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和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四双”指的是眼界高与视野宽、技术硬与知识新、业务精与人文涵、校企配与实践强。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并提出促进其职业素养全面发展的方法。

一、眼界高与视野宽的培养眼界高与视野宽指能够全面深入地认识产业、国内外市场与竞争、社会文化与发展。

高职学生应当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职业导师讲座等多种方式,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走访企业、实习、学术会议等方式拓宽知识面。

高职学生还应当关注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制定,对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提高行业竞争意识。

二、技术硬与知识新的培养技术硬与知识新是指掌握新兴技术和职业领域专业知识,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需要高职学生掌握最新的核心技术和新领域的知识。

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课程,结合实际产业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还可以通过竞赛、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业务精与人文涵的培养业务精与人文涵是指既要掌握职业领域的业务精髓,同时也具备人文素养。

需要高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行业法规和行业标准,具备求知精神。

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知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沟通交流和商业谈判等技能的锻炼。

四、校企配与实践强的培养校企配与实践强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践活动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才干。

同时,实践也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检验和巩固。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上四个方面的培养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组织的交流会、课程开设、参观企业、拓展训练等方式实现。

此外,学校也应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特长、实施自我成长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四方融合”与“三个一体”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四方融合”与“三个一体”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四方融合”与“三个一体”人才培养改革探索①张扬,高正春,李娟,王瑜,何军(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613)2019年3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1]。

产教融合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重要举措,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2-4]。

针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深入研究、探索“四方融合”的人才运行机制与“三个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

一、“四方融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基本架构(一)校院(企)师资资源相融合落实校院(企)共管原则,搭建“双师”管理平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按照“双师、双证”为导向进行“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规划,使校院(企)师资深度融合,学院与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医院)共同谋划师资培养,有机融合企业内部培训师资队伍的需求与人才培育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坚持引聘护理技能大师、教学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教师教学团队的聘用与管理机制[5];落实院校师资队伍与健康产业技术团队“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医院(企业)协同落实院校教师“五年一周期轮训”体系,校企融合共同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课程建设相融合与医院(企业)深度合作,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构建职业基础岗位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多层次、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达到创新创业能力同步提高的作用[6][7],使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对接,专业(群)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体系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校院(企)师资共同探索开设创新课程,将医疗护理新技术、产品研发、技能竞赛等项目教学化,实现人才培养与健康产业岗位需求相融合,使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动态调整修订优化课程标准,实践“1+X”的教学改革,使实训项目与岗位技能对接,落实“1+X”证书改革,将X证书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近年来,随着技术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面对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育改革的形势,高职教学的改革必然是必要的。

为此,高职教育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实现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满足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一、融合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研究和优化课程体系。

要注重把教学内容融入现实社会背景,为学生装备更为实践和应用性强的课程,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

例如,应建立更多的实践课程,逐步淘汰过时、落后、无用的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融合教学方式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讲授知识的方式,还必须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动态的变化。

在教学方式上,高职院校应该更多地采用全球化、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广阔的视野。

例如,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教学、远程教育、虚拟仿真技术等,让学生更好地学会知识和应用技能。

三、融合技术创新高职院校应该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不断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例如,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智能教室和智慧教育管理系统,开设更多的实训基地以及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行业现状和触及前沿科技。

四、融合产学研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产业界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互相融合,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例如,加大企业赞助和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并积极打造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

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总体上,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也是为时代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手段。

通过“四个融合”的理念建设,高职院校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助力中国职业教育实现新跨越。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创新创业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

特别是在高职经管类专业领域,培养双创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在双创人才培养中,采用“四融合”路径成为了一种新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方法。

一、双创人才培养的意义1. 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通常需要在校园和产业界之间建立起联系,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通过双创人才培养,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锻炼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培养综合素质双创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创业和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双创人才的培养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培养出大批量双创人才,可以有效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方法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采用“四融合”路径来培养双创人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具体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课本上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

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让学生真正接触到行业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学校可以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加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比如在课程中增加实践项目、实际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学以致用。

3. 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需求相结合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导师制度、创新实验室、创业训练营等,并充分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4. 学生素质培养与创新创业需求相结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融合五对接”: 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四融合五对接”: 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四融合五对接”: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

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而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与高端服务业的融合和对接尤为重要。

探索“四融合五对接”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促进高职教育与高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融合”是指高职教育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包括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学工融合和中西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服务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实践资源的有机结合。

校企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在财务、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学工融合是指学校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融合,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中西融合是指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和本土文化,培养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内需求的高端服务人才。

