要素有统领和 指导作用,处于首要的地位。[2]它本身有三个含义:首 先,这种“四双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性两两相对的凑 合或叠加,而是水乳交融式的质的整合,是从形式到内 容的深度融合。在该理念统领下,这种融合和协同能 形成新的教育机制,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并衍生出 聚合效应、倍增效应,营造出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其 次“,多元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包含“跨界融合、协同
关键词:高职教育;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17)04-0080-06
人才培养新模式诞生的充要条件是社会需求。[1] 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服装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 转型升级与专业化分工速度加快,企业正朝着“专、精、 特、新”的方向跨越,各类企业均对发展型、复合型、创 新型、技术技能型的设计研发人员、智能制造与商务营 销人员十分渴求。这些人才无法通过企业招聘解决, 只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解困。2016 年 9 月,中 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 划。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学科和专业作为基石,一 流的学科和专业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突破。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与树立了“一镇一品一专业”专 业结构布局和与镇区传统优势产业精准对接的办学理 念,立志建一流,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 “高地”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在此背景下,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而动,历经两年多成长 磨砺,不断开拓与研究,终于破壳而出。“四双融合”人 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推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和内 涵发展,并成为与国内一流专业完美匹配的新模式。
作者简介:龚惠兰(197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艺、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7-04-18
80
当代职业教育/2017 年第 4 期
人才培养
课堂(实训室)+课外“双导师项目工作室”。在工作室 的教学中,企业人员及企业项目的介入,使学习既具有 课堂气氛同时又有职业氛围,学生以一种准员工的身 份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工作任务。
发展”的思想。[3][4]比如 2014 年始建的广东省首届协同 育人平台就是一种跨界融合的共同体。除了牵头单位 产业学院以外,核心协同单位就有沙溪镇政府、湖南师 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山服装行业协会、中山市服 装设计师协会、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等 十五家。协同单位将设计工作室、工厂车间、设备等搬 迁至学校,在产业学院建“校中厂”“厂中校”,建造多元 合作的职业教育“立交桥”,解决当前服装专业人才培 养最突出的实习就业难、校企合作难、学历提升难等系 列问题。这种“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理念直接构建了 “镇校企行”的跨界融合,形成了合作办学的模式和多 元投资的体制——“理事会制”。“理事会制”又催生了 “共同创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 实习共担”的“六共”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第三,“多元 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也包含了“内外融合、协同育 人”的思想。所谓的“内外”,是指学生学习的场地有内 外之分,学生的身份有内外之分,老师的身份也有内 外之分。教室和课堂本是学生求学的场所,任何一个 学生都从课堂上听闻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但今天的高 职生,同样也从课堂外的场景——“双导师项目工作 室”中学习和实操,获得技术技能。学生的双重身份, 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认知面和职业素养,教师的“双重 身份”,快速地催化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加之教师与企 业设计师共处一室,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容易达成和 而不同的共识,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学生。
创新创业课限选课:公共关系学、创业学、创 新创业思维概论 通识课选修课:大学语文、心理学导论、中国 音乐作品赏析、西方音乐作品赏析、管理学原 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国文化史、体育与舞蹈 通识课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 势 与 政 策 、应 用 文 写 作 、沟 通 与 礼 仪 、体 育 (1)、体育(2)、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 与军训、高职英语 专业基础课必选课: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设 计基础、服装制版与工艺(裤装)、服装材料与 再造、成衣设计与立体造型、电子商务基础、 服装 CAD、中外服装史、服装技能考证项目训 练、服装刺绣工艺、工作室项目实践
第二个双融合指学生的“双身份融合”,即学生身 份+学徒身份。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教育下,作为知识 的接受者,是一名学生;面对企业设计师(师傅)手把手 的技能传承,又是一名学徒,同时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 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个双融合指课堂的“双场景融合”,即授课的
*基金项目:2015 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服装生产管理类课程改革的“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 究》(编号:GDJG2015301);2015 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 企双导师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201508010)。