二、“五对接”是指高职教育与高端服务业的关键对接,包括产业对接、技术对接、需求对接、资源对接和市场对接。

产业对接是指高职教育与相关服务业产业的结合,将产业需求纳入培养计划之中。

技术对接是指高职教育与高端服务业的前沿技术的交流和创新,使学生具备熟练运用前沿技术的能力。

需求对接是指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服务业需求的对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直接投入到高端服务业中。

资源对接是指学校教学资源和服务业实践资源的有机对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实践环境。

市场对接是指高职教育与服务业市场的紧密对接,为学生创造适合就业的市场环境。

三、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应当注重“四融合五对接”的理念,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学习环境等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高端服务业的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内容,并具备相应的技能。

在实践教学上,学校要建立起与服务业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实训机会,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链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

“四链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

“四链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文/宋歌摘要:创新与探索“四链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经济学理论入手,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理论与现实诉求,构建学校与企业间的长效运行机制,将教育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双向结构要素中有效促进全面深度融合。

关键词:四链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引言产教融合的内涵是逐步演变逐步丰富的过程,起初只是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后来逐渐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则日渐被作为一种系统的制度安排,至2013年左右产教融合概念开始正式进入教育话语体系[1]。

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经济学理论视域下,探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人才和创新两个视角,改变过去单一地从校企两个方面来研究人才培养,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新形式。

一、文献综述产教融合起源于美国合作教育,该模式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教授发起,并在辛辛那提大学实施。

美国认为“合作教育”是将理论学习与职业相结合,旨在培养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方式,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用人需求,提高职业教育针对性[2]。

国外的产教融合主要是符合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

以德国与日本为例,两国作为二战后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崛起依赖于大量熟练产业工人,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两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为了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工程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发挥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优势,推动高职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该模式随后被各国学者所研究,并根据本国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适当改革。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因此对校企合作的研究自90年代才有相关学者涉足其中。

基于产教融合内涵,陈年友等人认为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职业院校是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3]。

职业院校“四融合、三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职业院校“四融合、三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根 据人社部 《 关 于大力推进技工 院校改革 发展 的意见 》
( 人社部发2 0 1 0 5 7 号) 及《 国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养、 素质教 育于一体 的“ 教、 学、 做” 三统一 的新型教学模 式。
要( 2 0 1 0 - - - 2 0 2 0 年) 》 精神①,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 , 紧 紧抓住 国家示范校 建设契机 ,为培养具有 综合 职业 能力 , 在 生产 、 服务 、 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 的高 技能人才 , 建立“ 四融 合、 三统一” ( 知识 、 技能 、 实践 、 鉴定融合 , 教、 学、 做统一 ) 人 才
助 于 解 决 校 内 实训 岗位 不 足 、 实 训设 备 和 资 源 不 足 、 有 实 际 工
化师资结构 , 提升办学 内涵 , 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
三、 “ 四融合 、 三统一“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内 容
作经验 的教师不足 等诸 多实 际问题 : 能使学校深入 、 真实地了 解社会需 求 . 增 强与之相适应 的主动性 : 能使学校 专业设置 、 培养 目标 、教学 内容和 实践环节更 贴近社会发展 的需要 ; 能
二、 “ 四融合 、 三统 一”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含 义
根据人社部一体 化课 程开发技术规程 . 深入推 进一体化 课程体 系建设 。建立 以综合 职业能力培 养为 目标 , 以学生为 中心 , 以工 学结合 、 校企合作 为核心 , 工 作过程为导 向的一体 化课 程体系 。实现 理论教学 与实践教学 的融通合一 、 能力培 养与工作 岗位对接合一 、 实 习实训 与岗位工作学做合一 。
培养模 式 , 大力 加强专业建 设 、 教 学 团 队建 设 和 课 程 开 发 . 优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当前,双创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高职院校,如何培养更多的双创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和实习等方式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背景高职经管类专业是培养面向产业工人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教育体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端技术的不断涌现,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培养任务也愈加压力重重。

“双创”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谋求高职经管类专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产业发展,助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正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任务。

二、“四融合”路径“四融合”路径是指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和实践中,将产学研深度融合,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将本科与高职融合,将国际与国内融合,通过这四种融合,使得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双创”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1. 产学研深度融合在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中,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产业现状和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开展项目式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和深度融合,为将来的创业奠定基础。

2.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必须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案例教学、仿真实验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本科与高职融合本科与高职的融合是一种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式。

高职经管类专业可以借鉴本科教育的一些优势经验,加强专业技术和实践教育,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4. 国际与国内融合国际与国内的融合,是指在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中引入国际化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走向国际创业打下基础。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创新需求的人才,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创业路,必须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四融合”,即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合、学科与行业的融合。

本文通过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的探讨和研究,旨在为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绪论经管类专业是高职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培养的人才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改革,新时期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2. 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传统的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科与行业疏离、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3.1 知识与能力的融合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上,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3.2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还要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3 校企合作的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商业环境,了解行业需求,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企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3.4 学科与行业的融合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需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行业需求进行。

学校应与行业密切合作,建立行业导向的教育模式,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行业的变化。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其中“四个融合”成为了关键词。

这四个融合分别是:产学融合、教学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中外合作融合。

本文将就这四个融合展开探讨,剖析其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产学融合高职教学改革以产学融合为核心,就是将学校与企业、产业间的资源、信息和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的深度交流和互补。

产学融合有利于学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经验的结合,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于产学融合可将企业需求与学生培养紧密结合,有助于学校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产学融合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提升教学质量,并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教学融合是指高职教育中不同学科之间、不同阶段之间、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融合,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教学融合可以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融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融合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

三、理论与实践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指高职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学校获得理论知识的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相应的技能。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更具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

四、中外合作融合中外合作融合是指高职教育中国内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以及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合作,共同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探索和实践“四双”培养模式。

本文将就这一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四双”培养模式的背景和意义“四双”培养模式是指德育和Integrity(品德、诚信)、智育和Intelligence(智力、专业技能)、体育和Physical fitness(体能、身体素质)、劳动和Labour(动手、职业技能)四大要素之间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

这一培养模式的提出,旨在通过多方位的学习和实践,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双”培养模式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多元、发展性的。

它不仅要求高职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 德育和Integrity培养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伦理道德教育课等,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实践课程、项目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育和Physical fitness培养身体素质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未来从事各类职业必备的条件之一。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体育课程、体育比赛、运动健身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四融合五对接”: 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四融合五对接”: 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四融合五对接”: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端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高校也需要加大对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其中“四融合五对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就这一理论框架进行深入探讨,为高职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融合五对接”是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理论实践融合、学科融合以及高中高校融合、教育培训融合、教学科研融合、学校进社区融合和国际国内融合等五项对接。

在高职高校中,采用“四融合五对接”理论框架对高端服务业人才进行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产教融合是指高职高校应与产业界进行深度合作,将产业界的需求和高校教学、科研进行有机融合。

高职高校应该根据产业界对高端服务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高端服务业的需求,提高竞争力。

校企融合是指高职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习实训机构,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校企融合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理论实践融合是指高职高校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高端服务业要求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实践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融合是指高职高校要发挥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优势,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端服务业人才。

高端服务业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在对接学科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综合性知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融合五对接”理论框架不仅仅适用于高职高校内部的人才培养,同时也适用于高职高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对接。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四双”培养模式研究高职学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其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本文探讨了以“四双”为核心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旨在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四双”指的是双基础、双能力、双素养和双创新。

其中,双基础指的是高职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通用基础知识;双能力指的是高职学生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双素养指的是高职学生需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素养;双创新指的是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四双”核心下,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强化专业知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首要基础是专业知识。

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支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针对此,高职学校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注重通用知识教育通用知识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科技素养、语言素养等方面的知识。

高职学校应该在通用课程中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学生未来是从事实践工作的,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道德教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

高职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素养。

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高职学生要成为有用之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高职学校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巧,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需要以“四双”为核心,从专业知识、通用知识、问题解决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素养提升,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主体、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双主体、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一)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 , 明细双方责 、 权、 利 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双方的项 目负责人、 技术人员 、 师资等各层面人员组成。负责第一层次的管理和第二 层次的实施。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架构如图 1 所示。
在校企合作的运行过程 中, 以“ 中兴通讯轨道通
信学 院” 为平 台 , 以校 企 合 作 协 议 为 法 律 依 据 , 双 方 在实 施 教学 过程 中 , 逐渐 形 成 了“ 四融 合 ” 人 才培 养 模式 。
关键词: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 双主体; 四融合
中图分类 号 : G 7 1 9 . 2 1 文献标 识码 : A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企业用人标准 ,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推进 , 很多学 校脱离行业企业主管, 校企之间缺乏硬约束力。 ( 二) 利益诉求存在差异
学校 以服 务社会 为宗 旨, 强 调 的是 社 会效 益 , 企 业 以利润最 大化 为原则 , 强调 的是 经济 效 益 , 利益 的 错位 使企 业 总 是 从 成 本 和效 益 的 角 度 考 量 校 企 合 作 。 由于 学生 在 企 业顶 岗实 习期 间 的 职 业 素 养 、 工
四结束语依据铁路专用通信职业岗位的设置铁道通信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较为明晰以岗导学岗融合可以较好地实现瞄准岗位设课程使得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指向职业能力标准使程体系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更加明确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有了更为清楚的界定实现了课程体系四明确即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
“ 校企合作” 体现了“ 以服务为宗 旨, 以就业为导 向” 的高职办学方针 , 是一种办学模式 , “ 工学结合 ” 是培养“ 高端技能型人才” 的重要举措 , 是一种育人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四融合路径下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对策建议部分,提出了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做出的调整与改进。