第三学年 按专业内自选专业方向
按行政班上课
按课程班上课
按“双导师项目 工作室”小班上课
教室+实训室
1.通识课必修课+选修课 2.创新创业课限选理论课 3.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工作室+实训室+校中厂
1.通识课选修课 2.创新创业课专业必修课 3.专业核心课必修课
工作室+实训室+校中厂+企业
1.创新创业课实践选修课 2.专业方向课必修课: (1)服装设计方向必修课 (2)服装营销方向必修课
创新创业课选修课:创新创业专题、商业 策划、创新创业案例研究、市场营销学、风 险投资 通识课选修课:美学概论、唐诗宋词、实用 书法、经典影视作品赏析、就业指导、人权 法、大学生健康教育、专利法 专业核心课必修课:计算机辅助设计(PS、 CD)、服装设计表现、服装制版与工艺(男 女上装)、服装立体裁剪、服装专题设计
本研究把新模式开设的课程类别定为通识教育系 列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专业基础课系列课 程、专业核心课系列课程、专业方向课系列课程五个大 类。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在第一学年开设,选修课可在第一、二两学年开 设。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延伸,其系列 课程可分为限选理论性课、必修专业性课、选修实践 性课三类。第一学年开设限选课,第二学年开设必修 课,第三学年开设选修实践课。专业基础课系列课程 全部在第一学年开设,第二学年开设专业核心课系列 课程,第三学年开设专业方向课系列课程,都是必修课 (见图 1)。
(四)教育方式要素 教育方式要素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掌握教育内 容而采用的程序和方法的总和。教育方式要素也是受 教育内容要素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则采取什 么样的教法和学法。由于教育方式与教育目标相对 应,因此不同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教育方式也是不
第一学年 按专业大类打通培养
第二学年 按专业大类自选专业
创新创业实训课+实践课:工作室项目实 践、创新创业实训 服装设计方向课必修课:成衣样板设计 与 制 作 、服 装 模 板 设 计 、艺 术 实 践(考 察)、服装品牌策划、服装生产管理、服装 制版与工艺(女时装)、高级成衣设计、礼 服设计与制作 服装营销方向课必修课:网页设计与网 店装修、服装电子商务、服装摄影、服装 运营管理、服装展示设计
当代职业教育/2017 年第 4 期
81
人才培养
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掌握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与工 艺技术、服装生产管理、市场商务营销等岗位的必备知 识,具有较强的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生产管理、商 务营销等专业技能,能成长为适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 术技能人才。
(三)教育内容要素 教育内容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经选择而纳入“四双融合”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 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一般以课程 的形式来体现。在“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活动中,教育 内容包括课程门类及其结构。产业学院的课程是以项 目课程为主体的,并按照服装与服饰设计职业能力形 成规律构建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是实现新模式人才培 养目标的载体、手段与桥梁,是确保“四双融合”人才培 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任何培养目标都是依靠教育内容 来实现的,今天的教学内容结构就是学生明天的素质 内涵结构。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为例
龚惠兰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摘 要:创建一流的高职院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和专业作为基础,一流的学科和专业的产 生又依靠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支撑。“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将教师的 “双导师融合”、学生的“双身份融合”、课堂的“双场景融合”、平台的“双平台融合”结合起来,从教 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予以创新。由此,“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了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征,它起点高、基础强,激发了多主体的育人自觉,在课程体 系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和三个多元,并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出综合性、全情景性和开放合作性。
一、“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概念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及两个相关的核心概 念,即“四双融合”、产业学院。 (一)“四双融合” “四双融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双融合指教师的“双导师融合”,即学校双 师型专业教师(“企业总监”的身份)+企业设计师(师 傅的身份)的融合。“一门课程,二位导师”,课堂内学校 专业教师组织教学,企业设计师(师傅)负责将企业的 真实项目任务带入课堂训练学生,两位导师发挥各自 的优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按企业生产的标准、要求 验收实训项目。
第四个双融合指平台的“双平台融合”,即产业学 院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产学 研协同育人平台为实体课堂的教学提供现实的制度和 物质保障;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突 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实体课堂与信息 化课堂并存的多维教学形式。