研究认为,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该研究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双创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分析、模式探讨、实践案例、对策建议、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双创(双创业)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和各行各业。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践型人才,高职院校亟需探索新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

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不仅关乎学校教育质量,更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如何通过“四融合”路径,即人文精神与科技创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融合,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双创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高职经管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四融合路径下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实践案例,提出对策建议,并探讨教育教学改革,旨在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双创人才。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高职经管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采用四融合路径进行双创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高职学校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双创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双创人才。

“双主体、四融合”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

“双主体、四融合”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

“双主体、四融合”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摘要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着眼于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路径的实践探索,提出“双主体、四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即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促进企业主体的介入,在办学体制中努力达成管理融合、产教融合、科技融合、文化融合。

关键词双主体;四融合;人才培养机制;高等职业教育收稿日期:2013-10-26,主持人:李建国。

一、“双主体、四融合”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内涵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盐城地区唯一以工科为优势学科的公办高职院校,依托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深厚产业背景三大优势,提出“双主体、四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即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促进企业主体的介入,在办学体制中努力达成管理融合、产教融合、科技融合、文化融合。

(一)“双主体”育人,促成学生增值在长期的育人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学校着眼于“双主体”视角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构建在政府和行业指导下的公办高职院校与大型企业“双主体”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企业学院”模式。

培养形式上,搭建“以百强企业为引领、骨干企业为支撑、企业学院为平台、专业为载体”的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育人模式。

本着优势互补、务实合作、资源共享、共融共进的原则,遴选优秀企业进行合作。

学校以现代纺织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家用纺织品设计、物流管理四个重点专业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学校育人模式的整体变革,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四融合”办学,彰显学校特色学校“双主体”育人、“四融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融合,见图1,形成了学校的育人和办学特色。

1.管理融合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从质量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和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融合,真正做到总经理与院长一体、总工程师与专业带头人一体、技师与教师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突出企业主体身份[1]。

根据企业管理经验,学校全面推行“目标绩效管理”。

一是推行部门目标考核机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高职经管类专业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双融合政策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实践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高校在双创人才培养中仍存在理论脱节、实践薄弱的情况,学生缺少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有必要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的双创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高校提供可行的培养模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培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经管类专业在“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为相关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职经管类专业在“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水平,培养更多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分析现有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四融合”路径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四融合”路径下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培养模式。

同时,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培养目标设定和实现策略,以及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总结“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的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高职经管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高职经管类专业在“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研究双创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策略,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研究“四融合”路径对双创人才培养的影响,可以为高职院校构建更加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本研究还可以为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设定和实现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教育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需要进行“四个融合”,即理论与实践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专业与行业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以此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一、理论与实践融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高职教育存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分离的现象,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

高职教育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就需要学校强化对实习实训的组织和指导,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学校与企业融合学校与企业是高职教育的两个重要主体,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学生毕业后往往面临着找工作难、用工难的问题。

高职教育需要进行学校与企业的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让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开展产教合作项目,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开设企业实训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企业输送符合要求的技术型人才。

三、专业与行业融合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实际用工市场的需求存在偏差,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四个融合”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职教学改革需要实现“四个融合”,即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教与学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融合”的
意义和实施方法。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

传统的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
知识储备,但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下的高职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将专业知
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
教学、实践训练、工作实习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
专业知识和技能。

校内与校外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

仅仅通过校内的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将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可以邀
请企业专家来校内授课,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讲解,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亲身
体验实际工作,并将实习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教与学的融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基础。

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授,学生
听课”,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

培养目标下的高职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
探索,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教师应该扮演
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环境。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双创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为了满足市场对双创人才的需求,高职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的模式。

“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即融合实践与理论、融合校内激励与社会激励、融合导师制与团队制、融合教育与培训。

融合实践与理论,通过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创新创业的经验,同时又能够通过理论学习加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融合校内激励与社会激励,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不仅在校内设置创新创业的奖学金、实践基地等激励机制,还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提供更多的社会激励,如创业资金、创业指导等,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去。

融合导师制与团队制,通过建立导师制与团队制相结合的模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化的指导和培养。

导师制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行业经验和创新创业的指导,而团队制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达成目标。

融合教育与培训,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仅注重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创新创业实训,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高职经管类专业“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一种将实践与理论、校内激励与社会激励、导师制与团队制、教育与培训相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创新创业之路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样也能够满足市场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推动创新创业事业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的思想。[3][4]比如 2014 年始建的广东省首届协同 育人平台就是一种跨界融合的共同体。除了牵头单位 产业学院以外,核心协同单位就有沙溪镇政府、湖南师 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山服装行业协会、中山市服 装设计师协会、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等 十五家。协同单位将设计工作室、工厂车间、设备等搬 迁至学校,在产业学院建“校中厂”“厂中校”,建造多元 合作的职业教育“立交桥”,解决当前服装专业人才培 养最突出的实习就业难、校企合作难、学历提升难等系 列问题。这种“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理念直接构建了 “镇校企行”的跨界融合,形成了合作办学的模式和多 元投资的体制——“理事会制”。“理事会制”又催生了 “共同创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 实习共担”的“六共”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第三,“多元 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也包含了“内外融合、协同育 人”的思想。所谓的“内外”,是指学生学习的场地有内 外之分,学生的身份有内外之分,老师的身份也有内 外之分。教室和课堂本是学生求学的场所,任何一个 学生都从课堂上听闻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但今天的高 职生,同样也从课堂外的场景——“双导师项目工作 室”中学习和实操,获得技术技能。学生的双重身份, 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认知面和职业素养,教师的“双重 身份”,快速地催化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加之教师与企 业设计师共处一室,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容易达成和 而不同的共识,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学生。
第二个双融合指学生的“双身份融合”,即学生身 份+学徒身份。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教育下,作为知识 的接受者,是一名学生;面对企业设计师(师傅)手把手 的技能传承,又是一名学徒,同时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 身份。
第三个双融合指课堂的“双场景融合”,即授课的
*基金项目:2015 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服装生产管理类课程改革的“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 究》(编号:GDJG2015301);2015 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 企双导师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201508010)。
(四)教育方式要素 教育方式要素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掌握教育内 容而采用的程序和方法的总和。教育方式要素也是受 教育内容要素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则采取什 么样的教法和学法。由于教育方式与教育目标相对 应,因此不同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教育方式也是不
第一学年 按专业大类打通培养
第二学年 按专业大类自选专业
本研究把新模式开设的课程类别定为通识教育系 列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专业基础课系列课 程、专业核心课系列课程、专业方向课系列课程五个大 类。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在第一学年开设,选修课可在第一、二两学年开 设。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延伸,其系列 课程可分为限选理论性课、必修专业性课、选修实践 性课三类。第一学年开设限选课,第二学年开设必修 课,第三学年开设选修实践课。专业基础课系列课程 全部在第一学年开设,第二学年开设专业核心课系列 课程,第三学年开设专业方向课系列课程,都是必修课 (见图 1)。
作者简介:龚惠兰(197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艺、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7-04-18
80
当代职业教育/2017 年第 4 期
人才培养
课堂(实训室)+课外“双导师项目工作室”。在工作室 的教学以一种准员工的身 份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工作任务。
一、“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概念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及两个相关的核心概 念,即“四双融合”、产业学院。 (一)“四双融合” “四双融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双融合指教师的“双导师融合”,即学校双 师型专业教师(“企业总监”的身份)+企业设计师(师 傅的身份)的融合。“一门课程,二位导师”,课堂内学校 专业教师组织教学,企业设计师(师傅)负责将企业的 真实项目任务带入课堂训练学生,两位导师发挥各自 的优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按企业生产的标准、要求 验收实训项目。
创新创业课限选课:公共关系学、创业学、创 新创业思维概论 通识课选修课:大学语文、心理学导论、中国 音乐作品赏析、西方音乐作品赏析、管理学原 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国文化史、体育与舞蹈 通识课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 势 与 政 策 、应 用 文 写 作 、沟 通 与 礼 仪 、体 育 (1)、体育(2)、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 与军训、高职英语 专业基础课必选课: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设 计基础、服装制版与工艺(裤装)、服装材料与 再造、成衣设计与立体造型、电子商务基础、 服装 CAD、中外服装史、服装技能考证项目训 练、服装刺绣工艺、工作室项目实践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为例