(二)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沙溪镇政 府合作共建的隶属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的二级学 院,也是产业学院、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基地。它地处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山市沙溪镇时尚创意产业园 内,占地面积 5 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2 000 平方米,创 建于 2012 年 10 月,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 计专业主导办学。该专业创建于 2007 年,是中山职业技 术学院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 年,产业学院通过了 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基地建设项目立项。2016 年 9 月, 产业学院成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 院校建设单位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专业成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 二、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涉及三个主 要问题:其一,培养什么人,它是价值层面的教育理念 和培养目标;其二,用什么培养人,它是知识层面的课 程设计和教育内容;其三,怎么培育人,它是行为层面 的教育方式。 (一)教育理念要素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是“多元融 合、协同育人”,它是该专业尝试过的诸多教育理念的 凝练与提升。理念要素是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 灵魂要素,它对人才培养模式中其他的要素有统领和 指导作用,处于首要的地位。[2]它本身有三个含义:首 先,这种“四双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性两两相对的凑 合或叠加,而是水乳交融式的质的整合,是从形式到内 容的深度融合。在该理念统领下,这种融合和协同能 形成新的教育机制,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并衍生出 聚合效应、倍增效应,营造出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其 次“,多元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包含“跨界融合、协同
关键词:高职教育;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17)04-0080-06
人才培养新模式诞生的充要条件是社会需求。[1] 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服装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 转型升级与专业化分工速度加快,企业正朝着“专、精、 特、新”的方向跨越,各类企业均对发展型、复合型、创 新型、技术技能型的设计研发人员、智能制造与商务营 销人员十分渴求。这些人才无法通过企业招聘解决, 只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解困。2016 年 9 月,中 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 划。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学科和专业作为基石,一 流的学科和专业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突破。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与树立了“一镇一品一专业”专 业结构布局和与镇区传统优势产业精准对接的办学理 念,立志建一流,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 “高地”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在此背景下,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而动,历经两年多成长 磨砺,不断开拓与研究,终于破壳而出。“四双融合”人 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推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和内 涵发展,并成为与国内一流专业完美匹配的新模式。
作者简介:龚惠兰(197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艺、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7-04-18
80
当代职业教育/2017 年第 4 期
人才培养
课堂(实训室)+课外“双导师项目工作室”。在工作室 的教学中,企业人员及企业项目的介入,使学习既具有 课堂气氛同时又有职业氛围,学生以一种准员工的身 份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工作任务。
发展”的思想。[3][4]比如 2014 年始建的广东省首届协同 育人平台就是一种跨界融合的共同体。除了牵头单位 产业学院以外,核心协同单位就有沙溪镇政府、湖南师 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山服装行业协会、中山市服 装设计师协会、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等 十五家。协同单位将设计工作室、工厂车间、设备等搬 迁至学校,在产业学院建“校中厂”“厂中校”,建造多元 合作的职业教育“立交桥”,解决当前服装专业人才培 养最突出的实习就业难、校企合作难、学历提升难等系 列问题。这种“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理念直接构建了 “镇校企行”的跨界融合,形成了合作办学的模式和多 元投资的体制——“理事会制”。“理事会制”又催生了 “共同创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 实习共担”的“六共”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第三,“多元 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也包含了“内外融合、协同育 人”的思想。所谓的“内外”,是指学生学习的场地有内 外之分,学生的身份有内外之分,老师的身份也有内 外之分。教室和课堂本是学生求学的场所,任何一个 学生都从课堂上听闻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但今天的高 职生,同样也从课堂外的场景——“双导师项目工作 室”中学习和实操,获得技术技能。学生的双重身份, 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认知面和职业素养,教师的“双重 身份”,快速地催化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加之教师与企 业设计师共处一室,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容易达成和 而不同的共识,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