龚惠兰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摘 要:创建一流的高职院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和专业作为基础,一流的学科和专业的产 生又依靠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支撑。“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将教师的 “双导师融合”、学生的“双身份融合”、课堂的“双场景融合”、平台的“双平台融合”结合起来,从教 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予以创新。由此,“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了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征,它起点高、基础强,激发了多主体的育人自觉,在课程体 系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和三个多元,并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出综合性、全情景性和开放合作性。
(二)培养目标要素 教育目标要素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其 他要素必须围绕它运转而起作用,模式所运作的一切 教育活动,都是为实现总体培养目标和专业教育目标 服务的,同时它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教育内容和教 育方式的依据。[5]因此,教育目标处于模式诸要素的 核心地位。“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分为 总体培养目标和专业教育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用生 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 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高技能型 的人才。 专业教育目标为本专业通过“四双融合”人才培养 模式和“双导师项目工作室”课程教学模式,培养拥护 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
关键词:高职教育;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17)04-0080-06
人才培养新模式诞生的充要条件是社会需求。[1] 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服装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 转型升级与专业化分工速度加快,企业正朝着“专、精、 特、新”的方向跨越,各类企业均对发展型、复合型、创 新型、技术技能型的设计研发人员、智能制造与商务营 销人员十分渴求。这些人才无法通过企业招聘解决, 只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解困。2016 年 9 月,中 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 划。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学科和专业作为基石,一 流的学科和专业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突破。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与树立了“一镇一品一专业”专 业结构布局和与镇区传统优势产业精准对接的办学理 念,立志建一流,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 “高地”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在此背景下,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而动,历经两年多成长 磨砺,不断开拓与研究,终于破壳而出。“四双融合”人 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推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和内 涵发展,并成为与国内一流专业完美匹配的新模式。
第三学年 按专业内自选专业方向
按行政班上课
按课程班上课
按“双导师项目 工作室”小班上课
教室+实训室
1.通识课必修课+选修课 2.创新创业课限选理论课 3.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工作室+实训室+校中厂
1.通识课选修课 2.创新创业课专业必修课 3.专业核心课必修课
工作室+实训室+校中厂+企业
1.创新创业课实践选修课 2.专业方向课必修课: (1)服装设计方向必修课 (2)服装营销方向必修课
(三)教育内容要素 教育内容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经选择而纳入“四双融合”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 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一般以课程 的形式来体现。在“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活动中,教育 内容包括课程门类及其结构。产业学院的课程是以项 目课程为主体的,并按照服装与服饰设计职业能力形 成规律构建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是实现新模式人才培 养目标的载体、手段与桥梁,是确保“四双融合”人才培 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任何培养目标都是依靠教育内容 来实现的,今天的教学内容结构就是学生明天的素质 内涵结构。
第四个双融合指平台的“双平台融合”,即产业学 院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产学 研协同育人平台为实体课堂的教学提供现实的制度和 物质保障;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突 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实体课堂与信息 化课堂并存的多维教学形式。
(二)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沙溪镇政 府合作共建的隶属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的二级学 院,也是产业学院、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基地。它地处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山市沙溪镇时尚创意产业园 内,占地面积 5 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2 000 平方米,创 建于 2012 年 10 月,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 计专业主导办学。该专业创建于 2007 年,是中山职业技 术学院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 年,产业学院通过了 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基地建设项目立项。2016 年 9 月, 产业学院成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 院校建设单位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专业成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 二、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涉及三个主 要问题:其一,培养什么人,它是价值层面的教育理念 和培养目标;其二,用什么培养人,它是知识层面的课 程设计和教育内容;其三,怎么培育人,它是行为层面 的教育方式。 (一)教育理念要素 “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是“多元融 合、协同育人”,它是该专业尝试过的诸多教育理念的 凝练与提升。理念要素是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 灵魂要素,它对人才培养模式中其他的要素有统领和 指导作用,处于首要的地位。[2]它本身有三个含义:首 先,这种“四双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性两两相对的凑 合或叠加,而是水乳交融式的质的整合,是从形式到内 容的深度融合。在该理念统领下,这种融合和协同能 形成新的教育机制,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并衍生出 聚合效应、倍增效应,营造出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其 次“,多元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包含“跨界融合、协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